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以“似本能”为突破口

关于人的本性问题,自古以来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在东 方文化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说法鲜明地昭示着性善论的主导地 位,因此一切恶都只能是社会教化的责任。而西方文化却普遍相信, 人的本性“是一种恶的动物性,我们大多数的原始冲动是邪恶的,贪 婪的,自私的,敌意的”②。这种人性观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前 者倾向于把人性看做形而上的东西,而后者则把人性视为形而下的 本能。不同的观察角度导致了人性被分裂为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 生物学家、生理学家对人性的关注,是自然科学意义上人的动物本 能,人所独有的精神现象被当做后天习得的非本能排除在科学的视 野之外;玄学家、道学家所感兴趣的,则是人学意义上的理性,他们对

① 马斯洛:《动机与入格》,许金声编译,第13页,华夏出版社,1987。 ② 同上书,第95页。

与人的本能密切相关的欲求是不屑一顾的。这种彼此隔绝的研究思 路把人的本能和理性看成相互对立的两极,却从来没有想到人的精 神活动也可以是科学研究的课题,而人的某些本能行为同样也是人 学应该关注的对象。

马斯洛提出,为什么不能把本能和理性看成合作而非敌对的呢? 他以现代动机理论作为二者同一性的基础,认为人一切生存行为的 真正动机都出自人的内在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这是人生最根本的 内驱力。既然人之为人的本性是由需要驱动的,那么它在最初的意 义上就无所谓善恶,而只能是中性的。在其后的发展中,人性是不断 趋向于更加健康、更加完美的一个动态系统,它的总体趋势应该是向 善的。因此,必须“对文化和生物两种因素都有恰当的尊重”①,只有 把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统一起来,才能找到人性研究与实证科 学之间的契合点。

从动机理论出发,马斯洛进一步发现,满足需要的冲动是在一个 强度有差异的层级序列里能动地互相联系着的。既然我们可以把本 能和理性看成同一个完整人性序列中的不同层级,那么从本能到理 性之间就应该有一些逐渐过渡的环节。早期本能论者的一个错误就 在于,他们把那些只在人身上有而动物身上没有的冲动,当成非本能 轻易忽略了,而这正是马斯洛所抓住的东西。他说:“当我们在种系 阶梯中上升时,我们可能会逐渐发现新的(更高级的)欲望,发现另一 种本能,它在本质上是似本能的,即在强弱程度上由机体结构和作用 所决定的。”②

马斯洛提出的“似本能”是入性研究的突破口。之所以在称呼上 把它与本能相关联,因为它同样是人生的基本需要,是维持人之为人 的正常生命不可或缺的因素;之所以又不把它与本能同等对待,是因 为这种需要毕竟是人才具有的。本能需要完全靠先天遗传决定,它 所引发的工具行为、它的能力表现、它的满足方式都是动物性的;似

①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编译,第94页,华夏出版社,1987。 ② 同上书,第105页。

本能是由专属于人的生物机体结构和人的活动决定的更高级的基本 需要,比如对信息、对理解、对美的需要,对科学、哲学、宗教、艺术的需 要等。似本能“类似于本能”的特征表现为,它既有生物学上的基因 基础,又有文化上的发展。我们把似本能看做人性结构中的固有成 分,是因为它的确不同于那些在社会生活中后天习得的价值观念和 行为规范。“我们学会一日三餐,学会道谢,学会使用叉匙、桌椅,我们 穿着衣服、鞋子,夜晚睡在床上,说英语。我们吃牛、羊肉,而不吃狗、 猫肉,我们保持清洁,为等级竞争,对金钱朝思暮想。然而,这一切强 大的习惯在受到挫折时可以没有痛苦,甚至间或还有积极的结果。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在泛舟或野营时,我们通过轻舒一口气抛开这一 切,承认它们的非本质性质。但对于爱、安全或尊重,却决不可能如 此。”①似本能是人的精神生存的基本需要,我们对它的依赖,就如同 入体的物质生存对维生素的依赖一样。失去这些基本需要的满足, 人就会从内心深处生病,人的灵魂乃至肉体就会死去。因此,似本能 作为人区别于动物的精神生活需要,也是人性的一个规定性特征,它 构成了人的真实存在的本质部分,没有它,人性就不完全、不丰满。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第二组反驳 由多方面神学家和哲学家口述,经尊敬的麦尔赛纳神父搜集的-在线阅读

    第二组反驳 由多方面神学家和哲学家口述,经尊敬的麦尔赛纳神父搜集的① 先生: 本世纪的一些新的巨人们竟敢向一切事物的造物主进行攻 击,为了使他们感到狼狈起见,你从事了用证明造物主的存在而巩 固了他的宝座,而且你的计划似乎执行得非常完善,好心的人们都 希望从今以后不再有人在仔细读过你的《沉思集》以后不承认有一 个为一切事物所依存的永恒的上帝,因此我们认为告诉你…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0日
    328
  •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三卷-在线阅读

    第三卷 【1】在科学的探索中,首先要处理那些应该首先得到追询的问题。这里包括某些人持不同意见的问题,以及其他凑巧被忽视了的问题。对于那些想把问题弄清楚的人,明确问题是有益的。因为以后的顺利在于以前的难点的解决。思想上的难题,显示了事物的症结。一个人在被难题所困扰着的时候,仿佛被捆绑着一样,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能前进的。所以应该事先把全部困难加以考察。这不但…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30日
    236
  • 梯利-《西方哲学史》-第三编 近代哲学-第四篇 德国唯理主义的发展-在线阅读

    第四篇 德国唯理主义的发展 第一章 莱布尼兹 第一节 德意志文化的兴起 在十八世纪以的几个世纪里,德国哲学没有什么进步。宗教改 革以后无聊的神学争论和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不利于科学 和哲学的发展。在英国产生莎士比亚、培根、密尔顿和洛克以及在 法国产生蒙田、高乃依、拉辛、莫里哀、二斯噶和笛卡尔的那个时 期,路德故国的文化正处于低潮。德国语言本身作…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31日
    268
  • 第一章 德国启蒙运动

    在欧洲历史上,启蒙运动是以近代工业革命为基础,由新兴市民 阶层中的实业界人士和进步知识分子所共同推进的一场反对封建专 制,反对教会和迷信,普及文化和教育,倡导民主、自由、平等等新观 念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的目标直接指向封建社会的种种传统和 观念,尤其是在世界观和入的图像方面,显示了与传统的彻底决裂。 它的影响范围波及到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近代资产阶级革…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344
  • [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六卷 第三章-在线阅读

    第三章 莫尼摩 (公元前4世纪) 叙拉古的莫尼摩(Monimus)是第欧根尼的学生;据索西克拉底说, 他是某位科林斯银行家的侍从,这个人跟买下第欧根尼的塞尼亚得交往甚 密,而塞尼亚得对第欧根尼言行上的善的描述,激起了莫尼摩对第欧根尼 的崇拜之情。于是他便装疯卖傻,故意把银行家桌子上的零钱和所有钱币 都扔掉了,最后他的主人终于解雇了他;然后他直奔第欧根尼并投身…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日
    29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