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科学哲学的一般特征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逐渐形成的现代西方哲学,最初的动力来自 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而这种批判的主要理由在于,哲学家们认 为,传统形而上学的错误就是没有把哲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没 有使哲学具有任何严格学科都应当具有的客观性、精确性和普遍性。 当时对传统形而上学提出反叛的大多数哲学家都相信,只有建立在 一种严格的科学基础上,哲学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例如,无论是维 也纳学派还是牛津学派,他们都把追求语言的精确性和科学性作为 哲学研究的目标和动力;同样,生活在欧洲大陆的弗洛伊德、胡塞尔 和卡西尔,也都把对理性和非理性活动的形式研究看做哲学的重要 内容。从整体上说,现代西方哲学与近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区别 就在于,前者更强调哲学应当具有比以往更多的科学性质。正是在 这种哲学背景之下,“科学哲学”应运而生。

一科学哲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在了解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历史之前,有必要先来了解“科 学哲学”这个概念的含义。在现代中文文献中,“科学哲学”这个词被 用得非常广泛,它既被用来指当代哲学家提出的各种关于科学理论 和思想的哲学观点,也被用来指关于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哲学思考, 甚至被用来指哲学家们对自然事物的哲学探究。其实,在英文文献 中,“科学哲学”这个词有这样两种说法:scientific philosophy 和 philosophy of science,前者通常是指某种具有科学特征的哲学,就是声称以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去研究哲学问题,或者是以某种科学的精神 去探究哲学,现代西方的绝大多数哲学都声称自己的哲学是“科学 的”;后者则是指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哲学,可以理解为“关于科学的 哲学”。我们这里所说的“科学哲学”指的就是这后一种理解,就是指 对科学理论、科学方法、科学概念以及判定科学的标准等等问题所进 行的哲学研究。

在这种意义上,“科学哲学”这个概念应当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 容:一方面是现代西方哲学家提出的各种科学哲学理论和观点以及 由此形成的各种流派;另一方面则是科学哲学家们共同讨论的一些 重要问题以及他们研究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对科学哲学来 说,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缺一不可,没有科学哲学家思想的科学哲学是 空洞的,而缺乏共同问题、思路和方法的科学哲学则是不严格的,不 完整的。应当说,经过科学哲学家们的共同努力,科学哲学目前已经 成为一门有着特定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哲学学科。①

在不同的哲学家那里,对科学哲学的研究对象有着不同的理解。 例如,波普认为,科学哲学的对象是关于科学知识的性质问题,由此 衍生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科学知识的形成问题、科学发现的 逻辑问题以及哲学的科学性质等问题。在卡尔纳普看来,科学哲学 应当研究自然科学提出的所谓“科学的规律”或“科学的解释”,研究 科学概念的一般特点和应用方式、科学中的因果性问题以及科学理 论与科学观察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虽然不同哲学家对科学哲学研究 对象的理解不同,但他们都是在对“科学哲学”这个学科的共识上来使 用这个概念的,这种共识就是,认为“科学哲学”应当是关于科学的哲学 研究,而不是科学研究本身,更不是对自然现象的哲学研究。这样,作

① 关于把科学哲学理解为一门哲学二级学科,较早地见诸于洛西著《科学哲学 历史导论》。他在书中把科学哲学研究的问题归结为四个:(1)区分科学研究与其他 类型研究的特征;(2)科学家在研究自然时应当遵循的程序;(3)正确的科学解释必 须满足的条件;(4)科学定律和原理的认识地位。参见洛西《科学哲学历史导论》,邱 仁宗等译,第2页,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

为一门哲学学科的科学哲学就有了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科学哲学是关于科学规律的研究,这样的规律是通过命题或 科学论证的形式表达的,所以科学哲学的工作就是要分析和澄清科 学命题和论证的意义。

这个思想首先是由马赫提出的,他对科学规律(特别是物理学规 律)的研究并不是探究自然中的物理现象,而是研究描述了这些现象 的句子,分析科学家们从这些现象中概括出的某些表达了规律的命 题。例如,他在《力学》一书中这样写道:“所谓描述科学,主要应该满 足于模写个别事实。只要有可能,我们总是使许多事实的共同特点 一下子都突现出来。但是在发展水平较高的科学中,用来模写大量 事实的规则是可以体现在一个单独的表述之中的。”①明确地把科学 哲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关于科学理论和命题意义的澄清,这开始于 逻辑经验主义。随着哲学家们对自然科学问题研究的深入,20 世纪 50 年代之后,科学哲学逐渐形成了较为清楚的研究范围,以至于赖欣 巴哈把它称做与思辨哲学相对立的“新哲学”。② 这种新哲学的特征 是,它对知识论的建构不是要获得某种关于普遍的、能够支配宇宙运 动的一般原则的知识,而是对自然科学提供的科学结论从逻辑上作 出推论性的分析;它拒绝承认任何关于物理世界的知识是绝对确定 的,认为无论是对个别事件还是对控制着个别事件的规律,都不能最 终确定地加以陈述,而且它完全放弃了提出道德规则的企图,认为道 德目的是意愿行为的产物,而不是认识的产物。这些特征明显地反 映在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哲学中。

2.科学哲学作为哲学的二级学科,必然要研究哲学领域的问题, 但它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与其他学科的处理有着很大的不同。 西方哲学在传统上被区分为四大研究领域:形而上学或本体论、 认识论、方法论即逻辑学、价值问题即伦理学。科学哲学不涉及伦理

① 洪谦主编:《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第44页;商务印书馆,1982。 ② 参见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伯尼译,第 234—235页,商务印书馆, 1983。

学,赖欣巴哈对此说得非常清楚:“一种科学哲学不能提供道德指导; 那是它的结果之一,是不能被用来反驳它的。你要真理,只要真理而 不要别的吗?那末就不要向哲学家要道德指导。那些愿意从他们的 哲学中推导出道德指令来的哲学家们只能给你一个虚假的证据。要 求不可能的东西是无益的。”①

