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当代哲学家对分析哲学的起源有过多少论述,但几乎没有 人否认,现代分析哲学的产生应当开始于19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德国 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弗雷格。虽然当代哲学对弗雷格的重视 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达米特的工作,但弗雷格的思想影响却随着时 间的推移愈发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以至于我们今天要忽略他的作 用是不可能的。①
一 生平与善作
如今,哥特洛布·弗雷格(Gottlob Frege)被公认为德国著名的数 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但他在有生之年却基本上是默默无闻的, 他渴望得到的声誉并没有降临到他的头上。他于1848年的11月8 日出生在德国波莫瑞地区的一个商业小镇维斯玛,他的家庭属于这 个远离社会动荡的小镇上温和稳健的路德教的中产阶级。他在 21 岁
① 不仅是当代分析哲学的许多主要论题都来自弗雷格,而且弗雷格与胡塞尔之 间的思想交流也成为当代欧洲犬陆哲学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当然,弗雷格在现代 逻辑发展史中的奠基地位似乎比他在哲学中的地位更为牢固。没有弗雷格所创建的 一阶谓词演算系统,就没有现代数理逻辑的诞生。关于弗雷格与胡塞尔思想的关系, 请参见莫汉蒂(J.Mohanty)《胡塞尔和弗雷格》,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1982。关于弗 雷格在现代逻辑中的地位,请参见海杰努特《从弗雷格到哥德尔——数理逻辑典籍 (1879—1931)》,哈佛大学出版社,1967;威廉·涅尔和玛莎·涅尔的《逻辑学的发 展》,张家龙、洪汉鼎译,商务印书馆,1985。
时被母亲送往规模较小但颇有声望的耶拿大学。在那里,他主修数 学,并选修了化学和哲学。当时的哲学老师是费舍尔(K.Fischer)。 两年后,他在数学家阿尔贝的帮助下,转学到了哥廷根大学。1873 年,他在数学家谢林的指导下获得了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是《论 在平面上对想像图像的几何描述》。1874年以论文《基于量概念的扩 展而建立的计算方法》申请并获得耶拿大学数学系的授课资格。1879 年在出版了《概念文字》(Begriffsschrift)之后,他被任命为该校的 副教授,1896年被聘为该校的名誉教授。① 1918年他在执教44年后 退休,隐居在离他家乡维斯玛很近的小城巴特·克莱嫩,继续撰写关 于逻辑和数学方面的论著。1925年7月26日,弗雷格默默无闻地与 世长辞。②
除了《概念文字》之外,弗雷格生前还出版了《算术基础》(Die Grundlagen der Arithmerik,1884)、《算术的基本法则》(Die Grundgesetze der Arithmerik)第1卷(1893)和第2卷(1903)。他于1891—1892 年发表的三篇文章《函数和概念》、《论概念和对象》和《论意义和意谓》 被看做是弗雷格思想发展中的重要变化,表明他的思想从建立纯粹 形式的逻辑系统转向了对意义问题的哲学探索。1918—1923年,弗 雷格以《逻辑研究》为题发表了三篇文章《思想》、《否定》和《思想的结 构》,被认为是更为明显地反映了他的哲学意图。他去世后,编辑出版 他的遗著的工作就一直在进行,但由于人事变动以及战争等各种客观 原因,直到1969年才出版了《弗雷格遗著》(Nachgelassene Schriften)
① 根据王路的描述,弗雷格在执教期间曾讲授过数学的各个分支和他建立的逻 辑系统。卡尔纳普和维特根斯坦都曾短期听过他的课。但由于他使用的符号和建构 的逻辑体系不太容易为人接受,听他课的学生经常是屈指可数。因而学校对他的教 学评价也就不高。参见王路为《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商务印书馆,1994)所写的“译 者序”,第1页。 ② 关于弗雷格的生平事迹,国外已有许多传记,代表性的有冯·库斯赫拉(F. von Kutschera)、派扎克(G.Patzig)、斯鲁格等人写的思想传记。中文可参见斯鲁格 《弗雷格》(江怡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一书的记载,并参见王路《弗雷格思想 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第2章“生平与著作”等。
