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部分讲的是一八四五年到一八四六年,
文献上的根据主要是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和德意志形态。
那么距离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大概是六七个月,半年左右。
啊半年左右。
啊那么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以及我们通常讲的,叫新世界观的这个创立。新世界观的创立。
那么这个新世界观的创立。
突出的体现在一八四五年春天,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当中。
不过这两部著作比较遗憾,啊都是很长时间没有发表。
啊一八四五年春天,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恩格斯晚年,啊就是写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中间,这个时候大约四十年之后,啊恩格斯为了写 费尔巴哈论,把马克思的笔记整理了一遍。
从笔记当中,找出了两页,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然后把它作为附录发表出来。而德意志意形态一直到一九三二年才发表。
啊所以在文献上有一点缺憾。使得对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理解。
啊这个长期以来,是缺乏文献资料的,特别是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也长期的被淹没,啊也是到一九三二年才发表的。
那而且由于一九三二年这个四四年手稿发表以后,在西方理论界激起了一个重新解释马克思的这个浪潮。
所以共产党国家,大体上对这种解释采取一个抵制态度。
现在我想我们能够用更加客观的、学术的这个研究,来对待马克思思想的这样一个变革。
首先,实践这个概念,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德意志形态当中,作为主导的哲学概念出现了。
我想这一点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
啊这个以至于海格特公墓,马克思的那个那个墓前面的就是刻了一行字。就是关于 费尔巴哈提纲最后一条,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啊实践的原则、实践的纲领。啊可以说在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当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拱形石的作用。但是实践到底是什么意思?学术界搞不清楚。
我前几年招博士生,我老问他们,对吧,你们口口声声说实践,那实践到底什么意思?
大家面面相觑啊,不知道说什么。然后有一个学生胆子比较大,鼓起勇气跟我说,实践就是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
哎这从毛泽东的那个实践论当中来的。
我说你说的不错,但黑格尔讲,不错和真,是不一样的,对不对?
比如说我问你,水果是什么?你告诉我是苹果、香蕉。
那我应该说什么呢?我应该说不错,对吧?
但是如果我是一个生物学教授,我要你回答的是什么?
是关于水果的一个定义,对不对?
而不是说,你告诉我苹果、香蕉和橘子,这就水果,恐怕不对。
你也不能说他不对,他不错,是吧。
啊所以我们一直说,马克思的哲学,站在实践的基础上是吧。
那么实践到底什么意思?
那么这个概念呢,简单地说,就是 感性的活动或者对象性的活动。
啊你们如果仔细去读一读马克思 一八四五年关于费尔巴提纲。
啊那么很显然,这个实践,感性的活动、对象性的活动,都是作为同位语来用的。
所以那次我就跟我的博士生讲,我说你们搞清楚啊,
实践它的意思是指感性的活动或者对象性的活动。
不过这样一来,事情更加麻烦了,对不对?
你原来只是实践不懂,
现在你知道感性吗?
知道对象性吗?知道活动吗?
啊我说不知道。
那么我们得去读哲学史,对不对?
所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如果不读哲学史怎么得了?
对不对?你怎么能懂呢?
是吧,所以马哲学课学生刚一来的时候问我说,吴老师,读什么书?
我说如果你实在搞不清楚你要读什么书,
你就去读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演奏录第四卷,对不对?
你必须把这个东西搞清楚。
啊所以我想我们这个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啊不要觉得他是没有学术的。
啊马克思主义哲学嗯是有很高学术要求的。
啊所以列宁后来说了,啊不读黑格的逻辑学,你怎么读得懂资本论呢?
是吧,所以我们把概念搞清楚,实践,就是感性的活动或者对象性的活动。
第二个。对全部旧哲学的清算。
对,全部就哲学的青春,这个我们不需要讲得太多。
啊大家看关于费尔巴提纲第一条,啊最基本的要点就在那里得到体现。
而对全部旧哲学进行批判的立焦点就是实践。
我们看一下马克思说,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的发展了。
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课题确实不同的感性课题,
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
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的人的活动,
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他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啊大家注意啊,这里讲到了,首先,
一切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他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对象现实和感性,而不是把对象现实和感性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这很清楚。
批判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是从实践的立脚点出发的。
而且要求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话很重要。
把对象、现实、感性,当做感性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啊这种思想,恐怕我们至少马克思主义学界还没有真正消化。
接着马克思讲了,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的发展了。
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注意,不知道现实的感性活动本身。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课题确实不同的感性课题,
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 对象性的活动。
所以批判费尔巴哈,也是从感性的活动,这个立脚点来的,从对象性的活动这个立脚点来的。
啊我顺便说件事情很有意思,原来这个对象性的活动不是翻成对象性的活动,翻成客观的活动。
啊这跟理解有关。所以九十年代初,我碰到北大的周德生教授的时候,原来这个不是这么翻的,是客观的活动,把这个德文原词加在后面。
我说这个词犯错了,我跟朱德正教授讲,我说这个词应该翻成对象性的。
因为我当时研究四四年手稿,我知道这个词的来历,所以它应该是对象性的,而不是客观的。
当然,把它翻成客观的。有没有根源呢?
