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前面我们把恩格斯在本书中,是如何分析马克思哲学的精神实质及其意义。我们都分析过了。
那么本节课我们讨论一个问题,就是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及其当代性。
今天有许许多多的人对马克思的哲学有很多误解,啊有何误解?造成这个误解的原因,有政治的原因,有经济的原因,也有思想的原因,甚至包括学理的原因。
那我们先先简单的讨论一下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也就是说在什么意义上,我们说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点呢,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新的哲学观念取代了旧的哲学观念。他们希望哲学能够恢复其本来的功能。
请同学们关注什么问题呢?就是在本书中,恩克斯是如何批评旧的自然哲学和历史哲学的思维方式的。你抓住这个问题。因为本书中恩格斯特别批评的旧的自然哲学,用思辨的方式有意向的联系来代替现实的联系的一种思维方式。历史哲学也是这个问题。
而这个思想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关注,从康德到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道路。我在前面讲课时候给同学们强调了一点,就是康德认为传统哲学之所以存在问题,之所以被看作是僵似的陈列所,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误解了哲学的功能,把哲学看作是科学的科学,把这就看作是一个实证科学意义的知识体系,想对整个世界给出一个知识性的回答。
康德说,你错了。康德那个思想大家一定要注意哲学的任务,就在于讨论知识,可以能够成立的理论基础逻辑条件。
按这个思想来看,恩格斯在本书中对自然哲学和历史哲学批评他的思想是连贯的。
就是因为旧自然哲学和旧历史哲学,就是想不依赖于经验事实,给出一个自然界和世界的一个整体的途径,他就想这么做的这就把哲学变成科学。
而恩格在本书强调的是,我们不能这样做,那么应该怎么做?
就是在尊重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去研究自然科学提出的问题。
注意两个原因,一个尊重什么自然科学的发展依据自然科学新的事实。
第二个呢,是使用辩证思维的原则,什么叫辩证思维,批判的眼光对不对?
在对立面中把握思想的原则等等吧,它是一个发展的眼光,是不是啊?
不是我们简单讲的,肯定否定,这叫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一种精神,就是从来不把以往的知识和以往的社会制度看,作是不可改变,从来不这样,而是始终在人类历史前进过程中不断的去更新自己的思想,更新自己的知识。
如果我们这样来理解,那么恩格斯本书中所体现的哲学革命就清楚这个哲学革命的含义是什么?
就是用新的哲学世界观来取代什么旧的哲学世界观。
至于说恩格斯马克思当年所创立的哲学文本,在今天看来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问题,那完全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对不对?
我们不能说马克思格斯写的哲学文本,就他那本书就是绝对不可改变的。我们也应该根据当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类历史提出的新问题去研究这个问题,看看马克思的思想,哪些方面对我们的启发,包括当代哲学的哪些观念?
对我们有启发,是不是应该这样来看问题。那么第二个呢,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新的哲学思维方式,实现了对唯心主义和极械唯物主超越。
那么这个方式是什么?就是以实践活动为基石,什么叫及时就是逻辑的出发点和最终依据,我们把它叫做逻辑前提。
我记得我前面讲课时候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到哪儿去,应该怎么走?
大家回忆一下到哪儿去应该怎么走,是不是啊?
那这里边是不是有个前提嘞,是不是你那个前提决定了你哪一句话是对的还是不对的。
所以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南秦二,什么北汽折车子走,再往南走,你走到北边了。
因此你走的反方向反方向越走越远,可是按照地地球是这个地面是个球体的话,大家想一想,朝向南方向走这个话对不对?
比如说你要应该那个那个地点在你的右手边,然后你往左走,我说应该往左走。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说这个应该往左走这句话。对,还是不对对,还是不对?
又把上次的问题讨论地面是平的,这句话是不对的。
地面如果是个球体的一面的话,这个话对不对?对,就什嘛,对不对?只是我们可以说这句话太不合理了,他决定的方针太不合理了,对不对?
为啥呢?浪费资源,你本来往右走走十步就到了,结果你走了往左走走了两年也没回来,是不是?