第1卷,1974年出版了第2卷。
虽然国外哲学界对弗雷格的学术生涯有各种年代划分,但从思 想发展来看,弗雷格的著作却更有理由被看做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体 系,这个体系的基础是《概念文字》,其核心是为了证明从逻辑中推出 数学的《算术基础》和《算术的基本法则》以及关于意义问题和逻辑研 究的六篇文章。《概念文字》之所以被看做是弗雷格思想体系的基 础,是因为他在书中概要而明确地提出了他整个逻辑体系和哲学理 想的全部内容:概念文字是一种可以精确描述包含复杂概念的命题 形式和精确表述推理形式的形式语言,是一种用关系符号补充数学 形式语言而构造的逻辑的形式语声,这是整个现代逻辑走向完全形 式化的第一步①;而弗雷格的哲学理想是,“通过揭示有关由于语言的 用法常常几乎是不可避免地形成的概念关系的假象,通过使思想摆 脱只是语言表达工具的性质才使它具有的那些东西,打破语词对人 类精神的统制”②。
二 《概念文字》的基本思想及其贡献
《概念文字》的副标题是“一种模仿算术语言构造的纯思维的形 式语言”。弗雷格曾明确表示,这个标题清楚地说明了概念文字的精 神。他说:
我希望有下面这样一种概念文字:它必须有逻辑关系的简 单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限制在必要的数量之内,必须能够被 人们简便而可靠的掌握。这些形式必须适合于与内容最密切地 结合在一起。同时必须力求简明,以便能够充分利用书写平面 的二维广延达到描述的清晰。③
① 参见王路为《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商务印书馆,1994)所写的“译者序”,第 14页。 ② 弗雷格:《概念文字》,载于《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王路译,第4页,商务印书 馆,1994(以下所引此书均为此版本)。 ③ 弗雷格:《论概念文字的科学根据》,载于《弗雷格哲学抡著选辑》,第42页。
可见,弗雷格的“概念文字”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采用了算 术的形式方法;(2)对思维活动的一种形式构造;(3)对我们的语言表 达形式的改造或推进。
《概念文字》全书篇幅很小,只有三章:第1章“符号表达的解释”, 主要讨论了判断、条件性、否定、内容同一、函数、普遍性等,这些讨论 不仅关涉了算术方法的运用,而且直接提出了关于建立一阶谓词逻 辑的设想;第2章“一些纯思维判断的表达和推导”,主要是运用了第 1章提供的对符号的形式分析,表述一些纯粹思维的判断,通过判断 推导,揭示判断之间的逻辑关系;第3章“一般系列理论中的某些论 题”,是运用概念文字来分析算术的基本概念,证明算术的基本定理, 由此表明这种概念文字对数学语言的改造作用。从内容上看,这 3章 正好反映了“概念文字”所包含的上述三个方面。
1.弗雷格充分运用了算术方法的形式特征。他的出发点是要考 虑构成一切认识基础的那些表达了规律的命题如何能够保证获得确 定无疑的真。对这些命题的真的确定是无法通过经验的方法得到 的,最有力的证明方式只能是纯逻辑的,因为它不考虑事物的特殊性 质,由此我们就可以直接进入不涉及任何特殊性质的表达形式。弗 雷格明确表示,概念文字对算术形式语言的模仿不是直接使用算术 的某些个别形态,而是运用算术语言的基本思想,两者的相近之处仅 仅在于使用字母的方式。所以,概念文字并不是一种通过简单地使 用算术方法建立起来的算术记法,而是运用算术的纯粹形式化特征, 去除那些涉及了特殊经验或心理活动的表达式或句子,一套能够适 用于一切重视证明有效性领域的形式语言。弗雷格把这种形式语言 看做是为一定的科学目的而构想出来的辅助工具。他从培根的方法 论思想中得到启发,认为近代所有重大科学进展的根源都在于方法 的改进,因而“概念文字”的提出也必将推进新科学的诞生。 根据弗雷格的论述,概念文字是由这样几个基本部分构成的:两 类符号,即代表不确定的数或函数、可以意谓不同事物的字母和具有 完全确定意义的十、一、√、0、1、2等符号;用表示条件、否定、同一、普 遍性等符号记法构成的判断。这些内容后来逐渐演变成一阶逻辑的主要成分,即初始符号和形成规则。所以说,概念文字是现代逻辑的 开端,是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谓词演算系统。
