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对孔狄亚克的新评价

我们所谓“新评价”,是指现代欧洲哲学家对孔狄亚克的感觉论 和语言论重新进行研究。

研究主要集中于孔狄亚克的《人类知识起源论》,在这本书的导 论中,孔狄亚克认为他的哲学要点有二:1.世界是由事件组成的。事 件的念头就是观念。把握了观念就是掌握了事件。“把握”就是“连接 观念”,从而形成思想的话语。2.观念是靠语言联系起来的。如果把 观念的连接比做盖楼,脚手架以及砖和瓦就是语词。

于是,孔狄亚克不得不研究我们怎样获得遣词造句的习惯,他 要解释语言的起源,从中解释观念的起源。这是他的感觉论的深 入。在孔狄亚克之前,笛卡尔曾经认为“说话”是认识的一种障碍, 因为话语中有太多的情感和修辞成分。可见,笛卡尔有贬低日常语 言的倾向,他并没有像孔狄亚克这样专门论述语言问题,也许他认 为这样做没有必要。笛卡尔甚至很少在著作中提到语言,因为他的

① 孔狄亚克:《人类知识起源论》,第194页,剑桥大学出版社,2001。

概念就是语言。概念的完美就是语言的完美,所以理性主义实际倾 向于理想化的科学语言,其性质是先验的。在 1700 年前后,这种立 场在哲学和人文学科中有所改变,直接的原因是修辞学的进步。修 辞学研究的意义是哲学的,它对语言本性的理解与以往不同,即语 言不再是死板的思想工具,而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我们甚至可以把 欧洲18世纪对修辞学的关注,看成是现代意义上的一种语言哲学 转向的雏形:从词汇及其类比、隐喻、增补过程洞察思维过程而不是 相反。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笛卡尔,洛克也反对在严肃哲学理论问题上 修辞学的嬉戏态度。但是,在以上的阅读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孔狄亚 克对修辞学之哲学含义的肯定,也就自然得出结论:孔狄亚克并不是 洛克的忠实弟子。在反对修辞学对哲学的渗透问题上,洛克竟然与 笛卡尔站在一起,他们都捍卫观念的尊严。什么是哲学研究中的语 言转向呢?在近现代哲学注意修辞学问题之前.哲学家们似乎认为 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是纯粹的真理性语言。当洛克捍卫这样的“思维 话语”,并极力与修辞学中“词的狡诈”划清界线时,他是站在柏拉图 的理念论立场上的。孔狄亚克的思路工好相反,在他看来,词句是思 维的条件,是知识和理任操作的家。他把知识与观念连在一起,从感 情、表达、同情、情感的相互影响解释观念的起源,但是同时,“感情、表 达、同情、情感的相互影响”又是“行为语言”,或者是语言的最初来源。 于是整个《人类知识起源论》都是以语言的起源解释观念的起源,孔 狄亚克认为,说话是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所有艺术形式都可以 从人类远古的声音和动作的节奏中获得解释,美先于认识,想像先于 理性。

总之,词比观念更为重要,这涉及到现代欧洲哲学的一个重要 话题,即语词的声音(“能指”论)与它所意味的对象(“所指”)有没有 联系?如果有,是怎样的联系?洛克和索绪尔都认为,这种联系是 任意的,因此,声音自己不创造意义。声音依赖于观念,离开观念或 概念,声音就没有意义。但孔狄亚克并不这样看,他从原始的声音 或说话中追溯歌、舞、音乐、诗的起源,认为创造观念性意义的是音响。于是,“声音”具有了类似哲学上的本体之含义。① 另外,在谈 到行为语言对话语的作用时,孔狄亚克又谈到无须说话,只用动作 语言达到理解。②

