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战后思想家

一葛兰西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克思主义迅速成为富有生命力的新思潮 在意大利得到广泛传播。一方面,由于意大利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 有着优良的马克思主义传统(从拉布里奥拉到葛兰西);另一方面,战 后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这样,具有革命性与实践性的马克思主 义,对于渴望社会变革的人们有着特殊的吸引力。还有一个不可忽 视的原因:战后意共力量日益壮大,成为国内第二大党、西方最大共 产党。这支政治力量的存在,无疑会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影响。 意共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出版工作十分重视。总书记 陶里亚蒂亲自翻译《共产党宜言》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46 卷《列宁全集》、50 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卷《毛泽东选集》也陆 续出齐。

对葛兰西理论遗产的发掘与研究,一直为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者 所重视。因为这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实践意义。1947年,葛兰 西的《狱中书简》(Le leitere dal carcere)出版。1948年,《狱中札记》 专题六卷本印行,它们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克罗齐的哲学》(Il materi alismo storico e la filosofia di Benedetto Croce),《知识分子与文化 组织》(Gli intellettuali e l'organizione della cultura),《关于马基雅 维利、政治和现代国家的笔记》(Note sul Machiavelli sulla politica e sullo Stato moderno),《文学与民族生活》(Letteraturae la vita nazionale),《过去与现在》(Passato e presente)和《民族复兴运动》(Il Ri sorgimento),出版后立即引起轰动。从1954年开始,葛兰西被捕前的著作分五卷先后出版,它们是《青年时期著作集》(Scritti giovanili),《防波堤下》(Sotto la Mole),《新秩序》(L'Ordine Nuovo),《社会 主义与法西斯主义》(Socialismo e fascismo)和《共产党的建设》(La costruzione del partito comunista)。从1967年开始,杰拉塔纳(V. Gerratana)编辑以写作时间为序的新版四卷本《狱中札记》,至 1975 年出齐。

为了促进葛兰西研究的开展,葛兰西研究所(意共理论研究机 构)组织召开五次国际学术讨论会。第一次,1958年在罗马召开,陶 里亚蒂作《葛兰西思想与活动中的列宁主义》(Il leninismo nel pensiero e nell'azione di Gramsci)的主题报告。第二次,1967年在撒丁首 府卡利亚里召开,以纪念葛兰西逝世 30 周年。第三、四次分别于 1977、1987年在佛罗伦萨、罗马举行。第五次,1989 年在福尔米亚召 开“葛兰西在世界”国际研讨会,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五十多名学者 出席,我国学者首次应邀参加,所作《葛兰西研究在中国》的报告受到 好评,并收录在研讨会论文集中;会议决定成立国际葛兰西学会。 70年代,在意大利掀起“葛兰西热”,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事对他的研 究,一批有学术价值的专著相继出版,如巴达洛尼的《葛兰西的马克思 主义》(Il marxismo di Gramsci),戈鲁比的《葛兰西的领导权概念》(Il concetto di egemonia in Gramsci),博内蒂(P.Bonetti)的《葛兰西与自由 民主社会》(Gramscie la società liberademocratica),博尔泰里(H.Portelli)的《葛兰西与历史集团》(Gramscie il blocco storico)等。

研究的深入表现在对《狱中札记》和前期著作的分别研究发展到 综合研究,由理论研究到结合国际共运史和意共党史研究,80 年代开 始比较研究。葛兰西研究所所长瓦卡(Giuseppe Vacca)指出,从考茨 基到卢卡奇,从拉布里奥拉到葛兰西,是两条泾渭分明的路线。意大 利学者围绕“领导权”、“阵地战”、“实践哲学”、“绝对历史主义”展开激 烈辩论。戈鲁比认为,无产阶级领导权是对无产阶级专政的补充与 发展,“阵地战”也不排除在特殊历史条件下采用武装斗争方式的“运 动战”。多数学者持相反看法,认为无产阶级领导权更适合西方的社 会现实,更符合时代精神,理应代替无产阶级专政;“阵地战”就是用和平方式夺取政权的战略。意共学者认为,“实践哲学”同 30 年代苏 联官方哲学格格不入,旨在强调和恢复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 中心地位,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一致。戈鲁比在肯定葛兰西的 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路线时,指出他的某些表述不准确,向唯心主义作 了让步。科莱蒂不同意上述看法,认为葛兰西同早期卢卡奇的哲学 思想很接近,其主要倾向是唯心主义的。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者认 为,葛兰西的绝对历史主义既是对唯心史观的批判,也是对庸俗决 定论的批判。他坚持历史辩证法,强调发挥革命主体在客观历史进 程中的能动作用,反对把历史规律理解为“橡籽必然长成橡树”般的 自发起作用的规律。无疑,葛兰西的历史主义有着局限性。葛兰西 历史主义的优点与缺点,在以后的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者身上都有所 反映。

