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我是武汉大学职业学院的赵林教授。
那么现在呢,我给大家讲第十九讲,《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康德的知识论与道德哲学》。
那么我们现在呢,就进入到十八到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那么德国古典哲学可以说,是西方哲学史发展的一个最高峰。
德国古典哲学呢,开始于康德,终结于黑格尔。那么无论是作为开创者康德,还是作为德国古典哲学家终结者的黑格尔,都是西方哲学史上重要的人物、思想巨头。
德国古典哲学的特点
那么我们在介绍康德哲学之前呢,我们先总体讲讲德国近代哲学,特别德国古典哲学的特点。
首先呢,从社会背景上来说,我们在讲莱布尼兹的思想时候,就已经介绍过德国的情况,它的总体情况就是经济上比较落后、政治上处在分裂状况,文化上呢,基本上处在相对比较闭塞的情况。
那么即使到了康德的时代,康德主要是生活在十八世纪的下半叶到十九世纪初。
那么在康德的这个时代,可以说,德国仍然在政治上是分裂的。当时在德国的几十个邦国中,最大的叫普鲁士,那么当然也包括广义的德语国家,还包括奥地利。当然最大的两个邦,一个就是普鲁士,一个就是奥地利。
那么普鲁士呢,后来逐渐就发展最后发展中的到了十九世纪下半叶,一八七一年,在普鲁士的基础上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最后出现了德意志帝国,德国才真正的成为一个统一体。而在此之前,在一八七一年以前,在康德生活的时代,那么那个时候德国还是分裂的,当时最大的邦国就是普鲁士。
那么当时呢可以说,德国呢,他在思想上它有两种传统,或者思想背景。
一个传统呢,就是十六世纪,有一个叫马丁路德的人,开始了德国的宗教改革,开启了德国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化源流,就是导致了一种把信仰看得至高无上。导致一种,叫唯独信仰、唯独圣经、唯独恩典,这样一种宗教传统。这个宗教传统对德国人民的影响是非常深的。
啊也就是说,德国这个民族虽然在整个欧洲的这样一种文化格局来看,被很多比较开化的民族看成是落后的、愚昧的民族。但是德国人民却在宗教信仰方面他们非常虔诚。
那么路德呢,他的宗教改革本身就是要真正的弘扬信仰,要把信仰变得非常纯洁、非常纯正,所以正是这样,那么路德开创的这样一种唯独信仰的这样一种传统,对后来德国人的那种内心真诚,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以德国这个民族啊,是一个非常强调内心真诚的民族。
在马丁路德说改革以后,他们首先可能最初对政治上的发展、经济上的繁荣,他们并不是太关注,但他们关注的是内心的真诚,强调是心中的这样一种纯洁、这样一种虔诚。所以这个呢,对后来塑造德意志的民族性格起到了重要作用。
所以这是我们说德国的一个传统,这种传统我们可以把它叫虔敬的传统,这种传统在德国可以说是根深蒂固,而这种传统说到底,他后来就奠定了德国近代唯心主义的根基,就是他把内心的真诚、把内心的虔诚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东西更加重要,比外在的发展更重要。所以他们比较注重内在的。
这就有点像什么呢?原来我们看金庸小说里面那个高手。这种高手他不是上来练外在招式,他上来先练内在的气功,内在一口气,这种高手往往是可以说是打败天下无敌手的。
那么德国也是这样,所以尽管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并没有直接导致德国近代在政治、经济上的崛起,而更多的是推动德国人在精神上的这个首先自我完善。但是一旦当完成了精神修炼的德国民族,开始从内在的精神,走向外在的政治、经济,他迅速崛起,他将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所以后来,当德国逐渐从内在的哲学和宗教,开始走向外在的政治和经济的时候,他很快就让整个欧洲刮目相看,甚至给欧洲、给世界带来了灾难。但是德国人后来自我反省、自我悔改也是非常真诚的,所以这是他们一个传统。
还有一个传统啊,就是从我们前面讲过莱布尼茨开始。莱布尼兹呢,它受这个英、法的这种理性精神影响比较深,所以莱布尼兹开创了一种,非常强调理性的这种精神特点。那么这样一种精神特点就导致了、推动了德国的启蒙,就是不断地提高人的理性层面,对吧?所以莱布尼茨的思想是充满了非常精密的、条分系里的理性精神的。
啊那么正是这样,所以德国这两个传统,一个就是由路德开创的这个非常强调内心真诚、强调内心信仰的一种虔敬的传统,一个就是由莱布里斯开创的这样一个非常注重逻辑、非常注重理性的这样一种理性精神。啊特别是后来了,莱布尼茨这样一种思想衣钵,就被他那个弟子叫沃尔夫所继承。
所以后来从十八世纪四十年代以后,这个莱布尼茨、沃尔夫的这样一种理性主义精神就成为德国、普鲁士各大学的主流精神。所以各大学的哲学教授,基本上都是在莱布里斯-沃尔夫体系之中发展起来的。而这样一个背景,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康德。啊所以康德也是在这背景,就比较强调新兴的理性精神,但是骨子里边仍然有德意志那种比较注重信仰的、虔诚的那种传统,这就是德国的这个一对充满了矛盾的这个思想背景。
那么在这种背景下呢,德国从康德开始到黑格尔整个古典哲学的发展,他基本上可以说是围绕这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一个显性的问题,就是可以看到。这个问题在从康德到后来的费希特、谢林,一直到黑格尔一脉相承的德国古典哲学里面,始终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问题。这个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那么大家大学学哲学啊,一上来讲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就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系的问题,是吧?
