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新科学观与新人性观

马斯洛的哲学思考,是从对传统科学观与人性观的批判反思开 始的。他指出,旧科学观是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当自 然科学理论处于原子论、分类说、静态论、线性因果论和简单机械论 的水平时,在科学观上必然以强调各门科学自身的独立运转,以及研 究手段、研究对象的“纯客观化”为特征,好像目的、价值、入格等主体因素会玷污科学的神圣。因此,主体与客体的分裂、科学与人性的分 离是旧科学观的显著特征。20 世纪以来,自然科学进入了新的发展 时期,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呼唤着新科学观的诞生,即把对客观因素 的研究同对主观因素的研究结合起来,把对外部对象的研究同对人 固有本性的研究结合起来,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融入人的价值目标。 马斯洛满怀激情地表述了他对于新科学观的理解:“科学是人类的创 造,而不是自主的、非人类的,或者具有自身固有规律的纯粹的‘事 物’。科学产生于人类的动机,它的目标是人类的目标。科学是由人 类创造、更新以及发展的。它的规律、结构以及表达,不仅取决于它 所发现的现实的性质,而且还取决于完成这些发现的人类本性的 性质。”①

马斯洛进一步提出了新科学观的如下特征:“这里所要阐述的一 般观点是整体论的而不是原子论的,是功能型的而不是分类型的,是 能动的而不是静态的,是动力学的而不是因果式的,是目的论的而不 是简单机械论的”②,总之,是一种“整体动力学的观点”。这些新科学 观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整体关联性、有机功能性、“症候 群”性。

针对旧科学观不把对象置于孤立、分割状态就不能进行研究的 问题,马斯洛提出了整体关联性。他说,宇宙也好,社会也好,甚至每 一个人,都是一个整体,都有着内在的联系;世界上的任何一个部分 都同其他部分有着某种关系,即使是以极其微妙、极其遥远的方式关 联着。然而,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各门自然科学的分别研究中, 由于特定观察角度的局限,这种世界的内在联系性被割断了。因此, 原子论、机械论一类的旧科学理论都带有封闭性,并不是科学的真正 面貌。科学发展的事实告诉我们,只有把握了对象的整体特征、全部 结构和所有的相互关系,并把各个细节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去进行 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他举例说,用许多原料烹调出一盘风味

①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编译,第1页,华夏出版社,1987。 ② 同上书,第 363页。

炖肉,就包含了整体内在关联性的效应,风味弥漫在整盘炖肉中,它 不同于任何一种单独的原料,也不是各种原料的简单相加。 有机功能性针对的是僵死、静态的研究方法,它要求在事物的发 展过程中考察事物,要求去把握活的、动态的对象。比如对胃这个人 体器官的研究,是把它取出来放在解剖台上作孤立、静止的研究,还 是让它仍然留在活的人体中,在有生命功能的状态下研究,是完全不 同的。马斯洛称前者为还原分析法,称后者为整体分析法,即把作为 研究对象的局部放到丰富的联系和生动的运动之中,研究它在整个 有机体的组织和动力学中所起的作用。

针对旧因果观如同弹子球一个击中一个的传导式特征,马斯洛 提出了关于事物之间复杂关系的“症候群”之说:“弹子球现在不是被 另外一只球击中,而是被另外十只球同时击中。”①世界内部的相互联 系十分错综复杂,因此仅仅对线性因果观作算术式的复杂化延伸是 不够的,应该提出一种以更为精密的计算为依托的复合因果律。任 何一个简单的现象都可能处于多种复杂的关系之中:部分与部分的 关系,一部分与其他部分组合体的关系,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部分或 整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当心理学研究人格时,经常会遇到人格 与它的形成条件、刺激物及与它的表现、效果之间相互缠绕的变动关 系,因果不分或倒果为因的情况屡有出现,这说明以强调必然性、作 用力为主旨的因果性概念已不适应说明有机体那种主动的、目的性 的、可以同刺激物建立起复杂互动关系的功能。马斯洛借用“症候 群”这一医学术语,就是为了说明复合因果性是多种因素的有机组合 体,其特征如下:(1)共时性(所有因素均与此事有关,同时共在一个整 体中);(2)结构性(具有层次、序列);(3)相互依赖性(内部因素之间的 作用与反作用);(4)有机性(变化发展);(5)功能性(整体反应)。

