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圣西门的基本思想

圣西门写得很快,思想庞杂而不成系统。他的著述涉及到各种 各样的科学,但是每一门都缺少专门而深入的论述。他的思想倾向 于 F.培根以来的欧洲启蒙运动,相信文明的进步。对启蒙时代各种 各样的入物,他大多作了积极的评价。他的精神成就显现为他在论 证前人的思想时经常出现的妙语警句。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历史与 社会两个领域。

一科学与哲学的历史

圣西门著述中有相当大的部分与科学和哲学的历史有关,这是 因为,在近代著名的科学家中,有很多人同时也是大哲学家,这也就 是圣西门所理解的理性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在谈到历史上这些 伟大人物时,圣西门提到独立思考的重要作用。在他看来,破坏成 见,坚持创造性的精神,喜欢自由和争鸣,这些是天才产生的条件。 天才或从事理智工作的人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能因为生活上对 政府有所依靠就放弃自己的原则。事实上,有学识的人虽然通常没 有财富,人数又少,但是他们在文化上占据优势,他们的使命是引导 那些有财富但缺少精神能力的人。在18世纪和法国革命后,社会的 风俗和文明的演进,最初都来自学者和艺术家,社会需要有天才的人 来组织。

圣西门热衷于把他的设想付诸实施,他的许多著述是给人民或 者执政者的公开信,以求得他们的支持。

圣西门看重学者,是因为学者拥有科学知识,可以对社会作出预 见,而且这样的预见能力已经在理性发展的历史中得到了证明。圣 西门倾向于经验的实证科学,反对形而上学,比如他在谈到生理学的 状况时说:

生理学至今仍处在天文学和化学曾经处过的那种愚昧状态 之中。生理学家必须像天文学家清除星相家、化学家清除炼金 术士那样,把哲学家、道德家和形而上学家从自己的队伍中清除 出去。①

以这样的眼光观察历史,签西门认为人类文明经历了从神学中解放 出来的过程。在 15世纪,国民教育几乎完全是神学教育。路德实行 的宗教改革是一个转折点,从此教育的目光开始转向人的世俗生活。 神学院开始与世俗的学校分开。科学与人的理性得到更快的发展。 圣西门在著作中始终把科学与实证的可观察性和实验性联系起来, 认为它们是一般科学的基础。他明确地说,他对人类科学的看法,是 以孔多塞等人的著作为基础的。虽然对孔多塞的思想并不完全赞 同,但是圣西门承认“他在其著作中所作的概括,却是惊人的正确,而 且十分卓越”②。我们可以理解为,两人对人类理性进步所持的信念 是完全一致的,他们的差别只在于细节。

凡启蒙时代的学者,很少有不关注人类历史的,而且大多有相关 著作发表。这样的情形蕴含的重要的思想信息是,书写人的历史,按 照人类各民族生活的本来样子描写人类文明。一般来说,启蒙学者 大多相信文明是进步的,启蒙一定会免除人的蒙昧,未来一定胜过现

①《圣西门选集》第1卷,王燕生、徐仲年、徐基恩等译,董果良校,第17—18 页, 商务印书馆,1997。 ② 同上书,第 47 页。

在,从而人本身也会越来越幸福。“启蒙”一词本身就已经包含了历 史因素在内,离开历史背景,启蒙就是一句空话。

圣西门对科学史给予了更大的关注,他结合哲学总结科学史。 在《十九世纪科学著作导论》中,圣西门着重分析了哥白尼、伽利略、 F.培根、笛卡尔、牛顿、莱布尼茨的思想。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他以理 性和物质运动排斥想像的形而上学。他把科学著作分为两类,一类 是研究事实,另一类是就事实推论。F.培根完成的是前一种工作,笛 卡尔实现的则是后一种。

在《人类科学概论》中,圣西门竟然像伏尔泰在《论风俗》中一样, 描写各民族的历史。其中,他用了比较多的篇幅描述了古代希腊,认 为苏格拉底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哲学家,其思想是百科全书式的。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只是分别从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发展了苏格拉 底的思想。圣西门对这里所谓“先天”和“后天”的理解是,“先天”的意 思是“综合”,即从原则出发推论;而“后天”的含义则是“分析”,即从被 分解的最简单的事实因素出发,再加以归纳。

