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思想的力量:哲学、艺术和科学

德勒兹在和伽塔里在合著的《哲学是什么?》中为了闡明思想的 力量,他们首先把哲学和艺术与科学区分开来。他们认为:“哲学是 一种力量,不是各种文本的集合,而是通过创造各种问题向思想提出 永恒的挑战。虽然哲学是一种力量,但它也可能遭遇其他的力量。 科学和艺术中的事件将需要和诱发哲学中的新问题。”①德勒兹坚持 认为,在探讨非功利知识的过程中,哲学、艺术和科学都不是纯学术 的追求。相反的,一切思想都是一种艺术和生命事件。而且他认为, 思想的叁个主要模式 艺术、科学和哲学乃是改变生命的力量。

我们不能通过目录文献和哲学文本,以及找到某些各自的特征来区 分哲学、科学和艺术,而应该通过观察它们做什么,并以此区分它们。 哲学、艺术和科学乃是生命的探索力量的不同组成成分,而生命是处 在一个不停地生成过程中的,并非我们先有一个世界和生命,然后哲 学家或者作家去描述或者解释它。事实是每种艺术、科学或哲学行 动本身就是生命的一个事件和变形,每种变形都以它自己的独特或

① 德勒兹、伽塔里:《哲学是什么?》,第8页,伦敦,1994。

非凡的方式改变着生命。

德勒兹认为,柏拉图为了建立高于和超越这个世界的哲学真理 可以使用文学隐喻;而科学家为了使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运 作起来和可以管理,同样可以使用假设和叙述;艺术和表象、概念或 判断无关,艺术作为一种思想力与其说是认知的和理智的,不如说是 情感的。我们应该理解这些区别,以便把思想推进到它的极限和避 免常识的乏味观念。如果我们认为思想采取一种同质的形式,那么 我们陷入了毫无疑问的意见之中,把一切科学归结为故事,一切哲学 只是发现事实,我们决不会真地发现我们的思想能作什么。如果我 们能创造哲学、艺术和科学,那么这说明思想是创造性的。如果我们 理解和推动这种力量,那么我们就会高扬我们的创造性、我们的生命 和我们的未来。

为了理解德勒兹作为一位哲学家提供给我们的思想,我们首先 必须在哲学和文学及科学的关系中理解理性。他的思想绝对是哲学 的,但他承认文学的创造性和科学的观察会印证和加深哲学的真理, 即生命的普遍力量。哲学正是这种创造普遍的生命概念的力量,把 形式赋予生命的混沌。因此,任何真正的哲学思想都会促进对生命 整体的思考,而哲学必定会遭遇艺术和科学而继续思考超越艺术和 科学的世界。科学描绘的只是实在的世界,例如我们观察到的事实、 事件,而哲学有力量去理解活生生的世界,它不是那个自在的世界, 而是超越任何特殊观察或经验的世界,即生命的真正可能性。德勒 兹认为:“哲学用来思考生命整体的这种力量的概念就是差异。生命 就是差异,就是进行不同的思考,变成不同的和创造差异的力量。”① 哲学思考这种差异的能力,以一种更快乐和肯定的方式帮助我们实 践我们的生活。哲学承认生命的变形,它是一种力量而不是一门学 科。相似的,艺术也以它自己不同的方法遭遇了差异。但是,艺术不 是通过生产差异概念,而是通过表现和制造差异而遭遇差异,例如,

① 德勒兹、伽塔里:《哲学是什么?》,第17页,伦敦,1994。

一本小说中的不同文字或一部交响乐中的不同声音。如果我们想知 道艺术、科学或哲学是什么,那么我们可以问它怎样为生命服务。 德勒兹认为,哲学恰恰不是哲学家所作的某些东西,哲学是所有 思想的一种趋势。常识和日常平庸的普遍化的东西正是坏的哲学, 因为这种坏的哲学已经构成了一个普遍的概念。如果我们追问,“哲 学是为什么的?”那么德勒兹会说:“哲学不会使我们更聪明,也不会 解决问题或者剔除我们论证中的逻辑错误。我们从事哲学研究,不 是因为它将清扫我们生活中的其他领域,而是因为它是生命自身权 利的一个方面。我们从事哲学研究,是因为我们能够从事哲学研究, 而且如果我们能够从事哲学,那么我们就应该从事哲学。”①为什么 呢?德勒兹认为,生命一般的是一个创造性地使它的潜能最大化的 过程,而哲学会指导生命增强它的力量,会使思想发挥它的无限的潜 能。哲学是一种普遍的力量,但是哲学的这种普遍化的力量只是一 种创造概念的力量。总之,哲学表现了生命创造概念的力量,而艺术 则表现了生命创造感觉和情感的力量,科学则表现了生命创造官能 的力量。