第二个问题就是思维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
那么这两个问题都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所以我们在大学里面学哲学上来就告诉你哲学的基本问题什么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吧?
那么这个问题就从德国古典哲学开始,啊,就是思维存在到底有什么关系,到底谁决定谁,以及两者之间是不是有关系?是不是有某种联系?这个问题就是德国古典哲学关注的头等问题,是吧这是个显性的。
但是除了这个显性的问题之外,还有个背后一个隐性的问题,这个隐性问题更加深刻,他不是那么容易看到的,但他却始终存在。那么这个问题什么,就是理性和信仰的关系问题,啊,就是新兴的理性和德国传统的信仰精神之间的一个张力关系。
一个方面,德国作为马丁路德开创文化传统的这样一个国家,他有根深蒂固的路德的传统,把信仰看的至高无尚。但另一方面呢,德国作为一个落后的国家,开始受到法国、英国、荷兰这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而这些新兴国家他们的启蒙就是要高扬理性,高高的举起理性的旗帜。所以理性代表一个普世的、时髦的一个时代方向、一个时代精神。
所以这样一来就是这种普遍性的。这个普适性的理性精神和具有德意志特征的传统的信仰之间,就有一个关系,一个张力。而这个张力如果从康德一直到黑格尔这些哲学家的哲学思想。所以这是两个。所以我们在分析他们的思想中,我们很明显可以看到这个。
当然,我们曾经说过,德国它是一个物质相对贫乏的这样一个国度啊,因为它经济上落后、政治上分裂,他没有像法国、英国、荷兰这样走上了资本主义快车道。所以正是这种物质的贫乏,反过来导致了德国精神的狂妄,所以最后就导致了德国啊,独具特点的唯心主义的蓬勃发展。
所以德国的哲学,从康德一直到黑格尔,他都是唯心主义,是吧?从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到后来菲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到谢林的客观唯心主义,再到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他都是唯心主义,而且他都是公开的表述我是唯心主义。这和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公开打出无神论和唯物主义大旗是完全不同的。德国是自觉的唯心主义。所以我们要看德国,那么就是主要就是表现为这个唯心主义的蓬勃发展。
因此下面呢我们就开始,首先分析一下康德的哲学,啊然后我们在后头再看黑格尔的哲学,但是我们这一讲主要是讲康德。
那么康德呢,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也是此前英国的经验论和欧洲大陆唯理论,两种相对的哲学思想的综合者。
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上,古代一直到近代有两位绕不开的伟大思想家,他们两位都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把此前的所有思想都汇聚在自己的体系中,因此而开创了后来的思想源流。这两位是来一位是古代的亚利斯托克,一位是近代的康德,所以这两个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那么康德呢,他本人不仅是此前经验论、唯理论思想的综合者,不仅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开战者,而且他也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先驱。二十世纪以后的哲学都喜欢回到康德,因为康德哲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他敞开了无限的问题,他敞开了很多问题。康德哲学不像后来的黑格尔学那么霸道,康德哲学是非常温和的,他充满了这种开放性。他留下了很多很多很多的发展的可能性,他留下了很多的问题。康德本身最后给我们的结论是不可知的,他最后告诉我们有很多问题啊,他是无法解释、无法解决的,这样就为二十世纪的哲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进路。所以二十世纪现代哲学都喜欢回到康德去,都喜欢绕开黑格尔,因为黑格尔把话说绝了。黑格尔把康德哲学向着某一个方面推到了极端,所以你跟着黑格尔,你已经没话说了。
但是围绕康德很好,因为康德是开放性的,康德把此前的思想全部汇聚在他里面,然后又向后世开放了无限的可能性。所以康德就像一个巨大的蓄水池,以前的哲学思想都源源不断的流到他这里面,然后以后的哲学思想也分别都从他这里流出,所以这是这样,二十世纪以来的哲学都喜欢康德,都喜欢回到康德去啊。
所以我们来看看康德到底探讨什么问题了。
那么康德呢是生活在一七二四年到一八零四年,这个也就是从十八世纪的算上半年开始晚,一直到十九世纪初,他活了八十岁。