所以是这个话对与不对和这个选择合理不合理,这是一个问题,还是两个问题,两个问题,那就有前提了。
那么马克思把实现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作为分析问题的逻辑前提,这就是一种新的哲学原则。
也就是说,在马克思看来,我们面对任何自然科学提出的问题和面对任何人类历史提出问题,我们都不要忽略一个问题,我们人类是改造这个世界的主体,对不对?
我们人是改造是个主体。因此我们人可以在自己改造世界的活动过程中去认识这个世界,去把握这个世界,以至于最后实现我们的目的。
当然了,你要问人类的这种改造活动,要不要尊重世界的规律了?
那马克思格斯都说,我是应该尊重规律,是不是恩格斯在他自己的著作里面,请问同学们注意啊,我记得好像是自然辩证法里边,他就专门讨论过,当时人类改造自然界而带来的对自然界的破坏。
你们今天都很关心生态问题。你可以看看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以前就谈过这个问题,就是人类社会改造世界的活动,造成了当地环境的沙漠化。
那么那那这意思就是说我们应该尊重什么规律打这种规律。
那么在这里同学们在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时候,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的一个物质,不仅仅是指的自然界,更主要的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就是人的存在方式。
因此,你不能把辩证唯物主义看作是以自然物为基础来解释人类的认识,这个理解是错的,对不对?
一定要注意这点。当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时候,这个物质不是外部的自然界,不仅仅是外部自然界,更主要的是强调的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那么有些人就说你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自然界作为第一个原则,这是不对忽略人的活动,这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你甚至在前苏联编的教科书里边,他也不是这个说法,为什么呢?
因为他在编书的过程中,后边还讲了个人类实践活动,尤其是在讲认识论的过程中,他强调的是实践活动,他并没有强调外部自然界对人的作用,这是感官上的外部做。
他没强调这个他强调的人改造世界的活动,你们可以查一下有关教科书。
所以说在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时候,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否则你会产生误解的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的物质第一性。因此你把自然界放在第一位,实际上不是这样,他强调的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
那么第二一点呢,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它非常强调用过程性的思想历史性的思想去考察人类的活动,注意过程性历史性,他没有把人类的活动看作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东西。
他没有这样看问题。那么他强调追求规律追问规律,寻找规律,只是指出了一个方向,我们应该去这样做。
但是我没有把我已经得到的知识看作,就是对那个规律的完美无缺的回答。
你注意这个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追求规律,我们应该认识事物的本质。
那么现在有一个知识说,我已经认识了这个事物的本质。那么我们对这个知识怎么判断是你完全认识的,还是你是只是有条件的认识,有点认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这个强调,对不对?
因此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什么呢?世界有自己的本质,有自己的规律,我们人应该去认识它,去把握它。
这是一个要求。你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能够把这个本质完全的把握,从此以后,人们再不需要认识他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回答是不可能我这两句话的表达意思,大家就听明白了吗?
是不是啊?前一句话是你必须应该这样做。第二句话是什么呢?
你已经做到的不是对他的最终的把握,而只是你对他把握的历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那下一句话应该是什么?继续下线是不是啊?
继续前进再走。那么有人就问了,有没有个头大家注意啊,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边,他没有说过,到了那一天以后历史不前进,没说这句话,他也不可能说他只是说那是个努力方向。
那么假定有一天人类宣布我们已经走到了马克思所指出那个社会,我相信那个时候的人类会提出,我们还应该有更好的这就是马克思的思想,对不对?
所以说对美好未来是一个追求问题,追求问题,实际达到的是另外一个问题,知道这个不可知论。
我上次说过了,如果从积极的角度来讲的话,不可知论,就是批评的把我们已经达到的知识当做最后的知识,这是他是积极方面消极方面什么呢?
他否认人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这和马克思看法不一样,和黑客看法也不一样,对不对?
区别就在这一点上,就是人能不能把握世界自身的规律,不可支证,认为不可能。
马克思说,可以哪一点是相同的呢?已经取得的知识是不是对那个事物自身本质的最完美的回答。
马克思认为不可能不可知的,认为,也不可能在这一点上两者的观点是相通的,对吧?
