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吴晓明老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19讲-在线讲稿

这个我们刚才讲了德莫克利特那个方面。

啊海德格尔经常讲,西方形而上学历史天命的开端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然后德莫克利特第一个,以一种悲剧的形式,开始显现了,这样一种世界历史天命的展开形式。

eb与之完全相反,他在哲学当中感到幸福和满足。他临死的时候洗了一个热水澡,喝了一杯纯酒,然后把他的弟子叫到跟前。关照他们彼此有爱,然后与世长辞。

这是一位哲学家,他在哲学当中就感到满足和幸福。

这和德莫克利特不一样,因为德莫克利特不仅关注这个哲学的世界、真实的世界,他还关注另外一个世界,就是我们讲的经验的世界。

而这个经验的世界在一比九那里看来呃,这个不值得更多的关注。
啊因为这个东西不值得呃无助于人的真正的完善,所以这类东西他是不关心的。

这两个人在这些方面是表现出很大的差别。

马克思因此说,不能够把刚才所指出的那些差别归因于两位哲学家的偶然的个性,他们所体现的是两个相反的方向。不仅如此,在关于现实性的反思形式上,这两位哲学家也是完全对立的。德莫克利特站在必然性的一边,马克思说,德莫克利特把必然性看作现实性的反思形式。换句话说,现实的东西它是必然,啊这是德莫克利特的观点。

马克思引证了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啊他是这样说的,关于他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德莫克利特把一切都归结为必然性。啊这是德莫克利特的观点。
也就是说,在哲学的思考 这个世界的时候,
啊德莫克利特把现实性理解为必然性。
亚里士多德甚至说,德莫克利特把一切都归结为必然性,这是莫克里特。

但是一必就如又跟他完全相反,又跟他完全相反。

啊马克思说,与此相反,伊壁鸠鲁认为,被某些人当作万物的主宰的必然性是不存在的。
应当说,有些事物是偶然的,另一些事物则取决于我们的任意性,必然性是不容劝说的。
反之,偶然性是不稳定的,应该承认的是偶然,而不是众人所相信的神。

啊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一比九落和德莫克里特又是完全相反。

啊德莫克利特把现实性的反思形式理解为必然性,他把一切都归结为必然性,他从必然的方面来理解这个世界。

而与此相反,一必救虏却认为,啊被某些人当作万物的主宰的必然性是不存在的。应当说有些事物是偶然的,另一些事物则取决于我们的任意性。啊他讲偶然性还不够,他还说任意性,取决于我们的任意性。必然性是不容劝说的,偶然性是不稳定的。啊应该承认的是偶然,而不是众人所相信的神。

啊这个和马克思在序言当中谈到他的自我意识立场的时候讲到的,啊反对一切天上的和地上的神。按照一b酒辱的看法,这种必然性\不容劝说的东西,它就是被人们当作是万物主宰的神.

后来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发展史上也看到类似的东西啊。
一个就是第二国际的理论家,他们强调必然性。
啊而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他们主要强调的是自我意识这个方面。

因此他们否认啊在所谓历史进程当中,包含着那种啊完全与人的意志活动无关的必然性。
因为这种必然性是不容劝说的,因为这种必然性看起来就是被人们当作万物诸在的shen。

大体的意思是说共产主义是必然的,咱们大家都可以睡觉,啊睡到某一天咱们起来,共产主义就实现了,对吧?啊这个是必然性。
为了避免任何一种必然性,一臂就掳,甚至否定了选言判断。
啊为了否定任何一种必然性,异地就路,甚至否定选言判断。

选言判断的基本形式是或者a或者b。
啊eb记录认为在选言判断当中,它都包含着必然性的参与。
所以他为了否定任何一种必然性,他甚至否定选言判断。

啊啊因为这种东西实际上还包含着某种强制。

是吧当一个完全自由主义的一个小孩,对不对?
你跟他说,啊你现在要么吃饭,要么把这块蛋糕吃掉,啊它包含着一种必然性的强制。

啊那个小孩如果上当的话,那么他把父母本来要他吃的饭他吃掉了。

啊而一个真正自由的那个小孩,他说我既不吃饭也不吃蛋糕。
啊这个包含着任意性,它是不稳定的。
所以异地就儒为了否定任何一种必然性,他甚至还否定选言判断。

好这个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多讲了。

马克思在所谓一般差别德莫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异地就读的自然哲学的一般差别当中,主要讲了这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关于知识的真理性和可靠性的问题。
德莫克利特采取怀疑论的、不确定的、内在矛盾的观点,
一臂之流采取独断的观点。