2.弗雷格明确表示,概念文字是对纯粹思维的形式表达。由于 纯粹思维只能用判断而不是用概念来表达,所以我们就只能把判断 看做是表达纯粹思维的手段。但他在这里提出的判断并不是要求从 简单推导出复杂,而是要试图揭示各个判断之间的关系,即知道一个 规则如何同时给出另外一些规则。他说:用这种方式“可以得到少数 几条规律,这几条规律如果加上规则中包含的那些规律,则将一切 (尽管尚未得到发展的)规律的内容都包括在内”①。他认为,由于日 常语言并没有保证在符合语法规则的条件下可以保证思维活动形式 的正确,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符号系统,这个符号系统排除任何歧 义,内容不能脱离这个系统和严格的逻辑形式”②。这样的符号系统 具有两个特点:首先,它不是像传统逻辑那样使用日常语言来表达思 维,而是使用数学符号和运算原理揭示思维的形式。在弗雷格看来, 思维活动不是传统的心理分析,而是认识活动中的推理过程,这种推 理是通过判断之间的同一、比较、否定、类推等形式完成的。由于日 常语言没有严格确定的推理形式的范围,所以我们就无法用日常语 言清楚地表达各个判断之间的逻辑关系,通常的做法就只能是通过 语言的暗示作用而去猜测。因而,我们需要一种完全摆脱心理内容 的形式系统,这就是以文字的形式(严格地说,是以字母的形式)表达 的判断之间的推理关系。其次,这样的逻辑形式是完全不需要内容 的,在思维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应当是内容取决于形式,而不是 像传统逻辑所做的那样用内容决定形式。根据传统逻辑,形式是为 内容服务的,有什么样的内容才有什么样的形式,如三段论形式是由 推理中的前提与结论的关系决定的。但弗雷格则明确提出,以算术 语言为模型的概念文字应当是排除了内容的纯粹形式,但这些形式 又不是完全独立于内容的,而是决定了内容即概念的意义的东西。
①《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第31页。 ② 同上书,第 40 页。
其理由有两点:(1)概念文字的符号能够使我们想到不存在的、看不 见的以及所有非感官所能感觉到的东西;(2)符号能够满足我们为了 正确思维而提出的一义性要求,也就是使我们的思维达到概念的水 平。这里的“概念”不是传统哲学中理解的那种通过反映对象的特有 属性来反映对象的一种思维形式,而是指逻辑意义上作为命题谓词 的意谓的东西。弗雷格在1892年发表的《论概念和对象》一文中,专 门就这两个术语的用法作了详细的说明,由此阐明了他关于严格区 分概念与对象的重要思想。
3.弗雷格明确提出了对日常语言的改造,要用概念文字弥补日 常语言的缺陷。他清楚地意识到日常语言在表达思维时所产生的混 乱,即使是在传统逻辑中依然明显存在这样的错误。比如,同一个词 既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概念,也可以用来表示出于这个概念之下的个 别对象;表达推理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极不严格,以致一些前提能 够很容易地、不被察觉地潜入进来,而在列举结论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时却往往被忽略了;日常语言中没有严格确定的推理形式的范围,以 致无法将语言形式方面的进展与省略了中间步骤区别开来,如此等 等。所以,弗雷格明确提出,需要一种符号系统来弥补日常语言由于 自身的可变性而带来的这些缺陷,而这种符号系统的最大特点恰恰 就在于它的不变性。在我们使用的各种语言表达式中,只有文字符 号才具有持久稳定的特点,因为它们远离了经验表象的过程而突现 了视觉空间的特征。在他看来,“算术的形式语言是一种概念文字, 因为它们不传达声音,直接表达事物。作为一种概念文字,它达到这 样的简明性:允许在一行表达一个简单判断的内容”①。但由于算术 语言缺少逻辑联结词,所以它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概念文字。
弗雷格的概念文字思想直接从莱布尼茨那里得到启发。在近代 哲学史上,莱布尼茨明确提出了建立一种普遍语言(universal characteristic)的设想,他把这种语言称为“人类思想的字母表”(alphabet of
①《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第41页。
human thought),认为在这种语言中,一切理性真理都会被还原为一 种演算。具体方法是,通过对这个字母表中的字母的结合,通过对这 些字母造出的词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和判断一切事情。虽然莱 布尼茨并不是第一个提出在不同的语言交流中建立一种普遍语言的 设想的人,但他却是第一个把这个设想推广到思维发现和判断的领 域的人。他把这种语言看做是能够用符号来表达思想内容的“真正 文字”,而且认为这种文字仅与理性思维的形式有关,是为表达概念 和命题的逻辑关系而制定的规则系统。弗雷格直接从莱布尼茨那里 得到启发,认为普遍语言的表达方式只有逻辑形式而没有内容,这恰 好是他的概念文字所体现的特征。他写道:
我们可以把算术的、几何学的、化学的符号看作是莱布尼兹 思想在个别领域的实现。这里建议的概念文字为这些符号增加 了一种新的符号,而且这种新符号处于中心的位置,它与所有其 他符号邻接。因此由此出发着手填补现存形式语言的空缺,把它 们迄今分离的诸领域结合成为一个单一形式语言的领域,并且扩 展到迄今缺少这样一种形式语言的领域是很有希望成功的。① 根据西方学者的分析,《概念文字》在逻辑上的重要贡献具体表 现为:引入了判断符号“上”,明确取消了主词和谓词的区别;引入了 函项和自变元,强调了量词的使用。② 根据我国学者的分析,弗雷格 引入“上”这个符号有两个重要意义:(1)对句子、对句子表达的内容, 以及对句子表达的内容和判断作出了区分。这里涉及到语言学、心 理学和逻辑学的区别,因为只有句子表达的内容与概念文字有关,而 涉及产生心理作用的东西与概念文字就没有关系,这就把逻辑研究 的东西与心理学研究的东西区别开来。(2)打破了传统逻辑以概念、
①《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第3页。 ② 参见威廉·涅尔和玛莎·涅尔《逻辑学的发展》;张家龙、洪汉鼎译,第599— 641页,商务印书馆,1985。
判断和推理为认识顺序的体系安排,建立了现代逻辑把判断作为整 体先于概念引入推理过程的体系结构。现代逻辑就是根据弗雷格的 这种思想,先构造命题演算系统,然后构造谓词演算系统,并在此基 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而且,把判断提升为逻辑的核心地位,就意味 着把句子而不是把名称作为思维活动的出发点,这一思想对哲学的 后来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弗雷格通过引入函项和自变元而建立起 来的量词理论,其作用在于解决了传统逻辑在分析处理句子逻辑结 构时面临的问题,并对命题的逻辑结构提出了新的解释。①
三弗雷格对分析哲学的主要贡献
弗雷格在《概念文字》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后来在《算术基 础》、《算术的基本法则》以及六篇重要文章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最 终形成了弗雷格对当代分析哲学产生重要作用的一些基本思想。正 是由于这些思想,弗雷格才被西方哲学家们无可争议地誉为“分析哲 学的创始人”。
(一)逻辑主义
“逻辑主义”是弗雷格在《算术基础》中提出的重要思想,即从逻 辑推出数学,并根据逻辑推论导出和证明所有分析命题。他在该书 的序言中表示,在对数的定义的研究中,他要坚持这样三条基本原 则:“要把心理学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明 确区别开来;必须在句子联系中研究语词的意谓,而不是个别地研究 语词的意谓;要时刻看到概念和对象的区别。”②其中的第一条原则就 表明了弗雷格的逻辑主义宗旨,即通过区分逻辑学和心理学而明确 地把自己的工作与传统哲学和传统逻辑区分开来了。
在弗雷格看来,传统哲学是以传统的亚里士多德逻辑为基础的。 这种逻辑的最大特点是用主观的感觉经验作为逻辑推理的重要准
① 参见王路《弗雷格思想研究》,第37—45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② 弗雷格:《算术基础》,王路译,第8—9页,商务印书馆,1998。
则:无论是亚里士多德的四概念说还是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都是以 心理的推测作为逻辑推理的前提,这就不可避免地混淆了心理上的 感觉要素与逻辑上的客观要求,从而使传统哲学始终无法摆脱循环 证明的怪圈。但如果我们能够把客观的东西与可感觉的或直觉的东 西、逻辑的东西与心理的东西区别开来,那么“客观的东西是合乎规 律的东西,概念的东西,可判断的东西,能够用词语表达的东西。纯 直觉的东西不是可传达的”①。弗雷格用“白色的”这个词来解释了他 所理解的“客观性”概念。他说,通常人们对这个词的反应是想到某 种主观的感觉,但日常语言对这个词的用法却是试图表达出其中的 客观含义,即人们在普通日光下所能感觉到的某种客观性质。这说 明,颜色词通常并不是表示我们的主观感觉,因为我们无法知道这种 感觉与另一个人的感觉是否一致。日常语言中使用的颜色词表达的 应当是一种客观性质,我们应当把它理解为一种“不依赖于我们的感 觉、直觉和表象,不依赖于对先前感觉的记忆勾画内心图像的性质, 而不是理解为一种不依赖于理性的性质”②。这样,弗雷格就把客观 的东西与主观的东西区分开来了。