有的。因为当时对马克思哲学唯物主义基础的那种庸俗的理解,使得他倾向于把这个词当成客观的。
但是德文当中的客观的词跟这个game打头的词是严格区别的。
那个是和objective同源的一个德文词,是客观的。
但是如果你研究过费尔巴哈哲学,研究过四四年手稿,那么这个词,绝对不能翻成客观的,它就是对象性。
啊现在第二版,马恩选集的第二版改正过来了。
很好,有个进步。
啊但是还留了一个不理解的毛病在后面。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第二条,“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啊这个客观的后面加了这个德文原词。实际上很简单,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对象性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
啊为什么不敢把它翻成对象性的呢?因为我们原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特别是由于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当中,讲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当然要讲当然要讲客观真理,但是对于马克思来讲,真理的客观性,甚至对于黑格尔来讲,都不是依照一种抽象的方式来理解的。
啊所以黑格尔讲过两句很有名的话,
第一叫,真理是一个过程,对不对?
第二,讲真理是具体的。
如果有这两个要求的话,那句话一定应该这样来繁育。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对象性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
啊总而言之,我们在马克思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当中,我们理解了对象性的活动、感性的活动这个词、这个概念、这个术语的由来。
然后我们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当中看到。啊这个所谓实践这个原则或者原理,啊他所用的哲学上的具有来历的这样一个范畴。
啊这样一个概念就叫做感性活动或者对象性的活动。
那么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
感性的原则、对象性的原则,在费尔巴哈的哲学当中,本质的起作用。
而活动的原则、活动的概念在德国唯心主义的整个发展过程当中,本质的起作用。
啊所以关于感性的活动或者对象性的活动,
这个活动这个词,千万千万不要在一般的含义上去理解。
啊如果在一般的含义上去理解的话,什么叫感性的活动啊?
感性的活动就是我们能够感觉到的物质的那样一种活动,
那么一只马在跑,一只狗在叫,叫不叫感性活动呢?
仿佛他也是感性的活动啊,对不对?
但不是这个含义。
所以活动这个原则、活动的整个概念,是同德国唯心主义的自我意识,啊以及被理解为实体的自我意识相联系的这样一个概念。
当然时间关系,我们不可能讲得太多。
那么实践这个原则、实践这个立场,构成了对全部旧哲学进行清算的基本的立脚点、
当然我们在这地方也不可能更多的展开。
这个实践的这个原则。如果我们简要地来说的话,那么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
这个变化,可以说,是同整个旧哲学,甚至是整个柏拉图主义,啊批判的脱离这样一个过程。
啊所以我们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就是马克思的实践的立场,啊他从 单纯理论态度的这样一种哲学,表现出是一种批判的脱离。
而以往的哲学,啊甚至从柏拉图时代开始的西方形而上学,采取了理论立场。
所以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的最后一条,我们必须从这个意义上去读。
因为这个语录啊,好像是耳熟能详是吧,大家随口就能讲出来,讲出来以后,
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它到底意味着什么?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解释世界基本属于单纯理论态度。
单纯理论态度。
而马克思他在哲学革命上啊所做出的非常重要的那一步
啊就是同 单纯理论态度的 批判的脱离,啊批判的拖累
这一点,甚至我们在当代哲学的几乎所有的大师那里都能看到,啊都能看到。
啊比如说呃 尼采,海德格尔,这样的一些哲学家当中,都可以看出,
同 单纯理论态度 的这个批判的脱离。
那么四四年手稿当中,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一个部分,就是马克思对黑客精神现象学的批判,啊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批判。
那么精神现象学的最后一部分叫做绝对知识。
啊这个绝对知识的整个理解,
啊是西方形而上学的最终的成果。
最终的成果,认为整个哲学,它完成在绝对的知识当中,这在黑格尔的体系当中得到表现。
那么这个绝对知识的态度,在马克思的实践立场上,给予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啊从今往后,哲学的本质性、
从理论的立场当中解放出来,
从单纯的理论态度当中解放出来。
问题不仅仅在于理论本身,在知识本身,
而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
啊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啊这个和后面我们要讲到的题目有关。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形态当中说,如果没有工业和商业,哪来的自然科学?
这个就是从 单纯的理论态度当中解放出来。
啊甚至在马克思以后,还有很多那个,所谓科学哲学家,啊在研究科学革命的逻辑是吧。啊他们要求从理论的内部自身当中,来讲清楚科学如何变迁、知识如何变迁的、理论如何变化的。
但马克思打破了这一点,问题不在于知识、理论、思想的内部滋生,
问题在于人们的历史性的实践。
所以整个问题、整个哲学的问题,在马克思的批判当中,在马克思的哲学立场当中,
发生了一个根本重要的转移。
只是直到今天,我们还无法完整的消化和理解这样的一个革命,因为我们基本上还被封闭在现代性的意识形态当中。啊现代性的意识形态当中。
马克思的存在论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啊所以马克思的哲学,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那它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当然现在有很多争论啊,说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还有实践的唯物主义,诸如此类的是吧。
嗯我的看法是这些术语都可以用。
啊就马恩本人用过的那个术语,叫实践的唯物主义。
这个在德意志形态当中,啊他们本人自己用过的。
啊对于共产主义,即实践的唯物主义者来说,
啊这个是他们用过的一个术语。
那么当然后来我们用了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啊后来有人要用那个 实践的唯物主义,
啊由此写出了许许多多的教科书。
啊特别是实践的唯物主义,仿佛后来是一个新潮的写法。
不过我实在看不出这个新潮的写法当中,有什么真正新意的东西是吧。
啊这些三个术语都很好,但是,用历史的唯物主义恐怕更加妥当,就是马克思的整个哲学。
啊马克思的整个哲学,啊在德意志形态当中,得到了非常充分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