圣西门用大量的篇幅分析苏格拉底,我们很难说这样的分析是 正确的,但从中可以看出圣西门的哲学思想。他认为苏格拉底有两 个基本的观念,其一是从一般的原则下降到个别的观念;其二正好相 反,从个别的观念上升到一般的原则。圣西门说:

人为了形成自己的科学体系,即为了协调自己的关于字宙构 造的观念,为了给自己的关于现象的构成和发展的知识打下巩固 的基础,就必须交互利用先天方法和后天方法来协调他的观念。 人的智力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始终用同一观点来观察事物时,注意 力很容易疲倦,而加速智力活动的唯一手段,就是改变思考的方 向。比如,一个人经过紧张的努力,由支配宇宙的单一基因的观念 过渡到最个别的事实以后,感到他的注意力已经疲倦得再也发现 不了任何新的东西,他的抽象观念与具体观念混在一起使他无法 分清它们。这时,他最好改变思考的方向,把思想移到完全相反的 方面去,也就是利用后天方法,由个别事实的考察上升到比较一般的事实的考察……苏格拉底是方法的发明人。①

这一大段话属于圣西门著作中少有的精彩之处,其中有启发之处 在于,思维不能固守一个方向,没有哪一个方向是绝对正确的。真正的 智慧在于转变思考的方向性,从而不仅逃避了枯燥,也得到了休息和创 造的机会。当然,我们同样认为,方向是多样的,不仅局限于“先天”和 “后天”两种。圣西门竟然把苏格拉底的方法归结为“思维方向性的转 变”,这实在是一种有创意的“误读”,也表现了圣西门的天赋。

关于先天与后天的争论,确实如圣西门所说,贯穿了后来整个哲 学史,而他认为基本的道理已经由苏格拉底讲明白了。简单地说,柏 拉图代表了先天观念派,亚里士多德代表了后天经验派。在哲学史 上,圣西门认为先是柏拉图占据上风,近代以来,则是亚里士多德的 经验论压倒了柏拉图的先验论。谈到苏格拉底时,圣西门又说: 他的著作由两个完全不同的部分构成,一部分以建立方法 为目的,另一部分以应用方法为目的……苏格拉底非常清楚,应 当用后天方法进行批判,而建设则要用先天方法去进行。② 对事物可以先天地认识或后天地认识。

在第一种场合下,可以有效地用观念来联系所观察的事实; 但是,要想用观念来精确地规定事物或发现新的事实,那是徒劳 无功的。

在后天地认识事物时,情况与此完全相反。这时,认识以精 确的事实为根据,它引导我们的理性沿着有助于发现新事实的 道路前进。③

①《圣西门选集》第1卷,土燕生、徐仲年、徐基恩等译,董果良校,第65—66页, 商务印书馆,1997。 ② 同上书,第67页。 ③ 同上书,第91页。

这表面上是把苏格拉底解释成了方法论上的“机会主义”,实际 上是圣西门自己的立场。哪个用着方便,就用哪一个,所谓原则并不 是最重要的。圣西门认为,“后天”与“先天”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感觉, 来自两种不同的原因。前者是接受的感觉,是“世俗的权力”;后者是 内部的生命力,是“精神的权力”。

圣西门从观念的演变来分析近代以来的欧洲哲学史,认为能对 社会发生有力影响的原因是一般观念、一般信仰的改变或改进。基 督教就曾经是这样的一般观念。这样的观念控制了信仰,而信仰造 就了专制的政治制度。在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之前,宗教成为连接 世俗势力和生活的纽带,整个欧洲就这样连为一体。启蒙是什么呢? 就是让人民渐渐形成新的观念,懂得他们的命运和幸福取决于自己 的权利是否得到保障,而不在于外来的神。随着信念或者观念的改 变,社会的风俗也发生巨大变化。圣西门指出,要改变信念,必须经 历许多个世纪的努力,它还取决于人的想像力和判断力,而想像力先 于判断力。