第二,啊在他们的所谓啊这个知识的实践方面。
德莫克利特啊不仅建立了原子论,对原子世界、原子和虚空做出了阐述,而且它还进入到我们通常讲的广大的经验、实证、科学的领域当中去。
而异地就读与它相反。啊他认为哲学家他就是在那个真实的世界当中。啊这个哲学家呃对于他的知识啊采取独断的态度。啊他轻视科学,啊被称为科学的敌人和语法的侵蚀者。

第三个方面,关于现实性的反思形式。
一个人站在必然性一边,一个人站在偶然性,甚至人们的任意性上面。

就此,马克思做出了总结。马克思说,通过前面的所有这些讨论,我们看到这两个人在每一个步骤上都是互相对立的。

一个是怀疑论者,另一个是独断论者。
一个把感性世界看作主观假象,另一个把感性世界看作客观现象。
但是还有更深的矛盾,把感性自然看作主观假象的怀疑论者和经验论者,从必然性的观点来考察自然,并力求解释和理解事物的真实存在。
相反,把现象看作真实的哲学家和独断论者,到处只看见偶然,而他的解释方法更倾向于否定自然的一切客观实在性。

在这些对立面中,似乎存在着某种颠倒的情况。
这是马克思就前面啊一般差别所做的讨论,最后做的一个总结。

这个总结,说明两点。

第一点。这两位思想家,这两位哲学家,在所有的步骤上都是完全相反的。

由此我们怎么能相信他们教导的是同一种科学,而且他们采取着完全相同的步骤。
也就是说哲学史上一直以为德莫克利特的原子论和eb巨鹿的原子论是完全一样的。

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方面,马克思还注意到,在这种对立当中还出现了某种颠倒的情况。
啊一个是怀疑论者、经验论者。怀疑论者和经验论者从必然性的角度来看待自然世界。
另外一位是独断论者,这个独断论者却到处看见任意性和偶然性。

这非常奇怪,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颠倒的情况。

因为一般来讲一般来讲一个独断论者往往强调必然性,
啊一个怀疑论者,啊这个经验论者往往强调偶然性。

啊所以在这个里面还有更深的矛盾,还有这种颠倒的情况。

那马克思在这样的一个总结当中,他要给出一个什么回答呢。

这个回答就是说,啊把一必救鲁的自然哲学和德莫克利特的自然哲学等同起来是不对的,里面显然有需要更加深刻地来加以讨论的问题。

啊因为如果我们相信哲学史上流传下来的说法,啊一臂就辱的原子论完全是抄袭了德莫克利特的原子论。
那么他们教导的同一种科学,而且采用的同一种方法,但是这是说不通的。

因为他们在哲学上的几乎所有的那些最重要的观点当中,这两个人都是截然相反。

由此,马克思进展到博士论文的第二部分,就是细节上的差别。

但是细节上的差别一共有五个大的方面,我们只讨论第一个方面,就是原子脱离直线而偏斜。

第二部分,论德莫克利特的物理学和eb救罗的物理学在细节上的差别。
一共有五章。
第一章,原子脱离直线而偏斜。
第二章,原子的质。
第三章,不可分的本原 和 不可分的元素。
第四章,时间。
第五章,天体现象。

啊一共五章。

但是我们就讨论第一章就是原子脱离直线而偏斜。

那么这一点呢,确实是一必就如原子论的最明显的,而且是最著名的,并且也是最受诟病的一个理论。

这个理论,就是呃一笔就如假定原子在虚空当中的运动,除了直线降落以外,还有偏离直线的运动。

那么这个是我们在哲学史上如果去了解。伊壁鸠鲁原子论的话,
啊,它非常著名的,而且是和以往的原子论,比如刘济伯和德莫克利特的原子论,
非常不同的那个特点。

但是怎么来解释这个特点?啊一般的哲学史家呢,认为这个根本无关紧要,而且它假定原子有偏离直线的运动,完全是一种胡说八道,毫无根据的、毫无道理的。

那么还有人认为是什么呢,还有人认为是一必就鲁在抄袭了德莫克利特的原子论以后,为了表明自己还是有特点的,还是和德莫克利特的原子论有差别的。所以他去无端的、没有根据的假定了原子在虚空当中还有一种偏离直线的运动。

