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生存与历史性

哲学意味着人的觉醒,雅斯贝斯的生存哲学意味着人在临界境 遇中激发出震惊心理而产生的觉醒。这种觉醒首先是对生存哲学主 旨的意识:人是一种关系,是人与自身及其与超越者的关系。克尔凯 郭尔之所以被公认为生存哲学的先驱,就是因为他最早明确提出,人 是一种关系,即人同自身及其同上帝的关系。这样一种关系将人的 经验性存在与超越性存在联系起来,而且是从经验性存在出发去联 系超越性存在的。继克尔凯郭尔之后,海德格尔将人界定为此在,此 在区别于一般存在物(Seindes),它总在领会着自身的存在。这种“领 会”即克尔凯郭尔讲的人与自身的关系。就此在始终有所领会来说, 此在也是“亲在”,而“亲”是从“此”出发的。此在之“此”,指人的“当 下”,人总是在当下领会自身不局限于当下、不局限于任何一种性质 的存在。这样,海德格尔强调人的经验性,明显对立于传统哲学强调 理念、忽视经验的做法,因为传统哲学讲求的理念本身是先验的,无 须从经验出发。雅斯贝斯同海德格尔思想相近,但侧重点不同。他 从词义上剥夺了此在的生存含义,仅保留了它的物理学、生物学和社 会学含义,从而将海德格尔讲的此在降低为一般经验存在物。此在 被除掉了“亲”的含义,只遗留下“此”的含义,即只遗留为一种纯经验 性的存在,即实实在在、是其所是的“实在”。雅斯贝斯进而提出生存 (Existenz)这一概念,并将它作为生存哲学的核心概念,用生存取代 此在在海德格尔思想中的地位。生存这个词原本意味着灵魂出窍, 意味着人超出世界之上的存在,意味着人直接关联超越性存在。这 种思想直接联系着克尔凯郭尔讲的人是同自身及其同上帝的关系。

雅斯贝斯将它表述为:生存以自身为起源,以超越为根据。可见,雅斯贝斯讲的生存较之海德格尔讲的此在更富有超越性的内涵。 雅斯贝斯之所以看重生存概念,首先是因为生存是一个存在论 的概念,而不是知识论的概念。传统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知识论, 它利用先天性观念与经验性观念构建作为知识的哲学体系。先天性 观念确保了知识的普遍必然性,经验性观念确保了知识的经验有效 性。在这种知识论哲学中,个人天然地是人的类型中的一个例子,无 须去领会自己的存在。但传统哲学已意识到,知识论无法充分把握 人。在生存哲学所处的时代精神背景下,人不可归类这一问题更加 突出。先天观念的问题已不在于它是否可同经验认识取得一致,而 在于它根本不具有普遍有效的意义,不足以充分演绎出个体在新的 时代精神背景下的丰富内涵,同样,经验归纳的问题也不在于它是否 能达到普遍有效性,而在于它根本无法突破内在性世界,因而无助于 对人的超越性的阐释。

生存哲学继承传统哲学从超越性上认识人这一思路,就体现为 存在论取代知识论,体现为作为同自身的关系的人取代了普遍类型 下的人。克尔凯郭尔讲人是一个例外,就是对普遍性类型的突破。 他讲人同自身的关系,指人向自身蕴含的各种可能性的运动,指人对 自身的不断创造,这种运动和创造远远超出单纯知识的范围。而且 克尔凯郭尔是在人同上帝的关系中确定人同自身的关系的,同上帝 的关系决不是一种知识的关系,它只能是一种带有神学色彩的存在 关系。海德格尔明确反对知识学意义上的本体论,并试图用存在论 取而代之。他主张此在领悟存在,而不是领悟某种本质。但存在虽 然破除了本质,此在却是一种经验性存在,而经验性存在是无法完全 摆脱本质的。在这一背景下,雅斯贝斯用生存取代此在,摆脱了海德 格尔的此在带有的经验性,作出了进一步的超越性尝试。生存意味 着出世,意味着从经验性向超越性的飞跃。它更为强调人突破自身 经验性本质、在同自身的超越性联系中确定自我这一特点。

