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俞云峰。今天我们在接着来谈叔本华。
呃,我们在谈叔本华的时候呢,都会给他一个定位啊。所谓的悲观主义者,哲学史上基本上都这么谈,这当然没有大问题啊,但是呢,我们真的要严肃的对待一个大思想家,那么就往往啊,需要去反思一下这样的一些标签性的称呼,他是不是有问题。
他往往是有问题的啊,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会太多的把日常生活关于这个词语的想象带入到这个原本应该有着严格界定的哲学术语当中去,就好比,把尼采称为非理性主义哲学家啊,这是我个人觉得非常有问题的一个标签啊。
那苏本华也是这样啊,作为大体的定位没有问题,啊,泛泛的谈,或者像我们一开始的谈法没有问题啊。但是,当我们啊这个谈了一些基本的东西之后,我们反过来要对这个概念本身,做更为精确的一个界定。这样子呢,我们才能够严肃的对待一个思想家啊,能够突破一些通常的流俗的一些误解。
那么当然了,我们都知道啊,苏本华关于人生确实说了很多的坏话,是不是啊?比如说,啊我这里再给大家补充一个他的一个著名的一个比喻,他说生活就是一桩亏本的买卖。啊,我知道苏本华家里是富商家庭,啊,他曾经也做过生意,啊,呃他在十几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发现这个孩子太聪明了啊,就很担心啊,他担心什么呢?担心家里没有人继承事业。啊,所以,他就给儿子提一个建议说,要不然你去欧洲旅游两年,游学两年是吧?但是呢,这个回来之后有一个条件,回来之后你不能上大学,啊不能读这个文科高中,然后上大学啊,你要去读实业的啊,相当于我们今天的这个技术学校啊,然后呢要去做生意,对吧?所以叔本华是懂这些的。啊。
然后他说从一个买卖的角度来说,人生是很不划算的。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努力的投入,我们倾其所有的投入,但是最终收获的东西是什么呢?从他的这个观点来看,最终收获的主要就是痛苦和无聊这两种要素,然后在人生的终点我们还收获什么呢?我们还收获死亡,对吧?啊,所以这个意义上人生啊是一桩亏本的买卖啊,这个好像呃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呃形象的比方是吧?
但是我们必须得说,这不是叔本华关于生命问题说的最后的话,啊,这是我们这一讲要特别强调的。我们在上一讲谈到审美的快乐,啊,在谈到审美的快乐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出,啊叔本华的观点,啊,他的思想,首先要强调的,无非是,如果我们在欲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那么啊就会越发的陷入一种生命的烦恼,痛苦当中是吧?啊,这个是他的一个基本的观点。
而叔本华谈论生命的真相之后,他还要接着谈我们对于这样的一个生命的态度的问题啊,这个是我们要特别强调的,他不只谈论生命的真相,而且谈论我们的生命态度,其实重点在第二方面。
啊,在上一讲的视频播出之后呢,我也看到有朋友在下面评论啊,说老师既然呃审美的快乐啊,它是另一种快乐。那么我会不会有意的追求,审美的快乐?这个意义上啊是不是一种新的欲望的形态呢?
啊,这问题很好啊,但是我们首先需要去对于概念做一个精准的界定,审美的快乐,它的一个定义就是,不是从欲望的满足,而是从欲望的摆脱得到的快乐,啊,这种快乐。因此一种纯净的品质,这种快乐的发生,它的根本的机制,其实是我们的主体性姿态在转变,我不再是那个欲求的主体啊,是吧?不再是那个欲求的主题。这个意义上对于审美快乐的,呃这个这个,我们说追求啊,它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欲求欲望,而且这种呃所谓的追求,恐怕也有一定的问题,啊,因为我们我们谈追求的时候啊,积极以求的姿态啊。但是在,比如说在自然美的问题上,啊,恐怕它是自然的降临,啊,他是不经意的发生,是不是啊?当然我们在谈艺术的时候啊,这里面啊我们我们人在营造一个在创造一个啊让我们能够静观能够呃投入其中的世界是吧?
