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王德峰老师-重读资本论-21-在线讲稿

好,各位朋友。
下午的课,我们现在开始。

我们进入这个课程的第七个方面。
就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学说。
如何揭示资本主义生产自身的内在界限。

我们说明了内在界限和外在界限的区分。
比方说。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生产方式,
他都会遇到,在他之外的其他一种文化或者别的生产方式的限制。

而资本主义这个生产。我们在第五个方面就是说,
他实际上要征服世界。突破一切民族的疆界。
他让不同民族的文化的差异在资本面前消减。
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避开这样一个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当然,现在这个地区呢,还有少数若干个,还顶着那里是吧,比方说bei朝鲜。
但早晚一天,这个国家会被突破。
所以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呢,他不是遭遇到外部的界限,外在的界限。
呃,伊斯兰世界。也无法拒绝资本对他的渗透。

而现在讨论的是内在界限。也就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每一步都同时产生限制自己的力量。
这就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对这个流通、交换、分配、消费这几个环节,并不是如经济学家所设想的那样。所设定的那样,是一个逻辑上自洽的系统。

当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有四个内在界限的时候。
同时也就指出了,资本主义是一个非自洽的系统。
那么有哪些界限四个?四个内在界限。

第一个就是,这个话是马克思的原话啊。
必要劳动。是活劳动能力的交换价值的界限。

我们能读懂这句话。

所谓必要劳动,我们昨天讨论了。
在一个劳动者的时间,一定的时间段里边。
它区分了两个部分。一个是必要劳动,一个是剩余劳动。

必要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等于。企业家偿付给这个劳动者的工资部分。

剩余劳动呢?他不能说劳动到,正好等于必要价值,等于工资的时候,他就离开劳动过程。
如果是这样的话,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就不能实现它这个目标剩余价值。
生产资料。转移到新产品上去,它叫转移,不叫增加。
对。那么,企业家的另外一笔投资就是工资。叫可变资本的投入。
所谓工资是可变之本,所以运用这笔工资,它可以带来什么?——这个剩余价值。

假如没有带来剩余价值,那么工资所代表的价值,也转移到新产品的价格价值上去了。
嗯,生产资料有两种,一种原料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一种是机器设备以折旧率的方式转移到新产品上去。

那么整个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失去了他的目标,叫价值的增值。
是吧,剩下价值不存在,所以一定有一块。
整个劳动时间一定有另一个部分,叫剩余劳动。

好,现在我们看这句话。

必要劳动,我们说知道他所指的是什么。
创造工资所代表的价值部分的劳动。
那么活劳动能力是指什么?就劳动力。

劳动力成了商品了是吧,既然是商品就有交换价值。
换句话说,必要劳动。
是劳动力这个商品的交换价值,即工资的界限。

这是第一个内在界限。

它意味着什么呢?

他为什么能说明资本这个系统有这个方面的非自洽性呢?

把技术运用到生产领域中去。
大大的提高了劳动的效率,是吧?
好,劳动效率提高了之后,必要劳动时这个时间会缩短。
剩余劳动这段时间会增大。
总的时间没变。比例上发生变化。
这个必要劳动占更小的比例。
剩余劳动占更大的比例,这叫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对吗?

那么劳动者的工资呢?就这个劳动力商品的交换价值呢?
他会不会随着剩余劳动时间的扩大而扩大呢?不可能的。

每一个企业家都会做劳动力成本的核算和控制。
如果劳动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进一步缩小的话,它会发生什么事情?
裁减工人?我不需要那么多人。是吧,我技术提高了。

就原来的工资水平,不会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增大。
这是不会的。不可能发生的事。

所以必要劳动这个比例规定了什么?——工资。
在整个新创造的价值中的比例是限定住的。

新创造的价值分两部分,一部分叫工资,一分叫剩余价值是吧?
他跟他的比例是由必要劳动跟剩余劳动的比例同步的,规定好的。
这个比例是一致的。
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生产的更多。
在一定的时间单位里面可以产生更多的产品是吧,这产品要销售到市场上去。
那么整个消费人口的比例怎么样?
是企业家、金融家、地租收入者。占大比例还是小比例?
一定是小比你。劳动者。在整个人口比例当中,一定是大比例。

剩余劳动时间比例扩大,产品增多。
他卖给谁?也因当卖,卖给同样大比例的人口。
但大比例的人口并没有因此提高购买力。
于是,一个企业家对自己的员工就有一个矛盾的要求。
希望自己的员工在这个企业内部,他的工资收入是被限定的。
一旦这个员工走出自己的企业,他就希望他有旺盛的购买力。
才能把那个由于生产效率提高,生产出来那么多的商品买掉购买掉。

一方面,他害怕生产过剩。因为害怕生产过剩,所以他就希望他的员工在社会上是具有足够的购买力的。但是他在这员工在这企业进入劳动过程中,必须限制他的购买力,有限制工资嘛。这个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无法克服的悖论。这是个悖论。

西方现在面对这种悖论,它的主要解决方法是什么?

