第九节 在一切宇宙论理念上对理性的调节性原则的经验性运用
由于,如我已经多次指出过的,不论是纯粹知性概念还是纯粹理性概念,
都没有任何先验的运用,由于感性世界中诸条件序列的绝对总体性只是立足
于理性的某种先验的运用之上,理性要求的是它所预设为自在之物本身的那
种东西的无条件的完备性;但又由于感性世界并不包含这类完备性,所以,就 A516
永远不再有可能去谈论在感性世界中这些序列的绝对大小,即它们可能是有 B544
限制的还是自在地无限制的,而只能谈论我们在经验性的回溯中,在把经验归
因于它们的条件时,应当追溯到多么远,以便按照理性的规则仅仅停留于对理
性的问题作出与对象相适应的回答上。
B543322
一、先验要素论
A517
B545
所以,在理性原则作为现象本身自在的一条构成性原理①的无效性已被
充分阐明之后,唯一给我们留下来的就只是作为一种可能经验的延续及大小
的规则的理性原则的有效性。甚至,如果我们能够把这种有效性无可置疑地
摆出来,理性与它自身的争执也就会完全终止了,因为不仅通过批判的解决,
理性与自身分裂为二的幻相就得到了消除,而且代替这种幻相的是,理性由以
与自身协调一致的那个意义、即唯一因对之产生误解才引起争执的那个意义
就得到了开显,而一条本来是辩证的原理就被转变成了一条学理的原理。实
际上,如果这条原理按照其主观含义,即在经验中与经验对象相适合地去规定
知性的最大可能的运用这种含义,是可以得到证实的:那么这就恰好和这条原
理仿佛像一条(不可能出自纯粹理性的)公理那样去先天地规定自在的对象
本身是一样的了;因为即使这种公理,除了在我们知性的最广泛的经验运用中
积极地证明自己以外,也决不能在经验客体上对扩展和纠正我们的知识有更
大的影响。
I.对世界整体诸现象的复合的总体性
这一宇宙论理念的解决
A518
B546
不论在这里还是在其他宇宙论问题中,理性的调节性原则的根据都是这
个命题:在经验性的回溯中不可能找到关于一个绝对边界的任何经验,因而不
可能找到关于任何一个本身在经验性上是绝对无条件的条件的经验。但这一
点的根据则是:这样一类经验将不得不把对诸现象通过虚无或空无所作的限
制包含在自身内,而继续进行的回溯凭借知觉将有可能碰到这个限制,而这是
不可能的。
这个命题等于是说:我在经验性的回溯中任何时候都只会达到一个本身
又必须被看作在经验性上有条件的条件,于是这个命题就包含这个 in
terminis②规则:不论我在这个上升的序列中借此走到了多么远,我任何时候
都必须去探求该序列的一个更高项,而不管它现在是否能通过经验而为我
① 埃德曼校作:“作为把现象当作自在之物本身的构成性原理”;阿底克斯校作:“作为
自在之物的构成性原理”;格兰德认为是指“知性概念的原理”。——德文编者
② 拉丁文:限定的。——译者I.对世界整体诸现象的复合的总体性这一宇宙论理念的解决
323
所知。
于是,为了解决第一个宇宙论课题,就必须再去断定:在对世界整体的
(在时间和空间上)无条件的量的回溯中这个无止境的上升过程是否能称之
为一个无限后退,还是只能称之为一个不可确定地继续的回溯(不限定的回
溯)。
一切逝去的世界状态的序列连同在宇宙空间中同时存在之物,其单纯普
遍的表象本身只不过是一种可能的经验性回溯,这种回溯是我所设想的,哪怕
是还不确定地设想,并且唯有通过这种回溯,对一个给予知觉的诸条件的这样
一个序列的概念才能产生出来①。于是我任何时候都只是在概念中、但决不 A519
是(作为整体而)在直观中拥有世界整体。所以我不能从世界整体的量中推B547
论出回溯的量,并按照前者来规定后者,相反,我必须通过经验性回溯的量而
首次使自己形成一个关于世界的量的概念。但对于这个回溯我永远不知道其
他的东西,只知道我从条件序列的每个被给予的项总是必须再经验性地进展
到一个更高(更远)的项。所以这样一来,诸现象的整体的量就根本不被绝对
地确定,因而我们也不能说这个回溯进向无限,因为这就会是对回溯尚未达到
的那些项的预测,并把它们的总量表现为大到没有任何经验性的综合能够达
到,因而世界的量就会在回溯之前(即使只是否定地)得到确定了,而这是不
可能的。因为世界的量并没有通过任何直观(按其总体性)被给予我,因而这
个总体性的量也根本没有在回溯之前被给予我。因此我们对于世界的自在的
量根本不能说什么,就连说在它里面会发生一个 regressus in infinitum②也不
行,而是必须仅仅根据那条把它里面的经验性回溯确定下来的规则去寻求关
于它的量的概念。但这条规则所说的只不过是,不管我们在经验性条件的序
列中可以走多么远,我们在任何地方都不应当假定一个绝对的边界,而是必须 A520
使每一个现象作为有条件的而从属于作为其条件的另一个现象、因而向另一 B548
① 所以这个世界序列既不会比自己的概念唯一基于其上的那个可能的经验性回溯更
大,也不会比它更小。并且由于这个回溯既不能给出确定的无限的东西,但同样也不能给出
确定的有限的东西(绝对的受限制者):那么由此可见,我们既不能把世界的量看作有限的,也
不能看作无限的,因为这个(由以使世界的量得到表现的)回溯不容许这两者中的任何一种情
况。——康德
② 拉丁文:无限的回溯。——译者324
一、先 验 要素论
个现象继续前进,这就是 regressus in indefinitum①,它由于没有在客体中确定
任何量,而可以与那种无限的回溯充分明确地区别开来。
因此我就不能够说:世界按照经过的时间或者按照空间来说是无限的。
因为这一类关于作为给予的无限性的量的概念在经验性上、因而也在作为一
个感官世界的对象的直观中,是完全不可能的。我也不会说:从一个给予的知
觉开始到所有那些在一个序列中既在空间上又在经过的时间上限制这知觉的
东西的回溯,是进行到无限的;因为这就预设了无限的世界大小;我也不会说:
世界大小是有限的;因为这种绝对的边界在经验性上同样是不可能的。因此
我对于经验的整个对象(感官世界)将什么也不能说,而只能谈及经验应当据
以与其对象相适合地被加以处理并继续下去的那个规则。
所以对由世界的量而引起的宇宙论问题的第一个并且是否定的回答是:
世界在时间上没有最初的开端,在空间上也没有最后的边界。
因为在相反的情况下,世界就会一方面通过空的时间、另一方面通过空的空
间而受到限制了。既然世界作为现象,决不可能本身自在地是这两者中的任何
一种情况,因为现象不是自在之物本身,那么,对这种限制的一个知觉就会必须
通过完全空的时间或空的空间而是可能的了,而凭这种知觉,世界的这些终点就
会在一个可能经验中被给予出来了。但一个这样的在内容上完全空洞的经验
是不可能的。所以一个绝对的世界边界在经验性上、因而是完全地不可能的②。
A521
B549
由此也就同时得出了这个肯定的回答:在世界现象序列中的回溯作为对
世界的量的一种确定是 in indefinitum③进行的,而这也就等于说:感官世界没
有任何绝对的量,相反,经验性的回溯(唯有通过它,感官世界才能在其条件
方面被给予出来)有自己的规则,即从序列的每一个作为有条件者的项任何
A522 时候都还要前进到一个更远的项(不论是通过特有的经验,还是通过历史的
① 拉丁文:不限定的回溯。——译者
② 人们会注意到:这个证明在这里是以和上面第一个二律背反的反题中的独断论方式
完全不同的方式进行的。在那里我们曾按照通常的独断论表现方式让感官世界被看作本身
先于一切回溯而按其总体性被给予出来的自在之物,并且假如这个总体性没有占据一切时间
和一切空间,我们就根本剥夺了它在时间空间中的任何一个确定的位置。因此那个推论也不
同于这里的推论,因为它当时推出了感官世界现实的无限性。·