德勒兹认为,哲学创造概念,但是哲学的概念和日常语言概念毫 无关系,正如艺术和电影中的定义与普通经验对立一样。哲学作为 一种相当不时尚的高级文化完全不同于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我们 日常使用的概念遵循的是表象和意见的模式,而哲学使用的概念不 遵循意见和日常的用法。它是创造的而不是表现的。哲学概念反对 通过扩大差异进行归纳和普遍化,它创造新的思想方式。德勒兹认 为,哲学的概念不能标注或系统化现实,因为现实本来就是没有秩序 的或固定的存在,而概念为现实创造这种秩序。因此,哲学概念是能 动的,哲学概念创造新问题和新的感性环境。它使思想超越已知的 现实,重新定位我们的思想。正因为我们已经以某种方法在一个新 的感性环境中定位了我们自己,所以差别的真实体系才可能呈现出

① 德勒兹、伽塔里:《哲学是什么?》,第39页,伦敦,1994。

来。哲学提出问题就是创造了新概念。德勒兹创造了许多概念,他 的“单一性”概念就企图思考所有这些我们没有注意的认知或概念化 的差别。

如果说哲学使语言抛弃了简单的定义和固定的意见而创造概念 和提出问题,那么,艺术则创造了情感和感觉。情感和感觉乃是艺术 的结果,它为非功利思想提供可能性。正如艺术创造了非个人的情 感和感觉、科学创造了非个人的官能那样,哲学创造了非个人的概 念。科学、艺术和哲学乃是思想的三种力量。科学确定世界成为可 以观察的事件;哲学创造概念,这些概念并非标注或表现世界,它生 产新的思想方法和对问题作出反应;艺术则创造情感和感觉。虽然 情感和感觉被定位在特殊个入心中,但是情感和感觉是一种摆脱了 功利或官能主体的知觉或想像。这三种力量有一种互相并不一致或 分歧的关系。我们不可能把我们从科学和哲学中所知道的以及从艺 术中所感觉到的一切同某些关于世界的统一画面等同起来。相反, 如果我们表达了思想中每种趋向的真正力量,那我们就会实现我们 生活世界的真正差别。“而生活世界中的生命是一个时间或生成的 流动或绵延,一个互动或感觉的整体,作为一个整体,生命包容这三 种力量——科学、艺术和哲学。”①哲学和艺术的互动创造了差别,而 不是一致和常识。哲学所作的就是创造新概念,而艺术则创造新经 验。但是,两者可以互相转化。哲学的新概念可以刺激艺术重新创 造经验的新疆界,而艺术的新经验挑战哲学重新思考时间和形象之 间的关系。哲学和艺术的互相差别和互相转化乃是思想的永恒主题。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 译者后记-在线阅读

    第一卷 译 者 后 记 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一般简称“哲学史”)是一部重要的 古典哲学著作。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奠基人都很重视此书。马克思 很早就仔细读过黑格尔的“哲学史”,对这书作了很高的评价,并曾 在“德意志思想体系”中多次加以引证,特别是引证了第三卷的内 容。恩格斯在许多著作和通讯里也提到黑格尔的哲学史,特别在 “自然辩证法”里,对黑格尔“哲学史”中…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8日
    211
  • 第三节 和谐有限的宇宙论

    毕达哥拉斯学派从数本原论出发,去研究全部宇宙和天体运行结构。他们认为,宇宙和天体也是在空间上有限定的,有和谐的秩序的,由此提出了一种和伊奥尼亚学派不同而较为严整的、和谐有限的宇宙论,以及相关的一些天文学上的见解。他们开启了一种直到中世纪一直占主导地位的有限宇宙结构模型说,而这种宇宙结构模型和他们主张的地球不是宇宙中心说,也启发哥白尼提出了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运…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11日
    224
  • 梯利-《西方哲学史》-第一编 希腊哲学-第四篇 伦理问题的探讨-在线阅读

    第四篇 伦理问题的探讨 第一章 概观 对苏格拉底来说,极为重要的问题是实践的问题,他认为使他 那个时代正确地对待道德问题和真理问题是他的职责。他注意知 识问题是同他这一信念相联系的,即清晰的思维足以导致正确的 行动,而且有可能发现为一切讲道理的人所能接受的实践的原则。 苏格拉底各学派认为伦理问题是十分重要的,虽然麦加拉学派也 喜欢辩论式的讨论;柏拉图的早期著…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31日
    151
  •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诗人-在线阅读

    诗人 “自从我对肉体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来,”——查拉图斯特拉对他的一个弟子说道—“在我看来,精神不过是称为精神的一种比喻而已,而一切‘不朽的’——也仅仅是个比喻。” “这话我从前已听你说过,”弟…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7日
    368
  •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译者前言-在线阅读

    译者前言 以宣讲“上帝死掉了”、“对一切价值重新评估”、“超人”、“永远回归”给世界思想界投下几枚原子弹、带来巨大冲击的德国怪杰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诗人。这里译出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他的若干著作中最为人广泛爱读的一部,跟歌德的《浮士德》并称的世界文学巨著、一部富于哲理的思想诗,或者说是用箴言体写成的智慧…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6日
    39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