当我们在看一部小说的时候,我们投入其中哭的这个这个眼泪是流是吧?但是呢,这里面有一种快乐,啊,有一种快乐。那么这个意义上,当然他有一个追求在里头啊,但这个追求和通常讲那个欲求它确实不同,对不对?
所以这个概念的层次不能够混淆,啊,概念的层次不能够混淆啊,这里面的关键在于有没有发生一种主体性姿态的转化。啊,叔本华也在这个意义上把审美的主体称为世界之眼啊,那个世界的眼睛。就这个时候虽然是我在望月啊,我在观花啊,我在看小说,我在读诗啊,但是那个审美的主体,这意义上我作为审美者突破了个体性的界限。
啊我记得在第一讲的呃这个留言区啊,有朋友就问说什么是审美啊,美有没有普遍性可言啊,其实呃我们正好可以谈一下这个问题啊,美的奇妙就在于它一定是具体性的发生的,是吧,啊,我总是在看到这一朵花的时候,有一种审美的呃这个这个感受啊,我总是在读这一本小说的时候沉浸其中是吧?它总是一个具体的发生。但是,这个具体的事物当中,发生的是一个有普遍性的维度啊,这种快乐和我那个个体性的喜好的快乐,它有区别,啊,我们对于艺术都有个体性的喜好啊。但是里面有一个根本的一致性,或者说可普遍性的地方,啊,就是因为在这个审美当中的这个感到快乐的愉悦的这个主体,它其实突破了个体性的局限,啊,如果没有到这个维度,那在叔本华看来,还不叫美,啊,这个当然是继承在康德的思路下来。那么这个有关哲学史的这个线索就不去谈了。
啊。那从这个角度,我在想,我们可以再举一个例子啊,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对中国人呃都熟悉的东坡的一句话啊,做另一种解释。呃,这个话就是千里共婵娟,啊,我们知道所谓的千里共婵娟指的是啊两个亲人爱人相隔千里啊,但是我们在中秋那一天是吧啊,这个抬头望着啊,不一定中秋那一天啊,我们抬头望着同一个月亮啊,那这个时候那个月亮仿佛在传递着相思是吧。
啊,但从苏本华的角度可以对呃这一句名言呢做另一解解释。当我们千里共婵娟的时候,其实我和你,啊我们都处在那个出神的瞬间,这个意义上都突破了个体性,啊都是那一只世界之眼,啊这个意义上不仅是两个情人在千里共婵娟,而是普天之下,所有的人,当我们抬头望月的时候,其实我们都超出了个体性的这个自我的意识,啊这个意义上都有一种纯净的世界之眼。在那里发生,啊,这个当然细说起来还有点有点玄奥啊啊。
但是呃我想给大家再补充这个例子,让大家去理解什么是叔本华意义上的审美啊,也因此呢啊付总华对于生命问题的这个态度的看法其实是有复杂性的啊,他一方面讲生命的真相是这样啊。另一方面讲,其实我们呃这个呃需要去呃追问的啊,我们需要去努力实现的,其实是一种生命态度的转换。也因此叔本华是反对自杀。
啊,在我们前面讲了那么多悲观主义是吧?人生要么痛苦,要么无聊。那死了算了,好不好,啊叔本华说不行啊,不是这么简单啊,不是这么简单啊啊这个关于自杀他他有很多的论证啊。
首先第一点论证,他说啊其实这个呃自杀者以为自己一死就一了百了了是吧?这个,个体生命的结束就是一种解脱了,叔本华说没那么简单。这个个体生命的结束,我们以为啊他已经是一种解脱。首先这已经预设了一种我的生命,就是这个个体性生命的这样的一种成见,啊这个在苏本华看来是一种成见啊,这个原因我们往下再谈啊,这里先不说他,就首先他他他有一种对于生命的惩见啊。
其次,他对于生命问题,其实于事无补啊,生命的这个洪流欲望的洪流,仍然浩浩荡荡的向前向前走,是吧?啊,这个向前奔涌而去,我们的这个一个个体的消亡。其实这个事情,对于生命问题的解决啊,没有任何真正的意义啊,这是第二点啊原因。
