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雅斯贝斯的生平与学术背景

雅斯贝斯(Karl Jaspers)于1883年2 月出生在德国北海沿岸的 奥尔登堡。父母在他的孩提时代便为他树立了遵从理性、保持独立 判断力的榜样,使得他很早就养成了无拘无束的性格和拒绝盲从的 习惯,以至于他就读人文中学时,屡次因拒绝学校的规定而同校方发 生冲突。上大学时,他先是攻读了几个学期的法学专业,但始终对法 学兴趣索然,相反,却对文学、艺术和哲学显示出浓厚的兴趣。正是 出于这种兴趣,他决定改学医学专业,因为他此时抱有一个明确的目 的:从医学入手,进而涉入心理学和哲学的领域,这样可以为自己从 事心理学和哲学研究奠定一个坚实可靠的自然科学基础。雅斯贝斯 后来阐发的哲学密切关注人的精神状态,是同他此时从事心理学、精 神病理学研究分不开的。在海德堡等地攻读医学专业后,他通过了 国家医学考试,并以题为《怀乡病与犯罪》("Heimweh und Verbrechen”,1908)的论文获得心理学专业博士学位。随后,他在海德堡一所 精神病诊所做实习医生。精神病理学当时还处于临床阶段,缺乏系 统的学科体系,雅斯贝斯这一时期发表了一系列精神病理学研究文 章,并撰写了《普通精神病理学》(Die allgemeine Psychopathologie, 1913)一书。无论对于精神病理学,还是对于雅斯贝斯个入,这一著作 都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它既标志着精神病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系统 的学科理论,又标志着雅斯贝斯结束了心理学研究阶段,从此转入准 备已久的哲学研究领域。

此后,雅斯贝斯离开精神病诊所,被海德堡大学哲学系聘为心理学专业讲师,几年后被聘为哲学教授。当时,在海德堡哲学界占主流 的是新康德主义学派。文德尔班去世后,作为新康德主义的主要代 表,李凯尔特出于新康德主义的观念,严格界定哲学与心理学之间的 界限,因而对雅斯贝斯从事哲学研究的资历持不信任态度。雅斯贝 斯则认为,新康德主义讲述的抽象逻辑脱离了事物的实质,它提倡的 普遍有效性只能是某些前提下、某个局部内的普遍有效性,这不同于 无限性、整体性,实质上无法达到具体的哲学真理。结果,他们两人 之间出现了学术上的严重分歧,以至于双方谁也不愿承认对方从事 的是真正的哲学研究。在这种学院背景下,雅斯贝斯撰写了《世界观 的心理学》(Psychologie der Weltanschauungen,1919)一书,论述悲 观主义、怀疑主义、理性主义、个人主义等精神现象。在传统哲学的 意义上,这些精神现象就是哲学的内容,但雅斯贝斯称它们为世界观 而非哲学,预示着他本人要“超越”作为世界观的精神现象,并在这种 超越的基础上创立自己的哲学。所谓超越,是指超越传统的唯心主 义和近现代的实证主义界限。传统哲学认为,精神是无限的,是超越 知识界限的,而精神的这种无限性本身就是一种理念。在雅斯贝斯看 来,唯心主义与实证主义是康德意义上的二律背反的突出表现。无论 强调无限,还是强调有限,都是将界限绝对化了,都不能超越界限这一 理念,而是以不同的方式囿于界限观念之内。而哲学应当超越界限观 念,既超越囿于无限性的精神,又超越囿于有限性的知识。由此,超越 构成了雅斯贝斯哲学思想的主旨。

《世界观的心理学》一书标志着雅斯贝斯涉入哲学研究的起点, 而他的代表性思想集中体现在他此后撰写的三卷本《哲学》(Philosophie,1932)中。仅从这部代表作的书名中就可看出,他有意建立一门 真正的哲学,即他自己的生存哲学(Existenzphilosophie)。尽管他无 意否认历史上各种哲学的价值,而且他本人也从历史上的哲学当中 汲取了重要的思想营养,但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新的时代精神理 应呼唤出新的哲学。雅斯贝斯在出版自己的哲学代表作的同时,出 版了一本名为《时代的精神状况》(Die geistige Situation der Zeit)的 小册子,这反映出他认识到时代精神与哲学相互呼应的关系。在这本小册子中,他从科学、技术、政治、文化等方面叙述他那个时代的社 会心理与欧洲入的精神状况。对读者来说,将这两本著作对照着来 阅读,既能在把握时代精神的基础上理解他的哲学,又能从他的哲学 的高度上把握时代精神。

