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社会的科学

孔德是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他创造了“社会学”(Sociologie)一 词,意为建立在社会事实基础上的科学。在他之前,圣西门已经宣布 了一门实证的哲学与政治学,但是孔德的学说更具有社会学意义。 孔德的实证态度来源于科学经验,即寻找事实中的关系。他的思想 先驱,除了圣西门,还有百科全书派思想家达朗贝尔、杜尔哥、孔多塞。 孔德所谓“社会事实”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物质质料,而是依照实 证经过抽象而建立起来的科学。1819年,孔德在关于社会哲学的一 本小册子中,提出政治应该成为一门实证科学。他后来的一系列概念都与此有相类似的含义,比如“社会的物理学”、“社会科学”、“真正 的政治”等。社会是由人和人的行为组成的,孔德从来不在生物学意 义上谈论人,他所谓的社会科学从一开始就具有政治学意义。孔德 认为,哲学应该建立在科学基础上,而没有社会学,就没有实证的哲 学。哲学应该是实证的,而不是先验的。

孔德把哲学史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神学阶段;第二,形而上学 阶段,人创造了实体概念;第三,实证阶段,入们终于懂得了现象是由 对象的性质决定的,并从中抽取规律。

孔德相信启蒙时代的历史进步理论,赞同孔多塞提出的将数学 应用于社会科学的立场,并将这个立场加以完善。孔德的贡献是第 一次完整地提出了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他说;

我们首先指出,应该从最普遍的意义上理解人类发现的现 象。就是说,把这些现象串联起来,观察它们在根本不同的方向 中持续取得的最重要的进步。然后,我们按照这个图表,一步步 地进行越来越精确的观察,划分观察的类别。同样,在实际关系 中,针对未来社会,首先研究历史,确定社会的一般的方式。随 着对人类从前获得的进步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未来社会的描 述将更加详细。虽然科学的描述并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科学 理论仍然要致力于精确地描述从人类起源到世代延续的关系,把 它理解为一种进步过程,或者是针对社会组织的整体,或者是针对 着每门科学、每门艺术、政治组织的每一个部分。在实际的关系 中,详细而严格地确定支配文明自然进程的体系。①

孔德把上述社会学分析方法归结为社会“动态的法则”和“静态 的系统”。前者表示社会所持续的规则,研究政治体系前后关系的性 质和发展,或者说进步;后者表示社会静态下的规则,研究社会同一

① 孔德:《社会科学》,第18—19页,巴黎,伽利玛出版社,1972。

时期的因素。① 两者是相互适应的。

孔德所谓的“社会学”并不是现在狭义上的社会学,而是一般意 义上的社会科学。比如,他的“社会学”也包含了语言学的内容。但 也不是狭义的语言学,比如他分析人类有声与无声现象。他指出, 模拟和音乐是语言符号的两个源泉,特别是模仿的动作或肢体语言 还在音乐之前,因为可见的东西更容易模仿,模仿又产生了绘画和 雕塑。文字也是模仿的结果,因为最初的文字是图画。但是现在, 音乐语言②压倒了可视语言,孔德看测了语言激发我们思想的社会 功能,语言不是个人化的东西。语言可以帮助个人把内心图像结合 起来,发出一种公共语言。这样的公共语言,与孔德以上所描述的 人类(宗教的)精神生活发展的三今阶段是相互适应的。孔德也把 这样的语言称做“逻辑”。在精神的拜物教阶段,逻辑是情感性的; 在多神论阶段,逻辑是离像性的;最后到了一神论阶段,逻辑是符号 性质的。其中的第一阶段,即情感的逻辑,最有力量,但也最远离我 们的意志;第二阶段的图像方便而具有多样性,但是在表达上还是 受到限制;只有第三阶段的符号是最完美的,因为语言符号可以更 好地保存和再现意志,帮助我们把图像组成抽象,图像更有助于刻 画感情。符号语言直接与抽象思想结合起来。孔德相信语言的历 史是进步的历史。我们可以这样总结孔德的认识过程:情感的力量 是重要的,因为它是激发我们理智的灵感;情感靠着图像的帮助,可 以引导我们的思维活动;感情形成图像,即看得见的东西,才可以用 符号表达。孔德认为,语言组织像家庭一样,也是社会的组织。

从1819年到1828年,孔德写了《社会哲学读本》。这是他早期的 重要著作,书中认为,应该把愿望和政治观念区别开来。如果政治学

① 比如宗教,孔德认为宗教是任何社会中协调一致的力量,一个社会不可能没 有宗教,它是人所依赖的最后的精神,一种利他主义精神。孔德研究了三种形式的神 学:拜物教的感情、多神论和一神论。 ②我们这里可以把“音乐语言”理解为拼音的语言,与以图画或者象形为基本 特征的文字形成对比。