圣西门的哲学观是建立在“一元论”基础之上的,“这种信仰就是 认为宇宙受单一的不变基因所支配。一切应用体系,如宗教体系、政 治体系、道德体系和民法体系,都要符合我们的新知识体系”①。哲学 不是知识而是智慧,但是根据启蒙时代的立场,哲学又是与知识或者 科学的问题不可分割的。这样,圣西门就与孔多塞以及在他之后的 孔德一样,在某种意义上把哲学混同于实证知识,把难以说清楚的、 不可预料的因素从哲学中排除出去。他们也都一致认为,政治学就 是这样一门实证的科学。

在谈到科学的发展时,圣西门指的是所有的科学,而不单是自然 科学或者社会科学。他认为近代科学奠基性的人物是 F.培根、牛顿、 洛克。这三个人同时是科学家和哲学家。他们承认的哲学实际上就 是把自然因素与科学因素结合起来,在总体上倾向于自然科学。圣

①《圣西门选集》第1卷,王燕生、徐仲年、徐基恩等译,董果良校,第80页,商务 印书馆,1997。

西门竟然认为生理学是人类科学的基础,因为它是实证的。“以生理 学知识为基础的人类科学,将成为国民教育的学科……在十八世纪 的科学著作和十九世纪的科学著作之间,将会出现一个差别,即十八 世纪的一切文献崇尚破坏,而十九世纪的文献将重视社会的再建。”① 所谓“空想社会主义”,正是在19世纪初各种社会重建方案中的一种, 它只是在形式上不同于革命时代的破坏,而在精神内涵上都崇尚理 性社会。

二社会理论

圣西门提出了一系列改造欧洲社会的方案,但他把这些方案的 草案叫做《论万有引力》。由此可见,与孔多塞的倾向一样,圣西门把 他的社会学说与自然科学混为一谈,他认为,万有引力的观念应当成 为新哲学的基础,而欧洲的新政治体系则应是新哲学的成果。在这 个方案中,他特别提到了两本影响他的著作,即达朗贝尔的《<百科全 书〉导论》和孔多塞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他们都从科学的观 点出发阐述哲学理性的进步。

观念的演变被解释为知识的进步,这也是科学的进步。无论怎 样,圣西门是在科学的意义上谈到经验、感觉、判断、先天、后天这样 的字照的。

整体、精确、统一、知识的进步,这就是与圣西门持同样观点的启 蒙学者告诉我们的结论。在这样的思路下,圣西门只是从自然科学 认识论的角度引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而根本不 顾他们的形而上学。

圣西!门还提出了学问或者真知的掌握权的问题,如果是被民间 人士掌握,连接社会的宗教和政治纽带就要被削弱,直到被瓦解。这 也是启蒙府代的实际情形,随着民间知识分子的自觉意识渐渐成为 一种潮流,已经成为虚假语言的统治语言最终动摇和瓦解,社会变革

①《圣西门选集》第1卷,王燕生、徐仲年、徐基恩等译,董果良校,第85—86页, 商务印书馆,1997。

的时代就来临了。这个过渡阶段决定于民间启蒙的普及程度。① 圣西门谈到了法国人民在1798年以及美国人民在宣布独立时 的理性和风尚,即没有任何一种宗教可以在意识形态中占据统治地 位。政府并不有意维持一种教义,各种不同的宗教都得到保护,可 以争论。

圣西门有一个伟大的抱负,即编写新的哲学和新的《百科全书》。 他沿着启蒙方向,继承了这一伟大事业。他称自己的《百科全书》是 “新的”,因为他认为18世纪的思想着重于破坏,而19世纪应该更注 意建立新的社会组织和制度。所谓“空想社会主义”,正是在这样的

