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接下来我们是有一个提问环节。
呃,王老师您好,听了您讲过之后的那个资本逻辑的四大界限,感觉意犹未尽。呃我的想法是,资本现在当今展现出了在巨大的力量,正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人类的既有的传统的生存方式。那么您认为这样一种巨大力量会把人类带向何方呢?就是呃中国现在的崛起及其揭示出的中国的道路,呃,您认为就是我们民族内生的文明中有没有这样一种独特的智慧,能够就是扬弃甚至是超越现有的资本的逻辑呢? 期待王老师的回答。
朋友的问题。确实涉及到宏大叙事。
在资本在今天仿佛展现出来的无法抵挡的力量,当然他同时也展现出他自己无法克服的矛盾。那么他正在展开什么?正在铲除一些曾经的非资本区域的民族,他们的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他们的价值信念体系,那么他一定会受到抵御。这是一。
第二,我们谈论资本的逻辑在中国展开,它会受到怎样的限制和规约,那么就要谈到中国文化精神。中国文化精神一定是导致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对世界的理解和对人生的基本态度的方式,从中产生运用资本的方式。今天中国人运用资本的逻辑产生出许多的弊端,我们都看到,所谓健康正常的市场机制,总是受到阻碍和没有发挥,我们看到的是它消极的一面,但是其实我们从中也应该看到积极的一面。
在中国,要解决一个政治清明的问题是没错的,但是中国人一定会以自己的方式。限制资本的逻辑。因为中国人不会把个人完全跟自己的家庭,跟一个伦理的共同体脱离出来,成为一个单子的个人,中国人不会这样。中国人也不会把个人人生的意义还原为如西方那个马斯洛心理学讲的最高的需要叫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中国人来说,自我价值是个抽象的概念,它总是联系着我们的父母辈和我们下一代。
将来的、今天的中国人和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的中国人,一定会有一个最基本的生活目标,为他们的下一代开辟光明的人生道路。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关怀,这是中国文化精神导致了中国人的人生态度。
所以中国的文化在当代的复兴,其实是中国人生态度的复兴,这种人生态度比西方的那个理性的法则所规定的无穷进取的这样一种进步强制来说,中国是健康的,所以他一定会限制的。
只是现在矛盾多 和 问题多,这事情也符合老子说的反者道之动。事情总会走向自己的反面,然后今天这个状况到后来会走向反面,这个反面我们在座的大多数会看得到,所以它意味着资本,他这个逻辑本身是超国界、超民族的,但资本在另外一个民族那里实现出来的方式,一定是以这个民族的文化土壤、文化精神为他的前提的。所以日本的经济跟欧洲的经济其实是不一样的。
日本的企业的行为跟欧洲企业行为其实也不一样,日本的企业内部的人与人的关系跟欧洲企业内部的人与人的关系也不一样。这一个例子不是个别的啊。都已经证明了资本逻辑,在每一个民族那里,会遇到他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的一个抵抗或者一个调节、一个转变。
所以一个宏大叙事,说资本主义将把整个人类带到怎样的方向,我想社会主义是肯定的,这个社会主义成为共产主义还是成为什么主义,我们姑且不论,但未来的社会主义,我们且用这个词。他一定是多元的,这个多元不是别的多元,是民族文化的差异造成的多元,所以扬弃资本主义,在我现在的想法当中,跟马克思后来的一个基本想法不一致的地方,马克思认为是所有发达的资本是一块同时起来的一个行动,同时发生的行动,这个同时发生,可能这样,可能不是同时。