我们引述欧洲近代修辞学几部重要著作,从中可以读出其对哲 学的巨大威胁和启发,甚至可以作为对海德格尔的一句名言“语言是 存在的家,人就居住在这个家中”的诠释。拉米在《修辞或说话技艺》 (Rhetoric or the art of speaking)中认为修辞或说话的艺术增强了文 字的力量③,加之以感情,增补或创造出多余的观念,像是使词有了姿 态,一个感叹的音调中有赞叹、快乐、诅咒、气恼等。巴克莱在《论人类 知识的原则》(Treatise on the principles of human knowledge)中称, “修辞”乃在于多出的言辞和观念,并不合乎习惯用法,它们是创造出 来的,参与创造的有演说者的声调、面部表情、姿态和使许多观念附 在词上的其他自然特征。这里的词语是说出来的,其力度相当于丰 富的面部表情和声调,它们是行为语言和有声语言,不是单字,也不 是观念,却可引起串串联想。

这样的议论违反哲学常理,因为它们用声音的变化创造存在的 意义。情人在电话中的腔调足以说明一切,与她或他所说的内容 无关。

① 如上所述,应该注意汉语发音因素对汉语本身的奇特意义。一般而言,可以 从象形的字形和五声的声调两个主要方面分析汉语的构成。但是,从汉语固有的 声音韵律(这也许是孔狄亚克谈到民族语言的特有征兆)中既可以演化出诗歌、音 乐、歌舞、词曲之类以声音特点为主的艺术,又可以形成书面语中所谓的韵文,这是 汉字的声音形式,也是汉字的声音优势,是拼音文字难以比拟的。所以,不能笼统 地说在“拼音”上汉字落后于拼音文字,因为韵文中的乐府诗、五七言诗、律诗乃至 词曲也是“拼音”的。在中国传统上“字”以这种韵声的形式成为“话”、“诗”、“歌”、 “乐”;另一方面,这是不同于拼音文字的“拼音”,它使“拼音”成为艺术,而不仅仅为 实用之需要。 ② 这也是汉字本身的特点:象形的笔画就是“动作”,汉字的书法亦为“哑剧”,依 字形理解,不必拼音准确。从这个角度看,汉字形状决不像拼音文字那样冷冰冰的, 它有姿态、热情。 ③ 这里,“修辞”是“话”的变化,从而与僵死的文字相区别。

所谓“真”的东西,不过是修辞或说话的艺术的效果。莫特-费 奈隆在《关于雄辩的对话》(Dialogues on eloquence)①中认为,需要给 身体各种命令,找到那些使它高兴的图像,就像生动活泼的诗歌 一样。

孔狄亚克《人类知识起源论》的立场显然吸收了他所处时代修辞 学研究的成果。

以下,我们分析德里达对《人类知识起源论》的解读。在我们从 中国文化传统角度阅读此书后,德氏的“后现代眼光”又使文本呈现 出新的含义。

德里达认为,应该区别两种形而上学,孔狄亚克用关于“现象和 关系”的形而上学,或者说是一种关于事物本身的现象学代替了探讨 现象背后“本质”的形而上学。就像《人类知识起源论》的法文新版编 者序言中指出的,后者要破解所有的秘密,打开存在的本质,藏在最 隐蔽处的原因;前者却说人的精神没有这个能力,我们只能达到现象 及其效果。② 这与后来胡塞尔的现象学是什么关系呢?胡塞尔在批 评康德时,称不必把现象与本质一分为二,现象就是本质。我们在 《入类知识起源论》中,也发现了与胡塞尔一样的动机,“追溯”、寻找知 识和语言的起源,一个出发点,像是一种第一哲学的动机。

《人类知识起源论》之后,孔狄亚克渐渐警惕“形而上学”一词,他 有意回避亚里士多德和笛卡尔意义上的第一哲学。孔狄亚克的意见 是,哲学史成为存在、本质、因果之类观念发展的历史,而看不到任何 特殊的、可以观察的东西。也就是说,哲学家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 下,就去谈论一切,形而上学成为一门空洞的、没有根基的学问。孔 狄亚克的出发点不是一般的原则,而是个别的事物。“他把形而上学

① 写于17世纪末,有1951年英译本。该书被认为是关于现代修辞学最早的 论著。 ② 转引自德里达《无谓的考古学:解读孔狄亚克》,第11页,巴黎,加利莱出版 社,1990(以下所引此书均为此版本)。