康德一生最主要的思想表现为他的三本著作叫三大批判,这三大批判一本叫纯粹理性批判,一本叫实践理性批判,还有一本叫判断力批判。无论是纯粹理性、实践理性。还是判断力,实际上都是康德广义的理性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以康德的整个哲学可以称为叫理性批判哲学。啊一般我们把它叫批判哲学,或者说更具体的就是理性批判哲学。
而这理性又具体分为纯粹理性或者叫思辨理性、理性理性,还有实践理性,然后还有判断力。判断力也是一种理性能力啊。所以康德可以说他的哲学最大特点就是,系统的考察了理性本身的一些问题。
为什么康德会这样来进行他的哲学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经过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他最后导致了一个结果,那就是理性的无限膨胀。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最大的标志就是理性的高涨,最大的特点就是高举着理性大旗,向一切在理性看来有问题的领域展开批判。对宗教、对专制的政治、对各方面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对吧。
总而言之,那么当法国的启蒙思想高举着理性大旗,对一切进行批判的时候,他们恰恰忘了一点,对理性本身进行批判。
一个未经过自我批判的理性是没有资格去批判其他东西的,这就是康德的意思这就是康德的问题意思对吧?呃当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高喊着要把一切拉到理性的法律面前来接受审判,就说他们唯独忘了,理性本身首先需要自我批判,对吧,一个批判任何其他东西的这么一个绝对的法官是首先需要自我批判的,而他没做这个工作,所以康德要做的。
康德认为,理性首先必须完成对自身的批判,然后才能批判别的东西,所以康德要进行理想批判。
啊所以康德三大批判,分别就是对理性的不同部分进行批判,这个批判不是我们所说的那种否定性批判,批判说到底就是一种理性的检讨,是吧就是要理性的对待理性,而不是盲目的对待理性。理性的对待理性本身,考察一下理性到底有多大能力,理性有没有限限制?理性的边界在哪里,这就叫批判。
所以康德的三大批判分别就是对我们的知识能力、对我们的道德行为以及对我们的审美啊呃当然也涉及到宗教这些问题进行批判。所以呢我们下面就分别来看看康德他那个批判的、完成的内容。
当然我们有一时间关系,我们只讲两部分,一部分呢就是康德的认识论和知识论,这个部分就是他的在纯粹理性批判里边这第一部著作完成的。还有一个就是康德的道德哲学。啊由此也引入他的宗教观点。那么这个呢是他第二大批判这个实践的预案,当然也涉及到部分。第三大批判,判断力批判理论观点。所以我们主要讲两个部分。
首先我们讲讲康德的认识论是吧,或者叫康德的知识论。啊,知识论认识论是一回事啊。
那么康德的认识论,我刚讲了,他和他的所有其他的方面的内容一样,他都是首先要批判的考察一下理性,对吧看看我们的理性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形式,到底有多大的范围,以及它到底有没有限度。如果有限度,这个限度在哪里,这个工作其实很有必要。因为我们刚说了一个,法国人把理想当作绝对权威、把理性当做新的上帝,他从来没考察理性本身的问题。
但康德认为我们首先得考察理性本身有没有问题。我们现在认识,因为到了康德的时代,科学已经未来成功,而科学就是要坚持一种理性的认识是吧?那么既然是这样既然科学是一种理性认识,那我们是不是首先来考察一下理性本身它有什么样的一些形式?理性本身它的范围到底有多大,以及理性本身有没有限度,是吧,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如果是有限的,它的限度在哪里?
所以这就是康德之所以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我们首先要考察一下理性的这种形式、范围和限度。
那么康德呢在做这个批判考察的时候,他就提出了他的认识论的一个中心问题。这个中心问题啊,我猛地一说出来,大家都听不懂,它是一个非常专用的一个术语。这个中心问题叫什么呢?用康德的话来说,叫“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这话我们都听不懂,什么意思对吧?
康德哲学我们在讲解它,我们特别强调康复科具有很强的建筑学的特点,它就像建房子一样,它是一块一块块砌起来的,一层一层的砌起来的。
所以呢对他的分析呢,从这个术语入手,我们就看他是怎么把这个整个知识的大厦给建起来的。
那我们首先分析一下这句话什么意思,什么叫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这个先天综合判断呢,我们如果要细讲,那要花很多时间。我们就概括的讲出它的主要特点,就是近代的知识论。不管是英国的经验论还是欧洲大陆为理论,都要追求科学知识。
而科学知识呢被看成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就是它必须具有普遍必然性。什么叫普遍必然性呢?就是在放之四海而皆准是吧。啊就是回民来牛顿力学,在十七世纪牛顿的时代是有效的,他同样在二十一世纪今天他也是有效的,他在英国是有效的,他在中国也应该是有效,是吧?它不会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改变它的有效性,这就叫普遍必然性,对吧?