这样来理解就比较好。那么最后一点呢,就是要注意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实现了历史观的根本性变革,是对近代人道主义观念的根本性超越。
你注意啊在考察人类社会问题的时候,在考察自然科学的可能性问题的时候,从人自身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近代哲学一致的一面都是从人出发的。
所以说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句话,就是近代哲学的贡献在什么地方?就是要求人们用人的眼光看世界,用人的眼光看世界,而不是用什么鬼眼光。
如果联系中世纪的话,不是用什么神灵的阳光是不我们看世界就从我们自身出发的。
当然了,这个人自身你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讲,一个只是个体,一个字是什么?
人类马克思是比较强调人类的,而近代的人道主义强调是人的个体,他比较强调人的个体。
这一点,马克思和马克思的哲学和近代战斗,这是有区别的。
近代人道主义哲学比较强调个体不太强调人类的,甚至在近代哲学里,有一些哲学家也开始关注人类整体的时候,其他的哲家就反对他。
比如说黑杆儿就比较注重人类的整体,他那个绝对精神,就是人类整体的意思。
费尔巴哈也有关于类概念的问题,类本质的问题。那么很多哲学家都认为你这个做法不对,没有什么人类,只有人类,只有某个人,没有什么人类。
那么你如果站在某个人的角度来看,世界的话,你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智者学派提那个问题。
因为每个人感受到的世界对同一个事物感受到的情况一样不一样,既然是不一样,结论就不一样,结论不一样,到底谁为准,不是说不清了。
大家想一想治治学派那句话,人是什么腕的尺度,后边那句话是什么呢?
他还有呢是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就是说如果把考察问题的立足点,单纯的仅仅放在个体身上,人与人间的交流就是不可能的那怎么办?
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大家共同认可的这个基地。那么这个基地一个是承认外部事物有其自身的规定,对不对?
那咱们就看看谁说的更符合外部署本身的规定,这就是唯物主言的情调,对不对?
那么唯心主义也可能会强调我们大家用一种宽容观点都尊重对方的说法就完了。
那尊重对方的说法和我们是不是揭这个事物本质,这是两个问题,对不对?
两个问题。所以说在这一点上,大家一定要注意。因此啊马克思哲学对近代人道主义的超越,主要是下面这个命题,就是从社会关系这个角度去把握人的本性,从社会关系,而社会关系的形成就是人类的实践活动。
因此,人类的实践活动和人的社会关系,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察人观察人类社会的一个逻辑出发点。
那么这就是对近代人道主义的根本性超越根本性。
扯。我们今天看很多文学作品时候,你都会注意到这个问题。不论是讨论我们今天看到大家很热,一些热播的电视剧,对不对?
看到国外的一些大片,你都会注意这个问题。如果你回避了社会背景问题,很多电影片子看不懂的,你根本看不懂,就是人面对着外外星球的入侵会怎么样,还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人面对着机器人会怎么办?
他思考是未来问题,也就是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对人类带来的危害而进行的反思。
那我看这些片子,看着可热闹了,对不对?我记得当时那个电影看了以后,一个人正跑着跑着蹦给了给了他一枪,啪的一打,就把他打成金属了,进输液体,然后这个车还没往前开的这个液体呼噜一变,人又出来了,就是好像就打不死似的。
这个片子很吸引人啊,很信任。但是实质上反映的问题是人类对计算机技术第一种担忧。
这对线子说啊,因此我们看待文艺作品的时候,是离不开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分析的。
如果离开这个分析,仅仅去考察所谓的人性,就很有可能走向近代人道主义那个抽象人行的正是根据上面三点,我们认为马克思实现了历史观的根本性变革。
他的理论真正超越了近代人道主义的理论水平,为正确合理的解释现代社会历史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分析的示意。
我记得当代有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一句话,在历史问题的分析上,至今没有超过马克思的自己,也就是在马克克思的哲学术语来讲,他考察的是历史前进的方向问题。
这就是我这里要强调的一点,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考的着眼点是历史,也就是人类历史的进步的可能性必然性和现实性问题。
他考察是历史,而不是社会,不是社会。
当然你不能说马克思恩格斯不考察社会,他考察社会问题,也是把它放在一个历史前进的方向问题上。
那有人说为什么会这样?你要注意马克思恩格斯所处那个时代是一个什么时代?
