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知性与一般对象的关系及先天认识
这些对象的可能性
我们在上一节中分别地和单独地说明的东西,现在我们想结合起来在关
联中加以展示。有三种主观的认识来源是一般经验的可能性和经验对象的知
识建立于其上的:感官、想象力和统觉;它们每一个都可以被看作经验性的,即
在它应用于给予的现象上时来考察它,但它们也全都是本身使这种经验性的
运用成为可能的先天要素或基础。感官把现象经验性地展示在知觉中,想象
力把现象经验性地展示在联想(和再生)中,统觉则将之展示在对这些再生的
表象与它们借以被给予出来的那些现象之同一性的经验性意识中,因而展示
在认定中。
但全部知觉都是以纯粹直观(就其作为表象而言则是以内部直观形式即
A116 时间)为先天根据的,联想则是以想象力的纯粹综合为先天根据的,而经验性
的意识是以纯粹统觉、即意识本身在一切可能的表象中毫无例外的同一性为
先天根据的。
既然我们想把诸表象的这种结合的内部根据一直追踪到那一点上,在其
中一切表象都必须汇合起来,以便首次在这里为一个可能经验获得知识的统
一性,那么我们就必须从纯粹统觉开始。一切直观,如果它们不能被接受到意
识中来的话,不论它们是直接地还是间接地对意识发生影响,它们对我们来说
就什么都不是,也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而唯一的,只有通过意识,知识才是可
能的。在每次都能够属于我们的知识的一切表象中,我们先天地意识到我们
自己的无例外的同一性是一切表象的可能性的必要条件(因为这些表象毕竟
只有凭借它们和另外的表象都属于一个意识、因而至少必须能够在一个意识
中结合起来这一点,才能在我里面有所表现)。这条原则是先天确定的,它可
以叫作我们表象的(因而也是直观中的)一切杂多之统一性的先验原则。于
A117 是,在一个主体中杂多的统一就是综合性的:所以纯粹统觉就提供了一条在一[附:“纯粹知性概念的先验演绎”第一版原文]
97
切可能直观中杂多的综合统一性原则①。
但这种综合统一性是以一种综合为前提的,或者包含有一种综合,并且如 A118
果前者要是先天必然的,那么后者也必须是一种先天的综合。因此统觉的先
验统一就与想象力的纯粹综合、即与一个认识中杂多的一切组合之可能性的
先天条件相关。但只有想象力的生产性的综合才能够先天地发生;因为想象
力的再生的综合是基于经验的条件的。所以想象力的纯粹的(生产性的)综
合的必然统一这条原则先于统觉而成了一切知识、特别是经验知识的可能性
基础。
于是,当想象力中杂多的综合不区分各种直观而是仅仅只是指向杂多的
先天联结时,我们就将它称之为先验的,当这种综合的统一在与统觉的本源的
统一的关系中被表现为先天必然的时,它就叫作先验的。既然统觉的本源的
统一是一切知识的可能性的根据,那么想象力的综合的先验统一就是一切可
能知识的纯形式,因而可能经验的一切对象都必须通过这个纯形式才被先天
地表现出来。
在与想象力的综合的关系中的统觉的统一是知性,而正是在与想象力的 A119
先验的综合的关系中的这同一个统一,是纯粹知性。所以在知性中有纯粹先
天知识,它们对于一切可能现象而言包含有想象力的纯粹综合的必然统一性。
但这就正是诸范畴,即各种纯粹知性概念,因而人类的经验性的认识能力必然
包含有某种知性,这知性与感官的一切对象相关,虽然只是借助于直观及通过
① 我们要高度重视这条具有很大重要性的原理。一切表象都和某个可能的经验性意
识有一种必然的关系:因为,假如它们没有这种关系,假如完全不可能意识到它们,那么这就
等于说它们根本就不曾实存。但一切经验性的意识又都与一个先验的(先行于一切特殊经验
的)意识有一种必然的关系,这种先验意识就是作为本源的统觉的对我自己的意识。所以,在
我的知识中一切意识都属于一个(对我自己的)意识,这是绝对必要的。于是这里就有(意识
的)一种对杂多的综合统一,它被先天地认识,并正好适合于充当与纯粹思维相关的先天综合
