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系列】聂锦芳-重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全22讲-讲演稿-06

嗯,第二个问题呢,就是在这种显性层次的基础之上,我们做出初级的抽象和概括。

对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社会结构形态演变,人及其世界的关系等问题呢,做出了这样一种,概括和评论,啊,做出解释批判和论证是吧?这样一些呃呃这个以后我们再说。这就是第二个层次的。

一个呢,就是先把他那些显性的东西给他弄清楚了。

显性的,然后呢就开始了自己抽象。抽象完了以后了,做最高层次的概括。

显性甄别,最高层次的概括和评论。

第三个呃,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的解读理解和历史的方式和他重构历史编撰学的原则,他关注和把握世件的方式等等。对马克思作为一个思想家,就是作为一个思想家类型,本来对人和事件及其复杂关系的这样一种理解。看马克思在思想史上能不能占一个一席之地。

如果在这些问题上,我们获得了基于对文本的扎实研究和严格的逻辑推断基础之上的新见识。那么我们对马克思的研究必然会达到一种新的高度和新的境界是吧?呃,这是我们讲的又一个意思是吧?就是客观的这个概括它的这个思想。

呃,第四个意思呢,就是公正评估它的价值,我是个很保守的人,我用的这个词汇啊,一般后现代的就认为这是一种过时的,他一般不用这个词汇是吧?你现在很难说什么叫公正性,什么叫公正性啊?但是实际上公正性是存在的,公正性存在的。啊,也就是说这个理性这个词啊,不能因为理性对人构成一种束缚,你就张扬这个非理性。如果非理性成了人的行为以后,那么世界和人生都是一场灾难是吧?这我因此这个后现代他这个到处颠覆的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呃,他可能就是一部分很小的一部分极端的思想家在那鼓捣。如果他成了一种社会行为的话,特别可怕,特别可怕。

这个是,我们看这个公正的评估它的这个价值啊。简读马克思的文本。呃,这个客观的把握他的思想,目的还是想对他的思想做出这个评价,就是公正的评价,也是要谈马克思的当代价值,不是说是不谈马克思的当代价值。

呃,对于马克思这样的人物来说啊,我认为我们不需要为他做什么辩护,你也没有资格,做这个辩护。如果他的思考主题已经沦为人人皆知的常识,或者完全与时代背离。他提供的思维已经无力解释社会和历史。那么你就再为他辩护,也挽救不了他衰落的命运,它必然会自动的退出历史舞台,思想史上大浪淘沙,那么多,包括著作等身、汗牛充顿的人物,全部都过去了,就是思想史的这种淘汰是时代来淘汰的,不是你个人,不是说基于政治的利益和意识形态的考量。你在那儿鼓捣他就可以不是这样的。因此你不需要为他辩护。

相反,如果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把握,仍然契合当代社会的发展,他关照历史的方式仍然是有效的和科学的一种思维,那么他就具有不可超越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抱着意识心态或流行见解的这样一种成见力图贬低他价值的做法,实际上是徒劳和虚妄的。

马克思的思想,已经过去了一个半世纪的经受过深刻的检释。时至今日,我们已经不必为中者会,为先者会,当然更不能迎合潮流和时尚失去这种公正和理性的判断。

从文本解读的角度讲,处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边,去关照一百五十多年前马克思的思想,我的一个判断,就是他的思考和探索,就是你把他的思想和现在进行对照,他的思考的思想了。有的是跟现在学,有的是盲点,就是他没有看到,有的是错误,我们一个个一个的跟他争辩。当然还有不可超越的价值。

就是出于现在的这种新思想。然后关照他的想,就可以对照出来这个时代确实发生很大的变迁。好多我们现在你现在可以说我们为马克思辩护的时候,老说这个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一个时代,没有变化。或者是大的趋势没有变化。但是实际上是因为马克思已经解释不清楚这个谁了,解释不清楚现在的这个整个社会的发展。那么马克思有很多是地方,他没有看到,他看到的那些部分里的相当一部分是错误的,是吧?但是呢他整体是想象了,他有不可超越的价值。我们应该把它一个一个的分开了。

说这个见仁见智的。我谈一下我的看法,就马克思当年思考的理论视野看,他的思想所有产生的基础是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就是英法德三国。我们可以看出,在他的注述中,言说这三个国家的历史现状的时候,他表现的游刃有余,入木三分。但是一旦约出这个界限,就显示出他对其他国度,他对别的领域的研究不是行家里手。他关于美国所做的大量的评论。就是他当时啊,在美国发表了很多这个著述,观察美国的这个形势的变化。那么他对美国所做的这些大量的评论呢,就指他对英法德三国国家的这个研究来说,在质量上已经大打了折扣。而对东方国家和古代社会,诚如他晚年所意识到的,一直是他理论思考的盲点。

