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以“似本能”为突破口

关于人的本性问题,自古以来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在东 方文化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说法鲜明地昭示着性善论的主导地 位,因此一切恶都只能是社会教化的责任。而西方文化却普遍相信, 人的本性“是一种恶的动物性,我们大多数的原始冲动是邪恶的,贪 婪的,自私的,敌意的”②。这种人性观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前 者倾向于把人性看做形而上的东西,而后者则把人性视为形而下的 本能。不同的观察角度导致了人性被分裂为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 生物学家、生理学家对人性的关注,是自然科学意义上人的动物本 能,人所独有的精神现象被当做后天习得的非本能排除在科学的视 野之外;玄学家、道学家所感兴趣的,则是人学意义上的理性,他们对

① 马斯洛:《动机与入格》,许金声编译,第13页,华夏出版社,1987。 ② 同上书,第95页。

与人的本能密切相关的欲求是不屑一顾的。这种彼此隔绝的研究思 路把人的本能和理性看成相互对立的两极,却从来没有想到人的精 神活动也可以是科学研究的课题,而人的某些本能行为同样也是人 学应该关注的对象。

马斯洛提出,为什么不能把本能和理性看成合作而非敌对的呢? 他以现代动机理论作为二者同一性的基础,认为人一切生存行为的 真正动机都出自人的内在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这是人生最根本的 内驱力。既然人之为人的本性是由需要驱动的,那么它在最初的意 义上就无所谓善恶,而只能是中性的。在其后的发展中,人性是不断 趋向于更加健康、更加完美的一个动态系统,它的总体趋势应该是向 善的。因此,必须“对文化和生物两种因素都有恰当的尊重”①,只有 把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统一起来,才能找到人性研究与实证科 学之间的契合点。

从动机理论出发,马斯洛进一步发现,满足需要的冲动是在一个 强度有差异的层级序列里能动地互相联系着的。既然我们可以把本 能和理性看成同一个完整人性序列中的不同层级,那么从本能到理 性之间就应该有一些逐渐过渡的环节。早期本能论者的一个错误就 在于,他们把那些只在人身上有而动物身上没有的冲动,当成非本能 轻易忽略了,而这正是马斯洛所抓住的东西。他说:“当我们在种系 阶梯中上升时,我们可能会逐渐发现新的(更高级的)欲望,发现另一 种本能,它在本质上是似本能的,即在强弱程度上由机体结构和作用 所决定的。”②

马斯洛提出的“似本能”是入性研究的突破口。之所以在称呼上 把它与本能相关联,因为它同样是人生的基本需要,是维持人之为人 的正常生命不可或缺的因素;之所以又不把它与本能同等对待,是因 为这种需要毕竟是人才具有的。本能需要完全靠先天遗传决定,它 所引发的工具行为、它的能力表现、它的满足方式都是动物性的;似

①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编译,第94页,华夏出版社,1987。 ② 同上书,第105页。

本能是由专属于人的生物机体结构和人的活动决定的更高级的基本 需要,比如对信息、对理解、对美的需要,对科学、哲学、宗教、艺术的需 要等。似本能“类似于本能”的特征表现为,它既有生物学上的基因 基础,又有文化上的发展。我们把似本能看做人性结构中的固有成 分,是因为它的确不同于那些在社会生活中后天习得的价值观念和 行为规范。“我们学会一日三餐,学会道谢,学会使用叉匙、桌椅,我们 穿着衣服、鞋子,夜晚睡在床上,说英语。我们吃牛、羊肉,而不吃狗、 猫肉,我们保持清洁,为等级竞争,对金钱朝思暮想。然而,这一切强 大的习惯在受到挫折时可以没有痛苦,甚至间或还有积极的结果。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在泛舟或野营时,我们通过轻舒一口气抛开这一 切,承认它们的非本质性质。但对于爱、安全或尊重,却决不可能如 此。”①似本能是人的精神生存的基本需要,我们对它的依赖,就如同 入体的物质生存对维生素的依赖一样。失去这些基本需要的满足, 人就会从内心深处生病,人的灵魂乃至肉体就会死去。因此,似本能 作为人区别于动物的精神生活需要,也是人性的一个规定性特征,它 构成了人的真实存在的本质部分,没有它,人性就不完全、不丰满。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罗素-《西方哲学史》-卷⼆ 天主教哲学-第六章 圣边奈狄克特与⼤格雷⾼⾥-在线阅读

    第六章 圣边奈狄克特与⼤格雷⾼⾥ 公元六世纪及以后⼏世纪连绵不断的战争导致了⽂明的普遍衰 退,在这期间中,古罗马所残余的⼀些⽂化则主要借教会得以保存。 但教会对这项⼯作却做得不够完善,因为那时甚⾄最伟⼤的⼀些教⼠ 也都趋向于宗教狂热和迷信,⽽世俗的学问是被认为邪恶的。尽管如 此,教会的诸组织却创始了⼀稳固的体制,后来,使学术和⽂艺能在 其中得以复兴。 在我们…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4日
    296
  • 梯利-《西方哲学史》-第三编 近代哲学-第六篇 康德的批判哲学-在线阅读

    第六篇 康德的批判哲学 第一章 伊曼努尔·康德 第一节 近代哲学的进展 近代哲学由相信人类心灵能够获得知识开始,成问题的只是 如何、用什么方法得到知识,知识的范围能扩展到多远。经验主义392 者和唯理主义者都认为真正的知识是普遍和必然的,一直到休谟 为止儿乎都宣称在某些领域里可能有自明的命题。笛卡尔、霍布 斯、斯宾诺莎和菜布尼兹建立起形而上学的体系,认为这种…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31日
    868
  •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译者附志-在线阅读

    (一)形而上学(哲学)的编次 (1)“形而上学”(哲学)是“亚氏全集”中的重要著作。在早期 希腊诠疏中,这书名有两种解释。其一,叙明安得洛尼可(盛年约 公元前40)在编纂亚氏遗稿时,把这若干苇纸卷汇次在“物学”之 后,他于书名有所迟疑,姑尔签为 tá μetá tá φuouκa“次于物学之 后若干卷”。拉丁编者省去冠词就成为 Metaphysica,此字一…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7日
    546
  • 文聘元-《现代西方哲学的故事》-第一章 “他就是奇迹”-在线阅读

    第一章“他就是奇迹” 里敕尔说:“多年来,我目睹了如此众多 的后起之秀,还不曾见到一个年轻人像 尼采那样,年纪轻轻就如此成熟……” 然而,尼采,这个天才,他在生命的最后 十二年里竟是个疯子。 正如我在上卷《西方哲学的故事》结尾所言,这一卷我将以 尼采作为全书之始。 尼采是德国人,但他自认为是波兰人,因为根据他的谱系, 他乃是波兰贵族的后裔,尼采为之而深深自豪…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8日
    326
  • 阿波罗多洛斯-《希腊神话》-原本第一卷-第九章-在线阅读

    一 埃俄罗斯的儿子中间,阿塔玛斯统治玻俄提亚,因了涅菲勒(云)生了儿子佛里克索斯和女儿赫勒。他再娶伊诺,因了她生了勒阿耳科斯与墨利刻耳忒斯。但是伊诺谋害涅菲勒的儿女,她劝说女人们把麦子烤干了,她们拿到麦子,不给男人们知道就这样的做了。但是那地种上了烤干的麦子,没有供给常年的收成。于是阿塔玛斯差人到得尔福去问,怎样可以免除这饥荒。伊诺劝说那些差人,教他们说乩示…

    书籍分录 2024年3月3日
    54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