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吴晓明老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2讲-在线讲稿

美国的釜山写了一本书啊,叫历史的终结。但是德里达写了另一本书,叫马克思的幽灵。
马克思的忧虑。这本书他提出了一个基本的观点,叫做马克思主义在今天没有现实的存在,没有肉身的存在,而是作为幽灵般的存在,而是作为幽灵般的存在。

这个幽灵这个词有两个来历。

一个我们知道《共产党宣言》,第一句话就讲到幽灵。啊,说,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旧欧洲的一切势力为驱逐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的同盟。幽灵。那个时候共产主义没有现实的存在,没有肉体的存在,而是像幽灵一样的到处徘徊,是吧?

第二个来历。就是。莎士比亚的,著名的悲剧,哈姆雷特。哈姆雷特这个这个剧本当中有一个形象。就是哈姆雷特的父亲是以幽灵的形式出现的。是以幽灵的形式出现。

啊。那么hamlet 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呢?他的基本的性格。是犹豫不决。是内心冲突。是首鼠两端、是做不了决定。
所以西方人这个讲你的性格哈姆雷特似的,他就指这个意思。啊,就是这个意思。

啊,但是据我看来,哈姆雷特的这个性格也有他的呃根源,不仅仅是属于一般的性格当中的东西。因为他当时的处境也非常特别是吧,我们知道这个故事。是吧。哈姆雷特的父亲。被他的叔叔谋害了。因此,他的叔叔篡夺了王位。
不仅如此,他们的这个叔叔篡夺了他父亲的王位,而且和他的母亲结婚了。
这个时候我们想一想这个王子。他的处境多么的艰难。多么的矛盾,多么的冲突。
是吧而且呢这些事情都未经证实。他只是得到一些小道消息,得到一些启示。
仿佛事情是这样的,就是他的叔叔谋害了他的父亲,并且娶了他的母亲。并且篡夺了他父亲的王位。
所以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面,哈姆雷特的矛盾犹豫冲突,这可以理解。
是吧,最著名的一段就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还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消灭。

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他不知道。他矛盾、他冲突、他犹豫不决。
那么往往在这样的情况下。哈姆雷特父亲。作为一个幽灵就出现在城堡上。
那我们看这个电影呢。他的父亲浑身铠甲。在天还没亮的时候,来到了城堡。
那么他的这个父亲这个幽灵干什么事情呢?
这个幽灵。告诉hamlet 的一些东西。
大体上是告诉你真相。给你发出指令。给你一个方向。
这是hamlett 的父亲。

所以德里达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啊,不断的重复hamlet 这个剧本的故事。啊,后现代主义的作品很难读,他写起来非常古怪啊,反正哈姆雷特的那个场景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

但是大体的情形我们可以知道。啊,幽灵哈姆雷特的父亲已经被谋害了。在哈姆雷特犹豫不决,内心冲突彷徨、歧路的时候,这个幽灵告诉你真相,给你发出指令。并且。给你指引一条未来的道路。

所以德里达写的马克思的幽灵。最后得出的一个结论是这样。马克思主义在今天没有现实存在。没有肉身的存在。它是一个幽灵般的存在。

但是这个幽灵般的存在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个幽灵般的存在,是因为我们犹豫不决,我们内心冲突,我们徘徊彷徨。所以幽灵会告诉你什么呢?告诉你真相,并且给你发出指令。

所以德里达的结论是,在我们这个时代,虽然马克思主义没有肉体的存在,但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马克思。必须有对马克思的回忆,必须反复的阅读马克思的著作,因为没有马克思就没有未来。这德里达的一个基本结论。

当然。嗯,哲学家说,meiyou未来,并不是说。没有,明天和后天。
所以有一些这个同学跟我说,没有马克思,我们明天就不过了吗?
明天当然还要过的,没有马刺,后天就不过了吗?后天还会过的。
但是大家注意,哲学家不是这样谈问题。
一种机械的扩张不意味着有未来。
未来的意思不是这个意思。

啊,我们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讲,比如我们到了这个这个呃,五十多岁,对吧?这个知天命之年啊,还有没有未来呢?没什么未来了,对吧?虽然我们明天也要过,后天也要过,也许我能长寿活到九十岁一百岁,但基本上属于没有未来了。
有未来的是你们在座的各位是吧?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有未来。为什么你们有未来?因为你们年轻。

