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哲学对西方哲学乃至整个人类哲学思考的影响是巨 大的、前所未有的。如今,我们都知道他的前期哲学对逻辑实证主义 的影响、他的后期哲学对牛津日常语言学派的影响。但这只是我们 看到的表面现象,事实上,维特根斯坦给当代哲学所带来的冲击作用 远比这些大得多。这种作用不仅有积极的一面,还有消极的一面,而 且消极的作用比积极的作用还要大。下面就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维特根斯坦哲学对当代哲学的这种双面效应。
一维特根斯坦思想的双重效应
从积极的角度看,维特根斯坦对当代哲学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
①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安斯康译,第25节,牛津,布莱克威尔,1953。
这种贡献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四个方面:
1.维特根斯坦的早期思想和前期哲学直接为罗素的逻辑原子主 义提供了思想基础和逻辑准备。维特根斯坦写于1913年9月的《逻 辑笔记》是他思考逻辑问题的最早记录。虽然这是在罗素的要求下 写出的,但其中的内容完全是他独立思考的结果。他在这个笔记中 首次提出了对原子命题和分子命题的分析,由此奠定了罗素逻辑原 子主义思想的基础。他写道:
每一关于复合的东西的陈述都可以分解为一个关于成分的 陈述和一个关于命题(这个命题完全地摹状了复合的东西)的陈 述的逻辑和。……再说一遍:每一似乎是关于复合的东西的命 题都可以分析为一个关于它的成分的命题和一个关于完全地摹 状此复合的东西的命题的命题;亦即分析为等于说复合的东西 存在的命题。①
罗素在1918年所作的关于逻辑原子主义的讲演中,开篇就明确地承 认他的思想来自维特根斯坦:“这些讲稿在很大程度上是关于我从我 以前的学生和朋友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那里得到的某些观点的阐 明。”②维特根斯坦对罗素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他直接促成了罗素思想 的形成,同时也使罗素的思想发生了重要的转折。罗素在他的回忆 录中承认,维特根斯坦关于逻辑和数学的思想改变了他对传统认识 论的看法。他在写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维特根斯坦对他关于共相 理论的批评,使他打消了原本计划写作一部认识论著作的想法。 2.维特根斯坦对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的。如今关 于维特根斯坦与维也纳学派的关系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了。当维特根 斯坦还在奥地利南部乡村小学教书时,石里克就曾与他取得了联系。
① 维特根斯坦:《逻辑笔记》,载于陈启伟主编《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读》,第 391页。 ② 罗素:《逻辑与知识》,苑莉均译,第213页,商务印书馆,1996。
当时 ,《逻辑哲学论》已经成为维也纳小组的主要读物,在小组内部逐 句讨论。他们特别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数学基础和逻辑性质的观 点。在石里克和魏斯曼等人的一再邀请下,维特根斯坦在维也纳为 姐姐建造房屋期间曾多次与这个小组的成员石里克、魏斯曼、卡尔纳 普、费格尔等人进行讨论。后来,当维特根斯坦重返剑桥后,仍然定 期地到维也纳与小组成员交流。魏斯曼详细记录了他们从 1929 年 12 月18日到1932年6月1日期间的谈话内容,这些记录由麦吉尼斯 编辑整理,于 1979 年以《维特根斯坦与维也纳小组》为题出版。 应该说,当时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已经处于转变时期,这些讨论都 发生在他1928年3月聆听了布劳威尔的讲座之后。而在这种情况下 他之所以愿意与维也纳小组讨论他的前期思想,不仅是为了向他们 解释这些思想,更主要的是试图通过这种讨论对他的前期观点作一 番清理,以便从中找到解决数学和逻辑问题的出路。但对维也纳小 组来说,《逻辑哲学论》中表达的思想以及维特根斯坦在与他们的讨 论中阐发的观点,正是他们希望得到的。这些思想观点主要包括:把 命题看做事实的图像,把逻辑看做是重言式或分析的,把哲学的作用 限定为对意义的阐明,认为除了自然科学、逻辑和数学命题之外的其 他所有命题都是无意义的,等等。石里克、魏斯曼、卡尔纳普、费格尔 等人把这些思想观点融入他们的逻辑实证主义,形成了完整的关于 两种命题的区分、对哲学性质的规定以及通过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 学的理论主张。