命题的根据,正如空间和时间适合于充当涉及到单纯直观的形式的先天综合命题的根据一
样。所有各种经验性的意识都必须被联结在一个唯一的自我意识中,这个综合命题是我们一
般思维的绝对第一的综合原理。但不可忽视的是,自我这个单纯表象在与一切其他表象(它
使这些表象的集合的统一性成为可能)的关系中是先验的意识。这个表象不论是清晰的(是
经验性的意识)[福伦德(Vorlnder)认为括号中是赘语,应删除。——德文编者]还是模糊的,
在这里都无关紧要,甚至就连它的现实性在这里也没有什么关系;相反,一切知识的逻辑形式
的可能性是必然基于对这个作为一种能力的统觉的关系的。——康德98
一、先验 要 素 论
想象力对直观的综合而相关,所以一切现象作为某种可能经验的材料都是服
从知性的。既然现象对可能经验的这种关系同样是必然的(因为我们若没有
这种关系就根本不会通过现象获得任何知识,因而现象就会和我们了不相干
了),这就得出结论:纯粹知性借助于诸范畴,是一切经验的形式的和综合的
原则,诸现象则拥有某种对知性的必然关系。
现在,我们要通过自下而上地、即从经验性的东西开始,来指出知性借助
于范畴而与现象的必然关联。最初被给予我们的东西是现象,现象当它与意
识联结起来时就叫作知觉(没有与一个至少是可能的意识的关系,现象对于
我们来说就将永远不可能成为知识的一个对象,因而对我们来说就什么也不
是,而由于现象自在地本身并不具有任何客观实在性,而只是在知识中才实存
着,则没有那种关系它就在任何地方都什么也不是了)。但由于每个现象都
包含有某种杂多,因而各种知觉在内心中本身是分散地和个别地被遇到的,所
以它们的一个联结是必要的,而这种联结它们在感官自身中是不能拥有的。
所以在我们里面就有一种对这杂多进行综合的能动的能力,我们把它称之为
想象力,而想象力的直接施加在知觉上的行动我称之为领会①。也就是说,想
象力应当把直观杂多纳入一个形象;所以它必须预先将诸印象接收到它的活
动中来,亦即领会它们。
A120
A121
但很明显,如果不是在此有一种主观的根据,把内心曾由之向另一个知觉
过渡的那个知觉唤回到那些接踵而至的知觉中来,并这样来描绘出完整的知
觉系列,就是说,如果不是有一种想象力的再生能力,哪怕这能力只是经验性
的,那么甚至单是对杂多的这种领会也还不会产生出任何形象和印象关联来。
但由于,假如诸表象如同它们互相冲突那样毫无区别地互相再生,就不会
有任何确定的表象关联、而只会有无规则的表象堆积产生出来,因而根本不会
产生任何知识;所以,表象的再生必须有一个规则,按照这条规则,一个表象宁
可与这个表象而不是与另一个表象在想象力中建立联结。按照规则再生的这
一主观的和经验性的根据,我们称之为对诸表象的联想。
① 想象力是知觉本身的一个必要的成分,这一点倒还没有一个心理学家想到过。之所以
如此,部分是因为人们把这种能力仅仅局限于再生活动,部分是由于人们相信感官不仅把印象
提供给我们,而且甚至也把这些印象组合起来并且造成了对象的形象,而要做到这一点,无疑除
了印象的感受性之外,还需要某种别的东西、即需要对印象的某种综合机能。-
康德[附:“纯粹知性概念的先验演绎”第一版原文]
99
但现在,假如联想的这种统一不是也具有一个客观的根据,以至于现象不
可能①被想象力按照不同于在这个领会的可能综合统一的条件之下的另一种
方式来领会,那么,甚至现象适合于人类知识的某种关联也会是某种完全偶然
的事情了。因为,尽管我们也会具有对知觉进行联想的能力,但这些知觉是否
也是可被联想的,这本身却还完全是未确定的和偶然的;而在这些知觉并非如 A122
此的情况下,则知觉的某种聚合、甚至一个整体的感性也许会是可能的,在其
中也会发现有我内心的许多经验性的意识,但却是分离的,而且并不属于一个
对我自身的意识,不过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因为只有通过我把一切知觉都
归属于一个(本源统觉的)意识,我才能对于一切知觉说:我意识到了它们。