生存不是知识的概念,它需要人去体会、感悟,在体会和感悟中 明确生存的内涵。因此,雅斯贝斯用“生存澄明(Existenzerhellung)” 这一概念来表示对生存的领悟。“澄明”指人在生活中使生存从晦暗不明变为澄澈明朗。晦暗不明指生存遮蔽在经验性存在中,澄澈明 朗指生存超越经验性存在凸现出来。这是一个历史性(Geschicht-lichkeit)过程,是人超越经验性存在的历史性过程。因此,历史性是生 存澄明的一个内涵。历史性概念是对传统哲学中先天观念的冲击, 它否认不证自明的先天性观念可以预先规定个人的发展,认为个人 是在历史性发展中不断选择自己的目标的,人有着自主而自由地发 展的无限可能性。历史性概念也是对传统哲学中经验性观念的扬 弃,因为人只有突破经验性,才可关联超越性来确定自身。可以说, 历史性概念的作用在于,它是生存哲学在先验性、经验性这一类传统 哲学观念失效后重新确定人的尝试。

雅斯贝斯的历史性概念有多重内涵,体现着生存是人与自身的 关系这一生存哲学的基本命题。首先,历史性指生存与实在(此在) 的统一。实在指人在经验意义上的方方面面,它拼凑不出一幅完整 的人的画面,而且它展示的是人在经验世界的被规定性,无法显示人 超越经验给定性的种种可能性。但是,自我不会满足于作为实在的 自我,而要超越受缚于经验性规定的自我,实现自我游离于经验规定 性之外的可能性,实现自我的自由和完整性。这种无限可能性、自由 和完整性就是生存的表现。因此,要实现生存性自我,就不能只是充 实自我作为实在的经验性内容,而是要扬弃自我作为实在的绝对意 义,从而突出生存的绝对意义。生存要不断突破实在的固定性,在不 断突破实在时实现人的各种可能性,在不断实现各种可能性时实现 入的自由,趋向入的完整性。这样,生存意味着对实在的克服,实在 意味着对生存的羁绊,生存与实在处于一种即不可消除也不可和解 的矛盾关系中,这是生存与实在的第一层关系。

从生存与实在的第二层关系上说,生存是超越的可能性,它本身 没有实实在在的规定性,因而它需要实在的经验性内容作为媒介,用 来实现自身超越经验规定性的可能性。如此看来,突破实在,并不意 味着完全脱离实在。相反,突破实在首先要突入实在。这就是说,生 存既要吸收实在的内容,又要克服实在的固定性,进而去吸收新的实 在内容,在实在序列中不断推进。生存既要将实在作为自我实现的媒介,又要在历经实在时保持生存的超越性。这样,生存与实在的关 系就不单纯是一种矛盾关系,而更是以生存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实在 为中介环节的统一关系。生存在实在中不断生成,生存在实在中不 断实现自身这一过程构成了生存的历史性。

从历史性的这层内涵看,雅斯贝斯的历史性观念迥异于传统哲 学的历史性观念。传统哲学的历史性观念是一种本质先于存在的观 点,它认为存在先天地蕴含着本质的起点,历史性是从这一起点演绎 出来的过程。所谓本质与存在相统一,即本质决定存在。相反,雅斯 贝斯的历史性观念是一种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它否认生存蕴含任 何本质,因为本质是经验世界中的规定性,生存作为不局限于任何经 验性规定的可能性,它本身就是对本质的扬弃。在生存吸收本质,又 超越被吸收的本质这一过程中,只有不局限于任何本质的生存才是 绝对的。当然,从逻辑上看,这种存在先于本质的观念同样是一种逻 辑上在先的观念,因为历史性是在生存与实在的聚合中实现的,生存 与实在因缘相生,它们是同时涌现的,没有时间上的先后。

