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著名的哲人-在线阅读

著名的哲人1著名的思想家、文化人是民众的奴仆,不懂得精神的真髓。

你们一切著名的哲人啊,你们为民众和民众的迷信效命!——而不为真理效命!正由于如此,人们对你们尊敬。

因此你们不信教,人们也会容忍,因为不信教乃是一种机智,走向民众的兜圈子的路2说些脱离基督教的巧言,其实只是讨好大众,并非真心反抗因习。结果跟大众妥协,为大众服务。从事记者生涯的文笔家颇多有这种倾向。伏尔泰就有这种迹象。。就像主人让他的奴隶们随意自便,哪怕他们过分放纵,主人也觉得高兴。3古代希腊有这种风俗,在某种节日时主人允许奴隶无拘无束地狂欢纵饮,主人高兴地望着,称之为驴子的自由。

可是被民众痛恨,犹如狼被狗痛恨的,乃是:自由的精神,枷锁之敌、拒绝崇拜的人、住在森林中的人。

把这种人从他的栖身处赶跑 ——总是被民众们称为“正义感”:民众们总是在嗾使牙齿最锐利的狗追踪他们。

“因为有民众的地方,就有真理!探求者们有祸了,有祸了!”自古以来就是这样说的4从民族的共同体拥有绝对支配权力的时代以来,就有这种想法(参看《一千个目标和一个目标》章)。到了近代尊重作为多数者的民众,这种思想增强了。

你们著名的哲人啊,你们崇拜民众,肯定他们所认为的正义而为他们辩护,你们称之为“求真理的意志”。

你们的心总是对你们自己说:“我从民众中来:上帝的声音也是从民众那里向我传来的。”5西谚有云:“民众的声音就是上帝的声音”(民意即天意)。

你们总是充当民众的代言人,像驴子一样固执而聪明。

好多有权力的人,要博得民众的好感,就在他们马车的马的前面,再驾上——一匹驴子,一位著名的哲人6利用御用思想家。

你们著名的哲人啊,现在我愿你们终于从你们的身上完全剥掉你们所披着的狮子皮!

这花斑的猛兽皮,以及研究者、探求者、征服者的毛!

啊,要让我能相信你们的“诚实”,你们先要打破你们的崇拜意志7对民众及其习俗的价值的崇拜和从属的意志。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真正的自由精神。

诚实的——只有走进无神的沙漠,打破自己的崇拜心情的人,我才这样称呼他。

在黄沙地里,受烈日烧灼,他一定会焦渴地斜着眼睛窥望充满泉水之岛8即沙漠中的绿洲。,那儿生物在树木的浓荫下休憩。

可是他的焦渴并没有说服他变成像那些苟安者一样:因为有绿洲的地方,也有偶像9有群居,就有群众奉守的固定的、束缚的价值观。

挨饿,凶猛,孤独,不信神:这是狮子意志对自己的愿望。

摆脱奴隶的幸福,从神道和崇拜中解脱,大无畏而令人畏惧,伟大而孤独:这是诚实者的意志。

从古以来,住在沙漠中的,就是那些诚实者,具有自由思想的人,他们是沙漠的主人;可是在城市里居住的,乃是养得胖胖的、著名的哲人——拉车的动物。

因为他们总是拉着,像驴子一样——民众的大车!

我并不为此而对他们生气:可是他们永远当跟班,被套上挽具者,即使他们套上金光灿烂的挽具。

他们常常是值得称赞的很好的跟班。因为他们的道德教条是这样说的:“如果你们必须做跟班,那就去找那种人,你们的跟随对他最有利用价值的主人!

你的主人的精神和道德该由你做他的跟班而茁壮成长;这样你自己也随着他的精神和他的道德一同苗壮成长!”

确实,你们这些著名的哲人,你们,民众的跟班!你们自己跟民众的精神和道德一同苗壮成长——而民众也靠你们苗壮成长!我为了对你们表示敬意而说这番话!

可是依我看,即使凭你们的道德,你们依然是民众,短视的民众,——不懂得精神为何物的民众!

精神就是杀进自己生命中的生命;它通过自己的痛苦增加自己的知晓10知晓即认识,亦即知道生命的真相和真正的生活方法。,——你们是否已经懂得?