在雅斯贝斯看来,这种时代精神反映在哲学思想中,就呈现为人 的存在的本原性问题。传统形而上学在本体论中论述人的存在的本 原问题,本体论处理的是人与世界的共同本原,它没有将人的存在的 本原从世界的本原中突出出来。在新的时代精神中,人的存在具有 了突出于世界的独特意义。因此,有必要在哲学中剥离开世界的本 原,专门论述人的存在的本原。最初,胡塞尔借助对意义的本质直观 为人的存在寻找到先验性本原。随后,海德格尔破除了胡塞尔意义 上的本质所带有的规定性,在超越本质的存在这一层面上讲述人的 存在的本原。沿着这条思路,雅斯贝斯又超越了海德格尔意义上的 此在(Dasein)所带有的经验性因素,从更具超越性的生存角度讲述人 的存在本原,建立起自己的生存哲学的思想大厦。雅斯贝斯的哲学 是回应时代精神的思想。

雅斯贝斯的哲学之所以能够回应时代精神,显示出有别于传统 哲学的特点,首先是由于他的哲学在起源上有着不同于传统哲学的 心理动因。所谓哲学的起源,不同于哲学的开端。开端是个时间概 念,而起源指思想的源泉、思想的动力。所谓哲学起源的心理动因, 指人是在怎样一种心态的策动下形成自己的哲学的。雅斯贝斯根据 不同哲学起源的不同心理动因,区分开三种哲学类型。他认为古代 哲学起源于人的惊奇心理,人对大千世界的玄妙感到惊奇,因而去探 寻大于世界背后的统一性本质,探寻形而上的世界;近代哲学起源于 人的怀疑心理,人开始对自己认识世界的活动进行反思,并对自己认 识世界的能力感到怀疑,因而去研究认识与存在的统一性问题;现代 哲学起源于人的震惊心理,人丧失了同世界的天然联系,因而对自身 丧失了稳定的精神寄托而感到震惊,人无法再平静地认识世界以及 自身同世界的关系,转而忧虑地认识自身,研究生存问题。雅斯贝斯 认为,自己的哲学就属于这种因震惊而起源的哲学。雅斯贝斯对哲学类型的这种划分揭示出,从惊奇到怀疑再到震惊,人的心态经历了 一个从天真到成熟的逐步深刻化的过程。伴随这一过程的,是哲学 在精神的觉醒、思想的飞跃中实现的发展。

这种震惊心理直接联系着雅斯贝斯的一个重要概念 “临界 境遇(Grenzsituation)"。所谓境遇,同雅斯贝斯讲的精神状态概念中 的状态是同一个词,它通常指人生活于其中的心理、精神和思想环 境。但在特殊的境遇中,即在发生大的变故时候,各种价值都有其界 限,无法达到人们期待的绝对性。人因此丧失了自己通常依赖的精 神力量,陷入了迷茫的境地,仿佛孤独地面对陌生环境一般。这种特 殊境遇即临界境遇,像死亡、受难、负罪等都属于临界境遇。临界境 遇突破了一般境遇的界限,揭示出在界限之外的生存空间的意义,突 出了超越性的生存。

在临界境遇中,自我走出了恒常、固定的自我的边缘,而震惊则 是对自我丧失了稳定性、方向感的心理反应。此时,人对自身的感受 已不再像一般境遇中那样“是其所是”,而是“非其所是、是其所非”了。 “非其所是”指真实的自我游离于固定的自我之外,“是其所非”指自 我趋向不局限于现实规定性的可能性,趋向摆脱规定性的自由。这 样,临界境遇揭示出,自我走出受规定性制约的边缘,即迈向自由的 自我。“临界”之“临”,即超越界限,超越限界内的自我,走向界限外的 自我。这就不像自我反思那样,由于缺乏临界的思想,“如是之我”与 “理想之我”彼此间永远隔着一层。同样,震惊不能仅仅被消极地理 解为自我不适应现实规定性而产生的惊惧,而更要积极地将它理解 为自我直接面对自由而感受到的震撼。震惊心理与临界境遇构成了 雅斯贝斯哲学思想的前提条件。