当然,弗雷格逻辑主义的主要工作是要从逻辑推出算术,而这种 推出的前提就是认为可以不借助于一般的感官知觉或纯粹直觉,而 只是通过概念思维,通过逻辑形式的推理来获得和认识算术的真命 题。因为根据传统的观念,算术的基础在于人们的经验积累,算术命 题的真是由感性直觉来确定的。弗雷格的逻辑主义不仅破除了这种 传统观念,而且直截了当地刻画了算术中的几条具有公理性质的命 题,并认为由此出发就可以证明其他的真命题。这样的命题表明,我 们能够用逻辑词汇去定义一系列表示数量的词,这样的逻辑词汇仅 仅包括了量词符号、等词符号和真值函项符号等。由此可以看出,数 量词只是一种二阶概念;用这种方法,我们就可以把任何含有数字的 命题转化为等价的不含数字的命题。由此表明,数学中的所有命题
① 弗雷格:《算术基础》,王路译,第42页,商务印书馆,1998。 ② 同上书,第 43—44 页。
都可以还原为逻辑命题,或者说,我们可以通过用逻辑语言重新表述 数学命题,从逻辑中推出数学。
(二)语境原则
弗雷格在《算术基础》中提出的第二条原则,即“必须在句子联系 中研究语词的意谓,而不是个别地研究语词的意谓”,被称为“语境原 则”,通常被表述为“一个词只有在句子中才有意义”。弗雷格提出这 条原则,目的是为了更加清楚地区分心理学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 他说:“如果人们不注意第二条基本原则,那么几乎不得不把个别心 灵的内在图像或活动当作语词的意谓,而由此也违反了第一条原 则。”①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弗雷格提出的这条语境原则无论是对 逻辑和数学研究还是对后来分析哲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弗雷格在谈到数的概念时明确否认可以通过表象或直觉的方 式得到一个数的观点,认为由于语词只有在句子的联系中才意谓了 某种东西,所以,重要的是要说明含有一个数词的句子的意义,例如 “属于F这个概念的这个数与属于G这个概念的那个数相同”这个句 子的意义,包含的是表示相等的普遍记号。由于数词通过逻辑的表 达可以被替换,由此表明它们的意义只能是来自它们所出现的句子。 这样的分析方法直接带来的是对传统逻辑区分主词与谓词的抛弃和 建立值域的概念。②
2.语境原则的核心思想是把句子作为意义的基本单位,这与传 统逻辑和传统哲学对意义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区别。根据传统逻辑, 逻辑推理是从概念出发,由概念推出判断,形成推理过程。同样,传 统认识论也是要求从认识概念入手,然后进入判断和推理。但根据 《概念文字》的思想,首先要考虑的是句子,通过分析由简单句构成的 复合句,再到句子内部的逻辑结构,最后得到构成句子的概念。把句
① 弗雷格:《算术基础》,王路译,第9页,商务印书馆,1998。 ② 参见威廉·涅尔和玛莎·涅尔《逻辑学的发展》,张家龙、洪汉鼎译,第617- 637 页,商务印书馆,1985。
子作为意义的基本单位,就意味着不能单独地考虑词或概念的意义, 而只能把它们看做句子或命题的部分才有意义;同样,对意义的研究 不能从词或概念出发,而只能从句子出发。这对传统逻辑和哲学的 冲击表现在:彻底否定了以概念分析为基础的认识论模式,排除了逻 辑和哲学研究中的心理因素,建立了以分析语言句法和命题形式为 主要内容的哲学方法,从而使逻辑和哲学真正体现了关注思维形式 的特征。
3.语境原则构成了当代西方分析哲学的重要准则之一,成为维 特根斯坦、卡尔纳普等入思想的理论出发点。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 学论》中完全接受了弗雷格的这条原则,他将之表述为:“只有命题才 有意义;只有在命题的联系关系中名称才有指谓。”①维特根斯坦由此 说明了,由于单个的表达式只能以所出现的命题形式为前提,只有在 命题中才有意谓,所以任何表达式都可以被看做或可以被构造成命 题变项。维特根斯坦运用这个原则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他作为意义图 像论基础的关于命题函项的理论。在《哲学研究》中,维特根斯坦再 次提到语境原则,用于解释他关于命名与描述的思想。他提出,对事 物的命名与描述并非处于同一个水平,因为命名只是描述的准备,还 不是构成“描述”这个语言游戏的一个步骤。他写道:“在一个东西已 被命名之后,我们可以说,至此述什么也没有做。如果不是在语言游 戏中,那么它甚至连一个名称也还没有得到。这也就是弗雷格的意 思。他说,一个词只有作为语句的一部分才有意义。”②卡尔纳普在他 著名的文章《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1932)中,明确地把 语境原则落实在对词的意义的分析中。他指出,分析词的意义首先 要确定词的句法,即词在它可以出现的最简单句型里的出现方式,由 此我们就可以通过确定这样的句子的意义来决定词的意义。他写 道:“只有确定了一串词与记录句子之间的可推关系,这串词才有意 义,不管这记录句子的特点是什么。同样,只有那些可以有某个词在