我们知道所有的科学定义都是这样,所有的科学知识都是这样,对吧?几何学绝不因为是古代古希腊、欧几里得提出来,在今天的中国就失效,那就不叫科学。科学的特点就是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对吧?所以科学知识首先必须具有普遍必然性吧,啊就是在任何地方、任何实践它都是一样的,是吧啊它都是有效的,所以这是其一,叫普遍必然性。
这是我们说科学知识的一个特点是吧?第二个特点呢就是他还得不断具有新的内容,如果他永远只是同一反复,那就没有意义了,对吧?科学知识就是不断地拓展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所以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说逻辑里面a等于a,a是a这么简单的,是吧?
他一定要拓展出很多新的内容,不断地拓展我们的科学眼光,这才叫科学知识。就是让我们获得未知的东西,这才叫科学知识,是吧?这样我们才需要学,否则的话我们不用学习,我们就有科学知识,那肯定是不对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任何科学知识它都必须具有这两个,一个是它必须具有普遍比弹性,一个是它必须具有新的知识内容,是吧这两个结合在一块,才叫科学知识。
而非常可惜了。以前的经验论呢,强调它的知识内容不断的扩展新知识,但是它并不具有普遍必然性。因为通过经验获得的东西啊,他没有普遍必然性。比如我们说了天鹅,你看那一万只变成白人,你不认得。所有这些都是买的这样一个普遍的来信的结论,是吧?因为通过经验获得它都不普遍,他都不需要普遍,它都是获得性很高的获得性,但不是普遍性。所以经验人比较侧重于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不让出的新的内容,但是他觉得没有必然性。
而唯理论呢他们强调从不证自明的天赋观念出发,严格按照原因逻辑来推出整个知识体系,这个倒是具有普遍耐心是吧。如果我们从所有人都是要死的这个大前提出发,严格按照三段式来推,我们可以推动张三、李四、王五,任何一个现在活着人,将来也是这样,这是绝对不会出问题的是吧,这是普遍必然性。但是这个普遍必然性,有没有什么新内容是吧,因为前期已经包含的结论了,所有人都是要死的嘛。那当然张三、李四、王五这样,他是人,他已经在所有人里面了,所以他并没有教你什么新东西对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伪理论呢他过分强调普遍比男性,但他又没有什么新的知识内容。
而康德呢就要完成这么一种综合工作,就是他既要有普遍必然性,他又要有新的知识内容,这种判断,这样一种。你在他那就叫先天综合判断。
所以先天综合判断的先天,就保证他的普遍比弹性,综合就保证他有新的内容。所以先天综合判断这一句很强的、很专业性的术语,我们用一句刚才我解释计算,我们用一句我们听得懂的话来说,就是既具有普遍必然性,又具有新内容的知识如何可能?
康德表示为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是吧?我说用我们刚才已经解释的这样一种大家能听得懂的话,那就是既具有普遍的来信,就是先天,又具有新内容,就是综合,这样的一种判断如何可能。而所有的科学知识都是属于这种判断,都是既有普遍必然性,又有新内容。
所以康德就看到这种既具有普遍的来信,又具有新内容的知识它是怎么形成的。他在探讨这个问题对吧。
所以呢在康德看来,康德的哲学就是构造书。它是从两个根基开始生长的,一个叫自我或者叫鲜艳自我,就是莱布尼兹说的,我们的与生俱来的某种天赋的东西。而康德把它叫形式,就是知识的形式,是天赋的。
就保证它的普遍比来,综合就保证他有些内容。所以先天综合判断这一句很强的、很专业性的术语,我们用一句刚才我解释清楚,我们用一句我们听得懂的话来说,就是既具有普遍依赖性又具有新内容的知识如何可能?康德表示,先天综合判断如何能是吧?我说用我们刚才已经解释的这样一种大家能听得懂的话,那就是既具有普遍地来信,就是先天又具有新内容,就是综合这样的一种判断如何可能。而所有的科学知识都是属于这种的,都是既有普遍必然性,又有新内容。所以康德就看到,这种既具有普遍必然性又具有新内容的知识,它是怎么形成的。谈到这个问题对吧,所以呢在康德看来,康德的哲学就它是从两个根基开始生长的,一个叫自我或者叫鲜艳自我,就是莱布尼兹说的我们的与生俱来的某种天赋的东西,而康德把它叫形式,就是知识的形式,是天赋的。啊啊正是因为我们有这种知识形式,我们才能形成科学知识。这种知识形式为科学知识提供的是形式,但是光有形式不行,还得有内容。而。内容是来自另一方面,他叫自在争。所以这样呢康德就从两个基点,一个叫自我宣扬、自我、牵连自我,提供了支持的形式;一个呢叫制裁之物,制裁之物就是客观世界,它提供了知识的内容,对吧那么内容和形式一结合就构成了科学知识。此话怎么讲呢?