在苏东剧变后,学术界对葛兰西理论的评价更高了,再次掀起 研究葛兰西的热潮。左派学者指出,实践证明葛兰西对苏联政治体 制及官方哲学的批判具有前瞻性和普遍价值。1997年,为纪念葛 兰西逝世 60 周年,国际葛兰西学会在那不勒斯举办“从一个世纪到 另一个世纪”学术研讨会。1999年,国际葛兰西学会意大利分会在 的里雅斯特(Trieste)召开研讨会,其主题是“葛兰西与马克思”。与 会学者一致认为,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不仅适用于西方,也适用于 东方,“阵地战”是具有普遍性的革命战略。在国际共运处于低潮、 马克思主义遇到严重挑战的时期,葛兰西的理论无疑是富有生命力 的思想武器。

二班菲与沃尔佩

战后意大利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当推班菲(Antonio Banfi,1886—1957)和沃尔佩(Galvano Della Vólpe,1895-1968)。 班菲是米兰大学哲学史教授。他是德国马堡学派的新康德主义 和席美尔、舍勒、胡塞尔现象学在意大利的最早传播者之一,随后他 又接受了英美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这种文化背景使他在战前采取 既不赞成唯灵论,也不赞成意大利新唯心主义的立场,通过对克罗齐、金蒂莱新黑格尔主义的批判,他形成了自己的批判主义理性哲 学。班菲及其学派在知识的各个领域从事重要的研究活动;从美学 到教育学,从理论哲学到人文科学,均有建树。班菲从1940—1949年 负责编辑《哲学研究》(Studi filosofici)杂志。他的早期著作有《哲学 与精神生活》(La filosofiae la vita spirituale,1922),《理性论原理》 (Principi di una teoria della ragione,1926)。他在抵抗运动后期成 为马克思主义者;其主要著作有《实在研究》(La ricerca della realtà, 1959),《马克思主义论丛》(Saggisul marxismo,1960)和《艺术哲学》 (Filosofia dell'arte,1962)。

班菲继承了拉布里奥拉和葛兰西的传统,在革命与历史的辩证 法中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质。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不是本体论、机械 论,也不是范畴体系,而是关于人类解放的理论,对人争取人性实现 的斗争的说明。这样,“历史”、“实践”这些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就居于中心地位。这表明班菲继承了欧洲人道主义的和科学的优良 传统。这种传统正像弗兰尼茨基(P.Vranicki)所说:“班菲认为,新的 ‘社会化的人’是那种不存在形而上学妄想的人,并且他是自然的一 部分,但在自然中活动且创造自己特有的历史事业的同时,求得意识 的普遍适用性和知识的合理性,它们使人能够从事他的实践的历史 活动。”①

另一个有力推动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者是沃尔佩。沃尔佩是蒙 道尔夫(R.Mondolfo)的学生,先担任波伦亚大学现代哲学史“自由讲 师”,从1939年转至墨西拿大学,直至1965年教授哲学史。他最早受 金蒂莱影响,后兴趣转向休谟、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沃尔佩称誉亚 里士多德是反柏拉图主义的鼻祖,后来伽利略开创的近代实验物理 又继承了反柏拉图主义的传统。正是通过实验主义,沃尔佩才走向 马克思主义的,并在-1944年加入意大利共产党。从1955—1965年, 沃尔佩努力使意共恢复在学术界的主导地位,使意大利马克思主义