那么更根本的在于第三点,原因就是当我们想要通过自杀来解决生命的困境的时候。其实,啊楚本华说,这里面预设了一种,肯定生命的态度啊,啊,这样的意义上的自杀,他其实是要得到生命里面的幸福快乐财富等等但是没有得到,于是乎绝望,啊,或者在努力追求的是陷入绝境是吧?啊,豪赌一把啊,把全部身家赌市去买一只股票是吧?然后全亏了啊,这个时候感到绝望,没有出路了啊,他说这个舒本华说这样的一个呃生命态度,最后的绝望,他其实并没有真的看破生命的真相,没有完成生命姿态的转变。所以他的这个否定生命,不是真的否定生命。而只是没有得到自己的想要肯定的东西,于是呢想要放弃,啊,所以这个是苏文华反对啊自杀的一个根本的呃原因,
自杀这个意义上。在他看来啊,不但是一系列错误的观点的产物,而且自杀使得一个人错失了生命态度,真正发生转变的那个契机。
啊,苏本华疑在这个意义上解释死亡的问题啊,很有意思啊。他说我们一般会觉得一个人突然的死亡,比如说出车祸啊一些不幸的事件,我们会觉得很惋惜。那么这个时候的惋惜,我们会觉得他太早离开生命,好像生命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但是他没有能够享受到。
那苏本华从他的悲观主义啊,这个意义上的悲观主义的角度来说,他说这个是观点是错的,是一个成见啊。但我也觉得一个人突然的死亡是惋惜的,啊,是可惜的啊。为什么是可惜的呢?
叔本华说那是因为他失去了去面对死亡的这个机会,啊,在这个面对死亡当中,去看破人生的机会啊,去转化那个主体性姿态的机会。所以这个意义上它是可惜的。啊,大家明白这个意思吧。啊,这很有趣的一个一个观点。
啊,那么这里我还要补充一点关于自杀啊,自杀现象非常的复杂啊,非常有趣的话题啊,一个非常有趣的生命现象,但他确实是复杂的啊啊,比如说呃我们都知道苏格拉底啊,苏格拉底能算自杀吗?他当然是被雅典审判的啊,但是雅典人说你可以选择逃亡,对不对?那苏格拉底说不啊,我就要留在雅典啊,他那么这个里面是不是有自杀的意味呢?
他的这个自杀,是不是苏广华批判的这样一种态度呢?啊,这里面就有很多值得讨论,啊,那我不在这里展开,啊,我只说叔本华关于自杀的观点,确实适用于生活中啊最常见最普遍的这一类现象,啊,我想这个大体是没有疑问的啊。
好,那么啊在审美当中啊,我们又回到审美来谈啊,在审美当中,我们确实体会到这样一种从肯定生命的态度当中摆脱出来的这样的一种救赎感,啊,自杀不行啊,这个生命态度怎么转变才行呢?在审美当中,我们仿佛找到了一个出路啊,至少它是一个范式。
为什么说他只是一个范式呢?因为首先审美啊,其实它只能是短暂的是吧?啊,只能是短暂的啊,我每次去看电影啊,这个沉浸在里面两个小时,然后出来又回到生活啊啊这个这个我们望月啊非常短暂的两分钟是吧?马上又一个电话来了啊,又回到生活啊,或者这个这个抬头望月在路上散步走着,走着前面红绿灯了是吧?又回到了现实世界啊,这个这个审美的这种陶醉沉浸其中这种忘我的快乐非常的短暂啊。
所以叔本华说,审美这个意义上他不是真正的救赎,他还只是一种慰藉啊,他对我们生命很重要,是我们生命不能缺少的一个维度。他对于我们真正透彻的生命态度也是一个指引,啊,但是他自身还不是真正的一种救赎啊。
那么真正的救赎是什么呢?啊,真正的救赎啊在于审美给我们指引的这样的一个转换的契机。啊,这种转换啊,我们在这个思考审美的问题的时候,首先能感受到啊,我们这个嗯看到啊根本的焦虑,其实是我们的自我焦虑,啊我们在审美当中体会到那种快乐,那种纯净的快乐。其实最主要的,还不是因为这个这个这个美的里面的这些内容啊啊,主要的是因为,我们首先从自我里面摆脱出来,对吧?冲破一种自我的姿态,啊欲求的姿态,啊这个是审美给我们提供的一个范式。
