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伊奥尼亚哲学
这里要提到古代的伊奥尼亚哲学。我们愿意尽可能简单地来
讨论它:因为这些思想是很抽象很贫乏的,所以我们不难简单地说
明。泰利士、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以外的人,只能在文献
上略提一下。整个古伊奥尼亚哲学都是易于研究的,因为总共不 194
过五六段材料。博学的考据对古代的材料固然可以大显身手;但
是在人们知道得最少的地方,人们往往最可以卖弄博学。
197
一 泰 利 士
从泰利士起,我们才真正开始了我们的哲学史。泰利士的一
生,是在克娄苏征服伊奥尼亚诸城邦的年代里度过的;由于克娄
苏的覆亡(第五十八届奥林比亚赛会的第一年;即纪元前五四八
年),表面上的自由曾经一度出现,但大多数的城邦,随即又被波
斯人征服。在这个灾变之后,泰利士还活了几年。他是米利都人,
他的家世据说是出于腓尼基的特利德族①。他的出生日期,按照
最可靠的推断是第三十五届奥林比亚赛会的第一年(纪元前六四
①“第欧根尼”,第一卷,第二十二节。第一部 希腊哲学
○年)①;但是按照迈纳斯的说法,却晚两届奥林比亚赛会(第三十
八届奥林比亚赛会,纪元前六二九年)。
他是一个政治家,在克娄苏宫廷里,在米利都,都曾有过政治
生活。赫罗多德曾经多次提到他,据他说②,依照希腊的传统,当
克娄苏为对抗居鲁士而前往战场,渡哈吕斯河(Halys)遭受困厄
时,随军的泰利士就在阵营后面挖了一道半月形的渠,通过这道渠
道旁流,因此那道河就可以涉水而过了。第欧根尼更进而谈到他
和他的祖国的关系,说他当克娄苏对抗居鲁士时,曾阻止米利都人
195 与克娄苏联盟。因此,在克娄苏战败之后,其他伊奥尼亚城邦都被
波斯人征服了,只有米利都人未受骚扰。③
但是另外也有一种说法,认为他早就摆脱政治事务而专力从
事科学了。④
据说他曾旅行到腓尼基,但这只是根据一种不足信的传说⑤。
198
不过他晚年曾到过埃及似乎是无疑的⑥。据说他在埃及精通了几
何学⑦;但是按照第欧根尼根据一个叫希罗尼摩(Hieronymus)的
人转述的轶事看来⑧,似乎多半不确;这轶事说:泰利士曾经教埃
及人按照人身高度与人影高度的比率,由金字塔的影子去测量金
①“第欧根尼”,第一卷,第三十七节。
②“希腊史”,第一卷,第七十五章。
③“第欧根尼”,第一卷,第二十五节。
④“第欧根尼”,第一卷,第二十三节。
⑤ 布鲁克尔:“批评的哲学史”,第一册,第四六O页。
⑥ 普鲁泰克:“诸哲学案”(de placit. philos.),第一卷,第三节。
⑦“第欧根尼”,第一卷,第二十四节。
⑧ 同上,第二十七节。第一篇 第一期 第一章 第一期第一阶段:从泰利士到阿那克萨戈拉
字塔的高度。这个比例的事实是:塔影与塔高之比,等于人影与人
高之比。如果这种知识对于埃及人还是一种陌生的东西,则他们
在理论几何学方面将甚为落后。此外,据赫罗多德说①,泰利士曾
经预言过日蚀,这日蚀刚好在美迪人(Meder)和吕底亚人要交战
的一天发生。另外还有一个关于他的天文学知识和工作的轶事被
谈道②:“他在仰望和注视星辰时,曾经跌到一个坑里,因此人们就
嘲笑他说,当他能够认识天上的事物的时候,他就再也看不见他脚
面前的东西了。”人们嘲笑这样的事只有这样一个好处,就是哲学 196
家们不能使他们知道天上的事物,他们不知道哲学家也在嘲笑他
们不能自由地跌入坑内,因为他们已永远躺在坑里出不来了,——
因为他们不能观看那更高远的东西。他又表示,一个哲人如果愿
意的话,是很容易得到财富的③。更重要的是他定三百六十五日
为一太阳年。第欧根尼④所述的关于金鼎(应给予最聪明者)的轶
199
事,是很重要的,因为他曾把关于这事的各种不同的说法搜集起
来;金鼎先是给予泰利士或比亚士的,泰利士又把它给了另外一个
人;金鼎这样循环一周,最后又回到泰利士手里;他(或是梭仑)判
定阿波罗是最聪明的,应当把它送到狄底梅(或德尔斐)去。根据
第欧根尼⑤,泰利士死年七十八岁或九十岁,在第五十八届奥林比
亚赛会时,根据邓尼曼⑥,则在第五十九届奥林比亚赛会的第二年
①“希腊史”,第一卷,第七十四章。
②“第欧根尼”,第一卷,第三十四节及梅纳鸠(Menagius)对这本书的注。
③ 同上,第二十六节。
④ 同上,第二十七一三十三节。
⑤“第欧根尼”,第一卷,第三十八节。
⑥ 第一册,第四一四页。200
第一部 希腊哲学
(纪元前五四三年),正值毕泰戈拉来到克罗顿的时候;据说①,他
是由于在赛会里因为又热又渴不支而死。
谈到他的哲学,大家一致公认他是第一个自然哲学家。但是
我们关于这一点知道得很少,而我们却好像知道得很多。因为对
于他的命题本身所能有的进一步的哲学发展和了解,我们知道都
是来自后人的东西,却都被加到他身上了。虽然他的其他许多思
想都散失了,但这些散失了的也并不是有什么哲学思辨意义的东
197 西。例如我们便听到赫罗多德说②,他把尼罗河的泛滥归之于与
河流方向相反的季候风将水吹回的缘故。这样的思想当然不是哲
学的思想。我们从哲学上知道,他的思辨思想能有何等的哲学进
展;但是,正如上面所说,这种进展是并不存在的。更进一步的哲
学发展,在继起的哲学家们手里,造成了一个特殊的时代。这些哲
学家正是以具有这种特性而著称的。因此〔如果他还有另一些思
想失传了,〕③也可以说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失掉任何〔有思辨价值
的〕④东西。他的哲学并不表现为一个完成了的系统,这并不是由
于缺少资料,而是因为最初的哲学还不能有系统。
我们没有泰利士本人的著作,也不知道他究竟是否曾经著述
过。第欧根尼·拉尔修说他有两百节关于天文学的诗句和一些零
星的格言,例如:“多言并不就表示理智的判断。”⑤
①“第欧根尼”,第一卷,第三十九节。