康德
③ 拉丁文:不限定地。
译者Ⅱ.对直观中一个给予整体的分割的总体性这一宇宙论理念的解决
325
线索,还是通过结果及其原因的链条),并且任何时候都不要免除对自己知性 B550
的这种可能的经验性运用加以扩展的任务,而这甚至也是理性在其诸原则方
面的真正的和唯一的工作。
一种在某一类现象中不停地继续下去的特定的经验性回溯并不是通过这
种方式而预先得到规定的,例如人们从一个活着的人出发必须永远在一个祖
先序列中上溯,而不指望有一对最初的夫妇,或是在诸天体的序列中上溯,而
不允许有一个最终的太阳;相反,所要求的只是一个从现象到现象的前进,哪
怕后面这些现象也许并不会给出任何现实的知觉(如果这知觉对我们的意识
来说在程度上太弱而不能成为经验的话),因为尽管如此这些现象毕竟是属
于可能经验的。
一切开端都在时间中,一切广延之物的边界都在空间中。但空间和时间
都只存在于感官世界中。因而只有在世界中的现象是以有条件的方式受限制
的,但世界本身却既不是有条件的、也不是以无条件的方式受限制的。
正因为如此,并且由于世界永远也不能整个地被给予,甚至对一个给予的
有条件者的条件序列也不能作为世界序列而整个地被给予,所以世界的量的
概念就只是通过回溯,而不是在回溯之前,而在一个集合的直观中被给予的。
但那种回溯永远只在于量的确定,因而并没有给出任何确定的概念,也并不给
出任何关于一个就某种尺度而言是无限的量的概念,所以这种回溯并不是进
行到(仿佛是给予了的)无限,而是进行到不确定地远,以便把一个最先通过
这一回溯才成为现实的(经验的)量给予出来。
A523
B551
Ⅱ.对直观中一个给予整体的分割的总体性
这一宇宙论理念的解决
如果我分割一个在直观中被给予的整体,那么我就在从一个有条件者进
向其可能性的诸条件。对这些部分的分割(subdivisio或 decompositio①)就是
在这些条件的序列中的一种回溯。这一序列的绝对总体性只有当这回溯能够
一直达到单纯的部分时才会被给予。但如果一切部分在一个连续进展的分解
① 拉丁文:分化或分解。——译者326
一、先验要素论
中又总是可分的,则这个分割、即从有条件者向其诸条件的回溯就 in
infinitum①进行;因为这些条件(即这些部分)都已包含在这个有条件者本身
中,而由于这个有条件者在一个包括在它的边界之间的直观中整个地被给予
了,这些条件也就全部都一起被给予了。所以这个回溯不仅仅可以被称之为
一个 in indefinitum②,如同前一个宇宙论的理念唯一地被允许的那样,在那里
我应当从有条件者进展到它的诸条件,这些条件在这个有条件者之外、因而不
是通过它而同时一起被给予出来的,而是在经验性的回溯中才首次加入的。
尽管如此,却决不容许对这样一个可被分割至无限的整体说:它是由无限多的
部分所组成的。因为,虽然所有的部分都被包含在整体的直观中了,然而并不
是全部分割都被包含于其中,全部分割仅仅在于继续分解,或在于使序列第一
次成为现实的那个回溯本身。既然这个回溯是无限的,那么虽然它所达到的
一切项(部分)都包含在那个作为聚合体的给予整体中,但并不包含整个分割
的序列,这个序列是无限相继的并永远也不是全部,因而就决不能把无限的总
量及其在一个整体中的总计表现出来。
A524
B552
A525
B553
这个总的提示首先很容易应用于空间上。任何一个在其边界中被直观到
的空间都是这样一个整体,其各部分不论怎样分解都又还是些空间,因此是无
限地可分的。
由此也就很自然地得出第二种应用,即用于一个被包括在这些空间的边
界之内的外部现象(物体)之上。该现象③的可分性是建立在构成物体这样一
个广延的整体之可能性的那个空间的可分性上的。所以物体是无限可分的,
却并不因此就是由无限多的部分所组成的。
虽然看起来好像是:由于物体必须被表现为空间中的实体,物体就空间的
可分性法则而言在此就会不同于这个空间;因为我们很可以承认,这种分解永
远也不会在空间中去掉一切复合,因为那样一来甚至本来不具有任何独立自
存之物的一切空间就都将终止了(而这是不可能的);只不过,说一旦物质的
一切复合都在思想中被取消了,就不会有任何东西剩下来,这一说法似乎是无
① 拉丁文:无限地。——译者
② 拉丁文:不限定地倒退。——译者
③ 埃德曼:指“物体”。——德文编者Ⅱ.对直观中一个给予整体的分割的总体性这一宇宙论理念的解决
327
法与一个实体的概念相一致的,实体本来应当是一切复合的主体,而且即使实
体的各个基质用来构成一个物体的那种空间中的复合关系被取消了,实体也
必定会在自己的基质中余留下来。只是那种在现象中叫作实体的东西与我们
也许会通过纯粹知性概念对一个自在之物本身所思考的东西的情况并不是一
样的。前者并不是绝对的主体,而是感性的持存形态,只是直观而已,在这种 A526
直观中没有任何地方找得到无条件的东西。
B554
但现在,虽然这条无限前进的规则毫无疑问地发生于对一个作为空间之
单纯充满的现象进行再细分时:这条规则却并不适用于下述情况,即如果我们
想要把它延伸到以某种方式在给予的整体中已经被分离出来并由此构成一个
quantum discretum①的那些部分的总量上去的话。如果认为在每一个被分
联②了的(被组织起来的)整体中每一个部分又是被分联了的,认为我们以这
种方式在对诸部分进行无限析分时总是会遇到新的精巧部分,一句话,认为整
体是被无限分联了的,这将是根本不可设想的,即便物质的各部分在它们被无
限分解时有可能都是被分联了的。因为,对一个空间中给予的现象的分割的
无限性,其根据唯一地在于,通过这现象所给予的只不过是可分性、即各部分
的某种本身绝对不确定的数量,但这些部分本身却只有通过再细分才被给予
和确定下来,总之,整体本身不是自在地已经被划分了的。因此分割可以确定
整体中达到如我们在对分割进行回溯时所愿意前进到的那么远的一个数量。
相反,在一个无限被分联了的有机体那里③,整体恰好由这个概念已经表现为 A527
被划分了的,而各部分的一个本身自在地被确定了的但却是无限的数量是先
于一切对分割的回溯而在整体中被发现的,由此我们就与自己本身相矛盾了:
因为这个无限的进展被看作一个永远也不能完成的序列(无限的),然而却在一
个总计中被看作完成了。这个无限的分割只表明现象是quantum continuum④,
B555
① 拉丁文:分离的量。——译者
② 原文为 gliedern,意为将一个整体分为不同的但又相关联的各部分,属于典型的“包
含两个相反涵义”的德文词。权译作“分联”。——译者
③ 原文为 bei einem ins Unendliche gegliederten organischen Krper,有机体是典型的“分
联体”(组织体),即每一个(哪怕最小的)部分都是为着全体,全体也是为着每一部分,部分和
全体处于不可分的关联中。康德认为有机体不可还原为与之“分离”的无机的部分,但可向其
无限追溯。——译者
④ 拉丁文:连续的量。——译者328
一、先验 要素论
并且与空间的充满是不可分的;因为正是在空间的充满中包含了无限可分性
的根据。但只要某物被假定为 quantum discretum①,那么其中各单位的数量就
是确定的,因此也就总是与某个数目相等的。所以在一个被分联的物体中的
组织可能进行到多么远,这只能取决于经验,即使经验不曾以确定性达到任何
无机的②部分,但这些部分却至少必须包含在可能的经验中。但对一般现象
的先验分割会伸展到多么远,这根本不是什么经验的事情,而是理性的一条原
则,即在对广延之物的分解中按照这现象的本性永远不把经验性的回溯看作