所以就必须有一个客观的、亦即在想象力的一切经验性法则之前就可以先天
地看出的根据,基于它之上的是一条延伸到一切现象中的法则的可能性甚至
必然性,这就是把这些现象无例外地看作感官的这样一些材料,这些材料本身
是可被联想的,并且服从再生活动中无例外的结合的普遍规则。现象的一切
联想的这一客观根据我称之为现象的亲和性。但我们除了在统觉的统一这条
原理中之外,就一切应当属于我的知识而言,我们在哪里都找不到这个根据。
按照那条原理,一切现象绝对必须这样进入内心中来或被领会到,即它们要与
统觉的统一性协调一致,而这一点没有在现象的结合中的、因而本身也是客观
必然的综合统一,则是不可能的。
所以,一切(经验性的)意识在一个(本源统觉的)意识中的客观统一,就 A123
是甚至一切可能知觉的必要条件,而一切现象的(或近或远的)亲和性则是在
先天地建立于规则之上的想象力中的某种综合的必然结果。
所以想象力也是一种先天综合能力,因此之故,我们给它取名为生产的想
象力,并且只要它在现象的一切杂多方面其目标是在对现象的综合中的必然
统一性,这种综合也就可以被称之为想象力的先验机能。因此虽然令人感到
奇怪、但唯有从前此所说过的才能弄明白的是,甚至现象的亲和性,连带一起
的有联想,最后通过联想还有按照法则的再生、因而经验本身,都只有借助于
想象力的这种先验机能才是可能的:因为没有这种机能就根本不会有任何有
关对象的概念汇聚到一个经验中来。
① 法欣格尔将此改为“有可能”。——德文编者100
一、先 验 要素论
于是,这个持存常住的自我(纯粹统觉)就构成了我们一切表象的相关
项,只要这些表象能够被意识到,并且,一切意识都属于一个无所不包的纯粹
A124 统觉,正如一切感性直观作为表象都属于一个纯粹的内直观即时间一样。现
在它就是这个统觉,它必须被添加在纯粹想象力之上,以便使后者的机能成为
智性的。因为想象力的综合虽然是先天地实行的,但就其自己本身来说却总
是感性的,因为它只是如同杂多在直观中显现那样来联结杂多,例如联结一个
三角形的形状。但通过杂多与统觉的统一的关系,那些属于知性的概念却只
有借助于想象力才能在与感性直观的关系中实现出来。
所以我们有一种作为人类心灵基本能力的纯粹想象力,这种能力为一切
先天知识奠定了基础。借助于这种纯粹想象力,我们把一方面即直观杂多和
另一方面即纯粹统觉的必然统一性条件联结起来了。这两个极端,即感性和
知性,必须借助于想象力的这一先验机能而必然地发生关联;因为否则的话,
感性虽然会给出现象,但却不会给出一种经验性知识的任何对象、因而不会给
出任何经验。由现象的领会、联想(再生)以及认定所构成的现实的经验,在
A125 那个(对经验的单纯经验性要素的)最后和最高的认定中,包含有使经验的形
式统一性成为可能、并与此同时使经验性知识的一切客观有效性(真理性)成
为可能的诸概念。对杂多进行认定的这些根据,就其涉及的只是某个一般经
验的形式而言,就是那些范畴。所以在范畴之上就建立起了在想象力的综合
中一切形式的统一性,而借助于这种统一性,也建立起了想象力的一直落实到
现象上的一切(即在认定、再生、联想、领会中的)经验性运用①,因为这些现象
只有借助于一般知识的那些要素才能属于我们的意识、因而属于我们自己。
因此在我们称之为自然的那些现象上的秩序和合规则性是我们自己带进
去的,假如我们不是本源地把它们、或者把我们内心的自然放进去了的话,我
们也就会不可能在其中找到它们了。因为这个自然统一性应当是一种必然
的、亦即先天确定的结合诸现象的统一性。但假如不是在我们内心的本源的
知识来源中包含有这样一种先天统一的主观根据,假如这些主观条件不是由
于它们作为一般在经验中认识一个客体的可能性根据而同时在客观上有效的
①“一切经验性运用”原文为 alles empirischen Gebrauchs(第二格),现据阿底克斯校为
aller empirische Gebrauch(第一格)。——德文编者[附:“纯粹知性概念的先验演绎”第一版原文]
101
话,我们又怎么会有可能先天地使一个综合统一性运行起来呢?