②“赫罗多德”,第二卷,第二十节;塞内卡:“自然问题”,第四卷,第二节;“第欧根
尼”,第一卷,第三十七节。
③ 据米希勒本,第二版,英译本,第一七三页增补。——译者
④ 据米希勒本,第二版,英译本,第一七三页增补。——译者
⑤“第欧根尼”,第一卷,第二十三、三十四一三十五节。第一篇 第一期 第一章 第一期第一阶段:从泰利士到阿那克萨戈拉
关于这些古代哲学家,我们必须听取亚里士多德的意见,他对
他们曾有过最综合的叙述。他在主要的一段里说①:“在早期的哲
学家中,大多数是把一切事物的原则认为是有物质性的东西
(évληs e'iδet)——”(亚里士多德列举了四种基本原因:(一)本质
和形式,(二)物质或基质,(三)致动因,(四)目的)②“一切事物赖 198
以存在者,一切事物所自出的最初根源,一切事物所灭入的最后归
宿,乃是始终如一的本体(o'σiα),它只在它的各种变形中变化;这
便是元素,这便是一切存在的原则(ápxn)。”那就是绝对的“在先
者”(Prius)。“因此他们认为没有一个事物发生或消灭,因为事物
总是永远保持其同一本性的。”譬如,“我们说,当苏格拉底变成美
丽的或文雅的时,他是绝对没有变化,当他失去这些特性时,他也
绝对没有消灭,因为这个苏格拉底的主体总是永远同一的。其他
201
一切事物亦均与此相同。因为必须有一个或几个本体,由其中生
成出一切其他事物,而它本身常住不变”;——这就是说,它的变化
是没有真实性的。“对于这样一个原则的数量和性质(etδos),各个
①“形而上学”,第一卷,第三章。
② 同上,第三节:显然我们是应该求得关于根本原因的知识的(因为只有当我们
知道一个东西的根本原因时,我们才说我们知道它),这些原因可以从四种意义去讲。
其中有一种我们认为是本体,亦即本质(因为“为什么”最后是可以归结为定义的,最后
的“为什么”便是一个原因与原则);另一种是物质或基质,第三种是变化的来源,第四
种是与此相反的原因,便是目的与“善”(因为这是一切产生与变化的目的)。——我们
现在再来求助于那些在我们以前曾经从事过对“有”的研究并对“真实”作过哲学讨论
的人。因为他们显然也说过一些原则与原因;把他们的看法检视一遍,对于我们现在
的研究是会有益处的,因为我们一方面是要找出另一种原因,一方面是要肯定我们现
在所持的说法是正确的。202
第一部 希腊哲学
哲学家的说法并不相同。这种哲学”(即认定一种物质性的东西作
为一切存在的原则和本质的哲学)“的创始人泰利士说:那原则是
水。因此他又宣称,地球是浮在水上的”;因此,水就是基质,就是
根源。按照塞内卡①的解释,泰利士似乎认为水倒并不纯粹在地
球内部,而乃是包围着地球、无所不在的普遍本质。
详细去说明这些原则的性质,对我们是没有兴趣的。唯一的
兴趣就在于追问:说水是原则的这种哲学究竟到了什么样的思辨
程度。这种说法在我们看来还不是哲学的,而是物理学的;不过这
种物质原则却有哲学的意义。首先我们可以从这里期待着说明:
水是一切的本质,这一命题是怎样发挥出来的,是怎样证明的?在
什么方式下,各种特殊形态可以从这个原则里推演出来?可是关
于这一点我们要注意,尤其是对泰利士,我们除了熟知他把水当作
原则,当作一切事物的神这一点以外,是别无所知的;同样,我们对
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和第欧根尼等,也是除了他们的原则
以外一无所知。
199
对于泰利士如何恰好得到水为万物的根本这一结论,亚里士
多德曾提出一个推测:“泰利士之所以产生这种思想,也许是因为
他看到一切的养料都是湿润的,而温度本身也由这种(湿润的)东
西生成,生物皆借湿润以维持其生存。但是为一切事物所从出的
那种东西,就是一切事物的原则。因为这个缘故,同时也因为一切
种子都具有湿润的本性,而水又是一切湿润物的本源,所以他得到
了这种思想。”
①“自然问题”,第六卷,第六节:他认为整个地球由水支持着,浸在水里。第一篇 第一期 第一章 第一期第一阶段:从泰利士到阿那克萨戈拉
亚里士多德继续写道:“也有一些人支持古代原始神学化的全
部旧说,他们就是这样的了解自然。他们把奥克安诺(按系希腊神
话中海洋之神)和德谛斯(按系奥克安诺之妻)作成为一切存在之
创造者,并且把被诗人称为斯底克斯(按系希腊神话中之冥河)的
河,作为宣誓时的见证神灵。因为最古老的是最受尊敬的,而宣誓
时作见证的神也是最受尊敬的。”人们在这种绝对坚定的神祇面前
才宣誓。
(一)本质是无形式的。这是关于泰利士的原则的要点。但必
须注意,亚里士多德用一个“也许”所提到的那个促使泰利士把水 200
当作一切事物的绝对本质的情况,——并未被当作属于泰利士本
人所持的根据,而这种说法也并不能当作根据;亚里士多德所曾说
明的,也不过如我们所谓“从实际看来”,湿润性与水的普遍概念相
符合罢了。比他较晚一点的人,如“伪普鲁泰克”①就把它当作是
泰利士的根据,并且是肯定的而不是“也许”。提德曼②说得很好,
普鲁泰克是把“也许”省略了。因为普鲁泰克这样说:“泰利士揣
想,一切事物均由水发生而又复归于水,一、因为像一切生物的种
子均以湿润为其原则一样,其他一切动物也同样以湿润为其原则;
二、因为一切植物均由水而得其养料,由水而结果实,如果缺乏水,
它们就要枯萎;三、因为甚至太阳与星辰的火,以及世界本身也都
是由于水的蒸发而得到滋养的。”亚里士多德满足于“至少到处都
有湿气”这种表面的说明。而普鲁泰克竟更确定地把它当作根据
①“诸哲学案”,第一卷,第三章。
②“思辨哲学的精神”,第一册,第三十六页。
203第一部 希腊哲学
来引用,肯定水就是事物的单纯本质。这样就要看就事物之为单
纯本质而论究竟是不是水了。一、动物;动物是单纯的实在物,或
者是实际上的本质,未发展的实在性是动物的精液,——精液当然
具有湿润的性质。二、说到植物,前面曾提到过植物的养料,水是