是一个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时代。那么工人阶级,他有自己的历史使命,他有自己的阶级诉求。
那么作为这个阶级代言人,他就要讨论一个问题,就是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必然性和合理性问题啊,这是啊我们讨论的第一个问题。
那么第二个问题呢,我们简单的讨论一下莱文贝迪论就是莱文啊,是上一世纪美国的一个学学者。
他认为呢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观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它叫做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传统。
马克思代表一个传统n格代表一个传统,他们之间的观点是根本对立的。
他不同意把马克思恩格斯看作是由于分工的不同,而各自有研究重点的不同。
他不同意这个看法,因此他提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这四个不一样方面。
第一个不一样,就是对辩证法的理解不一样。马克思把辩证法理解为社会分析的方法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指南。
而恩格斯把辩证法理解为自然辩证法。再一个对哲学的界定不一样,马克思的哲学叫做历史唯物主义。
而恩格斯呢把它变成唯物变证唯物主义。把它变成一个形而上学的一言论。第三个不一样呢,就是对黑杆的理解不一样。
马克思关注的是作为行事行动理论的辩证法。
黑杆辩证法。而恩格斯关注的是作谓小而上推的辩证法最后一个不一样了,就是对唯物主义的理解不一样。
马克思强调,人对生产方式的依赖性,而恩格斯强调自然物优先于思维。
所以说他说恩格斯是旧唯物论。那么下边我们来看一看莱文的这个说法,合理不合理。
首先一点呢就是莱文对唯物主义界定,并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界定。
因为马克思在自己的哲学中啊,并没有否认人的知识是关于外部世界的经验感受和理论抽象。
对为否认这一点,他是很尊重近代自然科学的结论的人的知识来自于经验。
他尊重这个观点,就是人如果没有经验活动的话,人就没有知识。
他只是强调这个经验活动,不能单纯的看作就是那个实验活动,而应该把它看作是人类改造外部世界的实践活动改造了。
不是因此,马克思在理解唯物主义时,并不是集切唯物主义办法,把人类认识的可能性归结外部自然界对人的感官的刺激,他没有这样做。
恩格斯也没有这样做。恩格在本书中的第二章讲唯物和唯学的区别,就是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这种说法延续了十八世纪的说法。因为十八世纪哲学就这么规定,传人物质。
第一性是唯物主义承认意识第一性质的唯心主义。这是十八纪的说法,十八世纪的说法。
恩x当时分析问题刚好讲到的是欧洲传统哲学的说法。
他沿用这个说法,但是恩格斯对唯物主义定义第四章的规定。
大家注意了没有?我上讲课时候反复强调。第四章的规定强调的是什么问题嘞?
尽可能的按照世界本来的面目去认识世界。
那么按照这个规定,什么叫唯物主义,就是军宗四十嘛。
那么所谓的尊重事实就是强调在实践中去把握事情。
所以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唯物主理解本质是一致的,具体的表述可能不一样,但它本质是一致,都是强调人类的实践活动,对人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那么请同学们注意关于四二八七杠的十一条里边马克思说过这么一句话,人类知识的真理性问题,不是一个什么问题,理论问题,而是一个什么问题,实践问题。
而恩克赛本数讲人能不能认识自然界靠什么来说明实践,对不对?
你认识不认识,你靠实践呗。在实践中,我们取得成功,证明我们对自然界的把握是对的。
所以说两个观点是一样。那正因为两个观点一样,我们才说莱文对唯物主义界定,它并不符合马克思恩格CD那也就是说你讲的不一样,并不存在。
那么莱文对辩证法的定义与马克思恩x理解也不相同。
因为莱文在自己的著作里面,把辩证法理解为一种社会分析的方法,注意方法,那就等于是可操作性的了,是不是?
