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是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1]的学⽣,亚⾥⼠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的⽼师。他⼀⽣⼤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化中⼼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塔⾥的书呆⼦,应该学以致⽤,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要有政权,有政权的⼈,要有哲学头脑。
柏拉图⽣于雅典城邦衰落的时期,那时疫疠流⾏,⼤政治家伯利克⾥染疾去世后,群龙⽆⾸,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危机四伏。柏拉图出⾃名门,其社会关系乃⾄阶级感情显然在奴⾪主贵族⽅⾯。柏拉图书札第七[2]有这样⼀段⾃⽩:“我年轻时,总想⼀旦能独⽴⼯作,就要投⾝政界。后来政局突然变动,影响了我的计划。那时民主政权为⼀般⼈所厌恶,⾰命发⽣了。领导这次⾰命的有五⼗⼀⼈,其中⼗⼀⼈在城区,⼗⼈在⽐雷埃夫斯港。这两个委员会管理两区的市场及⾏政。上⾯还有⼀个三⼗⼈的最⾼委员会,最⾼委员会⾥有些成员是我的亲戚故旧;他们邀我参加,以为⼀定会得到我的赞助。我当时年少天真,总以为新政权将以正义取代不正义,我极端注意他们先是怎么说的,后来又是怎么做的。这些绅⼠们的⼀举⼀动,⼀下⼦把他们所毁坏的民主政权反⽽变得像黄⾦时代了!他们居然命令我的师⽽兼友的苏格拉底去⾮法逮捕他们的政敌。苏格拉底严词拒绝,宁死不屈。我敢肯定说苏格拉底是当代最正直的⼈啊!
“当我看到这些,以及其他种种,我衷⼼厌恶,决计与这个可耻的政权完全脱离关系。三⼗⼈委员会⼤失⼈⼼,被逐下台。过了⼀个时期,我故态复萌,跃跃欲试地,虽然静悄悄地,又想参加政治活动了。当时雅典局势混乱,私⼈互相报复,到处械⽃。总的说来,东⼭再起的民主政权,还算⽐较温和;可是⼀些有势⼒的坏⼈诬告苏格拉底以渎神之罪,陪审团竟处以极刑……后来我年事渐长,深知在政治上要有所作为,⾸先必须有朋友,有组织,这种⼈在政客中⾮常难找,因为他们做事没有原则,没有传统的制度和风纪。要找到新的⼈才,简直难于登天。况且法规旧典,在雅典已多散失。当初我对于政治,雄⼼勃勃,但⼀再考虑,看到政局混乱,我彷徨四顾,莫知所措。我反复思之,唯有⼤声疾呼,推崇真正的哲学,使哲学家获得政权,成为政治家,或者政治家奇迹般地成为哲学家,否则⼈类灾祸总是⽆法避免的。”
从上⾯的引⽂,可以看到柏拉图所痛⼼的是雅典贵族政治堕落为
寡头政治,这使他猛醒过来,重新考虑他的政治⽴场。柏拉图出⾝贵
族,他认为农民、⼯⼈、商⼈是物质财富的⽣产者和推销者,他们不
可能也不必要去担负⾏政上的许多事务。政治活动是领导阶层的专
职,是领导阶层义不容辞的⼀种道德责任。领导与群众分⼯合作的政
治结构与政治体制应当是这个样⼦:领导阶层尽其全⼒来治理国家,
捍卫国家。他们受⼯农商的供养,回过来给⼯农商办好教育、治安和
国防。事实上丧失过信誉的贵族政治,在雅典很难成功,但这并不证
明贵族政治是不合理的、⾏不通的。在柏拉图看来,国家应当好好培
植下⼀代的年轻⼈,他⾃⼰决意钻研数学、天⽂学及纯粹哲学,与师
⽽兼友的苏格拉底往返论证,将欲⽴⼈,先求⽴⼰。
公元前339年雅典民主派当权,苏格拉底被控传播异说,毒害青
年,法庭判以死刑,苏格拉底从容答辩,竟以⾝殉。柏拉图⽬击⼼
伤,终其⾝魂梦以之,不能忘怀。
柏拉图以继承苏格拉底⼤业⾃任,前后共著对话⼆⼗五篇。《理
想国》成于壮年,如⽇中天,影响深远。除最晚出的《法律篇》之
外,其余⼆⼗四篇均以苏格拉底为主要对话者。另有对话六篇经后⼈
考证乃系伪作。柏拉图书札第七、第⼋⼤致可靠。第⼀、第⼗⼆不能
尽信,其余诸札,众说纷纭,迄⽆定论。苏格拉底⼀⽣不著⼀字,⽽
柏拉图是西⽅哲学史上有⼤量著作留传下来的哲学家。
苏格拉底去世不久,柏拉图离开雅典,周游地中海地区,包括⼩
亚细亚沿岸的伊奥尼亚⼀带,及意⼤利南部的若⼲希腊殖民地城邦,
访问过毕达哥拉斯门徒所组成的学派。可能到过北⾮洲、埃及、西西
⾥岛,以及别的地⽅。他对西西⾥岛叙拉古城的霸主戴奥尼素印象恶
劣,觉得他是不讲道德,荒淫玩乐之徒,不可能有智慧,不可能治国
安民。但柏拉图在这⾥遇到霸主的⼥婿迪恩,⼀见如故,欢喜⾮常。
在柏拉图看来,迪恩酷好哲学,又是⼀个实⾏家;苏格拉底之后,对
柏拉图影响最⼤的,便是迪恩了。
柏拉图四⼗岁返回雅典,是年(公元前387年)雅典签订丧权辱国
的《安太尔西达和约》,将所有⼩亚细亚地区,割让给波斯。雅典斯