可以被认作植物的养料的。但是养料之为事物的本质,乃是一种
无形式的本质,要通过个性才得到个体化,也就这样,植物才获得
201 它的形式;——植物的没有形式是客观的,正如动物的没有形式是
主观的一样。三、日、月和整个世界像植物的养料一样,也要通过
蒸发才能生成,这的确接近了古人的观念,古人还不承认日、月已
达到这种独立性和存在,像我们的看法那样。
客观本质、“实在”应该提高为自身反映自身的概念,甚至建立
为概念——(因为任何一个事物的感觉确定性都是在它的个体性
中有效准)。因此哲学的开端便在于把世界认作水——一种有单
204
纯的普遍性或一般的流动性的东西。在所谓根源里,具有存在的
普遍形式。我们承认水的这种普遍效力,并因而称之为一种元素,
但是当我们发现它是这种有效力的普遍者时,我们也同样发现这
种“实在”并非到处都在,——此外尚有他种元素(如土、空气、火
等)①。因此,水并没有感觉的普遍性,却只有一种思辨的普遍性。
然而思辨的普遍性必然要扬弃掉感觉性而使它自己成为概念。流
动性的概念就是生命,——思辨的水是按照精神方式建立起来的,
不是作为感觉的实在性而揭示出来的。于是就发生了水究竟是感
觉的普遍性还是概念的普遍性的争执。要解决这问题,必须确定
① 据米希勒本,第二版,英译本,第一七七页增补。——译者第一篇 第一期 第一章 第一期第一阶段:从泰利士到阿那克萨戈拉
自然的本质,亦即把自然认作思想的单纯本质。这种单纯的本质
正好是无形式的本质,这样的水是普遍(无形式的)概念和它的存
在的矛盾。因为水不管怎样仍有其确定性或形式;在我们心目中
仍浮现着水的观念。水被规定为与土、空气、火对立,被规定为没
有形式的、单纯的本质,——土是没有连续性的,空气是一切变化
的元素,火则是绝对自身变化的东西。但是水从直觉中消失而变
为概念,也就不再是一个物体;有如我们说氢气、氧气时,坚持总有 202
这么一个事物存在,——亦即消灭不了的观念中的物体性或物质
原则。对象是:一、对我们是分离为二的,二、在其自身是自在的。
在形式中,事物不复是作为感性对象的事物;在这个形式中,如果
它不是像现在这样,只是表面的,它便是概念中的普遍。自然哲学
必须放弃这种感性的方式。我们习惯于说物质不是感性事物:物
质是存在的,有客观的存在,但却是作为概念而存在;电气的、磁性
205
的物质便是没有形象的,与感性物质相反的。
古代的传统是:一切都从水中产生,水便是誓言,——这一句
话含有思辨的意义。最好东西是被当作证明的。有一个大家熟知
的观念,认为诸神都凭着斯底克斯河发誓。誓言是:把确认的事、
把我自己所确信的事当作对象说出来。如果有什么东西不能证
明,那就是缺乏客观的方式,——如果我们确信的并不是客观真
理,那它就对于证明没有帮助。付钱时确认的便是收条、凭据;行
为要变成对象,——在众目睽睽之下的实践。然而,如果行为没有
成为对象,而只是确认,那就必须发誓,宣称我所确认的是绝对真
理。客观方式中的思想的本质,乃是最内在的东西,真理、实在便
是水。意识在对象上有它的真理,这个对象、真理便是地下的水;第一部 希腊哲学
206
我仿佛把我自己的这个纯粹的确认当作对象说了出来,——把上
帝、纯思维当作对象。
泰利士的简单命题因此有两层意义:一、它是哲学,因为在这
个命题里,感性的水并不是被当作与其他自然元素和自然事物相
203 对待的特殊事物,而是被当作融合和包含一切实际事物在内的思
想,——因此水被了解为普遍的本质;二、它是自然哲学,因为这样
“普遍”被认定为“实在”,——因而“绝对”被认定为思维与存在的
统一。
“水是原则”这句话,是泰利士的全部哲学。它的重要性、思辨
性究竟有多大呢?我们必须要能忘掉,我们已经习惯于一个丰富
具体的思想世界。在我们这里小孩听见说:“有一个上帝,住在天
上,是看不见的。”这样一些范畴在这里〔按指泰利士的时代〕还是
不存在的;思想的世界还待建立,纯粹的统一还不存在。人面临着
自然:水、空气、星辰、天宇;人的观念水平就局限在这里面。想象
之中虽然也有神灵,但是这些神灵的内容也是自然界的:即是太
阳、土地、海洋。此外的东西(例如荷马的那些观念),也是思想所
不能从其中得到满足的。在这种还没有意识到理智世界的阶段,
我们当然必须说,必须具有一种很大的精神勇气,才能不承认自然
界的这种丰满,而把它们还原到一个长存不变的单纯本体。说出
这个不生不灭常存不变的本体(连诸神也有神谱,也是活动的、多
样的、变化的)①,是勇敢的;这个本体,泰利士说,就是水。水因为
① 按“诸神也有神谱”意指诸神也有生灭,而常住不变的本体则高于有生灭的
神。——译者第一篇 第一期 第一章 第一期第一阶段:从泰利士到阿那克萨戈拉
有中立性,所以被当作“一”提了出来;同时它也有比空气更强的物
质性。
泰利士说水是“绝对”,——或照古希腊人的说法,是“原则”;
他这个命题,是哲学命题,哲学是从这个命题开始的,因为借着这
个命题,才意识到“一”是本质、真实、唯一自在自为的存在体。在
这里发生了一种对我们感官知觉的离弃,一种对直接存在者的离
弃,
种从这种直接存在的退却。希腊人曾把太阳、山岳、河 204
流等等看成独立的权威,当作神灵崇拜,凭着想象把它们提高到能
够活动、运动,具有意识、意志。这种想法使我们想象到一种仅属
幻想的影像,——无限地、普遍地予以生命和形象,却并无单纯的
统一性。有了那个命题,这种狂放的、无限纷纭的荷马式的幻想便
安定了,——无限多的原则彼此之间的这种冲突,这一切认定某一
特殊对象为自为地存在的真实体、为独立自为高于其他一切的力
量的种种观念,都取消了;因此确定了只有一个“普遍”,亦即普遍
的自在自为的存在体,——这是单纯的没有幻想的直观,亦即洞见
到只有“一”的那种思想。这个“普遍”立刻与“特殊”、与现象界、与
存在界处于直接的关系。
刚才所说过的话,其中所包含的第一种关系就是:特殊的存在
没有独立性,不是自在自为的真实体,而只是一种偶然事物,一种