那么我们就要看康德他的这个知识论,我说他是构造符,它是怎么样一层一层勾起来了,对吧?那么好,我们先姑且记住,康德是两端,这边是先天之火,是自我。
是吧这叫先验自我,就是提供知识形式的东西,那就是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精神是什么呢?我们说从经验论为理论,都在讨论这个人。笛卡尔,我是我在这个我这个我是什么?后来莱布尼兹说那就是一些与生俱来的天赋的潜能倾向,是吧禀赋。
但这个禀赋什么呢?康德认为那就是形式,所以形式什么意思?就是只有人可以这样的观察事物和思考事物,是吧,啊比如说我举个例子,只有我们人一看到问题,就会想,他的原因是什么,它的结果是什么,是吧我们会把它放在这种关系里面来思考问题。但是一个狗它。就会来思考,因为我们人有这种形式对吧啊这就像我们在导论里面说的,罗素这一句话,到底是世界本身具有规律,还是我们人是一种喜欢秩序的东,乃至于我们一思考世界,世界就被赋予了某种规律,这就这个问题是吧。
所以在康德看来了,那我们的自我它就是提供了一套认识世界的形式,而这个形式呢又一从低到高分成三层。
第一层叫感性。就是我们首先感觉是,是吧我们从感性人开始吧,而我们感性的形式什么呢叫先天直观形式,两个东西,一个叫时间,一个叫空间。
这是什么意思啊?各位,当我们感受世界时,我们首先马上就把它放在空间里面来感受,然后我们内在的内心,把它放在时间里面来感受。所以我们感受任何事物,首先就有长、宽、高,同时有一个过程,有过去、现在、未来。是吧,这个东西不是客观世界的事物本身具有的,而是我们在感受事物的时候,是不是?必须加到我们感受对象上。康德认为这个康德说的很绝,而且是无法反驳的。康德认为这个感性形式是我们先天具有的,不是客观世界具有的,也就是说不是这个桌子本来就有长宽高,而是我们只要一看他,一摸它,我们只要一感觉它,它就在长宽高之中。
什么意思?这个就是说我们的感性就像一个染缸,一个客观的自在之物,客观的事物掉进来这个染缸,比如说里面装了一缸的红颜色的染料,任何东西只要你掉进来它就变红了。所以你观察你是在染缸里面来了解它的,是吧?你观察它,它就已经是红颜色了。至于它掉进来以前是什么颜色,你是不知道的。但是他一掉进来就意味着他成为你的感官对象,而你一感受到他,它就已经是红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作为直观对象、感觉对象的事物不是本来就这样,而是他在我们的感官中才成为这样,这话大家可能还是有点听不懂。
我现在举个例子,同样一个桌子我们看的是视角,但是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来了一只鸡,这个鸡的眼睛在这两边啊。各位,他的事业跟我们是不一样的,那么它的视野不一样,看到的树的形状也都不一样。那么这个鸡看着桌子肯定不是这个样子。但这可能从来没想过这个,但是你现在可以想啊。好,我还再举例,比如飞来一只蜜蜂,这个蜜麸是很多眼睛组成的一个副炎,每个眼睛都可以折射世界的印象,那么它的形成的视觉它形成的一种视觉效应,它是很多眼睛这个折射的视觉意象集合。那这个桌子在很难想象了,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
那么就是说这个客观世界这个桌子本身是什么样的,这成为一个假问题。我们只能说这个桌子针对什么东西来说,它是怎么样的。针对人,他就能看到有棱有角四角形的,针对鸡很可能就是弧形的,是吧?而针对这个苍蝇、蜜蜂,那我们就很难说它是什么东西了,他完全就就跟我们看到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现在玩游戏,虚拟世界,我们从来都没想过我们虚拟用苍蝇眼睛看看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会大吃一惊的。同样是这样一个对象,在人的眼里、在鸡的眼里、在苍蝇的眼里完全不一样。我跟你说,像颜色这个东西刚才已经讲过,是吧?在狗的眼里面没有颜色,狗眼里面只有白、黑、灰三种颜色,我们人也五光十色。是吧。
那同样一个对象,怎么在狗眼里面就只有黑、白、灰了?而在我们眼里就有五光十色。是吧呃这个色彩缤纷呢那到底这个事物本身是什么样的,就是个假问题了。而是针对不同的主体。
