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实证主义产生的哲学背景

作为西方哲学中的一种传统,“实证主义”通常是指关于人类知 识的一种特定的哲学态度。它不是去预先假设人类是如何得到知识 的,也不提供关于知识的心理学或历史学的基础。实证主义是关于 入类认识活动的一套规则或评价标准,它告诉我们关于世界陈述中 的哪些内容是属于知识的范围,并为我们提供可以用来区分能够与 不能够合理地提出问题的准则。因而,实证生义是一种规范的态度, 关涉我们如何使用“知识”、“科学”、“认识”、“信息”等术语。同样,实 证主义的原则也区分了哲学和科学的争论中哪些属于值得深入探索 的问题,哪些又属于不可能得到解决或不值得考虑的问题。①

一实证主义的历史

作为一种具有明确规定的哲学思潮,实证主义始于19 世纪法国 哲学家孔德的“实证哲学”;但作为一种哲学传统,实证主义却根植于 古希腊以来的西方哲学之中。根据当代波兰哲学史家科拉科夫斯基 (L.Kolakowski)的分析,古希腊斯多亚学派的怀疑论提出的一种现 象主义观点应当被看做实证主义的雏形。这种观点认为,经验能够 使我们确定给定的对象是否具有这样或那样的外表,但我们却无法 由此推断对象事实上的确正如它的外表所呈现的一样,因而我们必

① 参见科拉科夫斯基《理性的异化:实证主义思想史》,第 2一3页,纽约,双日公 司,1968。

须区分经验材料的真实内容与我们由此推断的事物自身具有的性 质。① 中世纪晚期的罗杰尔·培根和奥康的思想,同样表达了一种关 于人类认识范围和有效性的实证主义观点,他们在与目的论神学的 论战中强调了人类技术对自然的控制作用。如罗杰尔·培根就明确 指出,知识的价值只能用使用的效果加以衡量,而获得知识的唯一合 理手段就是实验和几何推演;奥康以“极端唯名论”的方式提出的“奥 康剃刀”清除了一切被认为是不必要的实体,严格区分了尘世的知识 和宗教的信仰,认为后者是无法证明的,也是无需证明的。当然,中 世纪经院哲学在反对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唯名 论,而唯名论本身并不是一种实证主义观点,因为它关心的仍然是知 识的构成和来源,而不是关于构成知识的原则和标准。而且,中世纪 晚期的一些经验主义萌芽,主要关注的也是如何得到事物本身,虽然 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本体”,而是大自然撒播于一切生灵之中的初 隐“力量”。

实证主义的思想在17世纪开始呈现最初形态,它与近代机械论 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伽利略的科学观直接形成了与传统世界观 的对立:科学的任务不是去增加自然及其属性的数量,而是大量地去 描述一切可以测量的现象。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超出了经验材料的范 围,开始确立科学理想的重要性,即为一切实验确立理想条件。这正 是后来的实证主义哲学确立科学规范的开端。17 世纪实证主义思想 的最主要代表是伽桑第(P.Gassendi),他在1624年的文章中直接反 对亚里士多德主义,宣称形而上学的思辨是没有结果的,而合理的目 的论思想也是不可靠的。他认为,一切值得探究的知识都会是不完 善的,我们基于天生的认知手段而得到的东西,都不过是具有可能性 而已,这样的知识是无法宣称可以发现世界的“本性”或万物的“本 质”的。伽柔第的思想反映了法国知识分子思想通常具有的朴实特 征,即不要询问用定义无法回答的问题,如关于上帝的问题或关于宇

