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现象学心理学

萨特早年曾接受过严格的古典哲学和现代哲学的训练,因而在 西方思想史和哲学史领域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修养。从他一生 思想的形成与变化中不难看出,很多前辈思想家的理论都对他产生 了深刻的影响,其中较为明显的有;笛卡尔的“我思”、康德的“理性批 判”、黑格尔的辩证法、克尔凯郭尔的神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以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等等。然而,真正为萨特的 存在主义哲学体系奠定思想基础的还是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 的存在哲学。

在德国留学期间,萨特接受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这使他的哲学思 想发生了决定性的转变。萨特相信,现象学提供了研究入的意识、探 索人生意义和理解人与世界关系的有效方法。在萨特看来,胡塞尔 的著名命题“任何意识都是对于某物的意识”的深远意义在于,它宣 布了所谓“内在性”哲学的终结。与“内在性”哲学相反,现象学则是一 种超越性的哲学,它把我们抛到充满危险的世界中,这也就是海德格 尔所说的“存在就是在-世界-中”的含义。萨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理 解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的:“意识作为对不同于它自身的事物的意识 而存在的这种必然性,胡塞尔称之为‘意向性’。”①而且,萨特进一步 指出,我们对于事物的意识并非仅限于对它们的认识,认识只是对事 物意识的可能形式之一,此外,我们“还能爱它、怕它、恨它,这种由意 识自身对意识的超越,人们也称之为‘意向性’,它在害怕、憎恨和爱 情中重又发现了自身”②。因此,情感也是意识揭示世界的一些方式, 它们揭示出事物本身可爱的、可怕的和可恨的性质。比如我们爱一 个女人,这是因为她本身是可爱的。萨特相信,这样就可以彻底摆脱 所谓“内在的生活”,“因为归根结底一切都存在于外面,一切,甚至我 们自己:都在外面,在世界中,在他人中”③。

根据他所理解的意向性概念,萨特建立起自己关于“自我”、“我 思”、“情绪”和“想像”的现象学心理学理论。在对“自我”的分析中,萨 特并没有拘泥于胡塞尔的成说,他将意向性的思想贯彻到底,并把 “自我”完全清除出意识的先验领域。在萨特看来,既然意识仅仅由 意向性来定义自身,那么胡塞尔仍然保留的先验的人格的“我(Je)”对 于先验意识来说就是完全多余的。而且,如果假定一个在意识后面

①② 萨特:《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基本观念:意向性》,载于萨特《自我的超越 性》,第112页,巴黎,弗兰哲学出版社,1978。 ③ 同上,载于萨特《自我的超越性》,第113页,巴黎,弗兰哲学出版社,1978。

的先验的我,那就是意识的死亡。因为先验的纯粹意识是一个绝对 的自发性,它本身是一种没有任何内容的透明性,因此它是一个非实 体的绝对。相反,“我”只能是一个相对的存在,即意识的一个对象。 萨特指出,笛卡尔与胡塞尔的失误的根源在于把“我思”描述为一个 反思活动,萨特把这种反思称做第二级的意识。而在萨特看来,第一 级的意识是非反思的意识,这种意识在意识到一个超越对象的同时 非设置地意识到自身,也就是说,这种意识并没有把自身设置为对 象。萨特由此断言,在第一级的非反思的意识中根本没有“我”,这个 “我”只能在被反思的意识中显现并且被直观所把握,因此它虽然不 是物理的超越对象(如椅子等),但它仍然是反思行为的一种新的超 越对象。这样,自我就被彻底驱逐出先验意识的领域,而非反思的先 验意识则恢复了它的原始透明性。一方面,先验意识是一个空无,因 为一切物理的、心理-物理的和心理的对象以及一切真理和价值都在 它之外;另一方面,它又是一切,因为它是对所有这些对象的意识。 这样,萨特自信实现了两个目标:一个是通过把自我变成对象而剥夺 了它的主体特权,从而驳斥了唯我论;另一个是通过区分自发的意识 和心理的东西即自我(Ego)而把意识掏空,从而强迫意识投入到现实 世界中去,由此堵塞了逃避现实的唯心主义之路。