关于形而上学、认识论、逻辑学在科学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当 代英国哲学家哈瑞给出了简明清楚的论述。② 他指出,逻辑学研究的 是正确推理的准则或原则。要从对自然现象的科学研究中发现所谓 的规律或规则,我们就必须有一套能够达到正确推理的方法和手段, 对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达就必须采取一种经过推理和系统论证的方 式,例如,考虑到假说时就要关注有利的证据与不利的证据之间的平 衡,在结论与支持结论的理由之间一定存在某些逻辑关系,在提出某 种假说与拒绝或要求修改这种假说之间也必定存在某种逻辑关系, 等等,对这些逻辑关系的研究正是逻辑学的主要内容。在认识论中, 我们要考虑的是什么样的科学知识能够被着做是真正的知识,要表 明如何能够把真正的知识与信念区别开来,把具有确定性的东西与 仅仅具有或然性的东西区别开来。科学哲学家们在认识论领域中感 兴趣的问题是,确信特定的科学发现的方法能够被扩展到什么样的 程度,事物的存在是否比关于事物作用于我们感官的知识更为确定, 科学知识是否有一部分是确定无疑的,不会在任何可以设想的条件 下被修正,等等。在哈瑞看来,现代形而上学已不再考虑宇宙、人和 上帝的关系问题,而是研究在科学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最为一般的 概念,现代形而上学的目的是要通过对概念的仔细研究来达到思想 的明晰,要做到这一点就只能通过研究语言的不同用法。在科学哲 学研究中,探究我们的事物概念与空间概念的关系、我们的时间维度 概念与我们的因果概念的关系以及事物概念与因果性概念的关系等

① 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伯尼译,第249页,商务印书馆,1983。 ② 参见哈瑞《科学哲学导论》,邱仁宗译,第1—36页,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 学出版社,1998。

等,都是形而上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当然,逻辑学、认识论和形而上 学这三个哲学领域在科学哲学中具有密切的联系。哈瑞把这些联系 归结为:(1)从一个逻辑学命题中可以推出一个认识论命题,如关于 证据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关系并非一种推论关系这个逻辑学命题,就 可以导致关于谈论证据的真理性是否恰当以及谈论自然规律的真理 性是否不恰当这样的认识论问题;(2)关于预测的认识论地位是从作 出这个预测的逻辑结构中得出的,因为在这种逻辑结构中的初始条 件和被猜想出的自然规律被结合在一起,共同推演出关于科学的预 测,并且这种预测具有同自然规律一样的猜想特征;(3)某些情况下 的定律或理论比已获得的证据资料更为可信,例如进化论理论; (4)要求所有的知识都是确定的知识,这就可能产生极端的怀疑论, 因而这要求把“知道”与“猜测”这两个概念完全区分开来。①

3.科学哲学不仅研究科学推理的基本形式,而且研究科学知识 的构成以及具体科学提出的一般理论问题,形成对科学研究成果的 解释和说明。

对科学推理基本形式的研究是科学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早期 的科学哲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各门具体科学中形成的规律性认识的 分析,如对孟德尔定律、开普勒行星假说以及密尔的科学归纳方法 等。卡尔纳普的《科学哲学导论》讨论的就是物理学的哲学基础问 题,主要内容包括了对归纳问题的统计学和逻辑学的研究、对物理学 中的“定量”概念的研究以及对几何空间结构的研究等等。② 这些问 题在后来的科学哲学研究中始终被看做是最根本的,也是最富于挑 战性的问题。卡尔纳普特别强调了对科学陈述形式的研究,把询问 我们从具体的个别的观察陈述如何得到普遍的一般的理论陈述这个 问题看做是科学哲学的一个重大问题。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科 学是从对个别事实的直接观察开始的,但所谓的科学规律则是无法

① 参见哈瑞《科学哲学导论》,邱仁宗译,第32页,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 版社,1998。 ② 参见卡尔纳普《科学哲学导论》,张华夏译,中山大学出版社,1987。

直接观察到的,只有当我们把各种不同的观察结果加以比较之后,我 们才能得到关于事实的规律性认识;我们在对个别事实作出推理陈 述时,就已经使用了一般的推理形式,正如演绎推理中使用的大前提 和小前提一样;对科学研究成果的解释和说明,其实就是对表达了这 些成果的陈述的形式作出说明,而这样的陈述形式只有在表达了全 称规律的情况下才是对我们的科学研究以及哲学研究有意义的。

通过对各门科学中提出的一般理论的研究,科学哲学具有了科 学史的性质。在当代西方哲学中,科学哲学家的确有时主要被看做 是科学史学家或在某个科学领域里的专家,而不是哲学家。造成这 个结果的原因就是由于科学哲学家们把科学史上出现的一些重大的 科学理论问题作为他们研究的重要内容,并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对这 些问题作出了符合自然科学发展现实的解释。例如,关于化学原子 作用的知识是否完全取决于物质的化学成分本身,关于光波运动的 知识是如何被看做完全地揭示了自然界的光波现象,关于热的定义 是否完全与我们人类的身体感觉无关,以及关于机械力量、生物病 毒、星云假说、行星运行原理等问题,都需要科学哲学家共同努力才 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单靠科学家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而科学哲学 家们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并非完全依赖于对具体自然想像的科学研 究,而是根据某些在先的推理原则。

对科学研究成果作出理论说明,这是科学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中,这样的理论说明主要采取了两种不同模式: 一种模式是对不可直接观察到的物质实体的理论解释,如力学中对 作用力的说明。这样的说明模式本身就决定了被说明的对象所处的 地位和作用。另一种模式是对某种假设的物质实体的理论解释,如 关于生物病毒作用的说明。这样的物质实体虽然是根据某些已观察 到的现象推断出来的,但由于它们的存在被视为完全依赖于某种理 论的说明,所以这种理论说明的模式就决定了这些物质实体的作用 和地位。根据这两种不同的说明模式,科学哲学家们就可以对科学 研究成果提出具有相当说服力的解释,其中主要采用了科学类比的 方法。对某种说明理论的接受或放弃,并不完全是按照某种事先确定的数学的或逻辑的原则,而可能是寻找有利于假设实体的证据,一 旦证据表明了所假设的实体的不存在,就必须放弃这样的理论说明。