但是它意味着,我一定相信未来的民族的文化差异的文化精神差异和不同的智慧,不同的思想境界,洋气资本的道路是不一样的,就未来没有一个统一的,我们以前想象的人类大同的一个没有任何文化差异的,全世界人都只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这是不可能的。
社会主义在未来一定是复数,不是单数。
老师您好,我是上师大的,那么我想问一下,就是您刚才在讲座中谈到了一个呃在现在的一个货币的主宰机会和人类劳动的一个异化,以及那个价值理性缺的问题,我要提问,这是不是 一种主体理性导致的结果,那么这种现代性的问题能否通过哈贝马斯的那种交往理性得到解决?谢谢。
呃主体理性是它的表现形式。就是欧洲的资本主义诞生的一个基本条件。实际上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是封建这个经济的解体,他的封建贵族的衰弱,然后它逐渐的要驱逐那些仆从,她无法维持下去他这个封建经济。第二个原因是第三等级,欧洲第三等级的这个主要是商人和手工业劳动者。
这两类人呢,是我当时被称为第三等级。这两类人其实就是在封建社会的晚期,发现了奔向个人自由劳动的新的原则。
这个发现是通过他自己积累起来的手艺和有限的动产发现的。终于他发现服从于封建关系的劳动是种错误的、偶然的限制。是在人类这种限制和桎梏。
所以奔向个人自由劳动,怎么奔向呢?我们已经看到,已经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已经有商人的活动和市场的扩大,这些条件都准备好了个奔向个人自由劳动,绝不是自由人的联合体的自由劳动,一定是个人分离,彼此分离,然后交换劳动成果,以商品的方式交换,那么这就是资本主义诞生的必然性、感性的必然性。那么这种必然性一定在意识形态得到表达,那就是把天主教的上帝赶走,迎来一个新教的上帝或迪卡的主体理性,这是它的表达式。然后说主体理性全面展开了以后,他本来是结果,就成了原因,就全面的对这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完成一种理性的抽象。
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秩序啊,都是以理性的法则来建立当代,现代,那么这种秩序就一颗很严密的组织起来的机器,在这个机器当中,人的自由和个性不是得到了实现,而受到了压抑。所以马克斯微博 讨论的科层制度或者官僚制度是吧?体系就是现在所有企业基本上用的制度方式,在这里边人被工具化。
这些显得是主体理性的结果了,对吧,其实他是劳动抽象化,以货币这个抽象的交劳动的形态的原则,就人既然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叫劳动 抽象化了,一定会把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都一一的完成抽象画,他就表现为主体理性,对吧,这样一个一个形态,然后他现在遇到了问题。
就主体理性本身遇到的问题,就是20世纪的新的哲学,比如说后现代主义,他们就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说笛卡尔的自我,那个自我是孤立的自我,其实我们在自我的核心当中有他所存在。它是不可避免的居住于我们自我的核心处,这样一个原则,就是把一个独立的个体的自我封闭的主体给解构掉了,他最初就首先表现在,比方说,最初表现在这个弗洛伊德的学说当中,我们知道弗洛伊德的精神奉献理论,解释了我们所谓自我意识底下还有什么巨大的无意识领域,这是无意识领域里边充满了各种情结,Complex,这种情结的内容都包含他人的在场,在自我中,在自我的根基中。