①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3.3,罗特雷奇和基根·保罗,1974。 ②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安斯康译,第49节,牛津;布莱克威尔,1953。
其中出现的句子能够归结为记录句子,那个词才是有意义的。”①在后 来的英美分析哲学家中对语境原则较早给予关注的是达米特。他在 发表于1963年的《实在论》一文中认为,语境原则体现了弗雷格确定 名称指称的方法。② 后来,在他的成名之作《弗雷格的语言哲学》 (1973)中,他称这个原则“不仅是在《算术基础》中提出来的,而且被大 大地强调了,而忽略它的错误就被看做是许多哲学错误的根源”③。 在专门讨论《算术基础》的《弗雷格的数学哲学》中,达米特更为详细 地讨论了语境原则,认为这个原则是承认拥有一个对象并不一定是 现实对象的根本条件。④
(三)概念与对象的区别
区分概念与对象是弗雷格在《算术基础》中提出的第三条原则。 他确立这条原则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简单地把概念化归为对象,或像 传统哲学那样把概念的含义规定为对象。他首先从数学的函数概念 出发,把所有的概念都看做是不具有自变量的函数(在逻辑上称为 “函项”),由此区分了作为函数的概念和作为自变元的对象。由于函 数是不完整的,需要补充的或不满足的,所以,概念也是不完整的,任 何概念都需要由自变元即对象来补充,因而,概念词本身只是一个空 位,正如函数只是一个符号一样,它们都没有确定的内容,需要用自 变元或对象去补充;同样,由于自变元是用于补充函数的,并且只有 通过这种补充,函数才能取得它的真值,所以,对象是用于使概念取 得真值的东西。这样,概念与对象的不同特征就被明确地区分开来。 不仅如此,弗雷格还进一步从句子的主词与谓词的关系方面确立了 概念与对象的区别。他指出,在语法分析中,概念实际上是语法谓词
① 卡尔纳普:《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载于洪谦主编《逻辑经验主 义》上卷,第 16—17页。 ② 参见达米特《实在论》,载于达米特《真理和其他的谜》,第146页,伦敦,达克 沃思,1978(以下所引此书均为此版本)。 ③ 达米特:《弗雷格的语言哲学》,第192页,哈佛大学出版社,1981(第2版)。 ④ 参见达米特《弗雷格的数学哲学》,第181页,哈佛大学出版社,1991。
的意谓,就是作为语法谓词的概念词的意谓;而对象则被看做是用做 语法主词的对象词的意谓。这样,他在对概念与对象的语法分析中, 主要讨论的是概念词和对象词在句子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传统的认 识并没有明确区分概念词与对象词在句子中的作用,但根据弗雷格 的分析,概念词只能用做谓词,而不能用作主词,否则就会导致把并 不存在的概念实体化的哲学错误。弗雷格对概念与对象的区分从数 学分析出发,落脚点在语言分析,目的在于彻底清除逻辑学中的心理 主义,确立概念的函数特征。这些对后来的分析哲学发展影响重大, 特别表现在前期维特根斯坦和维也纳学派试图建立理想语言的逻辑 主义思想中。
(四)意义与意谓
这是弗雷格对当代分析哲学作出的最为重要的历史贡献,是分 析哲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石。早在《概念文字》中,弗雷格谈到“内 容同一”问题,认为“引入一个内容同一符号必然产生所有符号意谓 方面的分歧,因为相同的符号有时表示它们的内容,有时表示它们自 己”①。由于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完全确定相同的内容,这样,这些不同 方式之间的意谓问题就成为难题。但很快,弗雷格就在《论意义和意 谓》这篇重要文章中详细讨论了这个难题,由此提出了区分符号、符 号的意义和符号的意谓这三种东西的重要思想。他说:“符号、符号 的意义和符号的意谓之间的有规律的联系是这样的:相应于符号,有 确定的意义;相应于这种意义,又有某一意谓;而对于一个意谓(一个 对象),不仅有一个符号。相同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甚至在同一 种语言中有不同的表达。”②这里包含了三个重要思想:(1)在通常情 况下,一切符号都具有意义和意谓,意义与意谓是相互关联的;(2) 并非一个意谓只能用一个符号来表达,不同的符号可以用来表达相 同的意谓;(3)用于表达相同意谓的不同符号之间的差异只能是意