精神的幸福乃是:涂上圣油,用眼泪净化,当献祭的牺牲动物11为了认识生命,精神竭力刻苦,终于为之被搞垮,但为了对生命的认识,也就是为了生命的进展而当了富有意义的牺牲,其中也就有一种幸福感。,——你们是否已经懂得?

盲人的瞎眼以及他的探求和摸索正该证明他看望过的太阳的威力12举盲人为例,叙述竭尽疲乏之力的精神的姿态。盲人目虽不见,但仍保留曾见到过的太阳的印象,知道太阳的存在。精神也该如此预感到生命的伟大真理的存在。,——你们是否已经懂得?

认识者应当学会用山来建造!光是移山13光靠信仰能移山的毅力是不够的。精神必须积极地面对困难的事业。移山为《圣经》用语。《哥林多前书》13,2:“我若有全备的信心,甚至能移山,但我若没有爱,我什么也不算”。,对于精神还嫌不足,——你们是否已经懂得?

你们认识到的,只是精神发散出的火花:可是你们没看到精神的本体,那块敲出火花的铁砧,没看到精神的铁锤的残酷14构成精神的活动的中核,就像铁锤和铁砧的敲击。火花(富于机智的表现)不过是附随的现象。!

确实,你们不认识精神的高傲!可是精神的谦虚如果一旦要开口说话,你们对精神的谦虚更加不能容忍15“你们是否已经懂得”的各种问题全是精神的高傲。可是精神是为生命服务的,并非生命的支配者,当然,它的力量有局限。当它自觉时,精神就悟到自己的本分而谦虚起来,超越自己,舍弃自己,说出要归入大生命的决心。对于自己精神力量过分自信的哲人们,不知道这种悲痛的讯息。!

你们还从未能把你们的精神抛进雪坑里:你们还没有热到那种程度!所以你们也不知道雪的冰冷所给人的陶醉感16雪的冰冷乃是冷酷严峻的生命的实相。燃烧的精神抛弃自己,投入其中,反会有清凉感而觉得陶醉。

可是在一切方面,我觉得你们跟精神过于亲昵了;你们常常把精神办成给蹩脚诗人栖息的贫民院和医院17哲人和思想家的立说,成为二流诗人的思想的依据。

你们不是鹰:因此你们不知道精神在惊恐18精神在窥视生命的深渊时的惊恐战栗,对自己无力的自觉。但也伴有能窥视到生命实相的喜悦。中体会的幸福。不是鹰的人,不能在深渊之上做窠栖息。

我看你们是温吞水19《启示录》3,16:“你既如温水,也不冷也不热,所以我必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可是任何深刻的认识都是很冷地流动的。精神的最深处的泉是冰冷的:它对于热的手和热的着手行动者①乃是一帖清凉剂。

我看你们正经地、拘板地、挺直着背站在那里,你们这些著名的哲人!——没有强烈的风和意志撼动你们。

你们从未见过一片征帆飘过海上,被猛烈的风吹得胖胖地、鼓鼓地颤抖?

我的智慧——我的粗野的智慧,像征帆一样,被猛烈的精神狂风吹得颤抖地飘过海上!