但是对于马克思来讲的话,他并没有把辩证法理解成一般意义的方法,他理解成一个方法论。
什么叫方法论?就是观察问题的视野。因此,我们在前面讲的时候引证了马克思一句话,辩证法在把对事物肯定的理解的同时,包含着对事物什么否定的理解,就是我们既承认你存在的合理性,同时也看到你将来一定要灭亡的这是辩证法对现实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看法。
这是方法论。他并没有告诉你,你现在拿了个杯子,你马上给别人告诉说这个杯子明天会消失的,有人这么给你讲这些吗?
没有,对不对?只是告诉你,如果这是个杯子的话,那么这个杯子有一天可能会变成不是杯子。
比如说有一天一个人不小心把个玻璃杯打碎,那是不是把杯子变成不是被子?
比如说有一个人有一个杯子,用了几年以后,他不用了,把这就放到仓库里去了。从此以后,这个杯子还是杯子,不是因为他不用不用,也就是说这个存在物没有以杯子方式存在,而是以仓库的储藏品的方式存在。
这下理解了吗?啊,是说在这里我想起解释学一句话,解释学啊,这个文物是什么文物,就是摆在展览馆里,供人参观的都叫文物。
那如果有人在地底下挖了个东西,看完以后就把它放到仓库里边,从此拿锁子一锁,再不见天日,那么锁在仓库里,那个东西是文物,不是文物就不是了,那是那是什么,那就是个储藏品,对不对?
这就是储杂品。因此文物它必须在现实生活中和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也就是说以和现代人相接触交往的方式而存在的。
这个过去的东西才叫文物解释学这个观点是不是值得我们注意一下,思考一下是不是啊?
所以说啊在莱文把马克思的辩证法理解为社会分析的方法的时候,就说明他在事实上是把辩证法当做方法了,而没有看作方法论。
那也就是说,他把辩证法理解为一种科学方法,那么这符合不符合恩格斯马克思的规定呢,不符合。
因为恩格斯马克思一直是把辩证法看作是个方法论问题大方法的问题。
所以说辩证法讲的过程中,比如说肯定否定否定是否定这这个城市啊,我们把它叫做三段论。
我们并不意味着我们在任何时候写书的时候,说话的时候都来一个肯定否定,肯定这么个过程,不是这么个分析方法,对不对?
比如说我们在讲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私有制公有制私有制。
有人就这么说,说你不是讲肯定否定否定的否定。那你讲公有制取代私有制,那公有制,取代私有制以后,下一步的发展,按照你那个方法是不是得回归到什么私有制,甚至有人还写文章去论证这一点。
那这种说法呢,就是把辩证法变成了诡辩人让人变成鬼了。
所以说辩证法的精神是什么?不要把人类已有的思想和已有的社会制度看作是永恒不变。
要承认随着时间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要改变这种问题。
那么最后一点,我认为啊莱文对恩格斯工作的重要性并不理解什么工作?