①《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第19页。 ② 同上书,第92页。
义上的差异,而不可能是意谓上的差异。正因为如此,弗雷格认为, 对意义与意谓的研究关键是对意义的分析,由此表明从意义走向意 谓也就是走向真的过程。他说:“追求真就是努力从意义推进到意 谓。”①弗雷格把对意义与意谓的区分运用到专名和句子,并对不同 的符号和句子类型作了大量细致的分析。他的基本思想主要是认 为,专名的意义应当是它所出现的句子的意义的组成部分,而专名 的意谓则是我们用它所表达的对象本身;句子的意义就是它所表达 的思想,而句子的意谓则是句子的真值,即句子为真或为假的情况。 关于弗雷格对专名和句子的意义与意谓的具体分析,在后来的哲学 家们讨论中一直存在很多争议,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在对弗雷格的 “意谓”概念理解问题上。尽管如此,弗雷格关于意义与意谓的思想 对后来分析哲学的形成却是决定性的,因为它直接导致了像罗素、 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等人对语言意义的分析,罗素的“摹状词理 论”、维特根斯坦的“逻辑真值表”、卡尔纳普的“意义理论”受弗雷格 思想的启发。
(五)思想的结构
弗雷格对当代分析哲学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他明确提出,哲学 研究的前提不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认识论,而是建立在客观逻 辑和数学基础上的思想哲学。弗雷格在《论意义和意谓》中把句子的 意义看做是思想,由此确立了“思想”在语言分析中的地位。但弗雷 格理解的“思想”不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概念,他把“思想”理解为我 们借以把握真的东西:它既不是客观外界的事物,也不是我们内心世 界的表象,而是我们人类可以共同把握的对象。他在《思想》(1918)中 对他所理解的“思想”概念给予了详尽的阐述。首先,他反对把思想 混淆于感觉表象,认为思想是不能由感官感觉到的东西,否则就无法 达到句子的真;同时,思想也不可能是外界事物本身,否则思想就变
①《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第 97 页。
成了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其次,他认为思想也不是我们通常所说 的现实的东西,否则思想就变成相对的、时间性的。再次,他在后来 的《否定》(1918)一文中还认为,思想的否定也是一种思想,但在句子 中却是作为句子函数出现的,因而是不满足的。弗雷格关于思想论 述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他强调了“思想”的客观意义,更主要的是他通 过语言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思想的结构,揭示了思想在句子中是如何 得到表达的。他在《思想结构》(1923)一文中提出了六种思想结构: (1)通过“并且”将一个主句与另一个主句联结起来,即 A 并且 B; (2)结构(1)加上否定,即并非(A并且B);(3)通过“并且”将一个思 想的否定与另一个思想的否定联结起来,即(并非 A)并且(并非 B)或 (并非……)并且(并非……);(4)结构(3)加上否定,即并非[(并非 A)并且(并非B)]或并非(既非A.也非B);(5)通过“并且”把一个思 想的否定与另一个思想联结起来,即(并非 A)并且 B,或(并非……) 并且……;(6)结构(5)加上否定,即并非[(并非 A)并且 B]或并非 [(并非……)并且……]。弗雷格用这样的方式给出了一种命题逻辑 系统,他认为,这六种思想的任意一种都可以作基础,由此借助否定 就可以推导其他思想结构。弗雷格关于思想的客观性的观点对后来 的波普思想影响很大,他提出的三个世界的理论;即承认不同于精神 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客观知识世界的存在,完全符合弗雷格所认为的 思想的领域,虽然弗雷格的客观思想与波普的客观知识之间并没有 直接的继承关系,而弗雷格对思想结构的分析直接带来的是分析哲 学家对自然语言的逻辑分析。
(六)逻辑与真
