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新康德主义代表人物中,奥地利人里尔的作用不同于李 普曼和朗格。里尔于(A.Riehl,1844—1924)出生在奥地利的博岑 (Bozen),先后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因斯布鲁克大学、格拉茨大学 和德国的慕尼黑大学学习哲学、历史和地理学。大学毕业后当过两 年中学老师,此后开始发表哲学论著,并在格拉茨大学获得大学授课资格。1873年成为格拉茨大学副教授,1878 年担任教授。里尔赖以 成名的著作是在1876年和1887年分别发表的三卷本《哲学批判主义 及其对实证科学的意义》(Der philosophische Kritizismus und seine Bedeutung fuer die positive Wissenschaft )。里尔的其他著作还有: 《尼采——艺术家和思想家》(Fiedrich Nietzsche. Der Kuenstler und Denker ,1897),《现代哲学导论》(Zur Einfuehrung in die Philosophie der Gegenwart,1903)和他去世一年后出版的《40年代的哲学研 究》(Philosophische Studien aus vier Jahrzehnten,1925)。1882年, 他作为著名的新康德主义者来到德国,接替文德尔班在弗莱堡大学 的教席。弗莱堡是主教教区首邑,当地的教权主义色彩很浓,而里尔 反对教权主义,他常常因此与当地教会发生湖龌,1896年不得不离开 弗莱堡前往基尔。1898 年他又去哈雷大学担任教授,1905 年接替狄 尔泰在柏林大学留下的教席,直至退休。
里尔的贡献在于他对康德哲学的重新诠释,而且因为奥地利的 人文环境不同于德国,所以他的诠释也不同于德国哲学家的理路。 当 19 世纪中期的德国人已经进入深层次的哲学讨论,并且围绕着“从 黑格尔回到康德”的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封闭的奥地利直到1848年 在精神生活方面还停留在沃尔夫的独断论体系那里,德国发生的思 辨唯心论体系的断裂不但没有对奥地利哲学界发生影响,相反,赫尔 巴特的哲学思想①却在奥地利得到蓬勃发展。“里尔最初也是以赫尔 巴特的眼光来看康德哲学”②。但是,通过对康德著作的研读,里尔提 出要对康德哲学进行系统的诠释,这种诠释既要不同于正在瓦解的 德国唯心论传统的思辨倾向,也不应当与当时正在兴起的从语文学
①赫尔巴特(J.F.Herbart,1776-1841),德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早年曾在瑞士 做过中学老师,自1805年起,先后在哥廷根大学、哥尼斯堡大学任教授。赫尔巴特主 张建立一整套系统的教育理论,强调通过心理教育的途径达到道德伦理的目的,他因 此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在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还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赫尔 巴特的教育学。 ② 布朗柯尔茨(H.Blankertz):《新康德主义的教育概念》(Der Begriff der Paedagogik im Neukantianismus),第13页,维恩海姆,1959。
角度来解读康德的趋向相一致。这样,里尔对康德的解读不仅显得 特立独行,而且具有作为旁观者的清醒,他因此得到德国新康德主义 者的认可和拥戴。
与当时德国哲学界各种思潮争论不休的情况不同,里尔就像一 个“隐者”那样独自在对欧洲近代哲学的发展进行梳理。与绝大多数 人一样,里尔承认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在打破神权对人性的束缚、促 进人类精神解放方面的不朽功绩,承认思想解放所带来的现代科学 技术的突飞猛进,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里尔也清楚地看到,伴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以总体科学为基础的传统哲学也受到了冲击,哲 学的思辨已经让位于各门科学的精确研究,传统意义上的哲学业已 开始解体。自17世纪以来,为了保持哲学的地位,不使哲学消融于各 门具体的科学之中,许多哲学体系力图利用数学和力学的思维方式, 把形而上学当做知识之根,而把数学和物理学当做树干,各门具体科 学则被视为这个大树的枝条。这方面明显的例证就是当时那些既是 科学家同时又是哲学家的思想家们。比如笛卡尔,他一方面以其“我 思故我在”的主体性原则开创了近代哲学,但另一方面他又竭力按照 数学、尤其是几何学的模式为其哲学原理建构方法。这样,笛卡尔的 哲学原理就不是哲学的“沉思”,而是所谓“自然的体系”。霍布斯更是 奇想迸发,他被伽利略所激励和启发,试图在其政治体制的研究和设 计中把宇宙天体的布局当做一个参照系。斯宾诺莎的最主要著作 《伦理学》也是按照几何学的方法来表述的,把数学中所表现的自然 法则引入到他的哲学观之中。莱布尼茨则是通过对动力学、尤其是 数学中无穷小数的研究而到达他的“单子论”的形而上学。“这些仍 然遵守哲学的传统习惯的思想家们寻找的无非就是一门包罗万象的 科学,这样的科学在古典力学时代,即伽利略时代只可能是无所不包 的力学。”①由此来看,这些思想家所做的就是把数学或力学的理论普 遍化,将它们的应用范围扩大到整个星球,这样的理路根本不可能开