绝对完成了的。
*
*
*
A528
B556
对数学性的先验理念的解决的结论性评注和
对力学性的先验理念的解决的预先提示
当我们在一个表中把纯粹理性由一切先验理念而来的二律背反展示出来
时,由于我们曾指出过这一冲突的根据,并指出过消除这一冲突的唯一手段在
于把对立双方的主张都宣布为假的:所以我们就曾到处把条件表现为按照空
间和时间的关系而从属于被条件所限制的东西,这就是普通人类知性的惯常
预设,而那种冲突也就完全建立在这个预设之上。出于这种考虑,在对一个给
予的有条件者的条件序列中,总体性的一切辩证表象也都曾彻头彻尾具有相
同的性质。当时一个序列总是这样,在其中条件与有条件者作为序列的各项
而连结着并由此而是同质的,在这里回溯必须永远也不被设想为完成了的,或
者说,假如这种事发生的话,就必然会把一个本身是有条件的项错误地看作最
A529 初的、因而是无条件的项。所以虽然我们并不是到处都把客体即有条件者仅
仅按其量来考虑,但毕竟对这有条件者的条件序列作了这样的考虑,而这就存
在着一种困难,它不是通过任何调解、而只有通过完全斩断此结③才可能消
B557
① 拉丁文:分离的量。——译者
②“无机的”,原文为unorganisch,亦可译作“无组织的”,与上文的“组织”
(organisierung)一词相关。——译者
③ 典出希腊神话,据说佛里癸亚国王戈尔迪打过一个极复杂的绳结,宣称谁能解开它
就将成为整个亚细亚的王,马其顿王亚历山大拔剑斩断此结,成就了伟大的霸业。又译“快刀
斩乱麻”。——译者Ⅱ.对直观中一个给予整体的分割的总体性这一宇宙论理念的解决
329
除,这个困难就在于,理性使事情变得对知性来说要么太长,要么太短,以至于
知性永远也不可能跟上理性的理念。
但我们在这样做时曾忽视了一个本质的区别,这一区别普遍存在于那些
客体、即那些理性力图将之提升到理念上来的知性概念之间,因为按照我们前
面的范畴表,有两种范畴意味着对现象的数学性的综合,而其他两种范畴则意
味着对现象的一种力学性的综合。到目前为止本来倒也完全可以忽视这种区
别,因为正如我们在一切先验理念的普遍表象中曾经总是只停留在现象中
的诸条件之间一样,我们在两种数学性的先验理念中同样也曾只拥有在现
象中的对象。但现在由于我们进展到了知性的力学性的诸概念,只要它们
应当适合理性的理念,则那种区分就是重要的了,它向我们展示了理性所纠
缠于其中的那种争执的一种全新的景观,这种争执由于它以前曾被作为建
立在双方都是虚假的预设之上的而驳回过,现在则由于在力学性的二律背
反中或许会有这样一个能够与理性的要求共存的预设,它就可能从这种观 A530
点出发、并在法官对双方都误解了的法律根据的缺陷作了弥补时,得到使双
方都感到满意的调解,这一点在数学性的二律背反的争执那里是不可能做
到的。
诸条件序列,就我们只是着眼于它们的延伸而言,当然就全都是同质的:
不论它们是与理念相适合,还是它们要么对于理念来说太大,要么又太小。不
过,作为这些理念的基础的那个知性概念,要么只包含有一个同质的东西的综
合(这种同质的东西在任何量那里不论是在它的复合中还是在它的分割中都
被预设了),要么还包含有一个不同质的东西的综合,这种不同质的东西无论
是在因果联结的力学性综合中,还是在必然的东西和偶然的东西的力学性的
综合中,至少都是可以被允许的。
由此就得出,在现象序列的数学性联系中只有感性的条件能够进来,即这
样一种条件,它本身也是序列的一部分;相反,这些感性条件的力学性序列却
还允许某种不同质的条件,它不是序列的一部分,而是作为单纯理知的而处于
序列之外,由此理性就得到了满足,而无条件者就被置于现象之先,却并不因 A531
此使任何时候都是有条件的那些现象的序列变得混乱和违背知性诸原理地被 B559
打断。
正是由于力学性的诸理念允许在现象序列之外有这些现象的一个条件,
B558330
一、先验 要素论
A532
B560
即一个本身并不是现象的条件,这就发生了某种与二律背反①的后果完全不
同的事情。就是说,这种二律背反曾导致了两个辩证的相反主张不得不都被
宣布为虚假的。反之,力学性序列中与作为现象的力学性序列不可分的无一
例外的有条件者,是和那种虽然在经验性上是无条件的、但也是非感性的条件
连结着的,它一方面满足知性,另方面也满足理性②,因为那些试图以这样那
样的方式在单纯现象中寻求无条件的总体性的辩证论证都被废除了,相反,那
些以这种方式校正了意义的理性命题就可能在两方面全都是真的;而这在那
些单纯涉及到数学性的无条件的统一性的宇宙论理念那里是决不可能发生
的,因为在它们那里,除了本身也是现象并作为现象而一起构成序列的一项的
那个条件之外,再找不到现象序列的任何条件了。
Ⅲ.把世界事件从其原因加以推导的总体性
这个宇宙论理念的解决
我们只能就发生的事情设想两种不同的原因性,一种是按照自然的,一种
是出自自由的。前一种是在感官世界中一个状态与它按照一条规则跟随其后
的前面状态的连结。既然诸现象的原因性基于时间条件,而前面的状态假如
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着的也就不会带来任何在时间中才初次产生的结果:那么
发生或产生出来的事情的原因的原因性也是被产生的,并且按照知性的原理
本身又需要一个原因。
A533
相反,我所说的自由在宇宙论的理解中就是自行开始一个状态的能力,所
B561 以它的原因性并不是按照自然规律又从属于另外一个按照时间来规定它的原
因。自由在这种意义上就是一个纯粹的先验理念,它首先不包含从经验中借
来的任何东西,其次它的对象也不能在任何经验中被确定地给予,因为一切经
验的可能性本身的法则就在于,一切发生的事情都必须有一个原因,因而这个
原因的原因性作为本身是发生或产生出来的,又必须有一个原因;而这样一来
① 哈滕斯泰因认为在“二律背反”前面应加上“数学性的”。——德文编者
② 因为知性决不容许在现象之间有任何本身在经验性上是无条件的条件。但如果一
个理知的、因而不是作为一项而属于现象序列的条件可以在一个(现象中的)有条件者身上被
回想起来,却丝毫也不因此而破坏经验性条件的序列:那么这样一个条件就有可能被承认为
在经验性上无条件的,结果并不会因此对经验性的连续回溯造成任何损害。——康德Ⅲ.把世界事件从其原因加以推导的总体性这个宇宙论理念的解决
331
整个经验领域不管它延伸到多么远就都变成了单纯自然的一个总和。但由于
以这种方式在因果关系中的诸条件的任何绝对总体性都不可能被弄清楚,理
性就为自己设立了能够自行开始行动的某种自发性的理念,而不允许预先准
备一个另外的原因再来按照因果联系的法则去规定这个自发性的行动。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以这个自由的先验理念为根据的是自由的实践概念,
前者在后者中构成了历来环绕着自由的可能性问题的那些困难的真正契机。
在实践的理解中的自由就是任意性对于由感性冲动而来的强迫的独立性。因
为一种任意就其(通过感性的动因而)被病理学地刺激起来而言,是感性的;
如果它能够成为在病理学上被迫的,它就叫作动物性的(arbitrium brutum①)。
人的任意虽然是一种 arbitrium sensitivum②,但不是 brutum③,而是 liberum④,
因为感性并不使它的行动成为必然的,相反,人身上具有一种独立于感性冲动
的强迫而自行规定自己的能力。
A534
B562
很容易看出,假如感性世界中的一切原因性都只是自然,那么每个事件都
将是在时间中按照必然规律而为另一个事件所规定,因而,由于诸现象就其规