我们看过一部电影叫盗梦空间,其实它就是按照弗洛伊德学说创制出来的一部故事,一个电影的故事,在一层层往下走,所以呢,一种仿佛是坚固的自我、已经被瓦解了,那么它也表明了一种什么呢?也表明了这个资本的逻辑的自我完美完整性也是被打破的。
主体的逻辑在经济领域里边就资本这个君临一切的原则,他其实也包含着摧毁他的力量,所以解构主义其实也包含在马克思的基本思想里的,就是没有一个系统是system里边,一定有一种艺术的要素包含在这个system这个结构里边,这个异质,而这种意识的要素会导致整个system这个结构体系的解体。结构主义的原则就像现象学的原则都包含在马克思的哲学革命里边一样啊。
我有一个问题想问您,就是呃,我们现在的感性力量应该如何面对资本文明带来的这种理性力量,就是您刚刚在您的演讲中,呃强调了我们非理性的力量的重要性,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这种非理性的力量,或者说感性的力量在资本面前显得软弱无力,那么对于当前的当前的社会中的人来说,我们的这种感性的感性,感性力量的软弱无力应该如何获得一种提升,或者如何给他一种心灵的回归或者心灵的力量。在这种资本的强大的逻辑面前。
王登峰:不能同意你对问题的提法。资本不是理性的力量,资本本身就是感性的力量,但是是异化了的感性的力量。所谓异化,就是说资本带来的是人与人之间在感性上的分离和对抗。
所以当资本说话的时候,他不是说,他在经济学家的文章里边才表现为逻辑的东西和理性的东西,在现实生活当中他就是异化了的感性的力量,这个理论总是把经济危机看成是资本运动过程当中。违背了某些理性的法则所造成的,其实这种违背是他必然的事情。
资本在他每一步的展开当中,他就在运用自己的异化了的感性的力量,而是然后他每一次造成灾难之后呢,经济学家事后来解释这些灾难,从逻辑上来解释他的原因,所以经济学在每一次经济危机之后会发表他的新的理论,这一切都表现为事后聪明。
理性,终于一再成为胡闹,但他每一次在对发生这个非理性的东西,做理性的解释当中,获得一点自我安慰。
但是我们以为资本的力量就是理性的力量,错了。
所以,理性在今天变成工具理性是不可避免的,它的工具化表明,它并不是生活的基础,是生活的手段。而每一次都是为了想要排除感性冲突的手段 罢辽。
所以我对你问题的提法是不能接受的,因为如果我们把资本本身看成是理性的东西呢?我们就是经济学家。
我们把资本看成是感性的、异化的力量,就马克思。
所以剩余价值规律并不是一条经济学规律。剩余价值规律揭示的是什么?资本在在追求剩余价值的整个活动的进过程当中,每一次都在产生破坏性的力量。剩余价值规律是说,资本如何在秩序的展开中产生破坏性力量的一条规律,而且最终的破坏就是敲响资本主义的丧钟。
所以总不能说剩余价值规律是一条经济规律。而是关于资本主义自我灭亡,灭亡的辩证的规律。应该是这么理解,所以这里我们不能一般的谈论资本文明的理性,理性只是它的表达式。这一点,弗洛伊德仍然是正确的。
弗洛伊德讲到了我们的自我的存在方式,就是为自己这本我 穿上一件理性的外衣,这叫纹饰作用。
所以胡塞尔是对的,现今的科学,包括社会科学都建立在沙滩上。
为什么我们需要做新的科学?
如马克思所示范的,并且为他开辟道路的。真正进入到感性本身他的对抗和冲突,就像今天中国问题的解决得了问题的解决,经济结构的调整,他绝不是取决于经济学家给出几套完美的理性方案,就能做到。
经济结构的真实调整,是场斗争。激烈的斗争。这里没有理性可言,否则通过老早调好了,金旭哥,我们行若干个重要的经济学家,比如说吴吴俊莲先生是吧,他最懂得市场机制的作用是吧,那么他实际我们给他,我们给他两个月。他就可以设计出一套调整中国经济结构、改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理性方案。
我想讲到这里,大概清楚。
我是来自企业,呃呃,上海汽车集团,荣威品牌的车场的。那个我们国家。计划经济时代30年,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30年。很不幸,我们现在拥有了大量的资本。