3.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对当代以牛津命名的日常语言哲学同 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虽然我们从赖尔、奥斯汀等日常语言学派 的这些主要代表人物的著作中很难找到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痕 迹,但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用法的强调、对语言游戏的分析、对语言意 向的考察,这些都对日常语言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这种影响明显地表现在:当我们讨论日常语言哲学提出的问题时,不 可能回避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因为对语言意义与用法的关系的研究 正是日常语言哲学的出发点。
4.维特根斯坦的整体论思想对逻辑实证主义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整体论显然来自弗雷格,但维特根斯坦对它加以改造,用 于解释语言的实际用法。他指出,理解一个句子就是理解一种语言, 这是一种能够正确地运用语言的能力。从《逻辑哲学论》直接继承弗 雷格关于一个词的意义在于它在句子中的出现这种观点出发,到《哲 学研究》强调句子作为基本单位在语言游戏中的作用,最后到《论确 定性》中把整个语言共同体看做确定语言意义的基础,维特根斯坦的 整体论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而他强调语言共同体的思想对当 代美国哲学家库恩的范式理论和科学革命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影响。 同时,蒯因的整体论也与维特根斯坦的思想有着明显的联系。此外, 维特根斯坦强调语言游戏中的语境和语用成分,这也直接或间接地 影响到当代语用学的发展,对逻辑实证主义在美国的变种即逻辑实 用主义的产生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如今,人们对维特根斯坦给当代哲学带来的积极作用已经给予 了充分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评价甚至充满太多的溢美之辞。 但人们很少注意到,维特根斯坦思想对当代哲学的作用同样是破坏 性的和摧毁性的,而且这种否定作用远比以上所说的积极作用要大 得多。这种否定作用表现在:
1.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哲学观念,彻底破除了传统哲学对 哲学性质的规定,摧毁了人们心目中从传统哲学那里得来的已有的 哲学形象。传统哲学都是以提出问题或建立理论体系作为自己的主 要任务,因而他们的主要工具是概念、判断、推理以及整套的理论原 则。同时,传统哲学家们对哲学性质的理解都是建立在他们所提倡 的某种理论主张的基础之上,他们并不关心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存在 的必要性,而是关心如何去保证哲学的这种存在。相反,维特根斯坦 对哲学的规定恰恰是要破除这种存在的前提,使哲学摆脱理论框架 的束缚,让人们回到应该得到的而被哲学家们引入歧途的、真正的生 活当中去。所以他一再强调,哲学不是一套学说,而是一种活动。这 种活动,在他前期是指澄清命题意义的逻辑分析活动,而在后期则是 指语言游戏活动。但无论是那种活动,维特根斯坦所理解的哲学都 完全不同于亚里士多德以来的一切传统哲学把哲学看做一种理论建构的观念,而是把哲学看做活生生的实际生活本身。
2.维特根斯坦不仅否定了哲学的理论作用,而且进一步否定了 哲学存在的合理性。我们知道,传统哲学对哲学的规定是以承认哲 学学科的存在为前提的。而维特根斯坦对哲学的规定却是要取消这 个前提,从根本上否定哲学存在的根据。在他看来,哲学的出现是哲 学家们误用语言的结果,一旦我们正确地使用语言,我们就会发现哲 学问题并不是真正的问题,而不过是一些假象而已。因此,研究哲学 的目的就是要取消哲学,或者说,就是要我们认识到哲学的无用,用 维特根斯坦本人的话说,“搞哲学就是为了能够不搞哲学”。初读此 话,往往使人感到迷惑,不得要领,但一旦了解了维特根斯坦对哲学的 态度,这种迷惑就会迎刃而解了:“哲学是一场反对理智迷惑的战斗。” 3.维特根斯坦取消哲学的根据是反对哲学的理论作用,由此他 对整个西方文化也采取了激烈的批判态度。因为在他看来,整个西 方文化是以科学思维为主要特征的,而科学思维的特点就是要求理 论化、概念化、体系化、模式化等等。这样一些特征使得当代文化成 为科学思维的表象和符号,因而追求现象背后的本质、追求多样性之 中的统一性就成为当代文化的主要目的。而这是与人类的本性相悖 的,完全不符合人类生活的实际状况,也不反映入们对语言的正确使 用。所以,维特根斯坦指出,他对整个西方文化的反对正是对这种思 维方式的否定。一旦我们抛弃了这种思维方式,深入细致地观察人 们具体的语言活动,积极地参与到语言游戏之中,我们就会深切地感 受到生活之流的波动,就会认识到理论思维的乏力和无用。 维特根斯坦对传统哲学和整个西方文化的否定,在当代西方哲 学中所产生的作用远比他对当代哲学的积极贡献要深刻得多。这种 作用深刻地表现在他对当代西方哲学中“语言的转向”所发挥的决定 性影响。