4.科学哲学研究作为科学共同体中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必定要 关注科学研究的社会特征,关注科学发展的历史因素,关注科学成果 与人类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

20 世纪初期的科学哲学研究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当时以量 子力学、化学原子论以及数理逻辑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那些科学家,主 要关注的都是在具体学科中的一般理论问题,力图根据这些问题的 研究,把他们的理论观点扩展到人类生活的其他领域。他们所从事 的科学哲学研究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强调科学本身的价值和研究 科学知识的认识论价值,但不太重视或有意忽略了科学研究中涉及 到的社会因素,特别是没有看到科学发展的历史对科学理论构成的 不可忽略的影响。但随着科学哲学中的历史学派的出现,这种状况 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种变化的重要标志就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 结构》的出版。

对科学的社会因素的关注,对科学研究中涉及到的复杂的社会 特征的关注,对科学成果与人类活动之间互动关系的关注,这些正是 科学哲学中历史学派的主要特征。然而,这种历史学派并不是把科 学的发展完全放到社会发展的整体背景中去考察,而是重视科学研 究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强调对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的分析应当在 这个历史进程中进行,特别是强调科学研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具 有的不确定的因素。这些都使得历史学派最终走向相对主义。

在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中,科学的这种社会历史作用比以往更为 明显地凸现出来。科学被看做是用来对其应用价值作出合理辩护的 活动,因为对科学研究纲领的辩护或谴责,都是基于应用于其相关的 技术所获结果的道德性质,而科学研究本身在道德上则是中立的,因 此,科学家们就必须遵守这样一条基本准则:他们不能根据他们工作 的良好后果来为自己的工作作出辩护。同时,科学也被看做是用其 内在价值作出合理辩护的活动,因为无论是基于何种符合道德的理 由,科学研究本身都可能面临道德选择上的两难困境,这就要求科学研究本身必定具有某种内在的价值,正是这样的价值才使得科学研 究不仅在道德上得以成立,而且在审美上得到支持,这样科学知识在 社会理解中就成为“真善美”的典型。

当然,科学哲学对社会因素的强调,主要基于这样一个认识,即 认为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活动。这里的“社会”概念可以作广 义和狭义的理解。在广义上,科学研究活动是由社会各方面力量通 力合作的结果,是对各种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在狭义上,科 学研究是在一定的科学共同体范围内从事的活动,科学共同体构成 了科学研究中的“社会”概念,这样的共同体有着自己独特的社会秩 序、自己的评价体系,甚至自己的道德系统。根据某些科学哲学家的 理解,科学共同体创造产品价值的方式类似于行会在制造业占统治 地位的社会形态时创造价值的方式;在这样的共同体中,科学知识不 再被看做是关于世界如何运动的经过检验的真理,而是引起共同体 关注的竞争性斗争的结果。库恩的范式理论为揭示科学共同体的性 质以及作用提供了更有意义的线索。根据他的观点,科学共同体应 当是执行了某种范式的共同体,这样的范式是由社会传播的,而坚持 一群特定的科学家喜爱的范式,就是形成这个共同体的条件之一。 虽然历史学派在如今的科学哲学中已经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但 无论如何,历史学派倡导的对科学研究中的社会因素的关注,早已成 为科学哲学研究中的重要部分。

5.科学哲学的研究方法以归纳和演绎并举,同时强调使用类比、 隐喻等各种不同的方法,最终目的是要为科学研究活动本身提供具 有普遍性和一般性作用的纲领或策略。

强调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始终是西方科学哲学的特点之一。在 一定意义上说,科学家们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决定了他们可能提出什 么样的理论观点。在这里,方法代表了一种视角,代表了处理问题的 基本前提。早期的逻辑实证主义者强调归纳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 义,他们根据“可证实原则”把科学命题的意义标准确定为以逻辑的 方法得到的归纳和概括。后来,卡尔纳普用“概率”的概念来说明归 纳的逻辑地位,强调了“归纳推理”的重要作用。但是归纳方法的运用直接导致了这样的反对意见:认为归纳推理并不符合严格的逻辑 推理规则,或者说,“归纳不能完全根据逻辑得到证明”。对科学哲学 中的归纳主义的有力批评来自波普,他提出的“证伪原则”不仅是划 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而且是对归纳主义的彻底抛弃。他在《猜想 的知识:我对归纳问题的解决》一文中明确地宣称:“既然休谟认为在 造辑学中不存在以重复为根据的归纳法这样的东西,并且这个着法 是正确的,按照转换原则,在心理学中(或科学方法中,或科学史上) 也就不可能有任何这样的东西。以重复为根据的归纳法观念一定是 由于一种错误——一种视错觉。简单地说,不存在以重复为根据的 归纳法。”①自波普以后,归纳主义的基本观点遭到了抛弃,科学哲学 家们逐渐转向了演绎主义。

现代科学哲学中的演绎方法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科学,特别是数 学和逻辑学中的推导方法,它不是用运用数学的或逻辑的符号和运 算规则从某个或某些初始条件推出某些具有必然性的结论。虽然科 学哲学的演绎过程也使用形式的方式来表达,但它的主要演绎步骤 则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我们通过感觉器官得到的经验并非 完全是真实的。(2)观察者在观着物体时得到的视觉经验部分地依 赖于观察者过去的经验、知识以及对这种观察的期望等。(3)一切观 察陈述都必须用某种理论语言构成,观察陈述利用的理论或概念框 架的精确程度,决定了这个观察陈述的精确程度。或者说,精确的、阐 述清楚的理论正是精确的观察陈述的先决条件。这些演绎步骤包含的 核心思想就是:理论是观察陈述的前提,理论指导着观察和实验。这些 思想就构成了当代科学哲学的基本理论前提和主要研究思路。