变形。而肯定的关系则是:一切其他事物均由这个“一”产出,因而
“一”永远是一切其他事物的本体,特殊的存在只是由一种偶然的
外在的规定而产生;同样地,一切特殊的存在都是变灭的,就是说,
要失去“特殊”的形式而再变成“普遍”,再变成水。以“一”为真实,
乃是哲学的看法。这就是假定了“绝对”与有限事物的分离,但是
207第一部 希腊哲学
这种分离不可认为是说“一”在天上,有限世界在地上。有如通常
对于上帝的看法那样;因为在那种看法里,世界被认为是固定
的,——在那种看法里,人们常常假想有两重实在,有一个感觉世
界,还有一个超感觉的世界,两者有同样的地位。哲学的看法是认
为只有“一”才是真实的实在;并且这里所谓实在乃是就其较高的
205 意义而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把一切都叫做实在的。
第二种关系是:古代哲学家所讲的原则首先具有一定的特别
是物理性的形式。我们知道,水是一种元素,是万有中的一个环
节,是一种物理上的普遍力量;然而说水也同样是一种特殊的存
在,和其他一切自然物一样,这却是另外一回事。我们有这种意
识,——统一的需要迫使得我们这样,——承认各种特殊事物中有
一种普遍性;但是水也同样是一种特殊事物。这是一个缺点;作为
真实原则的东西,绝不能有片面的、特殊的形式,而它的特点必须
208
本身是有普遍性的。形式必须是形式的全体;精神原则的活动和
高度的自觉,就是形式努力向上,以求达到绝对的形式,——这就
是精神事物的原则。这是最深刻的原则,因而也就是最后的原则。
以上所举的那些原则都是一些特殊的形态,而这就同时是有缺点
的。从“普遍”过渡到“特殊”,乃是一个根本要点,这种过渡进入了
活动的范畴;于是就有了对于这个范畴的需要。
(二)如果我们把这种无差别的东西放在第一位,则紧接着的
问题,就是关于最初者〔按即第一原理〕的规定是什么的问题。“绝
对”是一个自身决定者,这已经是比较具体了;其次就只是依据这
规定一般地来看一看。
泰利士的水是没有形式的。形式是怎样建立在水上的呢?据第一篇 第一期 第一章 第一期第一阶段:从泰利士到阿那克萨戈拉
说(据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但是并非是直接讲泰利士)是由于见到
一些特殊形体由水中发生:那种转变是由于凝聚和稀薄(πuwvó
tηti nai pαvotηtu)①;说得更好一点就是:由于浓与淡,密度的大或 206
小。更确定地说,稀薄了的水变成空气,稀薄了的空气变成火的以
太,凝聚了的水变成泥,然后变成土。这种稀薄了的水或空气是原
来的水的蒸发,以太是空气的蒸发,土、泥是水的沉淀。
因此变化有双重意义:一种是关于存在方面的,另一种是
关于概念方面的。古人考察变化的时候,所研究的常常总是
存在物里面的变化,例如便会研究水是否可以通过化学作用
如热、蒸发等而变为土;有限的化学就局限在这一方面。但是
一切古代哲学中所讲的则是关于概念方面的变化。这就是
说,水并不变成空气或蒸馏器里的空间和时间等。而是,在每
一种哲学思想中,这种由一个质到另一个质的过渡,亦即这种
内在的联系,乃是呈现在概念里的,根据概念,没有一件东西
能够独立地存在下去,不依靠别的东西,因为自然界的生命之
所以存在,是由于一件东西必然与别的东西关联这一事实。
我们诚然在习惯上总是以为,如果把水去掉了,对于动植物当
然会是不好的,但是对于石头并无影响;或者以为说到颜色,
把蓝色去掉了,至少对于黄色或红色是无害的。只就经验中
① 邓尼曼(第一卷,第五十九页)引证“亚里士多德论生灭”,第一卷,第一节,那里
既未说到凝聚和稀薄,也未说到泰利士;他又引证“论天体”第三卷第五章,那里只说
到,那些承认有水或空气,或一种细于水和粗于水的东西的人,把差别规定为 πuvbtηs
(浓)和 μavans(淡):但是并没有说到说出这种差别的人是泰利士。提德曼(第一卷,第
三八页)还引证了另一些证人的话。后来的人才认为是泰利士作了这种分别。(锐德:
伊奥尼亚哲学,第十五页。)
209210
第一部 希腊哲学
的存在物来说,可以很容易地指出,每一种性质都是独立存在
的,但是在概念里,各种性质则是互相依存,依靠内在的必然
性而存在。我们确乎在生物体中也见到这种情形,在生物体
中事情是以另一种方式出现的,因为在那里概念是进到存在
了;例如我们如果把心脏、肺脏去掉,其余的部分就通统瓦解
了。同样情形,整个自然界只存在于其一切部分的统一中,正
如脑子只能存在于与其他器官的统一中一样。①
关于概念方面的变化是单纯的二元化,是形式按照其对立的
方面而二元化;这些对立的方面在概念中是有其共同的统一的。
关于存在方面的变化是感性的变化,不是概念方面的变化;这是概
念的二元化表现在意识里的现象。
在这种自然哲学里首先是:一、一般量的差别。这种差别从概
念说是没有物理意义的(没有在实际中的证实),内在的灵魂经常
由这里面构成一种感性以外的东西;因此也不能说那些质料,亦即
那些特质,具有感性的意义。这些差别正应该了解为概念中的“普
遍”。我们应该把这种感觉的同一性加以凝聚和稀薄化,——近代
人就是这样实验的;拉瓦谢做过许多试验,看看是否水中生出土
来。氧气和氮气是空气,但是氢气也是空气,而我们在空气中却找
不到它;那是形式、特质的绝对转变,亦即一种感性以外的东西;感
觉的同一性被寻找着。原则也不能说成是感觉事物;如果我说本
质是氧气,我就需要加以证明。
① 这一段是根据米西勒本第二版英译本第一八二页增补的,以补足下段文意不
足之处。——译者第一篇 第一期 第一章 第一期第一阶段:从泰利士到阿那克萨戈拉
(二)形式的本质是同一存在的量的差别。近代自然哲学里也 207
是同样的说法。只是这差别并不是事物本身的差别,绝对的差别,
本质的差别,而是说成非本质的,通过另一个东西而建立的。如果
一种东西被假定为无差别的,存在的东西,它便是与另一个东西有
