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部-第三篇-在线阅读

第 三 篇

XV

3

第三期:新柏拉图学派

怀疑论是各种确定原则的取消。在斯多葛派和伊壁鸠鲁派那

里,我们看到,确定的原则是在它们的普遍性中被理解的;唯一的

对立是一切对立的来源、根源。怀疑论是这些被提高为绝对的对

立的取消;所以它是统一,在这个统一中,对立都是作为观念性的

规定。现在,理念应当作为本身具体的东西进入意识了。

现在,这个第三者,作为第三者,乃是全部过去的东西的结果。

这个第三者是具体的东西,从这个第三者起,开始了一个完全不同

的时代。一个完全不同的基地出现了:摒弃标准,摒弃主观认识,

一般地摒弃有限的原则;因为标准的兴趣是在有限的原则上面。

这个第三者,是与基督教、与世界上所发生的这个革命有密切联系

的哲学形式。我们所达到的最后阶段,是自我意识回到自身,是这

种没有客观性的无限主观性,是怀疑论这种纯粹否定的态度,否定

一切外界的存在、知识,否定一切确定的、有效的、固定的、真实的

东西。这种回到主观意识,是一种满足于自身,然而是一种通过放

4 弃一切确定的东西、通过逃进纯粹无限的抽象本身而得到的满足。

这种放弃一切客观事物,乃是最后的立场;这是绝对缺乏一切内

容,完全抽空一切内容,内容应当是一种固定的、真实的东西。现

在搞清楚了,斯多葛派和伊壁鸠鲁派的系统有着同样的结果和目第三篇 第三期:新柏拉图学派

标;但是在怀疑论里完成了这种对一切确定事物的摒弃,因而建立

了返回内心和内在化的过程。

哲学达到了这样一个立场,即自我意识在自己的思维中意识

到自己是绝对;但是哲学后来又否定了自我意识的主观的、有限的

地位,否定了它与一个(无意义的)外部对象的分别,在自身中理解

区别,把真理化为一个可知的世界。这样得来的意识,亦即表现在

世界精神中的意识,现在构成了哲学的对象。这主要是由于运用

和根据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和毕泰戈拉的概念和说法。

来到人间的这个理念,一下就改变了世界的整个面貌,摧毁了

过去的一切,给世界造成了一个新生。这个理念就是:绝对的本质

对于自我意识并不是生疏的东西,一件东西里面如果没有直接的

自我意识,它对于自我意识就不是本质,——我们把这个原则看成

世界精神的普遍原则,看成全人类的普遍的信仰和认识。这种认

163

识的诸多形态和形式,并不属于哲学史的范围,而是属于意识和文

化的历史的范围。这个原则乃是法律的一般原则:个别的人是由

于他的存在而成为大家所承认的实体,成为自在自为的普遍的。

至于外在的、政治上的事物,那是罗马世界里的哲学形式。罗

马世界的特点是抽象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作为权力,就是那种冷 5

冰冰的统治,在这种统治之下,一切特殊的个性,一切个别的民族

精神都消灭了,所有的美都摧毁了。我们看到毫无生气;罗马文化

本身就是毫无生气的,一点也没有意识到生动活泼的内在性。诗

的艺术不是固有的,——是借来的;哲学也是这样。哲学是理智的

哲学,西塞罗的哲学就是如此;他和少数的哲学家一样,对本国的

状况的本性是完全莫名其妙。罗马的权力是地道的怀疑论。世界第一部 希腊哲学(续)

