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想到死亡时候,我们究竟在痛苦什么?我们是痛苦于生命的无意义吗?还是痛苦于自己不在这个世界上。
听说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然后我收到的这个线下用户的提问里面啊有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于老师自己如何治愈身边人,尤其是家人的精神内耗啊,这个问题提的,好像我的家人精神内耗很严重啊,你怎么治愈他们啊,其实呃更应该问的可能是我如何治愈自己是吧?
啊,那这确实是我们今天可能特别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啊,我今天要讲的恰好和这个问题是有关系。
我们在今天的各种网络的流行语里面,这个多多少少都和这个问题有关。
这个我们学者啊,其实我们的生活相对单调,我们唯一用到的互联网的工具,可能就是微信的朋友圈。
那么前段时间互联网上特别火的,好像是从b站火起来是吧?有一个视频,他的标题叫回春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然后我又学了一个新的词汇,叫精神内耗,除了精神内内耗呃之外,还有去年前年比较流行的内卷啊躺平啊等等啊,佛系啊,所有这些词都可以看出,它都关系到当下青年当下人啊,特别是青年人的一种精神状态,我们的一种生命态度。
而尼采的哲学恰恰啊他的内核关系到的就是这个生命态度的问题。
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观点就是我们的生命态度其实是以我们的生命理解为前提的啊,当我们抱一种生命态度的时候啊,我们可能没有反思啊,但是其实这样的一种生命态度里面已经有着一种生命理解的预设,对吧?
当我们问啊生命的意义的问题。当我们去想我个体生命的呃规划的问题,或者说我自己日常所保有的对于生命的态度的问题。
那这个时候其实都以某种生命理解为前提。而哲学和日常常的考考它区别,别就在这就就哲学会去反思我的这样的一种态度啊,我的这样的一种生命,理解它背后的预设又是什么?
这个是哲学啊,哲学是这样一种反思性的思考。前面提到的二舅的视频。这个视频呢我们知道也很有争议,但我们撇去这个创作者的意图,不谈我们撇去二舅的经历,社会会道理啊,这些问题啊都很有争议是吧?
所以这些争议我们不谈啊,我们只说两点,我觉得把这个视频的流行作为一个社会现象来观察,恐怕无可争议的两点啊,无论是对这个视频持什么态度。
首先第一点,恐怕和当下众生的这样的一个生命态度,生命理解有关。
我们都对于这个视频感到兴趣,恐怕是因为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精神命态。
我我们共鸣是不是啊?这个我想啊首先第一点,第二点啊,除了这个精神内耗这个话题的共鸣之外啊,首先我们可以对精神内耗做一个暂时的界定吧。
我们可以简单的来说,这个精神内耗啊是一种不安的自我所呈现出来的患得患失的焦虑。
视频中的二舅。之所以有这样的一个打动人的要点,就在于那样的一个安定的安稳的自我。
这个让我们非常羡慕啊,以及呢基于这样的一个自我呈现出来一种积极有为而又波澜不惊的生命状态。
那我之所以呃把这个作为一个流行语来谈,是因为这个和我要谈的尼采的悲剧的诞生里面谈的生命态度其实是有呼应的啊。
我之所以要从这种啊,我们通常的精神内耗它的表现一方面是盲动很焦躁啊,一方面呢是史记生命好像激不起热情,这是这是我们说的精神内耗的这样两种表现啊啊,从这样的一个流行语入手来提炼啊,我所谓的二舅精神啊,这个我前面讲的这样的一个生命的态度啊,生命的景象啊,就是因为尼采所谈的相当程度上就是这样一种生命境界啊,当然我不是说二舅读过尼采啊,也不是说他们是一致的。
而是说他们呈现出来的状态是有一种痛苦的。无论这个视频中的二舅的各方面的争议如何,我想在中国的民间社会确实是有这样的一种生命态度存在的。
那么呃我们开始进入正题啊,我们首先仍然要从啊之前的课程当中谈到过的这个关于痛苦的问题来谈,无论我们关心的精神内耗的问题啊,还是尼采所谈的希腊悲剧的问题啊,还是尼采他自己所继承的啊,这个苏本华的哲学的问题,其中一个基本的主题其实都是痛苦,是不是啊痛苦其实是我们生命的基本经验。
当我们去思考我们的生命态度,我们对于生命的理解的时候,其实离不开的一点啊,就是关于痛苦的这样的一个思考,什么是痛苦?