了差别:这是表现着量的差别,而非概念自身的内在差别。
水的凝聚和稀薄是造成水的差别的唯一形式。凝聚和稀薄是
绝对差别的外在表现;不值得在这上面多费工夫。这种差别没有
更大的意义,是完全不确定的,后面是没有东西的;这种差别是不
重要的。
(三)这样就说出了形式的两方面,形式就不是自在自为的了。
形式不可认作本质,而必须认作形式,绝对概念,无限者、形成者,
统一;正如现在是过去与未来的单纯统一,或思维是单纯的形式。
关于这一点,在亚里士多德①是这样的,他说:“根据人们对于泰利
士所讲述的话,泰利士好像是把灵魂当作一种运动的东西,因为他
说到石头(磁石)时说,它有一个灵魂,因为它推动着铁。”第欧根尼
·拉尔修②更补上琥珀③。这一点首先被大大地歪曲了,他说,“泰
利士也认为无生命的东西有一个灵魂,”——在无生命的东西里有
一个我们称之为灵魂的东西。但是问题不在这一点上,而在于他 208
对绝对形式是怎样想的,他是否说出了这样一个思想,即绝对本质
①“论灵魂”,第一卷,第二章、第五章。
② 第一卷,第二十四节。
③ 我们知道,泰利士已经认识了电气。另一种解释是:琥珀(Elektrum)通常是一
种矿物。阿尔多布朗地尼(Aldobrandini)(注“第欧根尼·拉尔修”,第一卷,第二十四
节)说,这是一种石头,与毒物极其敌对,因而一触毒物,便发出嘶嘶之声。
211212
第一部 希腊哲学
是单纯本质与形式的统一,——他是否说出了灵魂的普遍意义。
第欧根尼更进而引证了泰利士这句话:“世界是有生气的,并且充
满着精灵;”①以及普鲁泰克的话②:“他曾把上帝称作世界的心灵
(voūs)。”但是所有的古代人——(特别是亚里士多德)———都一致
把这句话首先归之于阿那克萨戈拉;他第一个说,万物的原则是
vous(心灵)。
这些早一点和晚一点的主张,都不能证明可以认为泰利士曾
经在确定的方式下把形式了解为“绝对”;相反地,以后哲学发展的
历史与这一点是矛盾的。
我们看到,形式似乎的确被建立在本质上了,但是这种统一并
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说磁石有灵魂,比起说磁石有吸引力要
好一些;力量是一种性质,性质是被认为一种可以与物质分离的宾
词的,——而灵魂则是磁石的这种运动,是与物质的本性同一的。
泰利士的这种观念、偶然的妙悟孤立在那里,对他的绝对思想没有
更进一步的密切关系;这种妙悟不愿说出进一步的话,它没有规定
出什么有普遍性的东西。
事实上泰利士的哲学就包含在这几个简单的环节里:(一)他
曾作出了这样一种抽象:把自然概括为单纯感性的实体,(二)建立
了“根据”这一概念;一方面把它当作感觉的单纯物,另一方面又把
它当作思维的单纯物,原则,——他所建立的这个概念,是无限的
概念,没有比较明确的规定。思想的本质被认作实在的本质,被规
① 第一卷,第二十七节。
②“诸哲学案”,第一卷,第七章。第一篇 第一期 第一章 第一期第一阶段:从泰利士到阿那克萨戈拉
定为水;而对于水的思想或概念只是量的差别,——未涉及对象的 209
概念的差别。
这就是泰利士这个原则一定的局限性的意义。如果我们找出
西塞罗①的那句话“米利都人泰利士……说水是万物的根源,上帝
就是那使一切由水造成的心灵”,对于确定泰利士的形式,是没有
什么进一步的帮助的。泰利士很可能说到过上帝,但是说他把上
帝了解为那个使一切由水造成的 voūs(心灵),这是西塞罗加上去
的②。对于那些专门在到处发现上帝创造世界的观念的人,西塞
罗这句话会使得他们很喜悦;而泰利士究竟算不算是一个承认上
帝存在的人,这一点却是争论很多的。普鲁格(Plouquet)、弗拉特
(Flatt)主张泰利士特有神论;也有人主张他是无神论者或多神论
者,因为他曾经说,一切都充满着精灵。然而泰利士究竟此外是否
还相信上帝,我们在这里不去管它;这里的问题不是假定、信仰、民
间宗教。要研究的只是:——对绝对本质的哲学规定。至于他是
否把上帝说成从那种水里造出万物的创造者,我们凭着这一点并
不能对这个本质有更多的认识;我们对泰利士将会说许多非哲学
的话。这些话将是没有意义的空话;因此我们只能提出思辨概念
的问题。同样地,世界灵魂这个名词也是无用的;他还没有说出世
213
①“神性论”,第一章,第十节。提德曼(第一卷,第四十二页)说,这段话也许错乱
了,例如西塞罗在后面(第十一节)也认为下面这句话是阿那克萨戈拉说的:他认
为……万物根源是……心灵的无限力量。
② 西塞罗曾使得那个伊壁鸠鲁派人“有信心地”这样说,“只是害怕他会表现出有
令人怀疑的地方”。(第八节)——这话与以前和以后别的哲学家比起来是很笨拙的;
所以这只是一个开玩笑的说法。——亚里士多德对这一点知道得很清楚(我们必须听
从他)(据米希勒本第一八四页增补——译者)。第一部 希腊哲学
界灵魂的存在。
210
二 阿那克西曼德
214
他也是米利都人,并且是泰利士的朋友①。他的父亲名叫普
拉克夏德。阿那克西曼德的生年不十分确定;他的生年被定为第
四十二届奥林比亚赛会的第三年(纪元前六一○年)②,因为第欧
根尼·拉尔修根据一个雅典人阿波罗多洛的记载说:“他在第五十
八届奥林比亚赛会的第二年(纪元前五四七年)已经有六十四岁,
而且以后不久就死了”,——那就是说,他大约死在泰利士死的时
候,泰利士如果是九十岁死的,那么就应该比阿那克西曼德大约年
长二十八岁。阿那克西曼德据说曾在萨摩斯住在僭主波吕格拉底
家里,毕泰戈拉与阿那克雷恩也都聚集在那里。据说他曾经第一
个③把他的哲学思想用文字写下:论自然,论恒星、地球,——及其
他;他做成了一种像地图那样的东西,表达出陆地和海洋的轮廓;
他并且作了另一些数学发明,例如他在拉栖代孟所造的日晷,他便
以它作为仪器,测定了太阳的轨道和昼夜平分点,并且测定了一个
天体④。
他的哲学思想范围很小,没有达到明确的规定。“他以‘无限’
