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解释说,上帝死了是说,
超感性世界腐烂了,坍塌了,不再具有约束力了。
那么超感性世界什么意思?
我们从哲学史上来讲,很很容易理解的
一个是超感性的世界,一个是感性的事情。
那么形而上学意味着什么呢?
行了上学意味着,
第一,这两个世界要被严格的区分开来。
一个叫感性世界,一个叫超感性世界。
这两个世界必须被严格的区分开来。
第二。本质性在超感性世界,而不在感性世界。
啊,所以形而上学如果我们一直追溯到源头,追溯到古希腊的源头,追溯到百拉图苏格拉底。那么他的意思很简单,
第一,把超感性世界和感性世界严格的区分开来。
如果我们说的彻底一点,在这两者之间划出一道鸿沟。
第二。本质性在超感性世界,而不在感性世界。
换句话说,现实性属于超感性世界,而不属于感性世界。
这是形而上学最基本的含义。
啊,所以我们也马上就能弄懂了
超感性世界叫什么,这个叫meta-physics这个领域。
感性世界叫physics这个领域。
对不对?啊,如果我们用那个术语的话啊,
这个是形而上学的世界,
这个是形而下学的世界。
对不对?
第一,把这两个世界严格的区分开来。在这两者之间画一道鸿沟。
第二条。本质性和现实性。在这个世界。在行政上学领域当中。
而不在形而下学的领域当中。
形而下学,应该表现为什么?
表现为形而上学世界的阴影。堕落的形式。
总而言之是有缺陷的形式。
大家想想理念论是什么意思?
啊。理念论。就是柏拉图主义。
整个西方哲学。就是柏拉图主义。就是形而上学。
所以我们说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一直到黑格尔。
啊,它的基本的原理,基本的原则就是这样的。
啊,如果我们要谈基督教的话,一样的。
所以费尔巴哈能够把,对宗教的人本学的批判,同时转变为什么,
对一般哲学形而上学的批判。
好,我们想理念论。啊,我们用圆规画了很多圆。
我们看到说太阳是圆的,月亮也是圆的,地球也是圆的。
那个东西圆吗?
啊。你可以买最高级的圆规。然后你在纸上画圆。
我告诉你,他都不圆。
你用放大镜去放,只要放到足够的大,你就会发现它不远。
然后数学老师给你们上课,说直线。然后你去画一条直线。
总而言之,你可以用各种办法,用最最好的办法。你去画出来的直线,你只要把它放到足够的大,你发现它根本不是直线。对不对?
那么圆在哪里呢?真正的缘在哪里?真正的直线在哪里?
在理念世界当中。
我们画出的那么多圆。对不对?
无论是你用圆规画的,还是我们说太阳是圆的,月亮是圆的,地球是圆的。
为什么这些东西都叫圆呢?
因为他们只是或多或少的符合圆的理念。
但是你画出来的任何的圆,它都属于什么?属于感性世界这个领域的。
所以他不是真正的原。
真正的缘在哪里?真正的缘在超感性世界那里。在理念的世界当中。
那么他们之所以叫做元啊,只是因为他们或多或少符合元的理念,所以都叫元。但是他们都是真正的元的阴影的世界,堕落的形式、或多或少有缺陷的形式。就这样。
我们说那个马,有黄的嘛,黑的嘛,白的嘛,对不对?
有高的嘛,矮的嘛,大的嘛,小的嘛。
他们都叫马,为什么他们都叫马呢?
因为他们符合马的理念。
嗯,那马的理念在哪里呢?
马的理念不在感性世界当中,不在形而下的世界当中。它在超感性世界当中。
啊,我们说这个朋友是个好朋友,是真朋友,那个人不是,他是个假朋友。
我们说什么叫真朋友,假朋友。
啊,说他是真朋友,符合朋友的理念。对不对?
说他是假朋友,他不符合朋友的理念,
啊,大家注意这叫理念论。
嗯,理念论的意思就是,行来上学。
平安上学的意思就是,把超感性世界和感性世界区别开来,并且把它对立起来。
不仅如此,大家还注意一点,
本质性和现实性,在超感性世界而不在感性世界。
这是形而上学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特点。
啊,所以我们前面讲过那个故事是吧?
啊,就是德莫克里特,啊在两个领域当中活动,
他一会儿做哲学家,一会儿做自然科学家。
对不对?
然后这两种东西呢,很对立。
所以我一再提醒大家,那是在哪个历史阶段。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时代。
德莫克里特几乎和他们同时。
然后斗争的结果最后是怎么回事呢?
