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认识是主客体的双重建构过程

“新结构——新结构的连续加工制成是在其发生过程和历史过 程中被揭示出来的——既不是预先形成于可能性的理念王国之中, 也不是预先形成于客体之中,又不是预先形成于主体之中。这似乎 表明,新结构的历史-心理发生上的建构是真正组成性的,不能归结为 一组初始条件的状态。”①

皮亚杰认为,在认识过程中,当个体受到外部刺激时,他所反映

①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王宪钿等译,第104页,商务印书馆,1981。

的不是引起刺激的外物,而是受到刺激的主体自身的认识结构。也 就是说,一切客体都要通过主体的内在结构才能被认识,人本身就是 高度适应环境的被内在结构化了的生物机体,人的智慧本质上是一 种认识结构。那么,认识结构是从哪里来的呢?他说,人的认识结构 是物质性的机体结构在演化过程中自然发展的结果。但是认识结构 与机体结构有着本质的区别,机体结构是通过遗传和本能系统发展 而来的,认识结构作为一种机能则是个体与其周围世界相互作用的 结果。因此,皮亚杰在研究认识结构时,一直坚持把个体与环境的相 互作用作为他进行分析的出发点。

皮亚杰指出,认识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是图式(scheme),它最初指 动作的结构和组织。动作在同样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 移或概括,形成动态的可变结构。原始的图式是婴儿通过遗传获得 的吮吸、抓握等动作,以后在活动中,遗传性图式又逐渐分化为多种 动作图式并建立新的图式,直至出现复杂的思维运算图式即逻辑结 构。认识结构的这种演进是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实现的。同化是 把客观外界给与的东西整合到自己已有的心理结构图式之中,就像 胃肠吸收营养一样,是对经验材料的过滤和筛选。由于同化作用,主 体才能对刺激作出反应。但是同化是相对保守的,它只与不变或变 化不大的环境相适应,只能从量上丰富图式,不能从质上改变图式。 顺应指主体为了适应现实而对自己内部图式的改变。当环境的变化 使得主体图式已不能同化客体时,经过主体的自我调节就会导致图 式的质的改变,即调整原有图式或创立新图式去反映环境的新特点, 去同化新事物,可见顺应是主体自身的一种革新。顺应与同化是两 个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补充的过程,它们反映了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 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之间不断发展的平衡关系。在活动的基础上, 原始图式开始了最初的同化和顺应过程。每遇到新事物,原有的图 式总是力图去同化它。如果成功,原有图式便得到巩固与加强,认识 达到平衡;如果失败,便作出顺应,调整和创造新的图式去适应现实, 直至达到认识上新的平衡。这种不断发展着的平衡,就是认识结构 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见,人类所特有的认识结构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后天建构起来的,认识的本质就是建构。

这种建构过程不仅指主体内部认知结构的建立,还包括主体运 用内部结构对认识客体的建构。皮亚杰说,这是一个认识主体和认 识客体的双重建构过程。它从主体的活动这一身体和外界事物的接 触点开始,循着外部和内部两个方向发展。也就是说,认识的建构过 程包括内化与外化两方面,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内化指主体的外部 动作活动向内部协调的方向发展,最终形成大脑的思维结构。外化 指主体已经形成的内部图式向外部协调的方向发展,最终以一定的 图式结构去同化客体,从而在认识中建立客体的结构。

皮亚杰还特别指出,既然认识是一个主客体的双向建构过程, 那么它就必然带有创新的性质。他举了人造卫星发射这样的高级 技术创新活动来说明这个观点:“很明显,将这样一种组合说成是预 先确定了的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在谈到探索这种组合的念头的出 现时,我们发现,虽然这种探索念头的出现,标志着一系列早先设计 的终结,然而实现出来的组合则产生于早先设计所未能包括的一些 选择和协调。因此,就下述意义来讲,这个组合是一个新的东西:因 为它是一个或多个主体智力的产物,同时,它又向我们提供一些客 体,这些客体我们在进行积极探索、并建立特定的相互联系之前是 既不知道甚至也猜想不到的。”①在科学创新这样的典型认识建构过 程中,主体通过不断地选择和协调产生新的结构,客体也在与主体的 联系中不断翻新。科学知识、科学体系都是不断构成的结果,在认 识、理解的过程中总是包含有一定程度的发明,总有一些新的结构形 成,而这些新的结构以前既不存在于外在世界,也不存在于主体心灵 之中。原来不存在的认识结构和认识客体不断地形成,新东西层出 不穷,人的知识才能不断丰富和拓展。皮亚杰的建构论思想是对现 代哲学认识论的重要贡献,也是对马克思主义能动反映论的丰富和 补充。

①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王宪钿等译,第97—98页,商务印书馆,1981。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十卷-在线阅读

    第十卷 【1】一有多种意义,在前面关于词义的各种区别中已经说过了。在这些意义中,就其自身而不是就偶性而言,最初或最主要的有四种一。种是指那种单纯连续的东西,特别是那种自然连续的东西,而不是由于接触和捆绑在一起的一。在这里,最首要是指那种其运动更加单纯不可分的东西一。另种更指那种完整的和具有形式的东西,特别这种完整和形状出乎自然而非由于强制,例如被捆在一起或被…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30日
    183
  • 《圣经》-现代中文译本-路加福音-在线阅读

    序言 1:1 提阿非罗阁下:已经有好些人从事写作,报导在我们当中所发生的事。1:2 他们的报导是根据那些从开始就亲眼看见这些事,并且曾经传布这信息的人所叙述的。1:3 这一切我都从头仔细查考过了,所以我想按照次序向你报告,目的是让你知道你所学的道是正确的。 预言施洗者约翰的出生 1:5 希律王统治犹太的时候,有一个祭司,名叫撒迦利亚,是属于亚比雅祭司一班的;…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26日
    238
  • 第四节弗兰西斯·哈奇森

    弗兰西斯·哈奇森(Francis Hutcheson)于1694年出生在北爱尔 兰唐郡的德拉马利戈。1711—1717年在格拉斯哥大学学习文学和神 学。约于1720年应都柏林长老会派之邀建立了一所私立学院,并任院 长达10年之久。1730年任格拉斯哥大学道德哲学教授,直至1746年 逝世。他的主要著作有:《美和德观念的起源研究》(An Inquiry int…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341
  • 萧焜焘-《从黑格尔、费尔巴哈到马克思》-结束语-在线阅读

    结束语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正确地、简明地、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与发展中,是有其独立的创造性的贡献的。但是,当人们指出他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制定时,他郑重申明说:“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四十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

    书籍分录 2024年6月10日
    282
  • 第二篇 新康德主义

    新康德主义(Nenkantianismus)是 19世纪下半叶在德国兴起的 一个重要哲学流派,19 世纪 70 年代之后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新 康德主义得到广泛流行,不仅成为当时德国最重要的、占据主导地位 的哲学流派,而且其影响遍及欧洲大陆。在法国、奥地利、瑞士、俄国 等欧洲国家,这个流派不仅有众多的追随者,而且其思想还涉及政 治、文化等领域,对当时欧洲的…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日
    97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