① 弗兰尼茨基:《马克思主义史》第3卷,第168页,入民出版社,1992。

者重视对科学认识论的研究。

在其代表作《作为实证科学的逻辑学》(Logica come scienza positiva,1950)中,沃尔佩着重探讨了马克思同黑格尔的关系。他认为, 马克思的辩证法同黑格尔的辩证法没有丝毫联系,如果说黑格尔的 辩证法是神秘主义的、抽象的、总体的辩证法,那么马克思的辩证法 就是具体一抽象一具体的循环的方法。他由于担心马克思的辩证法 受到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污染,从而断然否定马克思与黑格尔的联系。 沃尔佩把唯物辩证法归结为实验科学的方法,结果就取消了辩证法。 《卢梭与马克思》(Rousseaue Marx,1957)在青年人中产生巨大 影响,多次再版。沃尔佩在此书中指出,在政治理论和道德理论领 域,马克思主义达到时代的顶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有两条根本 对立的路线:一条是从洛克到康德的自由主义路线,其特点是以抽象 的个人、个入价值为中心,因个人价值游离于社会之外,才具有“自 然”权利;另一条是从卢梭到马克思的民主与社会主义路线,其特点 是批判社会的不平等,将个人放到具体社会中考察。他进而对“社会 主义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认为未来的社会可以将共产主义原则与 卢梭的民主要求、尊重人的自由统一起来。

沃尔佩在美学领域也有建树,1960 年完成美学专著《趣味批判》 (Critica del gusto)。他批判克罗齐的唯心主义美学,指出艺术的独 特性需在社会历史的基础和工具技术特性中去寻找。沃尔佩认为, 艺术的东西与科学的东西,按认识因素来说,是无法区别的。否则, 艺术作品的相关性将不可理解。为了理解艺术作品,除了了解艺术 作品的结构同产生它的社会结构的关系之外,除了要证实一般认识 论方面,还要确定认识论方面的特殊性。这就要求说明这种理性-直 觉的具体性,要求进行有别于其他科学的或哲学的语义学分析:诗或 文学的语言符号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多义性,而科学语言符号的特性 是一义性。

三卢波利尼及其他

沃尔佩关于马克思同黑格尔关系的看法,在意大利引起激烈争论,最先提出异议的是卢波利尼。

卢波利尼(Cesare Luporini,1909—1993)早年留学德国,是哈特 曼和海德格尔的学生。1942年参加关于存在主义的大讨论,发表了 《在人的存在中的形势与自由》("Situazione e liberta nell'esistenza umana”)一文。但在投入抵抗运动后,很快抛弃了存在主义,在思想 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在政治上加入意大利共产党。卢波利尼是《马 克思主义经典文库》(I classici del marxismo)编委会成员,参加意共 理论刊物《社会》(Società)的编辑工作,还是《马克思主义评论》(Critica marxista)杂志的编委。

战后,卢波利尼主要在佛罗伦萨大学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近 代思想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其主要成果有:《新老哲学家》 (Filosofi vecchi e nuovi,1947),《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思想》(La mente di Leonardo,1955),《伏尔泰和<哲学来信〉》(Voltaire e《Lettres philosophiques》,1955),《康德的空间与物质观》(Spazio e materia in Kant,1961)。

卢波利尼一针见血地指出,沃尔佩忘记了马克思的范畴的历史 性这一基本特征,从而对马克思做了伪理论和宗派主义的解释。同 沃尔佩把辩证方法看做具体一抽象一具体的方法相反,卢波利尼认 为马克思的方法是抽象一具体一抽象的方法。后来,他直接研究许 多重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诸如真理与自由、道德生活的根源、 人的主体性与制约、政治与经济等论题。在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国际 大讨论中,他批判了历史主义,表明了与阿尔杜塞相接近的观点。这 方面的成果有:《辩证法和唯物主义》(Dialettica e materialismo, 1974),《政治学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Critica della politica e critica dell'economia politica,1980),《马克思研究》(Studi di Marx, 1980)。

