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现象学心理学

萨特早年曾接受过严格的古典哲学和现代哲学的训练,因而在 西方思想史和哲学史领域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修养。从他一生 思想的形成与变化中不难看出,很多前辈思想家的理论都对他产生 了深刻的影响,其中较为明显的有;笛卡尔的“我思”、康德的“理性批 判”、黑格尔的辩证法、克尔凯郭尔的神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以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等等。然而,真正为萨特的 存在主义哲学体系奠定思想基础的还是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 的存在哲学。

在德国留学期间,萨特接受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这使他的哲学思 想发生了决定性的转变。萨特相信,现象学提供了研究入的意识、探 索人生意义和理解人与世界关系的有效方法。在萨特看来,胡塞尔 的著名命题“任何意识都是对于某物的意识”的深远意义在于,它宣 布了所谓“内在性”哲学的终结。与“内在性”哲学相反,现象学则是一 种超越性的哲学,它把我们抛到充满危险的世界中,这也就是海德格 尔所说的“存在就是在-世界-中”的含义。萨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理 解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的:“意识作为对不同于它自身的事物的意识 而存在的这种必然性,胡塞尔称之为‘意向性’。”①而且,萨特进一步 指出,我们对于事物的意识并非仅限于对它们的认识,认识只是对事 物意识的可能形式之一,此外,我们“还能爱它、怕它、恨它,这种由意 识自身对意识的超越,人们也称之为‘意向性’,它在害怕、憎恨和爱 情中重又发现了自身”②。因此,情感也是意识揭示世界的一些方式, 它们揭示出事物本身可爱的、可怕的和可恨的性质。比如我们爱一 个女人,这是因为她本身是可爱的。萨特相信,这样就可以彻底摆脱 所谓“内在的生活”,“因为归根结底一切都存在于外面,一切,甚至我 们自己:都在外面,在世界中,在他人中”③。

根据他所理解的意向性概念,萨特建立起自己关于“自我”、“我 思”、“情绪”和“想像”的现象学心理学理论。在对“自我”的分析中,萨 特并没有拘泥于胡塞尔的成说,他将意向性的思想贯彻到底,并把 “自我”完全清除出意识的先验领域。在萨特看来,既然意识仅仅由 意向性来定义自身,那么胡塞尔仍然保留的先验的人格的“我(Je)”对 于先验意识来说就是完全多余的。而且,如果假定一个在意识后面

①② 萨特:《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基本观念:意向性》,载于萨特《自我的超越 性》,第112页,巴黎,弗兰哲学出版社,1978。 ③ 同上,载于萨特《自我的超越性》,第113页,巴黎,弗兰哲学出版社,1978。

的先验的我,那就是意识的死亡。因为先验的纯粹意识是一个绝对 的自发性,它本身是一种没有任何内容的透明性,因此它是一个非实 体的绝对。相反,“我”只能是一个相对的存在,即意识的一个对象。 萨特指出,笛卡尔与胡塞尔的失误的根源在于把“我思”描述为一个 反思活动,萨特把这种反思称做第二级的意识。而在萨特看来,第一 级的意识是非反思的意识,这种意识在意识到一个超越对象的同时 非设置地意识到自身,也就是说,这种意识并没有把自身设置为对 象。萨特由此断言,在第一级的非反思的意识中根本没有“我”,这个 “我”只能在被反思的意识中显现并且被直观所把握,因此它虽然不 是物理的超越对象(如椅子等),但它仍然是反思行为的一种新的超 越对象。这样,自我就被彻底驱逐出先验意识的领域,而非反思的先 验意识则恢复了它的原始透明性。一方面,先验意识是一个空无,因 为一切物理的、心理-物理的和心理的对象以及一切真理和价值都在 它之外;另一方面,它又是一切,因为它是对所有这些对象的意识。 这样,萨特自信实现了两个目标:一个是通过把自我变成对象而剥夺 了它的主体特权,从而驳斥了唯我论;另一个是通过区分自发的意识 和心理的东西即自我(Ego)而把意识掏空,从而强迫意识投入到现实 世界中去,由此堵塞了逃避现实的唯心主义之路。