紧接着产生的一个问题啊,生命基本的这个状态它是痛苦的吗?
啊,或者说生命何以痛苦,以及我们所努力追求的是不是就是趋乐避苦呢?
这个我想是当今社会的大多数人对于生命的一个基本理解。当我们说人就是趋乐避苦的,或者说我们就应该去乐避苦。
大家注意这是两个不同的命题啊,一个命题是事实判断,就是人生命啊,我们的个体生命就是趋乐避苦的啊。
第二个命题是一个价值的判断,就是我们人就应该趋乐避苦。无论是哪一个命题,这里面是不是都蕴含着一种对于快乐和痛苦的过于简化的理解。
我们即便假定啊人都是趋乐避苦的。那什么是快乐,什么是痛苦啊?
我们在这样的命题当中,是不是已经有了一种对于快乐和痛苦的啊过于简化的理解。
而我们之所以会有一种过度减损的生命理解。其实往往就因为我们对于快乐和痛苦做了一种过于简化的理解。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对于生命的理解的问题。我们说我们今天的精神内耗很大程度上恐怕基于一种成问题的生命理解。
而我们成问题的生命理解,我们把它称之为一种被简化的生命理解,它往往就和我们对于快乐和痛苦的一种简化的看法是相关的。
我们对于生命的这个基本要素,我的看法可能太简简单了啊,以至于我们对于生命的理解被简化。
那我们在之前在视频里面谈到过苏本华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啊,这里我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是吧?
首先苏本华那里啊,他说快乐或者满足啊,其实预设了什么痛苦,对不对?
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呢,我们的这个欲望要么不得满足而痛苦,要么得满足而无苦,是,所以总之是还是痛苦是吧?
那么第三点呢,我们一个欲望的满足,可能带来更多的欲望,是抱薪救火,更难满足啊,所以还是更深的痛苦啊,不只是痛苦还是更深的痛苦,是不是以及痛苦?
首先在于欲望不得满足,这个就是苏本华对于痛苦一个基本的理解啊,可是除了欲望不得满足而带来的痛苦之外,我们是不是还有其他类型的痛苦啊?
我提出来供大家思考。大家想一下,除了欲望不得满足之外,我们是不是还有别的痛苦给大家举一些例子啊,比如自我的根本有限性的意识。
我是在这个睡了午觉起来之后,特别有这种感觉啊,我是每天睡午觉的人,他们说这是属于这个比较比较奢侈的生活习惯啊,每天要睡午觉啊,但是睡午觉对我来说它不只是休息,它还是一种生命经验。
因为睡了午觉起来之后,好像跟这世世的联联系突突之间间就变得恍起起来。
大家有没有这个感受啊?呃,你晚上睡醒呃,在早上醒来之后会比较自然啊,或者夜里醒来也会有这种感觉,一种虚无感,就是你突然一下,感觉好像如为什么在这里明明在自己的房间里面啊,但是会有一种突然感觉为什么在这里在那一刻对于生命的有限性的意识会特别的强。
那这是一种痛苦啊,这种痛苦和某一种欲望的满足一点关系都没有啊。但是有一种对于生命的根本有限性的意识。
这里面当然有对于死亡的一种感受。当我们意识到自己会死亡的时候,这种痛苦大家去分析我们在痛苦什么?
这是件非常值得去玩味的事情啊,我们真的是痛苦与死亡那一刻的痛吗?恐怕不是这样。
如果是这样,那么安乐死解决这个问题了,对不对?当我们想到死亡时候,我们究竟在痛苦什么?我们是痛苦于生命的无意义吗?
还是痛苦于自己,不在这个世界上,这个世界没有我们照样转,是不是?但是我们会因为自己的有限性而感到痛苦,这个痛苦究竟痛苦于什么?
我值得我们去思考是吧?我再举一个例子,自我怀疑,乃至于自我放弃,我不知道诸位有没有体会过这种痛苦,自我怀疑的痛苦,恐怕成年人啊,经过青春期都感受过,是不是因为青春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是不是女同学说的比较多,流行一个词汇叫容貌焦虑,我长得够好看吗?
是不要把口罩戴起来,这个不敢以真面目示人,这这就是自我怀疑啊,这种自我怀疑的痛苦和我们日常讲的这个欲望的满足也没有关系,乃至于自我放弃这个自我放弃呢,那就更加是不是?
