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新科学观与新人性观

马斯洛的哲学思考,是从对传统科学观与人性观的批判反思开 始的。他指出,旧科学观是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当自 然科学理论处于原子论、分类说、静态论、线性因果论和简单机械论 的水平时,在科学观上必然以强调各门科学自身的独立运转,以及研 究手段、研究对象的“纯客观化”为特征,好像目的、价值、入格等主体因素会玷污科学的神圣。因此,主体与客体的分裂、科学与人性的分 离是旧科学观的显著特征。20 世纪以来,自然科学进入了新的发展 时期,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呼唤着新科学观的诞生,即把对客观因素 的研究同对主观因素的研究结合起来,把对外部对象的研究同对人 固有本性的研究结合起来,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融入人的价值目标。 马斯洛满怀激情地表述了他对于新科学观的理解:“科学是人类的创 造,而不是自主的、非人类的,或者具有自身固有规律的纯粹的‘事 物’。科学产生于人类的动机,它的目标是人类的目标。科学是由人 类创造、更新以及发展的。它的规律、结构以及表达,不仅取决于它 所发现的现实的性质,而且还取决于完成这些发现的人类本性的 性质。”①

马斯洛进一步提出了新科学观的如下特征:“这里所要阐述的一 般观点是整体论的而不是原子论的,是功能型的而不是分类型的,是 能动的而不是静态的,是动力学的而不是因果式的,是目的论的而不 是简单机械论的”②,总之,是一种“整体动力学的观点”。这些新科学 观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整体关联性、有机功能性、“症候 群”性。

针对旧科学观不把对象置于孤立、分割状态就不能进行研究的 问题,马斯洛提出了整体关联性。他说,宇宙也好,社会也好,甚至每 一个人,都是一个整体,都有着内在的联系;世界上的任何一个部分 都同其他部分有着某种关系,即使是以极其微妙、极其遥远的方式关 联着。然而,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各门自然科学的分别研究中, 由于特定观察角度的局限,这种世界的内在联系性被割断了。因此, 原子论、机械论一类的旧科学理论都带有封闭性,并不是科学的真正 面貌。科学发展的事实告诉我们,只有把握了对象的整体特征、全部 结构和所有的相互关系,并把各个细节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去进行 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他举例说,用许多原料烹调出一盘风味

①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编译,第1页,华夏出版社,1987。 ② 同上书,第 363页。

炖肉,就包含了整体内在关联性的效应,风味弥漫在整盘炖肉中,它 不同于任何一种单独的原料,也不是各种原料的简单相加。 有机功能性针对的是僵死、静态的研究方法,它要求在事物的发 展过程中考察事物,要求去把握活的、动态的对象。比如对胃这个人 体器官的研究,是把它取出来放在解剖台上作孤立、静止的研究,还 是让它仍然留在活的人体中,在有生命功能的状态下研究,是完全不 同的。马斯洛称前者为还原分析法,称后者为整体分析法,即把作为 研究对象的局部放到丰富的联系和生动的运动之中,研究它在整个 有机体的组织和动力学中所起的作用。

针对旧因果观如同弹子球一个击中一个的传导式特征,马斯洛 提出了关于事物之间复杂关系的“症候群”之说:“弹子球现在不是被 另外一只球击中,而是被另外十只球同时击中。”①世界内部的相互联 系十分错综复杂,因此仅仅对线性因果观作算术式的复杂化延伸是 不够的,应该提出一种以更为精密的计算为依托的复合因果律。任 何一个简单的现象都可能处于多种复杂的关系之中:部分与部分的 关系,一部分与其他部分组合体的关系,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部分或 整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当心理学研究人格时,经常会遇到人格 与它的形成条件、刺激物及与它的表现、效果之间相互缠绕的变动关 系,因果不分或倒果为因的情况屡有出现,这说明以强调必然性、作 用力为主旨的因果性概念已不适应说明有机体那种主动的、目的性 的、可以同刺激物建立起复杂互动关系的功能。马斯洛借用“症候 群”这一医学术语,就是为了说明复合因果性是多种因素的有机组合 体,其特征如下:(1)共时性(所有因素均与此事有关,同时共在一个整 体中);(2)结构性(具有层次、序列);(3)相互依赖性(内部因素之间的 作用与反作用);(4)有机性(变化发展);(5)功能性(整体反应)。