因此在这一点上,有人说他,在这一点上表现出尤其的厚颜无耻,是吧,因为你抄袭了人家的东西,抄也就抄了算了对吧,你还加上了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这毫无道理的东西、毫无根据的东西,以便显示自己的独特性,那就尤其表现的厚颜无耻了。

那么大家如果学过哲学史,我们就知道,德莫克利特讨论了原子它在虚空当中的那种运动,那么一臂救路,也讨论了原子在虚空当中的运动,那么它特别明显的一个方面就是偏斜运动,或者原子脱离直线而偏斜的那样一种运动。

啊那么马克思在这地方怎么讨论这个问题啊?
我们看。马克思说,一必就如认为原子在虚空当中有三种运动,一种运动是直线式的下落,另一种运动起因于原子偏离直线。第三种运动是由于许多原子的相互排斥而引起的。

啊换句话说,啊异地就儒认为原子在虚空当中实际上有三种运动。
第一种是直线降落。
第二种是偏离直线的运动。
第三种叫排斥。

那么德莫克利特。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它的原子论,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啊在德莫克利特的原子论当中,实际上包含了两种运动。
啊一种是直线降落,另外一种是排斥。
啊这是德莫克利特的。但是没有篇写。

所以很显然,这个偏斜的运动或者偏离直线的运动是一必就如原子论的一个基本特点。

那么由于解释的不同,所以这个偏离直线的运动啊,往往被看成是一种没有根据的杜撰出来的东西。

马克思接着说,这个偏斜运动的学说受到过很多人的嘲笑。啊马克思说,“在西塞罗和比埃尔佩尔的论断中,有一个极其显著的特点,他们给伊碧就乳加上一些彼此相互排斥的动机。似乎一臂旧鲁承认,原子的偏斜有时是为了说明排斥,有时是为了说明自由。但是,如果原子没有偏斜,就不会互相碰撞。那么用偏斜来说明自由就是多余的。因为只有在原子被决定和被迫互相碰撞之时,才开始有自由的反面。我认为这种矛盾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像西塞罗和彼尔佩尔那样,把原子偏离直线的原因理解得太表面化和太无内在联系了。”

这段话很长,听起来也比较麻烦,啊但是我们解说一下大家就清楚了。所有的这些东西,啊直线降落和排斥,是异地就鲁和德莫克里特共同主张的,啊为育碧介入特别地加以主张的,是这个偏离直线的运动,就是偏斜。那么现在就来讨论偏邪。

马克思在这个地方主要引用了两位思想家的看法,
啊一位是西塞罗,罗马哲学家,
另外一位是比埃尔培尔,啊近代哲学的先驱者之一。

他们讨论这个偏斜运动。
那么这个偏斜运动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啊一种解说。啊这个在西塞罗和比埃尔佩尔当中都有。
一种解说是,他为了说明排斥,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碰撞。
偏斜运动啊这个偏离直线的运动啊,好像是为了说明碰撞。

啊我们知道,在古希腊的原子论看来,这个原子在虚空当中有直线的降落运动,啊然后在这个降落的过程当中呢,他会彼此碰撞,然后在这个碰撞的过程当中呢会产生一些原子旋涡,然后由这些原子漩涡呢就构成了我们的各种各样的事物和整个世界。是吧这是原子论的一个基本的框架。
啊原子的降落运动。这个降落运动产生了原子之间的彼此碰撞,这个碰撞产生了一些原子旋涡,这个原子旋涡就构成了各种各样的事物和整个世界。啊这是一个说法。