① 圣西门从这个方面阐述了法国革命前的情形。他说:“确实可以说,在1789 年,法兰西民族的僧侣阶层、贵族和国家官吏在文化、毅力、高尚灵魂和各种优秀品质 方面,都不比大多数法国人出众。在他们看来,他们继续用来统治全民族的权力,是 一种不尽任何义务的特权,而由他们掌握这种特权则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对于自 已政治权利的合法性的看法是荒谬的。他们只知道同胞应对他们尽义务,而完全不 承认自己应对同胞尽义务……出身不是贵族、神甫和官吏的法国人,即普通的法兰西 人民所受的教育,使他们认为自己没有任何权利来干预国家大事,甚至认为自己完全 没有能力恩考如此高深的观念。别人使他们如此习惯于这种看法,而他们自己也完 全养成了这种看法,以致认为凡是敢于谈论公益、敢于对政府应当采取的行动或应当 实行的措施发表意见的被统治者,都是可笑的……认为能够判断什么是适合于他们 的,不是他们自己,而是他们的领袖。”(《圣西门选集》,第1卷,王燕生、徐仲年、徐基 恩等译,董果良校,第145页,商务印书馆,1997。)“谁也不关心国家大事,对此完全抱 着消极的态度;谁也不对自己另眼相看,只把自己着成是无所作为的群众的一分子, 看成是无能为力机体的一部分;不管当局有什么过失和错误,这个机体在当局面前只 能默不作声,俯首贴耳。”(同上书,第150页。)“如果说法国人宣布过入权,那么它的 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他们的思想已经不习惯于公民的权利了。由于不能重新要求 他们已经不再知道的福利,他们便糊里糊涂地一味追求想象之中的福利……人们的 头脑远非一块白板,其中虽然没有储藏任何正确有用的观念,但不一定就没有错误有 害的观念。谬误到处泛滥,使得人的头脑长期不能接受真理。”(同上书,第151—152 页。)“社会上所重视的,人们所欢迎的,入们想从一代青年人身上看到的,并不是他们 对祖国的制度、对当代的事物和人物的了解,而是他们对古代的学识,他们对那些与 当今毫无关系的一无所用的往苷的回忆。”(同上书,第154页。)“在旧制度下养成的 习惯,是建立真正的新制度的巨大障碍。这样一种新制度的建立,要求有伟大的哲学 著作问世和作出巨大的经济牺牲。”(同上书,第155页。)

背景下提出来的。圣西门的哲学应该被归入科学认识论和社会哲学 的范畴,他认为:

哲学家的主要任务,就是认识最适于当时的社会组织体系, 以促使被统治者和统治者采纳,使这种体系完善到它所能完善 的地步,而当它已经达到完善的最高阶段的时候,就把它推翻, 并利用各方面的专门学者所收集的材料由此建立新的体系。① 完善到最高阶段就是要走到自己的反面,那时,社会变革的时代就来 临了。

圣西门表达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信念,即相信理性和社会总 是朝着进步的方向。进步的形式是社会制度之间的相互替换。关于 区分哪种社会制度更进步的标准,圣西门认为,它应该是使社会大多 数人过上幸福的生活,拥有更多的生活资料满足他们的需要;要使有 德行的入占据管理社会的位置,而不管他们的出身如何;社会中的每 个人都劳动,如此等等。

作为“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人,圣西门的理论是建立在对人类 历史的基本判断基础上的,此即我们通常所谓的“社会发展史”。这 在启蒙思想家中已经成为一个惯例,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孔多塞 等人的历史观念都构成他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舍此,启蒙就是一 句空话。这是一种线性的历史观,它描述人类在某个时代,一定是什 么样子,然后则是另外的样子,相互之间的关系在历史进程中是必然 的。历史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有人类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黄金时代, 也有蒙昧和无知的时代,而启蒙最终将战胜蒙昧,实现人类整体上的 幸福。这就是启蒙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共同倾向。

在所有启蒙思想家中,只有卢梭是最为特殊的一个,因为他相信 人类的黄金时代不是在未来的社会组织形式中,而是在远古人类的

①《圣西门选集》第3卷,董果良、赵鸣远译,第211页,商务印书馆,1997。

自然状态,一种无知的幸福。圣西门的“社会主义”与理性进步的观 念是同步的,他认为人类真正的幸福不在古代,而在未来的社会制度 中。以往的任何社会制度都是不完善的,无论是原始的奴隶制还是 中世纪的封建制。18世纪的使命是破坏,即废除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圣西门则在这样的基础上着眼于“社会主义”理论的建设。“社会主 义”这个词的含义本来就含有科学的意味,即以科学的眼光建立一个 更加合理的社会。圣西门致力于未来社会的具体发展计划,这也是 他与18世纪思想家的一个主要区别。圣西门的想法是具体的,比如 他致力于发展一个实业家阶级,以增加社会的财富;主张积聚民间和 世俗的力量,瓦解封建的等级和特权。他认为,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 标志,应该看是否由实业家和学者领导国家。实业家有经济实力,学 者有社会的“头脑”。新制度的建立有赖于这两方面的力量渐渐强大。 当社会的经济实力发展到相应的阶段时,学者或者哲学家的使命便 显现出来,这时他们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