再比如就是我们感到这个世界是不正义的,这世界怎么能这样,怎么能让一个好人遭受如此的境欲,怎么能让一个如如此十恶不赦的人,他的境遇是这么好,甚至于他还得到万人的崇敬。
那我们对于这样的一个世界也感到痛苦。那么这种痛苦,他和一般的欲望之苦是不一样的。
我们也可以说这还是一种欲望。那我们我我们需要这个世界是正义的,我们需要这个世界和我是有连接的啊,我们需要有自信,这还是一种欲望。
但是假如我们这么说的话,那我们就得对欲望进行分门别类。如果不加区分的谈欲望的话,那就把事情过度简化了。
当我们说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一种正义性的欲望的时候,这可以称之为一种道德需要,而道德需要显然不同于我们通常讲的欲望,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啊,他的道德需要比物质需要来的更加强烈,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也愿意努力去维护正义。
我们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也也许不是,但是我们知道世界有这样的人,对吧?
而且我们会被这样的人打动,说明我们内心里面是有这样的人的,哪怕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做成这样的人啊,我们潜在是有这样的人的。
那所有这些如果我们采取一种过于还原论的生命态度。如果我们采取一种单一的啊生命就是趋乐避苦的态度,那就怎么样过度的简化了生命现象啊,就没有看到生命层次的丰富性。
这个是啊我我们在一开始要谈的这样的一个问题。啊,所以总结来说啊,关于痛苦和快乐的非还原论的理解非常的重要啊,可以让我们避免对世界和人生的简化。
这种过度的简化,甚至于会带来人性的扭曲。
大家可以反思一下啊,我们今天的这个普遍的精神内耗,是不是和这样一种过度简化的生命理解所带来的扭曲的生命态度有关。
这个问题抛给大家啊,我们每一个人有必要做这样的自我反思。好,那我们接着回到尼采,我们说啊,尼采虽然和苏本华同样谈痛苦啊,可是尼采所谈的不是苏本华意义上的欲望之苦。
这个是我们今天的讲座要和大家分享的啊最主要的一个观点。
尼采虽然从苏本华那里过来啊,但是呢他和苏本华是有根本的差异的。
他谈的痛苦,看起来两个人的哲学里面一个基本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他们的思考,某种意度都有个逻辑起点,这个就是生命的痛苦。
但是两个人对痛苦的理解非常不同。这个不同带来了往后,接下来我今天后半场要谈的,他们对于生命的态度的不同啊,关键就在这个地方尼采的痛苦,在悲剧的诞生当中,有一个命名叫个体化之苦啊。
那么这个命名对于各位来说,可能就非常陌生了,什么叫个体化之苦了。
首先什么叫个体,什么叫个体化?可能大家知道是不是啊,我我们我们中国日常语言有个体户啊个体啊,这种说法都有是吧?
个体化啊有点抽象也能理解啊,但是什么叫个体化之苦。我们如果没有哲学的基础,不知道这个概念的来源啊,那我们就会怎么样望文生义是不是啊?
我我们大家读哲学平常困难,难在这个个方方所所会对得个个体糊呢,就就因为我们对于太多的词语都在望文生义啊,那么这个望我们声音有的时候是碰对了。
有的时候呢大多数人是碰错了啊,所以整个就读的稀里糊涂了啊,哲学读不懂,很大程度上是这个原因啊,看起来都是我们能懂的话是吧?
个体化也好,苦也好,我们都懂是吧?什么叫个体化之苦?但我们首先从大家的模模糊糊的感觉来说,首先个体化之苦给我们留下的一个印象啊和欲望之苦的区别在于什么?
在于他听起来有点精神性,是不是前面提的非欲望之苦的各种类型啊,其实都有一点精神痛苦的感觉。
大约模模糊糊,我们能有这个感受。那么这个个体化之苦啊,这个感受啊,刚才讲这个感受是对的啊是对的。
而这个感受更具体来说啊,所谓的个体化之苦。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和每一个事物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一样,他都在时空当中占据一个未知,都是一个什么有他者都是芸芸众生之一,这个就是个体化啊,所谓个体化的状态,就是我们意识到这个世界当中有无限多的存在者,而我们只是其中之一。
那么这个个体化之苦啊,这个意义上就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们因为生而为人这件事情本身而痛苦啊,我们前面讲的生活中具体的痛苦是吧?
账户上少一个零是吧?呃,这个痛苦是吧,或者身边缺一个伴是吧,也痛苦啊,或者呢这个履历上缺缺一个博士学位啊,这个都是具体的欲望之苦,是不是啊?
