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差异和重复,块茎和游牧

德勒兹描述了两种思想方法,差异和重复。他说,我们所关注的 主题是多样性、差异和重复,铲除形而上学,宣判哲学之死,摒弃主 体,还有主体。就表现模式而言,我们可以设想一个表现重复含义的 词,即同一,尽管同一和重复还是有小小的差异。这给我们一个表现 概念的模式,一个概念能使我们忽视差异而把一类东西看成是同一 的。就此而言,重复的艺术或文学可能就是尽可能可信地复制某些 东西,力图追随模式或原型。德勒兹认为,就差异和重复的模式而 言,一个重复的词可能显得是同一的,但是,它不是产生重复甚至差 异的同一性。一个词的每次重复始终是这个词的一个有差异的开 端,改变了这个词的历史和内容。更广义地而言,想像如果我们真地 重复法国大革命,如果我们穿上18世纪的服装,建造一座模拟的巴士 底监狱,那我们只能重复表面的形式,因为毕竟不会有同样的革命发 生。但是,如果我们把握了革命的力量,而且要发动一场有差异的法国革命,那么我们可能会得到某种完全不同的、无法预料的东西,因 为第一个事件是不可预见的。真正的历史是时代错误。真正的重复 使差异最大化。差异反映自身,重复并复制自身。①

差异和重复的观念区别了主流文学和非主流文学、经验的和先 验的。非主流文学为了创造将来而重复过去和现在。它是一种先验 的重复,因为它重复的是产生文本差异的隐蔽的力量,而不是已知的 文本自身。因为非主流文学所重复的已经不是它自己的表述,它已 经没有归属感。非主流文学为了揭示表述的特殊风格,重复着传统 的表述和规则。德勒兹认为,风格并非某种装饰表述和内容的东西。 表述、意义或文本都和它的风格有关。主流文学则表现自己是独立 于文本的规则和意义的可靠描述。相比之下,非主流文学并不重复 一种表述或者模式,而是重复产生原型的差异的力量。因此,重复一 部文学作品并不是复制那部作品,而是重复产生那部作品的差异的 力量。这是一种先验的差异和重复,即对差异现实和隐蔽力量的重 复,而不是对已有经验形式的平庸重复。非主流文学重复一种表述, 不是为了坚持传统,而是要改变传统。因此,非主流文学作为真正的 文学乃是德勒兹的永恒轮回概念的一个例证。唯一被重复或轮回的 东西就是差异,生命没有两个因素是同一的。由于时间的流逝,任何 重复的事件必然是不同的。生命的力量就是差异和重复,或者是差 异的永恒轮回。生命的每一事件都改变了生命的整体,而这的确是 屡次发生的。因此,永恒性永远不同于自身,永远向生成开放,永不 停止;差异不是时间内部的一种力量,它是时间本身的力量,是永恒 的或者无时间的。唯一永恒的乃是差异和时间本身永远是不同的。 差异是不断产生新形式的力量。

德勒兹认为,差异不再屈从于辩证法所推崇的同一性,也不会被 扬弃。重复则与差异相对应,重复不是指同一事物的回归,而是经历 变化后,以其他形态重新出现。差异和重复十分契合德里达的“延

④ 参见德勒兹《尼采与哲学》,周颖、刘玉宇译,第287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异”,以及“重复即差异”的口号。因此,多样性、差异和重复这些时尚 的词要作的就是铲除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宣判哲学的死亡,摒弃整 体,甚至主体,要求解构意义的统一性,强调单一性的原创性事件。 单一性的“事件”超越了符号象征,单一性就其本质而言是先于个体 的、非人格的、不可理解的,是中性的。因此没有主体的同一性,没有 意义的统一性。我们回到了“前主体”和“前语义”的局面,无意识获得 了宇宙的维度。德勒兹按照“块茎”的范式来解释宇宙。他说:“只有 地下的须根、蔓生植物、野生植物和根茎才是美丽、正直和可爱的。”①