① 参见科拉科夫斯基《理性的异化:实证主义思想史》,第11页,纽约,双日公 司,1968。

宙本性的问题,我们只能对各种不同的答案保持开放的心态,以便将 来的科学能够给出更好的回答。

从今天的角度舂,17世纪西欧哲学中发生的重要事件是笛卡尔 的《谈谈方法》(1637)、《第一哲学沉思集》(1641)和莱布尼茨的《单子 论》(1714)的出版,因为正是这些著作开始把整个西方哲学真正引入 对人类知识的性质及其形式的考察,而哲学才第一次被明确地规定 为“正确指导理性和寻求科学真理的方法”(笛卡尔)。从此,“理性”在 哲学话语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并成为衡量一切人类知识的最高准则。 虽然在严格的意义上不能把笛卡尔和莱布尼茨看做是实证主义者, 但他们却持有实证主义者的一个共同信念,即认为任何以不可见的 力量去解释世界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我们不能为以无法清楚地表达 的东西去解释自然过程而留下地盘。在笛卡尔和莱布尼茨着来,科 学应当使世界摆脱神秘,应当用真实的知识填补我们认识上的空白, 而不是用华丽的辞藻去掩饰我们的无知。所以,笛卡尔就用外延概 念去解释传统的带有神秘色彩的实体,而用思想去解释被看做思维 之实体的灵魂。虽然从当代语言哲学的角度看,笛卡尔对物质与灵 魂的绝对分离是造成后来西方哲学陷入身心问题困境的根源,但在 17 世纪的哲学中,笛卡尔把广延的实体和思维的实体区分为物质(外 延)和思想(灵魂),这种做法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至少有一点是 非常明显的,即笛卡尔把一切实体都放到了保证清晰确实的理性显微 镜下观察,发现在所有声称隐藏了某种本质的实体理论中都没有任何 真正有意义的、对自然的描述有所贡献的内容。因为在他看来,我们所 能看到的都是实际的事物属性,而在这些属性背后并没有什么隐藏的 “自然”。他把自己的使命看做是发现可以接受为绝对必然的而不只是 纯粹分析的真理,而这样的真理就只能用数学的形式来表达,“因为遵 循正确的秩序和精确地陈述我们正在研究的所有精况,这就是那个赋 予算术规则以确定性东西的全部”①。由于经验知识本身具有欺骗性和

① 笛卡尔:《方法谈和沉思》,第17页,麦克米兰/人文教育书库,1960。

不确定性,其内容也缺乏任何必然性,它们无法使我们达到任何确定的 关于存在的断定,所以,笛卡尔提出,我们就只能在其他地方去寻找无 可置疑的知识标准,而数学作为演绎知识的模式恰好可以在科学中得 到普遍运用,我们由此也才能够建立起作为必然真理的自然科学。正 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笛卡尔甚至提出,要得到关于物体的运动及其 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完全可以不需要经验的材料,而只需要仔细地分 析“外延”、“物体”、“运动”、“阻力”等概念就可以了。

乍从表面上看,笛卡尔的这种思想的确与实证主义者追求必然 真理的理想有相似之处。然而,至少作为一种哲学方法,实证主义还 有一条最为重要的信念,即知识只有在具有分析特征的情况下才是 必然的,就是说,可以称做具有必然性的知识并不是关于世界的知 识,而是具有重言式特征的一些命题,它们的真是由构成它们的那些 词的意义决定的,这并不要求经验的或实验的证实标准。这样,在实 证主义者看来,必然的知识并不告诉我们世界实际上是什么样子,也 不包括任何存在性的判断,不涉及世界中所发生的一切现实的过程。 但在笛卡尔看来,真正有价值的知识不仅仅是要告诉我们实际发生 的某些东西,而且要告诉我们这些东西是必然要发生的。这种看法 的前面一点把他与实证主义者区分开来,而后面一点则把他与经验 论区分开来了。

在强调知识的必然性方面,莱布尼茨比笛卡尔更为彻底。在他 看来,一切经验知识都是偶然的,我们既无法通过这种偶然的知识去 把握世界,又无法用这样的知识去证明世界的存在,所以,我们就只 能用充足的理由律去证明世界的存在就是世界的本质,因为只有在 这样的同一性命题中,我们才能看到必然的知识。而这样的必然知 识也只有几何学的分析真理才能向我们提供。由于莱布尼茨曾周游 列国,对当时的世界版图拥有丰富的经验知识,因而在他看来,几何 学本身并不能从经验的积累中得到,而只能是来自对上帝本质的认 识。他提出的“普遍语言”概念就是一种对人类认识表达可以采用的 普遍形式的理想。用现代语言来说,这种“普遍语言”概念就表现在 用逻辑语法建立起来的一种“理想语言”,在这种语言中,所有的词都只有在句子中才有意义,而所有的句子又都是通过对所包含的词的 意义的分析而得到意义的,所以,这种语言中的句子只能是分析的, 或者说在性质上是分析的。

18世纪的英国经验论对笛卡尔主义的一个主要攻击,就是对必 然知识的这种独断论主张。巴克莱认为,所谓必然的知识应当包括 对经验事实的判断,因为只有来自经验的判断才能成为我们知觉的 内容。在他看来,如果我们试图准确地阐明所谓的“所予”(given)的 本质,我们就会发现它就在于不可观察到的物理对象的性质。而由 于我们无法离开感知而达到这样的性质,所以,对“所予”的本质的认 识也只能是在我们对对象的感知中。而且,根据他的观点,由于根本 不存在离开了感知的任何本质,所以我们对这种本质的认识也是不 可能的。他写道:“我担保,可感知事物的存在就在于它们是可以被 感知的,而不是它们实际上被感知。”①巴克莱与实证主义者的一个重 要区别是他否认了物质实体的存在,或者说,否定了对世界存在的形 而上学说明,仅仅强调由感知所构成的经验命题对世界本质认识的 关键作用。但他的思想中仍然存在与实证主义的相似之处,这就是, 希望祛除一切对人类知识无关紧要的或有害的说法,要求一切真正 的知识都必定是能够经受对表达这种知识的句子意义的分析的。