因为刚才王教授也谈到了,资本的力量啊,搜手power,也就是社会的力量,最后会转变为权利。
那么我们国民和国家是否做好了准备,如何用这个权利,但是西方的资本除了东方,最后东方的资本战争形势的发展。谢谢。
你说将来有可能是吧?比方说假定东方资本战胜西方资本。这样一个表达,这个表达呢,我认为是,还是表层的表达,资本向来是自己战胜自己,这第一条。
资本是自己产生出自己否定自己或者破坏自己的力量,那么资本以什么样的方式产生出破坏自己的力量。我们的问题,应该说东方的资本率先产生破坏自己的力量,还是西方的资本产生破坏自己的力量,倘若是西方的资本比东方资本更早地产生出破坏自己的力量。我们东方资本强大,显得显得是我们战胜他们了,他们混不下去,我们还有资本叫东方资本,就我们自己资本在中华民族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中被运用的方式,死得早一点呢,还是死的晚一点?我们死得比他们晚,就显得我们战胜了他们。
所以你的问题应该归结为这样一个问题,所以西方资本在他目前走的道路上。他如何产生所否定自己的力量,终于她不再能够称霸世界。是这样一个问题。
我认为他一时还不会很快的破坏自己,因为什么呢?我们刚才讲的是一个资本征服世界的过程。这世界是其实是资本原则征服世界的过程,所以今天讲的全球化强势在哪里呢?强势在西方资本。
这里边有一个什么很重要的原因呢?就是说,当西方资本已经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建立起他的规则,形成起他那样一个科学发展跟资本,科技跟资本连锁,技术全面的进入资本运动,让美国成为在技术领域里边,科学技术领域无疑是最高的国家,这是我们必须同意的,也是必须承认的。每一次产业革命,新的消费空间打开,都是美国人带来的。it就是个例子是吧?他们还将带来什么,我不知道,但是他们还将继续做,这是一个历史形成起来的东西,然后资本家、非西方民族渗透方,东方渗透的获胜,东方。
第一有一个不得不向他们规则屈服的过程,而且我们把这种屈服看成是学习,就是跟国际接轨啊。讲到底,跟国际接轨就是跟西方接轨。每年一度的世界信息论坛被称为达沃斯论坛,干什么事情?每年一度开的这个达沃斯论坛,就是讨论本年度世界经济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然后制定有利于西方的规则。这就是达沃斯论坛的真相,这不是我说的,美国人说的,这个美国人叫亨廷顿。
这句话写在它的上个世纪末叶发表的《文明的冲突》里。所以我们必须承认,美国的学术自由是真实的。一个叫亨廷顿的人,怎么记录了西方世界跟中东方世界的关系?
当然,他也是为西方文明的未来而忧虑。写了文明的冲突,但是他坦率的说出来什么叫达沃斯论坛。什么叫西方规则?他不是理性的问题,理性只是他的手段。
是为了西方的利益更好地控制世界经济的规则,事情就这样,我们这个民族恐怕还没有成熟到我们的规则能够跟跟他们抗衡。我们的话语权都没有的,在经济和金融乃至国际政治领域里面都没有话语权,我们还不断在学习他们的语言,来为自己的做法做辩护。
同意吧,话语霸权在哪里?规则霸权在哪里?所以在就可以预料的将来。恐怕还是西方继续征服中东方的过程,这个过程还没有完成。还没有完成,但是我们中国人因为改革开放30年,为西方资本提供了世界上从未有过,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大市场,13亿人的消费需要。啊,救活了多少欧洲或者日本的企业,我们想一想这一点就知道它这个过程一直在展开,还没到终结的时候,我们中国老百姓哪怕属于比较贫穷的家庭,至少还找得出一个日本产的家用电器。同意吧,13亿的消费。日本人还准备跟我们干。
我总觉得纳闷啊,你们应该把我们当成恩人看待?