但是还有一种苦是我们因为生而为人而感到的痛苦,这当然更加精神化。
但是大家细想一下是有的啊,我不知道各位读不读红楼梦啊,红楼梦里面其实讲各种也讲各种生命的苦是不是啊?
但其实里面最根本的苦就是生而为人的苦啊,它里面有家族没落的苦是吧?
有人和人之间的各种猜忌啊啊生活的遭遇啊。但它里面最根本的苦是生而为人的苦。
所以这个红楼梦里面一开场有这么一个神话故事,是不是这个这个石头要去力竭看一下人世间啊是什么样子。
最后呢这个宝玉啊通灵宝玉啊,其实通灵宝玉就是人的隐喻,对不对?
人就是那块补天不成的石头是吧?然后呢,但是呢又跟是他其他石头不一样,而是通灵的啊,所以怎么样会因为生而为人啊,为会因为个体化状态而痛苦啊,简单来说就是这样的一件事情。
那么从迷彩的视角来看啊啊,这两类痛苦当中,根本的问题不在于欲望是苦,而在于个体化的欲望,个体化本身的痛苦,并且呢进一步这种个体化的状态会带来我们的欲望的不纯粹会带来我们的欲望的种种问题,最终会通向我们对于自身欲望的否定,会通向我们对于啊生命的自然欲望的怨恨啊,这是反过来,因为个体化之苦而污染了我们的欲望啊。
从这第二个层面来看啊,从迷采的这个思路来看啊,那么欲望之苦恰恰反过来要基于个体化之苦,我们生活中对欲望之苦都有感受。
因于个体化之苦啊,前面讲的生而为人之苦啊,我们细想一下,也能够模模糊糊的感知到。
然后大家想一下,这两个痛苦,其实第二个痛苦要来的更根本是不是或者说啊我们生活中之所以有无尽的欲望,因为无尽的欲望而痛苦,恐怕正因为我们的生命态度不够透彻。
大家想生活中,大家为什么对财富的追求是无止境的,真的是在追求财富吗?
或者对于权位的追求是无止境,真的只是在追求权位吗?
在所有这些无止境给我们带来无尽痛苦的欲望的背后,是不是有一个根本的欲望?
在那里只不过这个根本的欲望没有被意识到啊,因此呢生命态度不够通透,所以我们会在这个欲望的道路上越陷越深啊,这个提出来供大家思考啊,关于这两层痛苦的关系。
尼采和苏本华虽然看似都从痛苦出发来思考,但是他们对于痛苦的理解其实是有所不同的。
而这个不同其实已经蕴含了尼采,后来对苏本华的强烈的批判。
我们都知道尼采后来是批判瓦格纳的批判,苏本华的对不对?也批判他自己早年对于瓦格纳苏和苏本华的尊崇。
但这个批判的种子在这里面其实已经埋下的。因为苏本华总体来说,对痛苦还持有一种过于还原论的看法,过于简化的看法。
苏本华的痛苦总体来说就是欲望之苦。所以呢苏本华要通过告别欲望来告别痛苦,是不是苏本华最终的救赎方案是什么?