但是在直观当中我们会碰到一个问题,如果原子在虚空当中直线降落的话,如果他们是匀速运动的话,用现在的话来讲啊或者是等加速运动的话,他们恐怕永远没有机会互相碰撞。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呢啊这个,一臂之辱呢就想出一个办法来。说原子呢直线降落,但也有一些原子呢它不直线降落,它是偏斜降落啊。如果在这个偏斜降落当中呢呃,他们会发生碰撞,这个碰撞使得原子漩涡形成,并且能够构造世界。所以从一个方面来讲,它是为了说明碰撞的。

但是在西塞罗和比尔培尔的解释当中,还有一个方面,他们有的时候说好像这个偏斜是为了说明碰撞,但是有的时候他们又说这个偏邪主要是说明自由。我们知道原子论的哲学家,他们要在原子的整个构成当中来解说整个世界。我们知道异地就路,它是强调偶然性和任意性的,所以它在原子世界的构成当中,它需要有一个原理。这个原理就是就是自由的原理。

所以呢,有的时候呢,他们似乎又说这个偏邪是为了说明自由的,所以无论是西塞罗还是比埃尔培尔,他们解释一臂就路这个偏斜的时候,有的时候是为了说明碰撞,有的时候是为了说明自由。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1)

相关推荐

  • 余明锋的哲学课-尼采《悲剧的诞生》二十讲-第7讲

    啊,可以说你采的第一行文字就在思考如何以不同于传统的哲学的方式来进行哲学的严肃b站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于民峰。那我们今天接着来聊悲剧的诞生,悲剧的诞生。这本书呢大家打开之后,可能一开始会觉得平平无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呃好像没有什么尖声绘涩的东西啊,但是呢又有点云里雾里,为什么会云里雾里呢?因为我们会发现尼采的论述,它的跳跃性非常强啊,他经常从一个层面很…

    讲演分录 2024年1月29日
    256
  • 【复旦大学】《理想国》导读-丁耘教授-第三卷(4) 统治者的选拔

    我们笼统讲护卫者的集团,是对护卫者之外的承包里的这些人是统治者,但是在护卫者当中呢,有一些是真正的统治,还有一些人是在这里面被管着的啊,被管着的。 这些人这里面就像划分护卫者一样啊,这个第二在讲第二卷的时候,这个护卫者的讨论护卫者的时候,护卫者有一个选拔和教育的问题,在这里面护卫者划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后,这个护卫者中的统治者就是真正的惩邦统治者。里面又有…

    讲演分录 2024年1月4日
    427
  • 【复旦大学】王德峰老师-重读资本论-03-在线讲稿

    那么我们上次讲马克思发动哲学革命是吧?这是他什么革命? 我们举个例子。我们现在来讲一条经济事实吧。 把它表达成这样啊,就是比如说一个企业家。到人才市场上去,购买人力资源是吧。 这件事情肯定是经济活动、市场行为。 就像我们现在学生毕业了找工作是吧,我们单位也会在复旦大学呢,招工呢。 那么这是一个市场上面的关系来了,好把它表达为这样一个事实。叫资本雇佣劳动是吧。…

    讲演分录 2024年1月9日
    271
  • 【赵林&周玄毅·哲学入门必看系列】西方哲学史(全108讲)-42

    [TOC] 呃,这个授课内容是第二章 基督教哲学。 呃,从今天开始呢,我们大概会有三讲的内容,去讲中世纪的基督教。大家看自己的课本啊,注意这个词叫 中世纪基督教。不过呢,对于历史比较熟悉的同学,你一定会知道中世纪啊,大概是什么时候呢?从四百七十六年啊,罗马帝国覆灭,西罗马帝国。到一四五三年,东罗马帝国覆灭,这中间叫中世纪。 但是在中世纪以前,基督教就已经开始…

    讲演分录 2024年4月24日
    230
  • 【赵林&周玄毅·哲学入门必看系列】西方哲学史(全108讲)-62

    [TOC] 实践原则的反驳。然后呢,就是他一个洛克自己对于道德的描述。其实有三点,一种就是快乐原则。这个呢,对后来的整个英语世界影响非常大。所以他就是你可以看到,后来主流的这种功利主义的这样一个发端。或者说一个萌芽。 呃,第二个原则呢,是上帝的命令,洛克是一个基督徒。他觉得这个圣经当中有相应的规范。比如说有启示而来的这些对于人的如何向善的这个命令,都是我们应…

    讲演分录 2024年4月24日
    21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