(无定者)为原则和元素”;“他把‘无限’既不当作空气,也不当作
① 西塞罗:“学院问题”,第四卷,第三十七节说:“泰利士……不能使阿那克西曼
德信服……一切事物都由水构成。”
②“邓尼曼”,第一卷,第四一三页。
③ 布鲁克尔引证泰米斯丘(Themistius)(第一卷,第四七八页);但又有另一资料
说,比他老的费雷居德才是第一个有文字著作的人。
④“第欧根尼·拉尔修”,第二卷,第一—二节。第一篇 第一期 第一章 第一期第一阶段:从泰利士到阿那克萨戈拉
水,也不当作与此类似的东西。”①但是他对这个“无限”所作的规 211
定是很少的:一、“它是一切生与灭的原则;无限个世界(神灵)由它
而生,又消灭成为它。”这种说法,具有十足的东方情调。“他提出
理由,认为原则应规定为‘无限’:因为‘无限’在继续产生方面绝不
会缺乏材料;”②“它包含一切于其中,并且支配着一切,它是神圣
的,不死的和不灭的;”③二、“阿那克西曼德从‘一’中分出一些对
立来,这些对立都是包含在‘一’中的,”④像阿那克萨戈拉所做的
那样:但是很不相同,照阿那克西曼德说,一切虽然都在‘一’中,却
是不定的(&πetpov);“它的部分变化着,但是它自身是不变的。”⑤
三、他说“它从量上说是无限”⑥,并不是从数上说;由于这一点,阿
那克西曼德不同于阿那克萨戈拉、恩培多克勒及其他原子论者,他
们认为“无限”是绝对分离的,——而阿那克西曼德则认为“无限”
是绝对连续的。
215
①“第欧根尼·拉尔修”,第二卷,第一节。
② 普鲁泰克:“诸哲学案”,第一卷,第三章,西塞罗:“论神的性质”,第一卷,第十
节。
③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第三卷,第四章。
④ 同上,第一卷,第四章:“另一批人则认为对立者包含在‘一’里,通过分离作用
而从‘一’中涌现出来,例如阿那克西曼德便是如此;凡是认为本体是‘一’和‘多’的人,
例如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也是这样的;因为他们也是认为万物从‘混合’中借
分离作用而产生。”“形而上学”,第十二卷,第二章:“这就是阿那克萨戈拉的‘一’(一切
都结合在一起)和恩培多克勒与阿那克西曼德的‘混合’。”就是说,一切都是潜在
(δovanet)于“一”中;亚里士多德说:“不仅单一的事物可以从‘非有’中以偶然的方式产
生出来,而且一切事物都是从‘有’中产生,不过是以潜在的方式而非以实在的方式。”
⑤“第欧根尼·拉尔修”,第二卷,第一节。
⑥ 辛普里丘注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第一卷,第二节,第五页,b。216
第一部 希腊哲学
亚里士多德①在引证中也屡次说到一个原则,这原则既不是
212
水,也不是空气,而是“比空气浓厚又比水稀薄”的东西。许多人都
把这个规定归之于阿那克西曼德;很可能这是他的规定。
把原则规定为“无限”,所造成的进步,在于绝对本质不再是一
个单纯的东西,而是一个否定的东西、普遍性,一种对有限者的否
定。无限的“全”比我所说的“原则是‘一’或‘单纯者’”更广。同
时,从物质方面看来,阿那克西曼德取消了水这一元素的个别性。
他的客观原则看来并不是物质的,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思想看待。
不过显然他所指的不是别的,就是一般的物质②,普遍的物质。普
鲁泰克对阿那克西曼德作了一种谴责,说“他没有讲出他的‘无限’
是什么,究竟是空气,是水,还是土”。因为只要他的原则是物质
的,他就马上从原则里去掉了性质了,“物贸既不能存在,也不能有
现实性”,除非它有一种性质。但是性质正是那种变灭的东西;被
规定为“无限”的物质,就是建立各种确定的性质,并扬弃各种确定
的性质的对立的那种运动。真正的、无限的“有”应当建立在这种
运动中,——而不应当建立在否定的漫无界限里。然而这种普遍
性、对有限者的否定,只不过是我们的运动。他在把物质描述成
“无限”时,似乎并未曾说过这就是物质的无限性。
此外他还说过,相同的是由“无限”中分出来的。因此“无定
者”是一个混沌,而在这混沌中,“有定者”——即规定——只是混
213 为一团。分离的过程是这样发生的,即:相同的结合在一起与不相
①“形而上学”,第一卷,第八章。
② 斯托拜欧(Stobaus):“自然的牧歌”,第十三章,第二九四页;黑伦(Heeren)本。第一篇 第一期 第一章 第一期第一阶段:从泰利士到阿那克萨戈拉
同的分开①。然而这是一些贫乏的规定,只表示需要从无定者过
渡到有定者而已;但是这种需要是以不能令人满足的方式在这里
出现的。
至于进一步的规定,即无限如何在其分离过程中发展出对立,
似乎阿那克西曼德也与泰利士一样,同持凝聚和稀薄这种量的差
别的理论。后来的人们把这种从无限里分离出来的过程描述成
“产生”: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人类是由鱼变成的②,从水中产生而到
了陆地上。近来发生说又流行了。这种发生是一种时间上的先后
连续,是一种单纯的公式,人们在采用这种公式的时候,常常以为
自己是在讲一种了不起的东西;但是这里面并没有必然性,也没有
包含思想,尤其是没有概念。
但是斯托拜欧③在后来的记载里,把热(形态的分解)和冷的
规定也归之于阿那克西曼德,到亚里士多德④才把它归之于巴门
217
尼德。欧瑟比⑤曾从普鲁泰克一部已佚的著作中,给我们尽力辑
出了一些关于阿那克西曼德宇宙构成论的材料,这些材料很晦涩,
欧瑟比自己也许没有正确了解。意思大约是这样的:“从‘无限’中
分出无限个天体和无限个世界,但是它们自身中却带着它们的毁 214