对于生命的自我否定,这个意义上通过告别欲望,我们才告别了痛苦啊。
可尼采呢啊尼采会说告别痛苦,也就是放弃了生命啊,这是尼采对于这个问根本不同的看法啊,告别的痛苦啊,也就是放弃了生命。
那么更准确的说是放弃了高贵的向上生长的奋发不息的生命。
这是尼采对于这个问题的完全不同的看法啊。我们知道尼采后来有个著名的说法,叫超人这个超人这个说法啊,简单来说,他谈的就是以自我超越为生命准则的这样的一种生命形态,自我超越,当然意味着痛苦,是不是一今日之我反昨日自我那当然痛苦了。
那不是躺平的,是不是啊每天要起来奋斗的啊,要警醒自己的,要反思自己的啊,要超出自己的那这样的生命状态,它当然蕴含着痛苦了啊,我们今天的问题。
今天青年的问题恐怕就在于我们好像丧失了自我要求。
而这种自我要求的丧失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我们没有感到这种自我要求有什么意义啊,所以鼓舞不起生命的力量。
啊,这个是在尼采看来啊是我们时代的一个一个基本的精神面貌,用另一个说法来讲,就是我们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于痛苦的意义问题缺少回答。
所以呢今天大家的这个追求基本上朝向的是痛苦的降低。
也就是说啊我们在追求舒适,我们之所以追求舒适啊追求生活的一种单纯的放松感啊啊,原因就在于我们觉得痛苦没有意义。
我们对于这个意义的问题没有回答,或者说我们对于痛苦采取一种过于简化的看法。
所有的痛苦都成问题,能降低痛苦啊,这个就成了现代人的基本的生命的形态。
而这样的一个形态啊,总结为一个公式,就是屈乐避苦,但是问题就悖妙的就在于当我们以趋乐避苦为生活方式,以生活准则的时候,恰恰可能产生了更巨大的痛苦。
这就是我们今天谈的精神内耗。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问题啊,我们以趋乐避苦为生,生命准则,它未必真的就能够达到对于痛苦的消亡,我们达到的可能恰恰是一个精神痛内耗状态态。
至我对以乐彩来说,这的一个现代人的生命态度,它带来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人性现象的缩减,人性的光辉的痛磨,带来的是这个伟大的生命不在。
有可能我们今天很大的一个问问题,就是用尼采的话来说,就是人的渺小。
今天谈伟大好像是非常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但是我们隐隐的有这样的生命的需要。
那这个呢是后来尼采谈的苦啊,这个苦呢我们可以总括为自我超越之苦,这个自我超越之苦,和我们今天要谈的个体化之苦是有关系的啊。
那这个关系我这里不展开说了,总之我们说尼采看的要更深一层。当然他的这个看法也是从叔本华深发而来的。
因为个体化这个体法就源于苏本化。我们知道苏本华那里有个概念叫个体化原理,而这个个体化原理当然是一个汉语的翻译啊,其实也可以翻译成个体化的根据。
那么这个个体化的根据在苏本华那里,具体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时空,因为在时间空间当中存在的一切都怎么样,都只占据时空中的一个位置,所以就怎么样。
所以这个时空当中的世界一定是什么?以个体化的方式存在的,我们一定是是个体事物,也是一个个个体的方式存在。
这个就是苏本华讲的个体化原理的基本道理啊,就是时空当中的这种分裂感。
那具体我们往后再谈在这一部分啊,我们还要强调无论尼采对痛苦的看法如何不同于苏本华啊,他和苏本华一样,都否认一个狭小的自我的幸福论的追求。
苏本华反这个幸福论,这个大家知道啊,因为他说幸福论无非是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
而他说这样的追求其实是什么?越追求越怎么样,越陷入痛苦,是不是?
所以他反对幸福论啊,他的这个生命态度可以称之为救赎论啊,生命不是呃追求幸福,而是要从这个欲望的洪流当中摆脱出来啊,这个是苏本华的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那么尼采同样反这样一种幸福论。但是我这里面加了一个限定语,叫狭小自我的幸福论这种呃幸福论的追求,在苏本华看来是不致的啊啊,是不理智的,就缺乏生命智慧的。
而尼采呢在尼采那里要更增添一种色彩。尼采会痛斥他是庸俗的痛斥他是事快的。
尼采的文字啊里面有一种激励人的东西,还因为他一种高贵的生命态度,他以一种高贵的姿态,辛辣的比调来嘲讽这种幸福论。
而这种幸福论简单来说,就是我前面讲的趋乐避苦。那么这个在说本话看来是不理智的,是是没有看透生命真相。
在尼采的看来它甚至是什么?是庸俗的,是可鄙夷的。在尼采看来,他那个时代,随着技术的发展啊,就沉浸在这种幸福的幻想之中。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今天是不是问题?同样在此那言外之意,也就是说生命还有更高的境界。
尼采还要谈自我的转化,个体化原理,个体化状态中的自我,这是一种自我理解。
我每一个人都有这种自我理解,但这样的自我还有待转化。那这个是尼采的姿哲学,而所包含的一种深层的含义,他还要讲更为根本的欢乐。
尼采我前面说了,他讲的更深的痛苦,但基于这个更深的痛苦,他要完成一个自我的转化,完成这个自我的转化之后,会有一种更大的欢乐。
尼采说我们日常的这个关于痛苦和快乐理解啊,都太简化了啊,原因就在这个地方啊,那么这也就是他的迪奥尼索斯精神的根本。
余明锋的哲学课-尼采《悲剧的诞生》二十讲-第12讲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之类的,也不打算靠这个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
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