当然,作为科学研究的方法,归纳和演绎在科学哲学中占据着同 等重要的地位。不仅如此,类似隐喻、类比等修辞学方法,在科学哲 学研究中也占有一席之地。随着英美语言哲学和心灵哲学、欧洲大 陆的解释学哲学的发展,科学哲学也接受了更多的、更广泛的研究方

① 波普尔(即波普):《客观知识》,舒炜光等译,第7页,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法,特别是从解释学中得到了关于如何从理解出发去澄清科学命题 意义的启示,随之产生了所谓的“科学的解释学”。

二科学哲学的历史与现状

对科学哲学的历史,西方哲学界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 认为,科学哲学有着与科学同样久远的历史。自从科学诞生以来,对 科学问题的哲学研究就从来没有中断过。这种观点的理论根据是对 科学哲学性质的独特理解,即认为科学哲学与科学之间并不存在截 然的分界线,无论是科学家还是哲学家,只要他们对科学的一般理论 和方法以及科学规律的认识是在抽象的概念层面上进行的,都可以 把他们关于这些问题的思想称做科学哲学。根据这样的理解,亚里 士多德、伽利略、培根、笛卡尔、牛顿等人都被看做是科学哲学家。①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科学哲学应当是在19 世纪末随着现代逻辑和量 子力学的出现才逐渐产生的,这种哲学的思想动力在于反对传统的 思辨的形而上学,它讨论的问题都与现代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是对 现代科学的哲学研究的成果。根据这种理解,现代之前的哲学家和 科学家关于科学问题的哲学思考仅仅可以被看做是科学哲学的“史 前史”阶段,而科学哲学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哲学”的诞生。②

以上两种理解直接关系到对“科学哲学”这个学科的定义。根据 当代哲学对这个学科的普遍认识,“科学哲学”被看做是“对于由反思 科学和科学活动而产生的逻辑、认识论和本体论问题的研究。它是 对科学的哲学批判”③。历史地看,它的产生与近代科学在思想上的 成就密切相关。在狭义上,作为哲学的一门崭新学科,它是在现代才 逐渐形成的;但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却是传统哲学的认识论和形而 上学的组成部分。作为一门哲学学科,科学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包 括科学的目的;科学概念之间和科学命题之间的关系,科学中设定的

① 参见洛西《科学哲学历史导论》,邱仁宗等译,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 ② 参见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伯尼译,商务印书馆,1983。 ③ 布宁、余纪元编:《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第761页,人民出版社,2001。

原理;科学合理性和方法论的本性和结构;科学知识及其确证;合理 性与科学进步;科学说明;科学法则;自然的必然性;或然性;科学的 统一性与多样性;科学之间的还原及其关系;科学中的客观性;科学 中的确定性和可错性;理论、观察、科学实验等之间的关系;科学的模 式;科学的形而上学意义与理论实体的性质;科学的创造、发明与发 现;科学与其他知识的关系;科学与宗教;科学观念的社会影响;科学 哲学与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之间的关系;科学伦理学等等。① 科学哲 学研究的这些主要问题,都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被逐渐提出来的,并 最终构成了这个学科的重要内容。

根据对科学哲学性质的这种理解,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大体经 历了三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初到 50年代,这是科学哲 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初建和产生影响的时期,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 被称做“逻辑主义”学派。同时,哲学家们对逻辑实证主义的观点也 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反对意见,主要代表是波普的证伪主义;第二个阶 段是在 50年代到 80年代,出现了以库恩等人为代表的“历史学派”, 这是对逻辑实证主义科学哲学反叛的结果;第三个阶段是从80年代 以后至今,主要以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的重要争论为代表,并出现 了所谓的“后现代的科学哲学”。

历史地看,西方哲学家对科学性质以及与科学相关问题的关注 和研究,的确开始于古希腊,但西方哲学把这些有关科学的问题当做 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却是发端于现代。老一代的实证主义哲学家 如孔德和马赫等入,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提倡把哲学建立在科学的 基础之上,根据科学研究的准则和方法重新确立哲学研究的目标,他 们被后人看做较早的“科学哲学家”。但真正把科学问题当做哲学研 究的全部或主要内容,却是从新一代实证主义即逻辑实证主义开始 的。维也纳学派的最初工作就是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展开的,学派的 大多数成员都是自然科学家或是对自然科学的某个领域有着深刻理

① 参见布宁、余纪元编《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第762页,人民出版社,2001。

解的哲学家,他们的工作目标就是要以自然科学为模本重建哲学,用 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原则消除传统形而上学。他们提出的“统一 科学”的口号不仅仅是一种哲学上的理想,更主要地是他们哲学研究 的重要内容。正如他们在自己的宣言《维也纳小组:科学的世界观》 中所写的那样:

科学的世界概念的特点并不在于其特有的一些论点,而在 于其基本的态度、观点和研究方向。其目的是统一科学。它致 力于把个别研究者在不同的科学领域中的成就联系起来和一致 起来。正是出于这一目的,它强调集体的努力,强调那些可以在 主体间予以把握的东西,探求一种中立的形式化系统,一种消除 了历史语盲痕迹的符号系统、以及一个总的概念系统。它力求 简洁性和明晰性,排斥隐晦玄远和神秘莫测的深奥。科学上没 有“深奥的东西”,到处都是表面的东西:全部经验形成了一个复 杂的,不能总被概观,而常常只能部分把握的网络。一切都可以 为人所理解;而且人是万物的尺度。在这里,科学的世界概念接 近于智者派、伊壁鸠鲁派、以及一切代表了世俗本质和此岸事物 的哲学家,而与柏拉图主义者、毕达哥拉斯派不同。科学的世界 概念认为,没有不可解之谜。传统哲学问题的澄清使得我们部 分地揭示了它们是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部分地把它们转变为 经验问题,从而使它们服从经验科学的判断。哲学工作的任务 在于澄清问题和论断,而不在于提出特殊的“哲学的”论断。这 种澄清的方法就是逻辑分析方法。①

