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胡塞尔(Edmund Husserl)是德语哲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在 西方哲学史上占有一个奇特的位置。胡塞尔最重要的影响是开启了 20 世纪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潮:现象学运动。他与舍勒、海德格尔一同 构成德国现象学的思想标志,就像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构成 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标志一样。这两个代表德国哲学的主要哲学思 潮都自身容纳了一批重要的思想家和研究者。它们使得德国哲学的 影响超越了国界。如今我们之所以会有意无意地认为,德国是一个 盛产哲学的国度,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德语思想界提供了这两个最 为著名的哲学思潮。①

当然,与历史上的大哲学家们相比,胡塞尔还算是年轻的。哲学 史家们似乎还在为他的最终定位犯难。胡塞尔在世时,他的妻子便 禁不住地要向他的朋友的圈子询问:胡塞尔在哲学史上究竟会有一 个什么样的地位,类似于柏拉图的,抑或是康德的?而胡塞尔本人在 他极少间断的哲学思考中却似乎从未关心过这个问题,使他殚思极虑 的更多的是大思想家们所提出的问题以及对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因

①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自费希特以后逐渐展开的德国诗化哲学传统。这里的 “诗化哲学”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包含许多浪漫派代表人物,如施莱格尔(Schlegel)兄 弟、荷尔德林、诺瓦利斯(Novalis)等等,而且也包含甚至更多的是指那些几乎与思辨 哲学家同时代的席勒、歌德、叔本华、尼采等等;以后的狄尔泰、席美尔(G.Simmel,), 直至本雅明、阿多诺、布洛赫(Ernst Bloch)、后期海德格尔等等都可以在诗化哲学的 标题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而他思考的常常是这样的问题:伟大的天才们曾在这里或那里失败过, 如果不想沉湎于无尽的绝望,我该怎样做?我该如何重新开始? 正是这种在忘我和献身的精神中严格地直面问题本身的做法, 赋予了胡塞尔的现象学以一种特殊的气质:“面对实事本身”的治学 态度和“工作哲学”的操作方法。以后的一大批研究者们之所以会如 痴如醉地继续献身于它,主要是受这种研究风格和思维方式的吸引。 它也被看做是哲学的基本思想或基本态度,即:不断地从头开始,追 问最原本的问题,尝试最直接的回答。他的确可以说是一个类似于 苏格拉底、笛卡尔、康德或尼采的哲学史人物。

胡塞尔的现象学如今已经成为历史的经典,但由于他的研究所 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而且也因为他所给出的意识现象学的研究结 果极为丰富,所以当代人仍然在不断地向他的思想回溯,一再地尝试 从中获得新的启示。法国的现象学家利科曾形象地告诉北京大学的 同行与学生:胡塞尔的思想是一个布满了脚手架的工地。这个比喻 十分传神,也十分到位:既然是一个工地,也就意味着我们还无法尽 览它的全貌,意味着我们可以对它拥有无尽的想像;既然是一个工 地,也就意味着它还有待完成,意味着我们可以对它进行自己的续 建、添加乃至修正。

这也正是胡塞尔思想的魅力所在:他在《逻辑研究》(Logische Untersuchungen)第2卷(1901)和《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 (Ideen zu einer reinen Phanomenologie und phPhilosophie)第1卷(1913)中所偏重的对意向活动,尤其是对感知行 为和想像行为的细致分析,首先为以德法为主的欧洲大陆哲学提供 了丰富的养料,为梅洛-庞蒂的感知现象学和萨特的想像力现象学奠 定了基础,甚至各种文学艺术学派,甚至建筑学、伦理、法律,包括经 济学的学派都可以从中获益。而他在《逻辑研究》第1卷(1900),《形 式的与超越论的逻辑学》(Formale und transzendentale Logik. Versuch einer Kritik der logischen Vernunft,1929),《经验与判断》(Erfahrung und Urteil. Untersuchung zur Genealogie der Logik,1938) 等著作中对符号行为和含义理论、判断理论的独特理解和特别关注,又为英美的语言分析哲学和逻辑哲学开辟了一个新的视野,成为这 个派别的长期对话伙伴;尤其是分析哲学中心智哲学的研究方向,更 是与胡塞尔现象学的意识分析并行不悖。

凡此种种,使得胡塞尔能够带着他的现象学在 20 世纪的两大哲 学流派之间从容踱步。他不会像尼采或海德格尔等人那样被语言分 析学家和逻辑学家们当作非科学的、非学术的东西不予理睬,也不会 像弗雷格或卡尔纳普等人那样被人文主义思想家们和作家们看作是 非文学的、非生命的东西束之高阁。