只是停留于表达某种并非来自观察的愿望,它就很可能停留于某种 偏见。换句话说,这样的情形说明,政治学还不是一门实证科学。很 自然,所有公民都有自己的政治愿望,因为所有人在社会事务中都有 某种兴趣,比如希望自由、和平………但是政治观念比单纯的政治愿望 含有更多的内容。孔德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政治观点或者立场是实 现愿望的手段或者桥梁,但是人们通常却对愿望和观点不加以区别, 以致有政治立场的人要大大少于持有良好愿望的人。这又是因为有 知识上的难度,因为政治立场需要知识,具有可操作性的知识。“总 之,当政治成为一门实证科学时,公众将会与政论家相一致。”①也就 是说,政治中的模糊性、神秘性、不可预料或不可判断性等都将成为 历史。或者说,政治将不再附属于神学,而属于可以观察和分析的 科学。

孔德考察了封建社会的政治。在他看来,由于工业和科学的落 后,政治在中世纪是与神学联系一起的。他盛赞路德的宗教改革, 认为其意义实际上是政治上的,走上了脱离神学权威的道路。它实 际上是对精神统治力量的反抗,摧毁传统信念,代之以世俗的权利 原则。

孔德从科学与知识的角度理解哲学。他主张按照建立在科学 基础之上的哲学树立新的精神权威。他认为精神以往走过的岔路 是无法避免的,精神必然要经历神学的或者虚构的阶段、形而上学 的或者抽象的阶段、科学的或者实证的阶段。当然,孔德最重视最 后一个阶段,在这方面,他与F.培根、笛卡尔、伽利略以来的科学革 命是站在一起的。他强调知识在社会中的作用,诉诸可以实行的知 识理论。

显而易见,这样的实证理论强调观察中的确定性,而实证方法 被说成是最可靠的,因为神学和形而上学的解释是模糊的,充满了 偏见,科学却是清晰的、中立的。实证的事业从观察开始。“从前的

① 孔德:《社会科学》,第49页,巴黎,伽利玛出版社,1972。

反思表明它只是考虑人类精神发展的哲学条件。在导致实证方法 之前,它必然长期使用神学的方法。”①就是说,从实证的角度看,哲 学与神学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神学与实证的观念是对立的,在前 者看来,我们的精神进展是按照某种几乎无法感知的尺度进行的; 后者则不从精神本身寻找原因,而是立足于观察,找到事实的持续 过程中某种经常的联系,或者不同事实之间的相似性,也就是规律。 在神学阶段与实证阶段中间,孔德还插入了形而上学阶段。在 他看来,所谓“形而上学”,就是以固有的抽象力量来思考各种现象。 孔德理所当然地认为,神学与形而上学的方法日益陷入危机,因为它 们从来没有达到实证的或者科学的阶段。像孔多塞一样,孔德也考 察了“人类精神进步”的历史,他们都把科学作为人类精神的重要组 成部分。孔德认为,天文学第一个成为实证的科学,然后有近代物理 学、化学、生理学等。在这个过程中,神学和形而上学渐渐从问题中 消失,或者至少不再起重要作用了。人类精神进步所导致的是科学 而不是哲学。孔德认为:

社会的物理学……最终我们可以建立一门真正的实证哲 学,可以满足我们理智所有真正的需要。从这个时候起,人类思 想就不再被迫求助于神学的方法,或者形而上学的方法,这些方 法已经丧失了其最后的有用性……我把社会的物理学理解为一 门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具有和天文学、物理学……等 现象一样的精神,服从于同样不变的自然法则。②

这就是孔德所理解的“社会科学”的精神,它以观察的精神研究过去, 解释现在,预见未来。当我们面对社会事实时,我们不是出于道德感 情的需要去称赞或者批评这些事实,而只是把它们作为观察的对象, 专注于事实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每一个事实对人类总体发展的影

① 孔德:《社会科学》,第74页,巴黎,伽利玛出版社,1972。 ② 同上书,第 80—86页。

响。科学的态度是中立的,它排除了感情因素的影响。但是,难道这 不是一种对社会现象过于简单化的处理方式吗?这个方法实际上把 作为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人当成了机器。在这个意义上,科学精神 与人文精神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和谐,因为科学的进步并不能自动 解决人的幸福问题。孔德在描述社会现象及其关系时,并不关心善 与恶的观念,他认为那属于形而上学。孔德所谓的人类社会文明实 际上是自然科学的文明,社会科学成了白然科学的简单延伸或者附 属品。