只称做类比。”①“追溯”不再是寻找一个形而上学的出发点,它偏离了 轨道,成为 retracer(重新划线、重写)和 suppléer(代替、补充、增补)。 德里达认为,它们是《入类知识起源论》中的两个关键词,孔狄亚克使 用的所有类似形而上学的词汇都可以根据这两个新词而加以重新解 释,如“观念”、“分析”、“一般性”等。

为了加深理解,有必要把孔狄亚克以上使用的关键词联系起来 考虑。当孔狄亚克重新审视知识和语言起源问题时,他称自己的主 要方法为类比,而比较的过程是 retracer,或者说,用一种近似性代替 (suppléer)原来的东西,这个过程也被称做分析。总之,分析与类比、 重新描述、增补性是同一个过程。孔狄亚克说:

分析的方法是遐过最简单便捷的方法引导我们,这样的分 析并不与其他学科相分离,而属于一罚学科。它是其他学科的 真正方法,是它们的灵魂,只要你不把它与亚里士多德的第一科 学混淆起来,我就可以称这种方法为形而上学。②

于是,在出发点上,孔狄亚克就偏离了正统的形而上学,或用 德里达的话说,一种“坏的”形而上学,孔狄亚克把它归因于一科 糟糕的语言习惯。因此,有必要阐述另一种符号理论,操作另一 种语言。孔狄亚克提出所谓“计算的语言”(la langue des calculs),它 追溯语言最简单的因素。我们这里还应遵循以上的思路,即“重新 描述”和“增补性”的思路。坏的形而上学也是增补,它在第一哲学 的基础上替换着一个又一个观念;孔狄亚克则看到了观念的经验 性,一种新的或好的形而上学,他追溯到前语言的本能和情感、语言 事实。

当上升到抽象层面时,洛克的经验论哲学终止于观念的性质,但

① 转引自德里达《无谓的考古学:解读孔狄亚克》,第14页, ② 孔狄亚克:《人类知识起源论》,转引自德里达《无谓的考古学;解读孔狄亚 克》,第 14—15 页。

孔狄亚克并不满足于观念的分析,他洞察到符号的重要作用:观念的 联系其实只是符号的连接,没有符号的思想是真正的虚无。换句话 说,要纠正我们的推理方式,首先得纠正我们使用语言的方式。观念 的形而上学被孔狄亚克纠正为关于语言的哲学,他从使用符号的习 惯出发分析一切观念差异的起源。于是,在孔狄亚克那里,进行“类 比”、“比较”、“重新划线”、“重写”、“代替”、“补充”、“增补”、“分析”等 活动的“物质”因素是语言符号,而不是观念。这些放置在引号中的 词语是相似的,都具有“类比”的特征。或者说,它们是类比的引申、演 化。德里达在这里又补充了一个当代哲学家经常摆弄的词:隐喻。 隐喻是类比应有之义,它们是修辞学的实际内容。在这个意义上,孔 狄亚克诉诸修辞的哲学。

真正的增补一定是具有创造性的,这就需要我们以上分析过的 语言天才,他要表达旧的语言习惯中没有“看见”和“感受”到的新方 式,这就需要在类比中发挥思维最不着边际的想像力,打开许多新途 径。这几乎是任何学科曾经有过的重大发明的实际过程,即把一个 领域中的现象引入另一个几乎与之毫无关系的领域,相互借鉴、联 想、嫁接、误入歧途、顺着走神的念头到极致。血缘越远的“配种”越 好,一种充满诗意的方法。这在形式上就是我们以上所谓“不是一种 语言”。这样陌生的连接使语言极有创意。

在这样的意义上,德里达对孔狄亚克的《人类知识起源论》作了 “解构式”阅读,认为关键是要寻找孔狄亚克书中描述的“连接的数 量”,从某种分析冒出来的新组合。德里达首先引用了孔狄亚克《人 类知识起源论》中非常重要的一段:

我说过,分析是发现过程的唯一秘密,但是人们要问,什么 是分析呢?就是观念的连接。当我要思考一个对象时,首先注 意把我已经有的那些观念与那些我还没有、正在寻找的观念连 接起来。然后,我观察到,不同观念彼此可以用一些好的方式连 接起来。根据不同组合的变化,在不同观念之间,有的联系多 些,有的少些。于是,我可以假定一个可能有更多连接的组合, 而其他的几种组合可能连接少,以致我们感受不到。如果我面 对的对象处于与我要寻找的观念没有任何感性联系的位置,我 就一无所获;如果是轻微的连接,我就会发现微不足道的东西。① 我的念头就将只向我显现一种过度的使用效果,或者是一种偶 然的效果。这样一种发现几乎没有向我透露一丝通达其他发现 的光亮。但是,如果我考虑的对象与我寻找的观念有更多的联 系,我将发现一切。②

孔狄亚克重视已知与未知之间可能有的连接渠道的数量,对比 后者与前者相似性的程度,分析的过程就是类比的过程。把在场与 缺失的因素连接起来,像是寻找没有联系的连接性。“所有这些在力 的概念中叠加、连接。这个力是重述(重新划线、增补)的力。”③这是 从有到无。但从有到无的过渡与亚里士多德模式截然不同,因为 “有”只是被神秘地利用了一下,生出一个与它没有血缘关系的怪胎。 “力”的概念在这里也是被借用的,它不再是物理学的一种量度,而是 指词具有创造性的强度。“我们可以向读者证明,这种述说或重述系 统按次序产生了整个文本缄默的爆炸,导致某种裂口,在每个被述说 的概念内部爆裂。”④类比又是显与隐、明与暗的较量,它导向隐与暗 的关联,一种晦涩或隐喻的效果,这是词有力度的表现。在这个过程 中,原来的解释方向被弃而不用,失去了作用。

这个过程是质变还是量变?德里达说,我们这里应该参照孔狄 亚克的著作《同义词词典》(Dictionnaire des synonymes),因为这部书 把类比或语言的隐喻理论引进哲学。在关于“引力”的词条中,孔狄 亚克把物理世界具有的这种普遍联系性质通过类比过渡到观念领 域。他说:

① 注意这里与德里达这本书名(Archeologie du friole,lire Condillac)的联系, frivole 意味着无聊、无价值、无意义、浅薄、轻浮等。 ② 德里达:《无谓的考古学;解读孔狄亚克》,第55页。 ③④ 同上书,第56页。

作为一个名称,引力只是表示一个原因,这个原因叫做 impulsion(推动、驱使、冲动),此外我们对它一无所知。它是作为 冲动的引力,一种推动力……引力是普遍的,人们知道它是万物 在各种情况下都要遵循的法则。这导致我关注这个词。我正是 因为它是吸力、重力等的原因才谈论这个词,把它作为一个词 条。我预言随着牛顿的体系将来被人们普遍热知,这个词将以 比喻或转义的方式被使用(德里达插话,隐喻和类比是组织孔狄 亚克同义词词典的规则,我们从中理解了转义——引者)………我 们把被称做力的第一个观念归因于内在的感情或本心,正是这 样的天性使我们能移动身体,克服困难,抵制作用于我们的因 素……这个词从物体过渡到精神和心灵……力被认为是事物多 样性的效果……我们还把这个词过渡到没有生气的东西上,但 它只是一个表示原因的名称,我们没有它的观念,我们只能通过 许多效应知道它。这个原因制造了词的纷争……人们还说到思 想力、表达力、说理力、话语力,这些与其他的事例将使你豁然 开朗。①

于是,效应置换了观念,现象置换了本质,观念之间的过渡其实 是类比和隐喻的效果。一句话,在场与不在场之间的连接张力,靠一 种近乎无中生有的想像力。透视普通的话语,创造性话语,原来都是 比拟的或隐喻的。想像力亦是比拟力!