卢波利尼特别强调实践的意义,他认为实践不仅是认识的基础, 而且是入的历史存在的基础。因此,最根本的东西就是社会实践。 进而,他对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某些认识论观点提 出异议。他认为,列宁为了政治斗争的需要,在批判经验批判主义时表现出某些片面性是可以理解的,但现代马克思主义者无视现代科 学和时代发展的新情况,仍然坚持某些过时观点就毫无道理了。卢 波利尼强调马克思从人的方面去“把握”客观性的能动的过程,反对 把认识看做机械的反映。他认为,“反映”这种比喻至多表示过程的 结果,而不是它的运动方式。

在对待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上,卢波利尼同沃尔佩一样,持彻底 否定态度。班菲仅把辩证唯物主义看做认识论,只有米兰大学教授 杰伊莫纳特仍在研究辩证唯物主义。杰伊莫纳特认为:存在着不依 赖于主体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是可知的,但可认识性又不是绝对 的;认识过程是感觉和理论分析(抽象化、形式化)过程的综合;感觉 和概念是主体借以认识客观实在的工具。他反对把反映理解为消极 的认识过程。他指出,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的传统缺陷是,在历史联系 中考察自然界,从而否定自然界的内在发展规律。

从70年代开始,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者加强了对科技革命的研究, 他们注意到盲目夸大科技革命意义的危险性。杰拉塔纳尖锐指出,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技革命不可能自发地促进社会进步,科学价值 和科学产生的结果这个二律背反,只有通过有效的革命实践才能克 服。乔万尼·贝林格(Giovanni Berlinguer)是意共总书记恩里科·贝 林格之弟,他主张把科技革命的进程同社会的革命改造结合起来。 战后,意共学者一直是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主力。除 班菲、沃尔佩和卢波利尼外,巴达洛尼、戈鲁比、杰拉塔纳也是重要 代表。

巴达洛尼(Nicola Badaloni)是比萨大学语文与哲学系主任、哲学 史教授,曾任《马克思主义评论》编委。他的研究领域广泛,著述颇丰, 主要著作有《维柯导读》(Introduzione a G.B.Vico),《康帕内拉》 (Tommaso Campanella),《作为历史主义的马克思主义》(Marxismo come storicismo),《60年代的意大利马克思主义》(Il marxismo ita liano degli anni sessanta)等。

戈鲁比(Luciano Gruppi)曾任意共中央党校校长,致力于马克思 主义学说史研究,主要著作有《列宁的思想》(Pensiero di Lenin),《历史性与马克思主义》(Storicità e marxismo),《暴力与革命》(Violenza e rivoluzione),《改良与革命》(Riforma e rivoluzione),《历史唯物主 义辩证法》(Dialettica del materialismo storico)。

葛兰西研究所研究员杰拉塔纳,除重点研究拉布里奥拉和葛兰 西外,还从事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历史的研究,其代表作有《马克思主 义史研究》(Ricerche di storia del marxismo),并主编过6卷本《马克 思主义史》(Storia del marxismo)。

四思里科·贝林格与欧洲共产主义

意共领导人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意共总书记陶里亚 蒂的哲学观点同葛兰西相近,既批判历史唯心论,又批判庸俗决定 论。在苏共二十大后,他尖锐地提出“官僚主义、脱离群众、室息民主 生活”等苏维埃制度退化问题。随后,根据意大利的社会特点,形成 “结构改革论”。他指出,意大利无产阶级要推进工业和农业改革,工 业改革为通过国有化粉碎和取消大资产阶级的垄断所有制,农业改 革使耕者有其田。结构改革本身不是社会主义,但开始向社会主义 过渡。为促进改革,工人阶级应同中、小资产阶级结成同盟。陶里亚 蒂根据国际共运的新形势,提出“多中心论”。由于各国党遇到的问 题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因而就有不同的发展趋势,这样就形成 不同的中心。他反对照搬苏联经验,主张因国情和民族特点不同,通 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也不同,意大利要通过民主方式走向社会主义。 恩里科·贝林格(Enrico Berlinguer,1922—1984)继承葛兰西和 陶里亚蒂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意大利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传统, 进一步探索意大利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贝林格青年时代酷爱哲学。他曾说若不做职业革命家,最愿做 个哲学家。他 21岁加入意共,26 岁当选中央委员。两年后,任共青 团总书记。因工作成绩卓著,历任意共中央书记、大区书记、副总书 记,1972年3月,在意共十三大当选为总书记。

