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刚才我们讲了德国的解放,他进行政治解放的不可能性。
这是从现实方面来讲。
那么从理论方面来讲是怎样呢?
理论方面的情况更加特别,啊一方面是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它达到了现代国家也就政治解放的高度。
不仅如此,现在德国的任务是什么,现在德国的任务是对黑格尔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进行批判,因此他在理论上,不仅达到了所谓现代国家的高度,而且达到了对现代国家进行批判的高度。马克思把这个高度叫做人的高度。
因此他讲到,如果我们对法哲学来进行批判的话,这个批判的立脚点叫人的高度。
而这种理论上的,具有人的高度的批判,在实践上意味着另外一个高度,叫做人的解放。
这个是政治解放,啊这个是人的解放,
然后德国的现实低于批判的水平,叫旧制度。
啊不过按照马克思的说法,这个旧制度在被否定的时候,还是有意义的。
因为在法国革命的时候,旧制度的灭亡是悲剧性的。
而在德国进行革命的时候,他的旧制度的灭亡会是喜剧性。
啊所以他引了黑哥那句话说,黑哥说一切历史事变都要进行两次,
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喜剧。
马克思问为什么要进行两次?
因为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够愉快地同自己的过去告别。
啊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
我们看德国,一方面是它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达到了现代国家的高度、政治解放的高度。
而马克思要开展的批判是对德国国家哲学的批判,对德国的法哲学进行批判,
那么这个批判意味着对政治解放所形成的现代国家的批判。
那么这个批判的高度,在理论上叫做人的解放。
所以在论犹太人问题当中,我们看到了,马克思区分了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那么这只是从理论上来说。
如果说德国的解放不可能通过政治解放的中间阶梯,那么这种不可能性,意味着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就是,德国的解放直接越过政治解放的中间阶梯来完成人的解放。
德国在理论上已经开始做这一点了,啊这就是马克思要求,在人的高度,对黑格尔的国家哲学合法哲学进行批判。
但是在现实上,遇到一个困境,这就是马克思在几个地方谈到的,我们先看一下二十一页第三段。
可是一旦现代的政治社会现实本身受到批判,即批判一旦提高到真正的人的问题批判,就超出了德国现状。
啊这是一个。
第二个。
在二十三页当中的地方一小段,马克思问,试问德国能不能实现,有原则高度的实践?
既实现一个。不但能把德国提高到现代各国的正式水准,而且提高到这些国家最近的将来,要达到的人的高度的革命呢。
啊我们刚才看到了,在理论上这种情形或者可能性出现了。这个可能性就是说,德国一方面是通过它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或者整个德国古典哲学,达到了现代国家的高度。
另外一方面是对这样的一种哲学来进行批判,意味着他所要求的立足点是所谓人的高度,叫原则高度,有原则高度的实践。
理论上是这样,实践上需要什么条件,才有可能。
我们先看一下二十五页。二十五页的第二段,马克思说,
对德国来说,彻底的革命,全人类的解放不是乌托邦式的梦想。
确切地说,部分的纯政治的革命,毫不触犯大煞支柱的革命,才是乌托邦时的梦想。
部分的纯政治的革命的基础是什么?就是市民社会的一部分解放自己,取得普遍统治,就是一定的阶级从自己的特殊地位出发,从事社会的普遍解放。
那么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马克思有很多段落啊,这个我们没有通通讲。
唯一要论述的就是,德国进行政治解放的不可能性。
啊。因此他得出一个结论是,德国要么不解放,他如果要解放的话,他必须越过政治解放的中间阶梯,一个筋斗到人的解放的高度上去。
理论上、对法哲学的批判达到了;
实践上要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无产阶级的形成。
这个我们在二十六页最后两段。
那么德国解放的实际可能性到底在哪里呢?
啊我们第四个主题讲的就是这个问题啊,
啊德国解放的实际可能性到到底在哪里?
啊前面讨论过的,啊进行政治解放的不可能性。
因为德国的阶级状况和法国的阶级状况完全不一样。
所以在德国,马克思看不到进行政治解放的可能性。
那么德国如果要解放,它必须是人的高度的解放。
也就是说与政治解放相区别的人的解放。
但是这种彻底革命的可能性,在于,要形成一个所谓无产阶级。
所谓无产阶级我们看一下。
那么德国解放的实际可能性到底在哪里呢?