在存在方面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原子,是私人,另一方面是把

它们束在一起的外在纽带;这个仅仅是外在的纽带就是权威,就是

暴力,并且寄托在一个人的专制上,寄托在皇帝身上。这是完全专

制的时代,人民生活、一切外在生活衰退的时代;这是回到私人生

活、私人目的、私人利益里去。所以这是建立私人权利、建立个人

所有权的时代。抽象普遍性的这种与原子论的个体化直接结合的

特点,我们看见也在思维的领域里完成了;两者是完完全全互相适

应的。

就是从这里起,精神向前进了一步,在自己身上造成了一种破

裂,又摆脱了它的主观性而进到客观的东西,但是同时也进到一种

理智的客观性,进到一种存在于精神和真理里面的客观性,这种客

观性不在个别对象的外在形式中,不在义务和个别道德的形式中,

而是绝对的客观性,这种客观性据说是从精神和真正的真理里面

164

生出来的。换句话说,一方面,这是回到上帝;另一方面,这是上帝

6 对于人的关系、显现和显示,上帝是自在自为地存在于他的真理之

中,他是为精神而存在。客观的东西、精神的恢复,仅仅对自己作

主观理解的思维的客观性的客观化,乃是一个转变。

在罗马世界里,变得愈来愈迫切需要从恶劣的现实回到精神,

在精神里寻找现实中不再存在的东西。在希腊世界里,特别是那

种精神活力的愉快已经消失了,对于这种破裂的痛苦已经产生了,

回到了自身。所以,这几派哲学不但是理性发展的环节,而且是整

个人类发展的环节;它们是世界的整个状况通过思维而表达的形

式。无神的、不义的、不道德的世界逼迫精神回到自身。各种神秘

教派都传入了罗马;但是精神的真正解放表现在基督教里面;在基第三篇 第三期:新柏拉图学派

督教里,精神回到了自身,回到了自己的本质。

但是在另外一些形式中,这里又部分地出现了对于自然的轻

视,认为自然不再是自为的,它的力量是为人服务的,人可以像一

个巫师一样,使自然服从自己,为自己的愿望服务。(以前神谶是

凭借树木和禽兽发出的,那时候,认识永恒事物的神圣认识与对于

偶然事物的认识是没有分开的)到这时是信仰奇迹的时代,不是上

帝行奇迹,而是蔑视自然的人在自然中造出一种与自然冲突的东

西。不相信当前的自然,也就不相信过去的事(历史),不相信过去

的事是发生过的。罗马人、希腊人、印度人的全部历史,他们的神

话和实际的历史,甚至于个别的语词和字母,都包含着另外一种意

义;它们是一种内部破碎的东西,它们有一种内在的意义,这就是 7

它们的本质,它们有一个空洞的字母,这就是它们的实际。处在实

际中间的人们在这里完全忘记了看和听,总之忘记了对于当前的

165

现实的感觉。感性的真理对于他们已经不再有意义,他们不断地

向一个人说谎;因为他们无力理解一件实在的东西,因为对于他们

的精神说来,一切意义都已失去。另外一些人则放弃世界,因为他

们再不能在世界中发现任何东西,而只是在自身中发现实在的东

西。既然所有的神灵都聚集在一座万神庙里,所有的宗教也就汇

合成为一个宗教,所有的表象方式也就凝聚成为一种表象方式。

这种表象方式就是:自我意识——一个实际的人——是绝对的本

质。什么是绝对的本质,人现在已经得到了启发:这就是一个人,

却不是一般的人或自我意识。

因此,这个原则的唯一的形式,就是自我意识自身的无限性。

这就是一般的精神的形式。精神只有作为自己决定自己的思维,第一部 希腊哲学(续)