问题:就是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的异化应该逐渐变小,就是直到消失,到那时人们就是才能获得或得到真正的自由。可现在事实却是这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的异化似乎变得越来越强了,就是人们的自由度、幸福感却下降了。不知道王老师你是怎么认为的,
王登峰:我又不同意你的对问题的提法了。劳动的异化的扬弃不是说他逐渐的缩小,然后终于消失,所以变成一个量的过程啊,量变、亮的转换,由多到少,由程度严重到程度减轻,最后消失。
不,恰好相反。劳动的异化的扬弃的前提是什么?全面的更深入的异化。所以马克思那句话是对的,自我异化的扬弃 和 自我异化 走着 同一条路。只有异化彻底了,异化的扬弃才终于来了。
就是说,要把人类的生命,人类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纳入到资本的逻辑当中,都要完成他的抽象化,我们就抽象化到很厉害的程度了,比方说我们现在的消费啊,叫符号消费都来了,是吧,那个钱花出去买的是什么?一个社会符号,一个社会地位,就这种领域都形成了资本的领域,就是他异化进一步展开。人类的这种,比如说艺术的活动,本来就是一个非异化的活动,它是感性的创造,但他也不得不服从什么,商业的运动,资本的运动,所以真正的艺术家啊,不得不过双重的生活,一方面他要卖画,要卖成功,要取得他作为艺术家的地位,是吧,他才有获得他的生活资料和从事那个严肃的卖不出去的艺术作品的创作。
他必须把生活领域分裂为两个方面。大多数人现在都必须分裂。比如说我搞哲学,我完全非异化,也很难啊,那么我们比如说是需要搞创收啊,我们就来了,你也得区分两个领域了现在。
所以异化正在继续的深入。程度将越来越加重。这种异化,不是说劳动时间的拉长,而是一般的财富,一般是生长,就货币是增值啊,交换价值政策,贡献我们全部的感性生命。
到了这一天。终于,异化扬弃就来了。这个马克思这句话的智慧来自赫拉克里特的那句话,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上升的道路和下降的道路是同一条路。
然后用马克思说,自我异化的扬弃,跟自我异化走同一条路。
问题:嗯,我的,我是来自南京政治学院的,然后我的问题是,就是习主席在之前的讲话中提到,要特别动员全党干部学习这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我就想请问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当代中国呃的社会发展有着怎样的具体实践指导意义,谢谢。
王德峰:问题很明确,我的回答也将非常明确。两个方面的指导意义。
第一个,我们今天中国。经过30年改革开放,逐渐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吧?形成过程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面临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处在社会转型最关键的历史时期。
在这最关键的历史时期里边,马克思学说的指导意义是什么?我们把它跟社会科学家的理论研究的指导意义做个对比,我们现在要研究的不是如何搬用西方的经济学或者法学的理论,让中国市场经济健康,然后配之以合适的政治构架,这个理性的设计,我们如果要做一些方向的选择,我们做道路的选择的话,我们的前提是什么?马克思让我们去看,当下中国实际生活当中有几种 搜索power。理性前的。
几种社会权利,社会权利不是单数。主导性的,将逐渐变成开拓资本。那么以往的存留下来的搜手power权利,比方说我举个例子,我们大多数的农民,中国的农民现在仍然是小块土地的拥有者,同意吧,尽管他们没有足够的资本来经营他们的土地,于是他们荒芜了,把土地荒芜,然后到城里打工。因为一个个体农民,来面对一个现代的变化多端的市场,它是无法面对的。
所以,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原因很简单,是吧?你现在做个体农民试试看。
但你不得不用各种方法来降低成本。你一定要用化肥、农药和催生素。
但是他们拥有的残留的历史,遗留下的搜手power,就土地所有权,尽管宪法上认为土地所有权是国家的、全民的,是吧,实际使用权是真实的power,他跟capital这样一个power之间的关系像什么样?他们之间的斗争就是动产战胜不动产的过程。土地所有权不动产。好这个过程的研究。根本上重要于 社会科学的描述和理论设计。
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马克思通过对资本逻辑的非自洽性的揭示,告诉我们什么?资本主义存在的每一天都必须包含社会主义,否则他活不下去。