二次分配。提供社会福利保障,稳靠的社会福利保障,但这跟企业家的行为没关系的啊。跟资本主义生产本身没什么关系,而是国家的政治的调节。
就是当一个普通劳动者,敢于花钱的前提是什么?
有基本的社会保障,比如说免费医疗、免费教育。
免费教育在中国是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吧,当然最多义务教师,义务制教育到几年,到初中毕业。
但是俄罗斯呢,一直到大学。你考进莫斯科大学,不要你学费的。
就他是这种调节方式,当一个老百姓有这几个基本的社会福利保障的时候,他敢花钱了吧?
我们为什么要捂着口袋过日子啊?
一防生病,二孩子要教育。是吧?
那么现在还有一座大山叫住房。
那么他就购买率就更低了。他捂着口袋过日子。

所以生产过剩危机就难以避免了是吧?西方人能通过什么?
他们资本主义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嘛。
啊,终于认识到有一个分问题,就是二次分配的重要性。

所以比如说在北欧这些福利国家。你一看,简直到社会主义那里去了。
和共产主义很接近了啊,哎,因为它人口少。
呃,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非常成熟发达是吧,那么在这种条件下,他可以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矛盾转移到什么?其他国家去。

这些福利国家的无产阶级、工人阶级,他们倒是享受着什么相当高的福利呢。
但整个地球来说,整个世界上来说,资本主义生产固有的这种矛盾。
啊,就是广大民众的购买力的限制,和产品的商品的大量的生产和销售之间构成这个矛盾。这是一个悖论。

好,我们再来看第二个悖论。也是马克思的原话。
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和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我们现在要关注的是,在这句话里边。
马克思先把剩余价值和剩余劳动分开来说了,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这个以价值增值为目标的资本主义生产。这个资本主义生产之前,人类一直在生产。无论是在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中生产,还是在封建制的生产关系中生产,还是中国。亚细亚生产方式中的生产。

任何社会形态。它的生产都要追求剩余劳动。

什么叫剩余劳动?就是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是积累起来的过去的劳动是吧,假如这个积累起来的过去的劳动,这个产品就是这个劳动的对象化、物化是吧,那么这个产品如果都通通被消费掉了呢。
这个社会。这种社会形态的文明是不可能进步的。
在一个特定的一年里边,比如说一个国家,它生产出来的东西。
对。要有一部分是积累,放在那里。
这个积累主要是生产资料、生产工具的积累,它代表生产力。

剩余劳动越是积累的多,人对自然界的自由越是大。
剩余劳动会让一部分人从劳动领域当中解放出来,从事艺术、哲学、科学。
是在古希腊奴隶社会里边有剩余劳动吗,有。这个剩余劳动是谁提供的奴隶?
奴隶生产的东西。一方面,要自己作为生活资料,否则他不能活,其余的都给了谁呀?奴隶主,奴隶主拿了这些东西以后,一方面是自己什么可以保证生活,另一方面无需劳动。于是可以自由的从事什么文化方面的创造。
古希腊灿烂的文明。它的前提就是古希腊,古希腊的奴隶制,所以在奴隶制阶段也有生育劳动。

在,剩余劳动的量小。到了封建社会,那么要比奴隶制进步了。
剩余劳动更多了,但剩余劳动还是剩余劳动,不能叫剩余价值。

这个剩余劳动是什么,他过去的劳动,现在物化。物化在使用价值当中。
劳动是种活动啊。积累起来的劳动物化为什么使用下的财富?
所以封建社会的富裕啊,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
哎,良田多少亩,多少顷,牛羊多少。
啊,粮食,五谷布匹啊,各种各样的食用价值,
在实物的形态上,量大不大是吧?