① 里尔:《哲学批判主义及其对实证科学的意义》第1卷,第1—2页,斯图加特 1924。
创一门真正的新哲学。这就是为什么 17 世纪和 18 世纪的这些哲学 家们虽然知识渊博、思维敏锐,但他们的思想却不能开辟和创造一门 全新哲学的原因所在。
里尔在考察近代哲学的发展历程时,对具有唯物论和经验论倾 向的英国哲学家洛克和休谟大加赞赏。在里尔看来,他们是在康德 哲学之前为数甚少的几个真正重视探索人类理智本质、能力和界限 的哲学家。洛克的《人类理智论》是哲学家第一次对人类认识的性 质、起源、确定性、范围等问题进行考察。洛克努力摆脱传统形而上 学的影响,他不把纯粹理智概念当做天赋的,而是追寻其起源;他极 力研究表象的发生,把与自然相符合的概念与任意杜撰的概念区分 开来;他从认识论意义上阐述“实体”这个概念,不再简单地把这个概 念解释为“物的本质”,而是用一个作为“处在相互联系之中的、确定 的、对象化的元素”之经验概念来代替传统形而上学对这个概念的界 定。恰恰是洛克对人类知识的追根寻源的探索才使近代哲学走向了 一个全新的时代 批判哲学,从此以后对知识的基础和界限的追 问成为哲学问题。里尔因此认为,近代哲学自洛克以后才开始改变 自己的性质。“现在哲学已经不再同古代那样被视为总体科学—— 古代把任何一门理论知识都隶属于哲学;哲学是一门普遍的学问 (Allgemeinwissenschaft)或者是知识学(Wissenschfatslehre),它作为 这样的学问与各门科学相区分,同时又不失去与这些科学的联系。”① 里尔把休谟称为“人类理智的地理学家(Geographe der menschlichen Vernunft)",因为在里尔看来,休谟就像一个地理学家探察我们的星 球那样对我们人类的全部知识和精神能力进行了从未有过的全面而 细致的考查,尤其值得赞许的是,他认真考察了我们以前一直以为是 正确的那些经验概念。休谟从经验论的立场来考察人类理智,有助 于我们摆脱过去那些深奥难解的教条和空洞无物的旧形而上学。康 德本人也承认,正是休谟才使他从独断论的梦中惊醒。
① 里尔:《哲学批判主义及其对实证科学的意义》第1卷,第 2页,斯图加特, 1924。
里尔在肯定洛克和休谟功绩的同时,也看到他们的不足。他指 出,“站在休谟的‘纯粹经验’的立场上,不可能保证经验的知识价值”, “无论是从理性的观点来看,还是从经验本身来看,坚持一切知识来 源于纯粹经验就必定会导致怀疑论的结果”①。而康德对洛克和休谟 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地继承,他是在一个新形势下对人类的认识重新 进行了考察、检验和证明。只有康德清楚地认识到,形而上学的假 象,即辩证法的幻象产生于人类理性自身;只有康德才可能对这种假 象之根源进行更加彻底的清算;只有康德“对经验知识和知识中的经 验”进行了彻底的证明和界定。所以,康德才是批判哲学的真正建立 者,是近代最重要的哲学家。里尔据此把批判哲学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洛克对概念起源和内容的反思和分析,第二阶段是休谟 的经验论和怀疑论,第三阶段是康德批判哲学的崛起。
在里尔看来,无论怎么说,批判哲学都是近代哲学最重要的事 件,“我们可以用这个名字来称呼一个全新的哲学方向,它与形而上 学相对立,但同时还保持哲学的独立性”②。里尔认为,虽然康德批判 哲学最初只是纯粹哲学之内的事情,但它的结果和意义已经超出 了 哲学界。批判哲学针对旧的形而上学虚假知识所展开的斗争不仅讨 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知识,而且还对这种知识的界限进行了厘定。 假如人们考虑到,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就植根于人的自然禀赋之中, 是人对业已给出的事实永无止息的探究,是对无限的一种追求,那 么,人们就会认识批判哲学的意义。批判哲学的这种意义不仅适用 于人类精神,而且也同样适用于自然科学。因为思维形式的无限扩 展和思维能力对事实的不断探究,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概念陷入形而 上学谜团的根本原因,而局限于自然科学本身的理论只能具有工具 的意义,不能回答科学知识的本质,只有批判哲学才可能对这些概念 的本质和客体的表象作出合理的解答。从这个意义上说,“认识批判
① 里尔:《哲学批判主义及其对实证科学的意义》第1卷,第 3、5页,斯图加特, 1924。 ② 同上书第1卷,第1页。
成为认识理论,并进而成为科学知识的基础”,“批判哲学的论证开创 了科学史上的新阶段”①。
