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机器、时间和生命

德勒兹使用机器这个概念来重新思考伦理学。他用机器描述一 种内在的生产,不是通过某人的某物的生产,而是为了自身的生产,

① 德勒兹、伽塔里:《哲学是什么?》,第79页,伦教,1994。

一种无根的时间和生成。同时他用机器的概念思考时间的激进而开 放的本性,并 构造了一种 伦 理 学 的 新模 式。而 非 地域 化 (déterritorialisation)的观念则直接和机器的概念相关,因为一部机器 没有主体性或机体中心,它只不过与其产品相关,它就是它所做的, 没有家或者根,是一个不断非地域化的过程。

在《反俄狄浦斯》和《干块高原》中,德勒兹认为:“机器并非一个隐 喻,而是说,从字面意义看,生命就是一部机器。”①这是德勒兹伦理学 的主要观点。一个有机体就是一个有同一性和目的的有限整体。一 个机械体就是一个有特殊功能的机器。但是,一部机器只是它的关 系,它不是任何东西造的,它不为任何东西,而且没有排他的同一性。 我们可以用自行车和人的关系说明这点。自行车显然没有目的或者 意向,它只有在和另一个“机器”,例如入体联系起来时才会工作。而 这两个机器的产品只有通过它们的联系才会取得。在和机器联系 时,入体变成了自行车,自行车变成了一个工具。但是,我们可以想 像不同的关系产生不同的机器。自行车摆在展览馆就成为一个艺术 品,当人体拿着一个画笔时就成了一个艺术家。我们所有的封闭的 机器,例如包括机器体的入体,是完全有自动功能的钟表机械体,它 们的形象都是机器的作用和假象。所有的生命只是就它和某些其他 机器相关时才有意义,在它的关系之外不存在现在的生命。我们只 有表象、形象或思想,因为这里已经存在与机器的关系:眼睛和光有 关,脑和概念有关,嘴和语言有关。生命并不是一个特权的点,生命 就是和心灵或者脑有关系的机器的一种增殖。德勒兹使生命摆脱了 有机论的或者基础论的模式,使感情摆脱了存在。生命是感情互动, 是遭遇机器或者纯粹机器的关系和产品的一个能动集合。生命是由 区别于存在的感情组成的,而身体是通过时间、通过生成产生的,于 是就有了感情的历史和政治。艺术和哲学并不表现现成的世界,它 们是制造关系或者生成的“欲望机器”。

① 德勒兹、伽塔里:《反俄狄浦斯》,第201页,明尼波利斯,明尼苏达大学出版 社,1983。

“生命是一种时间之流或绵延,而时间是一个差异的生成的过 程,这个过程不断产生新的事件。我们可以通过机器的概念思考这 个过程。同时,生命也是一个没有根据、目的或者单一意向的诸关系 和增殖的过程。”①我们通过机器和关系的增殖去思考事件。一个事 件并不固定在时间之内,它是时间的新方向的一个创造物。但是,我 们常常试图通过把一个事件,例如把人的生命作为一切时间和事件 的起源来使时间同质化,并因此获得根据。如果我们承认任何一事 件都起根据的作用,那么我们已经使时间的能动力量服从它的一个 结果。这是一种保守主义的错误,因为这会压制生命的力量,使生命 毫无作为,失去了未来。因此,对于生命来说,唯一真正的重复乃是 差异的重复,永恒地重新肯定生命的创造性的差异。如果哲学和艺 术要成为一种永恒的力量,那么唯一的条件是它们要向差异和每一 个新的思想行动提出挑战。哲学和艺术承诺通过机器实现绝对的非 地域化,这并非承诺要摆脱这种或那种教条或形象,而是承诺形象的 自由流动和无限的创造性。“机器、时间和生命既体现了差别,又再 现了重复。资本主义正是通过机器产生的一个历史时期,使人变成 了欲望机器。它无处不在,时而不知疲倦,时而停歇。它呼吸、发热、 吃喝拉撒、性交。它就是这个‘本我’,在任何地方它都是不折不扣的 机器:机器的机器,齿轮交错、机关重重。每个人都是他自身机器的 组装者。”②欲望机器的概念既包含着对欲望的理解,也包含着对机器 的重新理解。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第四卷 论知识-第九章 论我们对于我们的存在所具有的知识-在线阅读

    第九章 论我们对于我们的 存在所具有的知识① §1.斐 我们迄今只考虑了事物的本质,而由于我们的心灵 只是通过抽象作用认识它们,把它们和在我们理智中者之外的一 切特殊存在脱离开的,它们就绝对没有给我们有关任何实在存在 的知识。而我们能有一种确定知识的那些普遍命题,并不关联于 存在。此外,每当我们用一个命题把某种东西归属于一个属或种 中的一个个体,如果同样的东…

    书籍分录 2025年4月18日
    194
  • 希尔贝克-《西方哲学史》-第二十三章 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在线阅读

    第二十三章 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 生平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 1939)生于弗赖堡(现在捷克共和国境内,但当时在奥匈帝国 境内)。他在维也纳学习医学,并一直生活和工作在维也纳, 直到纳粹在1938年吞并奥地利。弗洛伊德是一个犹太人,当 时避难于伦敦。在与癌症作长期斗争之后,于1939年在伦敦 去世。弗洛伊德最有名的著作有…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4日
    683
  • [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二卷 第十四章-在线阅读

    第十四章 格劳孔 格劳孔(Glaucon)是雅典公民。他有九篇对话以单卷本现存于世: 现存于世的还有另外三十二篇,但据说都是伪作。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日
    386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东方哲学-在线阅读

    东 方 哲 学 135 首先要讲的是所谓东方哲学。然而东方哲学本不属于我们现 在所讲的题材和范围之内;我们只是附带先提到它一下。我们所 以要提到它,只是为了表明何以我们不多讲它,以及它对于思想, 对于真正的哲学有何种关系。当我们讲到东方哲学时,我们应该 要讲到哲学;不过在这一点上应该注意到,我们所叫做东方哲学 的,更适当地说,是一种一般东方人的宗教思想方式—…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8日
    476
  • [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九卷 第十一章-在线阅读

    第十一章 皮浪 (约公元前360—前270年) 据狄奥克勒记载,埃利斯的皮浪(Pyrrho)是普雷斯塔库 (Pleistarchus)的儿子。阿波罗多洛在《编年史》中说,他原先是个画匠。 我们从亚历山大的《哲学家的师承》中获知,他从学于斯提尔波的儿子布 里松。① 后来他又跟随阿那克萨库游学四方,甚至与印度的苦行僧和波斯 袄教僧侣相往来。这使他接受了一种最高贵…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日
    38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