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吴晓明老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25讲-在线讲稿

上一次我们讲第二节,费尔巴哈哲学与国民经济学。

首先我们讲费尔巴哈哲学,那么费尔巴哈哲学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他重新对宗教神学进行了批判。

我们说,他和施特劳斯鲍威尔不同,他的这个批判的立脚点,不在黑格尔哲学的范围之内。

我们说施特劳斯的立场是实体,鲍威尔的立场是自我意识,这都是黑格尔哲学的一个因素。

那么费尔巴哈呢,他提出的这个理论,是对宗教的人本学的批判。
所以他的立脚点,按他自己的说法,是人,现实的人,
现实的人这样的一个立交点。

那么人在怎样的一种程度上成为现实的,并且区别于自我意识,
这我们从第三点当中来加以讨论。

总而言之,费尔巴哈认为宗教的本质,实际上通过人本学来把握。
上帝的一切的本质,实际上无非都是人自己的,人的本质。

因此上帝的知,实际上是人的知,上帝的能,是人的能。

人把自己的本质力量赋予一个对象,并且在这个对象当中,
直观到它自己的本质,这是对象性的过程。啊这是对象性的过程。

但是在这个对象性的过程当中,同时发生了异化,也就是说当主体把自己的本质赋予一个对象的时候,他却丧失了这个本质。啊这个对象实际上是人自己的、人的本质,但是他反过来却成为统治人和奴役人的一种工具。这个过程啊叫做异化,这个是在对象化的过程当中发生的。

所以费尔巴哈呢,他首先提出的是对宗教的人本学的批判,这个是衔接着青年黑格尔运动的一个最基本的一个理论特征。

所以我们说当时的德国思想界的主题就是宗教这个主题。施特劳斯对圣经神话进行历史的批判,鲍威尔提出了所谓批判的批判,是费尔巴哈提出人本学的批判。这是费尔巴哈哲学的第一个最主要的贡献。

第二个是费尔巴哈把对宗教的人本学的批判,转移到并且应用到,对一般哲学的批判上来。这是费尔巴哈哲学的第二个非常明显的特征。他提出了对一般哲学的批判。

所以在这样的一个问题上面,费尔巴哈是一个开创者。注意,它不是对某一种哲学进行批判,而是对全部哲学、对一般哲学、对整个哲学进行批判。

所以你们如果有书的话,你们可以看马克思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最后一部分当中,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在这个部分当中,马克思讲到了费尔巴哈哲学的三个最主要的贡献。

其中第一个贡献,就是他把对宗教的人本学的批判,转移到这样一个领域当中,就是对哲学形而上学的批判。像宗教一样,哲学是人的一种异化的形式。

所以哲学本身应该受到谴责,不是说某一种哲学应该受到谴责,是哲学本身应该受到谴责。
这是费尔巴哈哲学非常重要的一个贡献。

我们看到,在黑格尔以后,是费尔巴哈第一次提出对整个哲学,我们说的实际上是整个西方形而上学的批判。在费尔巴哈之后,我们看到了斯蒂娜、看到了马克思、看到了吉尔坎郭尔,特别是看到了尼采和海德格尔。他们不是说对某一种哲学进行批判,而是对整个哲学,换句话说,对整个西方哲学、对整个柏拉图主义进行批判。那么这一点是从费尔巴哈开始的。费尔巴哈把对宗教的人本学的批判,运用到这样的一个领域当中来,事实上他在这个领域当中是有一个开创之功。

我们知道一八三九年,费尔巴哈写了一本小册子,叫黑格尔哲学批判,那是批判黑格尔哲学。

但是他在批判黑格尔哲学的过程当中,他意识到,实际上黑格尔哲学,作为现代形而上学的完成者,实际上和宗教的题材是一样的。他把黑格尔哲学叫做思辨神学。思辨神学的意思是,对上帝或者对宗教所进行的思辨哲学的论证。

那么从这一点上,我们实际上,如果按照我们以前对黑格尔哲学的整个理解,那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黑格尔哲学的优越性,以及黑格尔哲学如果碰到问题的话,那确实就在这一点上。

我们知道,黑格尔首先提出的一个观念叫做实体,这是斯宾诺莎的。那么按照黑格尔的看法,斯宾诺莎是近代哲学的重点,要么是斯宾诺莎主义,要么就根本不是哲学。这一点它是直接针对康德的。他说康德哲学只有心理学的兴趣,而没有对真理和上帝的兴趣。这个心理学跟我们现在讲的心理学不一样啊,大概就是认识论的兴趣。

但是康德哲学、批判哲学认为我们把握不了上帝,我们的认识达不到那个所谓理性的对象。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黑格尔高度评价斯宾诺莎,因为斯宾诺莎讲的实体就是绝对者,就是上帝。

所以他批评 批判哲学。批判哲学我们知道它的范围主要是康德费西特。说这样的一种思想,实际上是当代人类最浅薄的思想,而这种最浅薄的思想,如今广为流传。人们丧失了对于实体、绝对者、上帝的兴趣,以为我们认识不了真理。按我们现在通常的讲法,叫我们只能无限的趋近于真理,是吧?意思是说,我们永远达不到真理,这种肤浅的思想,最最得到了庸众的欢迎。他把对于真理的无知当成良知。

这确实是我们现在的现象,我们达不到,然后我们说我们多么谦逊,对不对?
真理是我们达不到的,我们只能认识和理解现象,对不对?