我们从第一讲就开始讲呃生命的有限性悲观主义问题,对吧?啊,讲这个生命的一些根本烦恼,啊,但我们当时没有完全的点透这一点,其实所有的烦恼,它有一个根本,这个根本就在于我们的自我观念,啊,并且我们的自我观念是渗透着他人的目光的是吧?我们是用他人看我们的目光来自我评判的啊,这个意义上每一个人都是熟人啊,都是社会性的人,都在社会生活里面,去按照主流的、既定的、价值观去生活,啊,这当然是生活的常态。可是如果我们对这样的生活的常态,没有一定的反思的话啊,那恐怕焦虑是没有尽头的。而所有这些焦虑根本啊,如前面所说是自我的焦虑。
啊,所以苏东坡有句名言叫人生识字忧患始。为什么人生识字忧患始呢?啊,因为当我们七八岁的时候开始识字了。那么这个时候哎,我们的自我意识开始什么啊,开始变得清晰起来了啊,小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小朋友们啊,他不太会说,我啊,他会说,他会说自己的名字是吧?他会说宝宝,他不太会说我啊,真的这个你去观察,你会发现他到一定时候,自我意识开始清晰起来啊,这个自我的烦恼,当然也随之降临,啊,所以说人生识字忧患始。我们一切的问题根本上在于这个自我。
而去除焦虑的办法,在根本上也是通过自我认识的更新啊,在自我认识的更新当中,完成自我对于生命态度的转化,啊这个是苏本华讲的根本的这样一个生命态度的问题,啊,这个态度的转化,简单来说,就是从一种积极的去求世界中的,啊这样一个肯定的生命的态度,转化成一种跟生命本身拉开距离的一种淡然处置的态度。
啊,淡然处之。啊。那么呃这个这样的一个态度在苏本华那里也叫否定生命。但是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苏本华讲的否定生命,可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否定生命。他的否定生命,是要否定这种生命向前欲求的姿态,要从这里面超拔出来。
这个意义上的否定生命。它当然也讲禁欲的生活等等啊,但这个意义上的否定生命,它的根本其实啊是一种长久的审美,而是对生命本身的审美啊,不只是对于个别的这个美的现象的审美,而是对于生命本身的一种审美的姿态。一切无非都是生命的戏剧啊,这个意义上从里面超拔出来。
啊,那么这个在东方其实就是佛的意思。为什么?因为佛这个词啊,它的原本的含义就是觉悟啊,就是觉悟。
那么这个从这个角度来说,书本法的哲学其实非常的积极。因为他的自我否定其实是自我进化,他的否定生命,啊其实是进化生命,啊是很高的一个思想的境界。
我们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是吧?但是啊我们把它作为啊在世俗的追求之外的生命的理想啊啊,我想啊他有永恒的意义啊。
好,那么关于苏本华,我就谈到这里。啊,这个从下节课开始啊,下节课我们要谈一次什么是哲学,啊,来回应朋友们之前的提问。然后呢,我们就开始真正的进入尼采。
啊,为什么要讲这么多叔本华呢?就是因为早期尼采的思想,悲剧的诞生的思想,就是从苏本华这里转化过去的,尼采从悲剧的诞生,已经大大的不同于叔本华,然后大大的不同于叔本华。
但是它是从数本化这里发发生过去啊,所以这个意义上,非常有趣的,就看它是怎么转变啊,那么这个是我们以后的话题。
啊,那最后我再想谈一个我最近看朋友们的评论啊,我的一个感受啊,我看了很多评论,我没有办法一一的回复啊,但我有个感受,就是嗯我们不只是在谈两位呃遥远的百多年前的德国思想家,我感觉慢慢的啊朋友们和我一起在思考自己的生命的问题啊,我想这是啊让我觉得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啊。
好,最后感谢朋友们的陪伴。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