所以康德认为时间、空间不是客观事物本身有的,是我们观察事物的一种形式。我们只要一观察事物,我们就必须马上在空间里面来直观。是吧,我们只要一体验的时候,我们就一定要把它放到时间里面来直观。时间感也不一样啊,但是在今天我们的科学理论不是相对论提出中断迟说吗?你要是在一个高速运转的宇宙飞船上,你的时间感和我们在地球上是不一样的。不是有一种笑话说,说当我们坐上高速运载飞船进行光速,速度开始往前奔驰,然后转了一圈回来,我们发现孙子都比我年纪大。因为种满池所了,在高速运转的时候他的时间就慢多了,天上一日,地下十年,这是可能。所以时间也不一样,爱因斯坦是现代人。
我们用古代中国庄子的观点来说,那么一个匹夫他朝生暮死,一个昭君,早上生出来,晚上就凋谢了这个大春树,他八百年是一个春天,八百年是一个秋天。那对大春来说,八百年可能也就是一眨眼,而对匹夫来说,招募之间很可能就是千秋万代,这一切都是相对的。而我们人介乎中间,是吧?人那比昭昭君皮肤时间不能长,但是跟大椿树比较,我也算不了什么啊。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时间是我们人感受世界的一种主观的一种形式,就像空间是我们直观事物的一种主观的形式,而不是客观世界。
所以康德就得出来,也就是说这里是自我,它提供了时间、空间这种感性形式。所以自在之物,他提供的材料叫资料,这边提供形式,这边提供资料,这个资料已经和我们形式结合,就已经被我们染色了,是吧?原来是什么样的我们不知道,只要我们一想认识他,只要我们一直观它,只要我们把它放在空间、时间里面一直观,它就已经变成了有空间、有时间的这样一个东西。
那这样我们认识的东西就不是世界本来的面目了,而是已经被我们打上了某种主观影响,已经把它放在我们主观的时间和空间中直观的东西吗?今天物理学、微观物理学的测不准定义实际上就说明这个道理,你观察对象。可能不受到观察本身、观察者本身的作用。所以你观察的已经不是个纯客观的东西,而是一个被打伤了某种主观、某种观察者的烙印的东西了。
就像我说的,我们的认识就像个大染缸,我们这两个变身就是一张红颜色的染料。现在有个东西掉进来,要被我们认识,他一掉进来就我染红了,我们就只能认识已经染红了这个东西,而他没有掉进来以前什么我们不知道啊,这本身就是一个没法破解的。因为他没掉进来,他就不是我们认识对象,我们就没有认识他。而他只要一成为我们的认识对象,就意味着你掉进来一下火了,是吧?所以你与电子的认识已经成为你的对象的东西,这毫无问题。他不是你认识对象,你当然不认识他,是吧?
你说一百三十八年以前、宇宙大爆炸以前,那什么他不是我们认识对象,我没法认识他。但他只要一被认识,他就被放在空间放了时间里边被认识,所以他就已经被染了色,就不是纯粹的客观世界了,是已经被主观化了,是吧?
这就有点像我们今天我们说客观,比如我们这个房间里面所有的东西都加上人工的痕迹了,没有一个是纯客观的东西了。我们看到这东西,已经被我们人工所加工了,我们只能认识这样的事情。是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他已经打上了主观的烙印。
所以康德的主意他是从感性开始。感性就是提供了一种叫先天直观形式,就是空间和时间,就是任何东西要成为你对象,你首先就得把它放在空间中,放到时间中来直观、来感受。而你只要把那个放在从空间和时间中,你直观一来说,它就不是原来的东西了,它就已经被染了色了,它就已经被打上了主观的色彩。而这种被打上了主观色彩的对象,在康德那就叫现象。而现象不是自在之物,自在之物,是一个纯客观,没有受我们任何主观的污染的东西。
而现象是已经被我们打上了时间、空间的烙印了。已经在空间中呈现出来的对象就是已经掉了两个这样一个逻辑道理,我不知道大家听懂没有,是吧?
如果画的图很简单,这边是先验出我这边是自然中,自然中就是客观世界纯客观,先验出我是纯主观是吧。
那么先验出我提供的第一个是时间、空间,这个叫直观形式。而这个自来送提供的就是质量材料。那么材料一成为我们的对象,我们就把它放在时间空间,因为你一进来时间、空间,就和它相遇了,相遇它就在时间、空间之中,所以这样你看到的东西就已经打上了时间空间的烙印。所以你就没法想象他是怎么样啊。所以康德认为这确实是这样,就是我们可以大家想想,康德举出我们可以想象没有东西的空间,但是我们不能想象没有空间的东西,是吧?