这里所谓的“语言的转向”,是指西方哲学从其传统的古代本体 论和近代认识论研究转向现代以语言问题为中心的语言哲学研究。 石里克明确地把维特根斯坦称做推进这种语言转向的“第一人”,当 代英国哲学家达米特也认为“语言的转向”开始于维特根斯坦。我们仅从这种“语言的转向”所产生的巨大后果,就可以感受到维特根斯 坦思想所起到的无法替代的作用。正如当代英国哲学家哈克(P.M. S. Hacker)最近指出的,“语言的转向早于分析哲学的兴起,它应当与 《逻辑哲学论》及在其影响之下的后来分析哲学的发展联系在一起”①。 同时,维特根斯坦对西方文化的破坏作用还表现在,他提出的否 定追求本质存在、强调语言游戏多样性的思想倾向,在当代西方的后 哲学文化中得到了回应。在维特根斯坦看来,传统哲学对概念理论 的要求是西方传统文化中追求本质存在这种梦想的体现,这同样体 现在当代西方以科学发展为标志的主流文化之中。而在我们实际生 活的世界中,事实上并不存在什么本质或统一性的东西,只有多样 性、差异性以及我们所看见的表象才是事物的本真状态。所以,他提 倡从这种不确定性、多样性、可能性出发,描述和显现人类的语言游 戏活动。这种思想倾向正是 20 世纪 60 年代在西方兴起的所谓“后哲 学文化”的特征之一。根据当代美国哲学家罗蒂的解释,后哲学文化 强调人类语言活动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维特 根斯坦的语言游戏思想。因而,罗蒂把维特根斯坦看做后哲学文化 的代表之一,与海德格尔和杜威共同代表了他所谓不同于“体系哲 学”的“教化哲学”的未来发展方向。②
不论维特根斯坦对当代哲学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毋庸 置疑的是,这种影响的确是前所未有的,任何一位哲学家都不可能像 维特根斯坦那样既以自己的一生实践着否定西方文化的理念,同时 自己的理念又无法避免地陷入西方文化的困境,因为所谓的“后现代 哲学”其实不过是西方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变体。这意味着,维特根 斯坦本人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摆脱西方文化的影响,从他所受到的 教育和成长过程的环境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位哲学家身上反映出
① 哈克:《分析哲学:内容、历史与走向》,载于《哲学译丛》1996年第5—6期,第 47 页。 ② 参见罗蒂《哲学和自然之镜》,李幼蒸译,第321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店,1987。
的西方文化的熏陶,他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处处体现着古希腊思 想家刻画在西方文化这个古老建筑上的痕迹。如果说维特根斯坦反 对的是现代西方文化的话,那么他所追求的,或更确切地说,他的生 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所体现出的正是前亚里士多德的希腊传统。这是 一种前科学的、前哲学的,甚至是前理性思考的文化;或者说,是一种 不需要思想、不需要科学、不需要哲学的文化。当然,这样一种文化 只能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实际活动本身,也是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创 造出来的文化,也是最接近人类自然本性的文化。而当一位哲学家 声称他的思想可以使人们抛弃哲学时,我们也只能说这位哲学家或 者根本不是真正的哲学家,或者他是一位有着更深刻思想的哲学家, 虽然他的思想或许还没有或许永远不能被我们所理解。维特根斯坦 正是被看做这后一种哲学家。
二作为哲学家的哲学家
无论是从传统哲学的标准来看,还是按照现代哲学家的要求,维 特根斯坦都不算是一个标准的哲学家。虽然他也根据大学的要求提 交论著,开设课程,但他的教学和研究在形式和手段上都完全不同于 以往的以及当时的所有哲学家;他的思想出发点也不同于通常哲学 家的思考,不是对传统哲学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在前人研究的基 础上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相反,他对传统哲学问题基本上持否定的 态度,而对建立理论体系更是兴趣索然。