才有意义。这就是思维的纯粹同一性,思维认识自己,与自己相区

别,并且根据这种区别的方面决定自己,但是在这种区别中仍然保

持着一望而知的统一性。这就是具体。现在已经在自我意识的方

式下认识了绝对,因此已经在各种方式下发展了各种规定,这是一

种实际的自我意识。这不属于这里讨论的范围。这是宗教的范

围,宗教是在这一个人身上认识神圣的东西。

这就是说:自我意识是绝对本质,或者绝对本质是自我意识,

这种认识,现在就是世界精神。世界精神是这种认识,但是并不认

识这种认识;它只是直观这种认识,换句话说,它只是直接地认识

这种认识,而不是在思想中认识这种认识。它直接认识这种认识,

也就是说,这个本质对于它来说是完全绝对的自我意识,不过就直

8 接的存在说,却是一个个别的人。这个生活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

点的个别的人,对于世界精神来说,就是这个绝对精神,但却不是

166

自我意识的概念;换句话说,自我意识还没有被认识。绝对本质是

作为被思维到的直接性,作为思想的直接性,直接地存在于自我意

识之中,或者是作为内心的直观,——这一种直观,就像我们在心

中见到图像时那样。

另外一种形式是以抽象的方式、在思想中把握具体的东西。

因为思想是抽象的,对于它说来,还缺乏那种属于具体事物的自我

观点。精神既然在各方面都是完备的,就应当也有自然的方面;在

这种形式的哲学里,还缺乏这个方面。自然的方面,乃是精神在它

的自我意识中所作出的一个进步;这个进步是并不仅仅局限于哲

学发展的范围内的。它也是世界史在神秘中、在内心中的变迁;在

哲学中,也同样地必然有这种进步随之而来。第三篇 第三期:新柏拉图学派

这个自然的方面,正如绝对本质在思维中、在概念中被宣布为

精神那样,却也部分地在自我意识中作为绝对本质直接存在着,于

是进入了哲学。但是,那种把本质看成精神的认识,就其没有被认

识、没有被理解而言,真正说来,并不属于哲学,而是属于宗教,因

为它在宗教里是直接直观到的。在基督教里面,绝对本质就是像

这样被表象的,但是却没有被理解;实际上,哲学所做的事情不是

别的,就是理解基督教的这个理念。

绝对精神是这样的东西:它是永恒的自身同一的实体,它化为

另外一个东西,并且把这东西看成它自己:不变的东西之所以是不

变的东西,就在于它经常从它自己的另外的存在回到它自身;—

这就是意识的一种怀疑论的运动,不过意思是这样的:在消逝中的 9

客观因素同时也是不变的,或者说在它的不变中具有自我意识的

意义。在基督教里面,对这个精神实体首先是这样表象的:永恒的

167

实体化为另外一个东西,创造出世界;世界被看成纯粹是一个另外

的东西。然后再加上这个环节:这个另外的东西本身并不是永恒

实体的一个另外的东西,而是永恒实体显现在自己身上。第三步

就是另外的东西与永恒实体的同一,就是精神,就是另外的东西返

回到原来的东西,而且这个另外的东西并不是永恒实体显现时的

那个意义之下的,而是作为共相的另外的东西。世界在这个显现

出来的绝对本质上认识它自身;于是它回到了本质,精神乃是普遍

的精神。

这个精神的理念,我们已经说过,对于基督徒首先显现在上帝

这个单纯的表象形式之中;而这个上帝也是犹太人的简单的实体,

他在自我意识以外(他思维,但是并不是思维),在现实的彼岸,是第一部 希腊哲学(续)