比拟或想像产生了新的组合,“重述”即“增补”,诞生原来不在场 的东西。这是一个丧失习惯规则的过程。这种再生之力,或者说,从 已知到未知、从在场到不在场的连接,是一种冒险,因为它有歧义、模 棱两可、语词双关、同音异义,如此等等。于是,德里达说:“孔狄亚克 《人类知识起源论》的所有提问方法都在‘想像’一词的两种含义之间 展开:一个是重新描述之再生的想像;另一个是创造性想像,它为了

① 转引自德里达《尤谓的考古学:解读孔狄亚克》,第57—58页。

增补而添枝加叶。”①比如,孔狄亚克说:

我们拥有在缺少对象的情况下唤醒我们感觉的能力,把最 陌生的观念合并在一起的能力。我们的想像采取新的形式。借 助自由的翅膀,想像可以把一种问题的性质转移到另一种…… 没有什么事情比想像支配我们观念的方式看上去更与真理相悖 的了。事实上,如果我们不能自主地从事想像操作,想像会使我 们迷路。但如果我们知道如何引导想像,想像就将是我们认识 事物的一个主要动力。②

自由在于所讨论的话题在不知觉或下意识的想像(比拟、隐喻等)中 变化为另一个,于是唤醒了新词或观念,一种新的连接。 以上过程也是《人类知识起源论》讨论的语言起源过程,姿态语 言、舞蹈、话语、音乐、诗歌、文字之间的交错与过渡亦即类比、隐喻、想 像之过程,其中每一个门类的起源都有赖于语言天才的想像,把热情 与“偏见”(陌生的念头)在想像中连接起来。在牛顿那里也有类似的 科学发明的例子,如壶里的沸水-蒸汽机-机器原理、树枝落下的苹果- 引力。系词“是”(哲学或逻辑意义上的同一性)不过“是”一个“好像”, 一个类比。比如,孔狄亚克把牛顿经典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万物一 种普遍性的“是”)转移并生成语言和心理的创造力。每次转移都是 新的,未曾有的解释或体验。就像孔狄亚克在《计算的语言》中说的, “发明的方法就是类比本身”③。

所有这些也是变形的过程。根据孔狄亚克的感觉论,热情、愿 望、判断、反恩都是感觉的转移或变形。这里的情形与胡塞尔所说 的意向性不无相似性:在不同的关系中,对同一样东西有不同的 表达c

① 转引自德里达《无谓的考古学:解读孔狄亚克》,第59页。 ② 同上书,第60页。 ③ 同上书,第 66页。

德里达用“détour”(迂回、绕弯子)表示上面提到的转移、变形。 《入类知识起源论》在讨论语言起源时,就利用了符号之间的类比与 过渡。词的类比可以用力度表示,意指关系是连接能力,力的量度不 在质量而在数量。数量表示连接方向的差别。但是,德里达对《入类 知识起源论》评价的要害是所谓 Archeologie du frivole,即无意指的 或无意义的“考古学”。德里达说:

所谓无意指(frivole)在于自付筹码,它诞生符号,但这符号 却是没有意味的意味,它不代表任何东西,空洞、缺失、易碎、无 用的意指。正是孔狄亚克在《同义词词典》中提到他把无意指转 移到无用(inutile)。①

孔狄亚克对这几个同义词的解释是:

无用一词用来指那些什么都不伺候的东西;如果只是表面 上有用,实际上无用,人们就称它是徒劳无益的(vain);如果它们 的用处只在于某些不值一提的东西上,就是无意义的、无谓的、 无聊的(frivole)。至于“无关紧要”(futile),它还对 frivole 有所 增补,特别表示那些毫无内容的推理。②

换句话说,这些词摆脱责任,不承担义务,从它们那里感受不到什么, 对象缺失。就像诗人眼里的水中月,它是易碎的、空洞的、虚的、柔的, 从而也是无用的,一抓就破碎。总之,在 frivole、inutile、vain、futile 的情形中,形不成观念,因为对象或存在总是缺失的。③ 这是一种危

①② 转引自德里达《无谓的考古学:解读孔狄亚克》,第102页。 ③ 一个法国当代学者写了一本书《没有观念的智慧或哲学的另一面》(Francois Jullien, Un sage est sans idee ou l'autre de la philosophie,'Editions du Seuil’, 1998)。关于这本书的评论,可参见尚杰“追忆‘没有观念的智慧’”,《读书》,2002年 第10 期。