答,就在于形成一个被带上彻底的锁链的阶级,
一个并非市民社会阶级的市民社会阶级。
形成一个表明一切等级解体的等级,
形成一个由于自己遭受着普遍苦难而具有普遍性质的领域,
这个领域不要求任不要求享有任何特殊的权利。
因为威胁的这个权利的不是特殊的不公正,而是一般的不公正,
它不能再要求 求助于历史的权利,而只能求助于人的权利。
它不是同德国国家制度的后果处于片面的对立,而是同这种制度的前提处于全面的对立。
最后,在于形成一个,若不从其他一切社会领域解放出来,
从而解放其他一切社会领域,就不能解放自己的领与。
总之,形成这样一个结晶,它表明人的完全丧失,
并因而,只有通过人的完全恢复才能恢复自己本身。
社会解体的这个结果,就是无产阶级这个特殊的等级。
啊所以马克思在他的整个讨论当中,我们看到了一些理论上的步骤,
啊这个理论上的步骤从德国解放的可能性上来讲,
第一,它论述了德国进行政治解放的不可能性。
因此德国的解放,只能一个筋斗越过政治解放的中间阶梯,
而开创所谓人的解放。
但是这个人的解放,在理论上可以被表示出来,就是从人的高度对法哲学进行批判。
啊所以马克思把费尔巴哈达到的那个理论境遇,在政治上解释为人的高度的革命。
啊但是在实践上它还需要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叫做无产阶级的形成。
那么无产阶级在《黑格尔法制学批判》导言当中的那段论述,是非常经典的,就我刚才念的那一段非常非常的经典。
因为后来我们关于无产阶级的定义主要从经济方面来,
但马克思在当时给无产阶级的定义是从哲学上来。
那么关于无产阶级的讨论,现在,特别是在西方,有很多看法,啊有很多这个不同的理解。
因此在西方现在讨论这个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的时候,有不少人更多地回到马克思刚才讲的那一段当中来。
关于无产阶级的哲学上的领会方式。
因为原先我们在后来的那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当中啊,它对于无产阶级的定义,主要是从社会学和经济学上来的,特别是经济学上来的。
但是这个马克思在一八四三年提出的无产阶级的那个解放,啊无产阶级的那个那个定义,它是从哲学上来的。
所以有一些东西可以进行进一步理论发挥的。啊比如马克思讲,在于形成一个被带上彻底锁链的阶级。这句话有点美文学的表达方式。
但后面一句话很重要,一个非市民社会阶级的市民社会阶级。
是一个表明一切等级解体的等级,以至于。这个领域不要求任何特殊的权利,他不再能够求助于历史的权利,他只能求助于人的权利。
那么原来的这个翻译有问题啊,他只能求助于人权。
啊但是人权我们往往会想到是,实际上是政治解放这个等级上提出的那个人权。
啊所以后来他把它改成人的权利。
啊包括表明人的完全丧失,并因而只有通过人的完全恢复才能恢复自己本身,啊社会解体的这个结果就是无产阶级这样一个特殊的阶级。
啊这大体上是马克思啊在这个德法年鉴当中发表的,黑格尔法这些批判导言的这个著作。
啊一个著作呃非常重要,啊因为它意味着马克思从先前的黑格尔或者黑格尔派的立场转向这个费尔巴哈的立场,并且在这篇论文以及当时同时的那些论文当中,诉诸无产阶级和人的高度的革命。
所以列宁把这个时期叫做马克思完成了两个转变,是吧,
从唯心主义转变到唯物主义,
从革命民族主义转变到共产主义
两个转变,两个转变。
那么这篇文章有它的一些特点,我们刚才也看了一下,因为时间关系,我不能讲的很多,但是我们已经大体上能够看到,这篇文章所具有的一些特点。
有一个评论,这是马克思当时最好的朋友罗格。
呃马克思是和卢克两个人一起变那个 德法年鉴。
卢克非常有钱,啊所以他基本上是由他出钱来办这个德法年鉴。
但是呃后来在钱财问题上以及在观点上,马克思和他有分歧。
但是当时罗格,看到了马克思的这篇文章以后,有一个评论。蛮有意思的,基本上是这篇文章的特点,罗格是这么说的。
这篇文章的警句过于娇柔造作,章法混乱,而又过世雕琢。
但文章有一种,有时把辩证法运用的、过火的、批判的天才。
啊我想这大体如此。当然我们知道马克思在当时完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
啊实际上是列宁讲的两个转变,这在哲学上和在政治取向上是非常大的变化。
就是我们能够很简单的理解的,叫从唯心主义转变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变到共产主义,啊诉诸无产阶级,这是很明显的这个特征。
然后在这个转变过程当中,马克思当时写的论文,大体上属于警句,很多。
这个大家去读这个文章,大家可以看到的,
而且呢这篇文章很长,又不分段,所以卢阁认为说这篇文章的警句过于娇柔照做,
因为他当时是马克思的好朋友,所以这样讲也没关系。
啊这个章法混乱又过世标准。
啊但是在文章当中有一种啊时而把辩证法运用得过火的批判的天才,
批判的天才,呃这个其他东西都不重要,唯一重要的就是天才。
这个有天才的人,你得容忍他有所有的缺点,啊这个都没关系。
所以马克思他后来最容忍的就是海涅。
那为什么呢?
