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阿德勒与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是奥地利医生和心理学家,曾 是弗洛伊德学派的核心人物之一,因反对弗洛伊德性欲决定人生的观 点而与这个学派分道扬镳,另创个体心理学体系。主要著作有:《个体 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Practice and Theory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 1920),《生命的意义》(Der Sinn des Lebens,中译本题为《自卑与超越》, 1932),《理解人性》(Menschenkenntnis,1918)等。

一自卑感与优越感

阿德勒自幼身体有残疾,对于自卑心理的切身感受成为日后激发 他从事研究的动力。他认为,自卑心理本身并不是一种变态,也不只是 出现在残疾人身上,而是每一个正常人都曾经感受过的。“我们每个人 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 希望加以改进的。”①人的生理器官总有不完善的地方或缺陷,特别是在

①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黄光国译,第46页,作家出版社,1986。

儿童时期,由于器官发育尚不成熟,体力智力都难以与成年人相匹敌。 人对于自己这种无奈处境的意识,就是自卑感。只有当自卑感变成精 神生活中长久潜伏的暗流时,才会形成“自卑情结”。“当个人面对一个 他无法适当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 的便是自卑情结。”①处于自卑情结中的人往往逃避责任、自甘堕落,甚 至进而出现精神病症状。

但是,自卑感并不是只能导致消极的结果,在另外一种情况下, 它也能激发人的潜能,变成助入成功的动力。因为人的本性中有一 种向上的内趋力,他不会甘心于弱小、有缺陷的现状,而总要追求改 变逆境和对于自我的超越,这是生命现象的基本事实。也就是说,为 了克服自卑感,人的向上意志会驱使人产生力求补偿自身缺陷的努 力。补偿原则的存在,使得优越感总是伴随着自卑感出现,“对优越 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类的通性”②。阿德勒高度评价自卑感和优越感这 两种心理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他说:“事实上,依我看来,我们 人类的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③“在每件人类的创作之 后,都隐藏有对优越感的追求,它是所有对我们文化贡献的源泉。人 类的整个活动都沿着这条伟大的行动线——由下到上,由负到正,由 失败到成功——向前推进。”④自卑感代表了承认自身不足、处境艰难 的坦白态度,优越感则体现了永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超越的积极 态度,这两种自我意识都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尽管阿德勒 将人类文化的起源归结为自卑感和优越感等心理因素是过于简单 了,但是他明确反对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性欲和俄狄浦斯情结在人生 中的决定作用,认为在人的行为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原始的性本能, 而是以“向上意志”为特征的后天形成的个体人格,这说明他已经超 越了狭隘的性本能学说,更为关注人们在面对生活世界各种复杂难

①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黄光国译,第47页,作家出版社,1986。 ② 同上书,第61页。 ③ 同上书,第50页。 ④ 同上书,第 61—62页。

题时的心理状态和精神活动。

二生活意义与生活风格

阿德勒心理哲学的代表作《自卑与超越》原书的名字是《生命的 意义》,这个书名恰当地表达了他对自己研究方向的定位,他讨论人 的心理问题,最终是为了探寻人生的意义。

阿德勒认为:“人类生活于‘意义’的领域之中。我们所经验到的, 并不是单纯的环境,而是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我们一直是以 我们赋予现实的意义来感受它,我们所感受的,不是现实本身,而是 它们经过解释后之物。”①在阿德勒看来,意义就是对生活的解释,是 人类对于生活的理解,而且这种理解必须是可以沟通的。“事实上, 属于私人的意义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意义只有在和他人交往时,才有 存在的可能。”②“所有真正‘生活意义’的标志是:它们都是共同的意 义: 它们是别入能够分享的意义,也是能被别人认定为有效的意 义。”③正因为生活意义的存在方式是共享性的、社会性的,所以,“奉 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④。我们看到,阿德勒对于生活意义的理解, 已经超出个体心理范畴,而进入到更广阔的社会关系领域。 既然意义是对于生活的解释,它就是后天形成的、基于现实经验 的,因而也是不完全的甚至充满错误的。对于生活意义的不同理解, 会使人养成不同的生活风格,也就是基于“‘对这世界和对自己应该 期待些什么’的最深层和最持久的概念”⑤之上的、人们应对生活中各 种问题的处事方式。阿德勒认为,在生命开始第五年末了之际,儿童 就已经发展出一套独特而固定的行为模式,也就是形成了自己的“生 活风格”。如果此时形成的生活风格是歪曲或错误的,将影响人的一

①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黄光国译,第7页,作家出版社,1986。 ② 同上书,第11页。 ③ 同上书,第12页。 ④ 同上书,第13 页。 ⑤ 同上书,第15页。

生。有三种情境最容易使入将错误的意义赋予生活。第一种情境是 要儿时期患病或有先天的身体器官缺陷,虽然我们能举出许多在这 种逆境下奋发成功的例子,说明这些因素并不绝对导致入们采用错 误的生活模式,但社会的不公正待遇会使相当多处于这种境况下的 孩子丧失希望,变得自卑、自闭。第二种情境是对儿童的娇宠和纵 容,被娇纵的孩子不仅以自我为中心而且不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 力,在达不到目的时往往走向反叛、报复、破坏等与社会为敌的道路。 第三种情境是儿童的被忽视,比如孤儿和私生子,缺乏爱心的环境使 这些孩子变得冷漠、多疑,不懂合作,没有信心。阿德勒并不认为生 活风格一经形成就无法改变,相反,他认为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帮助 人们修正对于生活的错误理解,重建正确的生活风格。为此,他强调 儿童早期生活环境的重要性和父母师长的责任,并认为良好的社会 架构有助于合作精神的养成和健康人格的塑造。