就是他为什么恩格斯为什么会把相当大的精力放在讨论自然科学提出的这些问题。
为什么我在上一次讲课时候不是说过吗?就是马克思哲学有一个问题需要回答,就是怎么证明马克思哲学的普遍有效性。
如果说资本论能证明,在社会科学,马克思哲学是有效的话,那么自然科学是不是也需要证明一下,需要论证一下,说明马克思的辩证法对于我们解决自然科学提出这些问题是有意义,是有价值的。
恩格斯在他的后半生里边,把相当大的精力放在这个问题上。
所以说n个是对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的讨论,请同学们注意我的表述。
我不是说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讨论,而说的是恩格斯对自然科学提出的哲学问题的讨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所以说恩格斯那本书叫做自然辩证法。其实我觉得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应该这样来理解。
这本书是恩格斯关于自然科学中哲学问题的讨论就是从社会辩证法也一样,社会辩证法讨论的什么问题就是关于社会生活提出的哲学问题的讨论啊。
因为马克思恩格斯,他们并没有说自然界本身服从着你那个辩证法讲那个规律性,他不是这意思,他的意思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辩证法讲,这个思维原则是适合于我们去观察社会问题和自然科学问题适合于我们观察自然科学问题和社会科学问题。
至于自然本身现象的解释,社会本身现象的解释,那是自然科学和科学的问题啊,社会科学的问题。
如果同学们能够注意到康德的思想。这个问题是清楚啊,所以说啊我们可以这样来说,论证哲学原则的普遍适用性是西方哲学的一个传统,也是哲学本质特征的体现。
我们应当从康德关于哲学是关于知识的逻辑条件的讨论。这样一个分析视角,去考察恩格斯工作的含义和价值。
而莱文没有注意这一点,反而把辩证法理解为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社会分析方法。
这实际上表明啊莱文的观点是背离了哲学的论域,而把问题变成了一个科学问题。
大家注意这一点。那么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这里引证一下美国一位学者的看法。
他认为啊马克思和恩格斯就自然科学的作用问题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
恩格斯的自然理论是对马克思对异化劳动以及随之而来的异化的科学世界观的批判的补充和必要的佐证。
而且他们认为啊马克思是散宏恩克斯在反动理论和自然辩证法等著作中的基本论点。
那也就是说,在西方学术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赞同来文的,也有反对他的。
也就是说,你不应该把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科学观念哲学自然科学的哲学观念看作是对立的。
而应该看作是基本一致的。如果有区别的话,这是一个分工的不同,对吧?
也可能是分析问题力方法有点区别,但本质上是一致。
那么最后啊我们对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的阅读做一点思考啊,也是作为我们这门课程最后将要结束的时候啊讨论的一个问题。
这里边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讨论我们为什么要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
那么这里我只讲一点,就是如何评价社会科学理论的价值。
那么按照我的理解啊,评价社会科学理论的价值可以有不同的维度。
我这里提出四种维度。第一个维度呢叫做历史的维度,也就什么叫历史的维度呢?
就是从人类历史的社会形态的演变,这个角度去分析社会历史问题。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就会把人类历史分为不同的社会形态。
那么后出来的社会形态,在价值问题上,在他的进步性意义上来讲,他是超过以前的社会形态。
比如说用马克思的俗语来讲的话,就是什么奴隶社会的进步性要高于什么原始社会封建社会的进步性要高于什么?
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性要高于什么?封建社会?那么在马克思看来,更进一步的社会形态应该是什么?
社会特供产品是不是他这叫做历史形态,它是历史性的,就是从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
这个角度来看,这叫历史的维度。那么类似于这样的讨论。
在古希腊社会的时候,有好国家的讨论。比如说在柏拉图的制度里边,什么是理想的国家,也就是说什么是最好的国家。
他那个讨论的过程中,其实就暗示着一个问题。如果我给出你一个好国家的描述,你就拿这个描述去看一看现实国家。
如果你发现现实国家和这个好国家的这个形式不一样的话,那是不是意味着现实国家不好,对不对?
不好怎么办?是不是要改变这个社会朝那个什么好国家前进?
你再比如说空想社会主义讨论,还比如说黑格尔历史哲学的讨论。我刚才也介绍了它都属于这种形态。
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马克思的讨论方式要高于前人讨论。为什么?
因为马克思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从经济活动的变迁来考虑这个问题,他抓住了问题的实质。
那么第二个维度叫做社会维度,什么叫社会维度呢?就是基本认同现存社会制度存在合理性的基础上,或者把社会制度历史评价问题悬置起来的方法。
他只是说我承认这个社会制度的存在是有它的道理的。然后再来讨论这个社会制度本身的设置运行机制社会决策等等,是不是合理的,是不是合法的?
他没有一个问题,说我要改变这个社会制度,进入到另外一种社会者。他没这个问题,为什么呢?
因为他不讨论这个问题。那么用这样一种观点来考察人类历史已经有的学说的话,我们就会注意到政治学和社会学这样一些学科,更符合这个特点,对不对?