尽管如此,维特根斯坦仍然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因为他 所提出和思考的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面临和回答的问题,他对哲 学本身的反思和批判使以后的哲学研究发生了带有根本性的变化。 在这种意义上,维特根斯坦是一位“元哲学家”,是“哲学家的哲学家”, 他提出的问题和思想关系着哲学自身的存在和意义。同时,他对这 些问题的回答,又向我们预言了哲学的未来。
维特根斯坦在他的笔记中曾多次表示,他是在为另一种文化的 人而写作,他的著作所体现的精神也只有另一种文化的人才能理解。 维特根斯坦的这些说法并非如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种哗众取宠的噱头,事实上这是基于他对哲学本身的深刻理解。
我们知道,维特根斯坦是通过数学研究而进入哲学的。从他的 生平中我们已经看到,他从未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哲学训练。即使 当他作为研究生而进入剑桥大学之后,他也是我行我素,完全按照自 己的方式研究哲学问题。这表明,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从一开始 就与那些学院派的哲学家们走着不同的道路。哲学正规训练的欠缺 和哲学史知识的匮乏,反而有利于这位极富哲学天赋的思想家展开 自由驰骋的思想翅膀,从事前所未有的思想创造。
维特根斯坦的研究工作始终独往独来,即使在他向学生讲授他 的哲学思想时也几乎完全进入一种忘我的沉思境界。而当他的朋友 们力劝他留在剑桥继续教学时,他宁愿回到挪威的僻静小镇独思冥 想。从个性上分析,这多少与他性格怪僻多疑、不善与人交往有关; 但在思想深处,则是由于他对现代社会的工业文明采取拒绝的态度。 在他看来,现代文明在带来社会的繁荣与发展的同时,却使人类丧失 了原有的个性自由和存在价值,使人类遗忘了生命的根基。因此,他 的任务就是要抛弃这种工业文明,使人们回到原始的、前科学的状 态,回到最基本的语言游戏之中,重新获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当然,维特根斯坦追求那种原始的状态,并非是让人们逃避现代 社会而回到大自然中,重新过那种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 他的目的在于提醒人们,在现代社会中不要忘记人的存在的根本,不 要遗忘了自己的家,这个家就是语言,就是人作为语言的动物而从事 的基本的活动。可见,维特根斯坦所追求的不是形式上的回归原始, 而是一种文化上的回归,是对前科学的、前哲学的语言活动的强调和 肯定,是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根据这种分析,我们似乎可以看到维特根斯坦描绘的这样一幅 生动的文化图景:人们正确地使用语言进行交流而不会出现意义上 的分歧,人们使用语言谈论日常生活和具体事物而不涉及专门的哲 学问题。但在这幅文化图景的背后,起支配作用的是维特根斯坦的 这种基本的哲学观念,即以语言为基石,以完成语言游戏为标准,以 人类的活动为最终目的。
对语言问题的强烈关注是西方哲学从近代走向现代的重要标 志,语言哲学已经成为当代西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如何理 解语言以及使用语言的标准等问题上,维特根斯坦却与那些自称学 生和门徒的英美语言哲学家们有着很大的差别。英美语言哲学家们 通常是把语言看做自己研究的主要对象。在他们那里,无论是理想 语言还是日常语言,正确使用的标准就是意义的明晰性和所指的确 定性。虽然也有个别的哲学家(如斯特劳森)试图通过语言研究达到 对实在世界的认识,但大多数哲学家都是把研究的目光停留在语言 表达的层次上,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语言问题才是哲学研究的根本 任务。
与此不同,尽管维特根斯坦十分强调对语言的逻辑分析和对日 常语言用法的仔细观察,但他的研究目的自始至终都不是独立地局 限在语言表达本身,而是与语言表达的内容或语言之外的意义有关: 早期主要关心的是可说的与不可说的界限,后期则关注语言游戏所 显现的生活形式和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可以说,在维特根斯坦与 英美语言哲学之间存在的是一种理论出发点上的差别:英美语言哲 学关心的只是语言表达的能力,而维特根斯坦更关心的是人类使用 语言的存在意义,即人类只有在使用语言时才能称为社会的存在,才 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根据他的思想,使用语言是入类最基本 的活动,语言游戏则是人类使用语言的原始形式;通过语言游戏,人 类存在的文化模式才得以体现,凭借语言游戏,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 才得以确定。所以,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的理解已经远远超出了英美 语言哲学的范畴,他直接触及到的是人类存在的意义。