但到了资本主义生产。剩余劳动。他不能停留在物化为使用价值,这样一个实物形态。物化物在使用价值这个实物形态上,它就是被堆放在仓库里的东西。
剩余劳动。被堆在仓库里了,是吧?
就像宝钢当初。仓库里边全是钢材。

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呢?你堆在仓库里的钢材,是不是剩于劳动啊?
是剩余劳动。他如果没有卖成呢。
没有在市场上获得获得价值实现的。
他就不是剩余价值。

怎么办?由于剩余劳动无法实现为剩余价值。
结果会怎么样,各位?如果一个企业它是产品。
那么多剩余劳动不能转化为或者实现为,应该这么讲,实现为剩余价值的话,
就不能实现为他最初投资的增值。货币的增值的话。
这个企业破产。最后破产了。
他投资可能还借,借贷的。
自有资本的投资倒也算了,我就彻底穷光我的算了,
我还是一屁股的债呢。我说这个钢炉,炼钢炉,我是贷款的。
我刚才卖不到,我肯定破产,我还有债主上门来找我。
然后按照法律宣布,宣布破产。

呃,因为公司做有限公司是吧,法律也会缓和一下是吧,
总而言之是破产。如果结果破产了,怎么办呢?
整个钢铁行业就结束了吗?不能结束。
生产过剩危机呢,在我们不懂得资本主义的人,健康的健全的理性也不懂资本主义啊,我们就觉得很荒谬啊。怎么会过剩呢?
哪里过剩了,中国14亿人口。大家都住上好房子是吧?住上好房子是不是要添置家具啊,装修啊,各种事情全要用钢材的?
还有其他领域的生活需要钢材。
你把堆放在宝钢的企业的仓库的钢材,每人送一份。
还不够,哪里够?如果中国人够了啊,还多送给非洲兄弟。
终于发现不够。

我告诉你。其实,过剩的绝不是剩余劳动。
过剩的是什么?这部分剩余劳动,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不了剩余价值。
只有一个做法。把它毁掉。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之类的,也不打算靠这个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
(0)

相关推荐

  • 【武汉大学】西方文化概论(全55讲)赵林-讲演稿19

    19 罗马帝国的兴衰(五) 然后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他的这个东正教的圣奇啊,它的中心又开始北移,正好俄罗斯崛起。就接过了这个模式,就利用东正教来发展自己的国家,俄罗斯是靠东正教来来来来发际的,靠东正教来壮大的。这样一来,俄罗斯就成为这个东罗马帝国,成为整个希腊文化区这样一个的继承者。 然后西欧呢,就开始成为天主教这个世界的继承者,于是这样又形成了…

    讲演分录 2024年1月3日
    224
  • 【武汉大学】古希腊悲剧与人生(全14讲)赵林教授-讲演稿08

    那么下面啊我给大家讲讲希腊悲剧的第五个问题。那么就是我们讲讲第二大悲剧家索是克鲁斯的悲剧。那么我们说说说克洛斯的悲剧吧和s库洛斯跟我们刚才讲的第一大悲剧啊,s库洛斯的悲剧啊已经很明显开始有些差异啊,开国而言就是我们待会啊会展开给大家这样。但是我们先简单的做一个态度,就是说弗克勒斯的悲剧啊,一个方面仍然在强调命运的去反规。但另一方面呢,他又开始极力的要表现出人…

    讲演分录 2024年4月23日
    245
  • 【复旦大学】《理想国》导读-丁耘教授-第五卷(4) 哲学与哲人的概念

    这理想国里有三种制度的安排,会遭遇到一个比一个剧烈的这个反对的浪头啊,这个浪头足以把它论证的这个航船啊给颠覆掉,那么这个苏格拉底最后捧出来的这个这个这个观点就是说这个最好城邦里的一个一个设计是他的这个统治者一定得是哲学家,得是哲人啊,呃,至于他这个统治者,呃,这个原来是哲学家,后来有了统治权,还是原来有统治权,后来转了性子,这个爱上哲学成了哲人,这我们不管,…

    讲演分录 2024年1月4日
    234
  • 【复旦大学】吴晓明老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2讲-在线讲稿

    美国的釜山写了一本书啊,叫历史的终结。但是德里达写了另一本书,叫马克思的幽灵。马克思的忧虑。这本书他提出了一个基本的观点,叫做马克思主义在今天没有现实的存在,没有肉身的存在,而是作为幽灵般的存在,而是作为幽灵般的存在。 这个幽灵这个词有两个来历。 一个我们知道《共产党宣言》,第一句话就讲到幽灵。啊,说,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旧欧洲的一切势力为驱…

    讲演分录 2024年1月9日
    330
  • 【复旦大学】王德峰老师-重读资本论-茶点4-在线讲稿

    我们看到了市场上的等价交换,就是说,我们用钱购买商品。这件事情在市场上,购买这个市场,市场上肯定是要通过这个价格。 那么现在我有多余的钱了,这多余的钱,我现在拿它购买别的商品,然后再去卖,仍然属于前资本主义的商业化。 现在我不再购买100的商品,我们还购买一种特殊的商品,劳动力。 我们购买劳动的意义是什么?就是购买别人在一定的时间范围里面的时间和体力的支出,…

    讲演分录 2024年1月9日
    20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