其次,历史性意味着自由与必然的统一。对于自由,传统哲学有 着多种理解。第一种理解从知识角度出发,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 识,自由意味着自觉地符合必然,或者依靠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必 然对自由的限制。这种自由实质上是相对的自由,达不到独立自主、 无所依赖这一意义上的自由。第二种理解将自由当做意志自由。这 种自由表面上达到了独立自主、无所依赖,但正因为它在无所依赖的 情况下追求意志自由,它会受制于自身的非理性情绪、恶的意志,陷 入任意妄为,在克服外界的经验给定性的同时,听命于自身内部经验 给定性的支配,实质上同样达不到真正的自由。第三种理解认为自 由即合乎道德法则,它克服了前两种自由观的缺陷,但从雅斯贝斯追 求超越性的哲学角度来看,道德伦理属于普遍性精神的范畴,精神仍 然是内在于经验世界的,而经验世界中不存在生存意义上的自由,生 存意义上的自由仅存在于对经验性的超越中。

针对传统哲学这种自由观,雅斯贝斯将自由理解为人作为生存 的发展过程的起点。人作为超越实在的生存,本身就是自由的。自由体现在生存面对必然性所作的抉择中。人作为生存,不得不抉择。 听命于必然性而不做抉择,人便沉沦为实在。有抉择,便有生存,没 有抉择,便没有生存。抉择意味着生存不以必然性为自身的起源,它 仅仅起源于自身的自由抉择。生存、自由与抉择是异名而同实的。 用雅斯贝斯的话来说:“在历史性意识中,我将必然性所决定的各种 境遇看做是自由的可能性。一切已然决定了,我置身被决定之事当 中,同时却终生都还要作决定。由于有被决定之事,我不免看起来像 被决定了的,由于有自己作决定的可能性,我看起来才像本源性的。 我看到被决定性,我就只是受束缚的;我看到自由,那么就连我眼下 看到的最终抉择也仅在这一意义上才是最终的:虽然新的抉择无法 取消它们,却可改变它们的意义,赋予它们原未意识到的意义;它们 看起来充满了可能性。”①

这就是说,人作为实在,是客观条件所决定的、没有抉择能力的 存在,但人作为生存,却有着抉择、赋予意义的能力。虽然抉择改变 不了事实,但抉择改变了事实的意义。改变了事实的意义,就为既定 事实附加了新的可能性。附加了新的可能性,就为人展示了自由的 空间。而且抉择本身就意味着自由,因为抉择意味着抗拒必然性,意 味着在抗拒必然性时伸张生存的自由。自由与必然之间永远是一种 不可克服的张力(Spannung)。就自由抉择与必然性之间的张力关系 来说,一方面,自由抉择否定必然性,而必然性限制抉择;另一方面, 生存是在必然条件下作抉择,赋予必然条件以新的意义,而不可能凭 空杜撰新的意义。必然性的限制同时为生存作抉择提供了必要的媒 介,使得生存得以借用这种限制作出自由抉择。所以说,必然性起到 了成全自由抉择的作用。在抉择要历经必然性、实现在必然性中这 一意义上,生存的抉择是历史性的。在抉择要借助必然性,又要克服 必然性这一意义上,历史性意味着自由抉择与必然性的统一。

最为重要的是,历史性不仅指抉择实现在必然性中,而且指生存

① 雅斯贝斯:《哲学》第2卷,第125页,柏林/海德堡/纽约,斯普林格出版社, 1973(以下所引《哲学》均为此版本)。

实现在不断的抉择中。人在抉择时,不仅抉择了对象,而且排除了不 作抉择的自我,抉择了作抉择的自身,即抉择了生存。例如,临界境 遇就是抉择出来的。经验世界给定的只是一般境遇,当入将一般境 遇抉择为临界境遇时,同时便抉择了置身临界境遇中的自身。此时, 不仅临界境遇展示出迥异于一般境遇的意义,而且人也呈现为有别 于实在的生存。正如雅斯贝斯所说:“这种选择是生存性选择,在做 选择时,生存在选择自身。”①抉择对象与抉择自身是同一个过程的两 个方面,没有抉择,便没有生存,生存生成于抉择当中,抉择同生存性 命攸关。所以,一方面,抉择自身以抉择对象为机缘,抉择对象以抉 择自身为目的,抉择生存性自身才是抉择行动的目的。另一方面,抉 择等同于生存:“我选择,则我存在,我不存在,则我不选择。”② 再者,历史性指时间性与永恒性的统一。我们通常讲的时间是 物理学意义上的时间,即指某个时间点的短暂、易逝。在过去、现在、 未来这一时间系列中,各个时间段是缺乏内在联系地拼凑在一个时 间系列中的。在如此拼凑起来的时间系列中,永恒指的是由短暂的 时间点组成的时间系列的无限绵延,是无数时间点在数量上的无穷 积累。这样的永恒性是数量上的无穷无尽,它缺乏内在联系,这种时 间观也是空洞而无内涵的。建立在这种时间观上的历史性是一种历 时性(Historie),它仅仅有效于经验世界,而不是生存意义上的真正 的历史性。