然而,从这种分析中我们是否可以认为,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应当 属于通常被认为是以人本主义为主流的欧洲大陆哲学?我们认为答 案同样是否定的。因为,虽然维特根斯坦关注人类存在的意义问题, 但这种入类的存在意义在于人的社会性,是由语言联结起来的人类 社会和文化,而人本主义通常关心的是人的个体性,是某些普遍入性 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所以,在这种意义上,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同样不 属于欧洲大陆哲学。如果从哲学发展的角度看,维特根斯坦以语言.为基石追求另一种文化的思想,毋宁说是属于某种未来的哲学。换 言之,维特根斯坦的哲学预示着西方哲学的未来发展。
根据维特根斯坦的基本思路,这种未来的发展大致体现在这样 几个方面:
1.哲学只是被看做描绘语言游戏的方法;判定哲学有无意义,只 能看它是否在完成某种语言游戏。我们不能由于哲学在谈论语言的 用法而认为它属于另一个层次的东西,相反,“哲学”一词本身也属于 语言的用法之列,不存在超出这种用法的另一个层次。他写道: 有人可能会以为:如果哲学谈到“哲学”一词的使用,那么, 就一定存在一种二阶的哲学。但并非如此,就像正字法理论那 样,它要处理各种词包括“正字法理论”一词,但并不因此就成了 二阶的。①
哲学绝不以任何方式干涉语言的实际用法;它最终只能描 述这些用法。因为,它也不可能给语言的实际用法提供任何基 础。它没有改变任何东西。②
哲学只是把一切都摆在我们面前,既不作解释也不作推 论——由于一切事物都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什么东西需要解释, 而对隐藏着的东西,则是我们不感兴趣的。③
2.以人的活动作为哲学的最终目的,哲学要以语言实践为转移。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实践不只是人们使用语言的日常活动,更重要 的是这种实践体现着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即人们的生活方式。他 选用“语言游戏”这个概念就是为了突出这样一个事实,即“说出语言
①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安斯康译,第121节,牛津,布莱克威尔,1953。 ② 同上书,第124节。 ③ 同上书,第126节。
就是一种活动或一种生活形式的组成部分”。这样,语言游戏就体现 着人类活动的文化特征和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3.由于语言实践是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因而以语言实践为基 础的哲学研究,也不再是为某些人专门研究的领域,也不是有着特殊 研究对象、目的和手段的学科。哲学只是治疗人类理智上疾病的方 法。维特根斯坦多次提到:
哲学的结果是揭示这种或那种十足的呓语,消除理解在碰 到语言的界限时受到的创伤。①
哲学处理问题就像治疗疾病一样。②
而且,哲学还不只是一种治疗方法,而是一系列疗法,因为不存在一 种哲学方法。
有证据表明,维特根斯坦强调哲学的治疗性功能,是受到了弗洛 伊德思想的影响和启发。维特根斯坦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极 为熟悉,他在笔记中曾多次提到这一学说,并用它来说明自己的一些 当时尚未成熟的想法。譬如,他在1931年的笔记中就曾把弗洛伊德 的理论看做自己的思想来源之一。1938年,维特根斯坦在笔记中 写道:
弗洛伊德的思想:疯狂的锁没有被毁坏,它仅仅被更换了;旧钥 匙已经不能打开这把锁,但是它可以被一把结构不同的钥匙打开。③ 维特根斯坦对弗洛伊德思想的这种解释可谓匠心独具:弗洛伊
①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安斯康译,第119节,牛津,布莱克威尔,1953。 ② 同上书,第 255节。 ③ 维特根斯坦:《文化和价值》,黄正东、唐少杰译,第47—48页,清华大学出版 社,1987。
德并没有宣判人的死亡,而只是重新找回了解决入的精神疾病的出 路;他的理论不是在重新构筑人的精神世界,相反,他是要恢复人的 精神世界的本来面目,人们重新找回自我与本我,而不受超我的诱 惑。因此,人这把“疯狂的锁”就只能被“结构不同的”、更为复杂的 “钥匙”(精神分析方法)打开。这种解释恰好反映了维特根斯坦思 考哲学问题的基本思路:日常语言本身是无辜的,哲学错误的出现 在于对语言的误用和误解,而这又是受到哲学诱惑的结果。要消除 错误,就必须让人们回到日常语言的正确使用中,只有净化和澄清 语言的用法,人们才能避免哲学的诱惑,才能达到消除哲学后的 安宁。