你想想,你可以想象有东西的空间吗?你可以想一个东西空,空间看见,但是我们没有想象,我们没法想象没有空间的东西,我们只要想东西一定有空间,它一定在空间之中,当然同样也在实践中,是吧?
为什么?这恰恰说明,空间、时间是你的主观的东西,就像你是天生就带着一副红颜色的眼镜,所以你看到所有东西都是红的,你可以看到没有东西的红色,但是你看不到没有红色的东西,因为你眼睛有发红,是不是?
所以他是你主观的东西,因此任何东西都要成为你对象,首先就被染了色。
同样康德的构造书,因为康德后来的哲学非常复杂,然后他认为这个时间、空间作为先天直观形式只是第一步,那只是我们感性,感受,然后了形成的现象以后,还有第二步,然后这现象马上又被我们在知性,那第二叫知性,第一个叫感性。最简单的然后再上一层,知性,知性的特点什么就是它有十二个范畴。这个范畴就是我们思维模式,我们总是喜欢和逻辑的思维。对吧,我们如果思维不合逻辑,我们说这个人有毛病、精神病,他思维跳跃了,他不合逻辑,我们就没法交流了,是吧?
我们的思维都是有逻辑的,我们总是喜欢探讨前因后果,探讨个别性和整体全体性对吧。我们有很多思考只和量个别和整体偶然。我们老喜欢这样思考问题,那么为什么我们这样是狗就不会这样思考问题?因为他的思维不是个问题。所以第二步就是我们时间、空间已经染的色的现象,现在又在我们的知信里面,又被我们知信放在十二个范畴里面来,下一思考。于是我们就说啊这个事物是因,那个事物是果,他们之间有因果联系,不是他们有因果联系,而是我们一思考,那就有了因果联系,就形成了这条思维模式。而这一条因果关系必然性普遍性加上去,这不就形成了科学知识嘛?
科学知识就是它具有因果联系不变必然性,所以康德说科学知识就这样形成。是吧也就是说我们科学知识首先注意现象,它的时间、空间是我们在感情加给他的。然后作为我们知性思维的结果,那就是我们在知性思维的范围中又。他给他又把它放在因果关系,放在普遍性、必然性放在偶然性、必然性、放在个别性、全体性,是吧,啊这样一种范畴里,来进行思考。
啊就是我们只要思考是我们就一定把它放在逻辑里面。这个问题其实是很简单的问题是吧啊,但是我们说要把它分析清楚是很难的。
我们家养了猫,我们家养了狗,我们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狗不能像我们人这样逻辑思维问题?你跟他讲不清楚道理,为什么?因为他缺乏逻辑思维的这种能力,他没有这样一种思维形式,是吧。但是我们人,都可以讲道理,因为我们都可以将心比心。我们分析这个事情,因果是吧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我们分析对方清楚,为什么因为我们都会这种逻辑,他拱他就滚,是吧你就没办法跟他说。啊那从这个意义上说明什么说明这种思维把那条逻辑来思考,这是我们人的一种本性,是我们人的一种主观能力,而不是客观世界本身具有的。
这样就回到我们刚才说的罗素的问题,不是世界本身具有规律性,而是我们人是一种喜欢秩序的动物。所以我们一思考世界,我们就把某种秩序。加到了世界上面,于是世界就变得井然有序、充满了。而我们以为这就是科学知识,所以我们整个就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但是也许我们干的一件事情是自娱自乐。就像一群小孩子,他们在玩游戏,他们制定一条规则,这条规则他们自己制定,他们严格按照这规则是吧,我们作为大人物就是规则很滑稽,是你们自己制定。完全可以投机取巧嘛是吧,完全可以搞点弄巧的事情吧。但孩子们觉得不行,那就是客观的,这是规律,这是规则。我们知道其实是人制定的。
同样当我们在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坚持没有一个比我们人更高的东西看待我们,就像我们看孩子一样的。是吧我们搞这些所谓规则,我们发现自然规律实际上只是我们人喜欢这样思维。所以在我们的眼中、在我们的思考中,世界就呈现出规律性,不是世界本身有规律,而是我们人喜欢按照次序性的方式来思维。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所以二十世纪米兰昆德拉有句名言叫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嘛。是吧。
上帝看我们煞有介事,从事科学研究。兼职,不就像我们看孩子们非常认真的在同时玩游戏一样的吧是吧,他们认为所谓那个客观的、不可颠覆的那种什么游戏规则。和我们坚持的,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是一回事嘛?那都是一种主观长期约定俗成构建出来以后,不是客观世界本身是吧。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刚才用莱布尼茨的话来说,那么在上帝眼里,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可能跟我们看的就像在比你的基因的原理,世界怎么样和我们一样。是吧,如果机器可以交流,他们会说世界是什么样的,他们认识的世界和我们用科学形成这个世界肯定是不同的世界。而我们用科学眼光形成的世界,也许在上帝直观到的世界,又不同,到底哪个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
说实话,每个人只能生活在每个人眼光,每一种物种只能生活在每一种物种的眼光和思维逻辑之中,所以我们人不可能拽着自己头发把自己拔起来。就这一点说,康德就给我们讲这个道是吧。
就是说时间、空间、因果关系必然性,不是客观世界本身具有的,而是我们在直观世界或者在思维世界上加给他。所以康德提出个很豪迈的说法,叫人给自然立法。
就自然的规律不是自然界的,而是我们人在思考自然的时候研究自然、认识自然的时候嫁给他的。所以这个很好卖,这个没错。叫哥白尼式革命。哥白尼的革命什么意思?就颠倒了太阳和地球的位置,过去认为是太阳围着地球转,哥白尼说不是的,是地球维持太阳是吧?