定着任意而言必然会使任何行动作为其自然后果而成为必然的,所以在取消
先验自由的同时就会把一切实践的自由也根除了。因为实践自由的前提在
于,虽然某物并没有发生,但它本来应当发生,因而它的原因在现象中并没有
如此确定,以至于在我们的任意中不包含有某种原因性,这种原因性独立于那
些自然原因,甚至违抗自然的强制力和影响而产生某种在时间秩序中按照经
验性规律被规定的东西,因而完全自行开始一个事件序列。
所以在这里就发生了一般说来在一个敢于超出可能经验边界的理性的冲A535
突中所遇到的事情,即该课题真正说来不是自然之学的⑤,而是先验的。因此 B563
自由的可能性问题虽然纠缠着心理学,但由于它基于单纯的纯粹理性的辩证
论证之上,它连同其解决一起就必须只是先验哲学所从事的工作。先验哲学
不能够拒绝对这问题作出一个满意的回答,为了使先验哲学能够做到这一点,
① 拉丁文:动物性的任意。——译者
② 拉丁文:感性的任意。——译者
③ 拉丁文:动物性的。——译者
④ 拉丁文:自由的。——译者
⑤ 原文为 physiologisch,见本书§.13译者注。——译者332
一、先验 要素论
我首先必须尝试通过一个说明对它在这个课题上的处理方式作出更进一步的
规定。
假如诸现象是自在之物本身,因而空间和时间是自在之物本身的存有形
式:那么诸条件将会和有条件者一起任何时候都作为各项而属于同一个序列,
而在目前的情况下由此也就产生了一切先验理念所共同的二律背反,即这些
序列不可避免地必然会对知性来说不是失之于太大,就是失之于太小。但是
在这一节和下一节中我们所要讨论的那些力学性的理性概念却有这样一个特
点:由于它们不涉及一个作为量来看的对象,而只涉及对象的存有,我们就甚
至可以不管这些条件序列的量,在这些序列那里重要的只是条件对有条件者
的力学性关系,以致我们在自然和自由问题上已经遇到的困难就在于,自由是
否在任何地方哪怕有可能存在,而如果它存在,它是否能够与因果性的自然规
律之普遍性一起共存;因而,说世界中的每一个结果必须不是出自自然就是出
自自由,这是否是一个正当的选言命题,还是宁可说,双方可以在同一个事件
那里在不同的关系上同时发生。有关感官世界中一切事件按照不变的自然规
律之通盘关联的那条原理,其正确性已经作为先验感性论的原理确定下来而
不受任何侵害了。所以问题只是在于:是否尽管如此,在按照自然而被规定的
同一个结果方面也可以有自由发生,还是自由通过那条不可损毁的规则而完
全被排除了。而在这里,对现象的绝对实在性的这种虽然常见、但却具有欺骗
性的预设马上就显示了它淆乱理性的有害影响。因为,如果现象就是自在之
物本身,那么自由就不可能得到拯救。这样一来,自然就是每个事件的完备而
自身充分的规定性原因,而这些事件的条件就任何时候都只是被包含在诸现
象的序列中,这些现象连同其结果都是必然处于自然规律之下的。相反,如果
诸现象只被看作它们实际上所是的东西,即不是被看作自在之物,而是只看作
依据经验性法则而关联着的诸表象,那么这些现象本身就必须还拥有本身并
非现象的根据。但一个这样的理知的原因就其原因性来说是不被现象所规定
的,虽然它的结果能显现出来并因而能被别的现象所规定。所以这个理知的
原因连同其原因性存在于序列之外;反之它的结果却是在经验性诸条件的序
列之中被发现的。所以这个结果就其理知的原因而言可以被看作自由的,但
同时就诸现象而言可以被看作按照自然必然性而来自现象的后果;这样一种
区分,如果以普遍的和完全抽象的方式阐述出来,必然会显得极其玄妙和晦
A536
B564
A537
B565Ⅲ.把世界事件从其原因加以推导的总体性这个宇宙论理念的解决
333
涩,但它在应用时就将得到澄清。在这里我只想指出一点:由于一切现象在自
然的某种前后联系中的普遍关联是一条丝毫不爽的规律,这种规律当人们想
要固执地追随现象的实在性时,就必然会使一切自由都遭到颠覆。因此那些
在这里追随通俗意见的人永远也做不到使自然和自由相互一致起来。
与自然必然性的普遍规律相一致的
自由的原因性的可能性
A538
B566
我把那种在一个感官对象上本身不是现象的东西称之为理知的。因此,
如果在感官世界中必须被看作现象的东西本身自在地也有某种能力,这种能
力并非任何感性直观的对象,但它凭借这种能力却可以是诸现象的原因:那么
我们就可以从两方面来看这个存在者的原因性,既按照其行动而把它看作理
知的,即看作一个自在之物本身的原因性,又按照这行动的结果而把它看作感
性的,即看作感官世界中的一个现象的原因性。因此我们关于一个这样的主
体的能力将会造成对它的原因性的一个既是经验性的、同时也是智性的概念,
这两者是在同一个结果中一起发生的。在对一个感官对象的能力进行设想的
这样一种两面性,与我们关于诸现象和某个可能经验所能造成的那些概念中
的任何一个都不矛盾。因为,既然这些现象不是自在之物,它们必须以某种先
验对象为基础,这种先验对象把它们规定为单纯的表象,那么就没有什么阻止
我们在这个先验对象由以显现的属性之外也赋予它某种原因性,这种原因性
不是现象,虽然它的结果仍然还是在现象中被碰到的。但每一个起作用的原
因都必然有一种品格,即它的原因性的一条法则,舍此它就根本不会是什么原
因了。于是我们就会在一个感官世界的主体身上,首先,拥有一种经验性的品
格,借此它的行动作为现象就会与其他现象按照固定的自然规律而彻头彻尾
地处于关联之中,并有可能从作为其条件的其他现象中被推导出来,从而与这
些现象结合着而构成自然秩序的一个唯一序列的各项了。其次,我们将必须
还容许它有一种理知的品格,借此这个主体虽然是那些作为现象的行动的原
因,但这种品格本身并不从属于任何感性的条件,并且本身不是现象。我们也
可以把前一种品格称之为一个这般在现象中之物的品格,把后一种品格称之
为这个自在之物本身的品格。
A539
B567
于是这个行动的主体按照其理知的品格就不会从属于任何时间条件,因334
一、先验 要素论
A540
B568
A541
B569
为时间只是现象的条件,但却不是自在之物的条件。在这主体中不会有任何
行动产生或消灭,因而它也不会服从一切时间规定的、一切变化之物的法则:
这一切发生的事情都将会在(先前状态的)诸现象中找到自己的原因。一句
话,它的原因性就其是智性的而言根本不会处于使感性世界中的事件成为必
然的那些经验性条件的序列中。这种理知的品格虽然永远不可能直接被认
知,因为我们除了它所有显现出来的东西之外不能知觉到任何东西,但它毕竟
必须按照经验性的品格来设想,如同我们一般说来必须在思想中把一个先验
的对象当作诸现象的基础那样,尽管我们对这个对象自在地本身是什么一无
所知。
所以按照其经验性的品格,这个主体作为现象将是服从依据因果联结的
规定的一切法则的①,就此而言,它无非是感官世界的一部分,其结果正如任
何其他现象一样是从自然中不可避免地涌流出来的。一旦外部现象流到它里
面来,而它的经验性的品格即它的原因性的法则也通过经验而被认识,则它的
一切行动就会都必须能够按照自然规律来解释,而对这些行动进行完全的和
必然的规定所必需的一切就必然会在一个可能经验中找到了。
但按照其理知的品格(虽然我们对它所能拥有的无非只是这主体的普遍
概念),同一个主体却必须被宣告不受感性和由现象而来的规定的任何影响,
而由于在它里面就其作为本体而言没有任何事情发生,见不到任何需要力学
性的时间规定的变化,因而见不到与作为原因的现象的任何联系,所以这个活
动的存在者就此而言将会在自己的行动中不依赖于并且摆脱一切自然必然性
这种只在感性世界中才见到的东西。我们关于这个主体就会完全正确地说,