更符合。因为在政治学里边,他第一个问题并不是说现存的这种社会制度合理不合理,要不要用另外一种社会制度来取代,而只是说这个制度是这样设置的。
然后我们看看这样设置的社会制度中存在着什么不合理性。
第三种维度,我把它叫做文化维度。文化维度主要是对人的行为方式,或者叫做生活方式的精神实质的讨论。
比如说现在有一本书叫做快餐文化,什么叫快餐文化,就麦当劳文化,对不对?
不是说吃那个东西怎么样,而是这个吃这种东西所显现的,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看法,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追求,以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遭遇的。
因此,他关注人的精神状态,麦当劳文化就是快粗糙。
所以说现在的电视片的制作过程,你就会发现一个问题。那有些电视剧一一演演几百集,好像美国有一个片子,有一个电视剧演了,大概七八年吧,还是更长一点时间。
那天天晚上,那老太太们年轻人什么喜欢看的人就坐那等着那个电视剧演出。
你他那个电视剧怎么写?先有一个大概的设想,然后就拍拍完了以后,然后再来个摄像就拍,他不是把本子写完再拍,他是一边看一边想本子的这个人出现了,下回觉得这个人不合适,突然间给他个事故,嘿,你就没了,对不对?
那就没有他这种电视,你就会注意他关注的社会生活。但是更多的是从零碎的角度,片面,一个片一个片段的角度去考察。
在这个社会中,从我说这个社会中,人的态度问题,别的生活太多了,我要把它叫做对精神的一种分析。
你比如说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他们对大众文化的讨论,对不对?
他们对影私文化的讨论其实就是反映了在这样一种大众,就在这个无线电传播这种条件之下,人们的精神状态如何?
那么最后一个方式,我把它叫做日常生活维度,或者叫做习俗维度。这个维度我把它称之为什么呢?
就是对一般老百姓生活状态的关注,幸福不幸福,对不对?
你的遭遇是怎么回事情?因此,他往往对于弱势者给予副业极大的同情。
对,这是给极大同情。我们在往往很多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这类的描述。
文学作品中可以看这种描述是吧?大家看没看过。前几天中国有一个电视片叫做快追张大明的幸福生活的是有没有这个片子吧。
你可以看一下,他没有更多的去讨论改革开放给人带来的问题,而是说在改革开放这个背景之下,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他怎么去寻找自己新的定位,他怎么去在这个定位中去寻找自己的幸福生活是吧?
最近很多片子都反映这个问题,他并不过多的去考虑这个改革开放对人的影响问题,而是说在这样一个社会生活氛围之中,每个人怎么重新给自己定位的问题,怎么在现实的生活中去寻找自己的乐趣。
你不能说这个讨论没有意义和价值吗?他有他的意义和价值,对不对?但是如果我们去追问一个问题,这个改革本身是不是存在问题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得跳出?
我们现在讲这个维度,我们就回到哪一个维度上,社会维度,也包括前面讲的文化维度,但是我们不可能去讨论历史维度。
为什么?因为我们有一个前提呢,改革是一个自我更新问题,是不是?
那你如果把改革看作是一个变更社会制度的问题的话,那就变成什么了历史维度。
所以说我个人觉得啊在我们考察社会科学理论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不同的考察维度,对我们考察结果的影响。
那么对于马克思来讲的话,作为一般的方法论,上述的四个维度都有的,上述的四个维度都有。
但是马克思的重点在什么历史维度历史维度,这个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那不能忽视。
那么当代社会历史维度还重要不重要?这就是个问题了,我个人觉得不同的国度对这个问题理解是不一样的。
对,有的国家来讲,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而对有的国家来讲,这个问题不那么重要,原因在什么地方?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于自己现有的社会制度的选择所采取的态度是不一致的。
有的人认同有的不认同是不是?而且现代社会里面,它本身就有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
那么正因为它性质不同,所以说在不同性质国度里,生活的人群就表现着一个问题,其实就面临这个问题,就是对其他民族选择这个道路,你是怎么看的?
