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镜像阶段”论

1936年拉康在第14届“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年会上提出了他的 “镜像阶段”理论。1949年在第16届年会上他将关于“镜像阶段”的 论文修改后再次提出。

拉康是从法国心理学家瓦隆(Henri Wallon)那里借用“镜像”这 个概念的。但是,他用精神分析的术语重新解释了它。镜像阶段的 观念是通过猿和人的对比而提出来的。猿和人对他们的镜像形象的每个反应都不同。猿能从中看出像它那样动的东西,但是,一旦它形 成这个观念,它就会牢记住这个东西。相反,儿童却看到了在形象的 运动和它自己身体的运动之间的关系。

镜像阶段一般发生在幼童6个月到18个月之间。这时儿童还没 有完全掌握自己的身体。在此时期,虽然儿童并没有完全控制他自 己身体的活动,但是已能初步想像自己是一个统一的和自控的实体。 儿童在一面镜子面前发现了自己,他停下来,因为镜子的反映而发 笑,而且寻求拿镜子的人。他注视他的母亲或父亲,然后再次注意他 自己。由于这个必然发生的阶段,儿童必定和他母亲的身体分开(断 奶),并且必定能够发现并看到其他人。就是说,他必定能感觉到他 和一个他者的分离,而且必定开始承担一个身分。

儿童为什么转过身来注意他者呢?他者证明了儿童的存在,证 实了自我和他者的区别。这是一切主体的基本行动,也是人类个人 产生的时刻。镜像阶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从最正常的人格到最严 重的精神分裂入格全都经历了这个阶段。拉康写道:“镜像阶段是一 出戏剧,它的内在动力迅速地从不足走向预期——对于陷入空间自 居作用的罗网中的主体来说,镜像阶段形成了一系列幻想:从支离破 碎的身体的形象到我们可以称之为身体总体的矫形术的幻觉——到 最后被披上一个异化身份的伪装,它的僵硬的结构将决定所有主体 将来精神的发展。”①

拉康认为,镜像阶段是在一种不足和预期之间演出的戏剧。 不足就是说儿童诞生时的智力对他的需要来说是不足的。拉康 认为,儿童的出生是没有完成的。因此,儿童既不会走也不会说。 表达儿童这种特征的术语是“特定的前成熟期”。在许多方面,儿童 是前成熟的,他不能站立,不独立,是不协调的和混沌的。预期和这 样的事实相关:在镜子面前,儿童预期他自己的形象是一个成人。 现在,为了成为一个主体,为了成为自我,就需要一个结构。但是,

① 拉康:《文集》,阿兰·谢里丹英译,第4页,伦敦,1977。

这个结构是僵硬的、封闭的和异己的。拉康认为,正常的主体是异 化了的,他或她是他或她的身份的囚徒。正是靠这个身份,他或她 才成为一个团体的成员,从父母的后代、家庭的姓名的承担者,再成 为个人。

拉康认为,为了获得自己的身份,儿童实际上只要完成自居作 用,主体决不会真的是他自己。儿童在镜子里看到自己,但形象是相 反的。身份只是始终歪曲儿童和他人的关系的外在关系。当支离破 碎的身体为主体的外壳和自己的身份所取代时,“自我”就形成了。 自我的自居作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代表了个人的一种持久 的倾向:引导自我终生追求和塑造关于一种“理想自我”的想像倾 向。在这时所创造的个体和以后作为创造产品的自我都是假的,它 们试图在人类生活中必然缺少和不完美的因素中寻找出一条道 路来。

拉康所说的主体性和一个虚构的观念相关。他的镜像阶段的概 念认为儿童的镜像形象乃是儿童将来自居作用的基础。这种形象是 一种虚构,因为它掩饰或冻结了儿童所缺少的能动的共济官能和破 碎的欲望。然而,它使儿童获得一种完整的身份感,它可以在其中认 出自己。这个时刻的意义只和母亲的在场和相貌有关,因为母亲保 证了儿童的实在。在拉康这里,镜像阶段乃是他所说的主体性的核 心,因为镜像阶段的完整乃是一个神话,我们第一次在其中认出自己 的形象是一个误认。