纳粹时期,雅斯贝斯由于妻子是犹太人的缘故而被剥夺教职,并 被禁止出版学术著作。他多次试图流亡国外未果,便以沉默来表示 抗议。得知纳粹要按照某个时间表“带走”他的妻子,雅斯贝斯甚至 做好同妻子共同自杀的心理准备,以一名哲学家的气节同纳粹的暴 行相抗争。只是由于美军迅速占领海德堡,打碎了纳粹的时间表,雅 斯贝斯才侥幸躲过了这一悲剧。劫后余生的雅斯贝斯积极致力于德国大学的建设,并不遗余力地呼吁人们反省战争罪责,写下了《罪责 问题》(Die Schuld frage),《原子弹与人类未来》(Atombombe und die Zukunft der Menschheit),《大学的使命》(Die Aufgabe der Uni),《联 邦德国向何处去?》(Wohin geht 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s?) 等极具现实政治意义的专著。后来,雅斯贝斯接受巴塞尔大学的聘 请,离开德国,定居瑞士。他于1969年2月在瑞士的巴塞尔去世,留 下了大量的遗著和未完成的写作计划。

雅斯贝斯离开祖国的行动招致了国人对他的诸多非议,但他这 一行动毕竟有他战争时期内心流亡的历史作背景。在纳粹统治德国 时期,有许多才华横溢且正直善良的人士遭受了悲惨命运,所以,在 战后相当一段时期,许多德国人对自己祖国的感情非常复杂,像托马 斯·曼(Thomas Mann)这位流亡作家就始终未能原谅自己的祖国。 雅斯贝斯在战后同样感受到哲学家在现实政治中的无奈,把主要精 力都用于著书立说。雅斯贝斯也因此在学术上获得了丰硕成就,他 自恢复教职后陆续出版了《论真理》(Von der Wahrheit,1947)、《论历 史的起源与目标》(Vom Ursprung und Ziel der Geschichte,1949)、 《大思想家》(Die gropen Philosophen,1957)、《对照于启示的哲学信 仰》(Der philosophische Glaube angesichts der Offenbarung,1963) 等巨著,并留下了大量的遗著,大大丰富了生存哲学思想,并将研究 领域拓展到历史哲学与哲学史中去。

雅斯贝斯对哲学史的总结没有像黑格尔那样,将所有哲学家纳 入以逻辑线索为核心的大一统的哲学史中,而是承认每一名哲学家 都有其独立地位。在他看来,哲学家的意义在于其思想的闪光,在于 他留给后人的独到的启迪。雅斯贝斯因此没有撰写哲学史,而是撰 写了许多哲学家的思想传记。这种做法便于他从哲学家那里汲取对 他本人的生存哲学具有启迪作用的思想。例如,他考察了柏拉图、康 德,还研究了普罗提诺、安瑟伦、斯宾诺莎、谢林这些对自己哲学尤有 启发作用的哲学家。除去这些经典哲学家以外,他还很重视现代哲 学家,如尼采、克尔凯郭尔等。他专门撰写了尼采传记,通过诠释尼 采哲学在超越性上的认识,为生存哲学超越生命哲学找到了契机。克尔凯郭尔的思想则是雅斯贝斯哲学的直接渊源。克尔凯郭尔所讲 的人与自身的关系以及人与上帝的关系,是雅斯贝斯关于生存以自 身为起源以及以超越为根据这一基本思想的直接由来。雅斯贝斯对 哲学史的研究与形成自己哲学思想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他所侧 重的哲学家也为我们了解他的哲学思想的由来留下了线索。

雅斯贝斯不但探索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而且注意到有别于古 希腊文化的希伯莱文化对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给予耶稣一个在思 想史上的重要位置。这不仅是出于他对欧洲思想史的客观、公允的 理解,而且是由于他本人的哲学思想就容纳了古希腊哲学与基督教 哲学这两个传统。他的眼界还远远超出西方哲学的范围之外,认识 到东方思想在世界思想史上的独立地位,并专门为孔子与佛陀树碑 立传。这充分表明,尽管他作为一名西方哲学家,对东方哲学的涉猎 不如对西方哲学的研究那么深入全面,但他承认东西方思想在世界 思想史上具有平等地位,并放弃了西方学界通行的欧洲中心论。他 用来取代欧洲中心论的是一种“时间轴心说”。他指出,公元前5世纪 前后,东西方几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基本上同时达到了古代文化的顶 峰,出现了一些最重要的思想家,如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耶稣。 他们为后人制订的思维与观念上的规范,构成了自他们以降的不同 思想文化的核心。在世界范围内,围绕这些思想核心形成了彼此不 同的诸思想文化圈,而各个思想文化圈都有彼此不可替代的独立价 值。雅斯贝斯不否认,未来有可能在世界历史的范围内再次出现类 似的思想顶峰的情况,出现新的制订规范的历史人物,围绕着他们形 成新的思想核心和新的思想时代。但迄今为止,人类的思维与观念 仍处于现有规范的影响下,世界范围内的思想文化仍未超出现有思 想核心辐射而形成的各个思想文化圈,迄今的思想史还始终是以那 一时期为轴心的。