是德莫克里特把自己的眼睛弄瞎掉。
他为什么把自己眼睛弄瞎掉呢?因为他认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够用心灵的眼睛更透彻的把握住,所谓事物的本质的方面。
什么方面呢?超感性世界这个方面。而不是感性世界那个方面。
感性世界这个方面是我们用肉眼来看的。对吧是感性的,是感觉的领域。
但是感性的和感觉的领域当中没有真理。
所以。德莫克里特要在这样的一种冲突当中,我们甚至可以想象,那是那个时代、
西方文明开始真正奠基的时代。有观念上的冲突。
但是这个冲突最后谁胜利了呢?超感性领域这个领域胜利了。
啊,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个领域胜利了两千多年,
现在碰到费尔巴哈提出这个原则——感性的原则。
现实性。首先在感性当中。得到显现。
因此,他确实不是跟某一个哲学家对抗的,或者跟某一种哲学对抗,而是和整个百拉图主义对抗。
至少从他原则提出来是这样。啊,在西方形而上学的基本的观念当中。很显然,感性的东西是没有真理性的。感性的东西是转瞬即逝的。
啊,那么这些思想我们都可以一直追溯上去啊。
啊,百拉图思想的最主要的来源。
按照比较权威的说法,主要是两个,
一个是毕达哥拉斯。一个是赫拉克里特。
啊,毕达哥拉斯,讲述了数,这样的一个原理。它是永恒的、不变的。
啊,赫拉克里特,讲出感性的世界是变动不居的。
然后真理在哪里呢?在那个不变的恒定的领域当中。
所以整个西方的形而上学的历史。
甚至我们可以说包括基督教世界的历史。
都是这样的一个原理。
感性的世界是变动不居的。是不真的。
我们在何种意义上谈到他真。感性世界。
在这样一个意义上。
就是他,或多或少的,通过这样或者那样的环节,
分有了理念。
啊,所以我们可以说这匹马是真的马。
这匹黄马是真的馬,为什么真呢?
因为它或多或少的,通过这个或者那个环节,分有了马的理念,所以他真。
但他本身不真。
啊,就像我们说我们画了一个圆,太阳是圆的,月亮是圆的,地球也是圆的。
这话在什么意义上说,是对的呢?这个圆是真的呢。
因为他或多或少或者通过各种环节分有了圆的理念。
就他本身来说不圆。
但我们可以说他圆。说他圆的时候。
意思是说他分有了圆的理念。
所以感性世界是变动不居的。甚至我们现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有的时候也说,这个感觉、感性这东西是不可靠的,对不对啊,比如我说这我这个手伸到这个水里去摸一摸啊,说这个水怎么那么冷啊,其实呢水并不冷,冷是怎么被定义的,是吧?啊,因为你这是感觉。
啊,人们还说,啊,你看到了那个事物,呃是黄颜色的。啊,也许你有黄疸。
所以你看事物是黄颜色的。如果你眼角膜充血,你也许看出来的世界是粉红的啊,为什么,
这都属于感觉的和感性的世界。而不是一个恒定的、不变的世界。
恒定的不变的世界在哪里呢?在这里。超感性世界。
那么在宗教上,我们同样可以说,这是上帝的世界。
啊,如果比较极端的说,那叫魔鬼的世界。
啊。天堂和地狱。啊,善和极恶。
啊,宗教有更严格的区分。
啊。所以。这个海涅在讲到。呃,基督教世界在近代的破产的时候,他也是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啊,上次我们好像曾经讲过了啊,开一次宗教会议是吧,啊,然后讨论什么问题呢?讨论经院哲学的问题。那问题大多数都是很深奥的。啊。当他们开会休息的时候,大体上就相当于我们现在那个叫茶歇是吧,啊,然后这帮人就在草地上散步了。啊,散步的时候,他们感到春天的空气那么的温暖,草地散发出它的芬芳,啊,那个鸟儿在树上唱歌,他们说多么好。啊,这个时候有一位牧师就提醒大家说,这可能是魔鬼引诱我们离开关于神学的讨论。啊,然后那些鸟真的张开嘴说了,看你们这帮牧师,你们也被引诱了吧。然后哇那个鸟都飞走了。啊,然后接着接下来这个牧师啊,那个当时心驰神往的牧师一个一个死掉。
海燕说,这种故事不用做解释啊。道理很简单呢。感性世界这个世界是有罪的,这个世界是邪恶的。这个世界没有真理,没有现实性。啊,真相和真理的世界,上帝的世界是这个世界,是超感性世界。
所以我们看费尔巴哈首先提出了感性这个原则,来和超感性世界对立。
他认为,现实性、真理和真相。居然在感性当中。
啊。黑哥都说过,他说,感性的事物怎么有真理性?