① 辛普里丘注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第六页,b。“在无限者里面,相同者与相异者
分离开,而与相同者结合;因此,在全体中的金变成金,在全体中的土成为士,因此一切
都已具备于全体‘无限者’中,严格讲来,没有东西产生”。
② 普鲁泰克:“宴会问题”,第八卷,第八节。
③“自然的牧歌”,第二十四章,第五O○页。
④“形而上学”,第一卷,第五章。
⑤“论福音之准备”,第一卷,第八章;布鲁克尔:“批判的哲学史”,第一卷,第四八
七页。218
第一部 希腊哲学
灭,因为它们只是借着不断的分离而存在。”因为“无限”是本质,所
以分离就是建立一种差别,也就是建立一种规定或一种有限者。
“大地的形式是一个圆柱体,它的高是宽的三分之一。热与冷这两
个永恒地孕育的原则,在地球产生时分裂了开来;以后一个火球形
成了,包围着围绕地球的空气,正如树皮包围着树一样。当这火球
爆裂时,它的破片结成一些圆圈,日、月、星辰就是这样生成的。”因
此阿那克西曼德也把星辰称为“轮形的、充满着火的空气的包裹
物”。①
这个宇宙构成论简直就是地质学上关于地壳爆裂的假设,或
者是毕封的太阳爆裂说,毕封倒转过来由太阳开始,认为行星都是
由太阳迸裂出来的块片。古人把星辰都放在我们的大气范围之
内,而我们与之相反,把星辰与地球分开,而且把太阳说成是地球
的本质和产生地,因为古人是反转过来认为星辰是从地球发生的。
星辰对于我们是静止的,好像伊壁鸠鲁派所崇奉的神灵一样,对于
我们完全没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在发生的过程里,太阳诚然下降
为“普遍”,但是在性质上说,它却是一个较后的东西;地球是总体,
而太阳是一个抽象的环节。
三 阿那克西美尼
剩下的还有阿那克西美尼。他生于第五十五届和第五十八届
奥林比亚赛会之间(纪元前五六○一前五四八年),也是一个米利
215 都人,是阿那克西曼德的同时代人和朋友。他没有什么特出之处,
① 斯托拜欧:“自然的牧歌”,第二十五章,第五一○页。第一篇 第一期 第一章 第一期第一阶段:从泰利士到阿那克萨戈拉
我们对他知道得很少。第欧根尼·拉尔修很不经心而且矛盾地
说①:“据阿波罗多洛说,他生于第六十三届奥林比亚赛会时,死于
萨尔地被征服之年”(于第五十八届奥林比亚赛会时被居鲁士征
服)。
“他使用了简单朴质的伊奥尼亚方言。”
他以一个确定的自然元素(具有一个实在形式的“绝对”),来
代替阿那克西曼德的无定的物质;——不过不是泰利士的水,而是
空气。他深知物质必须要有一种感性的存在,而同时空气却有一
个优点,就是更加不具形式;它比水更加不具形体;我们看不见它,
只有在它的运动中我们才感觉到它。“一切均由空气中产生,一切
又都消失于空气之中。”②他也规定空气是无限的。③ 第欧根尼·
拉尔修说:“原则是空气和‘无限’”④,好像是有两个原则似的。只
有辛普里丘⑤明白地说:“他认为根本本质是‘一’,是一个无限的
219
自然,正和阿那克西曼德的看法是一样的,所不同的只是阿那克西
曼德的是一个不定的自然,而他的是一个有定的自然,即是空气”,
不过他似乎把空气理解成一种有灵魂的东西。普鲁泰克把阿那克
西美尼的想法,即一切事物由空气产生而又消失于空气中的想法
(这空气后来的人叫以太),更进一步规定如下:“正如我们的灵
① 第二卷,第三节。
② 普鲁泰克:“诸哲学案”,第一卷,第三章。
③ 西塞罗:“论神的性质”,第一卷,第十节:阿那克西美尼把空气……规定……为
不可量的、无限的、常在运勤中的。
④ outos apxin depa eiπe nai to aπetpov.——然而可以把apxiv nai áπetpov 连起来当
作主词,把aépa当作宾词。
⑤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第六页,a。第一部 希腊哲学
216 魂——灵魂就是空气——与我们结合在一起一样,整个世界也与
一种精神(πveuμa〔按即嘘气〕)和空气结合在一起;精神和空气是
具有同等意义的。”
阿那克西美尼很明白地指出他的本质具有灵魂的性质;他仿
佛标志着自然哲学之过渡到意识哲学,或原始本质之放弃客观形
式。这个原始本质的性质,以前是以一种外在的、与意识相悖的方
式加以规定的;一、不论它的实在性是水,还是空气,二、还是“无
限”,都是与意识不相干的东西。但是灵魂(空气亦然)却是一种普
遍的中介,它是一大堆观念,是观念的生灭,但是统一性和连续性
是不中断的;灵魂既是主动的,也是被动的,它把观念从它的统一
中彼此分开,加以扬弃,并且在它的无限性里呈现于自身,——这
是否定中的肯定意义。
说得更确切一点——不只是为了比较——,原始本质的这种
220
性质,乃是阿那克西美尼的学生阿那克萨戈拉的学说。
我们且放下这些,进而讨论毕泰戈拉。毕泰戈拉是一个与阿
那克西曼德同时的人;但是自然哲学的发展中的联系却需要把阿
那克西曼德与阿那克西美尼放在一起讲。
我们见到,他们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把原始本质放在一
种物质的形式里:先是空气和水,然后是(如果阿那克西曼德的物
质可以定义成这样的话)一种比水细而比空气粗的本质。不久就
要讲到的赫拉克利特,第一个把原始本质规定为火;但是,像亚里
217 士多德①所说的那样,“从来没有人称土为原则,因为土好像是最
①“形而上学”,第一卷,第八章。第一篇 第一期 第一章 第一期第一阶段:从泰利士到阿那克萨戈拉
粗糙的混合元素”。因为土看起来很像是许多个别元素的集合体。
水则与士相反,是统一体,是透明体;我们很明显地看得出它表现
着统一的形式,空气、火、物质等也是这个样子。原则应该是一个,
所以必须在自身中具有统一性;如果它像土一样显示出多样性,那
就不是自身同一体,而是杂多的了。
这便是我们对古代的伊奥尼亚哲学所要说的①。这些贫乏的