在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中,维也纳学派以及整个逻辑经验主义运 动所提倡的科学思想被统称为“逻辑主义”。② 简要地说,逻辑主义的 基本特点是:(1)以各门具体的科学知识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和工

① 陈启伟主编:《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读》,第440—441页。 ② 关于逻辑经验主义的主要观点,请参见本书第3章“逻辑经验主义运动”。

具,力图建立一种科学的哲学,以代替传统的不科学的哲学;(2)运用 逻辑分析或句法分析的方法对科学进行理性重建,对科学研究进行 静态的结构分析;(3)注重理性在科学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把科学 看做是理性的事业;(4)强调人类知识具有完全的客观性,强调科学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多地积累知识,增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20 世 纪二三十年代,由维也纳学派发起并组织的六次“国际统一科学大 会”是逻辑经验主义成为国际性哲学运动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使逻辑 主义成为科学哲学中的主导思潮。

然而,逻辑主义的这些观点很快就遭到了波普的质疑。他在其 代表作《科学发现的逻辑》中就明确指出了逻辑主义面临的困难,并 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的科学哲学思想。

首先,逻辑主义提出的建立科学哲学的理想是根据归纳逻辑的 基本立场,而这个立场的要点是把一切经验科学作为有意义的标准, 由此在经验科学与形而上学之间划出了界限;然而,逻辑主义在急于 消灭形而上学的同时也消灭了经验科学,因为科学定律显然不能被 逻辑地还原为基本的经验陈述。与此相反,波普提出,划界的工作不 是要推翻形而上学,而是要适当地概括经验科学的特点,划界的标准 只能被看做是对一个协议或约定的建议。而且,对任何一种这样的 约定的恰当性,入们都可以有不同的意见,而对这些问题的理性讨论 也只能在有着某些共同目的的人们之间进行。

其次,对科学命题作出逻辑的或句法的分析,不应当被看做是科 学理性的唯一功能;对科学知识的结构分析,目的是带来新的科学理 论并使得这种新理论得到经验的检验。波普反对逻辑主义对科学命 题完全采取静态的结构分析,他认为,对命题的经验检验是一个动态 的过程。他说,对命题的肯定判决只能是暂时地支持新的理论,因为 随后的否定判决常常会推翻它,但只要一个理论经受住了详细而严 格的检验,在科学进步的过程中没有被另一个理论所取代,那么就可 以说这个理论是有生命力的,或者说它是已经被过去的经验所确认 的。这就是波普后来详细阐发的“证伪理论”。对此,我们将在下一节 中仔细考察。

再次,逻辑主义把经验基础问题看做是一个追求科学客观性的 问题,并以基本的经验陈述作为科学客观性的根据。但波普则认为, 在讨论科学的经验基础问题时应当区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我 们的主观经验和我们的信念感觉,它们决不能证明任何陈述;另一个 是客观的逻辑关系,它们存在于各种科学陈述系统之间和每个系统 的内部。与康德的用法不同,波普把科学陈述的客观性解释为“它们 能够被主观地相互检验”。他这样写道:

假如我们坚持我们的要求,即科学陈述必须是客观的,那么 那些属于科学的经验基础的陈述也必须是客观的,即主体间是 可以相互检验的,但是主体间相互检验总是意味着其他的可检 验的陈述可能从待检验的陈述中演绎出来。因此,假如基本陈 述自身也是主体间可相互检验的,那么,在科学中就不可能有最 终的陈述:在科学中不可能有不可检验的陈述,因而在原则上就没 有不能驳倒的,即证明可以从它们演绎出来的某个结论为伪。①

由此,波普得到了这样的观点:理论体系用从自身演绎出来的普 遍性低一级的陈述来检验,因为这些陈述是主体间可相互检验的,它 们也一定是以同样的方式可以接受检验的,以至无穷。但这并不表 明是与每个陈述必须是可以得到检验的这个要求相矛盾,因为这并 不要求每个陈述在被接受之前必须是在事实上被检验的,而只是要 求每个陈述必须是可能得到检验的。这样,波普就完全放弃了这样 的观点,即认为在科学中存在着我们必须顺从地当做真理接受的陈 述,这是由于存在着逻辑上无法检验它们的理由。这完全是一种传 统实在论的观点。波普对科学哲学中的逻辑主义的批判,实际上就 是对这种传统实在论的批判。这里就埋下了后来的科学哲学思想发 展中出现的反实在论的种子。

① 波普:《科学发现的逻辑》,第47页,纽约,基础图书公司,1959。

虽然波普对逻辑主义的批判早在逻辑实证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 就提出了,但由于维也纳学派以及其他逻辑实证主义学派的强大国 际声势,使得波普的声音无法在当时的国际哲学舞台上完全被倾听 和关注,特别是他的《研究的逻辑》一书的英文版《科学发现的逻辑》 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末才得以问世,这就大大妨碍了更为广泛的英语 世界了解他的思想。当波普的思想开始为整个西方世界所理解时, 在科学哲学中对逻辑主义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的,却是来自库恩、费 耶阿本德、拉卡托斯等人的思想,他们以科学发展的历史资源为依 据,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科学的性质和科学本身的发展,形成了当代科 学哲学中的“历史学派”。关于这个学派的思想,我们将在下面详细 分析。

如今看来,研究者们都承认库恩等人的思想。正是这些历史学 派的科学哲学家使得科学哲学真正成为当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 领域,因为它彻底放弃了逻辑实证主义所强调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方 法,以历史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根据大量公认的历史资料,对科 学的性质、任务以及研究方法等重大问题都提出了完全不同于逻辑 主义的观点,提出了许多全新的概念,如“常规科学”、“范式的转换”、 “科学中的反常”、“科学的革命时期”、“科学研究的纲领”、“无政府主 义认识论”等。历史学派的出现在科学哲学领域中导致了两个无法 避免的结果:(1)历史因素被引入科学哲学研究领域,这就势必产生 科学中的相对主义,而这却是历史学派的哲学家竭力反对的;(2)对 科学史的关注使得科学哲学研究远离了对科学性质的分析,甚至远 离了科学本身,这种历史的关注更多的是研究“关于”科学的问题,而 不是科学本身的哲学问题,但这也是历史学派的哲学家所不希望的。 客观地说,这两个结果正是历史学派在当代科学哲学中所处的两难 境地,也是历史学派本身所面临的问题的两个方面。

