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无意识是他者的话语

一般认为,无意识的主要特征是描述本我,但是,自我和超我也 有无意识的成分。无意识就存在于我们的梦、遗忘、误记、失言、笑话 和病兆中。但是,面对压抑和抑制,它始终在活动。拉康认为,弗洛伊 德的贡献并不在于说明无意识的存在,而在于指出无意识有一个结 构,这个结构以各种方式影响人类主体的言行,因此暴露了自己,成 为可分析的。

拉康认为,无意识是一种语言,它避开了主体的操作和影响。无 意识是一个自我而不是一系列无组织的冲动。无意识拥有合乎逻辑 的结构。拉康试图用一种合乎形式逻辑的文字系统来记录无意识。 但是,这一尝试并不十分成功。拉康的基本设想是:知识是可以写下 来的。如果无意识中的事物的表象最终是可读的文字、形式的文字, 那么,只要它们组成了词句,就可以为意识所理解。这样一来,无意 识就获得了词的意义,而意识将理解这些表达无意识的内容的词。 例如,一个儿童看到一个妇女的腿呈 M或V型,而且如果儿童的这 种经验给他的印象十分深,那么,这种 M或 V字体就会成为入名、地

① 拉康:《文集》,阿兰·谢里丹英译,第6页,伦敦,1977。

名贯穿儿童的一生,而每个字体都将对意识呈现一定的意义。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无意识的成分,进入言语的路子时会发生什 么。拉康首先在《文集》中讨论了弗洛伊德的“否定”概念。弗洛伊德 认为,主体的受压抑的形象和思想在被否定的情况下可能成功地进 入意识。这里有两个著名的例子。例一是:你可以认为我的话冒犯 了你,但我实际上不是这个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想冒犯你。例 二是:我在梦中看见一个人,她确实不是我妈妈。这句话的意思是: 她是我妈妈。因此,否定是观察受压抑的无意识的一种方法,它始终 是一个阀门。这种否定的现象允许无意识的材料进入言语,否则它 会受到自我的审查。

拉康认为,否定肯定了他者的存在,主体希望保持自身和他者的 差别,凡是在句子中被否定的都是无意识的材料。主体所体验的无 意识就是拉康所谓的“他者的话语”。我们常听到人们这样说:有入 叫我这么说的,话可不是我说的。我们无法控制无意识,无意识乃是 他者。事实上,拉康的他者是多义的。他者的含义取决于它被使用 于其中的上下文联系。它可能涉及主体-他者的相遇,涉及母亲或父 亲,涉及精神分析对象和分析者的主体际性的场所,有时涉及无意 识。总之,拉康的“无意识是他者的话语”这个命题有这样几种含义: 人类主体是可分的;无意识有一个语言结构;主体是由他者来居住 的;精神分析是言语的异体。此外,在语言结构和主体结构之间存在 着一种联系,二者都和无限的位移有关。

拉康认为,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存在着一种分裂,抓住了无意识 同时又没有抓住它。他试图用主体与他者的辩证依存关系来破坏主 体的同一性。他常常以弗洛伊德的名言“我在我不在的地方思想,因 而我存在于我不思想的地方”来说明无意识的本性。无意识不是为 了使彩色构图更鲜丽的画架底布。它是先前的素描,它在画布用于 另一幅画之前已被盖住。无意识不是信息,甚至不是人在一幅旧黄 卷上解读的奇怪的或编码的信息,它是写在文章下面的另一文本,人 们必须从背后照明它或借助显色剂来阅读。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三篇 世界作为表象再论 Part2-在线阅读

    § 44 上面两种艺术为意志客体性的那些最低级别所作的,在一定 范围内也就是审美的园艺学为植物界的较高级别所作的。一块地 方的风景美大部分有赖于聚集在这里的自然对象丰富多采,然后 又在于这些对象各自有醒目的分类,分明不紊,然而又表出适当 的互相配合和交替的变化。园艺的美所致力的就是这两个 条件, 然而园艺远不如建筑艺术那样能够掌握自己的材料,因此园艺的 效果…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8日
    192
  • 罗素-《西方哲学史》-卷⼆ 天主教哲学-第⼆章 基督教最初的四个世纪-在线阅读

    第⼆章 基督教最初的四个世纪 基督教最初是作为⼀种⾰新的犹太教由犹太⼈传给犹太⼈的。圣 雅各,其次还有圣彼得,都曾希望基督教不超出这个范围。若没有圣 保罗,他们的主张或已盛⾏于世了。圣保罗毅然容许外邦⼈⼊教,不 要求他们受割礼和遵守摩西的律法。使徒⾏传曾以⼀种保罗式的观点 记载了两派间的争论。毫⽆疑问圣保罗在各处建⽴的基督徒社团,⼀ 部分是由犹太⼈的改宗者,…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4日
    156
  • 梯利-《西方哲学史》-第三编 近代哲学-第八篇 黑格尔以后的德国哲学-在线阅读

    第八篇 黑格尔以后的德国哲学 478 第一章 赫尔巴特的实在论 第一节 反对黑格尔哲学 但是,黑格尔的哲学同样引起极大的对立,激发出反动的运 动,其中走极端者排斥一切形而上学,认为那是无益的事。新德国 暂学的各个方面都遭受到攻击,诸如它的唯心主义、泛神论、唯理 主义以及先验的方法。有些思想家坚持比较严谨的科学方法,达 到同新哲学相矛盾的结果;实在论和多元论。…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31日
    113
  • 希尔贝克-《西方哲学史》-第二十二章 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在线阅读

    第二十二章 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第一节 共产主义——列宁:政党和国家 列宁,即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Lenin, or Vladimir Ilyich Ulyanov,1870—1924)是俄国共产主义革命 的领袖。他的理论贡献明显地带有他所处境遇的特点。列宁 不仅领导了革命,而且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从资本主义向 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理论。…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4日
    150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三部-第三篇-一-在线阅读

    一、耶可比 和康德相联系,我们这里还必须首先谈一谈耶可比。耶可比 的哲学是和康德的哲学同时的。两者的结果大体上是相同的,只 是出发点和进展的过程有些地方彼此不相同。耶可比的外在的出 发点大半是法国哲学(和德国形而上学),他是受到法国哲学的启 发的。康德是较多从英国方面,从休谟的怀疑主义开始的。耶可 比所着眼的和考察的大半是认识方式的客观方面,他同康德一样 2…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8日
    20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