啊,就是说是呃我给大家讲这个资本能写了,就写不完,四十年,怎么样写不完。到最后实际上是放弃了这个写作放弃了一个写作。

资本论呈现的一个社会规律论,就说是资本所开辟的这个世界,它必然陷入这样一种困境,必然陷入这种困境。那么就需要有一种基于人道主义的这样一种东西来替代它。但是从巴黎公社以后呢,就发现这样一种对资本本身的分析,是低估了资本本身的再生能力和修复机制。就是巴黎公社就没有成功。一八四八年革命以后,在欧洲就没有革命的可能性。

马克思所说的这个共产主义社会啊,是个世界性的事业,资本主义是一个世界立体,就是资本主义开辟的世界以后,就是打破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因此,所面对的问题和矛盾是世界性的。那么替代这种社会制度的共产主义是个世界性的事业。因此呢他幻想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无产阶级。比如说共产党宣言,最后一句就是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都联合起来。

但是他后面发现,各国国家和民族的无产阶级面临的问题和他们的痛苦,及其他们的想法根本就不一样,根本不一样。他晚年研究了土耳其、爱尔兰、波兰这样一些国家,人家就没有革命的欲求。

更为重要的是,它就是另外的一个国家,就是非欧的国家。就是我说的一个就是这个谁,一个就是俄国再一个印度和中国,这是三个国家,是不是遵循这样的道路?还有一个古代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因此他晚年晚年,他为什么要转那么多笔记呢?
就是什么书都看,什么书都看了。他就是想,我们认为好多人认为,说是在这个晚年这个历史学笔记和人类学笔记,是完善了他的唯物史观,完善了他的唯物史观。

啊,我一个看法。实际上这体现了马克思这个思想家本身的真诚,和他的这个思想不停步的这样一个状况。他实际上是发现了他中年时期相当多的论述和论断了,不能自圆其说,或者是没有普适性。

他晚年确实意识到,对于东方和古代来说,他的思想呢呃,他没有经过研究,因此他做了一些补救,但从流存下来的材料看,他对俄国公社制度简体之后,社会发展的趋向做不出肯定的判断。

这个俄国有一个女革命家叫查苏里奇给他写封信,说是这个社会是干什么的?社会按照你的这,社会是一个主客体选择的结果,因此了,社会了不是铁的必然性,不是按照这个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铁的必然性,不是铁的辩论,社会肯定不是按照平常性。

因为每个国家和民族,尤其是主宰这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这些政治家,他本身有相当大的主体性。

因此他可能,马克思说,最后呢可能就是说,主体性这,客体性那。因此最后走了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对角线这个差处理器就给他一个女歌面角,就告诉他说是这里边很显然他不走这个必然性的话,主体性就发挥作用,主体性发挥作用啊,就要纠正它本身的路线。

那么对于我们俄国来说,资本论本身的主旨就是谴责资本主义的这样一种痛苦和灾难。对于俄国来说,恰恰没有经过这样一种痛苦和灾难。我们从事制度刚刚解体,如果社会是一个可以主体选择的东西,那么俄国可以不可以不通过这个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这样一种共产主义体制。

就这个查书里奇问他这个情况,就说我不走资本主义道路了。但是马克思原来设想,马克思这个社会主义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就是资本主义的整个极度发达之后,发达之后造成的矛盾不能解决的情况下,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替换成社会主义。

在这样的情况下,马克思原来的设想中里边就没有俄国这个情况,就没有俄国的这个情况。

那么查索里奇就问他,说我们不走这个资本主义道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家,可以不可以呃,他给这个谁,马克思写了信以后,马克思可是谁呢?可是废了操作了,按照原来的设想是不可能这样的。因为你一个社会是一个规律论的论证,你没有经过资本主义,怎么会有社会主义因素呢?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不是对立关系,是递进关系。社会主义必须这是在资本主义文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进步。

如果这个社会主义还不如资本主义呢,还不如资本主义,那么你就是列宁,咱们实际上不能讲这个列宁,列宁就说了,我们这样的社会里边倒向封建主义,比倒向资本主义更容易。因为我们就没有资本主义的这样一种文明资本,不仅仅有血腥的屠杀和劣夺,有这样一种贫富的极大悬殊,资本本身还是一种文明,资本本身还是一种文明。资本经过再造以后,形成一种世间规则。因此社会主义呢,是资本文明基础之上的一种再造。这是马克思原来的设想。