据此,萨特指出,情绪的意识首先是非反思的意识,它首先是对 世界的意识。比如,害怕首先是对某物感到害怕,它只有在非设置的 形式上才是对自身的意识。萨特还根据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对知觉 和想像作出了区分:如果说意识总是对于某物的意识,那么知觉与想 像则是意识对于其对象的两种主要的基本态度,知觉以现时存在的 东西为对象因而是被动的,相反,想像则以不在场或非现实的东西为 对象因而具有自由的创造力。萨特进一步指出:“想像决不是意识的 一种偶然特征,它实际上是意识的一种本质的和先验的条件。”①然 而,为了使意识能够想像,意识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本性呢?萨特的结

①萨特:《想像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Imagination),第218—219页,梅休 因有限公司,1978。

论是,意识之所以能够想像,是因为意识总是自由的,但又总是在一 种处境之中。一言以蔽之:“非现实的东西是由一种停留在世界之中 的意识在世界之外创造出来的;而且,人之所以能够进行想像,正因 为他先验地是自由的。”①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赵林-《西方哲学史讲演录》-第二讲 希腊形⽽上学的源端-在线阅读

    第⼆讲 希腊形⽽上学的源端 上⼀次我们讲希腊⾃然哲学的发展梗概,到了德谟克利特以后,希腊⽂化的⿍盛时期也就差不多过去了。再往后,进⼈亚历⼭⼤开创的希腊化时代,也出现过⼀些原⼦论者,如伊壁鸠鲁等,但是那都是希腊哲学的末流,哲学的重⼼已经不在于探讨世界的本原问题了。关于希腊化时期的哲学,我会在后⾯讲到。今天这堂课我要给⼤家讲的,是古希腊形⽽上学的开端。这⾥主要涉…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3日
    233
  • [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三卷 第一章-在线阅读

    第一章 柏拉图 (公元前427—前347年) 柏拉图(Plato)是雅典公民,阿里斯通的儿子。他的母亲是珀里克提 俄涅(Perictione)〔或波托妮(Potone)〕,这个人把自己的血统追溯到梭 伦。因为梭伦有一个兄弟,叫德洛庇德(Dropides);他是克里底亚的父 亲,而克里底亚是卡拉埃斯克鲁(Callaeschrus)的父亲,卡拉埃斯克鲁则 是三十…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日
    259
  •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为《论法的精神》辩护-在线阅读

    为《论法的精神》辩护” 第一部分 我把这篇《辩护》分作三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我就批评者对《论法 的精神》的作者所作的一般性指责作出回答。在第二部分中,我就批评 者的专题指责作出回答。在第三部分中,我对批评者使用的方法表明 我的看法。公众将能因此而明了事情的原委,进而作出判断。 (一) 尽管《论法的精神》是一部纯政治学和纯法学著作,作者还是经常 有机会在书中谈…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5日
    117
  • 赵林-《走向理性:西方思想文化大视野》-第一章 罗马帝国的历史命运-在线阅读

    在罗马帝国的发展过程中,地中海世界在政治上的“罗马化”与罗马 自身在文化上的“异化”形成了一种辩证关系。其中,罗马与希腊、罗 马与犹太以及罗马与日耳曼的关系成为影响罗马帝国历史命运的三对主 要矛盾,它们分别表现为东西争锋、凡圣博弈和南北抗衡。罗马与希腊 的东西争锋造成了“两个帝国”——从古代的东、西罗马帝国一直到现代 的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历史张力,罗马与…

    书籍分录 2025年3月4日
    46
  • [古希腊]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第三卷-第十章-在线阅读

    苏格拉底希望通过对工匠们谈论他们的各种不同的工艺而对 他们有所裨益。论绘画,第1节。论表现完善的美,第2节。论表 现内心的感情,第3—5节。论雕塑,第6—8节。论胸甲的优点,第 9-15 节。 1每逢苏格拉底和那些有技术并且靠技术谋生的人们谈话的时 候,他对他们也很有用处。 有一次当他进到绘画师帕拉西阿斯①的家里和他谈话的时 候,他对他说道,“喂,帕拉西阿斯…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4日
    23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