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以“似本能”为突破口

关于人的本性问题,自古以来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在东 方文化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说法鲜明地昭示着性善论的主导地 位,因此一切恶都只能是社会教化的责任。而西方文化却普遍相信, 人的本性“是一种恶的动物性,我们大多数的原始冲动是邪恶的,贪 婪的,自私的,敌意的”②。这种人性观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前 者倾向于把人性看做形而上的东西,而后者则把人性视为形而下的 本能。不同的观察角度导致了人性被分裂为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 生物学家、生理学家对人性的关注,是自然科学意义上人的动物本 能,人所独有的精神现象被当做后天习得的非本能排除在科学的视 野之外;玄学家、道学家所感兴趣的,则是人学意义上的理性,他们对

① 马斯洛:《动机与入格》,许金声编译,第13页,华夏出版社,1987。 ② 同上书,第95页。

与人的本能密切相关的欲求是不屑一顾的。这种彼此隔绝的研究思 路把人的本能和理性看成相互对立的两极,却从来没有想到人的精 神活动也可以是科学研究的课题,而人的某些本能行为同样也是人 学应该关注的对象。

马斯洛提出,为什么不能把本能和理性看成合作而非敌对的呢? 他以现代动机理论作为二者同一性的基础,认为人一切生存行为的 真正动机都出自人的内在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这是人生最根本的 内驱力。既然人之为人的本性是由需要驱动的,那么它在最初的意 义上就无所谓善恶,而只能是中性的。在其后的发展中,人性是不断 趋向于更加健康、更加完美的一个动态系统,它的总体趋势应该是向 善的。因此,必须“对文化和生物两种因素都有恰当的尊重”①,只有 把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统一起来,才能找到人性研究与实证科 学之间的契合点。

从动机理论出发,马斯洛进一步发现,满足需要的冲动是在一个 强度有差异的层级序列里能动地互相联系着的。既然我们可以把本 能和理性看成同一个完整人性序列中的不同层级,那么从本能到理 性之间就应该有一些逐渐过渡的环节。早期本能论者的一个错误就 在于,他们把那些只在人身上有而动物身上没有的冲动,当成非本能 轻易忽略了,而这正是马斯洛所抓住的东西。他说:“当我们在种系 阶梯中上升时,我们可能会逐渐发现新的(更高级的)欲望,发现另一 种本能,它在本质上是似本能的,即在强弱程度上由机体结构和作用 所决定的。”②

马斯洛提出的“似本能”是入性研究的突破口。之所以在称呼上 把它与本能相关联,因为它同样是人生的基本需要,是维持人之为人 的正常生命不可或缺的因素;之所以又不把它与本能同等对待,是因 为这种需要毕竟是人才具有的。本能需要完全靠先天遗传决定,它 所引发的工具行为、它的能力表现、它的满足方式都是动物性的;似

①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编译,第94页,华夏出版社,1987。 ② 同上书,第105页。

本能是由专属于人的生物机体结构和人的活动决定的更高级的基本 需要,比如对信息、对理解、对美的需要,对科学、哲学、宗教、艺术的需 要等。似本能“类似于本能”的特征表现为,它既有生物学上的基因 基础,又有文化上的发展。我们把似本能看做人性结构中的固有成 分,是因为它的确不同于那些在社会生活中后天习得的价值观念和 行为规范。“我们学会一日三餐,学会道谢,学会使用叉匙、桌椅,我们 穿着衣服、鞋子,夜晚睡在床上,说英语。我们吃牛、羊肉,而不吃狗、 猫肉,我们保持清洁,为等级竞争,对金钱朝思暮想。然而,这一切强 大的习惯在受到挫折时可以没有痛苦,甚至间或还有积极的结果。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在泛舟或野营时,我们通过轻舒一口气抛开这一 切,承认它们的非本质性质。但对于爱、安全或尊重,却决不可能如 此。”①似本能是人的精神生存的基本需要,我们对它的依赖,就如同 入体的物质生存对维生素的依赖一样。失去这些基本需要的满足, 人就会从内心深处生病,人的灵魂乃至肉体就会死去。因此,似本能 作为人区别于动物的精神生活需要,也是人性的一个规定性特征,它 构成了人的真实存在的本质部分,没有它,人性就不完全、不丰满。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尼采-《悲剧的诞生》-十六-在线阅读

    十六 通过上述历史事例,我们力图弄清楚,悲剧是如何因音乐精 神的消失而毁灭的,此事确凿无疑,恰如悲剧是只能从音乐精神 中诞生的。为了缓和这个断言的异乎寻常性,另一方面也为了 指明我们这种认识的来源,现在我们必须以开放的视野来直面 ①如果我们用已经得到加强……]据准备稿:如果我们用已经得到加强和恢复 的眼睛来观看围绕着我们的这个世界——那么,我们就会发觉由苏格…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4日
    355
  • 赵林-《古罗马帝国的辉煌》-第1卷 罗马崛起-第9章 "条条大道通罗马!"-在线阅读

    第IX章 “条条大道通罗马!” 史学家们曾经把迦太基称为罗马的磨刀石,它磨砺了罗马帝国这 把刀,使其变得锋利无比,从而迅速地征服了整个地中海世界。布匿 战争是罗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同时也是罗马对外扩张过程中 最重要的战争,它彻底改变了罗马共和国的地缘政治地位和西地中海 的势力格局,使得北非、西班牙、高卢南部的普罗旺斯地区以及西地 中海上的诸多岛屿(西西…

    书籍分录 2025年3月5日
    362
  • 邓晓芒/赵林-《西方哲学史》-第四章 德国古典哲学-在线阅读

    第四章 德国古典哲学 第一节 概 论 近两三百年来,德意志民族的哲学天才所放射的光辉是无可比拟的,这个民 族理所当然地在哲学领域中占据着第一把交椅。一直到当代,哲学浸透在德国 人的思维方式、语言方式甚至血液中,对哲学的兴趣是一般德国人的日常兴趣, 通晓精深的哲理被德国人看作必备的修养。德国人的这种哲学才能是在艰苦的 哲学探索过程中锻炼和激发出来的,其中奠定基…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9日
    856
  • 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第十八章 自由独身与修道之基督教的意义-在线阅读

    第十八章 自由独身与修道之 基督教的意义 类之概念以及类生活之意义,随着基督教的产生而消失了。 前面曾经说过,基督教并不在自身中包含有教养之原则,——这个 命题,在这里得到了新的确证。当人扬弃了类跟个体之间的区别, 并且将这种统一设成为至高存在者、上帝时,当人把人性之理念仅 仅当作神性之理念时,对教养的需求也就消失了;人在自身中具有 一切,在自己的上帝里面具…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20日
    364
  • 第三节《随笔录》

    蒙田的随笔决不是小品文,而是有三大卷,洋洋百万字,行文极 其洒脱,每一章少则几百字,多则二十余万字,让人瞠目。这进一步 证明,对他来说,形式确实是无所谓的。就章数而论,上卷57章,中卷 37章,下卷只有13章,但是各卷的字数大致相等。至于具体的题目, 则杂乱无章,没有定势,也不按卷划分。随便列举一些话题,如忧伤、 ① 梅莱:《书写着的我思:蒙田、笛卡尔和现代…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8日
    51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