弗雷格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了逻辑是一个求真的过 程。早在《概念文字》中,弗雷格就明确指出,科学在求真的过程中最 有力的证明方式显然是纯逻辑的,因为它不考虑事物的特殊性质,而 只依据构成一切认识基础的那些规律。他在写于1897年的《逻辑》一 文中指出,逻辑是以特殊的方式研究“真”这个谓词,而“真”这个词本 身就表明了逻辑研究的范围。他写道:“逻辑探讨实真的规律,而不探讨被看作真的规律;不探讨人如何进行思维的问题,而探讨必须如 何做才能不偏离真的问题。”①他在《逻辑导论》(1906)中则指出,逻辑 研究的是句子表达思想的真值情况,因为“每个思想要么是真的,要 么是假的,没有第三种情况(tertium non datur)”②。根据弗雷格的思 想,从意义到意谓的过程,就是一个求真的过程:专名的意谓是它表 达的对象,而句子的意谓则是句子的真值。由于不同的句子可以具 有相同的意谓,因而句子的真就是恒定的,不变的,没有时间性的, 或者说,具有不同意义但为真的不同句子经过分析或替换,应当保 持其真值不变。弗雷格以求真作为逻辑的特征,以区别哲学的其他 学科,如美学、伦理学等,因为美学以“美”、伦理学以“善”作为它们 的追求目标。从现代逻辑的角度看,逻辑是研究形式推理的学科, 追求的是推导关系的必然性。这完全是弗雷格逻辑思想的发展,虽 然弗雷格的某些具体逻辑观点和逻辑记法在现代逻辑体系中不再 被沿用。
四弗雷格的历史地位
历史地说,对弗雷格思想价值的认识和挖掘是从 20 世纪初开始 的,以罗素、维特根斯坦和卡尔纳普的推介为起点。罗素在《数学原 则》(1903)中用了一个附录专门讨论弗雷格提出的建立一种纯粹逻辑 演算体系的构想,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 (1921)中把弗雷格的思想看做他思想的两个重要来源之一(另一个来 源是罗素的思想);而卡尔纳普则在《世界的逻辑构造》(1928)中把弗 雷格的逻辑体系作为他讨论构造系统的形式问题的前提。但整个西 方哲学界对弗雷格思想的普遍重视却是开始于20世纪 60年代。随 着奥斯汀翻译出版了《算术基础》(1959),以及弗雷格其他著作,如《概 念文字》(1964)、《算术的基本法则》第1、2卷(1962)、《弗雷格论文集》 (1967)等的重印,还有弗雷格遗著的出版,这些都使得弗雷格的思想
① 弗雷格:《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第 206页。 ② 同上书,第 211页。
不仅在德国,而且在英语国家也得到了关注。当代英美重要的哲学 家,如丘奇(A.Church)、吉奇(P.T.Geach)、蒯因、达米特等人,都在 五六十年代发表了关于弗雷格思想的文章,并有悌尔(C.Thiel)的专 著《弗雷格和传统哲学研究》(1967)等。到 70年代,西方哲学对弗雷 格的研究出现了高潮,这是由于1973年达米特的专著《弗雷格的语言 哲学》的出版。①
在当代英美的弗雷格思想研究中,达米特的解释最具影响力,也 被认为是清晰系统地描述了弗雷格的观点,因而受到学术界的普遍 重视和高度评价,虽然他的一些观点也受到批评。达米特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发表关于弗雷格思想的文章。《弗雷格的语言哲学》初稿 完成于1964年,其中的篇章几经修订,终于在1973年得以问世。在 这部长达700页的大书中,达米特详尽地分析了弗雷格的语言哲学思 想,特别对他的意义与语调、量词理论、专名、意义与意谓、概念和函 数、断定、思想、真值与指称、抽象对象、同一性等问题作了细致的分 析,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比如,他认为,弗雷格语言哲学的核心 是意义理论,这个理论包含了三个要素:意义(sense)、语调(tone)和 语力(force)。意义是句子中与真假有关的东西,语调是句子中与真 假无关的东西,而语力则是句子之外的东西。这种分析带来了以后 的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发展,引出了哲学家们讨论与意义问题相 关的重要话题,如句子、思想、真假、语境、理解等等。同时,达米特 把意义理论作为弗雷格语言哲学的核心,也使得后来的哲学家逐渐 接受这样一个信念,即弗雷格通过语言分析的方式把意义问题放到 了哲学研究的首位,这改变了传统哲学的认识论模式,开始了哲学 上的一次革命性转变。达米特在随后出版的一系列著作中,如《对 弗雷格哲学的解释》、《弗雷格和其他哲学家》、《弗雷格的数学哲学》 等,都坚持对弗雷格思想的重要历史地位作充分肯定。
① 关于国外对弗雷格思想的研究状况,请参见王路《弗雷格思想研究》(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1996)第1章“导论”中的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