从今天的角度看,在18世纪后逐渐形成的所谓唯理论与经验论 之间表面对立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深刻的一致,这就是对关于世 界的偶然知识与关于永恒之物的必然知识的严格区分:对笛卡尔和 莱布尼茨来说,只有在性质上为分析的知识才是必然的,但这样的知 识不是关于世界的,而是一些重言式命题,它们表现为某些必然发生 的内容,而且它们是无法通过经验的手段得到的,只能是来自某种先 天的东西,这就为上帝的存在留下了合理的证明。同样,巴克莱明确 地区分了在我们的感知中呈现的内容与无法有效地引入感知中的东 西,如物质的存在。巴克莱区分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存在即被感知”,

① 巴克莱:《海拉斯和菲奥诺司的三个对话》,第68页,印第安纳珀利斯,哈克特 出版有限公司,1979。

但他由此也表明了对物质世界的态度,即从经验感知中消除关于世 界存在的无神论解释。从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中可以看出,它们 实际上是对这样两种知识区分采取的截然不同的选择态度;唯理论 明显地反对关于世界的偶然知识,强调对永恒之物的必然知识的把 握;经验论则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即使是数学和几何学的命题,同样 源自经验,同样是对经验材料的概括而已。

休谟(D.Hume)在西方近代实证主义思想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 作用。虽然他通常被看做是经验论的主要代表,但他在处理两种知 识的关系上却与洛克、巴克莱等人的经验论有着很大的不同,而且正 是这种差别使得当代哲学家把休谟放到了实证主义的阵营。逻辑实 证主义者把休谟看做是他们思想的先驱之一,而科拉科夫斯基则直 接把他称做“实证主义哲学的真正鼻祖”。

休谟区分了“印象”和“观念”,但认为关于观念之间关系的知识 是不需要观念之外的经验观察的,它们只是由相似、相反、不同程度 的性质以及数量等关系构成的。对这些关系的研究是数学学科的内 容,与外在的世界无关,数学命题的真取决于这些命题所使用的概念 以及概念之间推理关系的自明性。休谟由此认为,虽然关于事实的 判断告诉了我们关于存在的内容,但它们却不包含必然性的知识,所 以,人类关于事实判断的经验知识是有局限的,从这样的知识中我们 无法得到关于必然性的知识。休谟怀疑论的要旨就是否定了所谓的 “规律”命题反映了事物自身的必然性,而认为必然性只能存在于我们 的心中,存在于我们由联想产生的思维习惯之中。休谟对因果概念和 本体概念的批判,导致了后来的实证主义者完全抛弃实在论的形而上 学,否认存在任何先天的认识对象,放弃对科学中的必然因果性的追 求,主张对知识采取概率论的立场。可以说,从19 世纪初开始复兴的 整个实证主义哲学思潮,都是沿着休谟的怀疑和批判的思路展开的。

二实证主义复兴的哲学背景

当然,实证主义在19 世纪欧洲的复兴还与当时的哲学背景有关。 根据当代著名的哲学史学家科普尔斯顿(F.Copleston)和哈姆林(D.W. Hamlyn)等人的分析,19世纪的欧洲哲学中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 哲学倾向,一种是在德国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黑格尔唯心论以及对 它的反对,一种是在英国和法国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经验论哲学以 及对它的反对。①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看到,黑格尔通过对理念 的逻辑推演建立的绝对精神体系,遭到了他的同时代人叔本华以及 随后的尼采和克尔凯郭尔(S.Kierkegaard)等人从不同立场和角度 的批判,由此形成了19世纪后半叶风起云涌的唯意志主义、生存哲 学以及所谓的后黑格尔哲学,当然还有在黑格尔哲学内部出现的新 黑格尔主义。这些不同思潮虽然形式各异,观点分歧,但都可以看 做是对黑格尔唯心论的不同反应,这就使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力一 直延续到19 世纪末。但在19 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哲学界,情况则完 全不同。