里尔对康德以后的哲学基本上持否定态度。他认为,从洛克到 休谟,再从休谟到康德,是哲学对知识问题的不断深化和渐进的过 程,而这个过程在康德以后则发生了变化,是按照另外一种范式去解 释世界。里尔在这里直接批评黑格尔,说他的哲学是“从概念和方法 上去建构世界,好像可以用概念和逻辑来代替科学”,这样,黑格尔的 哲学不仅在本质上回到传统的形而上学那里,而且当自然的和历史 的事实与其哲学体系不相符合的时候,它就会肆无忌惮地诋毁这些 最确切的知识。“对自然研究者和一般人来说,黑格尔从事实概念来 证明落体规律不仅毫无意义,而且是完全多余的。”②这样的哲学定律 不可能有助于知识的进步,也不会得到人们的认可。里尔由此把 19 世纪的哲学没落归咎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论思辨哲学,这样的 哲学只是“思辨的教条”和“最大胆的臆想”,不但不能促进业已进步 的科学知识,反而会使人对哲学的功能和意义发生怀疑。
为了使人们把哲学与哲学的这种“畸生物”——唯心论思辨哲学 区分开来,里尔赞同回到康德哲学那里。他在这方面首先是受到自 然科学家赫尔姆霍尔茨的启发,赫尔姆霍尔茨认为康德的思想还活 着,康德要对人类知识的来源、限度和可信程度进行检验和考察的思 想不仅具有永恒的哲学意义,而且对实证的自然科学也是取之不尽 的思想源泉。这就充分表明康德哲学在任何时代、包括在实证科学 迅速发展的时代都是不可小视的。但是,他不同意赫尔姆霍尔茨等 人只是从生理学意义上对康德哲学进行解释和肯定,认为这样做将 会削弱康德先验哲学的本真意义,他因此主张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 调回到康德那里的意义。
首先,在康德那里哲学与科学并没有完全被分开,康德本人对知
① 里尔:《哲学批判主义及其对实证科学的意义》第1卷,第5、6页,斯图加特, 1924。 ② 同上书第1卷,第7页。
识的追根寻源也包括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因此,恢复康德哲学的传 统,让哲学与科学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并且只是在部分时间里只注 重纯粹哲学的研究,应当是改变思辨哲学脱离自然科学、脱离现实的 有效思路。里尔在这里强调:“回到康德,并不是停留在康德所指出 的意义那里。因为科学在康德以后也没有停顿下来。”①回到康德,在 这里是要思考在康德之前和之后所发生的一切,以及我们现在如何 从所处的不同历史条件中继续推进哲学事业。这样,我们才可以从 康德学说中学到那些仍然有价值的东西,对他的学说中那些“受历史 限制的东西和推进历史前进的东西”加以区分,并努力解释前者和推 进后者。
其次,批判哲学的发展是批判方法的发展,对这些不同的方法进 行探讨应当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它对我们理解康德具有特殊的意义。 这与康德本人的观点也是相符合的,康德把自己的《纯粹理性批判》 称为“方法的论著(Traktat der Methode)”,并且在该书的扉页上引用 培根的话提醒读者,力图阐释和给出的是一种哲学新工具(ein neues Organon)。这种方法论上的进步不只是对哲学而言的,对未来科学 的表述也是有效的,因为康德也把作为将来可能出现的科学的“未来 形而上学导论”看做是对《纯粹理性批判》在方法和基本轮廓方面最 清楚的表达。
再次,应当注意康德所提出的问题。这是康德迥然不同于其他 人的独特之处。在此之前,洛克、莱布尼茨都没有想到要把理性能力 本身当做一个考察对象,就是休谟也没有完全认识这个问题,并且因 为过于注重经验而归于失败。康德的一大贡献就在于,他并不是把 人们如何获得经验和知识当做自己的研究对象,而是关注知识形成 的概念和条件,即人们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可以获得知识。康德所进 行的批判是独立于经验的、对事物作出理性的判断,这是纯粹的理性 批判。我们由此或许可以说,康德试图开辟一门全新的科学。如果
① 里尔:《哲学批判主义及其对实证科学的意义》第1卷,第8页,斯图加特, 1924。
我们遵循康德所开辟的这个理路,注意理性自身问题的研究,无论是 对哲学本身,还是对实证科学都是很有裨益的。黑格尔曾经批评康 德要对知识本身的能力、来源和界限进行考察的思想,说人们不下水 里怎么可能学会游泳呢。里尔的这个论述显然是与黑格尔针锋相对 的,他已经从自然科学家的新思想中发现了康德的正确性,而且后来 的一些著名科学家,如普朗克、爱因斯坦、海森堡等都公开承认,康德 哲学对他们发挥创造性的想像力、建立新的科学原理具有重要的启 发性的意义。
纵观早期新康德主义的基本学说和思想,我们可以这样说,李普 曼的主要作用是明确提出回到康德的主张,朗格的意义在于他阐述 了用理念论立场来补充科学世界观的思想,而里尔则通过他对康德 先验逻辑的诠释而成为新康德主义学派的真正先驱。但是,需要说 明的是,里尔的工作主要是把作为实证科学的认识论前提的科学哲 学观与承载人类世界观需求的价值哲学观进行比较,而不涉及后来 构成西南学派和马堡学派这两个学派共同的研究方向——文化哲 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里尔的工作并没有超出朗格的范围,也不是 这两个学派的创始人,而是处在早期新康德主义与新康德主义两大 学派之间的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过渡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