雅斯贝斯用生存的内涵来充实时间,赋予了现在这一时间点即 瞬间以独特的生存意义。由于生存性抉择是在此时此刻这一瞬间作 出的,抉择便赋予了现在这一瞬间以生存性意义。从量的角度看,瞬 间在时间系列中依然是短暂的;但从质的角度看,即从有别于物理学 意义的生存角度看,这一瞬间具备了生存的深刻性,尽管这种深刻性 仅仅出现于时间系列中的某一瞬间,它的价值却永远不会消逝,所以 说,瞬间伴随着生存的内涵而具备了永恒的价值,生成为生存意义上

① 雅斯贝斯:《哲学》第2卷,第418页。 ② 同上书第2卷,第182页。

的永恒。瞬间突破了物理学意义上的时间系列,上升到生存的高度。 雅斯贝斯称生存意义上的现在这一瞬间为“现时(Gegenwart)”。现 时迥异于物理学意义上的现在,是永恒的现在,但现时是在现在这一 瞬间基础上形成的,它容纳了时间因素,又超越了时间因素,这种时 间性与永恒性的统一,构成了生存历史性的又一重内涵。

雅斯贝斯认为,现时作为时间性与永恒性的统一,其意义还在 于:“生存是对瞬间的深化,以至于时间当中的现在成为充实的。它 集过去与未来于一身,而不受过去与未来的误导。受未来误导指的 是,仿佛现在只不过是服务于某种未来的过程与阶段;受过去误导指 的是,仿佛保存与重复过去的完善之处才是我毕生意义之所在。”①雅 斯贝斯反对将未来当做现在的根据,因为将现在当做未来的发展环 节就剥夺了现在的独立意义;他也反对将过去当做现在的根据,因为 将现在当做过去的重复就错失了在眼下作抉择的机遇。相反,他借 助瞬间的抉择,将现在永恒化为现时,不但用现时充实现在,而且用 现时充实过去与未来。现时可对过去作出全新的解释,赋予过去以 生存性意义,使得过去不再是独立的过去,而获得了相对于此刻这一一 瞬间所作抉择的意义。现时还可赋予未来以生存性意义。这就是 说,未来是由眼下这一瞬间的抉择所决定的,未来的根据在于现时。 这样,过去与未来都可依据瞬间的抉择而生成为现时的内涵。 雅斯贝斯这一时间观具有重要意义:在由过去、现在和未来组成 的时间系列中,现在是我在某一瞬间正在经历的时间段,过去是我在 某一瞬间的经历已经结束后的时间段,未来是我尚未开始的时间段。 这就是说,在时间序列中,现在具有超越过去与未来的意义,时间系 列以现在为中心划分成三个时间段。同时,现在意味着我作为实在 的在场,过去与未来意味着我作为实在的不在场,意味着我的在场已 然过去或我的在场尚未出现。所以,三个时间段可归结为我的在场 与不在场。

① 雅斯贝斯:《哲学》第2卷,第127页。

雅斯贝斯从生存的角度出发,不会满足于我作为实在的在场,而 必然将着眼点转移到生存的在场。我作为实在的在场指的是现在, 而我作为生存的在场意味着现时。现时区别于现在之处是,现时是 永恒的,不会因中断或完结而消失为过去,也不会因迟迟不出现而被 归结为未来。相反,伴随着不断选择、不断生成的生存,现时突破了 断断续续的时间段,也就是说,生存的内涵将时间转变为永恒的现 时。雅斯贝斯时间观的深刻之处在于,他在思维方式上突破了将时 间划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方法,深入到这种划分方法的背后,即 对在场与不在场进行划分,并将实在的在场提升为生存的在场。这 样,通常的时间观转变为生存时间观。