在英国,19世纪初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是詹姆士·密尔(J.Mill) 和边沁(J.Bentham)。詹姆士·密尔是后来成为英国实证主义哲学 最大代表的 J.S.密尔(旧译“穆勒”)的父亲。他的《人类心灵现象分 析》(1829)成为当时的联想主义的大众手册。这种联想主义的基本原 则主要来自休谟,但又结合了英国心理学家哈特利(D.Hartley)在他 的《人之观察》(1749)中提出的关于心理学的一般原则。根据这些原 则,一切心理现象都可以派生于某些原子感觉,因为一切观念都依赖 于印象,而一切复杂印象又都依赖于更为简单的印象。边沁把心理 学上的享乐主义视为人类行为的支配原则,认为痛苦与快乐是人类 的“主宰”。他由此派生出著名的功利主义道德原则,即人类行为的 唯一目的就是要获得最大数量的最大快乐。这个理论后来被哈奇森 (F.Hutcheson)进一步推向极端。但边沁本人并没有完全意识到他 所提倡的道德心理学原则会产生如此的功利主义,他在《道德与立法 原则导论》(1789)中只是表明了一种可以被普遍接受的立法标准和具

① 参见科普尔斯顿《从梅因·德·潘恩到萨特》,载于科普尔斯顿《哲学史》第9 卷,伦敦,探索出版社,1975(以下所引此书均为此版本);哈姆林《西方哲学史》,伦敦, 企热图书公司,1987。

体实施惩罚的使用标准,即惩罚的程度只有在它具有普遍的功用时 才可以被认为是合理的。事实上,密尔的《功利主义》(1863)就是对边 沁这个理论的进一步发挥,使之具有更为普遍的道德意义。

然而,当经验论在英国大行其道,而黑格尔主义在德国已落入末 途并将被新康德主义取而代之的时候,黑格尔主义却开始在英国(主 要是在牛津)逐渐兴起。但这种英国式的黑格尔主义与德国的不同, 它更注重理念发展的认识论层面,带有一些英国经验论的影子。而 且,如布拉德雷这样的唯心论哲学家甚至否认自己是黑格尔主义者。 英国黑格尔主义的特点就是用康德的认识论修正黑格尔的纯粹精神 概念,其中的主要代表是格林、鲍桑葵和布拉德雷等人。格林反对经 验论或感觉论对原子感觉的强调,认为对实在的认识必须包括对关 系的认识,但关系本身不是由关系者带来的,而是由心灵赋予的。鲍 桑葵特别在逻辑学和美学思想中继承了黑格尔的传统,被看做是最 为正统的黑格尔主义者。当然,19 世纪英国最大的绝对唯心论者还 是布拉德雷。但他的思想主要形成于19世纪中后期,主要著作《逻辑 原理》和《现象与实在》都出版于19世纪晚期,所以他的思想对19 世 纪英国实证主义的产生没有带来直接影响,却成为19世纪末 20 世纪 初英国新实证主义产生的直接导火索。

在法国,由于受到18世纪启蒙运动的深刻影响,19 世纪的法国 哲学从一开始就带有明显的社会政治色彩。哲学家们关注的问题 都不是德国或英国哲学那样抽象玄妙的形而上学问题,而是非常具 体的问题。如19世纪初较为著名的法国哲学家团体“意识形态者” (les idéologues)就明确地把研究人类观念和语言表达的起源作为他 们的重要目的之一。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德·莱西(D.de Tracy) 在《意识形态原理》(1801)第1卷中明确指出,他要关心的不是通常 意义上的意识形态,而是人类的语言能力和其他天赋能力,认为这 种研究正是为逻辑学、伦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提供基础。在他看 来,这样的一些能力主要包括情感、记忆、判断和意志。而 19 世纪 初最为著名的法国哲学家德·拜伦(M.de Biran)则直接把研究人 类的思维能力作为自己的工作方向。他的《习惯对思维能力的影响》(1802)一文为他获得了法兰西学院的奖励,1805年又以另一篇 论思想的文章再次获奖,并由此被选为法兰西学院的院士。① 与德 国哲学家不同,法国哲学家在讨论思想能力或观念起源时并不是求 助于先天的观念作用,而是更加唯物地从物理学、生理学、化学或心 理学等学科中获取资源,把入类观念和语言的形成看做是一个自然 的过程,是人类大脑中所发生的各种反应的产物。最典型的例子就 是卡巴尼斯(P.J.G.Cabanis)所说的名言:“大脑分泌思想就像肝脏 分泌胆汁一样。”法国哲学的这个特点正是孔德实证哲学得以产生 的深厚思想根源。

