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以“似本能”为突破口

关于人的本性问题,自古以来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在东 方文化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说法鲜明地昭示着性善论的主导地 位,因此一切恶都只能是社会教化的责任。而西方文化却普遍相信, 人的本性“是一种恶的动物性,我们大多数的原始冲动是邪恶的,贪 婪的,自私的,敌意的”②。这种人性观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前 者倾向于把人性看做形而上的东西,而后者则把人性视为形而下的 本能。不同的观察角度导致了人性被分裂为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 生物学家、生理学家对人性的关注,是自然科学意义上人的动物本 能,人所独有的精神现象被当做后天习得的非本能排除在科学的视 野之外;玄学家、道学家所感兴趣的,则是人学意义上的理性,他们对

① 马斯洛:《动机与入格》,许金声编译,第13页,华夏出版社,1987。 ② 同上书,第95页。

与人的本能密切相关的欲求是不屑一顾的。这种彼此隔绝的研究思 路把人的本能和理性看成相互对立的两极,却从来没有想到人的精 神活动也可以是科学研究的课题,而人的某些本能行为同样也是人 学应该关注的对象。

马斯洛提出,为什么不能把本能和理性看成合作而非敌对的呢? 他以现代动机理论作为二者同一性的基础,认为人一切生存行为的 真正动机都出自人的内在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这是人生最根本的 内驱力。既然人之为人的本性是由需要驱动的,那么它在最初的意 义上就无所谓善恶,而只能是中性的。在其后的发展中,人性是不断 趋向于更加健康、更加完美的一个动态系统,它的总体趋势应该是向 善的。因此,必须“对文化和生物两种因素都有恰当的尊重”①,只有 把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统一起来,才能找到人性研究与实证科 学之间的契合点。

从动机理论出发,马斯洛进一步发现,满足需要的冲动是在一个 强度有差异的层级序列里能动地互相联系着的。既然我们可以把本 能和理性看成同一个完整人性序列中的不同层级,那么从本能到理 性之间就应该有一些逐渐过渡的环节。早期本能论者的一个错误就 在于,他们把那些只在人身上有而动物身上没有的冲动,当成非本能 轻易忽略了,而这正是马斯洛所抓住的东西。他说:“当我们在种系 阶梯中上升时,我们可能会逐渐发现新的(更高级的)欲望,发现另一 种本能,它在本质上是似本能的,即在强弱程度上由机体结构和作用 所决定的。”②

马斯洛提出的“似本能”是入性研究的突破口。之所以在称呼上 把它与本能相关联,因为它同样是人生的基本需要,是维持人之为人 的正常生命不可或缺的因素;之所以又不把它与本能同等对待,是因 为这种需要毕竟是人才具有的。本能需要完全靠先天遗传决定,它 所引发的工具行为、它的能力表现、它的满足方式都是动物性的;似

①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编译,第94页,华夏出版社,1987。 ② 同上书,第105页。

本能是由专属于人的生物机体结构和人的活动决定的更高级的基本 需要,比如对信息、对理解、对美的需要,对科学、哲学、宗教、艺术的需 要等。似本能“类似于本能”的特征表现为,它既有生物学上的基因 基础,又有文化上的发展。我们把似本能看做人性结构中的固有成 分,是因为它的确不同于那些在社会生活中后天习得的价值观念和 行为规范。“我们学会一日三餐,学会道谢,学会使用叉匙、桌椅,我们 穿着衣服、鞋子,夜晚睡在床上,说英语。我们吃牛、羊肉,而不吃狗、 猫肉,我们保持清洁,为等级竞争,对金钱朝思暮想。然而,这一切强 大的习惯在受到挫折时可以没有痛苦,甚至间或还有积极的结果。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在泛舟或野营时,我们通过轻舒一口气抛开这一 切,承认它们的非本质性质。但对于爱、安全或尊重,却决不可能如 此。”①似本能是人的精神生存的基本需要,我们对它的依赖,就如同 入体的物质生存对维生素的依赖一样。失去这些基本需要的满足, 人就会从内心深处生病,人的灵魂乃至肉体就会死去。因此,似本能 作为人区别于动物的精神生活需要,也是人性的一个规定性特征,它 构成了人的真实存在的本质部分,没有它,人性就不完全、不丰满。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赵林-《告别洪荒:人类文明的演进》-导论 人类文明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在线阅读

    世界历史发展到今天,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其情况颇有点类 似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之交的所谓“世界历史的轴心期”。当今世界在很 大程度上正越来越成为一个休戚与共的整体,中国也正在迅速地走向世界。 作为一个中国人,在迈入21世纪时,必须对世界有所了解。而我们要想 了解世界的今天,首先必须了解世界的昨天。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克罗齐曾 经说过一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

    书籍分录 2025年3月4日
    505
  • 文聘元-《现代西方哲学的故事》-第四章 反对科学的哲学-在线阅读

    第四章反对科学的哲学 柏格森哲学满是横冲直撞的生命,几乎 处处与科学相对立。 柏格森的哲学是一种非理性哲学,就这个特征而言,他的哲 学与叔本华、尼采一脉相承。 在柏格森看来,当时盛行的崇拜理智以及以理智为工具的 科学都是有缺陷的,都不能了解生命与自我、运动与世界等等的 真相,而他的哲学就是要改正这些缺陷,建立一门真正科学的形 而上学,让人们真正地认识自我、生…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17日
    774
  • 亚里士多德-《论动物部分》-第一卷-在线阅读

    第一卷 【1】 关于任何理论和研究,无论崇高还是卑微,似乎存在着两种有效的方式。一种可以被恰当地称为获得事物的知识,而另一种则可大致称为教育。因为受教育者能够对所提出的观点进行好与不好的正确判断。实际上,正是这样的人我们视之为受过一般教育者。受教育本身就是能够做上述之事。此外,我们把受一般教育认定为某人凭自己一人的能力能够判断所有知识领域内的问题,而不是使能…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9日
    496
  • 第二节 形而上学

    一 思 笛卡尔的形而上学沉思在近代西方哲学中起了“肇始者”的作用,它是一次极有意义的思辨实验,真正的思想历险。这场游历本身是抵抗任何教条主义权威的。我们之所以称它为思想历险,首先就在于,它抵制了思考习惯和自然而然的看法,把西方先哲和神学的独断搁置一边;其次,沉思者并不需要博学的头脑,他不利用从前的知识,在找到可以真正信赖的哲学出发地之前,他的精神可以如天马行…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4日
    594
  • 第三节 宗教改革与理性权利

    对于基督教来说,16 世纪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时期,这个时期发生了 基督教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分裂——新教从罗马天主教中分离出来②, “它为后来发展起来的现代西方基督教的许多特征奠定了基础”③。通 常用来指称这一时期的术语是“宗教改革”(the reformation)④,尽管 像“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用来指称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术语一 ① 保罗·奥斯卡·克利斯…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8日
    52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