在植物学里,人们把某些植物的密密麻麻的地下根称为“块茎”或者 “根茎”。例如冰草和铃兰的根就蔓延向四面八方,形成枝权交错缠 绕的乱糟糟的网,网中同样生出小根、藤蔓。块茎的生长是从一个具 有生产性的中心蔓延出去,无始无终,漫无目的到处伸展开去。块茎 经历着自身形态的变化,老化的部分萎缩死掉,马铃薯和姜也是一种 块茎。德勒兹认为,世界就像块茎那样,所反映的不是静止不动,而 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一个变动的存在。事物、人和整个现实世界 都在川流不息,真正是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块茎”的形象抨击了哲学传统中的中心主义模式,批判了“起 源”、“原则”和“主体”等范畴。它非地域化,是精神的分裂。“块茎”形 象的目的就是要铲除传统哲学“树状”思维,消解二元对立的逻辑,使 事物多元化,产生差异和多样性,以建立新的联系。“块茎”范式是“游 牧”范式的一种形式。它们都是差异和重复范式的一种延伸和形象 化。游牧范式和城邦范式相对立。城邦范式代表总体性、控制和征 服,代表封闭、否定、无差异和同一性,自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就是 城邦范式的典范。相反,游牧范式代表单一性、自由放任、反叛,代表 开放、多样性、差异和重复,它是创造性和生成,是反传统和反因袭的 象征。城邦范式的形而上学同一性哲学就像被分割成无数条块的平 原,沟壑纵横,河道交错。人们住在这种平原上,老死不相往来,过着

① 德勒兹、伽塔里:《千块高原》,第27页,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1992。

封闭单调的生活。而游牧范式则好比一望无际、坦坦荡荡的高原,人 们可以自由迁徙,过着无拘无束、四处流动的游牧生活。这种游牧生 活积极向上,崇尚多样性、差异性和重复,反对同一性和一致性,信奉 自由放任、发散和无中心,而不是体系和规则。只有流浪的游牧者才 是创造者。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二部分 第二编 第二卷 第三章 第七节-在线阅读

    第七节 对一切从理性的思辨原则而来的神学的批判 如果我把神学理解为对原始存在者的知识,那么它要么就是从单纯理性 而来的( theologia rationalis①),要么就是从启示而来的(revelata②)。前一种神 学在这里要么仅仅通过纯粹理性、借助于纯然先验的概念(ens originarium,re alissimum,ens entium③)来…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0日
    397
  • 第二节非道德化的唯物主义

    拉美特利的代表作《人是机器》是一本小书,只有短短的70页。 笛卡尔曾经提出“动物是机器”。从“动物是机器”到“人是机器”,其中 隐含着一个小前提,即人是动物——人是机器性的动物。从学术角 度来看,这个引人注意的判断一开始就蕴涵着它日后成功的可能性, 它集中关注从前哲学家所看不见的现象,即人的身体和身体冲动的 机械性,其他一切感性与性感、想像、道德与创造的复杂…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8日
    445
  •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著者对第一组反驳的答辩-在线阅读

    著者对第一组反驳的答辩 先生们: 我向你们供认你们给我惹起了一个反对我的强大的对手,他 的才华和学识本来会给我惹出很多麻烦的,假如这位权威的、虔诚 的神学家不是更愿意促进上帝的事业和他的软弱的辯护者的事业 而不喜欢公开攻击这种事业的话。但是,虽然对他来说没有使用 那种办法是非常正直的,如果我企图妄自尊大,我就免不了要遭受 谴责的。因此我的计划不过是在这里揭露…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0日
    439
  • 霍布斯-《利维坦》-第三章 论想象的序列或系列-在线阅读

    第三章 论想象的序列或系列 我所理解的思维序列或系列就是为了和语言的讨论有所区别,而被称为心理讨论的一系列互相连贯的思想。 当人思考任何一种事物的时候,继之而来的思想并不象表面上所见到的那样完全出于偶然。一种思想和另一种思想并不会随随便便地相连续。但正象我们对于以往不曾全部或部分地具有感觉的东西就不会具有其想象一样,那么由一个想象过渡到另一个想象的过程便也不…

    书籍分录 2025年9月4日
    123
  • 霍布斯-《利维坦》-综述与结论-在线阅读

    综述与结论 由于某些自然心理官能相互之间的对立以及一种激情与另一种激情相互之间的对立,同时又由于两者与对话之间的关系,有人提出一个论点推论说:任何人都不可能有那么多大的意向来完成一切世俗义务。他们说:严格的判断力使人吹毛求疵,不易于原谅他人的错误与弱点,另一方面,活跃的想象力则使思想不够稳定,无以严格地辩别是非。 此外,在一切思考和辩论中,坚实的推理能力都是…

    书籍分录 2025年9月4日
    13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