拉康认为,自我是由一种和另一个完整对象相关的自居作用构 成的,是由一个想像的具体化构成的,是由一个理想化的自我构成 的,尽管这个理想的自我无法和儿童的软弱无力相抗衡。因此,自我 并不是力量的代理人,而是幻想力量的牺牲品,需要不断加强。这种 自我和它自己形象的异化的关系,拉康称之为想像界。想像界是形 象、意识或无意识的世界,可以被觉察或想像到。它是前语言的、前 俄狄浦斯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特殊的形象以一种虚幻的完美理 想纠缠着主体。想像界不仅是人类发生的一个阶段,而且也是人类 心理的一个永恒层次。

拉康指出:“在镜像阶段,自我对环境的控制始终是一种虚幻的 控制。”①人类主体终生都在不断追求一种想像的“整体性”和“统一 性”。自我所控制的这些追求永远是徒劳。人们所犯的许多错误就 是他们混淆人类主体和自我。自我可能赋予主体一种持久而稳定的 感觉,但是,这是一种错觉。我们必须牢记,主体既不是一元化的,也 不是稳定的。拉康强调无意识的活动和无意识的冲动在镜像阶段的 作用。他认为,在主体心中似乎存在一种基本的“存在的缺乏”。在镜 像阶段,主体感到一种虚幻的统一,但是,由于语言的介入,他或她有 可能至少可以表达他或她的思想和感觉。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柏拉图-《理想国》-第三卷-在线阅读

    苏:关于神的看法,⼤致就如上所说。为了使我们的护卫者敬神明,孝⽗母,重视彼此朋友间的友谊,有些故事应当从⼩就讲给他们听,有些故事就不应该讲给他们听。 阿:我也这样认为,我觉得我们的看法是对的。 苏:那么,其次是什么?如果要他们勇敢,我们不能就此为⽌。我们要不要⽤正确的说法教育他们,使他们不要怕死?你以为⼀个⼈⼼⾥怕死能勇敢吗? 阿:当然不能。 苏:如果⼀个⼈…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3日
    284
  • 第二节 创立者普罗提诺

    在3 世纪罗马帝国趋衰之际,普罗提诺正式创立了希腊、罗马的最后一个深有影响的哲学体系一—新柏拉图主义。他以独特的超验用辨方式,综合摄取了晚期希腊与岁马哲学的一些主要流派的思想,修变了柏拉图哲学传统,构建了一个具有哲学与宗教趋同特色的庞大的哲学体系。他的哲学体系及其演变,体现了罗马文明衰落时期理性低迷与嬗变、哲学宗教化的文化精神。普罗提诺常被视为一位神秘主义哲…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1日
    558
  • 第六节维特根斯坦的历史影响

    维特根斯坦哲学对西方哲学乃至整个人类哲学思考的影响是巨 大的、前所未有的。如今,我们都知道他的前期哲学对逻辑实证主义 的影响、他的后期哲学对牛津日常语言学派的影响。但这只是我们 看到的表面现象,事实上,维特根斯坦给当代哲学所带来的冲击作用 远比这些大得多。这种作用不仅有积极的一面,还有消极的一面,而 且消极的作用比积极的作用还要大。下面就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347
  • 柏拉图-《理想国》-第五卷-在线阅读

    苏:这样⼀种国家,这样⼀种体制,还有这样⼀种⼈物,我说都是善的,正义的;如果在管理国家和培养个⼈品质⽅⾯,这是⼀种善的制度,那么,其余的各种制度就都是恶的,谬误的。恶的制度可以分为四类。 格劳孔:哪四类? 苏:〔当我正要把那四类制度按照看来是⾃然的次序列举出来时,坐在离阿得曼托斯不远处的玻勒马霍斯伸出⼿去从上⾯抓起格劳孔的上装的肩部,拉他靠近些,说了⼏句⽿语…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3日
    334
  • 尼采-《瞧,这个人》-人性的,太人性的-在线阅读

    人性的,太人性的 及其两个续篇 《人性的,太人性的》一书是一次危机的纪念碑。它自称为一本为自由精神的书:几乎其中每个句子都表达出一种胜利——以此胜利,我摆脱了不属于我的天性的东西。理想主义即不属于我: 本书书名是说,“在你们看到理想事物的地方,我看到的是——人 性的,啊太人性的!”……我对人的认识更佳……“自由精神”一词 在这里不可能有别的意思,只能被理解为…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4日
    36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