可是你们,民众的跟班,你们,著名的哲人——你们怎能跟我同行!——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 1
    著名的思想家、文化人是民众的奴仆,不懂得精神的真髓。
  • 2
    说些脱离基督教的巧言,其实只是讨好大众,并非真心反抗因习。结果跟大众妥协,为大众服务。从事记者生涯的文笔家颇多有这种倾向。伏尔泰就有这种迹象。
  • 3
    古代希腊有这种风俗,在某种节日时主人允许奴隶无拘无束地狂欢纵饮,主人高兴地望着,称之为驴子的自由。
  • 4
    从民族的共同体拥有绝对支配权力的时代以来,就有这种想法(参看《一千个目标和一个目标》章)。到了近代尊重作为多数者的民众,这种思想增强了。
  • 5
    西谚有云:“民众的声音就是上帝的声音”(民意即天意)。
  • 6
    利用御用思想家。
  • 7
    对民众及其习俗的价值的崇拜和从属的意志。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真正的自由精神。
  • 8
    即沙漠中的绿洲。
  • 9
    有群居,就有群众奉守的固定的、束缚的价值观。
  • 10
    知晓即认识,亦即知道生命的真相和真正的生活方法。
  • 11
    为了认识生命,精神竭力刻苦,终于为之被搞垮,但为了对生命的认识,也就是为了生命的进展而当了富有意义的牺牲,其中也就有一种幸福感。
  • 12
    举盲人为例,叙述竭尽疲乏之力的精神的姿态。盲人目虽不见,但仍保留曾见到过的太阳的印象,知道太阳的存在。精神也该如此预感到生命的伟大真理的存在。
  • 13
    光靠信仰能移山的毅力是不够的。精神必须积极地面对困难的事业。移山为《圣经》用语。《哥林多前书》13,2:“我若有全备的信心,甚至能移山,但我若没有爱,我什么也不算”。
  • 14
    构成精神的活动的中核,就像铁锤和铁砧的敲击。火花(富于机智的表现)不过是附随的现象。
  • 15
    “你们是否已经懂得”的各种问题全是精神的高傲。可是精神是为生命服务的,并非生命的支配者,当然,它的力量有局限。当它自觉时,精神就悟到自己的本分而谦虚起来,超越自己,舍弃自己,说出要归入大生命的决心。对于自己精神力量过分自信的哲人们,不知道这种悲痛的讯息。
  • 16
    雪的冰冷乃是冷酷严峻的生命的实相。燃烧的精神抛弃自己,投入其中,反会有清凉感而觉得陶醉。
  • 17
    哲人和思想家的立说,成为二流诗人的思想的依据。
  • 18
    精神在窥视生命的深渊时的惊恐战栗,对自己无力的自觉。但也伴有能窥视到生命实相的喜悦。
  • 19
    《启示录》3,16:“你既如温水,也不冷也不热,所以我必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第四节德国启蒙运动的自我理解

    德国启蒙运动发展到晚期,思想家们开始从问题的纷争中走出 来,转而对这场运动本身进行反思。1784年9 月,门德尔松在《柏林 月刊》第4期上发表文章《关于什么是启蒙的问题》(“was heisst Aufkl语中的外来词,它们都是社会生活的变化了的产物,其目的是对人的 社会状况予以改善。“启蒙”(Aufklarung)与理论的东西、客观的理性 知识和人的主观能…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251
  • 文聘元-《现代西方哲学的故事》-第六章 哲学与有用-在线阅读

    第六章哲学与有用 杜威的所有思想都围绕一个中心:为人 类服务。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于杜威的了解远不如对叔本华、尼 采、海德格尔等的了解。如果将叔本华的思想比作是壮观的冰 川,将尼采的思想比作喷发的火山,将海德格尔的思想比作高山 幽谷,那么杜威的思想就只是一座小山包了,虽然不是那么美, 但却“实用”得很,因为这山坡上长满了结着鲜果的树,伸手摘 来就可以充饥的…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8日
    147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导言-丙-在线阅读

    丙、哲学史的分期、史料来源、论述方法 一 哲学史的分期 当我们科学地来进行哲学史的工作时,必须把这种时期的划分看成是有必然性的。一般说来,我们本来只应当把哲学史分成两个时期:希腊哲学和日耳曼哲学,像艺术史分为古代艺术和近代艺术一样。就日耳曼诸民族都信仰基督教而言,日耳曼哲学是基督教国家的哲学。信基督教的欧洲诸民族,就他们属于科学的世界而言,一般地都有着日耳曼…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8日
    176
  • 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第二十四章 思辨的上帝学说中的矛盾-在线阅读

    第二十四章 思辨的上帝学说中的矛盾 可见,上帝的人格性是手段,人借以使他自己的本质之规定及 表象成为另一个存在者、一个外于他的存在者之规定及表象。上 帝的人格性,本身不外乎就是人之被异化了的、被对象化了的人 格性。 那种使人对上帝的意识成为上帝的自我意识的黑格尔式的思 辨学说,便是以这种自我异化过程为基础的。上帝被我们所思维, 294 被我们所知识。在思辨看…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20日
    17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