但是他给他提出这个需要的时候,说是那个痛苦和灾难的那个声源,我们跳过去,跳过去这个东西,就直接过渡的,可以不可以。他写这个信很操作,打了这个四个初稿,那个心里越陷越吵。
最后发出的时候了,把那草稿全部搁到一边了,他跟就。表面说是有这种跨越的可能性。但是呢如果没有一系列条件跨越是最后的这种成果,不能巩固,不能公过这个冯老师可能要给你们讲这个讲这个。

因此呢,中国和俄国的这样一种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原来设想的情况。因此呢我们现在提出一个马克思,还有一个东方社会理论。实际上我觉得马克思所谓的东方社会理论,呃,我们学术界挖掘出的有个马克思,有个东方社会理论,这什么时候出来的?就是八三年的时候,我们提出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了体现出他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合法性,就给提出马克思有个东方社会的理论。

实际上,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就是对东方社会如何发展,他做不出肯定的判断。它对俄国充顺制度解体后社会发展的趋向,没有自己独立的,和他对英法德三个国家那样一种非常严格的逻辑的这种判断。

除了俄国之外,关于印度,他在晚年写这个笔记的时候,还编定了一个印度编年史稿,实际上是想要了解印度的历史,想了解印度的历史。然后呢对印呃印度本身的发展状况做出判断。但是呢这个印度编年史稿在六十年代就二十世纪六几年六二年出版以后呢,受到了印度学者的这个猛烈的抨击。为什么呢?他编的这个印度编年史稿啊,实际上全部都是西方的材料,把西方侵略印度的历史,编成印度本身的历史。

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有一个强烈的,这个西方中心论的这样一种思想的残余,就是西方发现了印度。因此西方写就了印度的历史啊,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能呃依靠他对印度本身做出这个评判呢?

那么对于东方这个大国啊他也写过评论。但是除了对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英国人贩卖鸦片,表示基于人道主义的谴责以外,他没有提出更高的真知灼见,他的那些评论呢,还不如当时普鲁东和雨果本身做出的案子,这个更为深刻。因为中国对中国对他来说的确是太不了解了,太不了解。

马克思对自己的学说,如何向前延展到古代是否有具有普适性,也心存疑虑。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出版之后,他如获至宝,做了这个大量的摘录。但是仅凭这部书勾勒出来的古代社会的途径及其发展是完全不够了。

呃,在座的有没有这考古系的学生,就是二十世纪考古学呢,把整个人类文明的这样一种过程和机制全部给勾勒出来了,就是由这个克里特文明、迈西尼文明、埃特鲁里亚文明这样一些不同的间段勾勒出来的。

在马克思所摘录的古代社会里边了。马克思完全不知道这些,马克思不知道呃,马克思生前根本不知道克里特文明、麦西里文明、爱特鲁利亚文明,除了迦太基文明以后,欧洲海上文明的整个进程,他也不太了解。而撇开这些阶段,对古代社会的发展线索能有什么真正的把握呢?

马克思在当时的情况下,对一些问题的判断处理,现在看来呢,也值得商榷。比如他敲响了资本主义灭亡的警钟,但他没有预见资本主义可以通过自我调整和改革延长寿命。他确信,社会主义只有在发达国家同时进行革命的情况下才能取得胜利。但他没有预见到全球各地区各民族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最终导致的是社会发展道路和革命进程的多样化。

同样以社会主义为旗帜的整个世界下国家的发展,实际上实际情形完全不同。你看现在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没几个了,实际上举这个社会主义旗帜的国家很多,但是你说他们之间实际上除了这个名号以外,完全不同,是吧?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这些呢马克思都没有预料到。

在社会有机体系统中,马克思突出强调了经济的因素和政治的功能。但是在二十世纪以后呢,整个文化的作用明显上升了。马克思对这个呢,很显然的估量是不足的。

就是在现代化进程中,最后会发现,实际上是文化和文明来区别了现代化的不同类型。而不是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指标,就是当所有的国家都向现代化迈进的时候,不是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追求,而是他们进行这种政治经济所追求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把他们的现代化类型区别开来了。在这方面,马克思的只有欧洲文明,在这一块。

