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以“似本能”为突破口

关于人的本性问题,自古以来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在东 方文化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说法鲜明地昭示着性善论的主导地 位,因此一切恶都只能是社会教化的责任。而西方文化却普遍相信, 人的本性“是一种恶的动物性,我们大多数的原始冲动是邪恶的,贪 婪的,自私的,敌意的”②。这种人性观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前 者倾向于把人性看做形而上的东西,而后者则把人性视为形而下的 本能。不同的观察角度导致了人性被分裂为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 生物学家、生理学家对人性的关注,是自然科学意义上人的动物本 能,人所独有的精神现象被当做后天习得的非本能排除在科学的视 野之外;玄学家、道学家所感兴趣的,则是人学意义上的理性,他们对

① 马斯洛:《动机与入格》,许金声编译,第13页,华夏出版社,1987。 ② 同上书,第95页。

与人的本能密切相关的欲求是不屑一顾的。这种彼此隔绝的研究思 路把人的本能和理性看成相互对立的两极,却从来没有想到人的精 神活动也可以是科学研究的课题,而人的某些本能行为同样也是人 学应该关注的对象。

马斯洛提出,为什么不能把本能和理性看成合作而非敌对的呢? 他以现代动机理论作为二者同一性的基础,认为人一切生存行为的 真正动机都出自人的内在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这是人生最根本的 内驱力。既然人之为人的本性是由需要驱动的,那么它在最初的意 义上就无所谓善恶,而只能是中性的。在其后的发展中,人性是不断 趋向于更加健康、更加完美的一个动态系统,它的总体趋势应该是向 善的。因此,必须“对文化和生物两种因素都有恰当的尊重”①,只有 把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统一起来,才能找到人性研究与实证科 学之间的契合点。

从动机理论出发,马斯洛进一步发现,满足需要的冲动是在一个 强度有差异的层级序列里能动地互相联系着的。既然我们可以把本 能和理性看成同一个完整人性序列中的不同层级,那么从本能到理 性之间就应该有一些逐渐过渡的环节。早期本能论者的一个错误就 在于,他们把那些只在人身上有而动物身上没有的冲动,当成非本能 轻易忽略了,而这正是马斯洛所抓住的东西。他说:“当我们在种系 阶梯中上升时,我们可能会逐渐发现新的(更高级的)欲望,发现另一 种本能,它在本质上是似本能的,即在强弱程度上由机体结构和作用 所决定的。”②

马斯洛提出的“似本能”是入性研究的突破口。之所以在称呼上 把它与本能相关联,因为它同样是人生的基本需要,是维持人之为人 的正常生命不可或缺的因素;之所以又不把它与本能同等对待,是因 为这种需要毕竟是人才具有的。本能需要完全靠先天遗传决定,它 所引发的工具行为、它的能力表现、它的满足方式都是动物性的;似

①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编译,第94页,华夏出版社,1987。 ② 同上书,第105页。

本能是由专属于人的生物机体结构和人的活动决定的更高级的基本 需要,比如对信息、对理解、对美的需要,对科学、哲学、宗教、艺术的需 要等。似本能“类似于本能”的特征表现为,它既有生物学上的基因 基础,又有文化上的发展。我们把似本能看做人性结构中的固有成 分,是因为它的确不同于那些在社会生活中后天习得的价值观念和 行为规范。“我们学会一日三餐,学会道谢,学会使用叉匙、桌椅,我们 穿着衣服、鞋子,夜晚睡在床上,说英语。我们吃牛、羊肉,而不吃狗、 猫肉,我们保持清洁,为等级竞争,对金钱朝思暮想。然而,这一切强 大的习惯在受到挫折时可以没有痛苦,甚至间或还有积极的结果。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在泛舟或野营时,我们通过轻舒一口气抛开这一 切,承认它们的非本质性质。但对于爱、安全或尊重,却决不可能如 此。”①似本能是人的精神生存的基本需要,我们对它的依赖,就如同 入体的物质生存对维生素的依赖一样。失去这些基本需要的满足, 人就会从内心深处生病,人的灵魂乃至肉体就会死去。因此,似本能 作为人区别于动物的精神生活需要,也是人性的一个规定性特征,它 构成了人的真实存在的本质部分,没有它,人性就不完全、不丰满。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第六节 通俗哲学

    1740—1780年期间,德国出现了一股“通俗哲学”(Popularphilosophie)的潮流。通俗哲学的兴起,表面上看是针对沃尔夫学派,是对 他们的烦琐哲学推论的不满,是对形式主义的批判。1768年,经杜滕 斯(Dutens)主编的莱布尼茨生前许多未曾发表的作品问世,人们惊讶 地发现,莱布尼茨的思想远比他们在沃尔夫那里了解的要多得多。他 们自然会对沃…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571
  • 赵林-《天国之门:西方文化精神》-导论 天国理想与尘世生活-在线阅读

    学术界在对中西传统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时,往往会强调二者之间的个重要差异,即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基本上是一种重现世、尚事功的世俗性文化,它的重心始终落在现实的人伦关系之上,其结果就导致了中国古代社会中盛行的三纲五常、四维八德等一系列实践性的伦理规范;与此相应,则把西方传统文化看作一种重彼岸、尚超越的宗教性文化,它的重心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至少是在漫长的中世纪)是…

    书籍分录 2025年3月4日
    280
  • 阿波罗多洛斯-《希腊神话》-原本第二卷-第六章-在线阅读

    一 在这些工作之后,他走到忒拜去,把墨伽拉给了伊俄拉俄斯,自己想要娶妻,听说俄卡利亚的君主欧律托斯将他女儿伊俄勒的婚姻给予那在射术上胜过他和他的儿子们的人。他于是来到俄卡利亚,虽然他在射术上胜过他们,可是他得不到新娘,因为那大儿子伊菲托斯说应将伊俄勒给予赫刺克勒斯,但欧律托斯和其他儿子都反对,说他们怕他生了儿女的时候又会得要杀害他们的。 二 不久之后,有些牛…

    书籍分录 2024年3月3日
    461
  • 古罗马奥维德-《变形记》-卷七-在线阅读

    1—349:伊阿宋和美狄亚的故事;美狄亚热恋伊阿宋,帮他取得金羊毛;伊阿宋娶回美狄亚;美狄亚使埃宋返老还童,又杀死珀利阿斯 米尼埃人驾着忒萨利亚的船在大海上航行。他们见到菲纽斯在永恒的黑暗中度着残年,北风之神的子孙替这位不幸的国王驱散了怪鸟。在卓越的领袖伊阿宋领导下,他们冒了许多风险,最后才到达混浊、奔腾的法细斯河的河口。他们晋见了国王,向他索讨佛里克索斯赠…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9日
    1.2K
  • 海涅-《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第二篇-在线阅读

    第二篇 在第一篇里我们叙述了在德国以马丁·路德为代表的伟大的宗教革命。现在我们就来谈谈从宗教革命中产生的哲学革命,是的,这次哲学革命不是别的,正是新教的最后结果。 不过在叙述这次革命如何由伊曼努尔·康德发难以前,我们必须更多地提起外国的一些哲学事件:斯宾诺莎的意义;莱布尼茨哲学的命运;这个哲学和宗教的相互关系,摩擦,争执等等。不过在这许多哲学问题中我们经常注…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4日
    1.1K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