在追溯历史,特别是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过程中,圣西门也谈 到了社会不同等级或阶级之间的斗争。他以阐述社会矛盾的形式描 述历史的发展。他把社会分成拥有和不拥有财产的两个利益集团, 也就是有产者和无产者。他甚至谈到了这两个集团之间的斗争。在 早期著作中,圣西门认为无产者掌握政权是一件破坏社会的坏事,后 来,他则认为无产者也可以变为有产者,两者之间并不是对立的,而 是相互服务的关系,其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圣西门从来没有说过要 剥夺有产者,实行公有制。他把未来社会称做“协作制”。社会应该保 留分工和等级,这是社会发展所必须的。我们之所以把圣西门的社 会理论说成是“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着眼于整个社会 绝大多数入的幸福,关心他们的福利,特别是无产者的利益。为了实 现他的理论,圣西门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设想,比如,一切人都应该 劳动,从社会中取得他们应该得到的一份报酬,而社会应该为每个人 提供工作的机会。这些具体思想,在现代发达社会已经基本实现,也 证明圣西门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之类的,也不打算靠这个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
(0)

相关推荐

  • 罗素-《西方哲学史》-卷⼀ 古代哲学-第三⼗章 普罗提诺-在线阅读

    第三⼗章 普罗提诺 新柏拉图主义的创始⼈普罗提诺(公元204—270年)是古代伟⼤ 哲学家中的最后⼀个⼈。他的⼀⽣⼏乎是和罗马史上最多灾多难的⼀ 段时期相始终的。在他出世以前不久,军队已经意识到了⾃⼰的威 ⼒,就采⽤了视⾦钱报酬为转移的办法⽽推戴皇帝,然后又杀害皇帝 以便再有机会重新出售帝国。这些念头使得兵⼠们不能在边境上进⾏ 防御,于是⽇⽿曼⼈便从北⽅、波…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4日
    80
  • 梯利-《西方哲学史》-第三编 近代哲学-第五篇 启蒙运动哲学-在线阅读

    第五篇 启蒙运动哲学 第一章 启蒙运动的进展 第一节 十八世纪 如前所述,近代精神是反抗中世纪社会及其制度和思想的精 神,也是在思想和行动的领域里人类理性的自我伸张。这种活动 由文艺复兴开始,延续到十六和十七世纪;宗教改革、三十年战争 以及英国和法国(福隆德运动)的政治、社会革命是这种变化的征 兆。伟大的大陆思想体系和英国的经验主义以及它们的流派,助长 了其…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31日
    73
  • 第三节哲学:作为现象学与形而上学的统一

    教会的独断禁止在信仰领域的任何怀疑,并进而扼杀了追寻知 识的形而上学努力以及自由的宗教思考,这是舍勒无法忍受的,也是 他最终脱离教会的思想原因。然而与教会的外在关系并不会直接触 发他形而上学立场的彻底转变,这一立场的变化有其更为深层的内 在思想动因。看起来,这一根本立场的转变的发生是突然的,但它的 ① 参见《舍勒全集》第5卷,第249—255页。 ② 参见同…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日
    241
  •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变小的道德-在线阅读

    变小的道德 1 当查拉图斯特拉再踏上陆地时,他并没有直接走向他的山上的山洞,而是兜了许多路,打听了许多问题,问这问那,因此,他针对着自己开玩笑地说道:“瞧这一条河流,兜了许多曲曲折折的路,又流回到源头来了!”因为,他想知道,在他出外期间,世人发生了什么情况:他们变得伟…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7日
    143
  • [古希腊]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第二卷-第六章-在线阅读

    应当挑选什么样的人做朋友,第1—5节。在没有结交朋友以 前,如何确定人的品格,第6—7节。怎样联络朋友,第8—13节。 友谊只能存在于善良而高尚的人们之间,第14—19节。在这样的 人之间尽管有意见的不同,友谊却仍能继续存在下去,第19—28 节。由上述言论所得到的推论,第.29—39节。 我以为,由于在以下的谈话里,他劝人在结交朋友时要试验这 1 个人有什…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4日
    18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