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是 20 世纪法国无神论存在 主义最伟大的哲学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剧作家和左翼社会活动 家。1928年萨特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929 年通过中学哲学教 师学衔会考,获得第一名。在此期间他遇到这次会考名列第二的西 蒙娜·德·波伏瓦,从此两人结为志同道合的终身伴侣。1931—1939 年,萨特在法国的勒阿弗尔(Le Havre)、巴黎等地任中学哲学教师, 其间1933年9月至1934年9月曾作为官费留学生赴德国柏林的法 兰西学院攻读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1939年9 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萨特应征入伍。1940年6 月被德军俘虏,关押 在战俘集中营,1941年3 月获释。回国后他继续在巴黎巴斯德中学 任教,并勇敢地投身于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曾与梅洛-庞蒂等入建立 过一个名为“社会主义与自由”的知识分子抵抗组织,并为法国共产 党领导的地下刊物《法兰西文学报》(Les Lettres fran1945年,萨特与梅洛-庞蒂、雷蒙·阿隆等人共同创办存在主义的重 要论坛《现代》(Les Temps Modernes)杂志。1955年9—11 月萨特曾 偕波伏瓦访问中国,并在1955年11月2日的《入民日报》上发表了 《我对新中国的观感》一文,文中把新中国社会里到处充满的“人人为 我,我为人人”的精神称为一种“深切的人道主义”,盛赞“在中国,直接 的现实是未来”,“一个伟大的民族为了建立一种更人道和更公正的 社会制度而努力”。1964年萨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他拒绝接受, 其个入理由是他“一向谢绝来自官方的荣誉”,其客观理由则是他不.愿意成为东西方政治斗争的工具。从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末,萨特 多次抗议法国政府进行的阿尔及利亚殖民战争、美国侵越战争以及 苏联出兵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阿富汗的行径,他曾与罗素一起组 织“审判侵越战争罪行的国际法庭”调查美国侵越罪行,并被推选为 法庭的第一任执行主席。1968年5月,巴黎学生运动爆发,萨特明确 表态全力支持学生运动,并到大学和工厂发表演说,参加游行。1970 年,为了支持左派组织,他亲自上街叫卖《人民事业报》(La cause du peuple)等左派报纸,因此曾受到警方拘禁质询。1980年4月15日, 萨特在巴黎因病逝世。
萨特一生著述甚丰,其主要哲学著作有:《想像》(L'imagination, 1936),《自我的超越性》(La transcendance de l'ego,《哲学研究》 1936—1937年第 6期),《情绪理论纲要》(Esquisse d'une théorie des émotions,1939),《想像物:想像的现象学心理学》(L'imaginaire:Psychologie phénomenologi que de l'imagination,1940),《存在与虚无》 (L'etre et le néant,1943),《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6),《辩证理 性批判》(Critique de la Raison dialectique)第1卷(1960)、第2卷(1985) 等等。其中最为重要的代表作当推集其早期哲学思想之大成的《存在 与虚无》,以及作为他后期哲学思想发展的经典表述的巨著《辩证理性 批判》。在写作《存在与虚无》之前,萨特的研究工作偏重于现象学心理 学方面,而在《存在与虚无》中其哲学理论的重心则转移到现象学本体 论,最后在《辩证理性批判》里萨特将他的哲学理论扩展到社会历史 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