还有一个马克思本人对宗教的意义的理解并不全面。宗教是社会生活中,特别是西方有这个宗教传统的国家来说,是整个社会生活中不可离开的一个非常重,特别是普通人安身立命的这样一种非常重要的方面。马克思对这个意义的理解很片面。

他还也没有预见到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首要的因素。科学技术,这是二十世纪,我说这个不是苛求马克思,不是苛求,他十九世纪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吧?但是呢,你又是谈的,你不是又评估它的价值了吗?评估他的价值了吗?你比如说我们研究某一个人研究孔子的时候,你肯定我们谈孔子有当代意义,肯定不让孔子解决现在的问题。研究亚里士多德的时候也不是。但是这不妨碍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可以成为思想史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但恰恰是马克思本人,参与了二十世纪的整个社会建构。那么我们必须注意到的就是这一百多年里头,整个社会发展的巨大的变迁是吧?啊,等等。我觉得这是他的思想中的这个盲区和他的一个不足的地方。

嗯,当然了,尽管存在盲点和错误,但总体上马克思的学说了含有不可超越的当代价值。在我看来呢,主要是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关照和把握世界的方式,从实践的角度来把握世界的方式,仍然是当代思维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

实践是一个什么方式呢?实践的方式呢?就是不是从主体出发,也不是客体出发,而是从主客体的连接出发。对于马克思来,他不会寻求一个本体论的本源,他只听任现实生活的用具性。

那么就是实践,因为实践不是凝固的点,不是僵化的实体,实践是一种关系,一种过程和一种活动。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之上,才能诠释社会的现状,以及它的未来趋向。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之类的,也不打算靠这个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
(0)

相关推荐

  • 【赵林&周玄毅·哲学入门必看系列】西方哲学史(全108讲)-20

    [TOC] 今天呢,我们给大家讲西方最伟大的一位思想圣贤,苏格拉底。 啊,那么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啊苏格拉底呢,虽然作为一个哲学家,他没留下任何著作。是吧,那么说苏格拉底,关于苏格拉底的思想都是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其他的人记载的。啊,也就是苏格拉底本人呢是一个述而不著的思想家。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好像不像后来的柏拉图,特别是像亚里士多德那样,留下了大量的…

    讲演分录 2024年4月24日
    187
  • 【复旦大学】吴晓明老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14讲-在线讲稿

    在青年黑格尔派当中,我们今天要讲两个主要的代表性人物。啊一个是施特劳斯, 施特劳斯是青年黑格尔派的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也是黑哥的好学生。啊那么他呢,当时主要是对黑格尔的宗教哲学、啊历史哲学进行阐释进行阐释。他当时提出的一种理论呢是对圣经故事进行所谓历史的批判。 啊那么施特劳斯呢属于青年黑格尔派的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啊那么他这个人呢实际上并不十分激进,这个人,性格…

    讲演分录 2024年1月9日
    206
  • 【武汉大学】西方文化概论(全55讲)赵林-讲演稿31

    31 基督教与西欧封建社会(二) 那么在封建社会中呢,当时啊,可以说啊,这个经济我说这个system,它主要是个经济制度是吧,这个这个封建制度主要是个经济制度,那么这个封建我们说它最小当然分一个封主,分封给封城的这个土地叫。就是封建领土,领土是吧。 这个领土,这个封建领土呢,它又由很多大大小小的庄园构成,庄园呢,就是一个自然村,一个自然村落啊,一般呢,就是封…

    讲演分录 2024年1月3日
    205
  • 【复旦大学】吴晓明老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45讲-在线讲稿

    这个部分讲的是一八四五年到一八四六年,文献上的根据主要是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和德意志形态。 那么距离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大概是六七个月,半年左右。啊半年左右。 啊那么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以及我们通常讲的,叫新世界观的这个创立。新世界观的创立。 那么这个新世界观的创立。突出的体现在一八四五年春天,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当中。 不过这两部…

    讲演分录 2024年1月9日
    226
  • 【哲学系列】聂锦芳-重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全22讲-讲演稿-17.1

    嗯,我们接着讲这个新泰中马克思的这个新的哲学构想。我们上一次曾经说过,这个马克思把握世界的这个方式,出现了一个根本的转变。 那么与这个相适应的嘛,他是对这个事件的理解,对这个时件的理解,也与其他哲学家有很大的不同,马克思的世界观,是一个新兴世界观。在一般的唯物主义的理解中,世界了,一般都被更多的视为一种实体性的存在,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甚至等同于物质和自然。并…

    讲演分录 2024年6月17日
    12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