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逻辑经验与物理经验

基于活动理论,皮亚杰在对认识作进一步考察的过程中,提出了 逻辑经验与物理经验的区分问题。按照传统经验论的看法,人首先 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获得感性经验,然后再对感性经验 进行抽象,将它上升为逻辑经验,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从感性认识向 理性认识的飞跃。但是,感性与理性是有着质的区别的,感性经验材 料的积累叠加,仍然是感性材料,就如同我们将一个声音听一千遍, 将一种颜色看一万遍,它们仍然是声音和颜色,而不能变成某种逻辑 关系概念。感官提供给我们的零散感知觉与抽象的范畴概念这两类 不同质的事物如何相互融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如 何实现,还需要进一步的证据。

康德休谟的启发下看到的正是这个问题,经验论之所以达不 到因果性范畴这样的理论思维层次,是因为个别的经验与普遍的科 学知识属于异质事物,异质事物之间的互通互变,其实还只是一个假 设,是一个悬疑的、有待探讨的问题。康德为解决这一认识论难题,

① 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吴福元译,第24页,商务印书馆,1980。

对人的认知能力进行了考察和论证。他论证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就 是把先验逻辑与一般逻辑相区别。一般逻辑只是根据一定的思想律 从已有的知识推出蕴含其中的其他知识;先验逻辑所具有的是一种 构成功能,它运用范畴的综合统一性构成对象的表象。这种功能具 有超越一般逻辑的“先天朝向客体”的特征,即综合统一的主动性。 如果说,一般逻辑处理的是概念与其属下的个别事物表象的关系,那 么先验逻辑处理的就是统一性功能与综合活动的关系。简而言之, 一般逻辑讲的是概念统摄表象,先验逻辑讲的是功能统摄活动。应 该说,这种功能的观点已经内含着某种发生学的潜在因素。

皮亚杰在康德认识论的基础上,把逻辑的区分推进到经验的区 分,即把人的经验区分为源于外物的感觉经验和源于操作的逻辑经 验,从而使思维起源和认知机制问题都获得了新的理解。他说,“一 切认识在初级水平都是从经验开始,但是从一开始我们就能区别出 从客体作出抽象的物理经验,和从主体活动间的协调作出反身抽象 的逻辑数学经验”①。这两种经验分别来自客体和主体,前者是我们 通过感官获得的有关客体性质的物理经验,后者是我们通过活动获 得的对于主客体关系的逻辑经验。实际上,皮亚杰是从经验的起源 中分解出感性的因素和逻辑的因素,并运用一套“临床描述技术”阐 述了这一新的研究成果。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人之初只是一个主客体还未分化的生命体, 他所具有的只是潜在的认识能力和生命的活动。人最初的活动在认 识论的意义上就是通过遗传得到的动作图式,如抓握、吮吸,以及探 究性反射,这些动作是人体的一些外部“操作”,是人的生命体自发 的、主动的活动。人通过这些活动与外界建立起最初的联系,并通过 活动的分化使自身与外界的联系逐渐复杂起来。皮亚杰是这样描述 儿童的认知产生过程的:“感知-运动图式的一系列的同化作用最后发 展成为一种动作的逻辑,包括各种关系和对应(即函数)的建立以及

①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王宪钿等译,第74页,商务印书馆,1981。

图式的分类(指相对于逻辑的分类而言);简言之,发展成为先后有次 序的和彼此集合的结构,组成日后思维运算的基础。”①逻辑的最初萌 芽是在动作中,动作在分化发展中建立起某种对应关系和次序,这些 外部操作的变化会引起人身体内部的变化,动作的次序内化到人的 头脑中,引发了大脑内部的操作,这便是思维形成的过程。思维就是 活动的内化。皮亚杰在这里用的“操作(operation)”一词②,不同于生 命体在外界刺激下的反应性动作,也就是说,不同于感官被动的感受 活动,这一专门的用法强调的是生命体主动实施的活动。

当我们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理解皮亚杰的操作概念时,便 会更清楚地看到操作区别于感性经验的特点:无论外部操作还是内 部操作,都是对各种关系的把握,而不是感知觉本身。“形式运演的 主要特征是它们有能力处理假设而不只是单纯地处理客体……但是 这个特点还牵涉到另一个同等重要的特点。儿童提出的假设并不是 客体,而是命题,假设的内容则是类、关系等等的能够直接予以证实 的命题内运演”。③ 皮亚杰把处理类、关系的假设(命题)视为一级运 演;如果处理的内容是命题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对运演进行的运演, 那就是二级运演;还有第三级运演,即在命题组合系统的水平上,由 反命题、互反命题、关联性命题所构成的交换群中发生的相互转化。 这里所说的形式运演即逻辑操作不是针对客体,而是针对关系的。 皮亚杰认为,逻辑经验的起源并不是感知觉,而是“操作”。人的外部 动作操作内化为人的心理操作,就产生了把握各种关系的逻辑的 “格”,这就是思维的开端。所以,与人的思维的产生直接相关的不是 感性经验,而是逻辑经验。这是一类全新的经验,当人主动地去作用 于外界事物时,他对自己的活动有所反思,并从中提取出自身活动与