啊,一种纯粹的机械的扩张,不意味着有未来。

有未来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一种真正创新的原则,能够不断的展开,这个叫有未来。

啊,所以哲学家们谈论历史的时候,他们往往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来谈论。大家。注意你不要牵强,不要说没有马克思明天不过了吗?没有马克思明天照样过。是的,这个完全准确。但是哲学家们讲未来的时候不是这个意思。

啊,有一些关于年代的说法也是这样。比如家家妈妈说十九世纪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二十世纪从什么时候开始?
啊,他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叫论二十世纪的哲学基础。
那么他一定要讲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
啊,他说十九世纪从什么时候开始,十九世纪从歌德和黑格尔去世开始。
我们知道黑格哪年去世了。一八三一年。
所以按照gardener的看法,十九世纪从一八三一年开始的。
啊,然后他说二十世纪从什么时候开始,二十世纪从世界大战开始,一九一四年开始。

所以哲学家们谈论的这个未来啊,谈论这个时间啊,跟我们通常一般的形式的那种讲法不一样。不一样。

所以德里达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今天。没有现实的存在和肉身的存在,而是一种幽灵般的存在。但这种幽灵般的存在非常的重要,必须有对马克思主义的记忆,必须。不断的重读马克思的著作,因为没有马克思就没有未来。啊,这是。德里达的一个看法。

最后我们要提到的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海德格尔。他对马克思的哲学是有批评的。批评的主要的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论。

那么这个方面我们不去多讲,因为海德格尔专门建立了一个叫基础存在论。他认为马克思的存在论还在形而上学的范围之内。

那么这个问题我们不去讲他。但是海德格出人意料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给予极高的评价。
而且这个极高的评价不是泛泛而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海德哥还不能这个讲课,因为他当过纳粹时代的海德堡大学的校长。

啊。但是。二战结束。他曾经写过一篇很长的书信。啊,后来被加了这样一个标题,叫《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在这个书信当中,他谈了许多哲学问题,其中特别讲到了马克思。

啊,他是这么说的。他说,马克思在体会到异化的时候,是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那一度当中去的。因此,马克思的历史学,比其余的来的优越。据我看来,胡塞尔的现象学没有、萨特的存在主义,也没有达到那一度。只有达到了那一度,才可能有资格和马克思主义对话。啊,这是海德格尔的一个基本的看法。

其中最关键的那个词叫做。历史的本质性的那一度。啊,他说马克思在体会到异化的时候,是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那一度当中去了。在他看来,胡塞尔的现象学没有,萨特的存在主义,也没有达到那一度。只有达到了那一度,才有可能有资格和马克思主义对话。

这个话说的很严重。之所以说,他说的很严重。是因为他提到了一个高度。提到了一个原则。这个高度叫做历史的本质性。那一度。实际上我们以后要谈到的。就是社会现实这一度。啊,历史的本质性,那一度就是社会现实。就是社会现实。

啊,而且他认为。胡塞尔的现象学没有,沙特的存在主义,也没有达到那一度,只有达到了那一度才有可能有资格和马克思主义对话。这从原则高度上来讲。

大家想一想。在二十世纪的哲学当中,排除了胡塞尔。现象学的奠基者。排除了法国最伟大的。存在主义的领袖沙特,在海德哥的眼睛里还有没有哲学?大概除了他一个了。

啊,因此这话说的非常非常严重,这话的意思几乎是说,二十世纪的哲学几乎没有一个是达到马克思的那个原则高度的,达到所谓历史的本质性。那一度的,没有。啊。而且这两个人非常重要。萨特是。法国存在主义的领袖,就像海德格尔,是德国存在主义的领袖。而且当时的名声来讲。沙特。恐怕远远高于海德戈尔。当然不是讲在思想上哲学上的重要性。他名声大。而且他们几乎是同道,虽然观点上有分歧。

另外一个更了更不得了,那是胡塞尔。啊,胡塞尔何许人也?胡塞尔是海德哥尔的老师,而且不是一般老师。我们现在叫大概叫做亲老师的那种。对不对?啊,我刚才跟博士生上课,我说我给你们上过课了,你们都得叫我老师,这没问题。但是你们的亲老师是谁呢?呃,是你的博士生导师。啊。胡塞尔,海德戈尔的老师。胡塞尔后来的教席,是海德格继承的,海德格还当过胡塞尔的助手。啊,还有这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存在与时间》提献给他的老师胡赛。后来纳粹当权,因为胡塞尔是犹太人,所以他再版这本书的时候,当局要叫他把那个线词去掉。海德哥,没办法,只能把这个线词去掉,但去掉以后,他在书的正文后面加了一个很长的注。向他的老师表示敬意和感谢。