1976年6月,恩里科·贝林格首次使用“欧洲共产主义”这一概 念。他指出;对西欧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来说,应探索一条同其他国家走过的不同的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这条道路既完全符合 各民族的特点和传统,又完全符合欧洲大陆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点。 这就是欧洲共产主义的选择,即通过民主道路对欧洲发达工业国家 实行以社会主义为方向和以变革为目的的战略。

1979 年,贝林格将欧洲共产主义改称通向社会主义的“第三条道 路”,它既不是苏联模式的共产主义,也不是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主 义。为了说明第三条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他提出国际工人运动三阶 段论。

贝林格指出,最初,我们有过第二国际的经验:工人运动为摆脱 资本主义而进行的斗争的第一个阶段。这是社会党、社会民主党的 阶段。19世纪产生的社会党和社会民主党曾是唤醒千百万被剥削者 的阶级觉悟,使他们自觉地组织起来争取解放的主角。但这一经验 陷于可悲的危机。今天,社会民主党的试验没有超出资本主义制度 的界限,因此不能走社会民主党的老路。

第二阶段是由俄国十月革命开始的。十月革命、列宁的思想和 活动标志着当代历史和人类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十月革命打碎资本 主义统治的锁链,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巨大贡献。社会主义 国家成为保卫世界和平的堡垒,并在社会、文化、科学各方面取得伟 大成就。但是,现实社会主义是“从特别落后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出发 的,是从以稀少的自由和民主传统为特点(除了某些例外的情况)的 政治和文明条件出发的”;其“政治制度限制一系列的自由……这是 同我们把社会主义看成充分实现一切自由的观点相矛盾的”①;因此, 至今已经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模式是不能沿用的。

今天,西欧工人运动所担负的任务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要从 历史上和文化上批判并发展以前的道路,推动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 发展。这就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三阶段。

贝林格主张,意共为争取建立在民主、多元化基础上的社会主义

①《贝林格言论选集》,第49—50页,人民出版社,1984。

社会而努力奋斗。这一社会“肯定个人和集体自由的价值并予以保 障;肯定国家的世俗性和非意识形态性质以及国家的民主结构等原 则;肯定多党制和执政多数轮换的可能性;肯定工会自主,宗教自由, 言论自由,文化、艺术、科学自由”①。

贝林格指出,不能把民主道路简单地说成议会道路,这是一条斗 争的道路。走向社会主义的民主道路,并不幻想社会平稳地、毫无动 荡地从资本主义进化到社会主义。

总之,欧洲共产主义理论放弃暴力革命,主张通过议会道路和平 地民主地实现社会主义,不提无产阶级专政,提出在不打碎旧国家机 器情况下进行结构改革,建立“民主的、多元化的社会主义”,宣称实 行宪法保证的多党制。主张无产阶级必须建立广泛的联盟,注意团 结中间阶层,争取同社会民主党结盟,以取得大多数入民的支持,孤 立垄断资产阶级。

由于欧洲共产主义理论同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同,引起东西 方的广泛注意。

贝林格作为意共领袖,其哲学路线集中反映在政治思想中,其特 征为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矛盾的特殊 性,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不是从先验的意识形态出发,而是从 社会和人们的实际问题出发。

贝林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在马克思主义 观、民主观、伦理观、时代观方面提出独特见解。

贝林格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认为它是“可以批评、发展 和革新的遗产”;“对马克思主义做出公式化和机械化的解释”,“把马 克思的思想变成故步自封、静止不动的哲学体系,变为意识形态的禁 区”②,就是违背马克思的一贯教诲,因为他彻底批判和破除了那种把 意识形态看成一种脱离实际历史过程,脱离了科学文化具体多样的

①《贝林格言论选集》,第60页,人民出版社,1984。 ②《意大利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集》,第3—4页,中共中央对外联 络部七局,1979。

