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总体或碎片

利奥塔批判了大故事。他认为,没有人能够理解在一个整体社 会中什么在进行着。用现在似乎十分时尚的说法,就是不存在单个 的理论话语。他强调语言游戏、时间、人类主体和社会本身的碎片, 反对并拒绝总体性。他在赞扬碎片的同时,竭力反对和批判有机的 统一体,并企图解散统一体。他和先锋派一样精心地从方法论上摧 毁作品的完整性和自主性。

本雅明的讽喻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利奥塔的碎片概念。 本雅明描述了讽喻家如何从活生生的互相联系的总体性中剔除一个 成分,孤立它,剥夺它的功能。因此,讽喻从根本上说就是碎片,是有 机符号的对立面。讽喻家将几个孤立的碎片联结起来,因此创造了 意义。这是规定的意义,不是来自诸碎片的有机联系的意义。

本雅明的讽喻概念和先锋派艺术的基本原则即蒙太奇手法有一致 之处。蒙太奇手法预先假设现实的碎片,它通过打碎总体现象,吸引入 们注意由现实碎片组成的事实。这个原则的最好的例子是利奥塔十分 欣赏的布莱希特的戏剧。布莱希特的戏剧并不追求有机的统一性,而 是由打碎的片断和并列的东西组成的,并且强迫观众进行批判的反思。 利奥塔还谈到了卢卡奇和阿多诺关于先锋派的争论,以之来支 持碎片理论。卢卡奇坚持现实主义的艺术作品和有机统一性的美学 规范,坚持艺术作品表现“入作为自身完美的总体”①的社会功能,批 判先锋派作品的颓废堕落。阿多诺则抬高先锋派,认为他们的作品

①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 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杜章智、任 立、蒸宏远译,第211页,商务印书馆,1992。

是非有机的,但却是当代一切企图创造现实主义艺术的努力。利奥 塔指出,卢卡奇采纳黑格尔的观点,认为有机统一的艺术作品,例如 歌德、巴尔扎克和斯汤达的现实主义小说构成一种完美的类型,而阿 多诺认为先锋派艺术是对当代世界状况的唯一可能的真实的表达, 而且是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的历史必然的表达。和阿 多诺一样,卢卡奇也相信先锋派作品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 但是他批判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看不到促进社会发生结构转化的现实 的历史力量。反之,阿多诺认为,先锋派艺术是一种激进的抗议,它 拒绝和现存的一切作任何错误的调和,因此它是唯一拥有历史合法 性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卢卡奇承认先锋派的抗议性,但批评先锋 派的抗议仍然是抽象的,没有历史视角,没有看到克服资本主义的现 实力量。他批评先锋派的作品承认现实的断裂和空隙,并通过作品 本身的碎片性来证明这种断裂和空隙。

但是,利奥塔认为,必须注意卢卡奇和阿多诺的一个重要相似之 处。他们两位都在艺术体系内部进行争论,都没有批评作为一个体 系的艺术。他们两人的争论构成了两种对立的文化理论。因此,利 奥塔提出了理解先锋派艺术的两个主要传统或模式。第一种模式就 是坚持碎片理论的阿多诺、巴特(R.Bathe)、德里达和布雷通(A.Breton),另一种模式就是坚持现实主义的卢卡奇等人。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四卷 第十章-在线阅读

    第十章克利托马库 (学园主持,自公元前129年任职) 克利托马库(Clitomachus)是迦太基人(Carthaginian),他的真名是 哈斯德鲁博(Hasdrubal),他在迦太基使用母语讲授哲学。他前往雅典追 随卡尔尼德时已满四十岁。卡尔尼德看中他的勤奋,于是教导了他,还着 手训练他。他极为用功,写了四百多篇论文。他接任卡尔尼德主持学园, 通过写作详…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日
    272
  • 洛克-《人类理解论》-第四卷-第十三章 关于知识的一些附论-在线阅读

    第十三章 关于知识的一些附论 1 我们的知识一部分是必然的,一部分是随意的——我们的 知识和我们的视觉有许多有相似的地方;而最显著的一种相似关 系,就是,知识亦如视觉一样,既不是完全必然的,亦不是完全随意 的。如果人的知识是必然的,则一切人的知识不只是相似的,而且 人人都会知道一切能知道的事情;如果它完全是随意的,则有些人 竟然会不注意它,竟然会完全没有知识…

    书籍分录 3天前
    18
  •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五卷-在线阅读

    第五卷 【1】 至此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差不多全都得到了讨论;接下来应当考察,引起政体更迭的原因有哪些,它们有什么性质和有多少种类,以及导致每一政体覆灭的原因有哪些,每一政体出于什么样的政体,又最可能演变成什么样的政体;此外,还须从共同的方面和个别的方面分别加以阐明,用什么方法可以保持各类政体,保持每一政体的最佳方法是什么。 我们首先假定这样一个出发点,即业已…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30日
    156
  • 第二节 休谟的人性哲学

    休谟将自己的哲学称做“人性科学”。他所说的“人性科学”是相 对于自然科学而言的,是指对“人性”本身的研究,因此他也称之为 “精神科学”。这里所谓的“入性”具有广泛的含义,它包括了与人的认 识、情感、趣味、道德和社会行为等有关的一切方面。“人性科学”的提 法表明休谟作为一位启蒙思想家对人性的崇尚和关注,同时也表明 在休谟的时代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分离已更趋明显。 …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235
  • 亚里士多德-《论题篇》-第七卷-在线阅读

    第七卷 【1】按照“相同”一词最严格的字面含义(我们已经说过,相同最严格的含义是指数目上的单一)来考察事物相同或是相异,应该从它们的词尾变化、对等词以及对立面出发。因为如果公正与勇敢相同,那么,公正者与勇敢者、公正地与勇敢地也相同。对立面的情形亦如此;因为如果甲与乙相同,那么,按照任何断言过的对立面来说,它们各自的对立面也是相似的。因为既然它们相似,把一方或…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9日
    12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