无论我们对孔德的科学实证精神提出怎样的批评,不得不承认, 他的思想对后世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巨大影响。孔德所谓 “实证”,并不是被观察到的孤立社会事实,而是“科学的实证”,即这些 事实中的秩序与顺序。他要寻找社会中的确定性,即“一定如此”的 趋势,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社会发展规律。这种“社会科学”倾向并 不完全为孔德所独创,它是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法国乃至整个欧洲 的一种学术精神时尚,我们在杜尔哥、孔多塞、圣西门、欧文乃至马克 思的精神中,都发现了同样的精神倾向。这种倾向一方面研究人类 社会的历史,另一方面观察社会现实中的现象,寻找现象中的趋势, 从而预见社会发展的未来。

《实证哲学教程》是孔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全面论述了他的实 证主义思想。他并不把实证作为科学的目的,而是作为进入科学的 途径。在他看来,以往的哲学忽视了方法或者途径的问题,误把方 法当成了目的木身。孔德阐述了一种从实证角度出发的世界观。 如果“实证”是一个途径或者方法,我们可以把它与后来胡塞尔说的 现象学的意向性加以比较,因为意向性也是途径和方法。胡塞尔本 人似乎并不排斥“实证主义”,他说:“如果实证主义一词意味着它建 立在绝对无偏见的原生的领悟基础之上,那么我们才是真正的实证 主义者。”①当然,现象学的实证精神与孔德所谓的科学实证并不是一

① 胡塞尔:《观念:纯粹现象学导论》,第86页,伦敦,谬尔黑德等编辑出版, 1931。

回事,因为现象学实际上把孔德所理解的实证科学隔离出去了。现 象学的精神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或者说,胡塞尔的现象学和孔德 的实证科学是接近“哲学科学”的两种不同途径。我们看到这里“实 证”一词本身陷入混乱。哲学家都局限于一己的偏私,即使他打的 旗号是“无偏见”的。比如在孔德和胡塞尔这里,如果我们只是从他 们的字面上看,根本就无法弄清两种“实证精神”或者“事实本身”、 “现象”之间的区别,而需要深入挖掘他们不同的意向,哲学家们正 是抓住一种意向,竭尽其意,波及其余的。混乱是由于哲学家们使 用了同样的概念,但是意义并不相同。这也说明词的抽象所具有的 局限性。

孔德的实证主义倾向及由此导致的社会学,朝着与西方形而上 学传统相反的方向。从起源上看,它是启蒙精神的一个重要成果。 孔德的思想是百科全书派中的科学主义倾向,达朗贝尔、杜尔哥、孔 多塞等人思想的延续。在哲学上,实证主义的出现意味着西方传统 精神的危机。或者说,是从这场危机引发的欧洲精神领域的自我更 新。当然,这场危机还导致了新的人文精神,它也是挽救精神危机的 另一种努力,只是它朝着与实证科学相反的方向,或者说是非理性的 方向,如叔本华、尼采、胡塞尔、柏格森等。后一种倾向是否为反启蒙 呢?恰恰相反,它是启蒙运动在另一个方向上的延续,尽管它描述了 “光明精神”的反面。在改变哲学运动方向的意义上,启蒙运动的这 两种精神效应都可以称为“哲学革命”,因为与传统西方哲学比较,它 们更加远离了神学。

孔德远离了形而上学,因为他所诉诸的是“社会哲学”或者“社 会学”,一种应用哲学。这样的研究使政治学成为一门实证科学:反 映公意,废除特权,用科学的观察代替没有根据的想像。应该注意 以下孔德谈到的政治学的最初含义,它使政治学在相当程度上离开 了抽象的形而上学,而讨论可操作性的技术问题。孔德说:“应该把 政治科学看做一门特殊的物理学,它建立在对与人类精神整体发展 有关的现象的最直接观察的基础之上……显然,这门社会的物理学和任何观察的科学一样是实证的。”①也就是说,这样的政治学定义 实际上远离了人文科学,因为它被等同于特殊的自然科学。在这样 的意义上,孔德批评圣西门学说中的乌托邦倾向,认为其观念来源于 演绎而不是观察,从而导致了一个糟糕的方向,即那些观念不是实证 的。不能实证的观念没有可观察的基础,从而不可能是科学的观念。 在给圣西门的信中,孔德甚至声称,伦理学也像政治学一样是一门科 学,道德行为要受实证知识的引导,仅有值得尊敬的感情是无用的, 甚至是有害的,它不能带来人类的幸福。②