弗洛伊德对维特根斯坦的影响更重要地还表现在,他是以精神 疗法为模式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他在1944年曾写道: 如果说弗洛伊德的释梦学说中有什么东西的话,那么就是 这一学说表明了以人的心灵描述想象中的事实的这种方法是如 何的复杂。①
然而,正是这种描述方式的复杂性,引导人们步入哲学的误区。维特 根斯坦认为,哲学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有两种作用:一种是治疗性的 (curative),另一种是预防性的(preventive)。哲学作为一种预防方 法,就是把哲学问题归结为它们在现实中相等的问题;而不能归结的 东西,用维特根斯坦的话说,就是被蒸发掉的东西,那是理智所无法 解决的。维特根斯坦向我们表明,真正的哲学家只能处理那些理智 可以解决的哲学问题。
不仅如此,根据维特根斯坦的观点,哲学其实连方法都算不上, 因为从根子上说,哲学不过是人类由于本性而共同患有的精神疾病。 在他看来,人们通常说哲学始于困惑,这的确没有错,但哲学并不是
① 维特根斯坦:《文化和价值》,黄正东、唐少杰译,第63页,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7
用来解决困惑的方法,相反,哲学问题本身就是源于我们语言形式的 令人烦恼的问题。人类为了追求某种幻想的、抽象的事物,提出了他 们并未领会其意义的问题,结果就陷入了哲学的困惑之中,这就像是 孩子要不断地询问“为什么”一样。所以,维特根斯坦明确地指出,哲 学问题的形式应当是“我不知道我的出路”。一个处于哲学困惑中的 人,就像是在房间里想要寻找出路却不知如何是好一样。
哲学就是反对语言的理智诱惑的战斗。①
我们正在与语言搏斗。
我们已卷入与语言的搏斗中。②
正如我们治病首先需要找到病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一样,治疗 哲学疾病同样也要首先找到病因。维特根斯坦发现,这个病因就在 于人们对日常语言的误解和误用,而他开出的药方就是要消除误解, 让人们回到自然的、原始的语言活动中去,在具体的、千差万别的语 言游戏中彻底摆脱哲学的理智诱惑。对此,维特根斯坦写道:
当唯我论者说只有他们自己的经验才是真实的时候,我们用 不着这样去答复他们:“如果你不相信我们真实地听到它,那你为 什么还告诉我们?”或者说,如果我们这样回答他,我们就绝不会相 信我们已经回答他的问题了。对哲学问题不存在任何共识的答 案。我们可以反对哲学家的进攻以捍卫常识,只需要解决他们的 疑难,即治愈他们攻击常识的诱惑,而不是重新陈述常识的观点。③
①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安斯康译,第109节,牛津,布莱克威尔,1953。 ② 维特根斯坦:《文化和价值》,黄正东、唐少杰译,第15页,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7 ③ 维特根斯坦:《蓝色与棕色笔记》,里斯编,第58—59页,牛津,布莱克威尔, 1958。
从维特根斯坦对哲学疾病的治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这里对 传统哲学的看法已经不再像《逻辑哲学论》中认为的那样,把它们看 做人类的罪过,而只是看做人类的一种疾病。因此,人类不必像西西 弗斯那样为罪受罚,去做劳而无功的事情;相反,人类应当抛弃神话 和幻想,重新回到生于斯养于斯的生活世界之中,把哲学当做建造人 类活动大厦的脚手架抛弃掉。这样,哲学就失去了它以往引以为荣 的理论光环,哲学就不再会以宏大的体系或精细的范畴呈现在我们 面前,就是说,传统意义上的哲学从此就永远消失了。
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预见到,随着经验科学的日益分化和 发展,原来被看做是哲学范畴的领地将愈加减少,总有一天,传统意 义上的哲学将会被许许多多的经验科学所取代,而能够在这个过程 中被保留下来的,就只有辩证的方法。尽管维特根斯坦与恩格斯的 出发点和目的不尽相同,但他们对哲学发展的前景却作出了令人惊 叹的如此相似的结论,这就是,他们都预示了传统哲学的消亡。当 然,与恩格斯相比,维特根斯坦走得更远:哲学连方法都不是,而只是 一种需要治愈的疾病,因而哲学不仅没有存在的必要,而且还需要我 们去克服它,治疗它,避免它的出现。如果说哲学还有一点保留价值 的话,那么它就只能作为一种“忏悔”和“劝导”。维特根斯坦这番对传 统哲学以及整个哲学事业的消解,对当代西方的所谓后现代哲学产 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