它自行开始了它在感官世界中的结果,而不是这个行动在它里面开始了自身;
这一点在下述情况下也会有效,即这些在感官世界中的结果并不因此而可以
自行开始,因为它们在其中任何时候都是由先前时间中的经验性条件、但毕竟
只是借助于(仅仅是理知品格的现象的)经验性的品格而预先得到规定的,并
且只是作为自然原因的序列的延续才是可能的。这样,自由和自然,每一方在
自己完全的意义中,就会在同一些行动上,按照我们把它们与自己的理知的原
① 原文为“以规定的一切法则为依据而服从因果联系的”,兹据埃德曼校。——德文
编者Ⅲ.把世界事件从其原因加以推导的总体性这个宇宙论理念的解决
335
因还是感性的原因相比较,而没有任何冲突地同时被找到。
对与普遍的自然必然性相联结的
自由这个宇宙论理念的阐明
A542
B570
我曾同意首先勾勒出对我们的先验问题加以解决的轮廓,以便我们能够
由此更好地通观理性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的进程。现在我们要详细说明真正决
定这一问题的裁决的各个关键性的契机,并对每个契机加以特别的考察。
这条自然规律,即一切发生的事情都有一个原因,该原因的原因性即这个
行动,由于在时间中先行,并且考虑到一个在此产生出来的结果,本身不可能
是一直存在了的,而必须是发生的,它也会在诸现象中有自己由以得到规定的
原因,因而在自然秩序中一切事件都是经验性地得到规定的:这条诸现象由以
能够首次构成一个自然并充当一个经验的对象的规律是一条知性的规律,它
是不允许以任何借口被偏离、或是有任何一个现象例外的;因为否则我们就会
把这个现象置于一切可能经验之外,但由此就会把它与可能经验的一切对象 A543
都区别开来、并使它成为单纯的思想物和某种幻影了。
B571
但即使在这里看起来好像只是一个在对其条件的回溯中根本不许有任何
绝对的总体性的原因链条,然而这种疑虑却根本不会妨碍我们;因为它已经在
对理性当它企图在现象序列中进到无条件者时所陷入的二律背反的一般评判
中被消除了。如果我们愿意屈服于先验的实在论的幻觉,那么就既没有自然
也没有自由余留下来。在这里问题只是:如果人们在一切事件的整个序列中
单纯承认自然必然性,那么是否还有可能把这同一个在某方面只是自然结果
的事件在另一方面仍然看作自由的结果,还是在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原因性之
间会碰到一个直接的矛盾。
在现象里的诸原因中肯定不可能有任何能够绝对地自行开始一个序列的
东西。每一个作为现象的行动就其产生一个事件而言本身就是一个事件,或
一个以另一状态为前提并会在其中找到原因的事机(Ereignis),所以一切发生
的事情只是一个序列的继续,而任何自行发生的开端在这序列中都是不可能
的。所以自然原因在时间系列中的一切行动本身又是一些在时间序列中同样
预设了自己的原因的结果。以前不曾存在的某物由以发生的某种本源的行动
是不能从现象的因果联系中来指望的。
A544
B572336
一、先验 要素论
但是,难道当结果都是现象时,它们的那些本身也是现象的原因的原因性
就必须只是经验性的,这也是必然的吗?并且难道不是更有这种可能,即虽然
每个在现象中的结果固然需要按照经验性的原因性规律与其原因相连结,然
而这个经验性的原因性本身却有可能丝毫也不中断它与自然原因的关联,却
仍然并非经验性的原因性的结果、而是理知的原因性的结果?后者也就是一
个原因的就现象而言是本源的某种行动的结果,所以这原因就此而言不是现
象,而是按照这种能力来说是理知的,尽管它此外又必须作为自然链条的一项
而整个地一起被归入感官世界之中。
我们需要诸现象相互之间的原因性这条原理,以便寻求各种自然事件的
自然条件即现象中的原因,并能把它们指出来。如果承认这一点并且不以任
何例外使它被削弱的话,那么在自己的经验性运用中在一切事机里只看到自
然、并且也有理由这样做的那个知性,就拥有了一切它所能够要求的东西,而
自然性的解释就使自己无阻碍地正常进行。于是假定甚至此外的事想必都
只是虚构出来的,这丝毫也不会破坏这个进程,如果我们假定,在那些自然
原因中也会有一些这样的原因,它们具有一种本身只是理知的能力,因为这
种能力为了行动而作的规定决不是基于经验性的条件,而是基于知性的单
纯根据,但毕竟,这个原因的在现象中的行动是符合经验性的原因性的所有
规律的。因为以这种方式行动的主体就会作为 causa phaenomenon①而和自
然一起被啮合在一切自然行动的不可分离的依赖关系中,而只有这个主体的
phaenomenon②(连同它在现象中的一切原因性)才会包含某些条件,这些条件
如果我们想要从经验性的对象上升到先验对象的话,就必然会被看作是单纯
理知的。因为只要我们在有可能是诸现象底下的原因的东西中遵守自然规
则,那么我们就可以不去操心在我们通过经验性的方式所不知道的先验主体
中会对这些现象及其关联设想出怎样一种根据来。这个理知的根据根本不去
A546 纠缠经验性的问题,而是只涉及例如纯粹知性中的思想,并且虽然纯粹知性的
B574 这种思想和行动的结果是在现象中发现的,然而这些结果却同样必须能够按
照自然规律由它们在现象中的原因而得到完全的解释,因为我们把它们的单
A545
B573
① 拉丁文:现相的原因。——译者
② 拉丁文:现相。据哈滕斯泰因,疑为“本体”(noumenon)之误。——德文编者Ⅲ.把世界事件从其原因加以推导的总体性这个宇宙论理念的解决
337
纯经验性的品格作为至上的解释根据来遵守,而把作为这品格的先验原因的
理知的品格完全当作不知道的而放过去了,除非理知的品格只借助于经验性
的品格来充当自己的感性符号。让我们把这一点应用于经验。人是感官世界
的现象之一,就此而言也是自然原因之一,其原因性必须从属于经验性的法
则。因此他作为这样一种原因也像其他自然物一样必须具有一种经验性的品
格。我们是通过他在其结果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和能力而发觉这种品格的。
在无生命的自然或具有动物生命的自然那里我们没有找到任何根据来设想什
么不同于单纯以感性为条件的能力。不过,通常仅仅只是通过感官而知道整
个自然的人,也通过单纯的统觉来认识他自己,也就是在他根本不能归于感官
印象的那些行动和内部规定中认识自己,他对他自己来说当然一方面是现相
(Phanomen),但另方面,亦即就某些能力而言,则是一个单纯理知的对象,因
为他的行动根本不能归入感性的接受性中。我们把这些能力称之为知性和理
性,尤其后者是完全真正地和卓越地与一切经验性的力量区分开来的,因为理
性只是按照理念来考虑自己的对象并据此来规定知性,然后知性就对自己的
(虽然也是纯粹的)概念作一种经验性的运用。
A547
B575
于是这个理性具有原因性,至少我们在它身上设想着一种原因性,这一点
从我们在一切实践的事情中作为规则而加在实行的力量之上的那些命令中就
看得很清楚。应当表达了某种必然性,以及那种在整个自然中本来并不出现
的与诸种根据的连结。知性从整个自然中只能认识到什么是现有的,或是有
过的,或是将会有的。在自然中应当有某种不同于在这一切时间关系中实际
上所有的东西,这是不可能的,甚至连这个应当,如果我们只是着眼于自然进
程的话,也就完全没有任何意义了。我们根本不能够问:在自然中什么是应当
发生的;正如也不能问:一个圆应当具有怎样一些属性一样;而只能问在自然
中发生了什么,或圆具有哪些属性。
于是这个应当就表达了一种可能的行动,这行动的根据不是别的,而只是