马克思早年就想做诗人,啊所以他的著作全集当中现在有很多诗歌啊。
啊那么在德国当时的情况下,恐怕恐怕要做诗人非常自然。
在当时德国的文化背景当中都想做自然,而特别是海涅的成功,引导了当时所有的年轻人,有才华的年轻人都想做诗人,马克思是如此,恩格斯也是如此。
但是梅林在马克思传当中他这样写,他说 缪斯在马克思的摇篮里放了许许多多的天赋,但是毕竟没有韵文的才能,诗歌的才能大概没有,所以他写的诗是不怎么样的。
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呢啊,马克思认为这种诗人就是天才,
对吧天才你得容忍他所有的缺点。
啊所以当时流亡者啊那帮流亡者流亡到法国,后来的在法国的时候,那帮人通通被驱逐,就海涅没被驱逐。
然后在流亡者当中就有关于海涅的各种各样的消息,啊特别是海涅呃领取哪国的津贴啊这些。
事情在流亡者当中一传,那大家都这个开始心情不好,然后还有人说马克思可以作证,但是马克思在这件事情上保持了高傲的沉默。
啊因为他太爱诗人了,啊他认为诗人可以犯一切错,这没问题,为什么?
就因为他是诗人。
好,这个我们就不多讲了,这篇文章,可以说是马克思,整个思想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啊同论犹太人问题一起,代表了马克思这个阶段,哲学思想上的两个重要的转变。
那么接下来我们看一看恩格斯的一篇文章。
这是恩格斯的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
啊如果还要提到的啊,那么我们这里就不讲了,
同时的叫 英国状况凭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
啊我们特别要介绍,简单的介绍一下,恩格斯的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这篇文章也是一八四三年年底,发表在德法年鉴上。
那么我们在这个地方大概是。第一次提到了这个恩格斯。
恩格斯和马克思啊实际上一开始是走不同的道路,啊是有非常不同的这个道路。
呃马克思的家庭出身是犹太家庭,但是是改宗基督教的犹太家庭,
这个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事件。
意味着马克思的家庭是极其开明的和自由派的家庭。
所以马克思在宗教上几乎没有什么障碍。
但是恩格斯的家庭不一样,恩格斯的家庭是基督教的虔诚派的家庭,所以他在宗教上要克服的障碍比马克思要多得多。
这个恩格斯的家庭在宗教方面是极其保守。
所以恩格斯最初的路径跟马克思不一样。
啊马克思最初是属于鲍威尔拍的,啊主张这个自我意识,而且是对宗教神学进行一种接近的、几乎是无神论的批判。
那么恩格斯不是,恩格斯一开始他的家庭比较保守,所以他的这个呃理论上的研究,啊特别是宗教方面的那种基础。啊最初是 诗莱尔马赫,然后是施特劳斯。
因为施特劳斯对宗教的这个批判呢不那么接近。
所以我们前面讲过施特劳斯对圣经故事进行历史的批判。
这个历史批判是要什么呢,是要通过这样的批判找出基督教神话的、历史真实性的内核。
所以恩格斯最初的理论,特别是宗教方面的发展,史莱尔马赫、然后是施特劳斯,
然后一下子越到费尔巴,这个步骤非常快。
以至于恩格斯。后来讲,啊一八四一年,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发表了,我们一下子都成了费尔巴哈派。
啊这一句话对恩格斯来讲是正确的。那恩格斯在一八四一年前后,一下子就成了费尔巴哈派,但是马克思不是,我们看得很清楚,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几乎完全没有受到费尔巴哈的影响。
这个博士论文是很明确、很显然的自我意识立场,啊也就是倾向于鲍威尔的那样一种立场。
而莱茵报时期大体上属于一种被弱化的黑格立场,叫人民理性的立场。
然后在一八四三年,就是德法年鉴时期,改弦更张。
那么这个改弦更张当然跟他理论上面临的问题有关。
所以我们说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碰到的两个最主要的问题,
一个是同自由人决裂,也就是说同那个自我意识立场开始脱离。
第二个是他遇到了所谓物质利益问题。
以至于他在四三年出现了这样一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