所以海德哥不是随随便便提了两个人说你们这个不行是吧?你们这个没达到马克思达到那个高度,叫历史的本质性,那一度,叫社会现实。那一度,你没达到。而是提了这样两个人,一个人是现象学运动的奠基者,凯特哥的老师胡塞尔。另外一位是当时名声最盛的法国存在主义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法国存在主义的领袖萨特。他说这两个都没达到。这两个都没达到。啊,只有达到了那一度,才有资格和马克思主义对话。所以海德哥的这个这个谈论呢,不是一般的,说你这个观点对还是不对,而是说马克思哲学有一个高度。这个高度。有谁达到了?如果达到了,你有资格跟他对话。如果达不到你连对话的资格都没有。所以这。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赵林&周玄毅·哲学入门必看系列】西方哲学史(全108讲)-108

    [TOC] 那么宗教我只能说,因为艺术它是用感性的方式不形象的方式来表现这个理念,对吧,宗教性质的方式第一个是用表象,或者说一个象征比喻人的方式来调查军队性质的学生进行,那就是对神的这种表现。他要高于艺术的感性直观的形象,但是要低于概念哲学的概念把握的这种这种层次,因为直观的直接的东西在黑格尔的体系上反而是最抽象的则拿到了比喻表现这样的阶段,他要高于直观。因…

    讲演分录 2024年4月24日
    265
  • 【B站独家课程】武汉大学赵林教授的西方哲学课-02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武汉大学的赵林教授。我们这一讲题目叫《道可道吗?哲学之父泰勒斯与米利都学派》。 泰勒斯 泰勒斯是古希腊小亚细亚米尼姑城邦的一位哲学家,他生活在公元前七到六世纪,由于古代时间比较久远,那个时候人们的生、住、怜悯很难流传到后世。所以呢,按照后来的哲学家们记载,泰勒斯他的鼎盛年大概是在公元前五百八十五年,所谓鼎盛年,就是说他在四十岁正当壮年的时候…

    讲演分录 2024年4月24日
    446
  • 【复旦大学】《理想国》导读-丁耘教授-第三卷(1) 虔敬、勇敢与节制

    呃,关于神的这个故事,对应了一种德性,是什么德性呢? 诸位记得吗? 啊,哎,前进,对对,而希腊的这个前进这个词呢,就是不仅仅是针对神的,它也包括的针对父母的感情,所以在苏格拉底在下面啊,就是这个提到了,说是这个接受这个故事以后,他们对对神灵会有正确的态度,对父母也会有正确的态度。 啊? 这是我们要体会的啊,体会的关于神的这个故事,对应的前进这个特性,接下来要…

    讲演分录 2024年1月4日
    420
  • 【武汉大学】西方文化概论(全55讲)赵林-讲演稿37

    37 基督教与西欧封建社会(八) 所以我们不要看中世纪,好像整个社会很黑暗,很愚昧,很闭塞,但是他们其实也在他们的理想的这种文学艺术之中,表现了一种非常高雅的一种风尚。 是吧?这可能恰恰就是由于现实生活特别特别的糟糕。啊,特别特别的贫乏,所以他们的理想就显得特别特别的这个耀眼。 啊,正是由于这样,所以很多人都说这个中世纪秦始文学所描写那种境遇啊,那真是在近代…

    讲演分录 2024年1月3日
    277
  • 【复旦大学】《理想国》导读-丁耘教授-第十卷(1) 诗意之所出

    嗯。哦,苏巴迪的十的批评分支。三块三块。主要的内容是这个。说,这个两方面去批评时。一个是从模仿,一个是从情感。这个模仿呢?是诗。我如果就这样失忆之所出,就是说诗意是从人的灵魂里的哪一个部分出来?人怎么会产生失?啊哦。这个。苏格拉底把这个追溯到这个魔法师那么他在问这个模仿是灵魂里的哪个部分这个部分是到底是高贵的呢还是低调的?我们这个。然后这个第二个部分呢我是讲…

    讲演分录 2024年1月4日
    32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