① 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吴福元译,第12页,商务印书馆,1980。 ② 根据《韦伯斯特学术词典》(Webster's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的解释,操 作(operation)一词的基本含义第一项就是:“一项实际工作任务的执行,或是某事的 实施,而此事必须包含对于一些原则和程序的实际应用。”斯普林格菲尔德,梅廉出版 公司,1977。 ③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王宪钿等译,第52页,商务印书馆,1981。

事物关系的经验。这种体现了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逻辑经验,才是思 维的真正起源。

发生认识论告诉我们的是,没有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活动,仅靠被 动的感性直观,是不可能产生思维的。皮亚杰用大量观察实例说明了 思维的“格”直接来源于活动而不是来源于感性经验。他的研究没有停 留在康德的共时性平面上,而是深入到历时性立体空间中,将人的抽象 思维能力的形成同具有实践品格的操作相联系,从而对人的认识作了 现实的、历史的考察。这一实践研究突破了对认识逻辑结构横剖面的 静态解析,开拓了动态的纵向历史发生学的新视角。但是皮亚杰的研 究毕竟没有超出个体心理的范围,他只是以个体为样本来探索思维的 形成过程,虽然他也提到社会化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但他强 调的还是认识逻辑结构的个体发生机制。个体心理学的研究视域限 制了发生认识论的理论意义,这也是皮亚杰的观点和学派基本上局 限于心理学领域而未能在哲学上有更大影响的一个原因。

总而言之,思维的本质是构造功能,而不是反映功能;思维的构 造功能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逐步形成的。基于对思维本质的 深刻认识,认识论的基本立足点必须从被动直观的反映论改变到主 动创造的建构论。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第四章-在线阅读

    第 四 章 教育法应该与政体原则相适应 第一节 教育法 育法是我们最先接受的法律,它培养我们成为公民,所以, 每个家庭都应该依照包括所有家庭在内的那个大家庭的模 式治理。 教 如果全体人民有一个原则,那么人民的组成部分,即家庭也应有一 个原则。各种政体中的教育法也应该各不相同。在君主政体中,教育 法以荣宠为目标,在共和政体中,教育法以美德为目标,而在专制政体…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5日
    419
  • 赵林-《西方哲学史讲演录》-导论-在线阅读

    哲学是什么和哲学有什么⽤? —— 导论 —— 同学们,晚上好! 本学期我来给⼤家讲“西⽅哲学史”通识课,今天我先讲“导论”。 哲学课涉及⼀些⾮常抽象、同时也⾮常⾼深的问题,如何能够把这些抽象⽽⾼深的问题讲得让⼤家愿意听、听得懂,这是对我这门课程的⼀个严峻挑战。⼤家都知道,在我们这个特定的政治环境⾥,同学们从中学时代,就开始受到哲学的教育,进⼊⼤学后又要学⼀门…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3日
    685
  • 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第二十六章 圣礼中的矛盾-在线阅读

    第二十六章 圣礼中的矛盾 正像宗教的客观本质——上帝之本质——一样,宗教的主观 本质,由于一些可以理解的原因,也归结为纯粹的矛盾。 宗教之主观的本质关键,一方面是信仰与爱;另一方面,就宗 教外在地表现于礼拜仪式中而言,则是洗礼与圣餐礼这两种圣礼。 信仰之圣礼是洗礼,而爱之圣礼则是圣餐礼。严格地说,只存在有 这么两种圣礼,就像宗教只有两个主观的本质关键——信仰…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20日
    344
  • 文聘元-《西方哲学的故事》-第十二章 一切为了主-在线阅读

    第十二章一切为了主 本章之所以用这个标题,是因为托马 斯·阿奎那的整个哲学有一个中心 ——上帝,他为主献出了一切。 这一章我们来探讨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 我们之所以用《一切为了主》这个标题,是因为托马斯·阿 奎那的所有哲学有一个中心——上帝,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 他热爱的主,像布莱恩·亚当斯在他那首传遍世界的歌里所说: “Everything I do, …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17日
    710
  • 赵林-《古希腊文明的光芒》-第5章 希腊城邦的宗教-在线阅读

    第V章 希腊城邦的宗教 尽管古希腊被称为西方哲学与理性的摇篮,但脱离了宗教的古希 腊城邦是不完整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宗教影响着城邦的方方面 面,甚至与城邦保持一种“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在本章中,我 将详细阐述希腊城邦宗教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后世社会文化的影响。第I节 希腊城邦的文化背景与特点 在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以军队为后盾建立统一的 “…

    书籍分录 2025年3月4日
    87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