除了强调从各门自然科学中寻找思想资源之外,19 世纪的法国 哲学还特别关注政治和社会问题,哲学家们的思想往往带有明显的 政治取向和社会哲学目的。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是受到法国大革命 的深刻影响,但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与法国哲学的浪漫主义的思想传 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政治哲学领域,19 世纪上半叶的法国官方哲 学是所谓的“折中主义”(Eclecticism)。它竭力鼓吹制度化的君主立 宪体制,反对拿破仑时代的独裁统治,但又反对当时的社会理论家所 宣传的革命尚未成功的主张。以罗耶-阔拉德(P.Royer-Collard)、孔 辛(V. Cousin)和约夫里埃(T.S.Jouffroy)为主要代表的这种折中 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妥协精神。他们把自己的政治理论看做是一 种明智的折中主义,能够取各种不同体系中的精华,将其结合为一种 有效的政治和社会结构。他们的哲学立场是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以及 孔狄亚克的感觉论。在社会哲学领域,以傅立叶、圣西门和蒲鲁东为 主要代表的所谓社会改革主义者坚持认为法国大革命没有完成历史 使命,但要建立一种理想的社会结构并不需要流血的革命,而只需要 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他们的社会主张通常被看做是一种乌托邦而 遭到马克思等人的深刻批判,但他们的社会理想却反映了法国哲学 家和一般知识分子特有的浪漫主义精神。这也是孔德的实证哲学得

① 参见科普尔斯顿《从梅因·德·藩恩到萨特》,载于科普尔斯顿《哲学史》第 9 卷,第22页。

以建立的思想背景。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之类的,也不打算靠这个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
(0)

相关推荐

  • 文聘元-《西方哲学的故事》-第二十一章 寂寞人生-在线阅读

    第二十一章 寂实人生 我们爱过,恨过,幸福过,也痛苦过;可康 德呢;他一生既没爱过,也没恨过,谈不 上幸福,正如谈不上痛苦。 大家想必已经看到,我这本书实际上是一本西方哲学史,不 过比起一般的西方哲学史教科书来颇有不同,其中之一就是我 为哲学家们做了一个相当详细的传记。然而当我写到这里,写到 康德时,我查遍康德的生平资料,却实在找不出多少东西可以在 这里占领…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8日
    107
  • 梯利-《西方哲学史》-第三编 近代哲学-第五篇 启蒙运动哲学-在线阅读

    第五篇 启蒙运动哲学 第一章 启蒙运动的进展 第一节 十八世纪 如前所述,近代精神是反抗中世纪社会及其制度和思想的精 神,也是在思想和行动的领域里人类理性的自我伸张。这种活动 由文艺复兴开始,延续到十六和十七世纪;宗教改革、三十年战争 以及英国和法国(福隆德运动)的政治、社会革命是这种变化的征 兆。伟大的大陆思想体系和英国的经验主义以及它们的流派,助长 了其…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31日
    75
  • 柏拉图-《理想国》-第九卷-在线阅读

    苏:我们还剩下有待讨论的问题是关于僭主式个⼈的问题。问题 包括:这种⼈物是怎样从民主式⼈物发展来的?他具有什么样的性 格?他的⽣活怎样,痛苦呢还是快乐? 阿:是的,还有这个问题要讨论。 苏:你知道另外还有什么问题要讨论的吗? 阿:还有什么? 苏:关于欲望问题。我觉得我们分析欲望的性质和种类这个⼯作 还做得不够。这个⼯作不做好,我们讨论僭主式⼈物就讨论不清楚。…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3日
    218
  •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第十四章-在线阅读

    第十四章 法与气候性质的关系 第一节 本章总体思想 神特点和内心情感如果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确实迥然有异, 那么,法律就应该考虑这些内心情感和精神特点的差异。 精 第二节 人在不同气候下的差异有多大 人体外部纤维的末端因冷空气而收缩①,纤维的弹性因此而增大, 从而有利于血液从末端回流心脏。寒冷使纤维的长度缩短②,从而增 强其力量。反之,热空气使纤维末端松弛,长度…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5日
    75
  • 尼采-《悲剧的诞生》-二十-在线阅读

    二十 有朝一日,终会有一个公正的法官来做出考量:在以往哪个时 代、在哪些人身上,德国精神曾竭尽全力向希腊人学习。倘若我们 满怀信心地假定,我们必须把这种独一无二的赞扬判归歌德、席 勒、温克尔曼①那场极为高贵的文化斗争,那么,我们无论如何都 要补充一点:自他们那个时代以来,在那场斗争的直接影响下,在 相同轨道上获致教化和回归希腊人的努力②是不可思议地越来越 衰…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4日
    9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