发展的体系的观点。

贝林格认为,马克思理论的发展,赶不上当代世界现实的重大变 化、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不同经验。他在充分肯定列宁主义的历 史作用后,指出有些原理已经过时。他说:首先,列宁在一定的时刻 (不是在理论上)把党和国家融为一体了,我们完全反对这种党政合 一的做法。其次,列宁始终坚持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革命转折中的 必要手段,我们也反对这种观点;第三,列宁始终坚持认为,革命转折 必须经过两个不同的阶段,即一个是资产阶级民主阶段,接着是社会 主义阶段,与此相反,在我们看来,民主也是无产阶级斗争的产物。 在民主问题上,贝林格坚持并发展了列宁主义。像列宁一样,贝 林格清楚地了解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民主 自由过去和现在都始终是有阶级局限性的。这种局限性在于存在着 人剥削人的制度”①,居于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一且其特权 和权力遭到打击或威胁,就随时都会破坏民主、践踏民主。但他更加 强调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他认为,民主首先是工人阶级和劳动 群众运动斗争的结果,因此,应把这些民主成果看成是开展争取实行 以社会主义方向的变革、斗争的一个条件。他举例说,把议会仅仅看 做一个揭露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政府的弊端和宜传社会主义的讲坛 是不够的。不仅如此,掌权后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时,应保障公民自由和民主权利。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在各 个国家可以根据不同条件加以发展,但这种关系的发展总要保障个 人和集体的基本自由权利。

道德问题是贝林格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他总是把伦理学与政 治学联系起来考察。他认为,政治就是在现实历史性中的伦理学,即 是说伦理学是政治伦理学,关系到整个社会的伦理学:“道德问 题……现在已成为首要的和基本的政治问题,因为恢复对制度的信 任、国家的有效治理以及民主制度的继续存在,都有赖于这个问题的

①《贝林格言论选集》,第50页,人民出版社,1984。

解决。”①不仅如此,贝林格的伦理学还是解放的伦理学,他不仅关注 无产者和劳苦大众挣脱资本主义奴役的枷锁,而且关注争取全社会 和全人类更加美好的前途。

贝林格把阶级意识同人类意识紧密结合起来,考察时代的特征。 他首先肯定我们的时代是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接着指 出世界由于全人类所共有的一些生死攸关的问题而更加统一。核武 器的出现,使各国、各阶级和一切社会制度都面临被毁灭的危险,因 此,维护和平和拯救人类成为压倒一切的问题。核时代又是世界北 部和南部发展极不平衡的时代。因此,核时代阶级斗争应扩大理解 为摆脱不发达、饥饿和各种形式的民族压迫,而不能归结为两大军事 集团的冲突。

五反马克思主义潮流与科莱蒂

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转为低潮时,意大利 共产党于1991年更名为左翼民主党,沦为社会民主党。国际、国内政 治风云突变,使马克思主义研究陷入严重危机。已往活跃的左派学 者销声匿迹,投机分子和右派变本加厉地攻击马克思主义,科莱蒂表 现尤为突出。

科莱蒂(Lucio Colletti,1924—2001)是沃尔佩的学生,罗马大学 理论哲学教授。50年代为意共党员,1964年退党后加入社会党。其 主要著作有:《意识形态与社会》(Ideologia e società,1969),《马克思 主义和黑格尔》(Il marxismo e Hegel,1969),《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 义的“崩溃”》(Ilmarxismoe“crollo”del capitalismo,1977),《不同的 社会主义》(Il socialismo diviso,1978),《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 义之间》(Tra marxismo e no,1979),《意识形态的没落》(Tramonto dell'ideologia,1980)和《哲学的终结》(Fine della filosofia,1996)。 科莱蒂从70年代中期就宣称“马克思主义危机”,开始批判马克

①《贝林格言论选集》,第142页,人民出版社,1984。

思主义。他首先批判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他说恩格斯讲形而上学 等同于矛盾律,科学等同于辩证法,就将伽利略和牛顿的实验科学视 为形而上学,反将黑格尔的自然哲学看做构建真正科学的尝试。他 进而否定辩证法,认为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 律是恩格斯“照抄”黑格尔的,不能解释个别进程,甚至什么也解释不 了,因此不是规律。80年代科莱蒂接近康德,贬斥黑格尔,宣扬无矛 盾原理。他说不存在实际的矛盾,只有逻辑矛盾(a =—a)和实际对 立(汽车相撞)。90 年代初,他成为右翼政党意大利力量党议员。