按照政治科学类似于物理学的思路,政治学的对象也应该像 物理学一样,是物而不是人,这就要求一种纯粹客观的观察。孔 德正是从这样的角度抨击专制的权力,并发展了伏尔泰以来的启 蒙思想。孔德认为,政治并不能以统治和欺骗为目的,不好的政 治特征恰恰在于无论在其统治的内部和外部,都是统治和欺骗。 政治家玩弄权术,就是挖空心思琢磨如何控制和巩固手里的权 力。这是不好的政治最大利益所在,而公众的利益只是间接的、 附属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良好的政治愿望只能停留在口头 上。在孔德看来,好的政治以权利平等为基础,而研究权利平等 就应该像研究物理学的对象一样,抛弃一切感情和意志的因素, 使之成为一种纯粹客观的研究和精确的计算。在这样的情况下, 公意就成为直接的、唯一的目的,从而保证了人民的幸福。人民 不再是政治家所利用的工具,只有在这个时候,入民对政治的态 度才是积极的。好的政治不是时刻考虑如何以阴谋手段对付其 他人,好的政治关注的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人与物的关 系。这里的所谓“物”,就是客观地研究权利平等。于是,人成为 和自然现象一样的科学观察的对象。

随着政治学成为实证的,伦理学也成为实证的,因为“事实上我 们不在政治与道德之间作任何区别。我们认为,随着政治学成为实

① 孔德:《早期文集》(1816—1828),第316页,巴黎,穆顿出版社,1970。 ② 同上书,第447页。

证的,直到现在为止政治与道德序列之间所存在的区别应该完全取 消”①。政治被等同于道德,或者说道德中的形而上学成分被剥夺了 存在的价值,不可说的因素被可以观察和实证的因素所代替。人民 得到政治上的平等和自由,也自然得到了幸福。实际上,这种倾向早 就存在于启蒙时代中,在理性的旗帜下,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既是 政治的,也是道德的。它们自然具有乌托邦的倾向,但是,这只是假 托神圣的幌子,其实质性的内容则完全是感性的、可操作的、可观察 的、崇尚科学的。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
(0)

相关推荐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部-第一篇-第二章-在线阅读

    第 一 篇 XIV 3 第二章 第一期第二阶段: 从智者派到苏格拉底派 在这第二段时期里,我们应当首先考察智者派,其次考察苏格 拉底,然后考察狭义的苏格拉底派。柏拉图是从苏格拉底派里面 分出来,与亚里士多德一起考察的。Nous(心灵)、目的,最初是以 非常主观的方式来理解的,即把它了解为人的目的(善)。在柏拉 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则是以普遍的客观方式来理解它…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8日
    131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三部-第三篇-五-在线阅读

    五、结 论 684 一、哲学到现在为止达到的观点就在于:认识到理念在它的必 414 然性里,认识到理念分裂出来的两个方面,自然和精神,每一方面 都表现理念的全体,不仅本身是同一的,而且从自身内产生出这唯 一的同一性,并从而认识到这个同一性是必然的。哲学的最后的 目的和兴趣就在于使思想、概念与现实得到和解。哲学是真正的 神正论,不同于艺术和宗教以及两者所唤起的…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8日
    109
  • 第四节德国启蒙运动的自我理解

    德国启蒙运动发展到晚期,思想家们开始从问题的纷争中走出 来,转而对这场运动本身进行反思。1784年9 月,门德尔松在《柏林 月刊》第4期上发表文章《关于什么是启蒙的问题》(“was heisst Aufkl语中的外来词,它们都是社会生活的变化了的产物,其目的是对人的 社会状况予以改善。“启蒙”(Aufklarung)与理论的东西、客观的理性 知识和人的主观能…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152
  • 亚里士多德-《动物志》-第六卷-在线阅读

    第六卷 【1】 蛇类、虫类以及卵生四足动物的生殖情况即如上述。 一切鸟类皆会产卵,但交配的季节与生产的情况却不尽相同。因为,有一些鸟于一年四季均可交配与生产,例如家鸡与鸽类;家鸡于全年之中仅在冬季里冬至前后两个月时间暂作歇息。某些鸟种虽属纯种,在孵卵之前也能产下许多卵,可达60只之多;当然纯种的鸟类不及品种较次的鸟类产卵丰富。亚得里亚母鸡体型甚小,但几乎是天…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9日
    11
  • 文聘元-《西方哲学的故事》-第二十六章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在线阅读

    第二十六章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请随我开启一扇崭新的哲学之门,走入一个全新的哲学之境,在这里生命将成为不能承受之轻。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叔本华的名著,在这本书中,叔本华创立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为未来新哲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阳关大道。 “世界是我的表象” 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开宗明义地说“世界是我的表象”。 这也是他全部哲学的基点。 应…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8日
    57
关注微信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