别以为资本主义和社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中国人懂这个,本来就懂。我们遗忘的很久,谁懂得?道家知道、老子知道,老子说,反者道之动。于是推出两套,两套中国人处事的法通则。
第一条,你要达到一个事物,你必须从他的反面开始,这是第一。第二条,你要让一个事物保持的长久一点,必须让这个事物包含自己的对立面,资本主义要在资本的逻辑要在中国展开,必须什么让他包含他们自己的对立面,叫什么社会主义。
那么如何让他包含,马克思启发我们。而不是现在经济学能启发我们。
所以两个指导意义。一个让我们去分析当下的生活世界的真相,社会权力体系的真相,而不是政治权、法的权利,不是也不是经济学理性的设计。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如何让在中国搞市场经济,如何让它包含什么资本逻辑的对立面,社会主义原则,这是中国必然的道路。他只要不能保证他这样,他就活不下去。一切事物都是如此,必须包含自己的对立面。
让恋爱能够充分展开,就是包含,他的对立面,婚姻的目标,他才能展开。
问题:王老师你好,我来自上海政法学院,我姓刘,有一个问题提问你,就是最后你讲到的资本的自我扬弃,那么这个自我扬弃和我们所说的共产主义运动,或者说马克思当年所寄希望的那个工人阶级的那个崛起,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那么有这种自我扬弃的这种内在的必然性的话,是不是那种运动,包括共产党的存在就成为一种环绕或者多余啊?谢谢你。
回答: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不是一个逻辑上讨论的问题,当然我们可以仿佛是螺旋的讨论了,就是我们刚才提出了,马克思讲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四个内在界限,是吧?这似乎是逻辑的展开的。
每一条界线的出现。就说资本在他的当下状况当中,每一次都会碰到这四条在线,每一次碰到绝不是个理论问题啊,是实践上碰到。什么叫实践上碰到?——斗争。斗争来了。
别以为现在西方的国家阶级做成消失了。只是说他们通过了19世纪到20世纪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的教训,然后他们做到了一件事情,第一,承认工会在政治上独立的地位。第二条,把劳资冲突,这是感性冲突。通化店。你问的这个问题,我知道马克思讲的这个共产主义革命啊,它有一个革命主体,这个革命主体是否存在,就无产阶级作为革命主体是否存在的问题,向来现在被怀疑了,因为无产阶级似乎通话到资本世界中去了,革命的主体后来告诉别的地方去找了,比方说法兰克福学派,对吧,上个世纪的重要的法兰克福学派,从学生中去找,从那些拒绝资本逻辑的流浪汉那里可以去找吧,那么无产阶级就不行了啊,这个讨论,这个讨论还将继续。
但是有一条,我们看到的。每一次遇到界限。都是一个现实生活的冲突的展开啊,绝不是理论矛盾的解释啊。冲突就是要代价的。
美国人金融风暴来了以后,他发生了冲突了,这冲突很快又平息了,第一部叫占领华尔街。第二部叫占领华盛顿,看到了。欧洲劳资冲突的成熟方式,就是现在成熟方式、社会不受到破坏的方式,就是让他纳入法律的轨道。纳入法律的轨道,就谈论一种同行同业工会啊,比如航空港,他们是个公会,同行业的公会,他们如果需要斗争,不得不斗争的时候,他们会宣布什么?——罢工。行业罢工,这行业罢工宣布起来,怎么宣布的?——罢工三天。
让资产阶级看一看,你们承受得了吧,对吧?就这个倒是。三天,你们计算得出来的,将要损失多少、多少亿美元,比方说,如果你还能承受,三天到了,你们不让步是吧?宣布延长罢工一个礼拜,你们再算吧。终于发现承受不了,坐下来谈判。
劳资裁判的前提是什么?罢工。这就是感性冲突和感性斗争,他在欧洲国家并没有消失,各位。只是他们不那么严重和不那么剧烈的原因是什么?国内的阶级矛盾转移到什么?东方世界去了。
如果比尔盖茨那句话是对的,就是说什么叫市场经济,就是穷人为富人打工的经济是吧?好,什么叫世界市场经济?穷国为富国打工的经济。革命主体在哪里?它必将产生。就是这么告诉你。但是,未必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体力劳动者、蓝领工人这样一个狭义的无产阶级。他将是广义的,而且你想不到的,有一次我跟吴雪梅老师,在私下里聊天,我们开玩笑,我说革命主题在哪里,他说完全可能是it工程师,突然一天把电脑砸掉了,任调查。因为IT产业的这种劳动据说是非常残酷的,实际上据说它的年龄,这种职业的年龄是非常短的,是吧,据说35岁以上你就不行了。异化之严重,对吧。
哈,我就这样回答吧。
总结:这个问题。我觉得都非常的好呢,我们王教授回答得非常精彩,这个如果要给一个最佳提问的话,具有代表性,我想我愿意给那个来自荣威汽车的这位这位朋友啊,这个作为今天的最佳提问。
啊各位,我们三个小时啊,这个非常的紧张,也非常的精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