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马克思在下面一点当中讨论什么问题呢?他说我要讨论的是把德莫克里特的自然哲学和一弊救罗的自然哲学等同起来所产生的困难。这就是一般差别。这个主题主要讨论的内容。
啊,这个逻辑很简单,实际上很清楚啊。第一,所有古代的中世纪的和近代的思想家都认为德莫克里特的原子论和eb救助原子论是一样的。现在,在一般差别这个主题下,我要讨论什么问题呢?我要讨论,把这两者等同起来,会产生什么困难?
马克思从这样的一个题目开始,他说。在这里我们会碰到一个奇特的无法解决的谜。如果说,两位哲学家教导的是同一门科学,并且采用的是完全相同的方式。但是多么说不通啊。因为在一切方面,无论涉及这门科学的真理性、可靠性及应用,或是涉及思想和现实的一般关系,他们都是截然相反的。
这个说法。就是要对。从古至今的哲学史,所判定的。德莫克里特和eb救路关系,做一个严峻的挑战,做一个彻底的翻案。
啊,如果说这两个人的东西是一样的。啊,如果说他们教导的是同一门科学啊,而且他们采用的是完全相同的方式。但是多么说不通,他们在所有的问题上。在所有的重大的问题上。他们两个人都是截然相反的。
啊,马克思在这里讲到,在一切方面,无论涉及这门科学的真理性、可靠性及其应用,或是涉及思想和现实的一般关系,他们都是截然相反的。
这个问题得解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我们要知道,在古代希腊,如果讲原子论,讲物理学或者自然哲学。他不仅仅是讲这个世界的构成,讲这个世界如何以及依靠什么被建立起来。与之配套的,他的整个哲学思想,也由之发源。
如果说他们两个人教导的是同一门学问,而且采用完全相同的方式。他们怎么可能在哲学思想的一些最基本的重大问题上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性质呢?
对于原子论者来说,原子论是他们哲学的基础。这个基础一定有所不同,然后他们才会在各种最重大的问题上表现出不同来。否则的话这件事情就不可理解了。
下面马克思讨论了几个方面的差别。
第一。马克思说,德莫克里特关于人类知识的真理性和可靠性的判断,看起来很难弄清楚。他有一些互相矛盾的段落。这个矛盾植根于德莫克利特的哲学当中,他很明显的表现出来,在这个问题上,他是踌躇的犹豫的首属两端的。
啊,马克思讲。德莫克里特。采取了一种怀疑论的、不确定的和内在矛盾者的观点。在什么问题上呢?在关于人类知识的真理性和可靠性上。
德莫克里特是采取一种怀疑论的、不确定的和内在矛盾者的观点。
这是德莫克里特。
啊,马克思说,一方面感性的现象不是原子本身所固有的。他不是客观现象,而是主观假象。
德莫克里特这样说,真实的原则是原子和虚空,其余的一切都是意见假象。
好,我们看到原子论者他这么样来区分两个不同的世界。
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是什么呢?是真实的世界。
啊,另外一个是什么呢?是我们现在大概会把它叫做现象界的东西。
真实的世界是什么呢?原子和虚空。
其他的通通属于现象界。属于意见和假象。
这是德莫克里特做出了一个区分。
当然实际上一般来讲,原子论者都是这样做区分的。
啊,什么叫真实的世界呢?原子和虚空。
啊,在这之外呢,它属于意见和假象的事情。
啊,当然他们那个时候还不用现象这个词啊,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它应该属于现象界。而这个属于真实界。
所以德莫克里特说一方面。感性现象不过是原子本身所固有的,它不是客观现象,而是主观假象。真实的原则是原子和虚空,其余的一切都是意见和假象。
这是一个方面,这是德莫克里特的一个方面。
至于他为什么出现这种矛盾,我们后面会看到的。
另一方面,感性现象是唯一真实的客体,并且感性直觉是理性思维,这个真实的东西是变化着的,不稳定的。它是现象。但是说现象是真实的,这个就自相矛盾了。
马克思说,可见德莫克里特并没有避免这种二律背反。这种情况在德莫克里特被遗传下来的那些著作和铲稿当中,到处都可以找到。总而言之,有矛盾着的观点。