险的智慧,因为它摆脱所指、对象、意义,摆脱逻辑和形而上学。这些 “自付筹码”的符号在自我繁殖或绕弯子的过程中没有任何确定的意 思,它们是一些不能兑换的伪币。“从此,孔狄亚克的方法就在于不 确定地重新安排符号……在意指的连接中,理解以隐喻形式出现的 所有修辞。”①

在表达不出准确意思的情况下,可以寻找一组同义词,它们之间 的过渡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联想、类比和隐喻。同义词似乎有 相同的意旨,但是它们中间有细微的差异,意思多些或少些,境界亦 异。同义词的连接竟使我们从已知过渡到未知?但是,既然是同义 词,又怎能说是未知?孔狄亚克又说:

然而,所有我们所忽视的与我们知道的是同样的东西。如 果我们期望知道我们还不知道的东西,显然是因为我们没有更 多观察我们知道的东西……这就是为何我的起点与别人不同。 我长期注意那些所有人都认为无用的东西。②

孔狄亚克意识到,他的逻辑“与迄今为止人们从事的任何逻辑都不相 同”③。这是“同义词词典”中的逻辑。《人类知识起源论》是一本充满 类比和比喻的书。孔狄亚克的形而上学属于另类。

① 德里达:《无谓的考古学:解读孔狄亚克》,第104页。 ② 孔狄亚克:《研究讲义》,转引自德里达《无谓的考古学:解读孔狄亚克》,第 106页。 ③ 同上书,转引自德里达《无谓的考古学:解读孔狄亚克》,第116页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之类的,也不打算靠这个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
(0)

相关推荐

  • 第三节德国文学的旗帜:歌德

    歌德和席勒是18世纪下半叶德国文坛的两面旗帜,尤其是歌德, 因其在戏剧、诗歌、小说等方面的大量著述,因其作为文人在德国封 建专制的魏玛公国参与了政治活动这一罕见事实,因其在文化和教 育领域内所发挥的特殊影响,当之无愧地被誉为德国文坛的巨匠。 与歌德同时代的德·斯太尔夫人曾这样评论道: 歌德可以代表整个德国文学,这倒并不是因为在某些方面 没有比他更高明的作家。…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341
  • 尼采-《悲剧的诞生》-十三-在线阅读

    十三 苏格拉底与欧里庇德斯关系甚密,意趣相投,同时古人对此点 也不无觉察;对于这种可喜的觉察能力的最动人表达,乃是那个在 雅典广为流行的传说④,说苏格拉底经常帮助欧里庇德斯写诗。 要列举当代的民众蛊惑者时,“美好古代”的拥护者们总是一口气 说出这两个名字:由于受这两个人的影响⑤,古代马拉松式的、敦 实有力的卓越身体和灵魂,随着身心力量的不断委靡,越来越成为 …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4日
    75
  • 马工程版-《西方哲学史》-第三篇 近代西欧各国哲学-导言-在线阅读

    导 言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① 中世纪晚期,西欧的 农业、纺织、冶炼和造船技术有了长足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指 南针和航海罗盘的传入,使得远洋航行成为可能。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中美洲 群岛,1522年麦哲伦开辟了从好望角到印度的新航路,地理大发现刺激了已被 疾病、灾荒和战争折磨得疲惫不堪的欧洲经济,冒险家、征服者、商人…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5日
    100
  • 第二节 培根的科学复兴的蓝图

    培根的哲学思想是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和科学传统, 站在新旧时代的交汇点上,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作了乐观的预言 和系统的论证,第一次明确宣布自然科学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事业,并 从理论上对自然科学的门的、意义、任务、历史、学科分类和研究方法 等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尽管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在当时才初…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187
  • 第八章中世纪的共相问题之争: 唯名论与实在论(上)

    中世纪哲学大致是指从400年到1400年继古希腊哲学之后到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哲学。中世纪哲学的根本问题大致有两个:基 督教与哲学的关系问题和作为哲学之基础的形而上学问题即何物 存在问题。就前一个问题而言,中世纪哲学的总体纲领就是以安瑟 伦的著名神学箴言“信仰寻求理解”(fides quaerens intellectum)为神 学旗帜,试图在哲学-神学的问…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8日
    505
关注微信