感觉直观到的世界的另外的存在,是世界与本质的统一的环节。

与此相对立的,也同样有一个个别的人和精神,以及这种统一的普

遍性,从一方面说,这是作为一个信仰团体,只是在表象中把握这

个统一,但是却在对未来的希望中把握这种统一的现实性、实在

性。

纯粹思想中的理念认为,上帝并不做这种事情,并不是一个

人,上帝是这样一种运动,它使这一切并不作为上帝的一个决心和

决定而出现,好像上帝想到就做似的,这种运动是作为上帝的本

质,是作为上帝本身的永恒的必然性,也就是说,这是上帝的必然

因素,它并不落入事件的条件中,并不外在地做这种事情,而是这

10 个显现其自身的环节,——我们发现在犹太哲学家或某一些柏拉

图派的犹太人中间,就是这样讲的。

观念产生的地方,是东方和西方搏斗的地方。思想就是东方

168

的自由的普遍性加上欧洲的确定性。在斯多葛派那里也有思维的

普遍性;但是它与感觉、与外在的有限存在相对立。东方的普遍性

则是完全自由的;西方的思维是被当作特殊的东西的普遍性原则。

这两个原则交叉的地方,就是产生这种观点的地方。特别在亚历

山大里亚,酿成了这种形态的哲学,但是同时也要回顾一下早一个

时期的东西。在毕泰戈拉派哲学里,我们已经看见过区别,看见过

三元。在柏拉图那里,我们看到了精神的单纯的理念:单纯的不可

分的实体,“一”的本性;可分的实体,另外的存在;以及由两者混合

起来的第三者,返回到统一。这就是具体的东西,但是只不过在简

单的状态中,不是在概括的方式下,亦即另外的存在一般就是自然

和意识的全部实在性,并且所返回的统一本身就是自我意识,—第三篇 第三期:新柏拉图学派

不仅是一个思想,而且是活生生的上帝。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作为

自己思维自己的思维的 évepYeuα,是具体的东西。这种具体的东西

的思想的发展,是紧接着早一个时期的思想发展的,在那时的思想

里,已经潜伏了今天成为主要思想的东西的看不见的萌芽。这种

哲学称为新毕泰戈拉派哲学或新柏拉图派哲学,但是我们也可以

称它为新亚里士多德派哲学;他们也和研究柏拉图一样研究亚里

士多德,并且作出很高的评价。

在斯多葛派那里,我们特别看到了自我意识的这种返回自身,

精神通过思维,并且通过思维的纯粹性而成为自由的、独立的、无

所依赖的。同时我们也在那里看到一种客观性:在斯多葛派那里,11

λóYos 、vous 是贯穿整个世界的东西,是整个世界的基础、实质;我们

也在早一个时期的哲学中看见,vous 是世界的本质。——但是这

种观点与现在的观点之间的分别,应当予以仔细把握。我们在亚

169

里士多德那里看见,他掌握了、理解了有生命的事物和精神性事物

的整个系列,并且承认概念是这些事物的真理。在斯多葛派那里,

这种统一、这种系统已经向最确定的东西推进,而亚里士多德则是

比较追随个别的东西。在斯多葛主义中,思想的这种统一性主要

成了基础。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基础,亦即逻各斯,他曾经为自己下

定义,认为它只是实体;也就是说,斯多葛派的 vos、λó yos 表现了

一种泛神论。但是必须把这种泛神论与哲学、与思想、与精神的意

识分开来。这是人们所想到的第二步,如果人们把共相规定为真

理的话,以后就会把真理看成泛神论。这是精神上升的开始,一

切都生活在世界上,这是一种生命和一个理念;但是这种实质的

形式在斯多葛主义中已经有了这种统一性,亦即泛神论的形式。第一部 希腊哲学(续)