所以这个主题我们可以看到的,黑格尔他要求达到实体、绝对者、上帝、也就是真理。

那么这个主题,按黑哥讲法,跟宗教是一样的,但是宗教采取什么?采取信仰的方式。
哲学采取什么方式?采取思维的方式。
但是通常的思维是达不到的,要靠什么,叫思辨的思维。

所以黑格尔说,有人批评斯宾诺莎,啊说斯宾诺莎是无神论。这完全胡说八道。斯宾诺莎怎么是无神论呢?斯宾诺莎是无世界论。因为只有上帝、决对者和实体才是真理,所以斯宾诺莎不是无神论,斯宾诺莎是无世界论。

啊那么这样一些思想,我们可以在哲学使讲演录当中去读到,这个很简单,我们在前面讲德国唯心主义的时候我们也讲到。

但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到,黑格尔实际上要求哲学的对象和宗教的对象是同一个对象。啊实体、绝对者、真理、上帝,而不仅仅是对所谓的表象、对所谓现象的理解和把握,不是这个。哲学要求达到真理,也就是说达到实体和绝对值,达到上帝。

当然黑哥也批评斯宾诺莎是吧,我们前面讲了,他要把实体同时理解为主体。因为,实体仅仅是无限的基质,它不是无限的机能,他没有活动的原则,他没有创造性的原则。所以,他又把康德和费西特发展起来的主观性,放到实体当中去,这个我们前面讲过了。

那么在这个地方呢,费尔巴哈是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但是黑哥哲学他的这种特征,引起了费尔巴哈的特别的关注。也就是说黑格尔哲学作为现代型而上学的完成者,甚至可以看成是作为整个柏拉图主义的完成者。它达到了所谓绝对者和上帝。因此,实际上黑格尔哲学,作为思辨的神学和宗教是一样的。

所以费尔巴哈说,黑格尔哲学是什么呢,黑格尔哲学是,神学的最后一根理性支柱。

但是费尔巴哈意识到,这不是黑格尔一个人创造出来的,是整个哲学史。如果我们说的比较确切一点,整个西方的形而上学的历史创造出来的,只是在黑格尔哲学当中得到了最完整、最充分、最系统的表述。

因此,黑格尔这个哲学之所以受到批判,是因为他完成了整个西方哲学。所以黑格尔在后来的著作当中他是这么说的,思辨神学,斯宾诺莎是罪魁祸首,黑格尔是他的完成者,这在近代哲学的范围当中讲。

因此,费尔巴哈在一八四二年的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和未来哲学原理当中,实际上它不是仅仅对黑格尔哲学,或者康德、费希特哲学进行批判,而是对整个哲学形而上学进行批判。

那么这样的一种批判呢,实际上大体上就运用了对宗教的人本学的批判。因为哲学形而上学被看成是、或大体上被理解为,宗教的一种派生的形式。

因此,费尔巴哈哲学,要求对整个哲学和一般哲学进行批判。所以在他的著作当中有许多说法,他强调生活和实践。他说与生活和实践比较起来,哲学是人类的不幸。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他对一般哲学形而上学进行了批判。那么后来我们看到后来的那些哲学家,比如师蒂娜、马克思。当然,发出响动最大的是尼采。

啊尼采他也是对整个基督教、对整个西方哲学进行了批判,啊有两段很著名的话,。我曾经提到过,啊他这个批判是不仅针对现代形而上学,实际上针对的是整个西方形而上学的历史。
所以他一直追溯到谁呢?追溯到苏格拉底,也就是柏拉图的老师,理念论的最早的创始者创始者。

他说苏格拉底是哲学史中最深刻的邪恶因素。哲学是一所诽谤尘封的大学校。
啊这是尼采对整个哲学形而上学的批判。

那么实际上呢,在黑格哲学之后,这样的一种批判,逐渐的显现出来。那么首先是出现在费尔巴哈那里。那么这个过程,如果我们从世界历史的整个眼光来看的话,那主要就是宗教神学从根基上被动摇了。这个话后来是尼采说出的,上帝死了。

我们假定啊,如果说上帝之死这件事情未曾发生,啊直到今天还没有发生的话,黑格尔哲学还将流行。啊黑格尔哲学的那种方式,也就是说宗教神学的思辨的方式,他还不会受到触动。

但是在西方,我们说至少是在西方,上帝死了,这件事情发生了。

所以为上帝做辩护的理性的哲学,同样要受到批判。

费尔巴哈只是他的这个发端者,啊,开端。尽管它采取的那种形式,我们后面会提到,啊它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可以说,对一般哲学和整个哲学,最先提出批判的,是费尔巴哈。

所以马克思四十年手稿当中讲,费尔巴哈哲学的第一条贡献。讲的就是,他对一般哲学和整个哲学进行了批判。和宗教神学一样,这个一般哲学,只不过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的一种形式,因此哲学本身应该受到谴责。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讲一讲费尔巴哈哲学的最主要的立场。他以什么来谈到,啊宗教人本学批判的现实的人的立场,并且构成了对一般哲学形而上学的批判,它的立脚点。

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的立脚点,叫做感性-对象性。他的意思是说,所谓现实性,以感性-对象性来确定。用哲学上的术语来讲,本质性被导回到感性和对象性当中去。

这话怎么来理解?