马斯格在厘清科学观的同时,对人性观也作了清理。他指出,研 究人性决不能离开科学的轨道。以往的人本主义理论总是企图远离

①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编译,第364页,华夏出版社,1987。

实证科学,以抽象地议论人的形而上学本质为己任,因此除了研究主 观的意志、想像,就是研究本能的冲动、欲望,至今未对“人性”作出正 确的解释。在现代自然科学和心理学取得巨大进步的鼓舞下,马斯 洛批判了这种“只看到自己肚脐眼”的唯我论,提出应该以实验科学 对人的研究为基础,重建科学的人性观,即以科学为立脚点,建立从 人的本性中派生出的价值体系。比如他说为了使科学能以积极的方 式帮助人的实现,有必要扩大和加深对科学本性、科学目的和科学方 法的看法。他还认为,一个科学的人本主义体系,必须包括内部观察 和心理治疗等依据经验的技术,才能科学地和客观地研究人的内部 天性。

一方面,要求人学以科学为立足点;另一方面,又要求科学内部 保有人性,这实际上是一条科学与人学联姻的新思路。正是以这样 一种新科学观和新人性观为基础,在“新的人本主义的时代精神”①的 感召下,马斯洛踏上了探索人性之路。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走开-在线阅读

    走开 就这样,不慌不忙地穿过许多民众中间,穿过各种各样的城市,查拉图斯特拉绕道向他的山上和山洞走回去。在途中,瞧啊,他在不知不觉之间来到那座大城市的城门边:可是,在这里,却碰到一个满嘴涎沫的痴子,张开双手,快步奔跑过来,挡住他的去路。这就是人称“查拉图斯特拉的猴子3…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7日
    1.6K
  • 文聘元-《现代西方哲学的故事》-第五章 双料大师-在线阅读

    第五章双料大师 杜威不但是杰出的哲学家,还被认为是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 杜威全名约翰·杜威,父亲名阿奇博尔德·杜威,母亲叫卢 西娜·里敕尔,里敕尔比丈夫小差不多20岁。杜威家族有比较 清楚的血统,往上溯可以到达某位詹姆士·杜威,他17世纪上 半叶从英格兰移民美国。据说他们更早的祖先可能是弗兰德斯 人,是编织工,能够用草编织出各种精巧的玩意儿,因而…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17日
    252
  • 第一节 知识学的基本原理

    尽管费希特是在《论知识学或所谓哲学的概念》中第一次提出自 己的哲学思想就是知识学,然而,他在以前的《评“埃奈西德穆”》 (Rezension Aenesidemus)已经表达了这个崭新的思想,只是没有说出 “知识学”这个名称。在这个书评中,费希特一方面表明,他与康德哲 学的杰出宣传者莱因哈德一样,坚持康德开创的批判哲学的方向;另 一方面,他不同意莱因哈德把理…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409
  • [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六卷 第四章-在线阅读

    第四章俄涅西克里图 (鼎盛年在公元前330年) 有人说俄涅西克里图(Onesicritus)是伊齐那人,但麦格尼西亚的德 米特里乌说他是阿斯提帕拉亚(Astypalaea)本地人。他也是第欧根尼的 杰出弟子。他的经历似乎与色诺芬的很相似;因为色诺芬参加过居鲁士的 远征,俄涅西克里图则参加过亚历山大的远征;前者写了《居洛帕厄迪 亚》(Cyropaedia)或《…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日
    387
  •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第七卷-在线阅读

    第七卷 【1】一切被运动的事物都必然是被某物所运动。因为,如若在自身之中没有运动的本原,那么显然它要被他物所运动(因为在这时,运动者只能是另外的东西);如若运动的本原在自身之中,设定为AB,那么,它就是就自身而不是就它的某部分在运动而被说成是被运动的东西。因此首先,须以AB是被自身所运动为前提,因为它是作为整体而被运动,并且不是被任何外物所运动。这就犹如KL…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9日
    32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