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以似本能为契合点,把人的精神活动纳入了研究本能需 要的实证科学轨道,使人性这个抽象的形而上学对象成为也可以用 科学手段直接把握的东西。具体来说,他把人性描述为一个由低级 到高级的需要层次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的需要被分为两大类:一 类是由缺失性动机引起的生存的基本需要,一类是由成长性动机引 起的发展的高级需要。前一类需要产生于有机体与外界不断发生的 物质交换过程中,这些缺失必须由外部填充,以缓解紧张并恢复平 衡,使有机体的生命能够维持下去。后一类需要是在缺失性需要满
①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编译,第107页,华夏出版社,1987。
足之后,有机体为了长远的和通常不能最终达到的目标而保持的紧 张,它只存在于天资、智能、创造倾向、体质潜能的形态中,它的满足 会导致积极的发展。①
马斯洛认为,在基本需要的序列中,最低层次也是最优先的是生 理性需要。入首先要饮食、呼吸、睡眠、繁衍,以维持个体生命和种系 的延续。在这些需要未能得到满足之前,其他一切需要都谈不上。 可以想像,一个饥肠辘辘的入,他的肉体和意识都被饥饿感紧紧攫 住,此时此刻,他的认知目的乃至情感对象只能是食物,而不会是汽 车、别墅,或是写小说、下象棋、谈恋爱。当生理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以 后,其他更高层次的需要就会出现,并继而主宰人的机体。这些需要 依次是: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与被尊重的需要,自我实 现的需要等等。举例来说,某甲在一个危险的丛林中靠偶然发现的 食物与水维持生存;某乙生活在相似的环境中,但多了一枝枪和一个 可以栖身的山洞;某丙除了以上条件外,还有几个人共处,其中有他 最亲爱的朋友;某丁拥有上述所有条件,此外还是小团体中受人尊重 的角色。显而易见,这些人的需要满足状况是依次递进的:某甲只是 维持了生理需要,某乙的安全需要得到满足,某丙的归属与爱的需要 得到满足,某丁的自尊需要得到满足,等等。随着需要层次的不断提 高和满足,人的心理健康程度也在不断增加。
第二类需要超越于一般生存动机之上,涉及的是人们如何生存 得更好的问题,因此它是与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关的高级需要,其实质 是人的生活意义问题。马斯洛从四个方面进一步研究了人的高级需 要。首先,高级需要在种系进化中出现较迟。低等动物都有进食的 需要,高等动物如猿有了爱的需要,而唯有人才有创造的需要。从个 体发育过程来看,高级需要的出现也是较迟的,即使像莫扎特这样的 天才,刚出世时也是先有吃喝、排泄的需要,这些需要之后才能有发 挥自己音乐天赋的需要。正因为高级需要出现较迟,它对维持纯粹
① 参见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李文湉译,第19—23页,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7。
生存的迫切性就降低了,因而也更容易消失。其次,高级需要更难以 满足,并要求更多的前提条件。低级需要往往带有比较明显的躯体 感,所以它的满足更可感知、更可观察,因而也更有限度,比如有限的 食物就能平息人的饥饿感。而高级需要如爱、认识、创造的满足几乎 是无限的。越是高级需要,越要求“涉及更多的人,需要有更大的舞 台,更长的过程,更多的手段和分段的目标,以及更多的从属步骤和 预备步骤”①。再次,高级需要的追求与满足具有有益于公众和社会 的效果。越是追求高级需要,就越要涉及他人的满足,因此就越少自 私,与他人及社会需要的融合趋势就越强。那些已得到足够的基本 需要满足继而寻求友爱和尊重的人们,会更倾向于发展诸如忠诚、友 爱以及公民意识等品质。最后,追求高级需要对个人意味着更大的 生物效能和更接近自我实现。生活在高级需要水平上的人,身心更 健康,主观上怀有更深刻的宁静感、丰富感、幸福感,追求的是更高的 价值。因此他们的个性更真实、更坚强、更伟大,有着更充分的发展 前景。
高级需要的特点突出地表明了人超越于动物界的那些专属于人 的本性,即人的精神性需要。马斯洛把人的高级需要归结为14种存 在价值:完善、完整、完成、正义、活跃、丰富、单纯、美、善、独特、轻松, 乐观、真实、自我满足。这些存在价值既接近于可以用普通经验形式 测量、描绘、检验的实验科学“操作定义”,又表现了马斯洛对人性的 哲学理解,他认为这是人性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人类本质的理想 存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