在历史学派出现的同时,从逻辑经验主义运动内部分化出的一 些哲学家在坚持经验主义实在论传统时,促使逻辑主义思想中强调 科学客观性和实在性的观点得到更大的发展,以更为灵活的方式承 认了科学理论实体的存在,由此形成了在 20世纪 70年代的西方哲学界名声鹊起的科学实在论思潮。这个思潮的主要代表有塞拉斯、蒯 因、博伊德、格利默(C.Glymour)、普特南、夏佩尔、莱普林(J.Leplin) 和哈金(I.Hacking)等人。

传统的实在论认为,自然现象的规律性就存在于自然本身,科 学哲学研究需要做的工作是从自然本身中找出这些规律;而在当 代科学实在论看来,从自然中获取科学的实在性并不是科学哲学 研究的主要目的,我们即使不去假设形成自然现象和物质实体的 规律或原因,也可以从性质上说明这些现象和实体的规律或原 因。科学实在论的主要论点是,承认一个理论具有说明力和不可 还原性,就是合理地承认了这个理论所假定的实体。根据对科学 实在论者不同论述的分析,他们的所有命题都可以归结为两点:(1) 理论术语所指称的实体是真实存在的;(2)流行的理论或在预见上成 功的理论就是真的,“科学实在论试图达到科学对客观世界的描述的 真理性”①。

但由于科学实在论在本体论承诺上具有的模糊性以及对科学理 论的总体说明具有相当的抽象性,导致了它受到来自许多方面的批 评和攻击。从 20世纪 80年代开始,科学哲学中的历史学派的哲学家 库恩、劳丹以及从分析哲学阵营中揭竿而起的罗蒂等人,都对科学实 在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这就使得科学实在论的主要论证和基本命 题被推向了当代科学哲学争论的舞台,构成了在当代科学哲学中持 续长久的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关于这个争论,我们将在 后面详细介绍。

当今西方的科学哲学研究呈现出了多样化的格局:除了反实在 论者与实在论者继续在科学理论的实在性等问题上争论不休外,更 多的科学哲学家关注的是在不同科学领域中的一些传统的哲学问 题,如心灵的性质、生物学的哲学意义、数学的本质、几何学与运动的 关系、量子力学以及统计学中的解释问题等;还有哲学家从语境、解

① 郑祥福:《范·弗拉森与后现代科学哲学》,第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释和修辞等角度出发,强调科学哲学研究的“后现代特征”,由此出现 了所谓的“后现代的科学哲学”的趋向。① 从西方科学哲学的现状来 看,哲学家们的研究基本上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1.哲学家们在具体科学中的工作表明,他们已经放弃了对科学 与哲学的严格区分,把他们的研究工作完全看做是“理论”科学家的 工作,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实际地澄清他们所研究的科学理论和实践, 并力图作出实质性的改变。②正是出于这个目的,与以往的科学哲学 家们不同,当今的科学哲学家们不太关心如何从逻辑上或语法上澄 清科学理论的意义,或强调科学发展对理论的形成所具有的关键作 用,相反,他们更加关心的是某些具体科学领域中的普遍问题,如他 们在心理学、生理学、生物学、数学、量子力学、基因科学、认知科学以 及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中的研究工作,不仅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哲学问 题,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推进或改变了这些学科领域的发展。

2.哲学家们不仅强调自己研究工作的科学性质,而且重视科学 研究中的社会和历史因素,把科学看做一种人类的社会活动,因而视 其为历史和文化的偶然事件。所以,科学哲学家会把实验室以及完 成实验的环境作为理解科学理论形成的重要因素,或者把科学家们 的约定看做直接影响科学家工作的重要因素,或者强调科学共同体 享有的某些特殊的历史或文化的共识。根据这种观点,在科学哲学 中就不存在某个在一般意义上比其他理论更好的理论,因为每个理 论的形成都有自己的时代和文化背景,而对这些时代和文化是无法 作出好坏之分的。显然,这是一种相对主义的观点。

3.哲学家们在研究中把科学和价值比以往更为密切地联系在一 起,特别是在一些具体学科的研究中由于提出价值问题,使得哲学家 们提出以某种价值取向作为科学研究的动力和先决条件。例如,医

① 参见郭贵春《后现代科学哲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② 马哈莫:《对科学哲学的简明历史介绍》,载于马哈莫和西尔伯斯顿(M.Silberstein)《布莱克威尔科学哲学指南》,第11页,牛津,布莱克威尔,2002(以下所引此书 均为此版本)。

学研究中提出的伦理问题已经成为哲学家和科学家们共同讨论的话 题,直接影响着医学的推进,特别是基因科学中的克隆技术的发展直 接受制于基因伦理的要求。这些都最终涉及到人类生命的意义问 题,使得原有的理论上的元伦理学转变为实践上的应用伦理学。哲 学家们也在这种研究中获得了自身的社会意义,因为科学哲学的研 究表明,科学发展本身并不能解决科学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关系问 题,对科学的最终判决需要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共同努力。

当然,由逻辑实证主义提出的传统问题和话题,如今在科学哲学 中并没有完全消失,科学哲学家们对什么是恰当的科学解释、什么样 的证据可以提供对理论的确证以及对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等问题, 仍然十分关注。①不同的是,哲学家们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是以不同的 方式,出自不同的视角。正如美国科学哲学史家马哈莫(Peter Machamer)所说,

疑惑总是比人还多,问题总是比答案还多。20 世纪经历了 许多变化,而这些变化被看做是重要的疑惑和问题,但更重要的 是,同样在这些年中发生的变化在于人们是如何需要知道去解 决这些问题,而对问题的解决必须是什么样的。过去的世纪教 给我们的或许只是对真正复杂的问题并没有简单的答案。但一 旦意识到了这一点,就一定会有在某时某地以某种方式提供实 用的答案。决定是必须要作出的。可以指望的是,科学哲学可 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如何以更好的方式作出这些决定。②