啊,一方面他特别强调真实界他的优越性。另外一方面他有的时候仿佛又强调现象界。之所以如此,我们说一个表面的形式上的原因。因为德莫克里特不仅是哲学家-即原子论者,同时他是自然科学家。他做了很多自然科学的研究。
啊,所以古代的原子论跟今天的原子论不一样。今天的原子论,道尔顿后来的原子论,这属于自然科学,不是哲学,但是在古希腊不是这样,古希腊的原子论是哲学家。不是自然科学家。
古希腊的原子论,只要他讲原子。那就不是我们能够观察到的。
不是我们所说的什么物质的构成,保持其性质的最基本的单位,不是这种东西。
讲的是真实界。
啊。总而言之,德莫克利特对于这样一个问题。采取的,
用马克思的说法是什么呢?叫怀疑论的不确定的和内在矛盾的观点。
好,接着我们看一比九了。伊利旧路不是这样,一臂就是说。哲人,也就哲学家。对待事物采取独断的态度,而不采取怀疑的态度。这是e v 九楼的观点。
哲人比别人优越的地方就在于他对自己的认识深信不疑。
一切感官都是真实东西的报道者。
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驳倒感性知觉。
所以马克思讲,当德莫克利特把感性世界变成主观假象的时候。
一弊救禄,却把它变成客观现象。
这两个东西被区分开来,原子论者把它们区分开来。
一方面是真实界,一方面是现象界。
这种区分使得德莫克里特,
有的时候站在原子和虚空的立场上来批评现象界。
但有的时候他作为科学家又站在现象界是真实的,这个方面。
一弊救路不是这样。一弊救璐说,哲学家对事物采取独断态度,而不采取怀疑态度。
哲学家的优越的地方就是他对自己的认识深信不疑。
而且他强调什么,他强调把感性现象变成客观现象,而不是主观假象。
因此这两个东西应该重叠起来变成一个东西。
所以他说感官是一切事物的真实的报道者。
所以他说太阳的直径就是两尺。
为什么,因为我看到的就是两尺。
啊,感官是真实事物的,真实的报道者。他不错的。
所以我看到太阳的直径是两尺,那它就是两尺。
你不要说太阳的直径实际上很大很大。因为我离他很远。
啊,那么在这个地方他认为什么呢?
他认为这两个真实界和现象界应该重合起来。
如果重合起来的话,这个现象是什么?
是客观现象,不是主观假象。
只有当这两个世界被哗然的分割开来的时候。
那么你可以这么说,这个是客观世界,这个是主观假象。
但是一比九路不采取这个态度。
啊,这是一个方面,呃,因为时间关系啊,我们尽可能简单的说。
那么当然你如果要去了解更多的话,你恐怕要去读马克思的这个博士论文,甚至博士论文的准备材料,甚至去读哲学史。那么我们因为时间关系很简单的说。
啊。关于。人类知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德莫克里特采取。怀疑论的矛盾的、犹豫不决的态度。
e b 就是采取独断的态度。
德莫克里特把真实的世界和主观假象区分开来。
而伊碧秀路认为。现象的世界实际上是客观现象。
所以在德莫克里特把现象界变成主观假象的时候,
他把它变成客观现象。也就是说把这两个世界重叠起来。
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他们的差别。
德莫克里特和一笔记录,关于科学的可靠性和科学对象的真理性,两种意见上的这种差别,又在两位思想家的不同科学活动和实践上表现出来。
这两个人非常不一样。德莫克里特是一位哲学家。原子论的最重要的一位奠基者,当然我们可以追溯到更前是吧?刘基博啊等等。但是德莫克利特是影响最深远的一位原子论的哲学家。
同时,他又是一位。非常卓越的和有巨大成就的自然科学家。因为我们现在分类的标准来说,又是一位大科学家。啊,他对许许多多的经验事物进行了观察。他研究了许许多多的经验现象,并且对他们进行分类和整理。在自然科学方面,应该说德莫克里特是有巨大成就的。在这一点上它很像后来的亚里士多德。