据此,萨特指出,情绪的意识首先是非反思的意识,它首先是对 世界的意识。比如,害怕首先是对某物感到害怕,它只有在非设置的 形式上才是对自身的意识。萨特还根据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对知觉 和想像作出了区分:如果说意识总是对于某物的意识,那么知觉与想 像则是意识对于其对象的两种主要的基本态度,知觉以现时存在的 东西为对象因而是被动的,相反,想像则以不在场或非现实的东西为 对象因而具有自由的创造力。萨特进一步指出:“想像决不是意识的 一种偶然特征,它实际上是意识的一种本质的和先验的条件。”①然 而,为了使意识能够想像,意识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本性呢?萨特的结

①萨特:《想像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Imagination),第218—219页,梅休 因有限公司,1978。

论是,意识之所以能够想像,是因为意识总是自由的,但又总是在一 种处境之中。一言以蔽之:“非现实的东西是由一种停留在世界之中 的意识在世界之外创造出来的;而且,人之所以能够进行想像,正因 为他先验地是自由的。”①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
(0)

相关推荐

  • 亚里士多德-《问题集》-第二部分-在线阅读

    第十一卷 声音方面的问题 【1】在各种感觉中,为什么听觉最容易出现天生的缺陷?是因为,听觉和声音可以被认为是来自相同的本原吗?作为声音之一种的语言似乎最易被破坏,也最难完善。有事实表明这一点:在我们出生之后,很长时间说不成话;因为开始时一,我们完全不能说,过了段时间,我们才咿呀学语。由于语言容易被破坏,而语言(它是一种声音)和听觉两者又有着相同的本原,所以,…

    书籍分录 6天前
    14
  •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八卷-在线阅读

    第八卷 【1】 谁也不会有异议,立法者最应关心的事情是青少年的教育,因为那些没有这样做的城邦的政体都深受其害。应该教育公民适应他生活于其中的政体,因为每一政体一开始就形成了其固有的习俗,起着保存该政体自身的作用。例如,平民制的特征之于平民政体,寡头制的特征之于寡头政体,其习惯特征愈优良,由之而来的政体也就愈修明。 一切能力和技术的个别运用,都需要预先的训练和…

    书籍分录 6天前
    22
  •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十四卷-在线阅读

    第十四卷 【1】关于这种实体我们就说这么多罢,所有的人都把本原当作是对立物,如像在自然的东西中那样,关于不被运动的实体也无不同。既然一切事物的本原不允许有先在的东西,如若有其他东西存在,那么本原也就不可能是本原了。这正像有人说白作为自身而不作为他物是本原,然而白却依存于主体,作为他物而是白,主体是先在的东西,而且万物都从对立物生成,如像从某种载体那样,从而在…

    书籍分录 6天前
    9
  • 第三节德国启蒙运动的理论焦点

    一人的规定性 文艺复兴以后,人成为思想文化关注的中心。人的图像在逐步 脱离神的束缚,获得人本身应有的尊严和自由。莱布尼茨和斯宾诺 莎的唯理论哲学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认为人是神创造的,因而是圆满 的,达到观念的清楚性应是人的最终目标,人向这个方向迈出的每一 步都会增加人的幸福。人的最高的善就在于寻找和发现真理,但只 有少数博学之士才能实现这个理想。这种观点遭到托…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138
  • 第一章 黑格尔学派

    黑格尔在世时,于 1826年亲自领导创办了“科学批判协会”, 1827年,在他的学生甘斯的努力下,创办了《科学批判年鉴》,这样 在黑格尔周围,就聚集了一批学生中的忠实追随者,形成了“黑格 尔学派”。据考证,约在19世纪 20年代末,“黑格尔学派”这一称 呼就在被使用。他们的活动基本上围绕着《科学批判年鉴》进行, 主要是对来自各知识领域的新出版物进行评论。尽管…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135
关注微信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