抽象思想的重要性就在于:一、理解到一切事物中有一个普遍本
体;二、这普遍本体是无形的,不带着感性的观念。
对这一类哲学的缺点,没有人比亚里士多德知道得更清楚了。
他对于这三种规定“绝对”的方式,提出了两点批评:②“这些把原
则规定为物质的人,是有多方面缺点的。一、他们所指的只是有
形体的元素,不是无形体的元素,虽则事实上也有无形体的事物。”
在研讨自然的时候,要指明自然的本质,研讨是需要周详的,并且
221
所有的方面都必须注意
。这是经验的阶段。亚里士多德认为无形
体的是相反于有形体的另一类事物:那些哲学家的原则只是物质
的,“绝对”绝不能这样片面地加以规定。换句话说:他们没有把
“无形体性”、把对象当成概念建立起来,而把物质性的东西与非物 218
质性的东西对立起来了。物质本身诚然是物质的,——是进入意
① 毕泰戈拉的老师费雷居德也应在这里略提一下。赫尔米亚(Hermias)在他的
irrisione gentilium 第十二章中(引法布里修引自塞克斯都·恩披里可著:“皮罗学说概
略”,第三卷,第四章,第三十节)说道:“费雷居德断言宙斯或火、土和时间是世界的原
则——他认为火是主动的,土是被动的原则,而时间是万物所赖以产生的原则。”阿波
罗尼亚的第欧根尼、希巴索(Hippasus)和阿尔克劳(Archelaus)也都被称为伊奥尼亚的
哲学家,但我们对于他们除了名字以外别无所知,他们只是附和这一个或那一个原则。
②“形而上学”,第一卷,第八章。222
第一部 希腊哲学
识的一种反映;然而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所说出来的原则乃是一个
意识的本质。所以第一个缺点是:“普遍”被表示在一个特殊形
态里。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第二点是①:“由这一切可以看到,原因(原
始本质)只是被他们表示在物质的形式里。但是当他们这样继续
进行时,他们的工作本身就为他们打开了更远的道路,使他们不得
不往前探索。因为不管生和灭是从‘一’还是从‘多’而来的,都会
发生这样的问题:这个东西是怎样发生的?它的原因是什么?因
为本体(作为基础者)是不能使它自身变化的。”按照变化的原则,
人们立即发生了问题。“我说,木头既不是木头变化的原因,铜块
也不是铜块变化的原因,既不是木材做成一张床,也不是铜块做成
一尊雕像,而是有另外一个东西作为变化的原因。然而去追求这
个东西,也就是追求另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我们将要讲的运动
的原则。”②
亚里士多德说,从物质自身,从不能推动自身的水,是不能理
解这样的变化的;因此他认为泰利士和别人一样,没有对绝对的本
质作更进一步的规定,因为他只把它当作水或另一种无形式的原
则。亚里士多德谴责古代哲学家们,说他们没有探究、没有揭示这
个运动的原则。因为他们没有提出推动的原则,并且也完全没有
目的的概念;总之,他们一般地缺乏活动的范畴。亚里士多德在别
219 的地方说:“当他们从事说明生灭的原因时,他们事实上是取消了
①“形而上学”,第一卷,第三章。
② 这个批判现在还是有价值的,因为现在“绝对”被表象为唯一固定的本体。第一篇 第一期 第一章 第一期第一阶段:从泰利士到阿那克萨戈拉
运动的原因。他们不把这种单纯本质说成是运动的原因①。因为
他们把一种单纯的物体(土除外)当作原则,他们就不了解物与物
之间的相互发生和变化:这里我是指水、空气、火(赫拉克利特所说
的)、土而言。”他们不知道发生的本性。作为量的差别的凝聚和稀
薄,是重复性的形式,并不是单纯性的形式。“这种发生应该认作
分或合。”如果是一般地来谈发生,我们就进入了这样一个对立,即
是“一个在先,另一个在后”,——不过并不是依时间的先后,而是
依概念的先后。一个是单纯的“普遍”,另一个是“多”,是“个体”;
“普遍”下降通过特殊而达到个体。发生的这种性质,是它们所采
取的过程,——作为客观方式的概念的运动,“有”中的运动的发生
与本性:个体是在后的,——在它自身中回到自身的概念——即
“类”。“普遍”是水、空气、火。火似乎最适合于作这种元素,因为
它最精细。“因此那些把火当作原则的人,最宜于表现这种发生的
本性”(认识的、逻各斯的本性,他们是采取这条道路的);“其余的
人也是这样想的。因为若不如此,怎样会从来没有人把土当作元
素,和普通人的想法一样呢?赫西阿德说,土是最原始的有形体的
东西,所以这种想法是非常古老而普遍的。〔但是按生成说出现最
后的东西,按性质说却是最先的〕②。”然而他们并没有把“按生成
说较后的”当作“按本性说最先的”。生成这一过程完全支配了他
们,以致他们不能再进一步扬弃生成;换句话说,他们不能认识那 220
最初的、形式的“普遍”本身,也不了解那第三者,那作为本质的总
223
① 阿弗罗狄人亚历山大对这本书的注。
② 据米希勒本,第二版,英译本,第一三九页增补。——译者224
第一部 希腊哲学
体——物质与形式的统一。
亚里士多德说①,根本原则,他们大都了解为物质、存在物,近
代人则大都了解为“类”。本质与绝对没有被了解为自身规定者;
它只是僵死的抽象物。
我们可以追寻出三个环节:一、原始本质是水;二、阿那克西曼
德的“无限”,和把运动描述为简单地发生和回复到形式的两个简
单、普遍的方面——凝聚和稀薄;三、与灵魂相似的空气。
现在需要的是:实在的一方面——在这里是水——要变成概
念;并且“分离”的两个环节——凝聚和稀薄——,不要在概念上对
立起来。这个进到毕泰戈拉的过渡,就是把实在的一面建立成思
想的一面,就是把思想与感性的东西分开,就是思想上的东西与实
在的东西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