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通读完讲演录的校样之后,觉得有必要写⼀个简短的后记,以说
明本书的特点、宗旨和缺憾。本讲演录的第⼀个特点在于,突出西⽅各种哲学思想之间的逻辑
联系,⼒图展现哲学史就是哲学概念⾃⾝嬗变演进的⽣命历程,⽽不
是堆积以往哲学家思想残骸的荒冢。因此,本书侧重于揭⽰哲学观点
之间的传承演变,⽽不是对每位哲学家的理论体系进⾏全⾯细致的考
证。
本讲演录的第⼆个特点在于,尽可能客观地介绍各派哲学观点,
以⼀种探寻智慧的哲学态度来论述西⽅哲学的发展历程。虽然本⼈在
哲学思想上深受怀疑主义的影响,但是在讲课过程中却⼒图从客观的
视⾓来分析各派哲学观点的利弊得失。
此外,本书作为⼀部讲演录,难免会带有⼜语化和思维飘逸的特
点,体例结构不够严谨,讲解往往有所疏漏,但是本书对读者的最⼤
启迪之处在于⼀些独辟蹊径的哲学思考和深⼊浅出的论述⽅式。相信
读者在阅读这本讲演录时,常常会在掩卷长思和会意⽽笑的同时,于
⼼灵深处迸发出⼀些智慧的⽕花。
本讲演录的基本宗旨在于,⼒图帮助听者和读者认识到,哲学是
⼀个⽣机盎然的⽣命体,是⾃由⼼灵对前⼈观点进⾏批判性反思的思
想结晶。哲学固然包含着体系化的知识,但是它更主要是⼀种超越刻
板知识体系的性灵智慧。哲学史的训练不是为了把⼈们培养成剔精究
微的知识考据学家,⽽是通过启发⼈们的睿智慧根使其成长为具有独
⽴批判精神的爱智者。
从内容上看,这本讲演录存在着⼀个较⼤的缺憾,那就是未能专
门讲解18世纪法国哲学(从伏尔泰等⽼⼀辈启蒙思想家到百科全书
派)。这主要是由于讲课时间所限,本讲演录只能侧重于狭义的哲
学,主要是形⽽上学和知识论,因⽽对偏重于政治哲学的18世纪法国
哲学
家⽆暇顾及。但是从思想史的⾓度来看,这的确是⼀个⽆法否认
的缺憾,这个缺憾只能在⽇后合适的时候予以弥补。毕竟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神论构成了从英国经验论哲学和⾃然神论神学向德国古
典哲学过渡的⼀个重要中介,虽然这种中介意义已经超出了狭义的哲
学范围,扩展到更加⼴阔的⽂化领域了。
当然,这本讲演录只是西⽅哲学的⼀部⼊门著作。读者如果希望
了解更加系统和详细的西⽅哲学思想,可以进⼀步去阅读我和邓晓芒
教授合著的《西⽅哲学史》(⾼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或者在具
备了⼀定的哲学史基础之后,直接去阅读西⽅哲学家们的原著。
赵林
2009年11⽉5⽇于武汉⾄哈尔滨的飞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