单纯的概念;相反,关于一个单纯自然行动的根据任何时候都必须是一个现 A548
象。于是当这个应当被指向这种行动时①,这种行动当然就必须在自然条件B576
之下才是可能的;但这些自然条件不涉及任意本身的规定,而只涉及任意在现
① 哈滕斯泰因校作“当这种行动被指向应当时”。——德文编者338
一、先验 要素论
象中的结果和后果。不论在此可能有多少推动我去意愿的自然根据,有多少
感性的刺激,它们都不可能产生出应当来,而只能产生一个远非必然的、而是
任何时候都是有条件的意愿,相反,对于这种意愿,理性所宣布的应当则以克
制和目的、甚至禁止和尊重与之相抗衡。不论所意愿的是一个单纯感性的对
象(快适)或者甚至是一个纯粹理性的对象(善),理性都不向经验性地被给予
的那种根据让步,也不遵循像在现象中所体现的那样一些事物的秩序,而是以
完全的自发性给自己制定一种自己特有的依据着理念的秩序,理性使经验性
的诸条件适合于这些理念,并且甚至按照这些理念而把那些毕竟没有发生而
且也许不会发生的行动宣称为必要的,但仍然对这一切预设了:理性在对这些
行动的关系中能够拥有原因性;因为舍此,理性就不会指望从自己的理念得到
在经验中的结果了。
A549
现在让我们停留在这里,并至少当作可能的来假定:理性确实对现象而
言有原因性;那么,这种原因性尽管它本身也是理性,它却仍然必须由自己
显示出一种经验性的品格,因为每个原因都预设了一条规则,按照这条规
则,某些现象将作为结果随之而来,而每种规则都要求诸结果的一律性,这
种一律性建立了一种(作为一种能力的)原因的概念,我们可以把这个原因概
念就其必须单从现象来说明而言叫作这个规则的经验性的品格,这品格是持
存不变的,然而那些结果则按照伴随而来的并且部分是有局限的诸条件的差
异性而显现于种种变化的形态中。
B577
这样,每个人都有他的任意的一种经验性的品格,这种品格无非他的理性
的某种原因性,只要这种原因性在其现象中的结果上显示出一条规则,根据这
条规则我们可以将理性的动机及其行动按照其种类和程度来接受,并能对他
的任意的那些主观原则进行评判。由于这种经验性的品格本身必须从作为结
果的现象中、以及从这些现象的提供出经验来的那个规则中引出来:所以人在
现象中的一切出自经验性的品格和其他共同起作用的原因的行动都是按照自
然秩序而被规定的,并且如果我们有可能把人的任意之一切现象一直探索到
底,那就决不会有任何单独的人的行动是我们不能肯定地预言并从其先行的
诸条件中作为必然的来认识的。所以在这种经验性的品格方面没有任何自
由,但唯有按照这种品格我们才能考察人,如果我们只是想观察人,并如同在
人类学中所做的那样,从自然之学上研究人的行动的动因的话。
A550
B578Ⅲ.把世界事件从其原因加以推导的总体性这个宇宙论理念的解决
339
但如果我们在与理性的关系中对这同样一些行动加以考虑,确切地说,不
是联系到思辨理性,以便按照这些行动的起源来解释它们,而是完全单独地就
理性是产生这些行动本身的原因而言;总之,如果我们把它们与理性在实践的
方面进行比较,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一种完全不同于自然秩序的规则和秩序。
因为那时也许这一切本来都不应当发生,但它们却按照自然过程而发生了,并
且必然是按照其经验性的根据而不可避免地发生的。但有时我们发现、或至
少是相信发现了,理性的这些理念现实地证明了它们在作为现象的人的行动
方面的原因性,这些行动之所以发生,不是由于它们被经验性的原因所规定,
不是的,而是由于它们被理性的根据所规定。
现在,假定我们可以说:理性对于现象有原因性;难道这时它的行动,尽管 A551
在其经验性的品格中(以感官的方式)是完全被精确规定的和必然的,仍然可
以叫作自由的吗?这种经验性的品格又是在理知的品格中(以思维的方式)
被规定的。但后一种方式我们并不认识,而是通过现象来表示它,这些现象本
来只是把感官的方式(经验性的品格)直接提供给我们认识的①。于是行动就
其应归于作为其原因的思维方式而言,却根本不是按照经验性的规律从这种
思维方式中,就是说,从纯粹理性的诸条件先行的方式中得出来的,而只是从
纯粹理性在内感官的现象中的结果先行这种方式中得出来的。纯粹理性作为
一种单纯理知的能力并不服从时间形式,因而也不服从时间次序的诸条件。
理性在理知的品格中的原因性并不产生,或者说绝不在某一个时间中起始以
便产生一个结果。因为否则的话,它本身就会服从于现象的一种自然规律了,A552
因为这规律是按照时间来规定因果序列的,而这样一来,这种原因性就会是自
然、而不是自由了。所以我们就可以说:如果理性可以对现象具有原因性,那
么它就是这样一种能力,通过它,诸结果的一个经验性的序列的感性条件才首
次开始。因为处于理性中的这个条件不是感性的,因而本身并不开始。这样
一来,据此就发生了我们在一切经验性的序列中所找不到的事:一个诸事件的
前后相继序列的条件本身可以是在经验性上无条件的。因为在这里该条件外
B579
B580
① 因此,行动的真正的道德性(功与过),哪怕我们自己的行为的道德性,对我们都仍然
是隐藏着的。我们的责分只能够与经验性的品格相关。但其中有多少是自由的纯粹作用,有
多少应归因于单纯的自然和气质上的无辜的缺陷或是幸运的性状(merito fortunae,命运的功
劳),这是永远不可探究的,因此也不能按照完全的公正来加以校准。·
康德340
一、先验 要素论
在于现象序列(而在理知的东西中),因而就不服从任何感性条件和由先行
的①原因而来的时间规定。
然而,正是这同一个原因在另外一种关系中也属于现象序列。人本身就
是现象。他的任意具有一种经验性的品格,这种品格是他的一切行动的(经
验性的)原因。在按照这种品格规定人的那些条件中,没有任何一个不是被
包含在自然结果的序列之中并属于其规律的,根据这一规律,根本不可能找到
时间中发生的事在经验性上无条件的原因性。因此任何给予的行动(由于它
们只能作为现象而被知觉到)都不可能是绝对自行开始的。但关于理性我们
却不能够说,在它于其中规定着任意的那个状态之前先进行着一个另外的、该
状态本身在其中得到规定的状态。因为既然理性本身不是任何现象,也根本
不服从任何感性条件,那么在它里面,甚至在它的原因性的概念中,都不会发
生时间次序,所以也不能把按照规则来规定时间次序的那条自然的力学性规
律应用于它之上。
A553
B581
所以理性是人在其中得以显现出来的一切任意行动的持存性条件。这些
行动中的每一个还在它发生之前就已经在人的经验性的品格中预先被规定
了。在理知的品格方面,那个经验性的品格只是它的感性的图型,这里任何在
前或随后都是根本无效的,而每个尽管与其他现象共处于时间关系中的行动
都是纯粹理性的理知品格的直接结果,因而纯粹理性是自由行动的,并没有在
自然原因的链条中从力学性上受到外部的或内部的、但按照时间是先行的那
些根据的规定,而它的这种自由我们不能够仅仅消极地只看作是对经验性条
件的独立性,(因为那样一来理性能力就会不再是诸现象的一个原因了),而
是也可以通过一种自行开始诸事件的一个序列的能力而积极地表明出来,以
至于在理性本身中并没有开始任何东西,相反,它作为每个任意行动的无条件
的条件,不允许超越它之上有任何在时间上先行的条件,然而它在现象序列中
的结果却毕竟开始了,只是它在这序列中永远不可能构成一个绝对最初的
开端。
A554
B582
①“先行的”原文为 vorbeigehende,意为“过去了的”,疑为vorhergehende 之误,兹据1919
