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蒂莱(Giovanni Gentile,1875—1944)曾是克罗齐的挚友和长 达20年的合作者,但自法西斯上台后,两人关系紧张,直至决裂。这 不仅由于哲学上的分歧(金蒂莱强调精神的统一,批评克罗齐的精神 四种形式差异是经验主义的;克罗齐反对用精神的统一抹煞差异的 区别,不赞成将全部精神活动都归结为哲学),更主要的是因为两人 政治立场的对立(克罗齐是个毫不妥协的反法西斯主义者,而金蒂莱 沦为顽固不化的法西斯主义者)。
金蒂莱在比萨师范学院学习时,深受意大利黑格尔主义者斯帕 芬达(Bertrando Spaventa)的影响。1898年大学毕业。1906—1917 年,先后在巴勒莫大学、比萨大学、罗马大学讲授哲学。1920 年创办 并主编《意大利哲学评论报》(Giornale critico della filosofia italiana,直至1943年)。1922年任参议员和教育部长;后任意大利百科 全书研究所所长、意大利科学院院长等要职,在近 20年的时间内充当 法西斯御用哲学家和官方知识界领袖。1944年4月15 日,在佛罗伦 萨被意大利共产党游击队处死。
金蒂莱的处女作《罗斯米尼与焦贝蒂》(“Rosmini e Gioberti”)发 表于1898年。该文从意大利同德意志思想的联系揭示贝·斯帕芬达 的理论。1899年,他完成了《马克思的哲学》(La filosofia di Marx),内含《历史唯物主义批判》(“Una critica del materialismo storico”)和《实践哲学》(“La filosofia della prassi”)两篇论文,其中某些观 点引起列宁的注意。从1911—1923年,是金蒂莱行动主义(或绝对唯灵论)哲学形成与完善时期。1912年发表的论文《作为纯粹行动的思 想行动》(“L'atto del pensiero come atto puro”)标志其哲学体系的形 成;该哲学体系的核心在《作为纯粹行动的精神的一般理论》(Teoria generale dello spirito come atto puro,1916)和《作为认识论的逻辑体 系》(Sistema di logica come teoria del conoscere,1917—1923)两部著 作中,并在《作为哲学的教育学》(Pedagogia come scienza filosofica, 1912)、《法哲学基础》(Fondamenti della filosofia del diritto,1916) 和《艺术哲学》(Filosofia dell'arte,1931)等著作中不断充实、完善。
金蒂莱把一切都消融于精神的内在性中。在他看来,思维着的 思想才是唯一实在。从这一原则出发,黑格尔所说的绝对观念和自 然都有待清除。行动主义的主旨是:只有当精神被直接理解为思维 的行动时,它才是内在的。一旦精神被当做客体思考,就会成为另一 新的思维行动的内容;思维的行动不能客体化,就在于客体化必然以 新的思维行动作为前提。因此,脱离行动着的思维是不可能的,它是 无限的、无所不包的、自我创造和自由的。显然,这些特点属于纯粹 的、先验的、共相的(大写的)自我,而不属于有别于其他个体的经验 的(小写的)自我。至于其他的自我,同思维主体的经验自我一样,或 成为思维主体的客体,或经验个体的差异性在共相主体的超个性的 统一(真正的道德生活中存在这种统一)中消融。金蒂莱认为,上帝、 白然、历史都不能设想外在于思维、在思维之前就存在。相反,它们 是自我行动的产物。比如,自然界这种假象,只有当不考虑思维的行 动时才能是独立的,但描述自然界的独立就是思维的一种行动。因 此,研究自然界的经验科学,相对于哲学来说要抽象得多。自然、历 史、一般客体性是抽象的,但又是精神生活所必需的。因为,主体为 了能够肯定自己,有必要使自己客体化。与此同时,又将所有客体性 消融于自身。这就好比火,为了燃烧,就需要正在燃烧的燃料。
金蒂莱认为,精神生活的辩证法存在于具体思维(行动)与抽象 思维之间。这种抽象思维关注客体性,并人为地把客体性设想为独 立于思维的主体。抽象思维恰恰在传统逻辑中找到自己的公式。由 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在客体性的背景下发展,所以它们也受传统逻辑的指导。