① 2000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克拉克(P.Clark)和霍利(K.Hawley)编 辑的《今日科学哲学》一书谈论的话题就包括了科学实在论问题、因果关系、心灵哲 学、生物学哲学、数学哲学、儿何学和运动、量子力学、统计力学等内容。2002年由布 莱克威尔出版社出版的《布莱克威尔科学哲学指南》包括的内容涉及到解释、科学理 论的结构、还原与凸现、模型与隐喻、实验与观察、时空物理学、生命的进化、分子生物 学、认知科学等。 ② 马哈莫:《对科学哲学的简明历史介绍》,载于马哈莫和西尔伯斯顿《布莱克威 尔科学哲学指南》,第13页。

三科学哲学与分析哲学

历史地看,当代西方科学哲学是分析哲学运动的直接产物之一。 严格地说,分析哲学是 20 世纪西方哲学中的一场重要的思想运动,而 当代科学哲学则是从这场运动中诞生的一门独立的哲学研究领域, 是具有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专门的研究问题的哲学学科。 在这种意义上,科学哲学与分析哲学之间具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这 种血缘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当代科学哲学讨论的主要问题直接来自于分析哲学家的工 作,在很大程度上,早期的大多数分析哲学家就是科学哲学家。虽然 哲学家们对科学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虽然科学家们始终在从自己 的研究中形成和提出具有哲学意味的问题,但他们能够从哲学的高 度把握和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问题,能够把自然科学研究看做 是对人类活动的规律性研究,这确是从分析哲学开始的。卡尔纳普 对归纳问题、测量和定量语言、空间的结构、因果性和决定论、理论规 律和理论概念等问题的研究,不仅远远超越了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 研究的含义,而且直接构成了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哲学的主要话题。 从逻辑经验主义的发展过程看,早期的维也纳学派提出的对哲学的 语义分析构成了分析哲学的最初模式,也被看做是分析哲学后来发 展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维也纳学派所讨论的核心问题并不是语 义分析,而是因果性问题、概率问题、理论与观察的关系以及身心问 题等,这些问题正是后来的科学哲学家讨论的主要话题。

2.在方法论上,逻辑经验主义在当代哲学中的遗产特别明显地 表现在它提倡的分析方法上,这也被看做当代科学哲学的主要标志, 以至于科学哲学的研究被主要地看做是关于方法论的研究。① 虽然 罗素、维特根斯坦以及逻辑实证主义者强调逻辑分析方法的重要性, 但当代科学哲学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并不完全限于逻辑的分析,同样

① 参见江天骥《科学方法论的中心问题》,载于江天骥主编《科学哲学名著选 读》,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

广泛地使用隐喻、类比、修辞等方法,甚至有的研究者认为,在当代科 学哲学中出现了一次“修辞学的转向”。① 当然,逻辑实证主义的逻辑 分析强调了对经验事实的归纳过程,强调经验规律的统计学基础,这 些思想在当代科学哲学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特别是以贝耶斯定 理为模式的归纳逻辑以及对科学假说进行选择时的统计学方法等。

3.当代分析哲学的发展是与科学哲学研究的成果密切相关的, 科学哲学研究本身构成了当代分析哲学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分析哲 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带有明显的科学主义特征,科学的进步在使科学 家和哲学家们感到惊喜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大更多的困惑。 正是哲学家们对这些困惑的不断解决,导致了分析哲学的逐渐形成, 也促使了更多新的学科不断出现;这些新学科,如计算机科学、理论 语言学、大脑科学以及基因科学等,自产生之时就背负着沉重的哲学 负担。对这些新学科的研究已经不单是科学家们的工作,更主要的 是由科学家、哲学家以及许多其他领域的专家共同合作的领域。在 这些领域中的哲学研究,目的是要揭示在表层结构背后或下面所隐 藏的深层结构的功能,对这种深层结构给出更为合理的解释。而这 些也是当代分析哲学中出现的一个显著变化。

当然,科学哲学作为一门已经独立的哲学学科,它与作为一场哲 学运动的分析哲学有着明显的不同。不同之处突出地表现在:科学 哲学涵盖了比分析哲学更为广泛的研究领域,包容了来自各种不同 立场、传统、方法以及文化的理论观点,特别是后现代科学哲学的兴 起,使得科学哲学完全成为一个兼收并蓄的研究领域,任何哲学观点 都可以从这里得到辩护和支持。② 具体地说,科学哲学与分析哲学之

① 见西蒙斯(H.W.Simons)《修辞学转向》,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90;中文文献 见郭贵春《后现代科学哲学》,第32—33页,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② 1982年马蒂纳斯·尼霍夫出版社出版的由弗罗斯塔德(G.Floistad)主编的 《当代哲学概览》第2卷《科学哲学》,不仅收入了罗森伯格、凯泽尔、邦格等人关于因 果、范式以及合理性等方面的文章,还收入了阿佩尔、肯普、帕尔默等人关于人文科 学、结构主义以及解释学等方面的文章。《今日科学哲学》(克拉克和霍利编辑,牛津 大学出版社,2000)一书更是把结构主义、女性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关于科学哲学的 思想称做科学哲学的“新时代”。

间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哲学是以分析的方法为主要特征的哲学思潮,这个思潮 包含了各种不同的哲学理论观点,包含了哲学家们对各种不同问题 的讨论。因而,对“分析哲学”很难清楚地加以定义,有时甚至难以判 定某个哲学家的思想是否应当被看做属于分析哲学,如维特根斯坦 的后期思想。相反,对“科学哲学”的定义却是比较容易的,因为这是 一个有着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哲学学科,是哲学家们围绕科 学本身所展开的研究领域。虽然科学哲学阵营既可以包括英美的逻 辑经验主义和历史学派,也可以包括欧洲大陆的非理性主义和后现 代主义的思想,但在涉及到这些主义和学派时,我们关注的仅仅是哲 学家们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科学的性质及其与其他非科 学领域的关系、科学理论与实践、科学的具体学科发展以及整个科学 的发展与入类文化之间的关系等等问题的讨论,换句话说,仅仅是哲 学家们的科学观,而不包括他们在其他问题上的观点。这就可以清 楚地表明科学哲学作为一门哲学学科与分析哲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 之间的不同。