感性的事物没有真理性啊。
啊,这个在小逻辑当中是明确讲的。
他说这种事情不要说,我们知道了,连动物都知道。
动物怎么知道感性的世界没有真理性呢?
嗯,兔子把胡萝卜吃掉,消灭掉他。
啊,这个东西没有真理性的。
所以他能够把它吃掉,能够把它消灭掉。
啊,感性的事物没有真理性。
有真理性的世界,在超感性世界当中。
真理、真相、理念,上帝的世界。
感性世界是什么呢?
感觉的。异变的。不稳定的。虚假的这样一个世界。
但是,菲尔巴,第一个提出了,
对一般哲学行为上学的批判。
他的立脚点叫做感性。
所以费尔巴哈说。
啊,一切事物,它的现实性,首先在于它是感性的。
凡感性的事物是现实的。非感性的事物是非现实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当我们讲,对宗教的人本学批判的时候。
所谓现实的人,第一就是感性的人。
就是我们可以感觉到和直观到的人。
有身体的。啊,并且在身体当中存在的那个人。
这就费尔巴哈讲的。
所以这样的一种对哲学形而上学的批判啊,在黑格尔哲学以后,以这样的一种形式提出来。
啊,事实上是非常重要。
啊所以马克思在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当中啊,讲费尔巴哈哲学的第一条最重要的贡献。
啊,就是他提出了对一般哲学的批判。对一般哲学的批判。
固然他是从批判黑格哲学开始的。但是费尔巴哈不局限于这个。
按照费尔巴哈的看法,从斯宾诺莎到黑格哲学的整个近代哲学。
就是思辨神学的历史。
那这一点是费尔巴哈突出的贡献。
那么它的哲学啊。所谓现实的事物,就是现实的人和现实的自然界。
那么现实的人和现实的自然界,首先其现实性,在于感性的。
啊,这个我们甚至,呃可以把它区别于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
所以在这一点上呢,费尔巴哈也不同意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
因为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的观点叫物质的观点,是吧?
叫物质的观点。
那么物质是什么呢?
费尔巴哈说,不是感性的事物。
啊,是。物的实体。
甚至可以因此说是物的理念。
是关于物的思想物。
啊,我们可以说外面的草是感性的。
啊,这个桌子是感性的。
我面前的那个人是感性的。
但我们不能说,物质是感性的。
物质是什么?
物质是物的理念。
物的实体。
因此,他不是感性的。
所以费尔巴哈是不赞成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的。
他和法国唯物主义不一样。
当然法国唯物主义当中也有感觉论唯物主义。
但是第一次明确的把感性作为现实性的根据,
啊,并且在理论上加以首尾一致阐述的,
那主要是费尔巴。
那么我们从这样的一个一个结构当中,我们大概可以看出,
这次行动是一个比较大的行动。
啊,颠覆性的行动。
啊,所以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
他最后认为就是说,这个大概。
如果要寻找关于宗教的人本学的含义的话,
啊,那应该在多神教当中去寻找。
因为一神教,已经是一种发展起来的神学的形式了。
就像尼采在谈论哲学的时候,大概更多的是诉诸于前苏格拉底哲学。
因为这种哲学大体上还没有完全被形而上学所占领。
啊,这是我们要讲的第一点,感性,
感性是这个现实性的根据,或者直接就是现实性本身。
啊,费尔巴哈谈到的一个事物的现实性就在于它是感性的。
啊,感性的事物是现实的。
啊,这是呃第一个。
接下来我们简单讲一讲对象性。
啊,对象性就主体而言。
对象性就主体而言。
对象性。同样是。现实性的。直接的形式。
当然他主要对主体来说。
但是并不是说主体,他只要对象性而不要感性。不是的,
所以我们把它连写啊,叫感性对象性。
啊,感性-对象性。
这个费尔巴哈认为,主体的现实性。首先在于它是对象性。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
啊,这个马克思在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当中,有这样一句话。
那么这个想法也主要是从费尔巴哈来的,对象性的。
啊,那么费尔巴哈对于现实性的理解啊,我们看到了,
首先是感性啊,其次是对象性。
那么对象性费尔巴哈把它表述为两个基本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