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苍白的犯罪者-在线阅读

苍白的犯罪者

你们法官们和献牺牲的祭司们,如果你们献祭的动物没有点头,你们是不愿宰杀的吧1把法官比作古代宰献牺牲的祭司,把犯罪者比作献祭的动物。犯罪者点头,表示他认罪。?瞧,苍白的犯罪者已经点头了:从他的眼睛里说出极大的轻视2犯罪者的自我轻视。

“我的自我是应当被克制的东西:我的自我,在我看来,乃是对人的极大的轻视”:从这种眼睛里说出这样的话。

他裁判自己,这就是他的最高的瞬间:别让这个崇高者再回到他的低贱状态。

对这种自愿受苦的人,没有任何拯救可言,除了赶快死亡。

你们法官们,你们杀罪人,应该是出于同情3对犯罪者自我轻视的告白所表示的同情。顺从犯罪者之意而杀之。,而不是报复在你们杀人时,要注意,你们自己是在肯定人生4死刑旨在于使生存向上。法官应自觉到他并非死亡的使徒,而是作为生存的使徒而生的。!

你们跟被处死的人进行和解5前述的同情即为和解之一种。是不够的。让你们的悲伤成为对超人的爱:这样你们就肯定了你们的“再活下去”!

你们处死的人,你们应称之为“敌人”,而不该称之为“坏人”;你们应当称之为“病人”,而不该称之为“流氓”;你们应称之为“蠢人”,而不应称之为“罪人6不可用现存的善恶标准来评价犯罪者。要从生存的立场,作为斗争的对手,作为生活中的弱者来评价。”。

你,红袍法官啊,如果你要把在你思想中已经制造的一切大声说出来:那么,人人都要叫嚷:“赶走这条不洁的毒虫!”

可是思想是一回事,行动是另一回事,行动的表象又是另一回事。这些并没有因果关系的连结。

表象使这个苍白的人变得苍白了。在他采取犯罪行动时,他跟他的行动是势均力敌的,可是在他采取犯罪行动之后,他却忍受不了行动的表象。

这时他总是把自己看成是一桩犯罪行动的行动者。我称此为狂乱:他把这个例外行动误认为是他自己的本质。

在母鸡周围用粉笔画一条白线,母鸡就被禁锢在里面不能动。他进行的犯罪勾当7原文白线为 Strich,勾当为 Streich。,也把他的可怜的理性禁锢住了——我称此为行动后的狂乱。

听着,你们法官们!还有另一种狂乱:这是行动之前的狂乱。啊,你们并没充分深入到具有这种狂乱的灵魂的深处!

红袍法官这样说:“这个罪犯为何要杀人?他想抢劫。”可是我告诉你们:他的灵魂要的是血,不是抢劫;他渴望刀所给予的快乐8作为生存意志的一种发现的破坏欲和杀人欲。这跟生存之泉有关联。!

可是他的可怜的理性不理解这种狂乱,却说服他:“血算得什么!”理性说,“你不想趁此至少抢他一票吗?不想报复一下吗?”

他听从他的可怜的理性,理性的话,像铅一样将他压住,——因此他在杀人时也进行抢劫。他不想要为他的狂乱害臊9承认自己犯罪的动机是由于要进行破坏的破坏欲、而并无其他动机,这样就显得过分狂乱(发狂)而可耻。为了害怕这点,犯罪者把他犯罪的动机归于抢劫和报复,这就回到常识的立场。

现在他的犯罪感的铅块又把他压住,他的可怜的理性又如此僵硬,如此麻痹,如此沉重。

只要他能摇摇头,他的重荷就会滚落下来:可是谁来摇这个头?

这种人是什么人?乃是一堆疾病,这种疾病通过精神向世界伸出他的手:要在世界上获取他的猎物10犯罪者本来是从生存意志的立场而犯罪的,但他并非超人的强者而是弱者和病人,这种病人要跟外面世界打交道而犯罪,这是要克服痛苦和烦恼,无论如何,他采取的犯罪行动也就属于精神上的问题。

这种人是什么人?乃是一群猛蛇,互相争斗不休,——于是它们各自散开,到世界上去获取猎物。

瞧这可怜的肉体!它的病痛,它的渴望,都由这可怜的灵魂自己说出来了,——灵魂把这些解释为杀人的快感和贪图刀子给予的快乐。11由肉体的痛苦,即跟生存愿望有关的不满,向破坏意志转化。在超人方面,这种痛苦和不满,则转化为人类努力向上。

现在谁患了病,就有现在认为是恶的恶来袭击他:他要用那使他自己痛苦的东西来使别人痛苦。可是过去的时代跟现在的时代不同了,过去的善恶也跟现在的善恶不同了。

从前,怀疑是恶,要返回原来的自己的意志也是恶。那时,患病的人是异端者,是魔女:病人当自己是异端者和魔女而自己受苦,也要使他人受苦。12从前的犯罪者的状态。

可是说这种话,你们的耳朵听不进;你们要对我说:这会伤害你们的善人。可是你们的善人,对于我,又算得什么呢!