雅斯贝斯承认不同思想文化圈在世界思想史上具有彼此平等的 地位,这种观点是同他的生存哲学观点一脉相承的。各个文化圈是 类似于人的生存的现象,它们有着自身的历史性,是在彼此交流中得 到充实的。雅斯贝斯的时间轴心说的意义在于,历史与文化、思想与哲学的起源是多元的,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哲学理论之间不存在高级 与低级的区别,不存在彼此替代的理由,它们之间的差异反倒是它们 共存的理由,相互交流与交融才是目标所在。在多样性的王国中保 持唯一性,是人类历史的必由之路。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
(0)

相关推荐

  •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第十二卷 特洛亚人冲击阿开奥斯人的壁垒-在线阅读

    提前把希腊联军壁垒的结局挑明 当墨诺提奥斯的勇敢儿子在营帐里 这样医治受伤的欧律皮洛斯的时候, 阿尔戈斯人和特洛亚人蜂拥般厮杀, 达那奥斯人为保护船只修筑的堑壕和 毗连的厚实的壁垒眼看已难以支撑: 他们没有给神明奉献丰盛的百牲祭, 请求保护他们的快船和丰富的战利品。 壕垒背逆不朽的天神的意志而建造, 从而未能在世间坚固地长久留存。 当赫克托尔仍然活着,阿基琉…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3日
    178
  •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

    前面一般性地论述了近代西方哲学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发展 现在必须回过头来对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两个认识论思潮 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作专门的评述。 如前面所说,这里的理性主义不是就其与宗教神学相对立的广义 而言的,而是指与经验主义不同的注重演绎推理和理性直观的认识论 派别。不论理性主义还是经验主义,在古代和中世纪都能找到其倾向 和表现,但是,只是到了近代,当认识…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2日
    159
  • 柏拉图-《理想国》-第⼀卷-在线阅读

    开篇 苏格拉底被小玻带到家中 〔苏格拉底:昨天,我跟阿⾥斯同的⼉⼦格劳孔⼀块⼉来到⽐雷埃夫斯港,参加向⼥神的献祭,同时观看赛会。因为他们庆祝这个节⽇还是头⼀遭。我觉得当地居民的赛会似乎搞得很好,不过也不⽐⾊雷斯⼈搞得更好,我们做了祭献,看了表演之后正要回城。 这时,克法洛斯的⼉⼦玻勒马霍斯从⽼远看见了,他打发⾃⼰的家奴赶上来挽留我们。家奴从后⾯拉住我的披风说…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3日
    177
  • 第四节社会历史本体论

    《辩证理性批判》是萨特继《存在与虚无》之后出版的又一部哲学 巨著。自从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出版后,他关于个人自由的思想曾 遭到来自马克思主义、天主教甚至一些存在主义者,如海德格尔、梅 洛-庞蒂等人的批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责难就是,萨特所讲的个人 自由缺少社会历史一维,因而不能说明个人自由的微观谋划与宏观 的集团实践和历史处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第二次世…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3日
    198
  • 第一节极端的奥古斯丁主义者:波纳文图拉

    当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在 13 世纪继续取得成功时,奥古斯丁主义 也迸发出了新的活力,经历了它的第二个春天。亚里士多德学说不 断增强的普遍化促进了圣奥古斯丁思想的复活。被亚里士多德学说 的胜利所困扰的神学家们开始从奥古斯丁的著作中寻找哲学灵感, 以抗衡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不过,成功的奥古斯丁主义和奥古斯丁 本人的学说并不完全一致,因为它是在一个新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8日
    189
关注微信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