马斯格在厘清科学观的同时,对人性观也作了清理。他指出,研 究人性决不能离开科学的轨道。以往的人本主义理论总是企图远离

①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编译,第364页,华夏出版社,1987。

实证科学,以抽象地议论人的形而上学本质为己任,因此除了研究主 观的意志、想像,就是研究本能的冲动、欲望,至今未对“人性”作出正 确的解释。在现代自然科学和心理学取得巨大进步的鼓舞下,马斯 洛批判了这种“只看到自己肚脐眼”的唯我论,提出应该以实验科学 对人的研究为基础,重建科学的人性观,即以科学为立脚点,建立从 人的本性中派生出的价值体系。比如他说为了使科学能以积极的方 式帮助人的实现,有必要扩大和加深对科学本性、科学目的和科学方 法的看法。他还认为,一个科学的人本主义体系,必须包括内部观察 和心理治疗等依据经验的技术,才能科学地和客观地研究人的内部 天性。

一方面,要求人学以科学为立足点;另一方面,又要求科学内部 保有人性,这实际上是一条科学与人学联姻的新思路。正是以这样 一种新科学观和新人性观为基础,在“新的人本主义的时代精神”①的 感召下,马斯洛踏上了探索人性之路。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美]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导言:做哲学-在线阅读

    导言:做哲学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公元前5世纪 认识你自己!——德尔菲的神谕(苏格拉底的箴言) 哲学是由我们的见解,即我们关于自身和世界的信念及态度所组成的。因此,做哲学首先是这样一种陈述活动,这种活动要尽可能清晰和有力地把我扪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哲学的全部工作就是去宣称自己赞成某些听起来顺耳的观念或字眼。哲学是对这些…

    书籍分录 2025年1月20日
    97
  • 时代

    1.在西方哲学史上,17、18 世纪也常被称做“理性的时代”或“启 蒙的时代”。这两个称谓有时可以互用,但前者范围较宽,可以泛指 整个17、18世纪,以弘扬和尊崇“理性”为时代的特征;后者涵盖较窄, 与这一时期欧洲兴起的“启蒙运动”相应。虽然启蒙思想早在17世纪 初就已经出现了,但一般认为,作为广泛而深刻的思想变革的启蒙运 动是从英国的“光荣革命”开始的,然…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2日
    253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三部-第三篇-二-在线阅读

    二、康德 康德哲学的出现是和耶可比的哲学同时的;对于康德哲学我们将加以较详细的考察。 康德转回到苏格拉底的观点、转回到思维,但是这种思维具有要求具体内容的无限使命,并使内容遵循完满性的规范。笛卡尔认确定性为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现在我们意识到了思维的主观性一面:这就是说,第一,意识到思维是与客观性相反对的规定性;第二,意识到思维是有限性,是借有限的规定进行思考的…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8日
    208
  •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四篇 世界作为意志再论 Part1-在线阅读

    第 四 篇 世界作为意志再论 在达成自我认识时, 生命意志的肯定和否定 在认识一经出现时,情欲就引退。 ——昂克敌·杜伯隆:《邬布涅伽研究》 第二卷第216页 § 53 355 我们这考察的最后部分,一开始就可宣称为最严肃的一部 分;因为这部分所涉及的是人的行为,是和每人直接有关的题 材,没有人能够对之漠不关心或无所可否。并且把其他一切问题 都联系到这个题材…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8日
    195
  •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第十六章-在线阅读

    第十六章 家庭奴役法何以与气候性质有关 第一节 家庭奴役 奴 隶仅为家庭所用,而不是家庭的一部分。所以,我把奴隶所 受的奴役与某些国家中妇女所受的奴役区分开来,并把妇 女所受的奴役称为家庭奴役。 第二节 南方地区两性之间的 不平等与生俱来 在气候炎热地区,女子长到八九岁或十岁,就可以婚配和生育,所 以,当她们进入童年时,几乎就要结婚了①。到了二十岁她们就已经…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5日
    13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