同黑格尔一样,金蒂莱也认为,最高的精神形式是艺术、宗教和 哲学。在这个三位一体中,作为纯粹主体性的艺术同作为客体性的 宗教是对立的,它们在哲学中得以克服各自的片面性,实现对立面的 统一。
因此,在金蒂莱看来,作为纯美性(主体性或情感)的艺术不能独 立存在,必须同精神生活的其他环节结合起来,才能存在并发展。艺 术是整个精神发展进程的基础,内在于全部精神生产中,即内在于艺 术作品和非艺术作品中。当情感趋向并表现思想时,就成为确定的 主体性。因此,文艺批评的任务是在艺术作品中寻找人,即探寻构成 艺术家个性的所有要素:气质、技巧、人生观、宗教理想等。人们可以 从两个角度考察艺术品:从美学角度考察形式,但要强调形式中活跃 着内容;从思想角度考察内容,从而使艺术品进入哲学史、政治思想 史和宗教思想史。
金蒂莱将共相主体的原则贯彻到法哲学和政治学中,他认为共 相主体与作为道德体现者的国家同一。他进而把法西斯国家看做精 神的最高体现,主张个人完全从属于这个国家的整体,并消融于它的 政治历史中。
在探讨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时,他指出纯粹的、直接的经济学 或伦理学都是抽象的、非实在的。因为,伦理活动并非脱离经济活 动,正如灵魂在自身中超越并包容肉体,伦理活动也在自身中包容经 济活动。
金蒂莱否定认识同意志有任何区别。因为行动着的思维不是对 给定对象的认识,它已经是行动,所以认识与实践合为一体。同理, 哲学不仅是认识,而且是生活;人类的活动都总是哲学,因为它们是 行动着的思维的表现。
作为哲学史家和思想史家,金蒂莱著作颇丰,主要有《意大利传统》 (La tradizione italiana),《维柯研究》(Studi vichiani),《意大利当代哲 学的起源》(Le origini della filosofia contemporanea in Italia),《列 奥纳多·达·芬奇的思想》(Pensiero di Leonardo),《但丁与曼佐尼》(Dantee Manzoni),《文艺复兴意大利思想》(Il pensiero italiano nel rinascimento),《文艺复兴研究》(Studi sul rinascimento)。他对文艺 复兴研究深入,见解独特。他认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潮,导致艺 术的空前繁荣;崇尚人的自由与价值,构成现代哲学体系有待深化和 完善的基本原则,这些都为意大利羸得了荣誉。然而,这种思潮也孕 育了膨胀的个人主义,从而导致意大利文明与政治的衰落、意大利民 族的劣根性。意大利人长期封闭在主观、幻想的世界,沉湎于世俗安 逸的生活,缺乏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牺性精神。他们富有智慧 和才干,但又生性懦弱、意志消沉、意见不合、四分五裂,从而成为强 国的猎物。直至民族复兴运动时期,意大利民族才抬起头,用人的历 史概念替代了抽象的个人主义。从上述论断出发,金蒂莱强调教育 的重要性:通过教育,使个体将个人命运同家庭、祖国、人类、自然命 运相连,富有使命感;通过教育,塑造完入:意志坚定、性格刚毅、思维 清晰、说到做到,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由于他认为法西斯 运动是民族复兴运动的继续,显然这种教育思想是为法西斯政治服 务的。
在 20 世纪上半叶,金蒂莱对意大利哲学影响深远,行动主义成为 法西斯时代的官方哲学。金蒂莱哲学渊源于维柯、康德、黑格尔哲学 的主要原理,以及意大利文艺复兴、民族复兴运动的某些基本思想。 他对上述原理、思想进行改造,使之具有更加彻底的内在性。行动主 义哲学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富有神秘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