首先费尔巴哈认为现实性就是感性,现实性就是感性。

这个和整个柏拉图属以来的传统,是不一样的。

形而上学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柏拉图主义。

这个我们在海德格尔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尼采的话,上帝死了》,专门谈到了这一点。

海德格尔解释,尼采的话,上帝死了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超感性世界,腐烂了,坍塌了,不再具有约束力了。

尼采说上帝死了。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后来有许许多多的说明,许许多多的解释,有很多人认为,这只不过是一种美文学的表达方式,但海德格尔认为这句话极端的重要。

上帝死了到底什么意思?

啊一开始几乎没人理解尼采说的什么东西。
啊最早阐释尼采的是北欧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啊比如,波兰队四,在大学里开始讲尼采,但是主要是从文学上面讲。

上帝死了,究竟是指什么意思。
海德格尔解释说,上帝死了是说,
超感性世界腐烂了、坍塌了、不再具有约束力了。

那么超感性世界什么意思?
我们从哲学史上来讲很容易理解的,
啊这个我们大家马上看出来了啊,
一个是超感性的世界,一个是感性的世界,

那么形而上学意味着什么呢?

形而上学意味着:
第一、这两个世界要被严格地区分开来。
一个叫感性世界,一个叫超感性世界,
这两个世界必须被严格的区分开来。

第二,本质性在超感性世界,而不在感性世界。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复旦大学】吴晓明老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41讲-在线讲稿

    那么马克思在这个地方对国民经济学进行批判,意味着国民经济学的前提并不是自然的、永恒的,它是异化劳动。 第二个国际经济学的活动领域,它的范围是异化劳动的范围。啊,异化劳动的概念,所以马克思说国民经济学只不过表述了异化的规律而已。 啊,这个非常重要啊,他把历史的原则。啊,这个特别属于黑客发展起来的历史的原则,放到了政治经济学批判里面去。 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

    讲演分录 2024年1月9日
    340
  • 【复旦大学】吴晓明老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34讲-在线讲稿

    第三点。德国革命和解放的性质。 刚才我们讲了马克思。实际上。通过确定德国的历史性。来表明他所要做的一个工作。他所提出的一项任务就是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批判。 这个批判现在不是联系着原本,而是联系着副本,也就是联系着德国哲学来进行马刺解释为什么要联系着副本,联系着德国哲学来进行。 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德国人是本世纪的哲学的同时代人,而不是本世纪的历史的同时代人。…

    讲演分录 2024年1月9日
    292
  • 【赵林&周玄毅·哲学入门必看系列】西方哲学史(全108讲)-51

    [TOC] 那么第二个,我们要介绍的人物安瑟伦或者安色尔默啊,他被誉为经院哲学之父,这是被公认的经验哲学的源头。 这个人呢,他的历史地位有一点像但丁,所谓的中世纪最后一个诗人和近代的第一个诗人啊,他有点像这个概念啊,最后一位教父哲学家和第一位经验的哲学家。 他为什么是第一位经验哲学家,主要就在于他对于上帝存在的这样的一种理论性的证明。 他的基本观点在于叫做信…

    讲演分录 2024年4月24日
    281
  • 【赵林&周玄毅·哲学入门必看系列】西方哲学史(全108讲)-69

    [TOC] 后面来看笛卡尔那里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他对上帝存在的一个证明。 我们现在有了自我意识的确定性。笛卡尔呢,他其实提出了多个证明,至少有两个了,而且每个都有不止一种表述方法。 就是对于上帝存在的证明,呃,有一个呢,是大致相当于中世纪的一个宇宙论的证明,就是从完善性去证明的。另一个呢,是一个本体论的证明,就是从概念去证明上帝的存在。我们两个都可以简单的看…

    讲演分录 2024年4月24日
    254
  • 【哲学系列】聂锦芳-重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全22讲-讲演稿-21.4

    人最为重要的目的就是人的自由。一切人,社会的理解。你看一个是从自然科学的方式来深化了对这种社会理解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呢,是从现实人的角度,而不是从人的本身的这样一情感,而是从人的这样一种现实社会氛围来出发,来理解社会来增加对这种社会本身的这样一种可靠性。 这样一个呢,就马克思的这个书里啊,可能是带有他自己个性鲜明的特点。但是他认为,这样一种基于原来反兴而上学…

    讲演分录 2024年6月17日
    15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