进一步说,生存的出现不是一种静态的在场,而是一种动态的 到场。实在作为固定的某物才会现成地在场或不在场,生存是超越 实在而生成的,生存的生成是指生存从无到有的转变,指生存从不 到场到到场的转变。而且生存的到场不但将现在转变为现时,它还 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统统予以现时化。雅斯贝斯这一观点充分体现 了生存哲学的思想,生存是超越性的,它超越一切给定条件,包括时 间系列这一给定条件。生存是自由的,它自由地贯通于经验世界 中。生存是解释性的、赋予意义的,它赋予实在和时间以全新的生 存意义。

雅斯贝斯在论述生存时将历史性当做一个必要的内容,而他论 述历史性必定又落实在时间上。在这点上,雅斯贝斯近似于海德格 尔,因为海德格尔也是从时间的角度探讨存在问题的。只是海德格 尔更为强调经验性的此在,而经验性存在是置身于时间之中的,所以 他更为突出时间本身在存在问题上的意义。而雅斯贝斯更为突出超 越性的生存,生存是超越时间的,所以他讲述时间,是因为超越性连 带着时间问题。他们两人在时间观上的差别还反映在他们各自的生 死观中,如海德格尔侧重讲述此在的有限性,而雅斯贝斯则侧重讲述 生存的不朽,尽管他们的生死观都渊源于克尔凯郭尔的垂死概念。 可见,存在哲学这一流派容纳了各种倾向的思想。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
(0)

相关推荐

  • 第一节 社会的科学

    孔德是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他创造了“社会学”(Sociologie)一 词,意为建立在社会事实基础上的科学。在他之前,圣西门已经宣布 了一门实证的哲学与政治学,但是孔德的学说更具有社会学意义。 孔德的实证态度来源于科学经验,即寻找事实中的关系。他的思想 先驱,除了圣西门,还有百科全书派思想家达朗贝尔、杜尔哥、孔多塞。 孔德所谓“社会事实”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物质…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9日
    149
  • 第三节纯粹实践理性基本法则

    无论在理论哲学之中,还是在实践哲学之中,法则都具有中枢的 ①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第14页,商务印书馆,1999。 ② 同上书,第48页。 位置。纯粹理性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必然要通过法则实现出 来,而这里一个最为特殊的特征就是,无论在自然领域还是在自由领 域,纯粹理性都通过作为理性存在者的人在颁布法则,人既为自然立 法,也为人自己的实践活动…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156
  • 第一节社会数学

    在18世纪启蒙思想家中,达朗贝尔与孔多塞是数学家。两人以科 学或者数学的精确性为基础,把科学兴趣普遍化,观察一切事物,特别 是社会及其发展,为“社会科学”一词以至于19世纪初期“社会主义”、 “社会学”这些概念的产生准备了思想资源。尤其是孔多塞,他从达朗 贝尔的科学立场出发,创造了“社会数学”一词,这是社会科学脱离形而 上学的一个标志性概念,一个统摄整个知识…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9日
    185
  • [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八卷 第六章-在线阅读

    第六章 希帕索 (公元前4世纪) 美塔庞图的希帕索(Hippasus)也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成员,他认为 宇宙中的变化将在某一确定时间完成,万有(the All)有限且不断运动。 据德米特里乌在其《同名人》中记载,希帕索没有留下任何著述。共 有两人取名希帕索,一个是我们当下的主人公,另一个写了五卷本的《拉 科尼亚政制》(The Laconian Constit…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日
    180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三部-第二篇-在线阅读

    第 二 篇 328 思维理智时期 我们现在才真正讲到了新世界的哲学,这种哲学是从笛卡尔 开始的。从笛卡尔起,我们踏进了一种独立的哲学。这种哲学明 白:它自己是独立地从理性而来的,自我意识是真理的主要环节。 〔哲学在它自己的土地上与哲理神学分了家,按照它自己的原则, 把神学撇到完全另外的一边。*在这里,我们可以说到了自己的 家园,可以像一个在惊涛骇浪中长期漂泊…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8日
    85
关注微信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