所以说我们现在经常在报纸上读到一句话,我们尊重某某国家人民的选择,是不是啊?
我们尊重意味着着说,你赞同了不应。所以说我们从外交政策角度来讲,就是主张不要去干涉外国内政,对不对?
每一个国家事情交给那个国家人民去解决,外国人没有必要去干什么。
所以说同学们今后在读到很多社会科学理论,比如说政治学理论社会学理论文化理论等等等等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本书选择的角度是什么。
而你评价他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评价角度的时。这样的话,我们会对一本理论著作做出更恰当更合适的评论。
那么本节课的内容啊,我们就基本讲完了,最后作为这门课的结束啊,我想提一个话题,就是今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问题已经成为时代的一个焦点问题。
马克思主义终结论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话语方式。
大家可以看一看文社身份的文章,很多人都认为社会义义已经结束,马克思主义已经终结了。
那么对这个问题应该怎么看?我这里给大家介绍几位西方学者的看法。
比如说一位重要的学者,杰姆逊,这是一个美学家。美国学者,他说庆贺马克思主义死亡,就像庆贺资本主义取得最终胜利一样,是不能自圆其说的。
再看看德里达这个大家知道吧?是一个法国哲学家,他说,地球上所有的人至今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继承人,他认为不阅读马克思和讨论。
马克思是一个错误,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
所以说啊,对于那些尊重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研究的文献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迪,任何对当代社会问题感兴趣的人,对追求美好社会理想抱有信念的人,对真善美人生,抱有真诚的人,都会在马克思的文献中。
恩格斯的文献中得到启发,找到具有启发性的思想理论资源。
我想我们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呢,也就是这个目的。通过阅读去启发我们自己啊,希望我们自己。
我想我的课程啊呃就到这里啊,谢谢各位的配合合理合作,看有什么问题没有,就我们中学的课本里面,他就把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哪个是本身的问题。
那按照您刚才讲的那是不是对我们的一种误导呃,也不一定叫误导。就是你要理解他在什么意义上讲述物质,第一性是意识,第二性或者意识第一性。
第二性你注意它内涵只要注意内涵就行了。因为那个分析方法在西方人人家在十八世九十就这么规定,因为他只是简单的一个叙述,那就是说中学阶段符合你们当时的接受水平,进入大学以后,尤其进入你们在座各自根据自己专业需要对这个问题的内涵重新做以理解要深化。
那我们在给他们教学的过程中,要不要去深入的?嗯,那你要找语言技巧了,你不能讲泰山,听明白的,听不懂,你得找语言技巧。
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比如说讲物质第一性,你会讲生产方式对人的思想的影响。
那你就会讲的生产方式,它不是自然物意义上的物质,而是一个社会意义上的物质,这不就清楚是不是你老在那讲石头啊房子啊,他就误误认为好像物质就是那个东西。
我如果去讲生产方式,我去讲人的社会关系这样一种意义的物质性的话,那它就会改变是吧?
好,还有什么问题?嗯,对于哲学这个领论就上了那么多节课,我脑子里很乱,就总觉得是从呃历史从古至今出现那么多思想家哲学家他们是不是对呃呃一个是对前人的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还有就是批判,但是总觉得他们在每一个人陈述自己思想的时候,我们是学是仅仅仅示浅浅的去读他的思想读他们就是他们自己的哲学观点。
然后在这个批判的过程中,似乎找不到一个就是真正的能指导社会前期发展的一个思想。
那这样子的话就是在不断的批判中,好像就是无论是怎么样,也找不出那个中心的那种思想,就将来就哲学发展前景。
我给你一个建议啊,就是当代解说有一个观点,人们观察世界是取决于自己的阅读视野的。
就是我一开始讲这个阅读框架,而这个框架的形成是在不同理论的对话过程中完成的。
明白这意思吧?不同理论对话中,因此你必须去读哲学。读不同哲学家的哲学,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你实际已经走过这个道了。
今天你的问题本身就表明了这一点,好,到这儿啊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