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逻辑经验与物理经验

基于活动理论,皮亚杰在对认识作进一步考察的过程中,提出了 逻辑经验与物理经验的区分问题。按照传统经验论的看法,人首先 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获得感性经验,然后再对感性经验 进行抽象,将它上升为逻辑经验,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从感性认识向 理性认识的飞跃。但是,感性与理性是有着质的区别的,感性经验材 料的积累叠加,仍然是感性材料,就如同我们将一个声音听一千遍, 将一种颜色看一万遍,它们仍然是声音和颜色,而不能变成某种逻辑 关系概念。感官提供给我们的零散感知觉与抽象的范畴概念这两类 不同质的事物如何相互融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如 何实现,还需要进一步的证据。

康德在休谟的启发下看到的正是这个问题,经验论之所以达不 到因果性范畴这样的理论思维层次,是因为个别的经验与普遍的科 学知识属于异质事物,异质事物之间的互通互变,其实还只是一个假 设,是一个悬疑的、有待探讨的问题。康德为解决这一认识论难题,

① 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吴福元译,第24页,商务印书馆,1980。

对人的认知能力进行了考察和论证。他论证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就 是把先验逻辑与一般逻辑相区别。一般逻辑只是根据一定的思想律 从已有的知识推出蕴含其中的其他知识;先验逻辑所具有的是一种 构成功能,它运用范畴的综合统一性构成对象的表象。这种功能具 有超越一般逻辑的“先天朝向客体”的特征,即综合统一的主动性。 如果说,一般逻辑处理的是概念与其属下的个别事物表象的关系,那 么先验逻辑处理的就是统一性功能与综合活动的关系。简而言之, 一般逻辑讲的是概念统摄表象,先验逻辑讲的是功能统摄活动。应 该说,这种功能的观点已经内含着某种发生学的潜在因素。

皮亚杰在康德认识论的基础上,把逻辑的区分推进到经验的区 分,即把人的经验区分为源于外物的感觉经验和源于操作的逻辑经 验,从而使思维起源和认知机制问题都获得了新的理解。他说,“一 切认识在初级水平都是从经验开始,但是从一开始我们就能区别出 从客体作出抽象的物理经验,和从主体活动间的协调作出反身抽象 的逻辑数学经验”①。这两种经验分别来自客体和主体,前者是我们 通过感官获得的有关客体性质的物理经验,后者是我们通过活动获 得的对于主客体关系的逻辑经验。实际上,皮亚杰是从经验的起源 中分解出感性的因素和逻辑的因素,并运用一套“临床描述技术”阐 述了这一新的研究成果。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人之初只是一个主客体还未分化的生命体, 他所具有的只是潜在的认识能力和生命的活动。人最初的活动在认 识论的意义上就是通过遗传得到的动作图式,如抓握、吮吸,以及探 究性反射,这些动作是人体的一些外部“操作”,是人的生命体自发 的、主动的活动。人通过这些活动与外界建立起最初的联系,并通过 活动的分化使自身与外界的联系逐渐复杂起来。皮亚杰是这样描述 儿童的认知产生过程的:“感知-运动图式的一系列的同化作用最后发 展成为一种动作的逻辑,包括各种关系和对应(即函数)的建立以及

①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王宪钿等译,第74页,商务印书馆,1981。

图式的分类(指相对于逻辑的分类而言);简言之,发展成为先后有次 序的和彼此集合的结构,组成日后思维运算的基础。”①逻辑的最初萌 芽是在动作中,动作在分化发展中建立起某种对应关系和次序,这些 外部操作的变化会引起人身体内部的变化,动作的次序内化到人的 头脑中,引发了大脑内部的操作,这便是思维形成的过程。思维就是 活动的内化。皮亚杰在这里用的“操作(operation)”一词②,不同于生 命体在外界刺激下的反应性动作,也就是说,不同于感官被动的感受 活动,这一专门的用法强调的是生命体主动实施的活动。

当我们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理解皮亚杰的操作概念时,便 会更清楚地看到操作区别于感性经验的特点:无论外部操作还是内 部操作,都是对各种关系的把握,而不是感知觉本身。“形式运演的 主要特征是它们有能力处理假设而不只是单纯地处理客体……但是 这个特点还牵涉到另一个同等重要的特点。儿童提出的假设并不是 客体,而是命题,假设的内容则是类、关系等等的能够直接予以证实 的命题内运演”。③ 皮亚杰把处理类、关系的假设(命题)视为一级运 演;如果处理的内容是命题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对运演进行的运演, 那就是二级运演;还有第三级运演,即在命题组合系统的水平上,由 反命题、互反命题、关联性命题所构成的交换群中发生的相互转化。 这里所说的形式运演即逻辑操作不是针对客体,而是针对关系的。 皮亚杰认为,逻辑经验的起源并不是感知觉,而是“操作”。人的外部 动作操作内化为人的心理操作,就产生了把握各种关系的逻辑的 “格”,这就是思维的开端。所以,与人的思维的产生直接相关的不是 感性经验,而是逻辑经验。这是一类全新的经验,当人主动地去作用 于外界事物时,他对自己的活动有所反思,并从中提取出自身活动与