A126
我们在上面对知性作了好几种方式的解释:认识的自发性(与之相对立
的是感性的接受性),思维的能力,或者说概念的能力,或者也可以说判断的
能力,这些解释细究之下,结果是一样的。现在我们可以把知性的特征描述为
规则的能力。这一标志是更加富有成果的并更近乎知性的本质。感性给予我
们(直观的)形式,知性则给予我们规则。知性任何时候都致力于勘察现象,
为的是在现象上找出某种规则来。规则就其是客观的而言①(因而就其与对
象的知识必然相关联而言),就叫作规律。即使我们通过经验学到了许多规
律,但这些规律毕竟只是对更高的那些规律的一些特殊规定,而在这些更高的
规律中,那些最高的(其他一切规律都从属于其下的)规律是先天地从知性本
身中发源的,它们不是从现象中借来的,毋宁说,它们使这些现象获得了自己
的合规律性,并正是由此而必然使现象成为可能的。所以知性并不仅仅是通
过对诸现象的比较来为自己制定规则的能力:它本身就是对自然的立法,就是
说,没有知性,就任何地方都不会有自然,即不会有诸现象之杂多的按照规则
的综合统一:因为现象本身不能够在我们之外发生,而只能实存于我们的感性
中。但自然作为经验中的认识对象,连同它所可能包含的一切,都只有在统觉
的统一中才是可能的。但这个统觉的统一就是经验中一切现象的必然合规律
性的先验根据。正是就诸表象的杂多而言的这同一个统觉的统一性(也就是
从一个唯一的表象来规定杂多),就是规则,而这个规则的能力也就是知性。
所以一切现象作为可能的经验同样先天地处于知性之中,并从知性而获得其
形式上的可能性,正如一切现象作为单纯直观而处于感性中,并唯有通过感性
而在形式上成为可能的一样。
A127
所以,说知性本身是自然规律的来源、因而是自然的形式统一性的来源,
无论这听起来是如何夸大和荒唐,然而这样一种主张仍然是正确的,是与对象
也就是经验相符合的。虽然经验性的规律本身决不可能从纯粹知性中引出自
己的起源,正如现象的无法估量的杂多性也不能从感性直观的纯形式中得到
充分的把握一样。但一切经验性的规律只是对知性的纯粹规律的特殊规定, A128
前者只有在后者之下并按照后者的基准才是可能的,而现象则由此而接受了
① 康德在《补遗 LII》中改为:“规则就其将实存作为必然的……而言”。——德文编者102
一、先验 要素论
某种合规律的形式,正如一切现象不论其经验性的形式如何千差万别,却仍然
任何时候都必须适合于感性的纯形式的诸条件一样。
所以纯粹知性在范畴中就是一切现象的综合统一性的规律,并由此才使
得经验按其形式首次且本源地成为可能。但我们在范畴的先验演绎中所能完
成的没有别的,而只不过是使知性对感性的这种关系、以及借助于感性而对一
切经验对象的关系,因而使知性的纯粹概念的客观有效性,先天地得到理解,
并由此确定这些纯粹概念的起源和真理性。
概述这个纯粹知性概念演绎的正确性和唯一可能性
假如与我们的知识发生关系的对象是自在之物本身的话,那么我们对它
们就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先天的概念了。因为我们将从何处取得这些概念呢?
A129 如果我们是从客体上取得它们的(此处又一次未去审查这客体是如何能为我
们所知悉的),那么我们的概念就会只是经验性的,而不是什么先天概念。如
果我们是从我们自身中取得它们的,那么单是存在于我们里面的东西就不可
能规定一个与我们的表象不同的对象的性状,就是说,不可能是一个根据,来
说明为什么一个应将我们思想中具有的东西归之于其下的事物应当存在,而
不是宁可这一切表象都是空的。相反,如果我们到处都只和现象打交道,那么
某些先天概念先行于对象的经验性知识就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然的了。
因为这些概念作为现象构成了一个仅仅存在于我们里面的对象,因为我们感
性的一个单纯变形在我们之外是根本找不到的。现在,说我们所研究的所有
这一切现象、因而所有的对象全都在我们里面,亦即全都是我的同一的自身的
诸规定,这种说法本身即把同一个统觉中诸现象的无例外的统一性表达为必
然的了。但对象的一切知识的形式(杂多由此而被思考为属于“一个”客体
的)也正在于可能意识的这种统一性。所以,感性表象(直观)的杂多隶属于
一个意识之下的那种方式,是在一切对象知识之前作为其智性的形式而先行
A130 的,它本身也构成了一切对象就其被思维而言的一般形式的先天知识(诸范
畴)。通过纯粹想象力而对感性表象的综合,以及一切表象在与本源的统觉
的关系中的统一,是先行于一切经验性的知识的。所以,纯粹知性概念之所以
是先天可能的,甚至在与经验的关系中是必然的,只是由于我们的知识仅仅与
现象打交道,这些现象的可能性存在于我们自身中,它们的结合和(在一个对第二卷 原理分析论
103
象表象中的)统一只是在我们里面才被找到,因而是必须先行于一切经验并
使一切经验按其形式首次成为可能的。而从这个一切理由中唯一可能的理由
中,也才引出了我们的范畴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