你们的善人有许多事使我作呕,确实,并非是他们的恶。我倒愿意他们有一种狂乱,让他们因狂乱而毁灭,就像这苍白的犯罪者一样。

确实,我愿他们的狂乱被称为真实、忠诚或是正义13但愿他们口说的真实、忠诚和正义都是由他们的狂乱的热情发出的。:可是他们有他们的道德,为了让他们长生,过着可怜的舒适的生活。

我是奔流旁边的栏杆:能抓紧我的人,抓住我吧!可是我不是你们的拐杖。——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 1
    把法官比作古代宰献牺牲的祭司,把犯罪者比作献祭的动物。犯罪者点头,表示他认罪。
  • 2
    犯罪者的自我轻视。
  • 3
    对犯罪者自我轻视的告白所表示的同情。顺从犯罪者之意而杀之。
  • 4
    死刑旨在于使生存向上。法官应自觉到他并非死亡的使徒,而是作为生存的使徒而生的。
  • 5
    前述的同情即为和解之一种。
  • 6
    不可用现存的善恶标准来评价犯罪者。要从生存的立场,作为斗争的对手,作为生活中的弱者来评价。
  • 7
    原文白线为 Strich,勾当为 Streich。
  • 8
    作为生存意志的一种发现的破坏欲和杀人欲。这跟生存之泉有关联。
  • 9
    承认自己犯罪的动机是由于要进行破坏的破坏欲、而并无其他动机,这样就显得过分狂乱(发狂)而可耻。为了害怕这点,犯罪者把他犯罪的动机归于抢劫和报复,这就回到常识的立场。
  • 10
    犯罪者本来是从生存意志的立场而犯罪的,但他并非超人的强者而是弱者和病人,这种病人要跟外面世界打交道而犯罪,这是要克服痛苦和烦恼,无论如何,他采取的犯罪行动也就属于精神上的问题。
  • 11
    由肉体的痛苦,即跟生存愿望有关的不满,向破坏意志转化。在超人方面,这种痛苦和不满,则转化为人类努力向上。
  • 12
    从前的犯罪者的状态。
  • 13
    但愿他们口说的真实、忠诚和正义都是由他们的狂乱的热情发出的。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马工程版-《西方哲学史》-第七章 中世纪的唯名论与唯实论-在线阅读

    第七章 中世纪的唯名论与唯实论 中世纪哲学有唯名论和唯实论①两大派别的对立。唯名论认为,存在的事 物都是个别的,心灵之外没有共相;唯实论认为,共相既是心灵中的一般概 念,又是这些概念所对应的外部实在。唯名论和唯实论这两派中又分为极端派 与温和派。极端唯名论认为,共相只是名词,名词的实在不过是“声音”;温 和唯名论认为,共相是一般概念,是由心灵对个别事物的个别…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5日
    367
  • 第一节克罗齐的精神哲学

    一精神教皇 1866年2月25日,克罗齐(Benedetto Croce)出身在阿奎那(Aquila)的贝斯卡塞罗里(Pescasseroli)的名门望族。自小家庭为他树立 了和睦、井井有条和勤劳不懈的榜样。尤其在母亲的熏陶下,他自幼 勤奋好学,表现出酷爱文学和历史的倾向。中学时代的克罗齐阅读 了大量的德·桑克蒂斯(De Sanctis,1817—1883…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258
  • [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二卷 第十七章-在线阅读

    第十七章 美涅得谟 美涅得谟(Menedemus)属于斐多的学派;他是塞奥普洛匹德(Theo propidae)宗族成员克利斯提尼(Clisthenes)的儿子,出身良好,尽管他 不过只是一名建筑工匠,而且也很穷;也有人说他是一名布景画匠(scene -painter),还有人说他两个行当都会。因此当他提议一条法令时,一个叫 阿勒克西纽(Alexinius…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日
    252
  •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十一卷-在线阅读

    第十一卷 【1】在前面对有关本原问题各种意见的质疑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智慧就是某种关于本原的科学。困难在于,到底应该把智慧看作是一门科学还是多门科学。如若是一门,那当然永远是一种有关对立物的科学,可是本原并不是对立物。如若不是一门,那么,应当把它们看作是些什么样的科学呢? 其次,考察那些证明之本原的科学,到底是一种还是多种?如若是一种,那么为什么这种比其他种…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30日
    122
  • 第二节生存与历史性

    哲学意味着人的觉醒,雅斯贝斯的生存哲学意味着人在临界境 遇中激发出震惊心理而产生的觉醒。这种觉醒首先是对生存哲学主 旨的意识:人是一种关系,是人与自身及其与超越者的关系。克尔凯 郭尔之所以被公认为生存哲学的先驱,就是因为他最早明确提出,人 是一种关系,即人同自身及其同上帝的关系。这样一种关系将人的 经验性存在与超越性存在联系起来,而且是从经验性存在出发去联 …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3日
    25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