如果自我意识离开它自己,离开它的有限性,离开它的自我思维,

进到确定的东西,进到特殊事物、义务、关系,或者思维这种普遍实

体、这个 vous 的思想离开了这个普遍实体,进到了特殊的东西,进

到天、星辰、人等等,那么,它就从普遍的东西直接下降到特殊的东

西,或者直接下降到有限的东西了;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有限的形

象。但是,具体的东西却是共相,这种共相特殊化了,然而在这种

12 殊相中,在这种有限化的状态中,却仍然保持其无限。在泛神论中

则相反,有一种有限化了,因而下降了的普遍基础、普遍实体。这

是一种流溢的方式:普遍的东西由于特殊化了,上帝由于创造了世

界,于是就通过特殊的东西而恶化了,给自己立下一重界限,有限

化了;并且这种有限化是不返回到自身的。这种情形也出现在希

腊人和罗马人的神话中;这是一个上帝,一个具体的上帝,而不是

一个单纯的抽象物,——上帝的一种形象化。但是这种规定只是

170

上帝的一种有限化,上帝只是向美的上帝、向艺术品前进;然而美

本身仍然是有限的形象,它并没有被搞得与自由的理念相合。规

定、特殊化、客观性的实在性,现在应当属于这样的一类,亦即适合

于自在自为地存在的共相;这种适合并没有神的形态,也没有称为

义务的形态,以及自然的形态。

因此现在需要的是:返回到自身的精神,认识客观化,回到它

的对象,精神与它放弃了的世界取得和解,——它的对象就是与精

神有别、然而与它相适合的世界。这种具体的立场既是世界的立

场,也是哲学的立场,它变成了精神出现的立场;因为精神要站在

这个立场上,就要不仅是纯粹的思维,而且是使自己对象化的思

维,要保持自己于对象之中,与对象相适合。在较早的时期中,思第三篇 第三期:新柏拉图学派

想的客观化只是一种进入规定性,进入有限性,而不是进入一个本

身与自在自为的存在相适合的世界。这是一个普遍的立场,它从

丧失世界中产生出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同时既有外在性,也保持其

为内在世界,因而是一个调和的世界;因此这一个精神性的世界、13

这个世界在这里开始了。

我们看到,在这个时期里,出现了柏拉图的哲学,但是被认为

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是一回事。这种新毕泰戈拉派的——也是新

柏拉图派或亚历山大里亚派的——哲学的基本观念是:自己思维

自己的思维,以自己为对象的 vous 。因此首先是思维,其次思维有

一个 voηtóv(所思):第三这两者是同一的,思维在自己的对象把握

了自己。一共有三个,一个和另一个以及两者的统一。这个具体

的理念又出来了,在基督教的发展中,它是以三位一体为人所知,

思维在基督教里也是兴起的;这个理念乃是自在自为的本质。

171

这个理念的发展,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始,并不是直接进

行的,而是绕过独断主义。在较早的思想家们那里,理念诚然是直

接作为最高的东西出现,但是此外还出现了别的内容,出现了精神

和自然的思想财富,并且也得到了这样的理解。但是,为了使理念

表现为囊括一切、包容一切的真理,需要把这个有限的东西、把各

种规定的进一步内容放在它的有限的方式下,放在一种普遍的对

立中来理解。亚里士多德对自然界是这样理解的,在柏拉图那里,

发展中、概念中的东西,是以一种松弛的杂乱的方式来表象的。这

个内容首先应当以单纯的形式来加以概括,但是却以一种有限的

形式概括了。这是独断主义的职能,独断主义后来被怀疑主义

消了。取消一切特殊的和有限的东西,乃是怀疑主义的本质,这第一部 希腊哲学(续)