1998年在纪念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150 周年之际,他痛惜自己追 随马克思时间太长,自己的人生道路是失败的。他在为新版《共产党 宣言》撰写的序言中,承认马克思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伟大分析家,天 才地解释了未来资本主义市场,预见了经济全球化,从这点看,马克 思是个超前的社会科学家。但在冷静的分析之后,马克思号召无产 阶级完成自己的使命,说明马克思受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影响:历史具 有终极目的,受内在规律制约;在基督教哲学中是天国,在马克思那 里是无剥削、无压迫的平等世界。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之类的,也不打算靠这个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
(0)

相关推荐

  • 阿波罗多洛斯-《希腊神话》-原本第一卷-第二章-在线阅读

    一 在宙斯长大了的时候,他得到俄刻阿诺斯的女儿墨提斯做帮手,她给克洛诺斯一服药吃,因此他被逼得吐出来,最初是那块石头,随后是他所吞吃的那些儿女,宙斯联合他们便去同克洛诺斯和提坦们开战。他们打仗打了十年,伽亚预言宙斯会得胜利,假如他能得那些被扔到塔耳塔洛斯里去的人做帮手。他于是杀了他们的女禁子坎珀,解除了他们的捆缚。库克罗普斯们将雷电和霹雳给了宙斯,又给普路同…

    书籍分录 2024年3月3日
    212
  • 古罗马奥维德-《变形记》-卷二-在线阅读

    1—328:法厄同驾日神车的故事 日神的宫殿非常巍峨,高柱擎天,金彩辉煌,铜光如火,高处的屋檐上铺着洁白的象牙,两扇大门发出银色的光芒。材料好,匠心更巧:穆尔奇柏在门上刻着海浪把陆地围绕在中心,陆地像一只圆盘,陆地上面天穹高悬。在波涛中又刻着墨绿色的海神,有口吹海螺的特里同;有形态万变的普洛透斯;有埃该翁,两只粗壮的手臂搭在一对鲸鱼背上。门上还刻着多里斯和她…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9日
    445
  • 柏拉图-《理想国》-第二卷-在线阅读

    〔苏:我说了那么些话,原以为该说的都说了。谁知这不过才是个开场⽩呢!格劳孔素来见义勇为,⽽又猛烈过⼈。他对⾊拉叙马霍斯的那么容易认输颇不以为然。他说:〕 格:苏格拉底,你说⽆论如何正义总⽐不正义好,你是真⼼实意想说服我们呢,还是不过装着要说服我们呢? 苏:让我⾃⼰选择的话,我要说我是真⼼实意想要这么做的。 格:你光这么想,可没这么做。你同意不同意:有那么⼀种…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3日
    457
  • 张志伟-《西方哲学史》-第一章 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在线阅读

    第一章 早期希腊自然哲学 早期希腊哲学是希腊哲学的产生阶段,由于后世的研究者们多 以苏格拉底划分前后,因而亦被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这一时 期的哲学家所研究的主要是宇宙的生成和自然的本原等问题,所以 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宇宙论时期”或“自然哲学时期”。当希腊人 试图摆脱宗教神话的限制,以理性的目光注视自然之时,他们除了 感到敬畏和赞叹而外,也产生了困惑和惊异…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30日
    92
  • 第三节萨德

    拉美特利与萨德之间有天然的联系,但是哲学史却极少注意到 这种关联,只是从道德上对萨德义愤填膺,逃避、不敢、不愿意承认萨 德的思想是18世纪整个唯物主义系谱中的一个分支,是其中的自然 主义倾向。萨德主义是从唯物主义者那里借用了自然和物理的概念 并把它们用到人的身体上吗?看一个哲学家,首先要分析他发明和 使用的概念。萨德与拉美特利的关联在于他们使用近似的概念,这…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8日
    20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