三个体心理学

围绕着对于生活意义的阐述,阿德勒建立了他的“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在个体心理学中,力争摆脱自卑追求卓越,是入 类的普遍心理。因此,补偿原则是激发人各种行为的动力之源,它既有 可能激励人做出伟大成就,又有可能由于所求过高而导致人精神失常。 儿童从小在各自特殊的成长环境中所形成的一套适于自己的克服自卑 困境的补偿方法,成为他独特的“生活风格”,生活风格是个体人格的原 型。由于阿德勒对形成生活风格的环境因素的强调,他的个体心理学 所探讨的心理问题,实质上都离不开入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他将这些关 系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居住于地球这 个贫瘠星球的表面,借我们居住之处供给我们的资源而成长,为了生存 和人类的福祉,每一个人都要以某种职业身份在世界上立足。其次是 人与人的关系。单个人的脆弱性和种种限制,使得他无法独自生存,只 有和同类合作共处,才能达到人生的目标。第三是与异性的关系。必 须使两性关系得到正确处理,人类才得以延续和发展。“个体心理学发 现(individual psychology):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可以归纳于职业、社会和性这三个主要问题之下。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作反应时,都 明白地表现出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①阿德勒以现实的社会 关系作为个体心理成长的依据,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对于人生意义的 积极理解:“生活的意义是——对同伴发生兴趣,作为团体的一分子,并 对人类幸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②

弗洛伊德的心理研究遵循的是因果律,他认为,人生的路线是一 个定数,儿童时期的经验对人格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且这个经验明 确地局限于性的范围。阿德勒却宣称,“个体心理学扬弃了决定 论”③,决定人类行为的不只是有限的以往经验,更重要的是无限的未 来期望,即使是虚幻的、潜意识中的期待,而且这种期待决不仅仅限 于性的方面,它是一种促人奋发的“自我的理想”。

阿德勒对弗洛伊德主义的修正主要表现在人格理论的基础和动 力问题上,弗洛伊德以人的无意识本能作为人格的基础,这是先天 的;阿德勒则以由社会影响形成的文化无意识作为人格的基础,这是 后天的。弗洛伊德把本能的性冲动视为推动人格发展的主要动力, 阿德勒则把“追求优越”、“环境影响”和“创造性行为模式”当做入格发 展的主要动力。可见,阿德勒批判了弗洛伊德的先天本能论,强调了 后天环境的影响和创造性自我的作用。当然,他对于社会关系的理 解还只是浅层次的,对于其背后的经济、政治、文化因素还缺乏更深 刻的研究。他对于补偿作用的过分强调,作为对人的心理成长的认 识,也未免失于简单和片面。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赵林-《告别洪荒:人类文明的演进》-三版前言-在线阅读

    三版前言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自从1997年和1998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和东方出 版中心先后出版了《西方宗教文化》和《告别洪荒:人类文明的演进》这 两本书以来,不觉之间,二十余年已逝,本人亦从雄心勃勃的学界新锐, 一晃而成为满头华发的垂暮老朽。2005年,武汉大学出版社曾经把这两本 书与我的另外三部著作(《协调与超越:中国思维方式探讨》《浪漫之魂: 让-雅克·…

    书籍分录 2025年3月4日
    38
  • 欧里庇得斯悲剧-《美狄亚》-(四)第一合唱歌-在线阅读

    (四)第一合唱歌 歌队 (第一曲首节) 神圣的河水在倒流, 正义和一切秩序在逆转。 男子汉的心变得奸诈, 当着神发的誓也不再可靠。 传言变得对我们有利, 给女人的生活带来了好名。 女人开始受到尊敬; 不会再遣到恶言的诽谤。 (第一曲次节) 诗人们将停止古来 有辱我们名节的歌声。 福波斯,这诗人的班头, 没有把诗歌的天才 赋予女人的心灵; 不然,我们也会嗜出 …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4日
    427
  •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线阅读-03

    一 史前各文化阶段 摩尔根是第一个具有专门知识而尝试给人类的史前史建立一个确定的系统的人;他所提出的分期法,在没有大量增加的资料认为需要改变以前,无疑依旧是有效的。 在三个主要时代——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中,不消说,他所研究的只是前两个时代以及向第三个时代的过渡。他根据生活资料生产的进步,又把这两个时代中的每一时代分为低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因…

    书籍分录 2024年4月30日
    573
  • 第五节 洛克的实体学说

    洛克认为感觉和反省是观念的来源,不论何种复杂的观念都可 以还原为简单的感觉观念和反省观念,不过,有一种观念是例外,那 就是实体的观念。洛克直言不讳地说:“我承认另有一种观念,人类 有了这种观念是会普遍有用的,按照一般所说,人们好像是有这种观 念的。这种观念就是实体的观念,我们借感觉或反省得不到、也不可 能得到这种观念。”① 根据洛克的知识起源理论,既然实体的…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279
  •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篇 世界作为表象初论 Part1-在线阅读

    第一篇 世界作为表象初论 服从充分根据律的表象 经验和科学的客体 跳出童年时代吧,朋友,觉醒呵! ——J.J.卢校 § 1 33 “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一个真理,是对于任何一个生活着 和认识着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不过只有人能够将它纳入反省的, 抽象的意识罢了。并且,要是人真的这样做了,那么,在他那儿 就出现了哲学的思考。于是,他就会清楚而确切地明白,他不认…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8日
    14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