① 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吴福元译,第12页,商务印书馆,1980。 ② 根据《韦伯斯特学术词典》(Webster's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的解释,操 作(operation)一词的基本含义第一项就是:“一项实际工作任务的执行,或是某事的 实施,而此事必须包含对于一些原则和程序的实际应用。”斯普林格菲尔德,梅廉出版 公司,1977。 ③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王宪钿等译,第52页,商务印书馆,1981。

事物关系的经验。这种体现了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逻辑经验,才是思 维的真正起源。

发生认识论告诉我们的是,没有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活动,仅靠被 动的感性直观,是不可能产生思维的。皮亚杰用大量观察实例说明了 思维的“格”直接来源于活动而不是来源于感性经验。他的研究没有停 留在康德的共时性平面上,而是深入到历时性立体空间中,将人的抽象 思维能力的形成同具有实践品格的操作相联系,从而对人的认识作了 现实的、历史的考察。这一实践研究突破了对认识逻辑结构横剖面的 静态解析,开拓了动态的纵向历史发生学的新视角。但是皮亚杰的研 究毕竟没有超出个体心理的范围,他只是以个体为样本来探索思维的 形成过程,虽然他也提到社会化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但他强 调的还是认识逻辑结构的个体发生机制。个体心理学的研究视域限 制了发生认识论的理论意义,这也是皮亚杰的观点和学派基本上局 限于心理学领域而未能在哲学上有更大影响的一个原因。

总而言之,思维的本质是构造功能,而不是反映功能;思维的构 造功能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逐步形成的。基于对思维本质的 深刻认识,认识论的基本立足点必须从被动直观的反映论改变到主 动创造的建构论。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古希腊]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第一卷-第七章-在线阅读

    劝戒人不要夸耀,凡是想要有所表现的人,就应当努力使自己 真正成为他所想要表现的那样的人。一个人自己不是那样的人而 冒充为那样的人,一定会给自己引起麻烦和讪笑,而且还可能给国 家带来耻辱和损害。 让我们再考虑一下,由于苏格拉底劝戒他的门人不要夸耀,是 不是会激励他们追求德行。他常说:通向光荣的大道没有比真正 成为自己所希望表现的那样好人更好的了。为了证明他所说…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4日
    322
  • 马工程版-《西方哲学史》-第十四章 费希特哲学与谢林哲学-在线阅读

    第十四章 费希特哲学与谢林哲学 德国诗人亨利希·海涅说:“德国被康德引入了哲学的道路,因此哲学变 成了一件民族的事业。”① 而费希特与谢林把康德哲学发展为彻底的先验唯心 论,把人的自我意识夸大为决定一切的绝对自我或普遍精神,从而建构了他们 唯心主义的世界观、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他们的哲学是康德哲学与黑格 尔哲学之间承前启后的发展阶段。 第一节 费 希 特…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5日
    251
  • [美]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第七章 叔本华-在线阅读

    第七章叔本华 一、时代背景 为什么十九世纪上半叶涌现出那么一大批为时代代言的悲观主义人物?他们中有诗人——英国的拜伦、法国的缪塞、德国的海涅、意大利的莱奥帕尔迪 [1] 、俄国的普希金和莱蒙托夫 [2] ,有作曲家——舒伯特、舒曼、肖邦,甚至包括后来的贝多芬,尽管实为悲观主义者的他总是试图证明自己是个乐观主义者;最重要…

    书籍分录 2025年1月20日
    377
  •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版 序-在线阅读

    第 二 版 序 16 不是为了同时代的人们、不是为了同祖国的人们,而是为了 人类,我才献出今日终于完成的这本书。我在这样的信心中交出 它,相信它不会对于人类没有价值;即令这种价值,如同任何一 种美好的事物常有的命运一样,要迟迟才被发觉。因为,只是为 了人类,而不可能是为了这转瞬即逝的当代,这个唯个人眼前妄 念是务的世代,我这脑袋在几乎是违反自己意愿的情况下,…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8日
    249
  • 《圣经》-现代中文译本-歌罗西书-在线阅读

    1:1 我是保罗;我奉上帝的旨意作基督耶稣的使徒。我和提摩太弟兄1:2 写信给你们在歌罗西的信徒,就是在基督里忠心的弟兄姊妹们。愿我们的父上帝赐恩典、平安给你们!感谢的祷告1:3 在替你们祷告的时候,我们常常感谢上帝,就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父亲;1:4 因为我们听见你们对基督耶稣有信心,对所有信徒有爱心。1:5 起初,福音真道传到你们那里的时候,你们就听见了…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26日
    18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