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各位,我们继续。
我们刚才上半场实际上是。
回顾了我们上一次讲课的最重要的内容。
就要点。
我们了解了这个。所谓现象学还原。
把用范畴建构起来的事实还原到事情本身。
一旦还原到事情本身,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事情本身是非理性的。
把事情本身用范畴来建构、变成事实,都是理性的。
所以,社会用理性的研究。形成种种社会科学。
范畴建构了经济事实,于是经济学来。
范畴建构了社会事实,社会学来了
范畴建构了法的事实,法学来,
范畴建构了政治事实,政治学来了。
所以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实际上就是通过是这个增殖。这个值繁殖生殖。
就是大货币生出小货币是吧。
好,这个马克思哲学革命实际上就揭示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部分是非理性的,所以不能认为马克思的哲学是一种理性主义哲学。
而对非理性的东西进行哲学探讨,要求哲学革命。
呃。这个哲学革命就是要把向来的范畴规定出事实,这件事情纠正过来。
要说明范畴本身是怎么来的。
比如价值这个经济范畴他怎么来的。
价值这个范畴,我们觉得很容易理解。
只要商品交换存在。那么人类的产品呢?它就有两个维度啊。
一个叫使用价值。比如说这块手表。作为使用价值,它就被称为计时器。
计时器就是指它的使用价值。但这块手表值200美元。这是它的价值。
人类的产品,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那么他就意味着什么?
有一个价值范畴要来。
值200美元的手表和值200美元的。皮鞋可以等价交换。是吗?
本来生产手表的劳动跟生产皮鞋的劳动是完全不同的劳动。
对。产生的是完全不同的使用价值。
他们之间是无法通约的啊。
为什么一盏煤油灯可以等于五双布鞋呢。
布鞋是布鞋,煤油灯是煤油灯,
完全不同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之间无法通约。
但他们作为商品交换的话呢,
作为商品来进行交换,而不是产品交换的话,他就必须要通约。
就是那个等价交换,这条原则。
那么好,凝聚在这块手表上的200美元,他是什么事情呢?
他为什么可以等同于,比如说。这个生产两双皮鞋的劳动。
这时候就把劳动抽象化。
生产手表的劳动不同于生产皮鞋的劳动。
但是在一点上他们相同,什么事?就一定时间中的人为体力和之力的支出。
那叫劳动时间。
我们只讲劳动时间,不讲劳动的感性的特点。这一步。
叫劳动抽象化。
马克思要揭示价值这个范畴的来历。
那么他,就接受了什么?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的二重性不是她来解释,只要有经济学,它一定研究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吧,而是商品的交换价值。
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那叫什么工艺学?
计时器是怎么造的?皮鞋又是怎么造的?
这叫工艺学探讨,指向使用价值。
不讨论这个商品的使用价值,只讨论它的交换价值,经济学来了。
这是商品的二重性。
然后马克在商品的二重性的基础上揭示了什么?——劳动的二重性。
这块手表的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创造的。
这块手表值200美元,这个交换价值,是抽象劳动创造的。
这一点我们都知道。
但是我们同时要知道,并不是两种不同的劳动。
在现实中,这是同一个劳动是吧?
但是他呢,因为它生产出来的不仅是产品,而且是商品。
这同一个劳动,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他。
一个方面是具体劳动。创造出计时器这种东西的具体劳动。
一个是创造出这个计时器的交换价值的抽象劳动。
同一个劳动,从两个方面看。
那么资本主义之前,已经有有限范围里的商品交换。
那些小生产者由于分工的缘故,比如说鞋匠总是终身制制造皮鞋,比如说,但是它粮食要吃吗?衣服要穿嘛,他就必须把自己的皮鞋作为商品出售,然后获得货币,用这个货币去购买他需要的其他生活资料、粮食、补贴等等。
这种商品交换、商品生产,在资本主义之前就有了。
那么这种商品交换呢?可以完全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
我们称商品为W。
我生产此种商品,我是个小生产者。
我不可能说我所有的皮鞋都是自己来穿。
我生产皮鞋是卖给别人的,卖给别人就获得了什么?
即货币。
我拿着货币去购买我不能生产的商品,又到了什么W?
这时候的货币这是一个什么。
价值尺度。一般等价物。
他起了一个媒介的作用。
从这种商品到这种商品之间,它起了一个媒介的作用而已。
这时候我们说,货币只是流通手段。商品流通的手段。
前资本主义的生产当中,会出现商品交换,有限的商品经济啊,更主要的是什么自然经济是吧?
自然经济是农业文明的主要的方式。
在中国是特别明显的,叫自给自足的。
呃,自然经济一个家庭可能既有耕种的人,又有织布的人,是吧,又有其他生产农具的人。那么他们这个村落基本上就不需要跟外面交流。
就像我们现在还偶尔到比如上海的农村去看看,寻找他以前的土布啊。他自己种棉花,自己纺织,织出来的土布是吧,他也不是用来交换的,所以这叫自然经济,自给自足,但是在自然经济的旁边总是有一些商品经济的。这叫分工造成的。
好,那么这样一个。有限的商品经济是W到G-W现在突然发现另一个,发生另外一种事情了。G-W-G
生产的起点首先就是货币。这投资。
先把货币投下去,投下去以后呢,生产出产品吧。
商品来生产出来了。然后要卖掉。卖掉。
到这里教又是集了吧,就是货币,从货币出发,经过生产这个环节。
在在获得货币。
这两个不同的吧,起点不一样。
结果重点也不一样。
WGW这种生产指向的是另外一种我不能生产的商品。
这是它的生产目的。商品就是使用价值这方面为主导了,
所以那时候的财富就是什么使用价值本身的增多、丰富化。
什么叫幸福的农业文明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牛羊成群就可以了。
呃,那么现在呢?
社会生产的目的改变。
呃,从货币出发,要达到重点还是货币,这个过程要有意义,必须怎样?
G要加一撇。
G、大于G。
啊有增加了的货币。
把增加的货币减去原来投入的货币,当中叫剩余价值。
是吧。这里不讲使用价值了。讲剩余价值。
这个改变。
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叫社会生产目的的改变。
它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原来仅仅是流通手段的货币。
成了什么财富的主体。
货币成了财富主体。
以前只是什么?
流通手段。
一般等价物的货币。
这个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成为什么,财富的主体存在?
这样一件事情是会让上帝也感到惊讶的。
上帝看人类哦。
发生这么大的一个改变,他也惊讶了,你知道?
上帝造人骂,让人站在大地上。
通过跟自然界进行劳动,以劳动的方式交换是吧?
人与自然界的变换,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产生什么?
——生活资料这种使用价值。
能靠使用价值活着呢。
生产的目的本意呢,就是作为使用价值的财富的增长。
是不是这样?
这是自然的,天然的 生产目的。
这个自然的、天然的生产目的,现在居然改变为一个很奇怪的目的。
就是那样一个一般等价物、货币。
它的增值、增长成了生产的目的。
货币是财富的主体了。
这种改变,我说,上帝也会惊讶。
中国人最能体会。
我们中国啊,中国古代社会有没有商品流通啊?有商人啊?
商人如果做生意成功,他口袋里结转了货币是吧?
那么,结算货币干嘛呢?
对了。置办田产。
你有了田产你才真有了财富。
如果这个货币转换不了土地呢?
转换不成土地,你拿在手里也没什么意思。
你拿着货币购买土地的就好了。
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呃,中国亚细亚生产方式跟欧洲封建社会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