啊,所以海涅曾经讲过,亚里士多德在当时的那种,呃思想的深度和博学的广度上来说,没有人能够超越他。甚至整个人类历史上能够和他相提并论的,也没有几个人。黑格尔可以算一个。啊,那么他是什么呢?这位德莫克里特走遍了当时的。这个沿地中海流域的大半个世界。他到处出去走,到处出去观察,到处出去研究。啊,一方面,他是哲学家即原子论的重要的创立者和重要的阐释者。另外一方面他又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他走遍了当时能够所及的大半个世界。到处进行观察,到处进行这个分类和整理。
啊。亚里士多的也是,亚里士多的。当然更加了不起。在一些思想的更加呃深远的那个领域当中进行了观察,进行了分类和整理。啊,但是海涅说,啊,这位在生物界进行了如此做观察和整理的大哲学家,居然忽视了他真正应该重视的对象,也就是他面前的那个学生 压力山大。这个最可怕,最有成就、最野心勃勃和最有天才的野兽。那就是亚历山大,就是他的学生。
那么这是德莫克里特。总而言之,我们知道他在。呃,经验现象的研究整理方面,在自然科学或者我们现在说的自然科学的那个研究领域当中,有非常庞大的和非常突出的成就。
但是e b 就路不是这样。啊,一比九路和他完全相反。好,我们看一下马克思在博士论文当中说一弊救路,在哲学中感到满足和幸福。一臂就入,轻视实证科学。因为按照他的看法,这种科学丝毫无助于达到真正的完善。他被称为科学的敌人和语法的轻视者。
这个这些东西我不知道马克思从哪里得到印证的,但是它就很简单的概括了它的最基本的特征。啊,当然现在的保守主义者也这么认为啊,这些东西叫做什么,叫奇技淫巧是吧?这些奇技淫巧没什么大意思,无助于人的真正的完善。
啊,那么他的绰号叫什么叫科学的敌人和语法的侵蚀者。这在当时他也是很著名的。语法指的是逻辑。啊,指的是逻辑这类东西。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现在讲的所谓语法,实际上主要是逻辑形式,啊是思维的逻辑的形式。所以他轻视逻辑学这类东西,他对于经验实证科学一点都没有兴趣。因为按照他的看法,这种东西根本无助于人的真正的完善。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他们两个人完全不一样。
那马克思在扎基当中又提到了,这两个人实际上在这方面表现出重大的那个差别。
啊,那就是德莫克利特在这两者之间。
犹豫徘徊、狼奔使徒,最后把自己的眼睛弄瞎了。
啊,为什么他要把自己的眼睛弄瞎呢?
因为这两个世界的真实性究竟应该相信哪一边,究竟哪一个是可靠的。
究竟是真实界的,我们感官不可能触及的那个原子和虚空的世界呢?
还是实际上由我们的感官报道出来的现象界。
啊,从他前面的那个矛盾的态度,我们也可以看出来。
所以在这两者之间,他一定是感受到巨大的那种矛盾,不是一般的张力啊,是矛盾
啊,对立和冲突这两种。
这两个。而且最后真世界这方面胜利了。
而这方面胜利。不是一般的所谓德莫克里特内心世界当中,真世界这方面胜利。
它具有西方世界历史的重大的意义。
德莫克里特。几乎和苏格拉底、柏拉图同时。我们知道理念论。几乎就在那个时代产生出来。
而德莫克里特是感受到了,那是那个时代、那个民族、那种文化,已经要表现出来的重大的特征。而德莫克里特抓住了这个特征。因此,他把自己的眼睛弄瞎了,因为感官世界、感性世界。是虚假的,是不真实的。理念的世界。是真理的世界。
所以德莫克里特最后在这样的一种非常矛盾、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把自己的眼睛弄瞎了。把自己的眼睛弄瞎,是意味着对感官的不信任,对感性事物的不信任,而对心灵的眼睛,提出了要求,就是深入到理念的真理的世界当中去。
所以我一直说德莫克利特是西方思想,西方哲学的一个伟大的预言。
啊,这个预言意味着长达两千多年的西方思想。如何贯穿了一条,叫做柏拉图主义的基本线索。这个柏拉图主义说的就是,第一,把真理的世界,理念的世界同现象界区别开来。第二,把本质性归于真实界世界,而不是那个现象界世界。
所以这个就是德莫克里特。这是他在高度的紧张对立冲突这样的一种状态下,他最终做出了一个抉择,对于感官和感性世界的不信任。
啊,这是democrator,而ebq路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