巴达继续交恶,不得统⼀,整个希腊世界,⽇薄西⼭,奄奄⼀息。柏
拉图下定决⼼,于雅典城外创建学园。当时有名学者登门造访,质疑
问难,不仅成为雅典的最⾼学府,⽽且蔚为全希腊的学术中⼼。不少
学⽣都是希腊城邦的世家⼦弟,世家⼦⼥!柏拉图放弃政治,讲学著书,孜孜忘倦,先后共⼆⼗载。公元前367年柏拉图已年近六⼗,戴奥
尼素霸主逝世,其⼦戴奥尼素⼆世继位,由迪恩摄政,邀请柏拉图重
游叙拉古城,为⼆世师。柏拉图政治⽣涯第⼀阶段是壮志雄⼼的幻灭
时期。第⼆阶段困⼼衡虑,久⽽弥坚,相信哲学家确能兼为政治家,
确能治理世界。其代表作《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书,⽽且
是哲⼈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第三阶段柏拉图垂垂⽼矣。事与
愿违,不得已舍正义⽽思刑赏,弃德化⽽谈法治,乃撰《法律篇》。
愈⾄晚年愈求实际,其苦⼼孤诣,千载下如获见之!
柏拉图《理想国》对话,为西⽅知识界必读之书。见仁见智,存
乎其⼈。毁之誉之,各求所安。关键在于细读,慎思明辨之后,确有
⼼得,百家争鸣可也。否则断章取义,游谈⽆根,那就了⽆意思。
《理想国》⼀书,震古烁今,书中讨论到优⽣学问题、节育问题、家
庭解体问题、婚姻⾃由问题、独⾝问题、专政问题、独裁问题、共产
问题、民主问题、宗教问题、道德问题、⽂艺问题、教育问题(包括
托⼉所、幼⼉园、⼩学、中学、⼤学研究院以及⼯、农、航海、医学
等职业教育)加上男⼥平权、男⼥参政、男⼥参军等等问题。柏拉图
的学问可称为综合性的;亚⾥⼠多德的学问则可称为分科性的。亚⾥
⼠多德的著作⼤致分为九种:①逻辑学;②物理学;③⼼理学;④⽣
物学;⑤形⽽上学;⑥伦理学;⑦政治学;⑧修辞学;⑨诗学。古希
腊学术⽂化的根本⽬的在于追求知识,希腊语哲学⼀词(φιλοσοφ
α)原义爱知,科学⼀词( πιστ μη)原义知识,在古希腊⼈看来,
哲学科学⼀⽽⼆,⼆⽽⼀,初⽆区别。现代所⽤science⼀词,出⾃拉
丁语;know ledge⼀词,出⾃古英语;原义均为知识。知识代表真
理,亚⾥⼠多德有句名⾔“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Amicus Plato, sed
magis veritas)。古希腊⼈所谓知识,代表真理全部,不是局部。柏拉
图承先启后,学究天⼈,根深叶茂,⼭⾼⽔长,其⼈其学,成欤败
欤?我们有研究的必要。
此书原有吴献书译本,销⾏已久,素为学⼈称道,但语近古奥,
不为青年读者所喜爱,余等不揣谫陋,另⾏迻译,或可供对照参考。
译⽂所据是Loeb古典丛书本希腊原⽂和⽜津版Jowett & Campbell的希
腊原⽂,并参考Jowett, Davies and Vaughan,Lindsay, Shorey, Cornford,
Lee, Rouse等新旧英译本七种,指望不仅译出原书的内容,并且译出原
书的神韵。不妥或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幸予匡正。
简明参考书⽬Oxford Classical Texts: Plato, vol.IV, ed.J.Burnet.(Oxford, 1962)
R.L.Nettleship, Lectures on the Republic of Plato(Macmillan, 1963)
W.D.Ross, Plato'S Theory of Ideas(Oxford 1951)
R.H.S.Crossman, Plato Today(2nd ed. ;London, 1959)
T.L.Heath, Aristarchus of Samos, (Oxford, 1913)
J.L.E.Dreyer, History of Astronomy, Thales to Kepler(Dover Pubs., 1953)
A.E.Taylor, Plato: the Man and his Work(1926)
C.Ritter, The Essence of Plato's Philosophy(trans. A. Alles, 1933)
G.C.Field, Plato and his Contemporaries(1949)
吴献书译《理想国》(万有⽂库本),商务印书馆(1957)
郭斌和、景昌极译《柏拉图五⼤对话集》,商务印书馆(1934)
注释
[1] 据《韦⽒新世界美国英语词典·⼤学版》第2版,柏拉图⽣卒年及苏格拉底
⽣年均不准确。
[2] 柏拉图《书札》第七、第⼋⼤致可靠,其余未可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