胡塞尔的历史地位当然还远不止于此。他在《内时间意识现象 学》(Zur Ph中的时间意识分析堪称哲学中最抽象的和最形而上学的课题研究, 并不逊于海德格尔的时间分析,而且此后也成为德里达进出现象学 的门径。胡塞尔在《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现象学》(Die Krisis der europaeischen Wissenschaft und die transzendentale Phaenomenologie,1935—1937)中的思想史考察则与人类在两次大战期间的自 身宿命的反思息息相关,可属形而下的工作领域。他在其中所提出 的“生活世界”概念,比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更有力地影响着今 天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并成为当代哲人如哈贝马斯思想的核心 成分。胡塞尔在《笛卡尔式的沉思和巴黎讲演》(Cartesianische Meditationen und Pariser Vortr意向分析,则把他的意识现象学带入到社会学的研究领域,舒茨(A. Schutz)、列维纳斯、古尔维奇(Aron Gurwitsch)等人都从中获益匪 浅……胡塞尔的思想和影响是如此“繁杂”,在这里根本无法一一枚 举。我们只能说,胡塞尔生前发表的每一部著作,都在相关的领域引 起了重要的影响。

除此之外,由于胡塞尔在他长期的研究中始终以笔思维,以速记 稿的方式几乎记下了他毕生所思,因此他去世后留下了大量的手稿。 出于对当时纳粹统治的担心,这些手稿随后被人带至比利时,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才由比利时卢汶大学的胡塞尔文库陆续整理,作为《胡塞 尔全集》考证版(Husserliana-Kritische Ausgabe)于1950年出版第1卷,现已出至第34卷,并且还会以每两年一卷的速度继续出下去。胡 塞尔的重要书信也有很多,几乎可以与哲学史上通信最多的哲学家 莱布尼茨并驾齐驱。这些书信现已被收入《胡塞尔全集 文献》 (Husserliana—Dokumente)出版,共10卷。胡塞尔的另外一些讲稿 和手稿还被收到《胡塞尔全集——资料》(Husserliana—Materialien) 中,也有 10 卷之多,目前正在付印之中。伽达默尔曾认为:“正是这一 系列伟大著作的出版使得人们对胡塞尔思想的哲学兴趣经久不 衰。”①可以预见,胡塞尔研究在今后的很长时间里都会成为国际、国 内哲学界的一个重要关注课题。

下面对胡塞尔现象学思想的讨论,将根据胡塞尔这些重要著作 的不同课题内容来进行。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线阅读-09

    七 克尔特人和德意志人的氏族 由于篇幅的原因,我们不能详细研究今天仍然在各种不同的蒙昧民族和野蛮民族中间以比较纯粹或比较模糊的形式存在着的氏族制度,或者亚洲的文化民族的古代历史上的氏族制度的痕迹了。这两者是到处都可以见到的。只举几个例子:在人们还不知道什么是氏族的时候,那一位曾经费了莫大气力去误解氏族问题的麦克伦南,就已经证实了氏族的存在,并且大体上正确地描…

    书籍分录 2024年4月30日
    432
  • 《圣经》-现代中文译本-罗马书-在线阅读

    1:1 我是基督耶稣的仆人保罗;上帝选召我作使徒,特派我传他的福音。1:2 这福音是上帝在很久以前藉着他的先知在圣经上所应许的,内容有关他的儿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从身世来说,他是大卫的后代;从圣洁的神性说,因上帝使他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示他是上帝的儿子。1:3 并于上节1:4 并于上节1:5 藉着他,我得到特别恩赐,为他的名作使徒,来带领各国的人信从他。…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26日
    43
  • 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第十二章 犹太教中创造的意义-在线阅读

    第十二章 犹太教中创造的意义 创世学说来自犹太教;它乃是犹太教之典型学说、基本学说。 但它在这里所依据的原则,与其说是主观性原则,还不如说是利己 主义原则。创世学说,就其特有的意义而言,只有当人在实践上使 自然仅仅服从于他自己的意志和需要,从而在其表象中也把自然 低贬为单单的制造品,低贬为意志之产物时,才得以建立起来。现 在,人既然从他自身、并按自己的兴趣来…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20日
    124
  • [美]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第九章 弗里德里希·尼采-在线阅读

    第九章弗里德里希·尼采 一、尼采之“家系” 尼采是达尔文的孩子,俾斯麦的弟兄。 尼采不仅嘲弄了英国的进化论者,还嘲弄了德国的民族主义者。但这些都不重要,因为这些都是他惯用的伎俩,他总是将矛头指向那些对他影响至深的人。其实,尼采是在下意识地掩饰自己所受的恩惠。 斯宾塞的伦理哲学并非进化论最必然的结果。如果生命是一场唯有最适者才能生存的竞争,那么力量便是最高的美…

    书籍分录 2025年1月20日
    128
  • 第二节理解何以可能

    解释学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飞跃,是伽达默尔通过其所创立的哲 学解释学完成的。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不仅使解释学实现了从作 为一门理解技艺和一般方法论的学问向哲学意义的解释学的创造性 转变,而且在一个科学主义时代以及力求将入文科学科学化的浪潮 下,构建起了一种新兴的哲学本体论。这种本体论就是从人与世界 的基本存在经验出发,认为理解和解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 会…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3日
    27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