年德文版(《哲学丛书》第37卷)改正。——译者
为了对理性的①调节性原则用一个出自其经验性运用的例子来加以阐
明,而不是为了加以证实(因为这一类的证明对于先验的主张来说是不适合
的),那么我们就拿一个任意行动来看,例如说一个人用来在社会上造成了某
种混乱的一种恶意的撒谎,对此我们首先按照推动这一行动使之从中产生出
来的原因来探讨和评判一下,如何才有可能把这行动连同其后果都归因于这
个人。人们最初的想法是审查他的经验性的品格,直到这品格的根源,人们在
糟糕的教育、不良的交往,部分甚至在某种对羞耻没有感觉的自然天性的恶劣
中,寻找这种根源,部分则推给浮躁和轻率;同时人们也没有忽视起诱发作用
的机遇的原因。在所有这一切中,人们的处理方式正如一般在研究对一个给
予的自然结果起规定作用的那些原因的序列时一样。现在人们即使相信这个
行动就是由此而被规定的,却并不减少对这个行为者的指责,确切地说,并不
由于他的不幸的自然天性,由于影响着他的那个环境,甚至也不由于他向来所
过的那种生活方式,而减少对他的指责,因为人们预设了,我们可以完全撇开
他这种生活方式是如何造成的不管,把这些条件的流逝了的序列看作未发生
的,但却把这一行为看作对先行的状态而言完全是无条件的,就好像这个行为
者借此完全自行开始了一个后果序列似的。这种指责是建立在一条理性法则
之上的,我们在此把理性看作一个原因,这原因本来是能够和应当不顾一切上
述的经验性条件而对人的行为作出另外一种规定的。确切地说,我们决不把
理性的原因性看作只是像合力的作用那样,而是看作自在地本身就是完备的,
即使感性的动机根本不支持它,反倒完全与之相违背也罢;这一行动被归于他
的理知的品格,他在现在正在说谎的这一瞬间中完全是有罪的;因而理性不顾
这一行为的所有那些经验性的条件而完全是自由的,而这一行为完全要归咎
于理性的失职。
A555
B58:
我们很容易从这种归咎责任的判断中看出,我们在这里所想到的是理性
根本不会由所有那些感性刺激起来,它不会改变自己(即使它的现象、即它在 A556
自己的结果中显示出来的方式改变了也罢),在它里面没有任何规定后起状 B584
态的状态是先行的,因而它根本不属于按照自然规律使诸现象成为必然的那
些感性条件的序列。它,这个理性,对于人的一切行动来说在所有的时间关系
① 哈滕斯泰因认为应作“纯粹理性的”。——德文编者342
一、先验 要素论
A557
B585
中都是当下的和同样的,但它甚至不在时间之中,并且不陷于例如说一种它先
前并不存在于其中的新的状态中;对于这种状态来说它是进行规定的,而不是
可被规定的。因此我们不能问:为什么理性没有对自己作出另外的规定?而
只能问:为什么它没有凭借自己的原因性对诸现象作出另外的规定?但对此
是不可能有任何回答的。因为一种另外的理知品格将会给出另外一种经验性
的品格,而如果我们说,不论他直到那时所实行的整个生活方式如何,这个行
为者毕竟本来是可以放弃撒谎的,那么这就只是意味着,撒谎行为是直接处于
理性的威力影响之下的,而理性在其原因性中则不服从现象和时间进程的任
何条件,时间的差别虽然也可以造成诸现象的各自相对而言的某种主要差别,
但由于这些现象不是自在的事物本身,因而也不是自在的原因本身,则时间的
差别也就不可能造成行动在与理性的关系中的任何差别。
所以我们借助于对那些自由行动的评判,在它们的原因性上只能达到理
知的原因,但却不能超出这个原因;我们可以认识到这个原因能够是自由的,
即能够独立于感性来确定的,并且能以这种方式而成为诸现象的感性上无条
件的条件。但为什么理知的品格恰好在现有的情况中给出了这些现象和这种
经验性的品格,这远远超出了我们理性的一切能力所能够回答的范围,甚至远
远超出了理性哪怕只是提出问题的一切权限,就好像我们去问:我们的外部感
性直观的先验对象为什么恰好只给出了在空间中的直观而不是任何别的直观
一样。不过,我们所要解答的课题丝毫没有使我们有义务回答这些问题,因为
它只是这样一个课题:自由是否在同一个行动中与自然必然性相冲突,而对此
我们已作了充分的回答,因为我们指出了,由于在自由中可能存在着与完全另
外一类条件的关系,不同于在自然必然性中的那类条件,后者的法则并不能影
响前者,因而两者能够相互独立地和互不干扰地发生。
*
*
*
A558
必须高度注意的是:我们本来并不想凭借这一点就把自由的现实性作为
B586 包含着我们感官世界诸现象的原因的那些能力之一的现实性来加以阐明。因
为,除了这种考察根本不会成为任何仅仅与概念打交道的先验的考察之外,它
也没有可能成功,因为我们从经验中永远也不能推论出某种完全不必按照经
验法则来思考的东西。此外,我们本来就连自由的可能性也根本不想证明;因
为这也是不会成功的,这是由于我们一般说来根本不可能从单纯先天概念中IV.诸现象在其一般存有上的从属性的总体性这个宇宙论理念的解决
343
认识任何实在根据的和任何原因性的可能性。自由在这里只是被作为一个先
验的理念来对待的,理性通过它而想到凭借这个感性上无条件者去绝对地开
始现象中的那个诸条件序列,但却在此卷入到一个与它自己为知性的经验性
运用所颁布的那些法则的二律背反中去了。现在,使这个二律背反基于一个
单纯的幻相,而使自然与出自自由的原因性至少并不相冲突,这就是唯一我们
曾经能够做到的,也是我们曾经唯一关心的事情。
IV.诸现象在其一般存有上的从属性的
总体性这个宇宙论理念的解决
A559
B587
在前一小节(Ⅲ.)中我们考察了感官世界在其力学性的序列中的各种变
化,在那里每一个变化都附属于另一个作为它的原因的变化;现在诸状态的这
个序列只被我们用作引导,以便达到一个有可能是一切变化之物的最高条件
的存有,即达到必然的存在者。在这里所涉及到的不是无条件的原因性,而是
实体本身的无条件的实存。所以我们面前的这个序列真正说来只是诸概念的
序列,而不是诸直观在一个直观是另一个直观的条件时的序列。
但很容易看出:既然在诸现象的总和中一切都是变化的,因而在存有中是
有条件的,在这个附属的存有的序列中就不可能在任何地方有什么无条件的、
其实存是绝对必然的项,所以假如诸现象就是自在之物本身的话,它们的条件
连同那个无条件者却正好因此就会总是属于同一个诸直观的序列,一个作为
感官世界诸现象的存有之条件的必然存在者就会永远也不可能发生了。
但这个力学性的回溯本身所具有的特别之点和与数学性的回溯不同的地
方就在于:由于数学性的回溯真正说来只涉及到部分复合为一个整体或整体
分裂为其各部分,这个序列的条件就总是必须被看作这个序列的部分,因而被
看作同质的,所以也就必须被看作诸现象,反之,在力学性的回溯中,由于并不
涉及由给予的各部分而来的一个无条件的整体的可能性,或是对于某个给予
的整体有一个无条件的部分的可能性,而是涉及把一个状态从它的原因推导
出来,或把实体的偶然的存有本身从必然的实体中推导出来,这个条件就可以
不是很有必要去和无条件者一起构成一个经验性的序列。
所以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表面上的二律背反那里就还给我们敞开着一
条出路,即所有双方相互冲突的命题在不同的关系中可以同时都是真的,以至
A560
B588344
一、先验 要素论
于一切感官世界之物绝对都是偶然的,因而也总是只具有经验性上有条件的
实存,然而对于这整个序列也会有一种非经验性的条件,即一种无条件的必然
存在者。因为后者作为理知的条件根本不会作为这个序列的一项(就连它的
最高项也不是)属于这个序列,并且也不使这个序列的任何一项成为经验性