同样,康德的哥白尼是革命旅游之一。过去我们认为是自然界给我们颁布规律,我们只是被动认识。康德告诉你,不是的,是我们人在认识中把规律给了自然界,所以自然界的规律不是自然界本身具有的,而是我们在认识拉索赋予了它,所以叫人给自然立法,而不是自然给人立法。
这就叫哥白尼式的革命。所以这个革命水平相当高是吧。而且这个革命说实话,在哲学上对我们来有提壶灌顶的启示作用。今天我刚说了到微观物理学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告诉我们实际上就是这么回事。是吧,啊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说实话。真的深入到内部,我们会看到很多很多宏观世界看的不一样的。我们就说,我们现在喜欢搞游戏是吧,幻想虚拟,我们且不说,虚拟机的眼睛怎么看世界,苍蝇的眼睛怎么看世界,我们即使虚拟我们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围观世界。我们想想,我们要到围观世界去旅游一趟。我们看不到山川河流域的新城,看不到桌子椅子,看不到西施,东施是吧梅雨潮。我们都看不到,我们只能看到一大堆夸克在那个地方运转,那才是世界的真相,是吧?
但是我们眼光不同,我们看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是吧?我们看不到微观世界,就像我们耳朵听不到超声波一样的,但并不意味着超声波不存在,是吧?那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么康德告诉我们,我们作为人只能看到我们人所看到的东西,我们作为人只能思考我们人的先天的思维模式,我们确定的、固定的这套思维的结果,我不能逃离出去,所以这就看到所以两边一个是自我提供形式,一个是自我提供资料,形式和资料结合在一块,才能构成作为我们知识对象的现象,以及才能构成我们的科学知识。这就扛不住了。所以它是构造的,它是一层一层构造。当然在执行上面还有理性,这个太复杂,我们就不讲了。这个理性实际上怎么就导致我们对很多狂妄的想法、一些幻象,是吧来自于我们就不知天高地厚,要去认识作为整体的宇宙、认识灵魂、认识上帝,这个就是一种僭越。
所以康德告诉我们,我们的科学知识只能停留在经验的范围之内,只能客观世界提供质料,我们主观题。加一块儿,才能构成客观知识,这就是康德的知识论证这样一个结构。啊所以我们要通过一个图形就很好地把它表现出来了,就是怎么样自我先提供感性的先天直观形式,时间、空间、这个自在之物提供质料,两人结合构成的现象。
然后呢进一步现象在和人类更高一级的资信形式,十二个范畴叫先天思维形式。一结合,因果关系、联系加上去就变成了经验知识和这叫科学知识。经验知识就科学知识是吧,然后再往上都是理性,就开始幻想了,就开始把这个理想变成一个什么宇宙啊、灵魂的上帝,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一种幻想,是吧,就开始走向虚无缥缈了,这样就导致很多错误了,这就康德告诉你。所以我们最好还是停留在自信、停留在这种直观和思维之中,不要再走向那种理性的一种思辨,是吧?
那么这就是康德的知识论的内容。当然康德是非常难的啊,我们这样讲了,大家只知道它的意味,就是他的整个知识论最大特点就是主观出行是客观出自的,主观的形式和客观之道一结合才能构成真实的内容和知识的这个结果,是吧所以知识的内容和结果都是在两者结合的情况,缺一不可。
光有主观那条形式也不行,光有客观那条质料也不行,必须结合才能构成事实,对吧?而这样才能形成既有普遍必要性,又有新内容的知识。
因为客观提供了新内容,主观提供了普遍必然性。所有人都是这样,只要人一观察事物,就一定把它放在时间、空间里面观察,只要人一思考事物,就一定把它放在因果关系必然性偶然性里面来思考,对吧?所以它是不变的,这就是康德哲学的认识论的一个问题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