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没有提出来的,因此理念也没有被他们

14 看成包容一切的东西。现在对立是取消了,精神达到了它的否定

性的静止状态。相反地,肯定性的东西却是精神本身的静止;精神

现在正从各种特殊事物向这种自由前进。这就是认识到,精神通

过取消一切有限性而取得调解以后,它本身是什么东西。精神本

身的这种永恒的静止,现在构成了精神的对象;它认识到这一点,

并且努力用思想来加以进一步确定和发展。这里面也包含着演进

和自由发展的原则;精神以外的别的一切,都只是有限的、自己取

消自己的东西。当精神向特殊事物前进时,这个特殊的东西是被

规定为绝对包含在这种理想性之中,精神认识到这个东西是有条

件的,并且也这样看待它。这就是怀疑主义哲学的积极性的结果。

很明显,在这个立场上,是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说话的。现在

对象是上帝,是自在自为的精神,是绝对的纯粹精神自身,是精神

172

的活动本身。但是上帝现在已经不再被认作抽象的东西,而是被

认作本身具体的东西;而这个具体的东西正是精神。上帝本身是

生动的、活动的,是这一个和另一个以及不同的规定的统一;因为

抽象的东西只是简单的东西,生动的东西则在自身之内有区别,而

又在自身中谐和一致。

此外,下列的几点特别要求精神加以注意:首先,是这个变成

主观的意识把作为真理的绝对当作对象,把这个自在自为的东西

放到自身以外;或者是它达到了对上帝的信仰(这个自在自为的、

完全普遍的,同时又客观的东西,就是上帝),上帝现在显现了,表

现为现象了,也就是说,他为意识而存在了。这样一来,就出现了

15 人与他的这个对象、与绝对真理的关系了。这个从现在起具有绝第三篇 第三期:新柏拉图学派

对意义的新立场,并不是对于外在事物、义务、理念的关系;这些东

西都是一种规定的东西、一种有限制的东西,并不是包罗万象的规

定,像上面所说的那种东西那样。在这种关系里面,扬弃了主体的

那种单纯的转向自身,也扬弃了哲人所说的这种话;两者都是根据

其片面性而扬弃的。伊壁鸠鲁派、斯多葛派和怀疑派的目的,都是

同样的自由、幸福、坚定不摇。这个目的,主体也是要达到的,不过

要通过上帝,通过对自在自为的真理的注意,不是通过逃避客观的

东西,而主要是通过转向客观的东西;因此主体获得自由、幸福,是

通过客观的东西。这就是敬畏上帝的立场,就是人转向上帝的立

场:所以人的目的只有通过这个转向才能达到,——只有在自由

地、牢固地站在对面的对象上,主体才能获得自己的自由。

这里面还包含着一些对立,调解这些对立是很要紧的。如果

采取了那种片面的立场,上帝就处在彼岸,人就自由地处在此岸,

173

把自己与客观的东西对立起来理解成无限的;——人的这种自由,

这种纯粹的内在性,本身是绝对的,不过只有形式的绝对性。人本

身的自由,因为人被看成仅仅思维的自我意识,因而被说成是纯粹

的对于自身的关系,以及对于绝对的这种关系,不过只是形式的,

不是具体的。这种对立现在出来了,并且一定要求精神加以注意。

由于人的意志被规定为消极地对待客观的东西,于是产生出坏事、16

罪恶,与绝对肯定的东西对立。

其次的一个要紧的环节,是现在一般地必须拿来理解上帝的

那个规定、那种形式。上帝现在主要地必须规定为自在自为的东

西,不过要规定为具体的;这是属于精神的概念的东西。不可避免

的,是要把上帝放在对于世界、对于人的关系中来思考,因为上帝第一部 希腊哲学(续)