上无条件的,而是让整个感官世界留在自己的经过一切项而前进的、经验性上
有条件的存有中。所以在这里,这样一种把一个无条件的存有作为诸现象的
基础的方式就会与前一小节中那种经验性上无条件的原因性(即自由)有所
不同,即在自由那里作为原因的物本身(Substantia phaenomenon①)毕竟还是
属于条件序列的,而只有它的原因性被设想为理知的,但在这里,必然的存在
者必须完全在感官世界的序列之外(作为 ens extramundanum②)并单纯从理知
上来设想,唯有这样才能够防止它屈从于一切现象的偶然性和附属性的法则。
A561
B589
所以,理性的这条调节性的原则就我们的这个课题而言就是:在感官世界
中的一切都具有经验性上有条件的实存,并且在感官世界中任何地方就属性
来说都决不会有一种无条件的必然性:这个条件序列中没有任何一项是我们
不必再去在可能经验中期待和尽可能地寻求其经验性的条件的,并且没有任
何东西使我们有权从外在于经验性序列的一个条件中推导出某种存有来、或
是甚至把这个存有看作在这个序列本身中也是绝对独立自主的,但尽管如此,
A562 由此却根本不否定这整个序列不会被建立在某个理知的存在者之中(这种存
在者因此就摆脱了一切经验性的条件,反倒包含着所有这些现象的可能性根
据)。
B590
但在这里的意思根本不是说要证明一个存在者的无条件必然的存有,或
者哪怕只是要在此之上建立感官世界诸现象的实存的单纯理知条件的可能
性,而只是正如同我们限制理性,使得它不离开经验性条件的线索而迷失在超
验的和不能作任何具体描述的解释根据之中那样,因而也在另一方面限制单
纯经验性的知性运用的法则,使得它不会对一般物的可能性作出裁断,也不会
把理知的东西,即使它不能被我们运用来解释诸现象,就因此而宣布为不可能
的。所以由此而表明的只是,一切自然物及其一切(经验性的)条件的无例外
① 拉丁文:现相的实体。——译者
② 拉丁文:超出世界之物。——译者IV.诸现象在其一般存有上的从属性的总体性这个宇宙论理念的解决
345
的偶然性完全有可能很好地与一个必然的、虽然只是理知的条件这样一种任
意的预设相共存,所以在这两种主张之间并不会发现任何矛盾,因而它们可以
双方都是真的。哪怕一个这样的绝对必然的知性存在者自在地是不可能的,
然而这一点绝对不可能从一切属于感性世界的东西的普遍的偶然性和附属性 A563
中推论出来,也绝对不可能从“只要感官世界的任何一项是偶然的就不要停
留于其上、而要援引世界之外的一个原因”这条原则中推论出来。理性在经
验性的运用上按常规进行,而在先验的运用上则按特殊的方式进行。
B591
感官世界所包含的无非是现象,但这些现象只是些表象,它们总又是以感
性为条件的,而由于我们在这里永远也不拥有自在之物本身作我们的对象,所
以不必奇怪为什么我们永远也无权从经验性的序列①的不论是哪一项跳到感
性的关联之外,就好像这是在这些现象的先验根据之外实存着的自在之物本
身,而我们为了在现象之外寻求这些现象存有的原因,可以让这些自在之物留
在那里似的;这种情况对于那些偶然的物当然最终必定会发生,但不是对于那
些有关物的单纯表象,这些表象的偶然性本身只是现相[Phnomen],并且除
了能够导致对这些现相进行规定的也就是经验性的回溯外不能导致任何别的
回溯。但对诸现象即感官世界设想一个理知的根据并设想这根据摆脱了感官
世界的偶然性,这是既不与在现象序列中的无限制的经验性回溯相对立,又不 A564
与这些现象的无一例外的偶然性相对立的。但这也是我们唯一可以做到并且 B592
唯一能够以这种方式来做的对这种表面上的二律背反的消除②。因为,如果
对每个有条件者(按照存有来说)每次的条件都是感性的,并正因为如此也是
属于这个序列的,那么它本身也就又是有条件的了(正如第四个二律背反的
反题所证明的)。这样一来,要么就必然还是留有与那个要求无条件者的理
性的冲突,要么这个在序列之外的无条件者就必须被置于理知的东西中,这种
理知的东西的必然性既不需要又不允许任何经验性的条件,因而或者更确切
地说在现象上是无条件地必然的。
理性的这种经验性的运用(就感官世界中存有的诸条件而言)并不会由
于承认了一个单纯理知的存在者而受到影响,相反,这种运用将按照无一例外
① 原文“序列”为复数,埃德曼认为应作单数。·
德文编者
② “消除”原文为 Hebung,在德文中兼有“消除”和“提升”二义。——译者346
一、先验要素论
A565
B593
的偶然性的原则从经验性的条件走向那些永远同样是经验性的更高的条件。
但同样,这个调节性的原理当涉及到理性的(在目的方面的)纯粹运用时也不
排除对一个不在这序列中的理知原因的假定。因为那种假定这时只意味着一
般感性序列的可能性的那个对我们来说仅仅是先验的和未知的根据,这个根
据的不依赖于感性序列的一切条件并对这些条件而言是无条件地必然的存
有,根本不是与那些条件的无限制的偶然性相对立的,因而也不是与在经验性
诸条件的序列中的任何一处都不会结束的回溯相对立的。
对纯粹理性全部二律背反的结论性评注
只要我们借助于我们的理性概念仅仅把感官世界中诸条件的总体性以及
在这总体性方面可以为理性所用的东西当作对象,那么我们的这些理念就虽
然是先验的,但却还是宇宙论的。但一旦我们把无条件者(事情真正说来毕
竟要涉及到它)置于完全外在于感官世界、因而在一切可能经验之外的东西
之中,那么这些理念就成为超验的了;它们不是仅仅被用来完成理性的经验性
的运用(这种运用①始终是一个永远也不能实现但却必须追随的理念),而是
与这种运用完全分离开来,并且自己给自己造出一些对象,它们的材料不是从
经验中取来的,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也不是基于经验性序列的完成,而是基于纯
粹先天概念。这样一类超验的理念具有一个单纯理知的对象,承认这样的对
象是一个我们此外对之一无所知的先验的客体,这当然是被允许的,但对这个
先验对象,为了将它作为一个可以通过其不同的和内部的谓词加以规定的物
A566 来思考,我们在自己这方面既没有(作为不依赖于一切经验概念的)可能性的
根据,也没有假定这样一个对象的丝毫辩护理由,因此这就是一个单纯的思想
物。然而在一切宇宙论理念中那个尽管曾引起了第四个二律背反的理念却迫
使我们大胆地迈出了这一步。因为诸现象的那种在自己本身中根本没有任何
根据而永远只是有条件的存有,要求我们去寻求某种与一切现象区别开来的
东西、因而寻求一个使这种偶然性由以停止下来的理知对象。但由于一旦我
们接受了这种许可,即允许在全部感性领域之外假定一个独立自存的现实,而
诸现象只被看作这样一些本身是理智的存在者表象理知对象的一些偶然的表
B594
① 埃德曼认为“运用”应为“完成”。——德文编者第一节 一般的理想
347
象方式①:那么我们就没有其他办法,而只剩下类比,我们依据这种类比来利
用那些经验概念,以便关于我们对其本身不具有丝毫知识的那些理知之物还
是为自己制造出某种概念来。由于我们只有通过经验才能认知偶然的东西,
而在这里所谈的却是那些根本不应当是经验对象的事物,所以我们将不得不
把对它们的知识从那本身就是必然的东西中,从关于一般物的纯粹概念中推
导出来。因此我们在感官世界之外所采取的第一步就迫使我们从关于绝对必 A567
然的存在者的研究来开始我们的新知识,并且从这种存在者的概念中推导出 B595
关于一切本身仅仅是理知的东西的物的概念,而这一尝试就是我们要在下面
一章中来着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