2.由于科学哲学与分析哲学属于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围,因而它 们在各自的范围内具有不同的特点,虽然其中某些特点是相互交叉 的。科学哲学诞生于分析哲学这个历史事实,使得如今的科学哲学 研究无法完全摆脱分析哲学的影响。这不仅表现在分析哲学的研究 方法以及提出的问题如今仍然在科学哲学研究中起主导作用,而且 科学哲学研究的成果,特别是在科学哲学研究的基础上开辟的某些 新的领域,往往也被看做是对分析哲学的推进和发展。但是从目前 科学哲学的研究现状看,大多数哲学家并没有把科学哲学完全划归 到分析哲学的范畴,相反,他们把科学哲学研究看做是分析哲学之后 的产物,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科学哲学的出现和发展恰恰取代了 分析哲学在当代西方哲学中的地位,并使得分析哲学提出的基本哲 学理念以及可行的研究方法以一门学科的形式得以保存和延续。在 这种意义上,科学哲学可以被看做是分析哲学的“传入”。

3.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科学哲学如今是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因此它就具有远比分析哲学更为广泛的研究领域。它没有门户 之见,没有先入为主的条件,它可以包容一切与科学有关的广阔空 间:既可以包括关于科学信念和科学实践的认识状态以及普遍的方 法论问题,也可以包括如理论物理学、生物学、数学、化学、心理学、 计算机科学等具体科学中的某些基础问题研究。在这种意义上,广 义的“科学哲学”就包括了“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或“自然科学的 哲学”。

4.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哲学是一个问题研究的 领域,而分析哲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则是一个历史研究的领域。 虽然分析哲学家是以问题研究为起点的,但我们如今谈论分析哲学 则主要是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分析哲学家们是如何提出和讨论问题 的,研究他们的理论观点与传统哲学以及与当代其他哲学之间的关 系。更进一步地说,在哲学的继承关系上,分析哲学也是传统经验 主义以及唯名论思想在当代的继续。按照罗蒂的说法,分析哲学是 近代认识论“镜式思维”方式的现代形式。无论如何,分析哲学留给 我们的是哲学家们提出的理论观点,我们对分析哲学的研究不过是 对当代英美哲学研究的一部分,也是西方哲学发展史研究的一部 分,正如本套《西方哲学史》一样;而科学哲学则是一个可以继续开 发的研究领域,历史上的科学哲学家留给我们的是一些问题或视 角。而且,科学哲学研究不同于科学哲学史的研究,虽然对这种历 史的研究是对科学问题研究的逻辑前提和叙述起点,但这个前提和 起点显然不能代替研究的全部,更重要的是对科学问题的研究;或 者说,对科学问题的研究构成了科学哲学这门学科的核心内容。 历史地说,对科学哲学发展过程的研究是与科学哲学对问题的 研究本身密不可分的,科学哲学对问题的研究构成了这个学科自身 的发展。我们在了解科学哲学与分析哲学的关系时,既要知道这两 者之间的血缘继承,也要知道历史研究与问题研究之间的互为因果,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把握科学哲学研究的真实和全部内涵。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之类的,也不打算靠这个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
(0)

相关推荐

  • 第六节约瑟夫·巴特勒

    约瑟夫·巴特勒(Joseph Butler)于1692年出生在英国伯克郡旺 太治(Wantage)的一个长老会教徒的家庭里。早年曾在格洛斯特和 图克斯伯利的学院学习,并就克拉克“波义尔讲座”中的问题与克拉 克通信讨论。1714年进牛津大学奥利尔学院学习。毕业后,于1718 年任罗尔斯教堂的传教士。1726年,他的布道演说以《在罗尔斯教堂 的十五个布道集》(F…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202
  • 埃斯库罗斯悲剧-《普罗米修斯》-(九)退场-在线阅读

    普罗米修斯 尽管宙斯现在自信而又做慢, 但他终会屈服,因为他正想缔结 一场姻缘,那姻缘会非他所料地 把他从为王的宝座上推翻,他的父亲 克罗诺斯发出的诅咒便会完全实现, 在他当年退出古老的王位时, 没有哪位神明能清楚地向他指出 逃脱那灾难的路径,除非我给他作指点。 我知道能躲避的路径,且让他现在泰然地 高踞王座,深信自己的高空雷霆, 手中挥动着那喷射火焰的投掷…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9日
    193
  •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第二十三章-在线阅读

    第二十三章 法与人口的关系 第一节 人和动物的物种繁衍 哦 维纳斯女神!哦,爱情之母! ……………………………………… 自从你的星儿把绮丽的初春带回大地, 和煦的微风就吹来了爱情的气息, 大地把自己的胸怀打扮得五彩缤纷, 空气中弥漫着鲜花浓郁的香气, 鸟儿们在你强大力量的召唤下, 唱着动听的歌儿热烈地欢迎你, 骄傲的公牛为了追逐漂亮的牡牛, 跨过湍急的溪流,…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5日
    65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三部-第二篇-在线阅读

    第 二 篇 328 思维理智时期 我们现在才真正讲到了新世界的哲学,这种哲学是从笛卡尔 开始的。从笛卡尔起,我们踏进了一种独立的哲学。这种哲学明 白:它自己是独立地从理性而来的,自我意识是真理的主要环节。 〔哲学在它自己的土地上与哲理神学分了家,按照它自己的原则, 把神学撇到完全另外的一边。*在这里,我们可以说到了自己的 家园,可以像一个在惊涛骇浪中长期漂泊…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8日
    13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