是一个活生生的上帝;这种对于世界的关系,也是一种对另一个东

西的关系,因此也被当作分别、规定。对世界的关系首先表现为对

另外一个在上帝以外的东西的关系;但是因为这种关系是上帝的

关系,是上帝的活动,所以在自身中具有关系,乃是上帝本身的一

个环节。上帝与世界的联系,是上帝自身中的规定;也就是说,

“一”的另外的存在,二元,否定性的东西,一般的规定,主要地是应

该想成在上帝里面的环节,——换句话说,上帝是在自身中具体

的,是在自身中显示的,因而在自身中树立各种不同的规定。就是

在自身中的区别这一点上,自在自为的东西与人、与世间的东西联

系起来。我们说,上帝创造了人,创造了世界;这是一种在自身中

的规定,这个规定首先就是一种在自身中对于自身的规定,这个规

定就是有限事物开始的一点。在自身中作区别这一点,就是使自

己与有限的、世间的东西调和的一点;有限事物就是在这一点上开

174

始于自在自为的存在之中。有限事物的根源,就在于上帝在自身

上作分别,——就在于上帝的具体本性。

像这样,各种规定、各种特殊化,从一方面说,就是上帝在自身

之中的规定、理念,就是上帝在自身之中的产物:因此,以后表现为

17 有限的东西,也还是在上帝自身之中,世界在上帝自身中,是神圣

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上帝开始区别其自身,也是在这个世界上,

与有限的、暂时的世界相联系。由于上帝被表象为具体的,我们就

直接在上帝自身之中得到一个神圣的世界。罗马世界的不幸,就

在于这种抽象上,——就在于人不在过去的东西里面取得他的满

足:但是那种满足是产生在那种泛神论中的,即认为自然事物、空

气、火、水等等以及国家、政治生活是这样一种东西,人在其中满足第三篇 第三期:新柏拉图学派

自己,得到自己的真理,自己的最高的东西;——现在刚好相反,在

世界对于它的现状的悲痛中,产生了怀疑,产生了对这些形象、对

自然的有限世界、对构成道德世界的国家生活的不相信。对于外

在的和道德的本性的这种形态的现实,人变得不忠实了。人们曾

经说,人的生活与自然处在统一之中,人见到自然同时就见到上

帝,因为人在这种状况中得到满足;现在这种状况不存在了。自然

方面和政治方面的这些种形态的真理和神圣的东西,已经与真理

分开了;暂时的世界对于人已经显得是否定性的东西、不真实的东

西了。人把它与真理、与上帝分开,因而在精神中认识上帝;人认

识到自然事物和国家并不是上帝的存在方式,而是存在于上帝本

身之中的方式,是一个可知的世界。人与世界的统一打破了,因而

以更高的方式重建起世界,把在上帝之中的世界了解为可知的世

界。上帝的自身规定在这里构成了兴趣的中心。

175

人与上帝的关系,现在被规定为拯救和崇拜的关系,但是也特

别规定为哲学,很明显地意识到,目的在于归附这个可知的世界,18

在于个人能够使自己适合这个可知的世界。

人思维自己对上帝的关系的方式,特别为人思维上帝的方式

所决定。现在虽然有人说,不需要认识上帝,也还能认识这种关

系,这话却是不对的。因为上帝是第一性的,所以他决定着关系;

因此为了认识关系的真相,必须认识上帝。

因此思维一直前进到否定自然事物;现在寻求真理不应当以

一种存在的方式,而应当再从内心中出发,进到一种客观的东西,

一种真实的东西,这种东西并不像在神话中那样,以自然的方式得

到规定,或者看成义务,而是从自身中、从自己的本性中得到规定176

第一部 希腊哲学(续)

的东西。这些就是现在这个立场的主要环节;新柏拉图派的思想

就属于这个立场。但是在开始讲以前,还要谈一谈犹太人费洛,并

且说一说教会史中出现的几个环节。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
(0)

相关推荐

  • 维吉尔-《埃涅阿斯纪》-卷五-在线阅读

    1-7行 特洛亚人从迦太基启程,回首眺望,只见一片火光。他们虽然不 知道这是狄多自焚,但预感到前途必有灾难 8-41行 在海上,特洛亚人遇到风暴,舵手帕里努鲁斯宣称去意大利已无 可能,建议顺风势前往西西里。埃涅阿斯同意,一行在安奇塞斯 坟墓附近登陆,受到阿刻斯特斯的欢迎 42-71行:次日埃涅阿斯召集众人,宣布这天是他父亲周年忌辰,要在他墓 前举行祭礼,第九…

    书籍分录 2024年4月29日
    166
  • 第五节思想的转向

    —“转向”的含义 大约以1930年为界,海德格尔的思想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代表作当然是《存在与时间》,而后期的作品中则出现了许多 新的问题,比如现代技术的根源问题、艺术的本质、诗和语言的存在 论含义乃至“道”;写作的风格也有改变,新词大量出现,等等。一些人 将这个转向(Kehre)解释为从传统形而上学的主体主义转向了非主 体主义,或“从缘在转向了存…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3日
    154
  •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第七卷-在线阅读

    第七卷 【1】 下面让我们开始谈一谈另一个被公认的原理,那就是在伦理方面有三类须避免的事情:邪恶、不自制和兽性。与这三者相反,其中的两类是显然可见的,这就是我们称为德性和自制的品质。与兽性相反最合适不过的是超人的德性或某种英雄和神性的品质。正如荷马关于赫克托尔对普利亚姆所作的评价,他是极其勇猛的: 这个人似乎是神的后裔, 而非凡人所生。 正如人们所说,有了超…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30日
    14
  • 第四节 亨利·莫尔

    亨利·莫尔于 1614年出生在林肯郡的格兰瑟姆。1631年入剑 桥大学基督学院学习,后当选为该院研究员。由于他对自然科学的 关注,还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他的第一部哲学著作是 1647 年收集的《哲学诗》(Philosophical Poems),这些诗根据柏拉图主义和 新柏拉图主义思想表达了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他的主要著作有《反 无神论的消毒剂》(An …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142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二部分 第一编 第二卷 第一章-在线阅读

    第一章 纯粹知性概念的图型法 每当把一个对象归摄到一个概念之下来时,对象的表象都必须和这概念 是同质的,就是说,这概念必须包含有归摄于其下的那个对象中所表象出来的 东西,因为这里所表达的意思恰好是:一个对象被包含在一个概念之下。所 以,一个盘子的经验性的概念和一个圆的纯几何学概念具有同质性,因为在圆 中所思维的圆形是可以在盘子中直观到的①。 但现在,纯粹知性…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0日
    138
关注微信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